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絲綢之路開辟於什麼朝代
絲綢之路始於漢代,繁榮於兩漢時期,為西漢著名外交家張騫率先開辟。
相傳建元二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以匈奴人為向導,率領一百多人的車隊出使西域,成為中國歷史上有史可考的規模巨大的外交活動。
車隊以都城長安為起點,途經甘肅、新疆等內陸各地,又先後到中亞、西亞,貫穿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順利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促進了中西方經濟的繁榮,這便是絲綢之路的由來。
絲綢之路名稱的由來
生於1833年的李希霍芬有著熱爾曼民族獨特的執著與探索精神,自幼痴迷地質學的他曾在青年時代就讀於柏林大學地質學專業,很早便渴望前往神秘的東亞進行地質研究。
李希霍芬懷著激動的心情,開始了他充滿傳奇色彩的考察之旅。從1868到1872年之間,他進行了七次中國之旅,途經當時中國的十三個省。一句中文也不會講的李希霍芬在一路之上歷經千難萬險,其考察成果徹底改變了西方世界對中國的認知。
據傳,李希霍芬主要以繪畫形式將自己旅途中的所聞記錄下來,他的足跡幾乎遍布了整個中國。一路之上,他的脖子上總是掛著繪圖鉛筆,以勤奮的雙手不斷記錄著在中國所經歷的一切。
回國後不久,李希霍芬正式出版了他的考察著作《中國——親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為根據的研究》,更將中國和歐洲之間最古老的貿易之路命名為「絲綢之路」,這便是絲綢之路名稱的由來。
Ⅱ 絲綢之路起源於哪一個朝代,它的作用是什麼
1、起源:
絲綢之路起源於西漢(前202年—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
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所以後命名為「絲綢之路」。
2、作用:
絲綢之路促進了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祖國的統一;豐富了中西方人民的物質生活;促進了商業的發展。
(2)絲綢之路發生在哪個歷史時期擴展閱讀:
1、絲綢之路簡介
通常是指歐亞北部的商路,與南方的茶馬古道形成對比,西漢時張騫以長安為起點,經關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錫爾河與烏滸河之間的中亞河中地區、大伊朗,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
這條道路也被稱為「陸路絲綢之路」,以區別日後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
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但實際上,絲綢之路並非是一條 「路」,而是一個穿越山川沙漠且沒有標識的道路網路,並且絲綢也只是貨物中的一種。
廣義的絲綢之路指從上古開始陸續形成的,遍及歐亞大陸甚至包括北非和東非在內的長途商業貿易和文化交流線路的總稱。
除了上述的路線之外,還包括約於前5世紀形成的草原絲綢之路、中古初年形成,在宋代發揮巨大作用的海上絲綢之路和與西北絲綢之路同時出現,在宋初取代西北絲綢之路成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絲綢之路。
雖然絲綢之路是沿線各君主制國家共同促進經貿發展的產物,但很多人認為,西漢的張騫在前138—前126年和前119年曾兩次出使西域,開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紀元,並成功將東西方之間最後的珠簾掀開。司馬遷在史記中說:「於是西北國始通於漢矣。
然張騫鑿空,其後使往者皆稱博望侯,以為質與國外,外國由此信之」,稱贊其開通西域的作用。從此,這條路線被作為「國道」踩了出來,各國使者、商人、傳教士等沿著張騫開通的道路,來往絡繹不絕。
上至王公貴族,下至乞丐獄犯,都在這條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這條東西通路,將中原、西域與大伊朗、累范特、阿拉伯緊密聯系在一起。
經過幾個世紀的不斷努力,絲綢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廣義上絲路的東段已經到達了朝鮮、日本,西段至法國、荷蘭。通過海路還可達義大利、埃及,成為亞洲和歐洲、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友誼之路。
2、海上絲綢之路的經濟影響:
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從中國東南沿海,經過中南半島和南海諸國,穿過印度洋,進入紅海,抵達東非和歐洲,成為中國與外國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並推動了沿線各國的共同發展。
中國輸往世界各地的主要貨物,從絲綢到瓷器與茶葉,形成一股持續吹向全球的東方文明之風。
尤其是在宋元時期,中國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的大幅提升以及指南針的航海運用,全面提升了商船遠航能力,私人海上貿易也得到發展。
這一時期,中國同世界60多個國家有著直接的「海上絲路」商貿往來。「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繁榮景象,透過義大利馬可·波羅和阿拉伯伊本·白圖泰等旅行家的筆墨,引發了西方世界一窺東方文明的大航海時代的熱潮。
Ⅲ 絲綢之路開辟於什麼朝代
