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陳毅在軍事上的貢獻有什麼
陳毅(1901~1972年)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領導者與組織者之一。字仲弘,四川樂至人。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後因參加愛國學生運動被驅逐回國。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八一南昌起義。1928年1月和朱德領導了湘南起義,4月同朱德一起率部隊上井岡山,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政治部主任,軍委書記。1929年協助毛澤東召開了古田會議。1934年中央紅軍長征時期,陳毅仍留在江西堅持游擊戰爭,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保存和發展了革命力量。抗日戰爭時期,領導新四軍鞏固和擴大了華中抗日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曾先後任山東野戰軍、華東野戰軍、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指揮部隊在孟良崮全殲國民黨王牌軍整編74師,並參與指揮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新中國建立後曾任上海市長、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在「文化大革命」中,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了堅決的斗爭,遭到嚴重迫害。1972年1月6日在北京病逝。
Ⅱ 陳毅的做出了哪些外交貢獻
1960年,陪同周恩來或單獨率團先後訪問了緬甸、印度、尼泊爾、柬埔寨、蒙古、阿富汗等國,簽訂了中國同尼泊爾的友好條約和經濟協定、中國同柬埔寨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條約、中國同蒙古的友好互助條約以及中國同阿富汗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條約。
1961年5月至1962年5月,率中國代表團出席第二次日內瓦會議,討論和平解決寮國問題,促使會議達成協議,簽訂了《關於寮國中立的宣言》和《關於寮國中立的宣言的議定書》。
1963年底至1964年初,應邀參加肯亞獨立慶典,並陪同周恩來訪問非歐亞14國,實現了新中國領導人對非洲大陸的第一次訪問。
1964年4月至1965年6月,為籌備第二次亞非會議奔波於雅加達、開羅、阿爾及爾之間。當東道國阿爾及利亞發生政變使會議擱淺後,參與磋商,強調亞非團結,反對分裂,促使達成會議延期的協議。此外,他還多次出訪亞非國家,僅對緬甸一國,即達10次之多。
自二戰結束後,中日兩國間便陷於冷戰狀態,政府間交往中斷,只保持了一部分民間交流,而建國後的中日外交則面臨著新的考驗。五十年代剛剛出任外交部長的陳毅正在尋找打開外交僵局的突破口,恰逢日本圍棋代表團訪華,這位聞名政壇的圍棋迷抓住這一機會,他曾向日本自民黨著名政治家松村謙三先生建議,「圍棋、乒乓、書法、蘭花都可以交流」。在他的倡議影響下,中、日兩國圍棋界開始交流互訪。
1964年12月,日本29位著名圍棋手發表呼籲書,號召日本800萬棋手參加要求恢復中日邦交徵集3000萬人簽名的運動。同日本的民間交往遍及日本各界和各個階層。陳毅同志對常駐我國的外賓和外國專家也關懷備至。他與斯特朗、西園寺公一、路易·艾黎等中國人民的老朋友都有深厚的友誼。在毛主席、周總理和陳毅同志的領導和推動下,我國的民間外交得到迅速發展,與國外的交往成倍增加,出現了「風雷驅大地,是處有親朋」的大好局面。
陳毅正是抓住了圍棋在日本的影響(日本有800萬人下圍棋),把圍棋與外交聯系起來。在陳老總的熱心推動下,日本棋界名人聯合發表了呼籲書,要求日本政府改變對華政策,早日實現邦交正常化。
今天,當我們從片中看到陳毅拈起棋子,思考片刻,指落中枰時,都會情不自禁地由衷感嘆陳老總胸中的雄韜偉略,演繹出新中國外交史上一個輝煌的範例。
1965年9月在北京發表著名的記者招待會講話,闡述中國對一系列國際問題的看法,表明中國外交的嚴正立場,在國內外均產生深遠的影響。「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同林彪、江青集團破壞外交工作的陰謀活動進行了堅決斗爭。
Ⅲ 陳毅有哪些成就
和毛澤東一起指揮紅軍取得了第一、二、三次反「圍剿」的勝利。1933年春和周恩來一起指揮紅軍取得了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1934年10月參加長征。1935年1月,在黨中央召開的遵義會議上,嚴正批判了「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堅決擁護和支持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在長征途中,對張國燾的分裂紅軍和叛黨活動,進行了堅決的斗爭。
