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滲透情感教育

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滲透情感教育

發布時間:2022-12-18 03:16:37

『壹』 淺談如何在歷史課中融入情感教學

運用多樣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實施情感教育
教學方法是教師開展具體教學活動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證教學質量、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而情感教育的融入,也必須具有相應的教學方法才能夠得以順利的開展。由此可以看出,高中歷史教師在進行情感教育的過程中,還必須著重的考慮到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夠以有效的、適合的以及科學的教學方法,推動情感教育的順利開展。

『貳』 如何在歷史教學中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看這篇論文
「這么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的學術成就,能夠跟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2005年,著名物理學家錢學森感慨地說,「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作為教育事業發展的一道艱深命題,「錢學森之問」拷問教育界和整個社會。
日益涌動的世界教育改革浪潮,激盪起中國教育改革的浪花洶涌澎湃。新的教育觀、價值觀、人才觀、世界觀的提出與不斷完善,使以養成學生的健康人格、合作意識、生命意識、社會責任感、人文精神為關鍵的新型歷史學科課程教學標准日臻完善。
新課程標准在教學過程中把「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設定為教學的「三維」目標是教學改革的重大突破。「知識與能力」是基礎,「過程與方法」是手段,「情感態度價值觀」是歸宿,這是一種人文意識的回歸,三者缺一不可。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歷史課程標准中確定的課程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在課改中的地位無疑是舉足輕重的,它的完成與否,關系著歷史課的人文教育功能的實現。歷史課程改革將歷史教育功能的核心價值定位於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正是歷史教育本質功能的回歸,也是歷史學科能夠發揮人文教育的功能,來滿足社會需要的重要途徑。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內涵及特徵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深刻內涵。情感,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熱情、興趣、感觸等內心體驗;態度,既指學生對學習的態度,也指由此而升華到的對生活和人生的態度;價值觀,是指對事物和社會現象的總的看法。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態度的體驗,「一個人當前面臨的事物,常常與自己已經形成的思想意識之間發生關系,對這種關系的切身體驗或反映就是情感」;態度,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態度是指在理論體系指導下自覺程度很高的人生態度;狹義的態度是社會心理學意義上的社會態度,指人們對一定對象所持有的較一貫的、較穩定的綜合性心理反映傾向。價值觀念是由人們對那些基本價值的看法、信念、信仰、理想等構成,是人的精神追求的目標系統。廣義價值觀接近於思想或觀念。在新的課程理念背景下,它們被賦予了十分豐富的內涵。就歷史學科來講,情感不僅指歷史學習熱情興趣,還包括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自豪感、愛國主義情感、健康的審美情趣以及呵護生命存在,捍衛生命的尊嚴,激發生命的潛能,提升生命的品質,實現生命的價值等豐富的內心體驗;態度不僅指歷史學習態度,還包括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樂觀、寬容、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價值觀作為一個比較寬泛和抽象的概念,它強調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統一,科學價值與人文價值的統一,以及人類價值與自然價值的統一。具體講,如形成開放的世界意識,樹立為祖國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等。從橫向上看,這三個要素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它們描述了人的情意領域的完整畫面;而從縱向上看,這三個要素具有層次遞進性,它們構成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情意發展連續體。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特徵。青少年天性活波,好奇、體驗求職構成了這個階段最顯著的特點,然而,現實卻是應試的壓力越來越大、學習的動力越來越小,個性和創造力明顯缺失。這就迫切需要在歷史教學中注入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因素。一是具有地位的獨特性。歷史新課程標准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的高度,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之外,更加體現作為人文學科的歷史學科本質性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可見,情感態度、價值觀成為歷史課程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但不是附屬的,具有獨立地位,還應該被作為最重要的課程目標去實現。二是具有內容的豐富性。以往我們在歷史教學中,強調思想政治教育,忽視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新課程標准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從人與社會相處時的態度體驗,擴展到人與自然相處時的態度體驗,個人對自身認識產生的態度體驗,突破了以往單純的政治教育層面,注重人文素養和科學精神的培養,把歷史教育的社會功能與人的發展教育功能結合起來,大大豐富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者的內涵。三是具有指向的明確性。《中學歷史課程標准》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從內容上明確指向:愛國主義情感;健全的人格和對人類文明發展史的審美情趣;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意識,通過這些教育要使學生能自覺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具有愛國主義情感,具有民族自豪感、自尊意識和自信心,具有為促進世界和平進步的歷史責任感,具有對未來競爭世界的參與意識,逐步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最終成為一名新時代的合格公民。
二、歷史教學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實踐
歷史學科的特殊性在於它具備了其它學科難以媲美,貫通古今,橫亘中西,得天獨厚的材料優勢,在一堂歷史課中,有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內容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關鍵就看教師如何把握教材,進行運作、挖掘和取捨;如何誘導學生開啟新思維、拓展新思路。
