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徽墨的發展歷史
唐代末期,由於安史之亂,大量北方墨工紛紛南遷,導致制墨中心南移。南唐,後主李煜得奚氏墨,視為珍寶。遂令其子廷為墨務官,全國制墨中心也南移到了歙州。
宋元時期墨工又在前人的基礎上,添加葯物成為葯墨。使人們不但用墨也開始了藏墨,因而墨開始向工藝品方向發展。
明代中期以後,在整個徽州地區,出現了「徽人家傳戶習」的制墨景象,使得徽州成為全國制墨業的中心。清代,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產量激增。
特點:
徽墨品種繁多,主要有漆煙、油煙、松煙、全煙、凈煙、減膠、加香等。高級漆煙墨,是用桐油煙、麝香、冰片、金箔、珍珠粉等10餘種材料製成。
徽墨集繪畫、書法、雕刻、造型等藝術於一體,使墨本身成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珍品。徽墨有落紙如漆,色澤黑潤,經久不褪,紙筆不膠,香味濃郁,奉肌膩理等特點,素有拈來輕、磨來清、嗅來馨、堅如玉、研無聲、一點如漆、萬載存真的美譽。
Ⅱ 徽墨的介紹
徽墨,即徽州墨(以江南徽州的績溪、休寧、歙縣三地為徽墨製造中心)。徽墨是中國漢族制墨技藝中的珍品,也是聞名中外的「文房四寶」之一。因產於古徽州府而得名。徽州制墨的肇始時間當不遲於唐,它是書畫家至愛至賴的信物。古人曾雲:「有佳墨者,猶如名將之有良馬也。」
Ⅲ 徽墨是哪裡的特產
特產介紹:
特產特色:
徽墨有落紙如漆,色澤黑潤,經久不褪,紙筆不膠,香味濃郁,豐肌膩理等特點,素有拈來輕、磨來清、嗅來馨、堅如玉、研無聲、一點如漆、萬載存真的美譽。
歷史由來:
徽墨是安徽省地方傳統手工技藝,GJ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久遠,從史記上來看,起源於唐代末期,由於當時安史之亂,大量北方墨工紛紛南遷,導致制墨中心南移。到了明清時期,徽墨的製作進入盛世階段。
徽墨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將墨錠製成各種藝術形態並施以五彩,嵌在錦匣當中,以供人們鑒藏,是現代制墨業的一大特色。
Ⅳ 徽墨的簡介。。。。求專業人士 給分求答案
徽墨,即徽州墨,徽墨是我國制墨技藝中的一朵奇葩,也是聞名中外的「文房四寶」之一。因產於古徽州府而得名。它是書畫家至愛至賴的信物。古人曾雲:「有佳墨者,猶如名將之有良馬也。」
徽墨概述
徽州的績溪縣、屯溪區、歙縣三地為徽墨製造中心 。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章的地球墨就是歙縣墨店的珍品。當代以來,徽墨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創新、發展、恢復了茶墨、青墨、 硃砂墨、五彩墨和古香古色的手卷墨的生產,並增添、開發了新的品種。1989年,歙縣老胡開文墨廠生產的「超漆煙墨」獲國家金質獎。
「天下墨業在績溪。」清代徽墨四大家,績溪有其二——績溪人汪近聖、胡開文,尤以胡開文名冠海內外,久傳不衰。胡開文子孫眾多,分布於大江南北,豐富和發展了前人的制墨工藝,獨佔一時之秀。現在績溪的幾家墨廠,不僅大量生產書畫用墨,還恢復了一些優秀的傳統產品,如「蒼天珍品」、「廷王圭遺法」、「瀟湘八景」、「八寶奇珍」、「十二生肖」、「寶劍」、「月精」、「金龜」、「玉蟬墨」、「十八羅漢」等等,都是實用價值和欣賞價值並存的成套集錦墨。
Ⅳ 筆墨紙硯的徽墨
徽墨產於徽州地區的屯溪、歙縣、績溪等地。距今已有千年歷史。徽墨以松為基本原料,滲入20多種其他原料,精製而成。成品具有色澤黑潤、堅而有光、入紙不暈、經久不褪、馨香濃郁及防腐防蛀等特點,宜書宜畫。高檔徽墨有超頂漆煙、桐油煙、特級松煙等。
徽墨的生產始於南唐。創制人是奚超、奚廷父子。唐中葉至唐未,由於藩鎮之亂,連年征戰,大量的人口和經濟重心南移,奚氏一家由河北易水(今易縣)南遷,為黃山白岳之奇和練溪、新安之妙所吸引,遂定居歙州。奚氏父子本是制墨能工,此時得皖南的古松為原料,又改進了搗松、和膠等技術,終於創制出「豐肌膩理,光澤如漆」,經久不褪,香味濃郁的佳墨。南唐後主李煜,雅愛書法繪事,將召奚廷擔任墨務官,井賜給「國姓」的獎勵。於是,奚氏全家一變而為李氏。李廷成為古今墨家的宗師。宋宣和年間,就出現了「黃金易得,李墨難求」的局面。
宋時,隨著制里亞的繁榮,形成了「徽人家傳戶習」以及「新安人例工制墨」的盛況。黟縣的張遇、黃山的沈桂、歙州的潘谷、新安的吳滋,等等,都是十到十一世紀制墨業的著名人物。張遇是油煙墨的創始人,以制「供御墨」聞名於世,其「龍香劑」為歷代收藏家追來的瑰寶;沈以占松煤用脂、漆滓燒之,得煙極黑,名為漆煙,人稱其墨「十年如石,一點如漆」;吳磁所造之墨的妙處在於「滓不留硯」,曾得宋孝宗犒賞緡線二萬的獎勵。風靡一時的制墨高手潘谷,被世人譽為「墨仙」。他制的「松丸」、「狻猊」等墨品,具有「香徹肌骨,磨研至盡,而香不衰」的優點,被稱為「墨中神品」,他晚年不幸落水溺死後,蘇東坡寫下「一如入海尋李白,空看人間畫墨仙」的詩句悼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