。1940年冬,提出「南泥灣政策」,對發展大生產運動,粉碎國民黨反動派對陝甘寧邊區的封鎖,作出了重大貢獻。
協助毛澤東組織指揮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隨後又和毛澤東一起發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指揮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為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奪取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Ⅳ 陳毅在軍事上還有哪些貢獻
陳毅的軍事貢獻主要體現在他領導的幾場重大戰役中:黃橋戰役,孟良zhu戰役,淮海戰役和上海戰役。
黃橋戰役
1940年9月30日,黃橋戰役開始並持續了4天。總共捕獲了超過11,000名國民黨軍隊和4,000多名俘虜。這場戰斗為蘇聯和蘇聯在中國中部的抗日戰爭奠定了基礎。
孟良zhu戰役
1947年5月13日至14日,陳毅率軍重組了孟梁山區的國民黨74個師(稱為「王牌大師」)。這場戰斗已經傷害了超過32,000名國民黨成員。張靈義老師也被槍殺。
淮海戰役(1948)
淮海戰役於1948年11月6日發動。經過66天的戰斗,中國人民解放軍殲滅了555,000名國民黨軍隊,造成了11萬多人傷亡。
上海戰役(1949)
國民黨大部分部隊撤退到上海,陳毅將國民黨軍隊轉移到外圍陣地戰斗機,持續了15天。在上海之戰中,除了唐恩伯帶走了50,000人撤離外,其餘的153,000人全部被殺。
(4)陳毅有什麼歷史貢獻擴展閱讀:
陳毅(1901年8月26日至1972年1月6日),男,明世軍,洪自忠,四川樂之人,中國會員。
成熟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戰略家,外交官,詩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新四軍的老將。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十大元帥之一),黨和國家傑出的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副主席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第一至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第三,第四副主席。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他與四人幫斗爭,被定為「二月逆流」。1968年,石家莊被安置。他於1972年去世。
1977年,他的遺產發表在《陳毅詩選》中。
Ⅳ 陳毅1901-1928年為解放中國做出了哪些貢獻
陳毅,字仲弘,1901年8月26日誕生於四川省樂至縣,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3年到北京中法大學學習,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8月上旬在撫州趕上南昌起義部隊,任第十一軍第25師第73團團指導員。1928年1月參與領導湘南起義,建立蘇維埃政權,成立工農革命軍第1師,任師黨代表。同年4月與朱德率部到井岡山地區,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師,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先後任師長、軍委書記、政治部主任、前委書記等職,參與領導創建和保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斗爭。
Ⅵ 陳毅是我國著名的什麼
陳毅是我國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詩人。
陳毅,1901年8月26日(清光緒二十七年七月十三)生於四川樂至復興場張安井村。1916年就讀於成都甲種工業學校(現成都工業學院)。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1年10月因參加中國留法學生的愛國運動,被武裝押送回國。1922年回到四川家鄉,通過與蔡和森通信,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到北京中法大學文學院學習,並經顏昌頤、肖振聲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陳毅任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中國共產黨委員會書記。同年參加南昌起義後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二十五師七十三團政治指導員,率部參加湘南起義。