「絲綢之路」是指起始於古代中國,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路上商業貿易路線。狹義的絲綢之路一般指陸上絲綢之路。廣義上講又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是連接中國腹地與歐洲諸地的陸上商業貿易通道,形成於於公元前2世紀與公元1世紀間,直至16世紀仍保留使用,是一條東方與西方之間經濟、政治、文化進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幹道。它以西漢時期長安為起點(東漢時為洛陽),經河西走廊到敦煌。從敦煌起分為南北兩路:南路從敦煌經樓蘭、於闐、莎車,穿越蔥嶺今帕米爾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達條支、大秦;北路從敦煌到交河、龜茲、疏勒,穿越蔥嶺到大宛,往西經安息到達大秦。 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因此,當德國地理學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紀70年代將之命名為「絲綢之路」後,即被廣泛接受。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至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參考鏈接:
絲綢之路(古代連接中西方的商道)_網路
http://ke..com/subview/1239/5028598.htm
Ⅳ 絲綢之路始於哪個朝代 歷史上絲綢之路始於哪個朝代
1、絲綢之路始於漢朝。絲綢之路,簡稱絲路,一般指陸上絲綢之路,廣義上講又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2、陸上絲綢之路起源於西漢(前202年—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陸上絲綢之路起源於西漢(前202年—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東漢時期絲綢之路的起點在洛陽。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在明朝時期成為綜合貿易之路。
3、「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至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4、1877年,德國地質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國》一書中,把「從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間,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貿易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這一名詞很快被學術界和大眾所接受,並正式運用。東漢時期絲綢之路的起點在洛陽。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在明朝時期成為綜合貿易之路。1877年,德國地質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國》一書中,把「從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間,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貿易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這一名詞很快被學術界和大眾所接受,並正式運用。
Ⅳ 絲綢之路是哪個朝代的
絲綢之路始於漢代,繁榮於兩漢時期,為西漢著名外交家張騫率先開辟。
相傳建元二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以匈奴人為向導,率領一百多人的車隊出使西域,成為中國歷史上有史可考的規模巨大的外交活動。車隊以都城長安為起點,途經甘肅、新疆等內陸各地,又先後到中亞、西亞,貫穿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順利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
促進了中西方經濟的繁榮,這便是絲綢之路的由來。由此可見,絲綢之路最初源於漢代,當是確信無疑。至此之後,絲綢之路成為歷史上橫貫歐亞大陸的貿易交通線,至今依然影響著中國與歐亞各國的經貿往來。
絲綢之路意義
絲綢之路是歷史上橫貫歐亞大陸的貿易交通線,促進了歐亞非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中國是絲綢的故鄉,在經由這條路線進行的貿易中,中國輸出的商品以絲綢最具代表性。
19世紀下半期,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就將這條陸上交通路線稱為「絲綢之路」,此後中外史學家都贊成此說,沿用至今。
Ⅵ 絲綢之路是什麼年代
唐代時出現絲綢之路。
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出現了高潮,絲綢之路也繁榮無比。唐代絲綢之路的內容和特點是陸海兩路相繼繁榮和交替。
作為唐代前期出現的陸上絲路高潮,不過是繼漢代以來陸上絲路發展的"頂峰",隨著這個高潮的先後出現,從此陸上絲路也就失去了發展的優勢(當然是相對海上絲路而言);
而唐代中期後,海上絲路發展史上也處於重要的轉折時期。因此,要了解海上絲路的發展,就要研究唐代陸海絲路的變化和交替。
舉世聞名的絲路,既是架設在東西方之間的友好橋梁,又是聯結國內各民族的重要紐帶。因此,從絲路形成之日起,其發展的總趨勢,不僅是向東西方延伸,同時也向南北方向擴展。
從漢代開始,陸上絲路就沿著天山南北逐漸形成了東西交往的北、中、南三條基本干線;同時又由於南北邊塞各民族的頻繁活動,為唐代絲路向南北擴展奠定了基礎。
Ⅶ 絲綢之路是開始於什麼時候
絲綢之路是公元前114年開始。
陸上絲綢之路起源於西漢(前202年—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
