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運用文化生活說明我國保護和開發文化遺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2008年10月11日報道,安徽黟縣徽州文化研究所所長余治淮說,30年來從徽州古建築群的保護中,看到了文明的傳承和進步。30年前,根本想不到這些房子會變得如此金貴。曾經一段時間,當地村民發展生產的熱情高漲,有的村民把自家 的花園改成豬圈,書房變成了倉庫。很好的木雕上就釘上了釘子,掛上了臘肉。從那時起, 他就開始通過當地黨委、政府勸阻村民對古民居的破壞性改造,並幫助西遞、宏村辦起旅遊 公司。2000年,西遞、宏村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外來遊客的贊嘆和迅速增長的旅遊收入,讓村民們開始重新審視自家的古老民居和傳統文化。
(1)運用《文化生活》有關知識,說明我國保護和開發文化遺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8分)
.(1)①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不僅對於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於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的作用,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4分)
② 保護文化遺產有利於繼承和發展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育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品格;有利於建設社會主義先進義化,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也有利於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4分)
(2)運用《政治生活》有關知識,分析說明政府應該如何有效地保護文化遺產?(12分)
(2)①政府應該加大保護文化遺產的經濟投入,加大文化遺產公共設施建設的力度, 處理好文化遺產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4分)
② 政府應積極履行社會主義文化職能,加大保護文化遺產的宣傳力度,讓人們真正懂得和理解文化遺產的價值,增強保護文化遺產意識,遵守法律意識和公約意識。(4分)
③ 政府必須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保護好中華民族歷史文化遺產,推動中華民族文化發展與創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中華民族文化的可持續發展。(4分)
B. 請運用文化生活說明我國保護和開發文化遺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文化越來越稱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稱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證明,一個民族,只有物質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強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2)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是全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保護它們對於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於展現世界文化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
C. 辯題求解!對待歷史文化遺產應已開發為主
故宮、長城、兵馬俑、京劇、古籍和端午節,這些看似沒有太多關系的景物,有一點是相同的,它們都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優秀文化遺產,對亞洲乃至世界許多國家影響至深。作為這些優秀文化遺產的承繼者,我們常常引以為榮。但在如何保護文化遺產問題上,人們卻始終未能達成共識。
前幾天,國內某門戶網站首頁聲稱,有專家建議拆除故宮、修建商品房。這種說法雖然純屬無稽之談,但卻引起網上的熱烈爭論。我倒不很關心編造者的危言聳聽,而是驚異於竟然有這么多人願意論及此事。這種說法的編造痕跡十分明顯,但之所以像真事兒一樣傳播開來,反倒襯托出我們長期以來似乎沒有把歷史和文化傳承太當回事兒。如果我們認真地對待歷史和文化,自覺承擔起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的使命,拆除故宮這種愚人節式的笑話,至多也就算作一種娛樂。
在傳承文化遺產過程中,我們總能看到商業化的身影。在現代商業社會,商品化其實就是傳統文化遺產的商業化衍生品。將文化遺產與現代商品、服務相互結合,很容易取得消費者的共鳴,能夠提升文化和商品的傳播性,甚至會帶來巨大的商業利益。許多國產白酒的名稱都取自於歷史典故或者遺跡,消費者在享受美酒之時,難免追思歷史。對於商人來說,這就足夠了。因為商品化不僅有助於拓展文化遺產的內涵、增強文化遺產的傳播力,還同時開啟了通往財富的大門。很多時候,追求經濟利益,已經成為商人不遺餘力開拓文化遺產市場的直接動力。