1、選擇恰當的契入點。教師通過構建適當的情感紐帶,營造情感氛圍,盡量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如學習思想文化史時,以「對話」作為情感紐帶時,既可以是與孔子等古代的思想家的「對話」,也可以是與馬克思等近現代思想家的「對話」。這樣,在歷史中對話,在對話中學習歷史,使學生能更好地認識和感悟這些寶貴的思想成果。以情感為紐帶,確定落實目標的立足點,有利於學生「近距離」地感知歷史,有利於強化學生主動學習、自我發展的內驅力。教師在研究分析教材時,要從知識點中挖掘出情感教育的入點,如在講授《法國大革命》時,從課文中挖掘出三個教育點——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優良道德品質和弘揚人文主義精神的教育,以這三點為靈魂,組織知識點的傳授,安排整個課程教學活動。找到切入點也要避免只是說教和貼標簽,學生就沒有經歷這種身心體驗;要注意學生「動」起來了,沉浸於游戲、嬉笑,但流於表面的熱鬧,「活動有餘,思維不足」,看不到他們頭腦的飛速運轉和心靈的深刻感悟;更要關注學生隱性的思維、情感層面上的豐富、深刻的經歷和發展。教師首先應該從意識和理念上強化對該目標的關注;其次應該在理性層面,研讀出該目標和其它目標的邏輯關系,梳理出該目標自身的的發展線索;在技術層面,在教學設計中要匠心獨運,靈活巧妙地運用相應的切入點,鋪設相應的「踏腳石」和「腳手架」。
2、善於運用典型案例。 對歷史上一些正面典型人物,諸如:戚繼光、林則徐„„學生在經常性的愛國主義教育,以及思想教育中,了解的比較多,對他們的事跡也比較熟悉。因而在課堂教學中,要盡可能避免老生常談,以免學生提不起興趣,甚至過多的灌輸反而激起學生反感。典型案例教學方法就是要改變過去常規的角度,從側面襯托典型的教學方法,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恰當採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豐富課堂教學手段,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心靈。從培養適應21世紀人才的角度思考,顯然僅僅依靠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傳統教學方式已遠遠不能適應需要,合理、創造性地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資源已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歷史教師避免生硬的說教和武斷的灌輸,提倡貫徹「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藝術手段,要創設各種教學情境,讓學生走進歷史現場,與歷史人物「對話」,獲取情感體驗;通過扮演歷史角色,開展辯論,明辨真理,樹立正確的歷史是非觀;通過豐滿歷史人物教學,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的價值觀;用真摯的情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歷史教師要有強烈的角色意識,通過移情,烘托強烈的歷史情境,讓學生在體驗歷史的基礎上,既要深入歷史,與歷史人物同呼吸,共命運,進行心靈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又要站在理智的更高層面,對歷史事物做出價值評判,促成情感體驗的升華,確立為鮮明的情感態度。 設計討論會、辯論會等互動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學生不僅學到了書本知識,而且還掌握了許多書本之外的知識,同時形成了正確的觀點。採用觀看電影等影像資料,多媒體計算機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可以創設聲、像、圖、文並茂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又可以在感知歷史的過程中,激發情感,形成價值觀。
4、給學生充分展示才華的舞台。學生是歷史學習的主體,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歷史課堂教學改革,需要我們認識主體、尊重主體、發展主體,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學生在自身的「體驗」中學習歷史,在體驗中「學會學習歷史」,在「學會歷史」中體會價值和思考理念,就是能力的培養過程和人文素質的提高過程。認識主體,就要轉變舊的教學觀念,改變「以講為主」的教學模式,把「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理念演化為「認知思考提高」的新教育理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明確「教」是為了學生的「學」;學生要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尊重主體,就要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學中許多新思維的火花就是在尊重中綻放出來的,尊重主體就要面向全體學生,平等地關注和尊重每一個學生,給他們以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及表現、發展能力的機會。發展主體,就是要探索適合學生主體學習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作為課堂教學的結構和活動程序是客觀存在的,它受制於教育思想和理論的指導。「以講為主」教學模式是傳統教學思想和歷史教學傳承習慣的體現。但是,隨著素質教育研究的深入,改變舊的教學模式和落實素質教育精神已成為廣大歷史教師的自覺行動。越來越多的教師正在探索和試驗體現學生主體學習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可以不同,但遵循的教學規律和教學原則是有共性的。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的幾點思考
採用合理的評價方法,把握落實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著眼點。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要有機融於總目標的完整體系之中,也就是「滲透」培養,把知識目標、能力目標與情感目標應該有機地結合起來,以知識學習為載體,從一個主題出發,既使學生獲得科學知識,又在能力方面得到提高,在情感方面得到體驗。要使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得以實現,我認為應從以下方面去思考:
1、教師要確立新課程的教育理念,避免將「歷史情感教育」等同於「愛國主義教育」。 新的課程標准與普通高中歷史教學大綱相比,更注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把傳統的思想情感教育目標拓寬為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其內容涵蓋了思想、觀念、情感、興趣、態度等多個方面的教育。高中歷史課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主要突出以下方面:一是培育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感,主要包括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對祖國的熱愛,對社會的責任感。二是培養對人文主義精神的理解,即通過歷史學習培養學生以人為本、善待生命,尊重生命,呵護生命的人文意識,健康的審美情趣,激發生命潛能,提升生命的品質,實現生命價值,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相互合作的團隊精神,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三是樹立開放的世界意識,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不同文化傳統,汲取人類創造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新的課程標准更注重人文素養和科學精神的培養,把歷史教育的社會教育功能與人的發展教育功能相結合起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是歷史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在歷史教學目標新理念方面特別強調教學目標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出發點,關注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例如:在講述「林則徐虎門硝煙」這一歷史事件時,我很自然的以林則徐的座右銘「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來小結,今天我們就是要從林則徐身上學習他那種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由此反思,歷史情感是一個寬泛的概念,人們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結論等所形成的一切思想感受都屬於歷史情感的范疇,除了愛國主義情感(「史德」)外,對歷史素材的認同(「史識」、「史觀」、「立場」等)、興趣、喜好、移情、神入(「態度」傾向等)、人格感悟(「思想轉化」)等等也屬於歷史情感的重要內容。將「歷史情感」簡單地等同於「愛 國主義」是我們歷史教育長期以來受政治教育影響的結果。在這一影響下,我們傳統教科書中到處呈現出「政治觀點」,歷史教育的情感教育被削弱和狹隘化,歷史教育的終極目的被淡化了。將是否具有愛國主義情感作為評價和衡量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水平的唯一「標尺」(至少是主要的依據),違背了歷史教育的本義,是不可取的。歷史教育的內涵是豐富的,學生的思想感受也應該是真實的、多樣的。新課程下的歷史教學主張要由傳統的「認知教育」轉向「情感教育」,要體現對學生的人文關懷,「以人為本」,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透過歷史事件所形成的獨特感受和價值體驗(包括肯定或否定的兩種傾向) 。
