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遵義會議的歷史意義
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路線在黨中央的統治,肯定了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軍事路線,肯定了毛澤東等關於紅軍作戰的基本原則。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遵義會議的歷史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
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路線在黨中央的統治,毛澤東在會議上發表了重要發言,對第五次反圍剿和長征以來的左傾錯誤進行分析和批判。會議集中全力從軍事上和組織上糾正了左傾錯誤,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進行了總結。
會議上肯定了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軍事路線,肯定了毛澤東等關於紅軍作戰的基本原則。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同時也為中國革命指明了前進的方向,為中國革命的勝利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
遵義會議在中國革命最危急的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也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遵義會議也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會議。它也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從此,中國革命就在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路線指引下走上了勝利發展的道路。
『貳』 遵義會議的歷史意義有哪些
會議結束了左傾錯誤路線在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最危急的關頭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是中國革命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遵義會議後不久,又成立了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三人軍事指揮小組,負責指揮紅軍的行動。
『叄』 遵義會議召開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遵義會議是中共中央在最危急的生死關頭召開的一次具有極其重大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的會議。
它的現實意義是撤銷了三人團的愚蠢軍事領導,改換了最高明的軍事領導,從而避免了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遭到滅頂之災,可謂是絕處逢生的關鍵。
它的歷史意義在於這一次中共中央沒有繼續服從共產國際的瞎指揮,撤掉了共產國際扶植的草包領導人(共產國際此前曾連續扶植了多任草包做中共中央的最高領導人——向忠發、王明、博古,極大地危害了中國革命),這是中國共產黨成熟的標志,是此後領導中國革命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開端。遵義會議當時的決定雖然有危急局勢下被迫、以及和共產國際失去聯系和這些因素,但是此後的結果使中國共產黨人看到了馬列主義必須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才是唯一正確的出路,這就為中國共產黨以後逐步擺脫共產國際對中國革命的錯誤指揮奠定了基礎。
自從列寧逝世後,共產國際在斯大林領導下開始對中國革命進行錯誤的干預,並且越來越嚴重,尤其是共產國際東方部米夫之流完全是瞎指揮,實際上從一九二七年開始,共產國際對中國革命的干預越少,中國革命的前進程途就越順利,徹底擺脫共產國際這尊太上皇(共產國際解散)之後,中國革命可以說是突飛猛進。
上邊這些敘述雖然與通行的教科書有差異,但卻是真正的要義所在。
『肆』 遵義會議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有何歷史意義
會議內容:
事實上確定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
《中共中央關於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的決議》即遵義會議決議,後來在長征途中的扎西會議上通過。
陳雲手稿記載的遵義會議作出的四條決定:
(1)毛澤東同志選為常委;
(2)指定洛甫同志起草決議,委託常委審查後,發到支部中去討論;
(3)常委中再進行分工;
(4)取消「三人團」,仍由最高軍事首長朱德、周恩來為軍事指揮者,而周恩來同志是黨內委託的對於指揮軍事上下最後決心的負責者。
(5)肯定了毛澤東同志的正確主張。
會議意義
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路線在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確領導,把黨的路線轉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軌道上來。遵義會議,在中國革命的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我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會議。它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的黨走上成熟的黨的標志。從此,中國革命就在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路線指引下走上勝利發展的道路。
(4)如何認識遵義會議的歷史性意義擴展閱讀:
遵義會議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的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擴大會議。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博古「左」傾領導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而召開的。
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問題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會議。這次會議開始確立實際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1934年1月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以後,在中國共產黨和根據地的各項工作中,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得到更加變本加厲的推行。在這種錯誤領導下,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了,迫使紅軍放棄革命根據地,開始長征。
長征初期,「左」傾教條主義者從進攻中的冒險主義變成退卻中的逃跑主義,並且把戰略轉移變成搬家式的行動,使部隊的行軍速度非常緩慢,致使敵人有充分的時間調集兵力。
對紅軍實行圍追堵截,紅軍在突圍過程中損失慘重。為了擺脫尾追和堵擊的敵軍,毛澤東同志建議中央紅軍放棄去湘西同紅二、六軍團會合的企圖,改向敵軍力量薄弱的貴州挺進。1935年1月7日,紅軍攻克黔北重鎮遵義。
『伍』 遵義會議的主要內容和歷史意義
一、主要內容
事實上確定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
《中共中央關於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的決議》即遵義會議決議,後來在長征途中的扎西會議上通過。
陳雲手稿記載的遵義會議作出的四條決定:
(1)毛澤東同志選為常委;
(2)指定洛甫同志起草決議,委託常委審查後,發到支部中去討論;
(3)常委中再進行分工;
(4)取消「三人團」,仍由最高軍事首長朱德、周恩來為軍事指揮者,而周恩來同志是黨內委託的對於指揮軍事上下最後決心的負責者。
(5)肯定了毛澤東同志的正確主張。
遵義會議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的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擴大會議。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博古「左」傾領導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而召開的。
二、歷史意義
