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何在歷史上無錫比蘇州經濟要發達(近30年除外)
LZ您好
您在開什麼玩笑?
歷史上蘇州是吊打無錫的。
蘇州自秦時起,就是郡府官衙所在地,郡縣制被州縣製取代後,蘇州更一度拿到了省級官衙(後江南省取消,才被南京取代)
相比之下,無錫歷史上幾乎是個沒人疼的娃,前個朝代屬於蘇州,下個朝代就屬於常州,就在那踢來踢去。特別是隸屬於常州時,技能樹還往農墾方向點。
相比之下,蘇州到明朝時,已經有了顯著的資本主義萌芽,甚至正史中明萬曆年間,還在蘇州發生了一次「織佣之變」。如若不是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這活脫脫就是資產階級反抗封建壓迫啊。
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走農墾路線的常州(包含無錫),明清兩代糧食生產總量不足蘇州的1/5,而蘇州就算糧食產量這么多,居然還不夠用,甚至反而還要外界往內運量。
所以LZ您說古代無錫比蘇州發達?不存在的!
2. 江蘇省各市有多少年歷史
13個地級市:
南京、無錫、徐州、常州、蘇州、南通、連雲港、淮安、鹽城、揚州、鎮江、泰州、宿遷
南京:從公元前472年越國大夫范蠡築城算起,至今已有近2500年歷史
無錫:無錫歷史悠久,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歷史的古城。公元前202年正式建縣,因境內錫山錫、鉛源枯竭而取名「無錫」。自公元497年, 無錫縣名稱沿襲不變。1949年設無錫市。
揚州: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迄今已有近2500年的歷史。
3. 宋代大詞人蘇東坡在蘇州、無錫和常州那個城市終老
宋代大詞人蘇東坡最後歸宿在常州,但又有多少人知道這個史實呢?
更有多少人知道些東坡在常州期間的典故傳說呢?在致力於創造異常干凈整潔的城市環境時,難道沒有想過常州的街道和社區里,很缺少古意和文化嗎?
對比一下無錫,更感覺常州做的很不夠。無錫在深挖吳文化,進一步證明自己吳中心地位,常州守著淹城,卻無法考證出這個淹城究竟和哪一代吳王有關系,說不清此城的歷史定位。
無錫通過興建靈山佛區,硬生生地給自己創造了一個現在在全國都很有影響的文化領域
4. 無錫古代隸屬常州府還是蘇州府
無錫,簡稱「錫」,古稱梁溪、金匱
公元前11世紀末,周太王的長子泰伯為讓王位於三弟季歷,偕二弟仲雍,東奔江南,定居梅里(現無錫梅村),築城立國,自號「勾吳」。今無錫有泰伯殿堂。[2]周滅商後,因泰伯無子,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孫周章為吳君,建吳國。武王滅紂,分封泰伯的後裔周章少子為安陽侯,今惠山區陽山又名安陽山。
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滅吳,無錫屬越國。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滅越,無錫屬楚國。
秦始皇統一六國,派王翦駐守無錫縣[3]。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滅楚,置會稽郡,無錫屬之。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始置無錫縣,屬會稽郡。
新始建國元年(9年)改名為有錫縣[3],東漢建武元年(25年)復置無錫縣。三國時,分無錫縣以西為屯田,置毗陵典農校尉。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復置無錫縣,屬毗陵郡。[4]
六朝時期,無錫治湖築圩,水利設施大量興建,農業耕作技術提高,商業貿易開始形成。京杭大運河開通後,無錫河道中「商旅往返,船乘不絕」。[5]
唐代無錫屬江南道的江南東道。無錫農業發展為耕、耙、耖配套的耕作技術,形成稻麥兩熟制,太湖周圍卑濕之地改造成河渠縱橫、湖塘棋布、排灌結合的水網系統,養蠶業發達。城中金銀、彩帛、煙酒、油醬、食米等作坊錯雜開設。[5]
宋代無錫屬於兩浙路常州,南宋時兩浙路分為東西,無錫隸屬於兩浙西路常州。[6]
元元貞元年(1295年)升無錫為州,屬江浙行中書省常州路[7]。