1877年,德國地質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國》一書中,把「從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間,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貿易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這一名詞很快被學術界和大眾所接受,並正式運用。
(7)絲綢之路發生在哪個歷史時期擴展閱讀:
新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在古絲綢之路概念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新的經濟發展區域。包括西北五省區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西南四省區市重慶、四川、雲南、廣西。
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東邊牽著亞太經濟圈,西邊系著發達的歐洲經濟圈,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
絲綢之路經濟帶地域遼闊,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礦產資源、能源資源、土地資源和寶貴的旅遊資源,被稱為21世紀的戰略能源和資源基地,但該區域交通不夠便利,自然環境較差,經濟發展水平卻與兩端的經濟圈存在巨大落差,整個區域存在「兩邊高,中間低」的現象。
Ⅷ 絲綢之路始於哪個朝代
絲綢之路始於起源於西漢時期。
最初絲綢之路是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為起點,最遠到達西亞諸國的陸上貿易通道,到東漢時班超再次出使西域打通了荒廢已久的絲綢之路,並將路線東端延伸到東漢京師洛陽,西端延伸到歐洲(羅馬),這是目前完整的絲綢之路路線。
開創絲綢之路經過:
前2世紀,中國的西漢王朝經過文景之治後國力日漸強盛。第七代皇帝漢武帝劉徹為打擊匈奴,計劃策動西域諸國與漢朝聯合,於是派遣張騫前往此前被冒頓單於逐出故土的大月氏。建元二年(前139年),張騫帶一百多隨從從長安出發,日夜兼程西行。
張騫一行在途中被匈奴俘虜,遭到長達十餘年的軟禁。他們逃脫後歷盡艱辛又繼續西行,先後到達大宛、大月氏、大夏。在大夏市場上,張驀看到了大月氏的毛氈、大秦國的海西布,尤其是西漢蜀郡的鄧竹杖和蜀布。
前126年張騫幾經周折後返回長安,出發時共一百多人,待到返回時僅剩張騫本人和一名堂邑父了。史書上把張騫的首次西行譽為「鑿空」即空前的探險。這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中國派往西域的第一個使團。
前119年,張騫時任中郎將,又第二次出使西域,經四年時間他和他的副使先後到達烏孫、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國阿薩息斯王朝、身毒等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絲綢之路
Ⅸ 絲綢之路發生在哪個歷史時期
絲綢之路(the Silk Road;the Silk Route),亦稱絲路.是指西漢(前202年—13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道路也被稱為「西北絲綢之路」以區別日後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 絲綢之路是歷史上橫貫歐亞大陸的貿易交通線,在歷史上促進了歐亞非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中國是絲綢的故鄉,在經由這條路線進行的貿易中,中國輸出的商品以絲綢最具代表性.19世紀下半期,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就將這條陸上交通路線稱為「絲綢之路」,此後中外史學家都贊成此說,沿用至今. 張騫通西域後,正式開通了這條從中國通往歐、非大陸的陸路通道.這條道路,由西漢都城長安出發,經過河西走廊,然後分為兩條路線:一條由陽關,經鄯善,沿昆侖山北麓西行,過莎車,西逾蔥嶺,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靬(jiān,今埃及亞歷山大,公元前30年為羅馬帝國吞並),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另一條出玉門關,經車師前國,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蔥嶺,過大宛,至康居、奄蔡(西漢時游牧於康居西北即成海、裏海北部草原,東漢時屬康居). 廣義的絲綢之路指從上古開始陸續形成的,遍及歐亞大陸甚至包括北非和東非在內的長途商業貿易和文化交流線路的總稱.除了上述的路線之外,還包括在南北朝時期形成,在明末發揮巨大作用的海上絲綢之路和與西北絲綢之路同時出現,在元末取代西北絲綢之路成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絲綢之路等等.絲綢之路(德語:die Seidenstrasse)一詞最早來自於德國地理學家費迪南·馮·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77年出版的《中國》,有時也簡稱為絲路.雖然絲綢之路是沿線各國共同促進經貿發展的產物,但很多人認為,中國的張騫兩次通西域,開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紀元.並成功將東西方之間最後的珠簾掀開.從此,這條路線被作為「國道」踩了出來,各國使者、商人沿著張騫開通的道路,來往絡繹不絕.上至王公貴族,下至乞丐獄犯,都在這條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這條東西通路,將中原、西域與阿拉伯、波斯灣緊密聯系在一起.經過幾個世紀的不斷努力,絲綢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廣義上絲路的東段已經到達了韓國、日本,西段至法國、荷蘭.通過海路還可達義大利、埃及,成為亞洲和歐洲、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友誼之路.