中國土改革命戰爭時期歷任:中國共產黨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師黨代表;中國工農紅軍(初稱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師長、軍委書記、政治部主任、前委書記;第六軍政治委員;中國共產黨贛西南特區委員會書記;第二十二軍軍長;江西軍區總指揮兼政治委員;西方軍總指揮;中國共產黨中央蘇區分局委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
Ⅶ 陳毅元帥對抗日戰爭的貢獻有哪些
陳毅元帥對抗日戰爭的貢獻有:
1、1940年9月30日,國民黨調集部隊,對江蘇省泰興縣黃橋地區的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發動進攻。黃橋戰役進行時,八路軍第5縱隊從淮陰地區南下,新四軍江北指揮部部隊東進至運河。
在戰略上起了策應作用。此役歷時4天,共殲國民黨軍隊1.1萬餘人,俘虜官兵4000餘名,繳獲軍用品甚多。新四軍傷亡900餘名。
這次戰役,對反擊國民黨軍隊進攻的重要戰役。為蘇中、蘇北抗日根據地奠定了基礎,打開了華中抗戰新局面。
2、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第二個戰役,是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進行的。
這時,中國共產黨中央軍委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組成總前委,鄧小平為書記,統一指揮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於1948年11月6日發起。解放軍經過66天的戰斗,以傷亡11萬餘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55.5萬人。
(7)陳毅有什麼歷史貢獻擴展閱讀:
柬埔寨國家元首諾羅敦·西哈努克親王是陳毅生前摯友。我見到他是在北京他的私人官邸。在鳥語花香、石砌玉雕的花園內,年逾八旬的老人依然精神矍鑠,向我們透露出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
西哈努克回憶說,當年他的父親去世時,恰逢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副總理訪問柬埔寨,當時兩位中國領導人穿上了柬民族服裝參加了國喪活動,表示出對柬民族的尊重與友好,令他終生難忘。
後來,當他聞訊陳老總不幸逝世的噩耗時,提出前往八寶山參加追悼會,但這樣一個起碼的要求竟被當時「四人幫」一夥所拒絕,他悲慟欲絕。
所幸的是,後來毛澤東參加了陳毅的追悼會,他才被通知允許前往。追悼會過程中,他始終攙扶著病弱的毛澤東,並聽到了這位偉人對陳毅一生的高度評價。
毛澤東對張茜說:「陳毅是個好同志,他對中國革命和世界革命所作的貢獻,是已經下了結論的。」
Ⅷ 新四軍猛將如雲,為何陳毅能當軍長五大優勢無人能比
新四軍猛將如雲,為何陳毅能當軍長?五大優勢無人能比
陳毅和粟裕恐怕是我軍 歷史 上最佳組合之一,和朱毛組合、劉鄧組合一樣出色。
解放戰爭中,毛澤東和中央軍委決定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合並為華東野戰軍的時候,充分考慮到陳毅和粟裕的共存共榮問題,因此才做出決定,由陳毅總負責,而粟裕專門負責軍事。
這是一個非常睿智的決定,可以充分發揮陳毅資格老、噸位足、能坐鎮、有威望、會協調的優勢,而在陳毅負總責的前提下,讓軍事天才粟裕專管打仗,兩人的組織可謂珠聯璧合。事實上也是,華東野戰軍縱橫四海,威震天下,是四大野戰軍出名的厲害角色。
雖說陳毅的軍事才能比起粟裕略遜一籌,但他的打仗能力是不弱的,從南昌起義協助朱德保存800人的火種,到井岡山「創業元老」,到南方八省游擊戰的代表,再到新四軍和山東野戰軍的最高軍事主官,沒有軍事能力是不可能的。
只是陳毅身邊的粟裕軍事能力太突出了,才顯得陳毅的軍事才能似乎差了點。事實上,陳毅在人民武裝歷次的奮斗史上,多次扮演扭轉乾坤的角色,所做的巨大貢獻遠非一般人想像。從綜合軍事貢獻的角度,陳毅的 歷史 地位又在粟裕之上。
在陳毅數不清的 歷史 功績中,危難之際力挽狂瀾重建新四軍軍部,應該算是最具代表性的了。
眾所周知,新四軍是由南方八省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的,而陳毅,就是紅軍游擊隊的代表人物。在中央紅軍主力踏上長征路的時候,陳毅因為重傷無法隨隊前行,因此被留下來打游擊。留在蘇區所有的領導人中,陳毅在懂軍事的領導人中,職位最高。
紅軍游擊隊被改編為新四軍時,葉挺成為國共雙方都能接受的人物成為新四軍首任軍長,而陳毅則成為新四軍骨幹將領,擔任第1支隊司令員。
但陳毅在新四軍內的職務並不算太突出,只是4個支隊司令員之一,另外3人分別是張鼎丞、張雲逸和高敬亭。
突如其來的」皖南事變「對新四軍而言是一場巨大的災難,主力部隊有9000人被國民黨重兵包圍,軍長葉挺去和國民黨談判時遭非法扣押,副政委兼項英犧牲,副參謀長周子昆犧牲,政治部主任袁國平自殺……部隊傷亡極大。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關鍵時刻,陳毅挺身而出,他和中央派來的劉少奇緊密合作,重建新四軍軍部,改編和整合江北新四軍和八路軍部隊,揭露國民黨製造反共摩擦的真相,最終挫敗蔣介石第二次反共高潮,使新四軍獲得了新生。
