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變法與改革,其內容和意義是什麼呢
中國歷史上比較知名的變法與改革有以下幾個:
一、春秋時期齊國管仲改革
內容:
改革內政,發展生產,改革軍制。
意義:
使士、農、工、商各就其業,從而使部落的殘余影響被徹底革除,行政區域的組織結構更加精細化,並且有效地維護了社會穩定。使齊國強盛,齊桓公確立霸業。
二、公元前356年,秦國商鞅變法
內容:
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
意義:
1、以法律形式廢除了井田制,確認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廢除了奴隸主貴族的世襲特權,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加強了新興地主階級的中央集權制度。
2、秦國逐漸強大,為後來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3、商鞅實行的嚴刑酷法和文化高壓政策,對後來秦朝產生消極影響。
4、商鞅主張的法家思想,成為秦國占統治地位的政治思想。
三、王安石變法(1069年,宋神宗時)
內容:
1、青苗法→使農民免受高利貸盤剝,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
2、募役法→減輕了農民的差役負擔,保證了生產時間。
3、農田水利法→各地興修了許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為良田。
4、方田均稅法→增加了封建國家的田賦收入。
5、市易法→有利於穩定物價和商品交流,國家收入增加。
6、保甲法→加強對人民的控制,抵禦遼和西夏進攻主,減少了軍費開支。
7、將兵法→加強了軍隊訓練,充實了邊防力量。
8、改革科舉制度,廢除明經諸科,進士科專考經義和時務策;設明法科,考律令、斷案等。
9、整頓太學,重新編纂教科書,內容為儒家經典;考試成績優秀者,可直接做官。
意義:
政府的財政收入大為增加,各地興修了許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為良田,軍事實力有所增強,在客觀上有利於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積貧積弱的局面。
四、張居正改革:實行一條鞭法(1581年)。
內容:
1、將原來的田賦、徭役、雜稅並為一條,徵收銀兩。
2、把從前按戶、丁徵收的役銀,分攤在田畝上,按人丁和田畝的多寡來分擔。
意義:
是我國賦稅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納銀代役的規定,相對減輕了農民的負擔,農民對國家的人身依附關系鬆弛;賦役征銀的辦法,適應了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有利於農業商品化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增長。
五、洋務運動(19世紀60-90年代)
內容:
1、以「自強」為旗號,創辦近代軍事工業(代表企業)。
2、以「求富」為旗號,創辦民用工業(原因、代表企業)。
3、籌劃海防,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成立了海軍衙門。
4、創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選派留學生出國深造等。
意義:洋務運動並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但是它引進了西方國家的一些近代科學技術,培養了一批科技人才和技術工人,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也有一定的抵製作用。
六、戊戌變法(1898年)
內容:
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
意義:
1、有利於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西學的傳播,有利於維新知識分子參與政權,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封建官僚制度。
2、資產階級維新派要求實行有利於發展資本主義的政策,實行君主立憲制,在當時符合中國歷史發展的趨勢,具有進步意義。
3、戊戌變法又是一次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資產階級維新派為挽救民族危機、發展資本主義奔走呼號,指出變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圖存。這對於激發人民的愛國思想和民族意識,起了重要作用。
4、戊戌變法是近代中國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
❷ 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歷了哪些重大改革
改革也就是進行重大性的變革,讓社會煥發出新的活力。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很多重大性的改革,改變了中國古代社會歷史的進程,比如說商鞅變法、郡縣制改革、推恩令、孝文帝改革、科舉制、王安石變法等。我所列舉出來的是一些在歷史上具有較高知名度,我也比較熟悉的重大改革。
1.商鞅變法商鞅變法應該算得上是先秦時期最為重大一個變革,商鞅變法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秦國落後的現狀,使得秦國成為戰國中最為強大的國家,為後來秦朝一統天下奠定了有力基礎。同時商鞅變法內容在後世仍然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雖然商鞅變法在當時並沒有貫徹執行下去,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商鞅變法是失敗的。
4.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改革真正的促進了民族的融合,改善了中國古代長期以來民族歧視的現狀。讓鮮卑族逐步走向漢化,不僅穩固了孝文帝的統治,也真正促進了中國古代的文化多樣性,在今天看來,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依然具有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