絲綢之路一般可分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為北中南三條線路.東段:從長安到玉門關、陽關.(漢代開辟) 中段:從玉門關、陽關以西至蔥嶺.(漢代開辟) 西段:從蔥嶺往西經過中亞、西亞直到歐洲.(唐代開辟) 以下為絲路各段上的重要城市名稱(括弧內為古地名).東段東段各線路的選擇,多考慮翻越六盤山以及渡黃河的安全性與便捷性.三線均從長安出發,到武威、張掖匯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北線:從涇川、固原、靖遠至武威,路線最短,但沿途缺水、補給不易. 南線:從鳳翔、天水、隴西、臨夏、樂都、西寧至張掖,但路途漫長. 中線:從涇川轉往平涼、會寧、蘭州至武威,距離和補給均屬適中. 西安(長安):須彌山石窟、麥積山石窟、炳靈寺石窟 武威(涼州) 張掖(甘州) 酒泉(肅州) 敦煌(沙州):莫高窟、榆林窟 公元10世紀時期北宋政府為繞開西夏的領土,開辟了從天水經青海至西域的「青海道」.成為宋以後一條新的商路. 天水 西寧 伏俟城 索爾庫里盆地(索爾庫里) 中段 往返於絲綢之路上的商隊.中段主要是西域境內的諸線路,它們隨綠洲、沙漠的變化而時有變遷.三線在中途尤其是安西四鎮(640年設立)多有分岔和支路.南道(又稱於闐道):東起陽關,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經若羌(鄯善)、和田(於闐)、莎車等至蔥嶺. 陽關 若羌(鄯善) 且末 尼雅(精絕),西漢時期西域三十六國之一. 和田(於闐) 中道:起自玉門關,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經羅布泊(樓蘭)、吐魯番(車師、高昌)、焉耆(尉犁)、庫車(龜茲)、阿克蘇(姑墨)、喀什(疏勒)到費爾干納盆地(大宛). 玉門關 樓蘭(為鄯善所兼並,現屬新疆若羌縣) 吐魯番(高昌):高昌故城、雅爾湖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焉耆(尉犁) 庫車(龜茲):克孜爾千佛洞、庫木吐喇千佛洞 阿克蘇(姑墨) 喀什(疏勒) 北道:起自安西(瓜州),經哈密(伊吾)、吉木薩爾(庭州)、伊寧(伊犁),直到碎葉. 哈密,水道縱橫盛產哈密瓜 烏魯木齊,迴文意思解作美麗的草原 伊寧(伊犁) 碎葉 西段自蔥嶺以西直到歐洲的都是絲綢之路的西段,它的北中南三線分別與中段的三線相接對應.其中經裏海到君士坦丁堡的路線是在唐朝中期開辟.北線:沿鹹海、裏海、黑海的北岸,經過碎葉、怛羅斯、阿斯特拉罕(伊蒂爾)等地到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 烏魯木齊 阿拉木圖(哈薩克) 江布爾城(怛羅斯,今哈薩克城市) 托克瑪克(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城市) 薩萊(俄羅斯) 薩克爾 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城市) 中線:自喀什起,走費爾干納盆地、撒馬爾罕、布哈拉等到馬什哈德(伊朗),與南線匯合. 喀什或喀什葛爾 白沙瓦:哈拉和林大道 喀布爾 巴米揚:著名的巴米揚大佛在2001年被塔利班摧毀. 南線:起自帕米爾山,可由克什米爾進入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可從白沙瓦、喀布爾、馬什哈德、巴格達、大馬士革等前往歐洲. 馬什哈德(伊朗) 薩卜澤瓦爾 赫卡托姆皮洛斯(Hecatompylos,番兜,和櫝,可能位於如今的伊朗達姆甘和沙赫魯德之間.) 德黑蘭 哈馬丹 克爾曼沙汗 巴庫拜(伊拉克) 巴格達 阿布哈里卜 費盧傑:沿幼發拉底河至阿列頗. 拉馬迪 阿列頗(敘利亞) 大馬士革 阿達納(土耳其) 科尼亞 安條克 布爾薩 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 其他此外還有,還有主要與南亞交流的南方絲綢之路和沿海路行進的海上絲綢之路.
Ⅹ 絲綢之路開辟於什麼朝代
絲綢之路開辟於西漢時期。絲綢之路是古代連接中西方的商道,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而開辟的,是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