可能很多軍事愛好者不是很清楚,為什麼陳毅都沒有進入新四軍第一屆領導班子,只是擔任支隊司令員,為何「皖南事變」後他就臨危受命,成為新四軍代軍長?為什麼同是支隊司令員的張雲逸和張鼎丞就沒有這個機會,要知道,陳毅的職務不算最高,而張雲逸和張鼎丞的職務就不低於他,資格也不算最老,至少張雲逸的革命資歷也要強過他。
毛澤東和中央讓陳毅擔任新四軍新一任軍事主官,肯定是做過全盤考慮的,陳毅無論是在戰略還是戰術,無論是資格還是職務,無論是威望還是能力,其綜合得分遠優於其他將領。其實,陳毅出任新四軍代軍長,是最優的選擇,也是唯一的選擇。
為什麼這樣說呢?下面, 就讓我們從以下5個方面進行說明論述。如果你看完這5項理由,對陳毅就任新四軍代軍長就沒有任何異議了。
陳毅是老資格的革命家,南昌起義時他就做過極為特殊的貢獻,正是他和朱德對士氣低迷的起義部隊做出改編,經湘南起義後,把800名起義軍帶上井岡山和毛澤東會師,保存了極為珍貴的革命火種。如果不是陳毅和朱德,南昌起義就可能徹底失敗了。
井岡山時代,陳毅是「三巨頭」之一,和毛澤東、朱德並駕齊驅。一度擔任紅4軍前委書記,成為毛澤東和朱德的上級——這一經歷是新四軍中任何人無比比擬的。
紅軍時代,陳毅是西方軍總指揮和江西軍區總指揮,是正軍團級高級將領,和彭德懷、林彪等紅軍虎將職級相同。在軍中的聲望和影響力極大,是出任新四軍代軍長的最佳人選。
陳毅的綜合能力在後來的十大元帥中是極為突出的,他善於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能爭取和利用各種資源,和什麼樣的人都能相處融洽。舉一個最恰當的例子,他幾乎是黨內唯一一位同時和毛澤東、周恩來兩位性格迥異的最高領袖保持著極好私交的領導人,要知道,毛澤東最大的特點就是對黨外民主人士極為尊敬,樂於和他們交朋友,但在黨內則更多講究公事公辦。
在新四軍中,陳毅和任何將領都保持著良好的交情,協調能力在這里得到淋漓盡致的表現。重生的新四軍面臨復雜的軍事局勢,多變的政治氣候,內部又需要協調新四軍舊部和新加入的八路軍體系,如果沒有一個像陳毅這樣協調能力極為突出的人來領導,將來恐怕會舉步維艱。新融入新四軍體系的原八路軍高級將領黃克誠就這樣說過:「 陳老總您是我井岡山的老領導,我黃瞎子敢不聽您的嗎? 」
事實上也是,陳毅成為代軍長之後,迅速理順各方面的關系,新四軍從此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毫不誇張地說,「皖南事變」對新四軍來說是一場災難,高層領導人倖存下來的人很少:葉挺被扣押(失去自由整整5年),副軍長兼政委項英和副參謀長周子昆被叛徒打死,政治部主任袁國平自殺殉國!
新四軍的首腦人物幾乎一夜之間消失,陳毅的重要性馬上隨之凸顯出來。
陳毅是南方紅軍游擊隊的代表人物,在新四軍中有著普遍的代表性;無論是代表中央的周恩來,還是新四軍的項英和葉挺,都對陳毅的意見十分看重。在項英和葉挺雙雙缺位的情況下,陳毅成為重建新四軍的不二人選!
作為傑出的戰略家,陳毅對時局有著驚人的准確判斷。
根據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周恩來和劉少奇等人確定的發展戰略,新四軍發展的戰略方向應該是華中而非皖南,陳毅在這一點上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皖南事變」之前,中央已經從各方面感知到新四軍面臨的危險,在這個問題上,陳毅的態度和中央不謀而合,他和粟裕本來是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的正副指揮,在北上問題上和中央配合默契,立即向北挺進。正是由於陳毅正確的戰略眼光,江北局面迅速打開,陳毅所部也順利和黃克誠的八路軍所部順利會師。
正因為在經營江北的問題上陳毅站到了正確的戰略高度,和中央保持一致,因此毛澤東和中央軍委才會放心地把新四軍交給他,因為他們知道在陳毅的領導下新四軍的大方向是絕對正確的。
新四軍中,最高決策機構是中央軍委新四軍軍分會,軍分會正副書記分別是項英和陳毅!
因此,盡管陳毅是第1支隊司令員,資格也不見得比張雲逸這些老革命更老,但軍分會副書記身份卻至關重要,作為「皖南事變」後葉挺和項英都無法行使職權的時候,陳毅成為新四軍新任當家人的不二人選。
這個特殊職位其實可以看做是陳毅在南方打游擊職務的繼續:中央紅軍主力長征走後,留下陳毅等人堅持蘇區游擊戰爭,陳毅的職務是 中共中央蘇區分局委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
「皖南事變」非但沒有打垮新四軍,反而在陳毅和劉少奇的領導下,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新四軍在江北發展迅猛,經過改編後的新四軍,共計7個師外加一個旅,共有9萬多人,成為對敵戰場上一支能征善戰的抗日鐵軍。
抗日戰爭勝利後,陳毅「轉正」,擔任新四軍軍長,不久,新四軍北上山東,一部分在黃克誠的帶領下進入東北,成為東北野戰軍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部留在山東軍區,成為山東野戰軍的主力。
1947年初,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合並為華東野戰軍,由陳毅和粟裕分別擔任正副司令員,面對徐蚌強敵,華野在陳粟裕的領導下很快迎來了大爆發,開始了兩人最高光的時刻!
