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
提高現代中學生的歷史素養,方法如下:
一、積極創設教學情境,創新探究討論方式,建設高效課堂是提升中學生歷史素養的首要途徑。
(一)依據新教材,活化教材思想創新思路,領悟教材編寫新模式,讓學生在設置的情境中體會歷史,在適度的問題中感悟歷史,以培養學生歷史素養。
(二)以問題為中心的探究討論式教學活動,是提高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又一種最佳手段。因為通過老師在教學中提出問題和讓學生解決問題,使學生真正置身於歷史的思維之中、處於積極的課堂參與之中。
二、培養中學生自身素質是提高其歷史素養的必要條件。
(一)大量閱讀各種歷史題材的書籍、史籍等等,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比如在生活中可以聯系歷史電影或小說來了解歷史,培養歷史素養。
(二)關心時事,以史為鑒,學以致用是最高的歷史素養。
三、提升中學生的歷史素養,需要家庭和社會的共同重視。
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但是歷史與社會學科具有一定的過去性特點,導致與現實生活之間存在一定的時空距離,使得學生難以產生共鳴。同時,由於學生長期受生活環境和家長的影響,以及高考體制的束縛使他們對學習的被動應對,使得學生的主體性得不到發揮。
⑵ 如何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
學生的歷史素養,重要的就是歷史的思維能力。即讓學生通過對歷史主幹知識的學習,以相關的歷史學理論為指導,去正確地評價歷史事件,弄清歷史發展的因果關系,解釋歷史發展的重要現象,並根據歷史對當時社會的影響提出自己正確認識的能力。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呢?教師必須認真地分析學生的知識現狀和能力水平,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讓學生參與課堂的教與學,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能力。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並立即讓學生閱讀、整理能夠證實答案的相關史料,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有機會去創造他們自己的歷史敘述和論據。多樣而適應學生的課堂教學和訓練,對學生歷史思維是最有效的培養。
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還首先要求教師善於研究教材、考綱;善於研究每一個學生的知識結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因為我們的培養具有針對性和科學性。所以,中學歷史教師的水平不僅僅在於自身的知識和教育教學的態度等。一位優秀的歷史教師,重要的是在對教材主幹知識的把握、考綱的研究、學生情況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全面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使學生能夠正確地理解、分析重要的歷史事件、解決歷史問題。
⑶ 如何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
高中歷史教學應重視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建立起對歷史發展的整體認識體系,通過史料的學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要科學地引導學生認識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重大歷史問題,如重要的歷史人物、事件等,並在此基礎上堅持以學科主幹知識為載體、以能力立意為指導,通過課堂教學和章節訓練,使學生掌握重大歷史發展的來龍去脈,比較鑒別歷史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揭示歷史發展規律及其相互聯系。判別歷史的主幹知識,就是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以現代意識和歷史學的社會教育功能為指導,緊密結合社會發展的現實和《高中歷史教學大綱》及考綱,精心研究歷史發展的主幹知識,突出重點,然後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歷史主幹知識的概念內涵,把握重要史實。這樣學生才能對中學歷史有一個大體認識,基礎知識才能在「教與學」、「練與評」的過程中較好地落到實處。
學生的歷史素養,重要的就是歷史的思維能力。即讓學生正確地評價歷史事件,弄清歷史發展的因果關系,解釋歷史發展的重要現象,並根據歷史對當時社會的影響提高自己正確認識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須認真地分析學生的知識現狀和能力水平,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讓學生參與課堂的教與學,培養學生積極思維的能力。同時還要求教師善於研究教材、考綱;善於研究每一個學生的知識結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使學生正確地理解、分析重要的歷史事件、解決歷史問題。
一般來講,學生必須具備以下歷史素養能力:按時間順序進行思維的能力;歷史的領悟能力;歷史的分析和闡釋的能力;歷史的研究能力;歷史問題的分析和做出決定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很好地實現中學歷史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