2、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培養出來的,教學過程要知情互動。歷史教學既是引導學生尋覓人類創造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過程,也是引導學生從歷史發展的軌跡中探索未來世界發展趨勢的社會活動。在歷史學習中,既有針對學科知識與能力的追求,也有豐富而又溫馨的情感交流。不難看出,歷史教學過程是一個知識與情感緊密交互的學習和體驗過程。學生在歷史教學中體驗與理解歷史獨特的魅力,培養歷史意識,開發歷史智慧,使歷史學習成為成長過程中不可替代的學科。喜悅、憤怒、悲哀、崇敬、感動、震撼、寬容、痛恨等等應該是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會有過的心情。通過這些豐富的情感體驗,不僅使學生樹立崇高的思想境界,也讓學生擁有一顆平常心、正常心,歷史教育因此培養出一批心理健康的人:有著寬容博愛的心靈、濟世救民的情懷和冷靜處世的習慣。很好地將情感態度價值觀很好地滲透到歷史課堂教學中,與學生知情互動,共同發展。認為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就像講解知識要點一樣,通過講解這類教的方法,把態度和價值觀「教」給學生,這是極其錯誤的認識。例如在學到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時,我們會形成一種模式:對正面人物,我們澆灌給學生的都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簡單到一講到這類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時,我們就要學生聯繫到學生的學習上,聯繫到愛國主義、勤奮、奉獻上,課堂情景往往是學生紛紛表決心,好好學習,為國爭光等等,成了課堂上的「新八股」,這種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流於形式,就像記憶歷史知識點一樣,學生處於無休止的「表態」之中,向模範人物學習之中,只會適得其反,引起學生更大的反感。
3、不要認為凡事都是情感教育的素材,有情而發,無情講知。我們學習的目的就是單純地掌握這些歷史知識或提高能力,如果非要和情感教育牽扯在一起的話,結果將適得其反,容易使學生陷入形式主義的泥潭,混淆歷史事實與情感的本義區別,降低情感教育的真實價值和地位,將嚴重地違背歷史情感教育的真實價值和地位,將嚴重地違背歷史情感教育的初衷。因此,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是任何一節課都要有「歷史情感目標」,不是任何歷史事件都具有情感教育的價值和意義,老師要根據學生思想情感的現有實際水平和教學知識內容的特點,善於選擇那些有利於學生情感變化和提升的素材,進行恰當、有效的教育,只有這樣,才能使情感教育真正落到實處,發揮應有的效能。
4、正確定位師生之間的關系,更有利於教學教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過程是師生心靈交流、情感共鳴的過程。如果教師自己在研究與講授歷史時不曾心潮澎湃,如何讓學生激動不已?如果自己不曾聰明睿智,如何讓學生醍醐灌頂?如果自己不曾感慨憤怒,如何使學生群情激憤?如果自己不曾有愛國心、責任感,如何使學生意識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如果在教師的講課里沒有真正的、由衷的情感,......那麼學生的心靈對於知識的感觸就是遲鈍的,而在心靈沒有參與到精神生活里去的地方,也就沒有信念。」就高中教育來說,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階段,課堂教學是關鍵,而課堂教學又是師生實現其生命價值的主要陣地,師生關系的好壞是至關重要。眾多的學生、家長、教師對理想的師生關系的企盼,大家共同期望的師生間應該是和諧、民主、平等的,「課堂上是師無論優秀生還是後進生,無論考試成績理想或不理想,無論沒過失還是有過失,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人格,都有一定的尊嚴和自尊心,都有自己的需要和追求,必須一律予以理解、愛護和尊重。隨著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推行,會使人們日益意識到傳統的師道尊嚴的劣根性,也會日益認識到未來的為師之道應該是「關愛為本,友情至上,共同發展」。這種認識和觀念,必將成為我們構築新時代新型師生關系的重要基礎。
5、樹立正確的教育評價體系,關注人文學科的發展。多年來,教育評估也罷,課程評價也罷,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評估形式太多太濫、缺乏總體設計,評估評價體系單一、拉不開差距,評估造假以下瞞上、敷衍了事,重理輕文厚此薄彼等等。必須下大力氣克服解決這些問題,建立規范合理健全的評估評價體系。堅決克服認為評價成分過多,危害教育教學的公平公正。改革是成就「中國夢」的必由之路。廣大教師集思廣益,群策群力,探究化解教與學矛盾的有效方法和破解難題的科學對策。小到唯「奧數是舉」,大到及「追捧狀元」。把小學孩子的思維框到「奧數」的籠子里來,讓他們失去孩童的快樂;把中學學子的生活箍在「狀元」夢境里去,懵懵懂懂受苦受罪經受磨礪。高考的指揮棒固然不能丟,但是絕不能為高考而教育。要讓孩子們樹立起遠大的理想,給他們一個寬松向上、競爭有為的環境,培育一雙強勁的翅膀,長大為祖國的強大而飛翔。
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意義。按理說,這一段文字是多餘的,文章的字里行間所表達內容和目的都是在栓述重要意義,但現行的學校教育所涵蓋的內容確確實實存在著偏失,在教會孩子如何做題的同時卻忽略了應該多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和今後立足社會的基本技能,更忘記了教會他們應該如何正確地去欣賞「美」、去體驗「快樂」。歷史的腳步總是在不停地超越昨天、走過今天、邁向明天。升學主義控制了家長,家長影響了地方行政力量,地方行政部門將升學當作地方上最大的教育成績。這是一個歷史的怪圈在不停的重演,揮之不去,呼之即來。正是由於「功利」思想影響了我們的教育觀,致使廣大中國青少年對於「中國的歷史知識和整個中國的了解」都存在於很大程度的缺少。劉希平說過:「最後整個教育80%的孩子在為那20%的好學生陪跑,這80%的孩子註定了在人生一開始的時候就飽嘗失敗的經歷,這樣的結構是非常惡劣的。」葉翠微也說,孩子除了應試能量超級強大以外,身體素質、心理健康、責任感和創造力都令人擔憂;有關數據顯示,他們的肺活量不如日本和韓國孩子的三分之二。就是把他們輸送大學里,多數只會做論文,科技不能有效轉化為經濟。特別是高中文理分科,大學專業細化,導致學科之間脫節,知理不懂文,知文不研理。面向現代科學前沿領域的創新動力與活力受到限制。小學教育要全而樂——既全面地灌輸,又快樂地成長;中學教育要精而神——既要傳授各科的精華要領,又要注重培養他們學習的勁頭和精神;大學教育要鑽而效——既要鼓勵鑽研創新,又要激發愛國熱情、創新驅動和科教轉效。
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養成,不是通過制定一個情意目標就能實現的,也不可能簡單地、短時間內就能通過學生的行為外顯出來,這是一個價值不斷內化的過程,一個循序漸進、厚積薄發的過程。作為一名教師,任務就是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找出不足,大膽創新,真正發揮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作為歷史教育功能的核心價值的作用。培養學生聚精會神、講求實效、自我控制、活躍思維、集體意識、彼此溝通和寬容豁達的綜合能力。試想,一個個對自己的民族和文化有認同感的人,一個個永遠把自己的祖國放在心裡,具有敢於「涉險灘」、敢啃「硬骨頭」精神的人,就一定能正確把握自己的人生命運,站在科技發展、祖國富強的制高點上。

