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包公斷案鐵面無私,歷史上的包青天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
其實,歷史上的包拯出身於殷實的官宦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儒家教育,他的父親包令儀曾在宋太宗時代任職刑部侍郎。
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二十八歲考中進士,三十六歲那年出任天長縣知縣。
因斷案出名,慶歷元年(1040年),四十歲的包拯調任端州(今屬廣東肇慶)知府,後屢次升遷,先後任職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開封府尹、樞密副使等官職。
包拯在任內清正廉潔,不畏權貴,執法嚴格,揚善懲惡,任職開封府尹期間,京師奸佞大為收斂,時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
包拯是春秋時代楚國忠臣申包胥的三十五世孫,祖父包士通是耕讀為家的平民百姓,父親包令儀在太平興國八年(983年)中進士,任職刑部侍郎。
包拯有兩個哥哥,大哥包瑩、二哥包穎均過早去世,他自然成了包家傳宗接代的獨苗。
為了陪伴父母,包拯十餘年不離開家鄉,父母去世後,又守孝三年,直到三十多歲才離開家鄉踏上仕途。
包拯有一妻一妾,妻子董氏生長子包繶[yì],先於父親去世,包繶妻子崔氏生子包文輔,不幸夭折。
包拯不忍心看著兒媳崔氏孤苦伶仃過一輩子,就勸她改嫁,但崔氏卻發誓不離開包家:「生為包婦,死為包鬼,誓無它也!」
包拯五十九歲再得一子,即次子包綬,是他的小妾孫氏所生。
可惜這個孩子五歲的時候,六十四歲的老爹就去世了。
包拯臨死前,將小妾孫氏遣回娘家,囑托兒媳崔氏撫養包綬,崔氏對小叔子視若己出,撫養他長大成人,包綬對嫂子「以母禮侍之」,稱呼嫂子為「嫂娘」。
後人把這段歷史移花接木到了包拯身上,以訛傳訛,包拯就被傳言說成是個沒娘的孩子了。
B. 歷史上的包拯究竟是什麼樣的人是真正的清官嗎
我們知道的「包青天」,實指北宋名臣--包拯。
三、「笑比黃河清」
包拯一生為官清廉,兩袖清風。他雖地位顯貴,衣服、器用、飲食卻同百姓一樣。在端州當官的時候,端州盛產硯台,過往太守經常借進貢之機敲詐端硯數量,包拯下令只造足夠進貢數目的端硯。任期一年滿後,他沒拿過端州一方硯台。他還經常囑咐家人「我的後代子孫當官,如果有貪污犯罪,就不得回老家,死了也不許葬在祖紋中。」
包拯在做三司戶部副使時,免除了向百姓徵收的船橋重稅,並讓百姓耕種漳河地區肥沃的土地,廢除了解州鹽法。
《宋史·包拯傳》對包拯給出了高度的評價,「拯性峭直,惡吏苛刻,務敦厚」,「與人不苟合,不偽辭色悅人」,比較的貼切,無愧於「青天」之名。
C. 歷史上真實的包拯是個怎麼樣的人
千年以後,我們回首包拯的一生,會發現他的仕途其實很平淡。他沒有砍過負心的駙馬,身邊沒有英姿颯爽的七俠五義,更沒發明過三口威風的鍘刀,甚至沒有一張黑臉和一個月牙胎記。也許你要問,他干過些什麼?