文化遺產是獨占的,文化遺產的商品化必須是有序的,文化遺產商品化並非必然破壞文化遺產,它甚至有助於傳播傳統文化遺產。但在現實社會中,破壞文化遺產的商品化舉動又相當普遍和嚴重。一方面,商品化有時會破壞文化遺產的真實內涵。為了實現最大利益,商人可能會對文化遺產斷章取義或者任加演繹,讓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從而打破了傳統文化遺產的完整內涵。經過無度演繹,後人很難再享受到原汁原味的文化遺產。從文化遺產本身來說,這種演繹是篡改性的。另一方面,商品化有時會損害文化遺產或者自然遺產的真實面貌。
其實,文化遺產的商品化還會引發文化遺產衍生品市場中新的利益安排。端午節更像是一種文化,它衍生很多特有的精神內涵,更成為國人的心結。但當端午節與商業結合起來,就給原本平靜的文化生活帶來新的問題。去年,韓國原來要將端午節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這著實讓國人著了很長時間的急。後來有消息說,韓國准備和中國一起辦理申報,申報名義也限定為「江陵端午祭」,這又給國人帶來某種安慰。文化遺產不僅已轉變成為國家之間的利益分配,而且還給商人帶來了實際利益。在民間,韓國某公司申請注冊了「端午節.cn」的網名,今年端午節前,又有消息說某國內企業花錢從韓國公司手中買回了這個網名。類似例子很多,連我們從小閱讀的「三國」、「水滸」等古代名著的名字,也被日本人搶注了商標或者網名。祖先留給我們太多的遺產,也給我們留下很多擔心。其實,即使韓國公司注冊了「端午節.cn」,這也構不成違法網站,而且也未必有損於中國傳統文化。但這種做法確實讓屈原的故鄉人受到某種感情傷害,我們寧願花錢把這個網站名稱買回來。從商業來看,我們不得不佩服那個韓國公司的創辦者,他注冊「端午節.cn」的中文網名,或許就是為了在注冊後把中文網名賣給中國人。
我們應該認真關注文化遺產保護問題了,這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或者純粹的商業利益問題,而是忠實傳承、傳播優秀民族文化的歷史使命使然。日本在100多年前就開始制定《文化遺產保護法》,韓國也緊跟其後制定了類似法律。我國幾乎沒有針對文化遺產保護的專門立法,甚至很少將保護文化遺產當作戰略問題加以對待,這種狀況難以與我國經濟、政治和文化的影響相互匹配。我們祖先留下了太多的精神財富,歷史也在不斷創造著新的文化,我們大可不必為文化遺產商品化而過度擔心。但是,作為文化遺產的承繼者,我們無權浪費祖先留下的優秀文化遺產;作為極富智慧的中華民族,我們應當更善於制定和利用法律規則。
D. 文化遺產的意義和作用文化遺產的意義和作用是什麼
1、文化遺產是我們的祖先智慧的結晶,它直觀地反映了人類社會發展的這一重要過程,具體有歷史的、社會的、科技的、經濟的和審美的價值,是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物證。
2、我國文化遺產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像力,體現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是個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保護文化遺產。
3、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總的來說,文化遺產,作為人類自然和社會活動的歷史遺存,無論它們最初是精神的還是物質的、先進的還是反動的,都從不同的側面和領域揭示這一定的歷史現象,體現古代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水平,它們價值和作用是永恆的。
4、文化遺產能夠幫助各族人民廣泛汲取民族精神養分;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文物有著無可代替的作用;文化遺產在對外交流,保護旅遊業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
E. 我們為什麼要保護文化遺產
我記得我在三體中看到的一句話,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一個國家的文明,對於我們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使我們一些精神的根本來源,讓我們感受到那些至真至善,和那些歷史的遺跡,透過歷史的眼眸,我們可以感受國家和社會在那一段時間的經歷,和我們該如何行動。文化遺產是我們先人的智慧結晶,更是我們當今可以學習的東西,而且這是象徵著我國國家綜合實力,代表著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因此我們必須要保護文化遺產,並且還要將它繼續發揚下去。
保護文化遺產是我們對文明的敬重,是我們自身發展的有利手段。現在的很多問題可以從孔子那裡得到解決,那些文化遺產不僅可以教育後人,也可以給後人以啟迪智慧。歷史浩如煙海,一些文化遺產可以讓我們更加直觀的接觸,讓我們能夠有一個了解,更好地敬重自然,敬重每一位曾經付出過努力的人們。提升國家地位,保護文化遺產在全世界的范圍內宣傳中國文化,文化遺產是可以建的,實在物體可以實實在在的讓我們去感觸那段已經不可接觸的歷史,感受中華民族強有力的生命力和尊嚴。
F. 歷史文化遺產,應該保護還是開發
歷史文化遺產應該以保護為主。(我個人本身也是這樣認為的)
歷史文化遺產,能叫『歷史文化遺產』的就是古代的東西,是祖先們留給我們的,是經歷了幾百上千年而至今仍在的東西,是沒有備份,獨一無二的。正是這獨特性和唯一性決定了歷史文化遺產應該以保護為主。
秦兵馬俑,現今建了個博物館來保護,而且開發成旅遊景點,可謂保護和開發拿捏得最好的範例。可秦兵馬俑原本身上是有顏色的,但一出土就急速氧化了,變成現在的土灰色一片,因而秦兵馬俑的四號坑是還沒有開掘的,一號坑也有一些仍復埋在土裡的,這些都是出於對文物的保護為主。如果是開發為主,秦兵馬俑博物館大可全部開挖出來,甚至還有可能挖出些什麼寶貝呢。