『叄』 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如何滲透情感教育

一、典型人物選取法 利用典型的人物進行教育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學的重要一環,選例.....
二、價值取向引導法 一個人的價值觀是其內在情感的反映,不同的情感態度、不同的人生.....
三、類比對照比較法 類比對照比較法是通過情況相似的兩個人物,不同的處世哲學、不同.

『肆』 淺談如何在歷史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

淺談如何在歷史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

摘要: 情感是人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的反映形式。它是人對待外界事物的態度,是人對客觀現實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體驗。情感教學是指教師通過健康而豐富的情感,生動形象的語言,並藉助於直觀教具,較為真實的「再現」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啟發學生的想像力,激發和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感,進而化為學生的意志和行動的教學藝術。

關鍵詞: 歷史教學 情感 作用

Abstract: Emotion is one of the objective reality is reflected in the form of a special. It is the attitude of people treat external things, is one of the objective reality meets their needs arising from experience. Emotional teaching is a teacher by healthy and rich emotional, vivid language, and the help of visual aids, more realistic "reproction" of historical figures, historical events, inspired by the students' imagination, inspire and develop students noble feelings, and then into teaching art students will and action.

Keywords: History Teaching Emotional effects

對於情感因素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過去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近些年來,隨著歷史教育研究的不斷深入,這個問題已越來越受到歷史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如果我們在教學中忽略了學生的情感反應,就是忽略了學生的內在動機因素,教學就不會取得滿意的效果。

一、樹立情感教育意識----實施情感教學的前提

著名歷史哲學家克羅齊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對於歷史上的人與事,由於時代不同,立場觀點不同,情感意志不同,價值觀念不同,判斷其真、善、假、惡的標准必然不同。歷史必須反映時代精神,為現實服務。要完成這項任務,首先歷史教師自身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要有感、要動情,同時還要具備以情感人、以情動人的能力。實施情感教育是每一個合格的歷史教師必備的素質和能力,假如把自己完全置於歷史之外,課堂上只是平淡的「純客觀」地講述,完全陷入「自由化」的境地,使學生聽課如同嚼臘一一無滋無味,那他怎能稱得上是教師呢?

歷史學科的社會功能和歷史知識的特點,尤其要求歷史教師必須要有情感教育意識,這是講好歷史課,實現歷史教學目的,提高歷史教學質量的必備條件,

二、選擇師生感情的交匯點----實施情感教學的'突破口

所謂交匯點是指教材本身具有情感教育因素,易於引起師生感情交流與共鳴的史實,可以是一個完整的史實,也可以是史實的某個側面。如,鴉x戰爭中以林則徐為首的禁煙派官員和抵抗派將領的氣節、廣大官兵頑強抗敵寧死不屈的英雄事跡、以廣州三元里人民為代表的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同仇敵愾的民族精神和堅強意志等史實都具有強烈的情感教育因素。教師在講授時。可以從幾個方面選取材料,進行生動的描述和敘述,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以此啟發學生,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

選擇「交匯點」還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發展水平,盡量選取那些學生易於接受、易於理解、易於在學生心靈深處激起感情浪花的史料。在初中課堂教學中選擇的史料應該淺顯易懂些。

「交匯點」選擇得恰當與否,一是決定於教師本身的立場觀點,二是決定於教師對教材鑽研的程度,三是決定於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只有真正了解學生,吃透教材,才能將其中的情感教育因素找得准確,發掘的深遠。

三、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實施情感教學的主要環節

歷史本身的情感教育因素,教師豐富的感情,對學生來說只是客觀存在,只有將其傳遞給學生,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歷史教師必須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不同年齡不同水平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教育方法。從歷史教學實踐考察,行之有效的情感教育方法有講述法、談話法、角色扮演等。歷史教師只有選用恰當的靈活的教學方法將學生「引入」歷史,學生才能了解歷史間的聯系,從而獲得較系統、較完善的歷史知識。

教師富有魅力的講述,能勾畫人類社會發展的絢麗畫面,能再現歷史人物的音容笑貌和嘉言懿行。它不僅能撥動學生思想情感的琴弦,使之受到陶冶,產生共鳴,得到升華,還能化為他們奮發進取的動力,如:孔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實事求是學風;屈原「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憂國憂民的崇高情懷;孟子「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氣節。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為家」的公而忘私精神。教師繪聲繪色的講述,使師生情感交融,引起共鳴。

談話法是通過師生的對話,促使師生之間情感外向交流,形成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對教師而言,引而不發,貴在點撥對學生而言,暢所欲言,要在開竅。在師生雙方的對話過程中,學生的反應不斷得到強化,情感不斷凈化、升華。

角色扮演是情感教育的有效方法。歷史教師創設歷史情境,讓學生通過摸擬歷史場景和歷史人物,使其身臨其境,置身於歷史之中,與歷史人物同呼吸,共命運,自然而然地產生情感體驗。

、創設「問題情境」,升華學生感情----實施情感教學的落腳點

心理學指出,人的感情包括情緒、情感、情操三個層次。學生從對豐富生動的歷史感知中產生的情感是不穩定的,必須發展成與人的社會需要相聯系的、深厚的、堅實的高級情感才成為一種穩定的情感,並能進一步升華成為情操。促使情感實現發展「升華」的好途徑就是在情感教學中設置「問題情境」。

設置「問題情境」,就是教師在講授過程中把問題巧妙地隱含在富有啟發性的具體情境中,讓學生在聽講的同時,有思考、分析和研究問題的餘地,學生在思索中求理解,消化中求鞏固,在發展思維中實現認識上的飛躍和感情被激發,逐步得到升華----從情緒到情感,最後再上升到情操和意志。如《戊戌變法》一節,講到那拉氏為首的頑固派發動改變,囚禁光緒帝,廢除變法法令,下令搜捕維新派,在黑雲壓頂之際,維新派代表人物康、梁出逃,譚嗣同也完全有條件出逃保命,而他卻放棄了逃命的機會。這是為什麼?就義前,他寫下的悲壯話語應怎樣理解?表現了什麼精神?六君子為救國救民人頭落地,而圍觀者卻大多麻木不仁,說明了什麼?戊戊變法的失敗又說明了什麼?怎樣才能挽救民族的危亡?這一系列問題都是激發學生情感,促使學生情感升華的棋子。