明洪武元年(1368年)又降州為縣,屬中書省常州府。明清時期,無錫社會生產力得到較快的發展,逐步形成了江南有名的米市、布碼頭。至清代中葉,無錫家庭棉織業年產土布300萬匹,佔全國棉布產量的6.7%。[5]
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無錫為無錫、金匱兩縣,同城而治,均屬常州府。宣統三年(1911年),推翻清朝統治,錫金軍政分府成立於原金匱縣屬,轄原無錫、金匱兩縣;同年5月,撤銷錫金軍政分府。
民國元年(1912年)錫、金兩縣合並復稱無錫縣,屬蘇常道。民國16年(1927年),廢蘇常道,無錫縣直屬江蘇省。
民國23~26年(1934~1937年),為無錫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地。抗日戰爭期間,無錫四鄉先後建立中共領導的錫北、錫東、太湖、武南、澄西等抗日民主政權。[6]民國38年(1949年)4月23日無錫解放,分無錫為無錫市、無錫縣,市、縣同城,無錫市屬蘇南人民行政公署。
1953年建江蘇省,無錫市為省轄市;無錫縣屬先後多次變化,曾經屬常州專區、無錫市、蘇州專區管轄。
無錫市區於1958年6月基本形成了4區格局,即崇安、南長、北塘3城區和1個郊區。1958年8月25日,蘇州專區的無錫縣劃歸無錫市領導。
1962年,無錫縣劃歸蘇州專區。
5. 蘇州和常熟的歷史哪個比較長
常熟長。
在公元前1200
年,泰伯奔吳在無錫梅里建立勾吳國,以太湖為核心,包括今天的江蘇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全境的長江下游區域。其弟仲雍舉族到常熟虞族地域擴展,被當地族人擁為首領,號仲虞,所居山麓被稱為虞山,距今已經3200年。
而蘇州是在公元前514年,吳王夫差(泰伯的二十一世孫)的父親闔閭命楚國叛將伍子胥建闔閭城而為起點。比常熟晚近700年。
6. 無錫的歷史有多長
無錫作為歷史古城整整已有3500多年了。
商末(前十二世紀)周太王長子泰伯為讓王位偕弟仲雍,三讓天下,東奔江南,定居梅里(今梅村鎮),築城立國,自號「勾吳」,開創了吳國歷史。
秦始皇統一六國,派王翦駐守無錫縣。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始置無錫縣,縣城位於今崇安區(原無錫縣城西門內側),屬會稽郡,自此至今2000多年之間無錫城擴建多次,但未有遷動。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為無錫侯國;征和四年(前89年)復為縣,屬吳郡。王莽9年改名為有錫縣,
梅里古都 至德名邦——無錫梅村
東漢光武25年復無錫縣。三國時,孫吳分無錫縣以西為屯田,置毗陵典農校尉。西晉太康二年(281年)復置無錫縣,屬毗陵郡。
宋代屬於常州,隸屬於兩浙路,南宋時兩浙路分為東西,無錫隸屬於常州、兩浙西路。
元元貞元年(1295年)升無錫為州,屬江浙行中書省常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 年)復為無錫縣,屬中書省常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無錫縣為無錫、金匱兩縣,同城而治,均屬常州府。
宣統三年(1911年11月6日),秦毓鎏在無錫起義,成立錫金軍政分府於原金匱縣府,轄原無錫、金匱兩縣;秦毓鎏被推為總理,繼稱總司令。
1912年1月20日,錫金軍政分府實行軍民分治,成立無錫縣民政署。5月,錫金軍政分府奉命撤銷,無錫縣民政署成為無錫縣最高行政機關,直屬蘇常道。11月,無錫縣民政署改為無錫縣知事公署。
1927年,廢蘇常道,無錫縣直屬江蘇省。
1934年12月-1937年11月為無錫行政督察區(一度改為第二區)區政府、專員公署駐地,下轄無錫縣、吳縣(蘇州)、武進縣(常州)、江陰縣、常熟縣、崑山縣、寶山縣、吳江縣、太倉縣、嘉定縣共10個縣。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同年11月25日無錫淪陷。
1940年9月,成立無錫縣人民抗日自衛會,下轄吳縣(蘇州)渭黃等多個自衛會。
1941年2月,縣、區自衛會撤銷正式成立無錫縣政府,下轄無錫全境以及江陰、
騎行太湖(36張)
常州、蘇州的部分地區,無錫縣政府隸屬於江南第二行政區;無錫四鄉先後建立中共領導的錫北、錫東、太湖、武南、澄西等多個抗日民主政權。