在實際教學中,經常發現學生缺乏基本的「歷史時間觀」,不能按時間順序思維。這樣學生在實際處理歷史問題的時候,是不可能准確分析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和解釋歷史的因果關系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強調「歷史的時間觀」。「時間觀」的培養,是歷史教學的出發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教與練,讓學生動手、動腦,通過點點滴滴的訓練提高能力。
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學生的閱讀能力存在不足,解答「歷史材料題」時困難重重。因此,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成為歷史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那麼,如何正確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呢?學生閱讀歷史事件的能力,就是對歷史事件的認知、領悟能力,就是通過對所給的歷史文獻進行整理、歸納、分析的能力。所以,在實際教學中必須使學生的想像力、觀察力得以開發,使他們通過閱讀,注意到歷史敘述中所顯示的人物動機和意圖,領悟歷史的敘述中的現象和本質。在閱讀歷史文獻時,特別要求學生避免用現今的觀點和價值標准判斷衡量歷史,而是要歷史地考慮事件的前後聯系和具體情況。
要促進學生對歷史的領悟,必須讓學生學會利用歷史地圖、照片和各種圖像資料,並進行分類、解說。在這種對歷史的感性認識中,確定歷史文獻或敘述的作者和來源、比較和對比不同的思想、價值觀及人物、行為和制度、區分歷史的事實與歷史的解釋、注意到各種各樣的觀點。並通過這種形象的認識,分析簡單和復雜的歷史事件的因果關系,比較相關歷史事件,從而一步步地培養學生的閱讀水平。
對歷史進行直接的探究,最能促進學生歷史素養的提高。探究歷史往往是在運用各種史料和接觸相反的看法時發生的。進行歷史探究最直接的方式是:鼓勵學生分析各種史料,讓學生思考這些材料是什麼人、什麼時間、為什麼和怎樣做出的,其證據的可靠性、權威性和可信性如何?從中反映出作者什麼樣的觀點、利益和背景?這些材料是對事件加以敘述的全部依據嗎?作者依據這些材料能做出什麼樣的解釋?從而使學生在歷史知識的學習中全面、客觀地認識歷史、評價歷史,最終提高歷史的闡釋能力。
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活動,是提高學生歷史素養的又一種最佳手段。因為學生要解決問題,就必須正視歷史的時代問題,對當時當地的政治、經濟、思想等聯系進行分析、思考,並加以比較,這些活動都會使學生更深入地參與歷史教學。例如: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為什麼最早興起於東南沿海?要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就必須聯系中國古代明清的經濟、東南沿海的地理位置、近代這里的社會、經濟狀況及其變化等知識進行思考。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在歷史問題的分析中提高自己認識、評判歷史問題的能力。同時歷史學習不僅要了解過去,還要認識現實,所以採取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參與對歷史和現實問題的解決,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人生觀、價值觀,從而更好地培養現代中學生的人文素養,為我們的社會培養更多的合格人才。
面對當今社會的發展和中學歷史教學、高考的實際,歷史教師任重而道遠。但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不能因這個目標實現的艱難而失去自信。因為不是因為有些事情難以做到,我們才失去自信,而是因為我們失去自信,有些事情才認為難以做到。
學生歷史素養的培養,任務艱巨,我們必須努力工作,絕不辜負時代的重託,學習歷史,服務當今,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⑷ 如何提升個人歷史素養
首先我們要明確什麼是歷史素養,歷史素養不簡單的指的只是歷史知識,如果說懂了一定的歷史知識並不能就說明你的歷史素養很高,同樣的歷史素養需要對歷史的,各種事件有一定的認知,並且形成正確的歷史觀。
【多看書】
我覺得多看書這三個字,應該很多人聽得耳朵都起繭子了,從小到大,不論是在什麼地方,無論是誰,提什麼建議的時候,都會說要多看書。可是真正有人這樣做了嘛,很少很少的,有的人只是把它當耳旁風,又乾脆是習以為常的熟視無睹了!但是你想要提升你自己歷史素養的話,一定要多涉獵一些與歷史方面的有關書籍,比如說美國作家名字太長記不清楚了他的著作全球通史,又比如說喜歡看小說的完全可以去看一下《明朝那些事》還有那個《明太祖傳》他們這些文筆都是相當不錯的不僅能給你講述一些歷史知識,也帶有一定的生動活潑和趣味性,讓你能夠閱讀下去。
不過更加建議的是多看一些專業性強度大一些的書籍,多看書的話,很大程度上能夠增長歷史知識的底蘊,所以想要提升你的歷史素養也有跡可循。
【閱讀時思考】
跟很多人說要多看書,她們有的也聽話去做了,去看書了,可是看書之後完全就像過了一篇,根本沒有在自己心裡留下什麼印象。如果比較想要形成自己一個歷史素養,那你就在看一些歷史相關知識的時候,要多問自己問題。比如說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原因,如果某一個小因素發生了改變,這個歷史事件的走向又是怎樣的,而且還可以看一些比較有爭議性的歷史事件,自己嘗試去探討一下或者說自己的觀點,自己的視野和評價會是怎樣的。思辨才能使人成長。