Ⅸ 陳毅元帥的豐功偉績
今年8月26日是國內外享有盛譽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和外交家陳毅同志誕辰九十周年。我們每想到他「投身革命即為家」,為「人間遍種自由花」的高風亮節和豐功偉績,就不禁思緒如潮,浮想聯翩。現僅就他在外交戰線上叱吒風雲,劈波斬浪,領導我們開創外交新局面的壯闊情景,擇要回顧,以志紀念。
一、授權有限 不斷創新
記得1954年初,我們第一批派出的幾位大使回國述職,周恩來總理特意要我們去上海向陳毅同志匯報情況,我們不知何意。到了上海才知道中央決定調陳毅同志到國務院任副總理,並協助周總理分管外事工作。他見我們時爽直地說:「我這個人干外交恐怕不行」,「我這個陳毅,有時說話很有破壞性,有時候好感情用事,感情一上來,說話就沖口而出,不管輕重的。在我們內部,對同志有什麼傷害,還可以對同志解釋,在外交上就砸鍋了。」所以「我請中央重新考慮」。後來我們聽說:毛主席認為「臨事而懼」正是優點。周總理送他「外交工作、授權有限」八個字。他把這八個字奉為座右銘,信守不渝,並多次教育外交幹部切實遵循。
其實,陳毅同志在長期革命生涯中深知紀律的重要性。他一貫重視和遵守紀律。他為人雖然豁達大度,熱情豪放,但處事謹慎,紀律嚴明。他經常強調,外交事務是國家大事,說錯一句話,辦錯一件事,可能造成嚴重影響。在外交上出了差錯,不是個人得失問題,而是關繫到國家利益和聲譽的問題,必須嚴肅認真對待,不能掉以輕心,自作主張,感情用事。他在對外活動中,既能談吐自如,又嚴守紀律。如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當日本記者問到我國發展核武器的情況,並具體詢問何時爆炸第3顆原子彈時,他以獨特風趣的語言回答說:「中國爆炸了兩顆原子彈,我知道,你知道。第3顆原子彈可能也要爆炸,何時爆炸,請你等著看公報好了。」引起會場鬨堂大笑。接著他明確闡述了我國在核武器問題上的政策,解答了人們關心的問題,又不泄露國家機密。
陳毅同志在強調嚴守紀律的同時,還教導我們要防止另一個極端,不能把「授權有限」當作擋箭牌,辦事謹小慎微,縮手縮腳,推推拖拖,不負責任。他要求大家在授權范圍內動腦子、想辦法,積極開展工作,更好地完成任務。他要大家注意了解新情況,研究新問題,提出新建議,以制定新對策,主動而又富有創造性地辦好外交。在這方面,他堪稱我們的楷模。他接受任務從不推諉,凡是中央給他的工作,他總是堅決照辦,努力完成。毛主席贊賞說:「陳毅這個同志,只要接到命令,沒有不全力執行的。」他既有老革命家遵守紀律、執行指示的高度自覺,又有超人的謀略膽識,所以他在外交活動中,常常有新的創造和鮮明的特色,有聲有色地完成外交任務。例如,1961年5月,他率領中國代表團出席第二次日內瓦會議期間,他根據毛主席、周總理批準的方針,主動靈活,縱橫捭闔,唇槍舌劍,折沖樽俎,表現了他執行外交政策和運用外交策略的卓越才能,為我國博得了崇高的國際聲譽。
二、熱愛祖國 支持友邦
陳毅同志生長在貧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從小就對舊社會憤怒不平,立下砸爛舊世界、開辟新天地的大志。青年時期,他在五四運動的影響下,積極參加反帝愛國斗爭。為了救國救民,他懷著「科學救國」的目的,遠涉重洋,到法國去勤工儉學。但他逐步認識到法國並不是他嚮往的「天國」,「歐洲資本界是罪惡的淵藪」。他開始學習馬列主義,參加留法學生的愛國運動和法國工人罷工。1921年10月,他被法國當局武裝押送回國。1922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從此,他由「大鬧學運北京城」到「彎弓射日到江南」,為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而英勇奮戰,直至全國解放。
新中國成立後,他先出任上海市長,後調國務院任副總理,1958年2月兼任外交部長。記得他曾對我們說起:上海有人主張 「中國應該做美蘇的橋梁」。他聽後十分反感,予以嚴厲批評。當他向毛主席談及此事時,毛主席說:「這話的意思就是要中國人腦殼朝地,背拱起來,讓美國人從中國人背上走到蘇聯去,讓蘇聯人從中國人背上走到美國去。我們能這樣干嗎?」他說: 「主席挖苦得對,誰願意干誰去干,我這個外交部長是不幹的。巴黎和會上克列孟梭逼著顧維鈞簽字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但是,美國國務卿杜勒斯之流卻還在懷戀那個時代。在陳毅同志兼任外長期間,杜勒斯再次推行「戰爭邊緣政策」,美國一面派兵在黎巴嫩登陸,鎮壓中東地區的革命運動;同時唆使台灣當局叫囂反攻大陸。美國海軍參謀長伯克還揚言,美國海軍正密切注意台灣地區局勢,隨時准備進行像黎巴嫩那樣的登陸。而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則想推行「蘇美合作、主宰世界」路線,要我 國服從他的「全球戰略需要」,並滿足他的有損我國主權的要求,妄圖控制我國。面對美蘇兩國從南北兩面逼來的壓力,陳毅同志以偉大愛國主義者的浩然正氣,不畏強暴的豪邁氣概,堅決反對外來干涉,控制和威脅。他根據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戰略決策,協助周總理對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斗爭。