總之,情感教學在歷史課中的運用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具有圖片、模型、投影等等其它方式所無法替代的優越性。正如教育家夏沔尊所說:「沒有情感,也就沒有教育」。可見,歷史教師必須注重情感教學藝術在歷史課中的運用,只要教師控制好情感在每一個階段的收斂,把握好情感在每一位學生身上的體現,就可以使歷史課堂教學達到最佳的效果。

;

『伍』 如何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一、深入挖掘歷史教材中愛國主義素材,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相比中學其他學科,歷史課在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方面具有較強的優勢,充分挖掘歷史教材中的愛國主義歷史素材,有助於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我通過對歷史教材中所蘊含的愛國主義素材的歸納,得出如下結論:教材中愛國主義素材有三種,分別是顯性的、隱性的和中性的,致力於科學研究為祖國的發展做出卓越的科學家的事跡、為豐富人民的文化生活而辛勤耕耘的文學家和藝術家的事跡、為抵制外國的侵略而拋頭顱灑熱血的民族英雄的事跡、為推翻反動統治建立新制度而前仆後繼斗爭的革命家的事跡,是顯性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為國家的發展而默默奉獻的廣大人民群眾的事跡、思想家提出的理論,是隱性的愛國主義素材,歷史事件、歷史圖片、歷史遺跡,是中性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根據上述分類,我在歷史教學中,對顯性的愛國主義素材採取直接展示的策略,對隱性的愛國主義素材採取挖掘的策略,對中性的愛國主義素材採取賦予情感的策略。通過對歷史教材所蘊含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的挖掘,有針對性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實效性倍增。
二、從歷史文化遺跡中感受歷史,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我國史學研究的優良傳統,也是提高歷史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因為歷史是過去的事情,學生的歷史知識和生活經驗都較為欠缺,對歷史上發生的事很難理解,給歷史教學帶來了很多困難,組織學生參觀歷史遺跡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好方法,不僅有利於學生深入地理解歷史,還能幫助學生形成歷史地看待歷史問題的意識,有利於學生歷史素養的提高。如我利用暑假組織學生參觀秦始皇陵兵馬俑,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從威嚴雄壯的軍陣中感受到秦國氣吞山河、橫掃六國的氣勢,從兵馬俑栩栩如生的造型中體會了祖先的偉大智慧和創造力,從旅途中感受到祖國的廣闊和壯美,來自風光秀美的江南水鄉的學生目睹了莽莽的黃土高原之後心胸也開闊了,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愛國主義不是虛無縹緲的,愛國主義教育不能空喊口號,它要有實際的內容,學生要從書齋走向廣闊的社會,從接觸歷史文化遺跡中感悟歷史,從感悟歷史中升騰起民族自豪感,進而形成愛國主義情感,這是單純的課堂教學無法做到的,參觀歷史遺跡為歷史教學開辟了新天地。
三、從角色扮演體驗,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新課程的改革由於教師觀念的轉化和教學方式的改變,引起了學生學習方式的革命性變化,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發現學習、合作學習的開展,培養了學生的主體意識,突出了學習過程,增強了學生的學習體驗,由感知歷史到積累歷史知識,由感悟歷史到理解歷史,由理解到體驗,進而探索歷史的本質和規律。角色扮演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有效方法,學生演講是角色扮演的方式之一,演講能夠把學到的歷史知識靈活運用,更能發揮學生自我教育的功能。為了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我在歷史教學中經常組織學生就教材中愛國主義的素材開展演講活動,如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我組織學生開展以「緬懷先烈豐功偉績,90後有何擔當」為題的演講活動,學生以辛亥革命的史實,查找資料,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就自己感受最深的內容,自擬題目。這次演講活動很成果,學生不僅掌握和深化了有關辛亥革命的歷史知識,而且使愛國主義教育深入人心,內化為學生的實際行動。
四、通過討論明辨是非,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對一些問題討論是歷史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它體現新課程的理念,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交流意識和交流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義和合作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有效方法。如學完《洋務運動》一課後,我組織學生就李鴻章的評價問題展開討論,有同學認為李鴻章是民族敗類、賣國賊,並以他代表清朝政府簽訂《中法新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為證據,這些條約使得中國的主權不再完整,中國經濟更加蕭條,人民生活極度貧困,最終成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會。有些同學提出不同的意見,認為李鴻章是功臣,並以他領導洋務運動的史實證明,他引進外國先進的技術,創辦中國近代軍事工業、近代民用工業、創建中國近代海軍、創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開始了中國近代化的歷程,表現出一定的愛國性。李鴻章創建了近代史上第一支海軍力量,創辦了一些軍用、民用企業等,推動了中國近代軍事經濟的發展。有的同學進一步補充說:李鴻章所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並不屬於個人行為,他代表的是清朝皇帝,其罪惡應加在清政府身上,不能由李鴻章來承擔。這一討論增強了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引申出一個歷史學與歷史教學的人物評價的標准和方法問題,同學們增強了證據意識,樹立了全面的觀點,掌握了評價人物的標准——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討論問題的時候升華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他們對李鴻章的愛與恨都是建立在對祖國的發展和民族的命運基礎之上的,完全拋開了自己的私利。在討論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依靠學生集體的感染力,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陸』 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性