1949年4月23日22時左右,人民解放軍29軍第87師先頭部隊經梨花庄佔領無錫火車站。23時,87師260團在未遇到任何抵抗的情況下,從光復門入城,無錫宣告解放。無錫解放後析出無錫縣城和附近郊地置無錫市(後武進縣馬跡山地區劃入),其餘鄉村地區仍屬無錫縣,市、縣同城分治(後成立錫山市後治所遷往東亭鎮)。
1949年4月26日,奉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命令,蘇南人民行政公署(簡稱「蘇南行署」)在無錫宣告成立,並確定無錫市為行署駐地、行署直屬市。
1951年10月27日,經蘇南行署批准,無錫市建立8個區,各區成立人民政府,區名按一至八順序排列。其中第一至第五區為城區,第六至第八區為郊區,原郊區辦事處撤銷。
1952年7月,第六、七、八3個區合並為第六區。
1953年1月1日建江蘇省,無錫市為省轄市,下設第一至第八共8個區。
1955年7月12日,第一至第五區分別改名為崇安、工運、南長、西新、北塘區,原第六區設立郊區。
1958年6月16日,5個城區合並為3個城區。由此無錫市基本形成了四區格局,即崇安、南長、北塘3個城區和1個郊區(濱湖區);工運區所轄地區分別並人崇安區和南長區。西新區所轄地區分別並人北塘區和南長區。1960年設立太湖區。1963年太湖區更名為郊區。1968年崇安區更名為崇武區,1978年復名崇安區。
無錫縣屬先後多次變化,曾經屬常州專區、無錫市、蘇州專區管轄。1958年8月25日,
古運河畔
蘇州專區的無錫縣劃歸無錫市領導。1962年,無錫縣劃歸蘇州專區。
1983年3月1日實行市管縣體制,蘇州地區的江陰縣、無錫縣和鎮江地區的宜興縣劃歸無錫市代管。市區轄崇安、南長、北塘、郊區4個市轄區。無錫市共轄3縣4區。
1987年起,經國務院批准,先後撤銷江陰、宜興縣,改設江陰(1987年4月)、宜興市(1988年3月);1988年在馬山鎮包括馬圩地區設立馬山區。無錫市共轄2市1縣和5區。
1994年調整市區行政區劃:將無錫縣坊前鎮所轄的金橋、群星、同心、春豐、春潮五個村,新安鎮所轄的西宅、過家橋、宅基、金華、旭明、高浪度、東裕七個村,梅村鎮所轄的荊協、荊同、香一、齊心、高田、北張、聯心7個村劃出合並設立金梅鄉,金梅鄉和無錫縣的碩放鎮、胡埭鎮劃歸無錫市郊區管轄。
1995年6月,撤銷無錫縣(華夏第一縣),以其原轄區域設立錫山市。
太湖廣場2000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縣級錫山市,設立無錫市錫山區和惠山區。錫山區轄原縣級錫山市的東亭、東北塘、八士、張涇、東湖塘、港下、羊尖、安鎮、查橋、厚橋、盪口、甘露、鴻聲、後宅14個鎮。區人民政府駐東亭鎮;惠山區轄原縣級錫山市的洛社、玉祁、前洲、西漳、堰橋、長安、石塘灣、錢橋、藕塘、楊市、陽山、陸區12個鎮。區人民政府駐堰橋鎮。撤銷馬山區,將原馬山區的行政區劃和原縣級錫山市的坊前、梅村、新安、華庄、東絳、雪浪、南泉、碩放、胡埭9個鎮並入無錫市郊區;將無錫市郊區更名為濱湖區。區人民政府駐河埒鎮。無錫市共轄2縣(市)6區。
7. 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四個城市,你更喜歡哪個城市
江蘇這個省份的經濟實力在全國各個省份中都排在了靠前的位置,就連江蘇省內的各個地級市的經濟發展狀況比有些省份發展的還要不錯。經常有網友將江蘇稱之為”蘇大強“,省內的地級市的是”誰也看不上誰“的存在,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江蘇的發展狀況以及經濟條件,因此江蘇的鎮江,常州,蘇州以及無錫四個城市,從經濟發展狀況來看均是非常不錯的,但是相較於居住環境而言,小編更喜歡蘇州這個城市。
最後,蘇州盡管是現代化的都市,但是不僅山多、水多,而且綠化也做得非常不錯。因此在蘇州的清晨,我們能夠聞到清新的空氣,而且也能夠感受到濃濃的吳文化熏陶。此外,盡管新城區有現代化的氣息,當然是老城區卻也有著古典的文化底蘊,所以在蘇州生活是非常愜意、自在的。
8. 蘇州建城早還是無錫建成
蘇州建城早。。
1、蘇州古稱吳,簡稱為蘇,又稱姑蘇、平江。2500多年(蘇州公元前514年建城,吳:西周 闔閭大城為吳都)。2、無錫簡稱「錫」,古稱新吳、梁溪、金匱,江蘇省地級市——2100多年,無錫始於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縣,屬會稽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