1958年8月23日,毛主席一聲令下,萬炮齊發金門、馬祖,打得美蔣一片慌亂。同時,陳毅同志積極開展外交活動,先後及時揭露了杜勒斯的所謂「停火」、「脫身政策」和製造「兩個中國」的圖謀,弄得美國內外怨聲四起,美蔣矛盾激化,杜勒斯騎虎難下。他這時告訴我們說:「台灣局勢非常微妙,矛盾錯綜復雜,炮打打停停,就是利用這些矛盾,使美國人不能插手,還得替我們約束蔣介石不要闖禍。毛主席的文章做得真妙。」他還指出:「我們在金門打打停停不是『送瘟神』而是『留瘟神』」,讓杜勒斯「難以脫身」。最後,美國不得不從台灣地區撤走部分海空軍,恢復中美大使級會談。他豪邁地歸結說:「如果世界上有一個美國不好惹,那麼世界上還有一個中國更不好惹。」
陳毅同志在「前門斗虎」的同時,又堅決「後門拒狼」。對外來的干涉、控制進行了堅決抵制。1959年9月30日,赫魯曉夫剛剛結束對美國訪問,來到北京參加我國建國10周年慶典,當晚就在賓朋滿座、喜氣洋洋的國宴上出言不遜,教訓我國領導人不要用「武力去試試資本主義制度的穩固性」。在10月2日的高級會談中,赫魯曉夫又指責我國炮擊金門、馬祖和還擊印度侵犯邊境。陳毅同志大義凜然,給予他義正詞嚴的反駁。對此赫魯曉夫在其回憶錄中妄說:「這一次,中國方面決定放出陳毅來攻擊我。談判一下子就激昂和緊張起來。」他在《最後遺言》中還 「罵」了陳毅同志一通。這正好是陳毅同志愛憎分明,立場堅定,大義凜然,浩氣長存的反映。
陳毅同志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同時又是一位無產階級 國際主義者。他在主持外交部工作期間,用極大精力致力於支持 亞非拉人民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的斗爭,發展我國同亞非拉國家 的友好合作關系。他在1958年到1966年的8年中,先後出訪26次,訪問了近30個國家。其中絕大多數是亞非國家,在國內接待的外賓也大都屬於亞非拉國家。
1955年4月,在亞非會議上他作為周總理的主要助手,協助周總理從團結反帝的大局出發,本著求同存異的方針,在會場內外同各國代表團廣泛接觸,廣交朋友,說明我國的立場和主張,消除了某些國家的疑慮,為開好這次盛會做出了出色貢獻,也為他出任外交部長取得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1958年2月,他剛就任外長,就隨周總理訪問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安排中國人民志願軍撤回中國。2月17日,他在志願軍總部給官兵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國際主義課。他在講明我國不謀私利,不支配別人,不在別國駐軍,無條件撤軍的重大意義之後,意味深長地說:「我們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不要去充恩人,以為我有恩於你,你就要給我磕頭。」「信陵君解了邯鄲之圍,馳名天下。一位朋友勸他不要驕傲,忠告信陵君說:『人有德於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於人,願公子忘之。』這是中國民族的傳統。」
陳毅同志協助周總理帶領我們同許多鄰國通過和平協商、互諒互讓,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邊界和雙重國籍等問題,進一步發展了我國同很多鄰國的友好合作關系。他對非洲國家的獨立運動更寄予深切的同情。他三次訪問非洲,對非洲各國人民反帝、反殖和反種族主義的斗爭以巨大的支持和鼓舞。他熱情歌頌道:「獨立非洲西北始,揭竿而起相踵接。看滌瑕盪垢上重光,全無敵。」他積極參與周總理主持制訂的我國同非洲國家關系五項原則和我國對外援助八項原則,並指出:「中國的援助與帝國主義的援助有本質的不同,帝國主義的援助,就是養成你對他的依賴,給你點奶水吃,給你點鴉片抽,你抽上癮了,就不能擺脫我了。中國的援助是別開生面。我們受過這種援助的害,就能體己諒人,幫助他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我們受過這種痛苦,就不能把這種痛苦再去給人家。」這是多麼高尚的國際主義胸懷啊!