歷史課程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和豐富的內容。可是就目前實際情況而言,教師在歷史課堂上只是單純地教授歷史基本史實而忽視了情感的交流和互動,中學歷史教育存在著嚴重的弱化情感教育功能的現象。歷史學科常常被抽去了精神和情感的內容,剩下了干癟的條條框框,讓學生望而卻步,失去了學習歷史的興趣,這是歷史教學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歷史情感教學是指授課教師通過健康而豐富的情感表達,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同時藉助於直觀教具的輔助教學,較為真實地「再現」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以便啟發學生的想像力,激發和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感,進而轉化為學生的意志和行動的教學藝術。筆者在實際歷史課堂教學中實踐性地運用了情感教學這一方法,從而正確地解決了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情感教育的有效性這一問題。在此談談情感教學的一些方法和運用,不足之處,還請方家指教。
一、情感教育在歷史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著名心理學家布奮姆說:「在人類的心理過程的發展中,情感成分最重要,在心理發展中,情感成分從單純察覺開始,經過一定階段,最後達到對一個人行為的控制。即情感產生於認識,又作用於認識,從而推動認識的發展。」在歷史課的情感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從對歷史事件人物的感知開始,讓學生在了解和接受知識的基礎上開始思維過程。其次,學生對已感知的歷史知識進行充分感受,對其做出價值判斷,由表面認識轉向內在體驗即經歷情感體驗的過程。最後,學生在對知識判斷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進而確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並以此指導自已的行動。教師在歷史教學中注重發揮情感教學作用,運用生動的語言,真實的情感感化學生,在這種師生感情交流和良性互動中,讓學生能夠掌握歷史知識,提高分析判斷能力,在歷史與現實交匯中找到自己的立足點,確立人生前進目標,充分體現出情感教育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和促進教育作用。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和養成不僅可以促使學生在人生境界、人生態度、健全人格等方面的形成和完善,最終達到育人立人的目標,還可以使學生在對國家和民族的情感上,形成對民族的認同,祖國的熱愛以及對祖國和民族的責任感。可見在歷
史課堂上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目標是當今社會和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歷史情感教學的實施 (一)樹立情感教育意識——前提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對於歷史上的人、事,由於時代、立場、觀點不同,對其做出判斷的標准也不同。作為歷史教師自身首先要對歷史事件要有情有感,具備以情感人,以情動人的能力。實施情感教育是每一個合格的歷史教師必備的素質能力之一,在情感教學的過程中,歷史老師首先自己要樹立情感教育的意識,才能在歷史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的積極主動地在歷史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
(二)選擇師生感情的交匯點即情感共鳴——突破
交匯點是指教材本身具有情感教育因素,引起師生感情交流與共鳴的史實。它可以是一個完整的史實,也可以是史實的某個側面,能引起教師與學生的共鳴。但值得注意的是交匯點的運用,應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發展水平。在歷史教學中,要盡量選取那些學生易於理解和接受,易於在學生心靈深處激起感情浪花的史料,這樣便於教師和學生的情感互動和良性交流。
在這一步驟中,交匯點選擇是否得當即是否達到情感上的共鳴,取決於以下幾點:一是決定於教師本身在的立場,二是決定於教師對教材的鑽研程度,三是決定於教師對學生的了解。為了更好的達到情感共鳴的目的,教師還要找到啟發學生情感的爆發點即啟情點。教師只有真正了解學生,吃透教材,才能將其中的情感教育因素找准,加以發掘滲透。如四大發明是我國成為世界文明古國的標志,是進行情感教育的很好材料。如果泛泛的加以介紹,難以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在教學中應對交匯點精心選擇,以便收到教學效果。教師如果把指南針作為啟情點:首先,教師制一個司南模型並配備一個小指南針,然後指出戰國時期,我國人民發現了磁石指南北的特徵,進而製成「司南」。教師出示模型,指出古人以磁針指南,製成指南針,教師在出示指南針,指出我國是最早認識磁石特徵,並最早製成指方向的儀器。後傳到歐洲,廣泛運用於海洋航行中。從而才促成了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達·伽馬發現印度,麥哲倫作環球航行。這是我國人民為世界歷史發展做出的偉大貢獻。教師也可以把火葯作為啟情點,教師配備好火葯,然後介紹火葯在唐朝時為煉丹家發明(教師出示火葯,用火柴點著),到宋元時傳到了歐洲,經過幾百年的發展,終於被著名的科學家諾貝爾更新為炸葯。教師指出先有中國人發明的火葯推動了世界文明的發展,才有了舉世聞名的世界科學的最高獎——諾貝爾獎。這樣的事實,雖啟情點不同,但在情感教育上的作用是一樣的,都是通過一定的歷史事實使學生樹立民族自豪感。 (三)運用恰當的教學方式——主要環節。
歷史事物本身的情感教育因素,教師豐富的感情,對學生來說只是客觀存在,只有將其傳給學生,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歷史教師只有選用恰當的靈活的教育方法將學生「引入」歷史情景中,從而獲得較系統,完善的知識。比如在學習《遠古時代歷史傳說》時,我讓學生課下通過上網、去圖書館等途徑查找關於皇帝、炎帝、
強調教科書不是唯一的教學材料,教師的教授行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都可以視為教材。如教科書、其他文字資料、圖像材料、數據資料、音樂資料、遺跡和遺址等等。在此特別提到多媒體教學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做一個個案分析。
在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的同時,我們不能忽略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感受情感教育的魅力。通過參觀、訪問、報告會、演講會、故事會、辦牆報和展覽、座談等活動方式,啟發學生內心感受,培養豐富的情感和責任感,促使學生形成獨立健全的個性和人格。教師注意運用學生主體參與的教學策略,創造性地開發和利用教學資源,並通過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是歷史教學中情感教育成功的關鍵。 (三)情感、表情、語音三管齊下
這是教師在本身素質高低的重要表現。教師內心感情再豐畜,但若「茶壺里邊煮餃子—有貨倒不出」。學生難以深入情境,也難以被感動。在這一意義上教師是根據教材自己編劇,自已導演的演員,教師的講課也應像演員一樣,面部就有生動表情,輔之以恰當的手勢。只有做到情感,表情,語言三者密切配合,才能實現師生情感的雙向交流,才能充分發揮情感教學的作用。教師要運用真實確切、幽默詼諧,生動形象、豐富有個性的語言藝術,帶領學生緩緩展開那絢麗多彩的歷史畫卷,去領略紛繁的歷史事件、恢宏的歷史場面、卓越的歷史人物、璀璨的歷史文化和奇妙的人生智慧等,有的放矢的少講和精講,營造一種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歷史氛圍,從而開啟學生求知的心靈,誘導學生的探索意識,引起學生對歷史和現實的關注與思考,實現三維教學目標。例如:歷史教材中還出現大量的經過千錘百煉的傳世語言,可供我們利用與發揮。大量的成語典故,便是高度濃縮的歷史。比如,「卧薪嘗膽」、「破釜沉舟」、「項庄舞劍,意在沛公」、「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等等。這些經典語言千百年來為人類所吟唱傳誦,我們盡可古為今用,讓學生體會每一個成語背後都演繹著十分動人的歷史場景,並且,感情充沛、節奏明快、抑揚頓挫、淋漓盡致地教學語言,很能彰顯出教學者獨特的功底和個性。實踐證明,優化的教師歷史課堂教學,不僅可使學生學到豐富的歷史知識,還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情感、態度、價值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顯而易見了。
(四)要充分利用直觀教具
教具的運用不僅使教學內容直觀、生動、形象,加大信息量,拓寬視野,而且還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歷史知識,以便更好地理解歷史概念、歷史規律。如在學習中國近代史的「九一八」事變時,讓學生聽一聽《松花江上》那悲慘的歌聲;了解南京大屠殺時,讓學生看看南京大屠殺的血腥照片,學生彷彿回到那個時代,站在那個歷史現場,感受歷史,在內心深處引起共鳴和震撼;在講重慶談判時,播放視頻《重慶和談》,並提出問題:你從視頻中了解到什麼?毛澤東既然知道蔣介石假和平,為什麼還要去重慶?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探索歷史,關注細節、完善人格。另外,教師還可以引領學生通過QQ、E-mail電子郵箱,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和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從而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使學生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根據自己的能力和需要進行學習,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師要在教學中充分恰當地配之直觀教具的演示,利用歷史地圖、圖片、影片、錄像等等,用以渲染氣氛,加深學生印象和對歷史事物的理解是非常必要的。
著名學者許紀霖教授曾說過:「我改變不了這個世界,但可以改變我的課堂。」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應從改變自己的課堂開始。教學是一種艱苦的創造性勞動,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在新課標理念下以課程標准為依據,不斷地探索新方法、調整教學設計、優化課堂教學,還應在開發學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養學生情感認知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提高教師自身素質,跟上時代的步伐,切實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是新課標的要求,更是時代的要求,對於深化教育改革具有重大意義和促進作用。