現在我們的文物保護技術仍未成熟,兵馬俑身上顏色沒能保住。古代的絹或錦,一出土就退色,變脆,也沒能保住。明定陵在國家主持下開發,但神宗的遺骨、壽衣等,也沒能保住。莫高窟的壁畫,風化和退色嚴重,還是沒能保住。還有其他很多很多,這都說明了對於歷史文化遺產應該以保護為主。因為這些東西萬一保護不好而變質了,就永遠修復不了,也沒法找第二份來代替了。這就是歷史文化遺產的獨特性和唯一性。
也是由於秦兵馬俑和明定陵的教訓,才使國家曾下令嚴禁開挖所有皇陵(否則唐乾陵早就挖了,為了《蘭亭序》這曠世國寶也值得挖了。始皇帝驪山陵也是)。故宮也是由於類似的原因而要不斷修復。否則接待遊客那麼多,故宮不修復早就殘了。
歷史文化遺產應該以保護為主,不是不開發。而是要以保護為主,開發為輔。
(我認為)可以對實物性的歷史文化遺產實施限人限時地開放參觀,西藏布達拉宮就是這樣的。甚至可以不對外開放,只對學者和有心人開放,不對普通遊客開放,天一閣就是這樣的。如果開放給普通遊客的,就要學習秦兵馬俑博物館的模式,邊開放邊修復,邊保護邊開發。各地的歷史文化遺產可以結合自己自身的情況來選擇適合自身的保護方式。
同時,國家要承擔對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主要資金投入(以國家現在的能力應該可以做到),不能讓歷史文化遺產成為盈利的地方,不能讓歷史文化遺產功利化和銅臭化,要還原歷史文化遺產本身的歷史文化價值。
(以上就是在下的拙見,也是我的思路)
如果說破題立論,應該是:『歷史文化遺產』本身的獨特性和唯一性——>技術還不成熟,不能隨便亂開發(反對開發為主)——>要結合實際,以保護為主,開發為輔(提出自己的觀點)。
具體例子閣下還可以找得更多。不過要切記,是『以保護為主,開發為輔』,不是一刀切不要開發。你這辯題比反方的好辯得多了,也是現實政府提倡的做法。
G. 開發歷史遺跡的意義
一個民族文化的根基,一種精神文明的傳承,需要載體。悠久的文化,是承載於千年文化遺產,例如風俗、習慣、傳統表演藝術、古遺址、古建築等之上的。以建築為例,現代建築以鋼筋水泥為材料,它的抗震性能較差,而中國古代多以木質建築為主,它的建造結構使它具有更強的抗震作用。這一建築風格背後,蘊含的是中國「以柔克剛」的傳統文化理念。例如,麗江古城經歷了7級地震還基本無損,後被評為世界遺產。再如,上海市第12塊歷史風貌區——上海市虹口區霍山路的老屋和街區,就是中國人民與猶太人民友好的見證。這個地方得到保護,全世界人民逐漸都會知道,在德國法西斯殘酷屠殺猶太人時,在許多國家拒絕接納四散逃亡的猶太難民時,也在遭受日本帝國主義蹂躪的中國人民友好地接納了3萬多猶太人。相反,如果承載著歷史信息的載體消亡了,負載在其上的歷史和文化也必然會被沖淡或消亡。
留存文化遺產,其意義也關乎未來。理解文化遺產,應該理解遺產背後蘊含著的深刻歷史文化含義,更要在傳統的基礎上培育出新的現代文化。這種萌發於歷史文化傳統之上的「新」文化,才更具有根基、底蘊、特色和生命力。社會文明需要新陳代謝,但更新不能擯棄歷史,而是在歷史基礎上發展,是從舊環境中滋生出新的東西。
H. 為什麼要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有什麼待遇和好處
一,因為有很多好處,所以要申請:
1,這是國家的榮譽;
2,也是民族的榮譽;
3,更是文化遺產所在地的榮譽。
二,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好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包括,但不限於):
1,提高文物保護和宣傳推薦的作用;
2,提高文化旅遊的知名度,拉動內需;
3,區域經濟的促進推動作用;
4,協調發展的社會凝聚作用;
5,世界遺產對社會的進步起著輻射、影響、滲透作用;
6,豐富人們精神生活的作用;
7,申報世界遺產對一個城市、一個地區的社會環境保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8,對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有著直接影響;
9,對引導人們形成好的生活習慣有間接影響,對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I. 為什麼要保護歷史文化遺產
忘記過去意味著背叛.歷史文化遺產是古人留給我們最寶貴的東西,可能是整個時代的精華,它證明了古代發展的文明程度.
歷史文化遺產能從一些方面反映當時整個時代的思想意識和精神風貌,當中蘊藏著無窮的智慧和精神的力量.重視它,就是要重視意識的作用,意識可以能動地作用於物質,即可以幫助我們能動的改造社會,創造更大的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社會的發展無礙於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積累,所以保護歷史文化遺產能幫助我們發展社會.
歷史文化遺產也能反映當時社會的文明發展程度.了解歷史文化可以增強人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文化認同感.有利於凝結社會文化力量,大力提高國家的文化文明,同時對於國家的下一代人才來說也是有極大意義的.
但我們也要辨證地看待這個問題,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對於不好的歷史文化遺產,我們應該屏棄;對於好的,我們應該大力保護.同時保護歷史文化遺產需要耗費大量的社會財富和力量,國家的能力是有限的,作為國家人民的我們也應該盡自己的最大能力去保護歷史文化遺產.
希望你會喜歡我的答案,謝謝你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