三、堅持原則 善於斗爭
陳毅同志一貫忠實、認真地貫徹執行毛主席、周總理制定的外交政策,堅持中央批準的原則,從不動搖妥協。他常說,辦外交不能貽誤時機。對毛主席、周總理的批示或指示,他總是雷厲風行,迅速傳達貫徹。當日來得及的當日辦,當日來不及的次日辦。常常是中央的會議剛結束,他主持的外事部門負責人會議就開始;上午到周總理處談工作,下午就傳達布置,從不拖拉,延誤時機。他在傳達中央決定和指示時,不是照本宣講,而是結合自己體會說明;傳達後立即組織討論,深入領會精神,認真研究貫徹辦法,出色地完成任務。
陳毅同志還常向我們說,辦外交要集思廣益。中央的方針政策一定要堅決服從照辦,但具體執行辦法要切實可行。他一向主張,中央確定的原則一定要堅持,而實現原則的策略則需靈活運用,要敢於斗爭,善於斗爭,善於勝利。他強調搞外交同打仗一樣,要搞好調查研究,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他經常組織形勢務虛會,甚至還請毛主席、周總理參加,對國際形勢的變化發展進行研討,及時提出新看法、新建議和新對策,供中央決策參考,得到了中央的重視和支持,使外交工作常處於主動地位。
陳毅同志對外交工作的特點也做過入情入理的分析。1960年底,他曾對全體外交幹部說:「外交這碗飯是不好吃的,因為外交問題不能完全靠我們,人家不幹,你就沒有辦法。」他認為國與國之間辦交涉,如不溝通思想,求得共識,是辦不成的。所以他在外交實踐中,善於在堅持原則的情況下,靈活運用策略,採取適當方式,溝通雙方思想,以便達成協議。他倡導把正式談判同私下交往結合起來,利用一切機會同外賓交談,主動介紹我國情況和政策,增進對方對我國的了解;同時了解對方的情況和意圖,使雙方在溝通思想的基礎上,達成協議,辦好交涉。在他的外交實踐中,工作量最大的是同外賓交談。據現有資料統計,他每年會見外賓達300多人次。他出國訪問也是以會談為主,往往寓重大對外交涉於熱忱爽朗的交談聲中求得解決。他參加國際會議時,也是把會上發言同會下交談緊密結合起來。他認為在國際會議上往往是各人念各人事先經過批準的稿子,很難解決問題,因而他更重視會外活動,通過個人交談,溝通思想,求得共識。然後,根據求同存異的方針,綜合各方共同意見,提出切實可行方案,取得多數代表的支持,達成各方都能接受的協議。1961年5月他率領中國代表團出席關於寮國問題的日內瓦會議,1964年4月他以外長身份出席第二次亞非會議籌備會時,都是運用這種辦法打破僵局,促使會議獲得圓滿成功的。這不僅展現了他敢於斗爭、善於斗爭的卓越外交才能,而且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和信譽。
四、廣交朋友 待人以誠
陳毅同志高瞻遠矚,襟懷坦盪,常以「應知重理想,當為世界謀」的豪邁氣概,廣交朋友,增進了解,加強合作,以開拓我國外交局面。他在對外活動中,積極主動地結交朋友,官方的,民間的,東方的,西方的,不論國家大小,身份高低,都欣然同他們交往,朋友遍天下。
陳毅同志一向主張交友以誠。他有堅強的黨性,又講究真摯的人情。他向外賓介紹情況時,總是一分為二,既講成就,也講問題,盡量讓人全面、正確了解我國的情況;他向外賓了解情況時,總是耐心、客觀地仔細聽取對方介紹,從不妄加評論;他在同對方商談問題時,常常直率地表明我方的立場和主張,誠懇徵求對方意見,被外國人譽為「高姿態外交」。
陳毅同志以他的淵博知識,豐富經驗,使雙方交談內容既廣又深,引人入勝。他善於寓重要政策觀點於閑談之中,談得既直爽又風趣,使對方聽之有味,易於接受,往往在談笑風生中,溝通思想,達成共識,既有利於發展國家間的合作關系,也增進了個人間的友誼,在國際上贏得了崇高的聲望。
陳毅同志同亞非拉國家領導人的交往很廣、很深。諸如,緬旬、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柬埔寨、馬里、坦尚尼亞、阿爾及利亞等國領導人對他都懷有誠摯的友情,有的交往很深,甚至無話不說。如蘇加諾總統就曾對他說:「我的生活方式,我講的東西是資產階級一套,恐怕你不願聽。」他卻懇切地說:「我們把你當作朋友看待,並且我認為做個資產階級革命家並沒有什麼壞處。我們的孫中山先生就是資產階級革命的領導人物。」蘇加諾總統聽了感到很親切,後來對人說:「跟陳毅元帥談話後,感到有股激盪的力量,往往得到一種滿足。對於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陳毅只有寥寥數語,就可以講清楚。」對西哈努克親王和奈溫將軍等的交情之深更不用說了。在他去世後,西哈努克堅持要參加他的追悼會,在給張茜同志的唁電中說,陳毅元帥是我們高棉人可靠的積極的朋友,陳毅元帥的名字將永遠活在高棉人民的心裡。