『柒』 高中歷史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的融合

高中歷史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的融合

導語: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的有效融合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能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人文素質,教師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要結合好,發揮其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在新的高中歷史課程標准中,提出了學習歷史課程不是為了掌握歷史知識,而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提高學生自身文化素養為最終目的,同時還強調了學生的情感教育,關心學生的情感體驗。因而,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將教學內容與學生自身特點相結合,利用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效的融合,已達到教育的最終目標。

一、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的概述

情境教學法,簡單的講,就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一定的情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它的核心就是通過一定的情境設定激發學生的情感。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法應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因地施教,博物館以及歷史古跡等;藉助多媒體,通過多媒體的圖片、視頻等方式將歷史教學內容動態的回放出來;角色扮演,教師在班級布置情境,學生分飾不同角色進行歷史教學內容再現。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感以及文化素養。情感教育既是一種教學模式,又是一種教學策略。在教育的不斷改革中,應試教育的弊端逐漸顯現出來,情感教育越來越被重視起來。情感教育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課堂環境,通過情感交流,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形成獨立自主人格的教學方法。

二、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融合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實踐意義

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與改革,情境教學在目前的高中歷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它與情感教育的融合打破了傳統的高中歷史教學模式,給陳舊的歷史課堂帶來了新的生機。首先,調動了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我國歷史文化悠久,在歷史教科書中所體現的只是其發展過程中的一部分,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過程中,並不是完全體會其中的意義所在,只能靠死記硬背的方式來應付考試,更不用說學習歷史的興趣了。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的有效融合,大大改善了這種狀況,學生通過全方位的身心感受,不僅易於理解歷史知識,還從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更大程度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使學生體會到歷史感與責任感。其次,互換課堂地位,改變教學觀念。

傳統的教學感念,大多是教師為課堂的主體,按著課程要求劃重點,根據考試需求講知識點,學生在課堂上處於被動的記筆記與聽講中,一堂課下來學生都是迷迷糊糊的狀態。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的有效融合,不僅改變了傳統的灌輸教學觀念,還使得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地位互換,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助,通過創設情境教學環境,學生通過自身感受學習歷史知識,掌握知識,這不僅促進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還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最後,完成了新課標任務,適應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教師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傳統的授課方式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需求,通過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的有效融合,轉變了授課方式,創新了教學思維,不僅在掌握歷史知識的基礎上加強了學生對歷史發展的感悟,還在一定程度上開發了學生的學習潛能。

三、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效融合的措施

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融合,雖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學習效率,但在教師應用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教師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如何避免這些問題呢?根據本文分析總結以下措施加以應對:

(一)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需求,創設合理的情境教學環境實現情感教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在利用情境教學中,應該根據教材合理創設情境教學,更不應想當然,不考慮學生的自身特點,所有的教學唯一的目的就是為學生學習服務,脫離實際的教學難以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在創設課堂情境環境時,可以用實物引入教學內容,更可用多媒體展示教學內容,亦可利用當地的歷史資源進行參觀教學等等,實現學生情感教育。例如在高中歷史教材中《八國聯武器燒圓明園》一課,北京的教師就可組織學生參觀圓明園,通過直觀的體驗,教師將教學內容不斷的融入到這次參觀中,在參觀中不斷進行歷史知識的講解,學生更易理解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帶來的影響。

(二)將學生感情帶入到歷史課堂中,以情感人,升華學生情感教師在高中歷史教學中,以自己的感情煽動學生的情感,升華學生的學習感悟。教師在教授歷史課程時,可以利用面部表情或者語言語調的描述,來表達對這一歷史課程的情感,學生通過感受教師的情感,把這種情感帶入到學習中,實現情感的升華。例如,在「啊片戰爭」這一課,教師通過深沉的語調來講述啊片戰爭的背景介紹,通過鏗鏘有力的'語調講解林則徐,將這種歷史色彩通過語調的不同生動的描述出來,學生自然而然得領路到啊片戰爭的意義所在。

(三)教師在情境教學中,掌控好課堂地位,注重師生情感互動,使學生情感教育得以實現。高中歷史的情境教學中,教師一定掌控好課堂的地位,應以學生為主,師為輔,及時進行師生的情感交流,以了解教學效果實施的反饋情況。

讓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育,並不代表教師就可以放手讓學生自由學習,反而是教師要發揮好輔助的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好的掌握歷史知識。例如,」愛琴文明和古希臘城邦制度」一課中,教師首先講解一下基本的古希臘的地理環境以及生產的基本情況,讓學生自主的創建一個古希臘城邦並製作簡單的圖紙,並讓學生分別描述創建城邦要實施的制度,最後教師總結在講解教學內容。這樣不僅讓學生易於理解與掌握,還能讓學生產生主動探究歷史的樂趣。

四、結語

總而言之,適合學生的才是最好的教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無論哪種教學方法都應以教書育人為目的,為社會提供全方位的人才為最終目標。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的有效融合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能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人文素質,教師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要結合好,發揮其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萬麗艷.高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的融合分析[J].求知導刊,2015,(18).