他帶人挖過井,給人免過稅;他關心開封的建設,也關心宋朝的外交出使遼國。不過,他幹得最得心應手的,是就事論事給仁宗寫報告。有時彈劾人,有時出主意,偶爾耍脾氣。說他是「諫臣」並不完全,他更多的,是個埋頭苦乾的良臣。一點一滴,將他的改革進行到底。
D. 你如何客觀評價包拯
真實的包拯,家境殷實,而且只做過一年半左右時間的開封府尹,老包為人耿直,絕對的諍臣,眾生的好惡本不應該作為衡量個人價值功過的標准。客觀看待,個人品德絕對沒有問題,但是並不是一流的政治家,當然大宋的政治氛圍是另外一回事。說件小事,司馬光和王安石曾經同在開封府工作,二者的一把手就是老包,老包請客勸酒,結果滴酒不沾的司馬光喝了一杯,王安石堅決不喝。
E. 包拯到底是什麼樣的人,與戲曲上形象有出入,正史為他隱瞞了什麼事
包拯在歷史上確實是一個清正廉潔,克己奉公的清官。但是在我們影視劇或者戲曲中看到的包拯形象一般都是一個斷案如神的清官,其實這個有些誇大的嫌疑,包拯斷案是很厲害,但是他的主要仕途並不在斷案上,包拯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擔任諫官和監察官。而且包拯在私生活上面也是有令人詬病的地方,他在六十歲的時候還娶了一個小妾,只是正史為他隱瞞了。
我們所看到的影視劇中的包拯的形象,大部分素材應該都是來源於包拯在擔任開封府尹的時候,在這期間他確實是破了不少大案,也是得罪了不少的權貴,這是從這我們也可以看到包拯的為人和為官確實是無可挑剔的。
但是包拯卻又一件事情一直是被隱瞞的,那就是包拯在60歲的時候娶了一個十幾歲的丫鬟當小妾,而且還生了一個兒子。其實我覺得這件事情完全沒有必要隱瞞,就算有這么回事也是不能掩蓋包拯的偉大的一生的。
F. 歷史上的包公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歷史上的包拯是「包青天」,是大理寺卿,類似於現在社會的法官。包青天意思是公正不阿,不畏權貴,不包己私,是法律的化身。
並不是,包拯的許多斷案都是在後人的加工附會上形成的。
1,包拯有斷案的才能,他曾經破獲過如牛舌案這類的案子,證明包拯的斷案能力還是很不錯得,但沒演義中那麼誇張。
2,包拯的名聲主要來自他的鐵面無私。在他擔任開封府任職的一年半間,鐵面無私,不畏權貴,幫助百姓出頭,所以才深受百姓愛戴,民間聲望很高。
G. 鐵面無私,廉潔公正的包拯,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前言:說起包拯,我想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吧。他以鐵面無私,廉潔公正而聞名於天下。宋朝的百姓都知道他是一個非常正直的清官。百姓也非常的愛戴他。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他。
個人小結:包拯是一個鐵面無私,清廉正直的人。他敢於向皇帝諫言,即使皇帝不聽他的他也依舊會繼續諫言。他就是這么一個一心只為百姓的好官。難怪包青天的故事可以流芳百世。
H. 包拯到底是個怎樣的人他真的是個黑臉嗎
在我們的印象中,包拯的象形就是一張黝黑的臉,額頭上印有白月牙,從形象上看就是一個鐵面無私的清官。但歷史上的包拯真的是這樣一個模樣嗎?包拯如此的形象是否有所依據?
自從包拯的清官故事火遍大江南北之後,後世都以包拯為清官的代名詞。雖然包拯的故事有所誇大,但是歷史上的包拯其實相差無幾,也是一個鐵面無私,一心為民,敢於直諫的好官。這在宋朝這樣的官僚體制中是極其難見的,宋朝中後期,朝廷內部是極其腐敗的,不要說做到像包拯如此兩袖清風,就算是不同流合污的,都屈指可數。
包拯一心為民,成為後世做官之楷模。他的這一黑臉,額上帶有白色月牙的形象也刻印進了國人的心裡,包拯二字已經成了清官的代名詞。
I. 歷史上的包公是什麼樣的人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奎星轉世,由於民間傳其黑面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
包拯生於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於宋仁宗天聖五年(1027年)考中進士,被授任為大理評事,出任建昌縣(今江西永修)知縣。
因父母年邁,包拯請求在合肥附近就職,遂改授和州(今安徽和縣)監稅,父母又不想讓他離開,包拯就辭去官職,回家贍養父母。幾年之後,他的父母相繼去世,包拯在雙親的墓旁築起草廬,直到守喪期滿,還是徘徊猶豫、不忍離去,同鄉父老多次前來勸慰勉勵。直到景祐四年(1037年)包拯才赴京聽選,獲授天長(今屬安徽)知縣。
(9)歷史上的包拯人品如何擴展閱讀:
包拯以廉潔著稱,他執法嚴峻,不畏權貴。任監察御史及知諫院時,為肅正綱紀,懲處貪官贓吏,他彈劾販賣私鹽以牟取暴利的淮南轉運按察使張可久、役使兵士為自己織造一千六百餘匹駝毛緞子的汾州(今山西汾陽)知州任弁及監守自盜的仁宗親信太監閻士良等,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彈劾王逵。王逵曾數任轉運使,巧立名目盤剝百姓錢物。
激起民變後,又派兵捕捉,濫用酷刑,慘遭其殺害者不計其數,因而民憤極大。但王逵與宰相陳執中、賈昌朝關系密切,又得宋仁宗青睞,故有恃無恐。為此,包拯連續七次上章彈劾,最後一次更直接指責仁宗說:「今乃不恤人言,固用酷吏,於一王逵則幸矣,如一路不幸何!」其言激切剛直,朝野震動,輿論洶洶,朝廷終於罷免了王逵。
J. 歷史上的包拯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真的很黑嗎
歷史上的包拯也是天面無私,是一位大清官,兩袖清風的一個人;可能在歷史上他真的比較黑,但是也沒有影視劇裡面黑成這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