陳毅同志同西方國家領導人的交往也是坦率誠懇的。如在第二次日內瓦會議期間,他同英國外交大臣霍姆曾多次互相拜訪,當霍姆問及:「為什麼你們不能不管別人(指支援非洲國家),而專心致力於國內繁重的建設任務呢?」他爽朗地回答說:「你們西方人的毛病,就在於你們總是從個人一生出發來思考問題,而我們卻認為這過於狹窄了。」事後多年,霍姆在其回憶錄里稱陳毅是「一個有用的朋友」,十分贊賞他對達成寮國中立協議所作出的貢獻。
陳毅同志同號稱美國外交界「不落的明星」哈里曼也有交往。他在第二次日內瓦會議上當面指責哈里曼發言的錯誤,而在會下又同他握手交談。哈里曼說:「我對你講話稿的頭兩頁是同意的,但不同意第三頁。」陳毅同志很風趣地回答說:「看來你還不如我的水平,我還講了兩頁你喜歡的,你講的我一頁也不喜歡。現在最重要的是執行協議,美國應從寮國撤軍,從泰國撤軍。」哈里曼回答說,美國的事有難辦之處,並再三向陳毅說:「你無論如何不要忘記請我去中國呀。」
陳毅同志對推進我國的外交事業,殫精竭慮,嘔心嚦血。在他兼任外交部長期間,我國出現了兩次建交高潮,打開了新的外交局面。這正應了他當年出訪亞非6國時寫下的豪邁詩篇:「海釀千鍾酒,山載萬仞蔥。風雷驅大地,是處有親朋。」
五、青松挺立 風范永存
正當陳毅同志運籌帷幄,揮灑自如,領導我們開拓新的外交局面的時候,「文化大革命」的風暴突然襲來。這時,他出國訪問剛剛回來,毫無思想准備。開始,他著眼於「反修防修」,對運動表示擁護,積極向各單位派出工作組,號召各級幹部正確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堅守工作崗位,保證外交工作順利進行。不久,毛主席決定撤銷工作組,並上綱為鎮壓群眾的資產階級反動路線。陳毅同志又主動為外交部派出工作組承擔責任,保護工作組成員。在第二外國語學院批鬥工作組時,陳毅趕到會場,旗幟鮮明地指出:「派工作組錯誤是當時局面造成的,我是支持派工作組的;工作組的錯誤應該進行批判,但我們無權把他們整死,要幫助他們改正錯誤;把工作組打成反革命,打成黑幫不如把我陳毅打成反革命,打成黑幫。」他還多次教育年輕同志要按毛澤東思想辦事,不要亂來,以免犯錯誤。為維護外交工作不被打亂,他堅持內外有別,經中央批准,不準在駐外使領館搞「四大」,反對隨便向外國人亂送毛主席語錄和紀念章,避免對外造成不良影響,損害我國形象。
陳毅同志針對林彪、江青、康生等一夥的奪權陰謀,直截了當地指出:「外交大權屬中央,不能奪。」在接見歸國留學生代表時說:「我們已老了,是要交班的。但是,絕不能交給野心家、兩面派!不能眼睜睜看著千百萬烈士用自己寶貴生命換來的革命成果付之東流!」對污衊他執行了向帝國主義投降,向修正主義投降,向各國反動派投降,撲滅人民革命的「三降一滅路線」的攻擊,他更胸有成竹,大義凜然,不斷給予了批駁和斗爭。他堅定地回答說,他執行的是原則的堅定性與策略的靈活性高度結合的革命路線。這是黨中央和毛主席提出的建立最廣泛的國際統一戰線的思想,是真正的馬列主義,對得起我們列祖列宗。
1967年2月,在奪權風暴席捲全國,並波及軍隊時,陳毅同志剛直不阿,光明磊落,寧作雪裡青松,不作牆頭蘆葦。他憤怒斥責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妄圖搞亂黨和國家,迫害老幹部,篡黨奪權的罪惡,被打成所謂「二月逆流」的黑干將。隨後,他遭受誣陷和迫害,身心受到嚴重摧殘,患了癌症。1971年「九·一三」事件發生後,陳毅同志置手術後身體虛弱於不顧,對林彪進行了嚴正揭發和深刻批判,並准備出來再大幹一場,但不幸病情惡化,於1972年1月6日逝世。
陳毅同志離開我們快20年了,而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光輝業績,卻彪炳千秋,永遠激勵著我們不斷前進。正如其詩所吟:「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他就是這樣一顆高潔的青松,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Ⅹ 陳毅在軍事上有哪些貢獻
陳毅元帥是開國功勛,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建立了皖豫根據地,是新四軍創始人。後歸屬華北野戰軍,指揮過淮海戰役、孟良崮戰役、解放上海、南京、杭州及江東地區。
手下大將有栗裕、張雲逸、葉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