舉世聞名的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次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結束了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在黨內的統治,從而使黨領導的民主革命和革命戰爭轉危為安,轉敗為勝,大大加快了我國革命勝利發展的進程。
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問題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會議。這次會議初步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遵義會議的歷史背景
1934年1月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以後,在中國共產黨和根據地的各項工作中,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得到更加變本加厲的推行。在這種錯誤領導下,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了,迫使紅軍放棄革命根據地,開始長征。
長征初期,「左」傾教條主義者從進攻中的冒險主義變成退卻中的逃跑主義,並且把戰略轉移變成搬家式的行動,使部隊的行軍速度非常緩慢,致使敵人有充分的時間調集兵力,對紅軍實行圍追堵截,紅軍在突圍過程中損失慘重。
為了擺脫尾追和堵擊的敵軍,毛澤東同志建議中央紅軍放棄去湘西同紅二、六軍團會合的企圖,改向敵軍力量薄弱的貴州挺進。1935年1月7日,紅軍攻克黔北重鎮遵義。
『陸』 遵義會議的重要歷史意義是什麼
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注意在中共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注意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會議。它在極端危險的時刻,挽救了黨和紅軍。是匯總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年達到成熟。
『柒』 遵義會議的意義
遵義會議的意義: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貴州遵義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即遵義會議,是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問題的重要會議,會議集中全力解決了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取消了「三人團」,結束了「左」傾冒險主義在中共中央的統治。
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走向成熟,是人民軍隊走向勝利的重要里程碑,具有不可磨滅的歷史意義。
遵義會議撥正了中國革命的航向,毛澤東的思想為全黨全軍所接受。遵義會議實現黨的領導核心的轉變,開始形成堅強有力的領導集體,從此中國革命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征程。
遵義會議實現了政治方向的轉變,採取正確的黨內斗爭,為人民軍隊的勝利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以遵義會議為轉折點,中國共產黨實現了鳳凰涅槃,實現了自我革命的完美轉身。
從此,中國共產黨開始在政治上走向成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領導集體開始形成,中國革命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征程。
(7)如何認識遵義會議的歷史性意義擴展閱讀
會議舊址:
會址是幢磚木結構、通體用灰磚砌成的兩層樓房,建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原是貴州軍閥、黔軍二十五軍第二師師長柏輝章的私人官邸。樓房座北朝南,平面呈曲尺形,一樓有走廊,樓層四面有柱廊,面闊25.75米,進深16.95米,高12米,佔地面積528平方米。
遵義會議會址位於貴州省遵義市老城紅旗路80號。1955年,在遵義會議會址建立了遵義會議紀念館;1964年,毛澤東同志為紀念館題寫了「遵義會議會址」六個大字。
『捌』 遵義會議有什麼歷史意義
舉世聞名的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次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結束了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在黨內的統治,從而使黨領導的民主革命和革命戰爭轉危為安,轉敗為勝,大大加快了我國革命勝利發展的進程。
遵義會議是我們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重要會議,自黨的成立至大革命失敗,到遵義會議以前,黨還處在幼年時期,黨還不善於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很好地結合起來,對中國革命的規律還缺乏深刻的認識,因而對中國革命中的重大問題,往往照搬外國的經驗。又因我們黨是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因而在決定中國革命斗爭的重大問題時,往往是聽從共產國際和共產國際駐中國代表的意見。從黨成立到遵義會議前的十四年中,黨召開的歷次重要會議都有共產國際的指示或共產國際代表的參加。共產國際對世界革命運動和中國革命斗爭起過推動、幫助的作用,有些指示也是正確的;但由於共產國際對各國的實際情況缺乏具體的深入的了解,因而有些指示是不正確的;而在斯大林領導共產國際期間,存在著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指示和蘇聯經驗神聖化的錯誤傾向,因而它給中國革命斗爭帶來了不良影響和重大損失。
遵義會議不僅沒受共產國際指示的干預,而且對共產國際的軍事顧問李德的瞎指揮進行了嚴肅的批判。這和以往黨的歷次重要會議是不相同的。從會議內容本身也可以清楚地看到這個歷史特點。
在軍事上,遵義會議徹底否定了博古、李德的「左」傾教條主義的軍事路線,充分肯定了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軍事路線,對黨內兩條軍事路線的一場大爭論作出了正確的結論。
會議在批判李德等的軍事教條主義的同時,反復強調領導中國紅軍戰爭,應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戰爭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根據中國革命斗爭的實際情況,來規定和制定紅軍的組織形式、戰略方針和戰爭形式等。
在整個會議召開的過程中,在關於紅軍戰略方針等問題的激烈爭論中,毛澤東等同志密切結合中國社會的實際情況和中國紅軍戰爭的特點,實事求是地有理論、有分析地總結了第五次反「圍剿」戰爭失敗的經驗教訓,嚴肅地批評了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的錯誤;這種不迷信外國,不迷信教條,不迷信共產國際,不迷信軍事權威,這種敢於向教條主義、向權威進行堅決斗爭的革命的、批判的戰斗精神,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和毛澤東等同志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勇氣和魄力,反映了我們黨和毛澤東等同志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實際能力和水平。
遵義會議在沒有共產國際的干預下,獨立自主地從組織上進行了改組,增選了毛澤東同志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軍事指揮權,決定仍由最高軍事首長朱德、周恩來為軍事指揮者。會後不久,常委進行分工,由張聞天同志代替博古同志負總責,毛澤東、周恩來同志負責軍事。在行軍途中,又組成了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同志參加的三人指揮小組。從此,毛澤東同志便成為紅軍和黨中央的主要領導人。這是我們黨的英明選擇,是黨在這一時期的重大成就。
『玖』 遵義會議的內容和歷史意義是什麼
內容:
遵義會議通過了《中央關於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決議》指出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博古和李德在軍事指揮上犯了一系列嚴重錯誤,會議肯定了毛澤東關於紅軍作戰的基本原則。對中共中央和紅軍領導進行改組,推選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軍事指揮權,決定仍由中央軍委主要負責人周恩來,朱德指揮軍事,隨後,中央政治局常委進行分工,由張聞天代替博古負總責,毛澤東,周恩來負責軍事。
歷史意義:
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在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問題,妥善地處理了黨內長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會議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