[2]陳浩.高中歷史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融合的途徑[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5,(12).

[3]胡榮.試論歷史教學中情感教育滲透問題[D].華中師范大學,2012.

;

『捌』 如何滲透歷史課堂中的情感教育

傳統的中學歷史教學一直以傳授歷史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主,強調歷史知識的灌輸與接受。而新形勢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的歷史課程改革重點要求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應成為歷史教學的中心所在。所以在歷史教學中,老師應更加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從而使學生通過歷史學習培養積極的思想感情和良好的素質。教師,自古就是「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歷史教師在傳播知識的過程中,他的性格、品德包括價值觀都會影響到學生的成長。
中學歷史教學存在著大量道德情感素材,我們可以通過鮮活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結合相關背景,或提問,或比較,把正確的道德情感滲透於教育教學之中。筆者是從以下幾方面對學生滲透道德情感教育的。
一、 結合史實,激發情感
我們在歷史教學中應深入挖掘學科中府拾即是的情感態度也價值觀的教育素材,找出是具代表性的歷史事例,寓之以情,進而曉之以理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歷史學科本來有著豐富多彩的情感教育素材,又由於其具有真實性,所以很容易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因此在以史育人的過程中,有必要打破傳統,樹立新觀念,補充、重新整合教育素材。如司馬遷受腐刑之後,忍辱負重寫就是史學巨作《史記》;范縝在反對者的圍攻中發表了《神滅論》;曹雪芹在貧病和飢寒中創作了《紅樓夢》;李時珍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用了二十七個春秋撰寫了《本草綱目》;馬克思在飢寒交困中寫下了《資本論》,等等。他們為了追求真理,追求科學,追求藝術,追求進步,耗盡了畢後心血。教學中,運用這些事例,可使先人的光輝業績,強烈地牽動著學生的縷縷情思,使學生深刻地感受到人類的理智之光在生生不息、代代相傳中沿襲下來,從而產生強烈的思想共鳴,受到深刻的理智情感教育。
道德情感,是指人的行為、舉止、思想、意圖等是否符合社會道德行為標准和社會價值而產生的體驗。包括下列主要方面:明辨是非,懲惡揚善,敢當責任,勇於改革,合乎民心,愛國愛民,忠貞不渝等。結合歷史上反抗壓迫、反抗侵略的典型事例進行教學,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很有好處。例如,鄧世昌為抗擊外敵而視死如歸,陳玉成為反抗壓迫而英勇就義,岳飛的「精忠報國」,劉胡蘭的「生的偉大,死的光榮」,他們的高風亮節,垂範後世。他們的光輝事跡,都是對學生道德情感教育的極好素材。總之,歷史教科書中有著大量具體生動的道德情感素材,歷史課以其內容的生動有趣豐富多彩更應該成為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
二、貼進生活、感受教育
有數據表明,學生喜歡歷史,卻不怎麼喜歡上歷史課。這是何故?除了已被議論了很多的各種理由之外,歷史遠離現實,遠離生活,學生在學習中得不到體驗,不能不說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傳統歷史教學,總是單方面的希望通過歷史學習,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理性思維與歷史責任感的接班人。在這種教育觀的指導下,學生按照社會的要求接受了一些「現實」的知識,而實際卻過著一種對他們來說是陌生的毫無意義的生活。這樣,學生在學習中就難以體驗到屬於他們的樂趣,學生受到的只是各種單調、枯燥、的刺激,學生只會在那裡痛苦地學習,沒有真實生活的愉悅體驗,對學生的情感教育也難以落實,歷史教學的質量也難以提高。
新課程標准提出了課堂教學應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生命價值,所以我們的情感教育要將歷史與現實相聯系,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啟迪學生的心靈感受,讓學生在現實中談歷史,在體驗中看規律,在生活中悟理想。如可以組織學生通過采訪、調查、義務勞動等方式,走進各行各業,切身體會工人、農民、士兵、法官、商人等職業的工作方式、責任義務等;也可通過愛心活動、換位實踐等活動方式,體驗做父母、老人、幼兒、殘疾兒童甚至乞丐等各種角色的心理活動、思想感情,讓學生得到社會角色體驗;還可通過參觀瀏覽、實地考察等手段,深入農村城鎮、河流山川、工礦企業、博物館等,獲得直接發第一感觀的體驗,使學生把書本上的抽象與現實中的直觀形象聯系起來,對概念的理解更深刻,對各種社會現象的評價更合理、客觀。
三、積極體驗,善於拓展
歷史事實是客觀存在的,但又是可以解釋的,正所謂歷史包含歷史人物、地理地貌、風俗習慣、國家政治、文化生活的歷史等,學生也應該有自己的歷史解釋,這樣他們的情感體驗才會真實和深刻。在教學中,我們就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不唯書、不唯上,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但它畢竟是學生自己的認識,來自學生內心的體驗,所以應該多鼓勵。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各方面的思想感情。例如:快樂、舒適、幸福等肯定性情感體驗,恐慌、焦慮、痛苦、驚嚇等否定性情感體驗,從正反兩方面體驗人生的酸甜苦辣;愛心、同情心體驗,這是學生完整人格的重要的一面,是人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情感反應。為了增強對中國民族工業艱難發展的認識可組織學生以,觀看電視劇《大染坊》最後一集。通過主人公的悲劇性命運走向,揭示民族資本家的艱難生存過程,使學生在活生生的劇情中,深刻要地體會到中國民族工業在20世紀實發展的艱難狀況,也深刻地體會到:一個人的成敗與國家的興亡是息息相關的,個人命運必須與國家民族的命運聯系起來,正所謂「國不富則民不強」,從而激發青年學生為振興祖國和振興中華民族而奮發圖強的精神。
新課改形勢下,新的歷史課程目標明確提出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新時代的歷史教師只有把這三者巧妙地結合起來,互相滲透,才能使學生在掌握知識,培養能力,升華情感上實現大豐收。

閱讀全文

與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滲透情感教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