【看電視】
看電視不是說讓你看一些娛樂節目而是要看和歷史相關的,比如說一些鑒寶,又比如說一些探求古代文化史,更或者是一些的人文風俗,這些都是一些有關於歷史的節目,多看些這些內容,一定程度上都在為增長你的歷史文化素養鋪路。
其實歷史素養就像人的素養一樣,並不是說是一個具體的存在,而是通過你的言行舉止和你對東西的評判看法來表現的。
歷史,並不只是過去。培養良好的歷史素養於自身來說也是有利的。
⑸ 怎麼樣提高歷史素養
⑹ 如何培養歷史核心素養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特徵就是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思維的能力。
1、不斷學習,提升個人業務素質
形而上者謂之道,總是顯得眾說紛紜,但其中有共同點就是強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古今貫通,進行獨立和批判的思考,關注現實,以達到提升個人人文素養的目的。所以,教學改革對我們每一名歷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讓學生有這種能力,就要求我們本身做到深挖歷史知識基礎,不斷提升能力水平。老師的能力來自平時的積累,所以讀書應該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新的傳媒方式也拓展了我們的讀書渠道,很多微信公眾號都有很精彩的書籍介紹或教學方法,歷史知識等文章,一些聽書app、大學的公開課視頻等都是我們擴展知識面的好途徑。今後在讀書的時候,我也要注意在自己的教材上進行記錄,不斷學習。
2、實踐與思考相結合,實踐產生理論,理論指導實踐
只是學習是不夠的,課要上得好,要提出有趣的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所以同時把思考作為習慣,在這方面,北京四中的張漢林老師給了我有益的啟示,他針對一件事情本身,提示我們從多個角度思考其過程和意義,其實就是一種歷史的代入,把自己帶入到歷史情境中,會發現歷史的豐富多彩,比如:想像一下你自己在那個人的位置,你如何回應當時的情況?在這次決定中,什麼因素被認為是最重要的?通過這些思考,進一步追問:當我們試圖解釋或理解人們過去的行為時,我們應該考慮什麼?這些層層深入的問題,可能和考試題不貼邊,但是生動有趣,有利於學生形成主動學習和思考的能力,進而加深對具體事件的認識。
我同時驚嘆張老師能提那麼多問題,本身也證明將實踐與思考結合起來的重要。
3、懷有嚴謹認真的態度,提升課堂人文性
第一位主講人是陝西師范大學的老校長趙世超教授,他的主講題目是《史學素養與中學歷史教師學科素養——由中國傳統文化說起》,講座立足先秦文化變遷,用一張紙的提綱,面對會場500多人侃侃而談,內容深刻,時間精確,條理脈絡清晰,站在傳統文化的角度分析了歷史教師應該具有的理性,與時俱進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趙教授的講座很多內容我們在大學都接觸過,但是不能用自己的語言以這么流暢條理的線索深入淺出的講出來,所以我認為,趙教授分析的歷史教師的能力應該再加一條,那就是對專業知識的熟練,一名教師停止了學習,或者沒有主動把知識進行必要的梳理,只是沉迷於嘩眾取寵和稗官野史的講述,表面上光彩照人,實際上已經失去了歷史本該有的人文素養,也不利於學生樹立科學的歷史認識和態度。
4、結合個人能力,發掘個人專長
歷史教師之間是不同的,有的老師憑借歷史教學研究獨樹一幟,有的老師憑借對高考的研究成為相關領域的專家,有的老師學識豐富,有的老師妙趣橫生…在實際的工作中,我也要關注自己的特長,在新技術應用到歷史教學方面有自己的研究。
歷史教師的專業成長,關鍵在悟,教研室和學校給了我們這么好的成長機會,我們每天面臨海量的復雜信息,身邊有各種專業人才…這些都是我們不斷成長的沃土,所以,結合他人優長,考量個人能力,多讀多想多寫多實踐,才能推動個人的終生發展。
二、學科素養與課堂教學
學科素養的落實,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課堂教學,所以,我們的課堂教學質量與學生的學科素養密切相關,
1、把握「五度」,提升課堂的人文性
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須教師鑽研高考試題,結合高考命題的思路,試著自己在講課的時候提出有意義的探究問題,鍛煉學生的這些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在教學中大膽縱貫古今中外的知識,李愛篤老師脫稿講了歷史教學的「七度」(跨度,深度,高度,精度,厚度,效度,尺度),讓我印象深刻。
通過他的講述,我認為,歷史教學有大局,也有細節,如講德國的統一的時候,必須聯系容克貴族的知識,這樣才會幫助學生明白德國統一的過程和缺點,同時,知識是聯系的,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樹立時間分期的意識,這里就可以通過一些高考題,過渡到同時期的其他國家建立資本主義制度的異同(如聯系美國的獨立戰爭,英國的改革和法國的革命),進而分析其對各自國家的影響,如果時間足夠,教師可以順帶聯系今天德國對歷史教訓的吸取,建立的議會制共和國,進而分析:制度的改革要與時俱進,聯系現實,同時,全民的政治參與也不一定都是好事,其中也有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動盪。這些都是可以進行聯系的,長期這樣對比聯系,學生一定會形成習慣。歷史課堂的人文性也可以藉此彰顯。
2、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精細備課
如果這樣做,課堂的時間是很寶貴的,所以教師一定課前細致的備課,計劃好時間,調動學生課前思考,節省時間,提高效率。而學生的課前學習和探究,又會反過來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