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撰寫高中歷史教學設計

如何撰寫高中歷史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2-12-21 22:49:16

A. 高中歷史啟蒙運動教案設計

啟蒙運動發生在17-18世紀的一場資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 文化 運動。是繼文藝復興後的又一次偉大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歷史啟蒙運動教案設計,希望大家喜歡!

高中歷史啟蒙運動教案設計一

導入: 在巴黎,有一座紀念法國歷史名人的聖殿——先賢祠。共有70多位對法蘭西作出非凡貢獻的人享有這一殊榮。而偉大的啟蒙思想家伏爾泰、盧梭則位列其中。因為他們高舉著理性主義的大旗,在專制主義、教權主義、特權主義盛行的西歐,高興「天賦人權、自由平等、主權在民」的大旗,給處在黑暗中的人們帶來光明和希望,這就是歐洲偉大的啟蒙運動。

一、.啟蒙運動的興起

1、含義:

什麼是啟蒙? 「啟蒙」在法文中即為光明、智慧之意。是直接從光(light)一詞派生出來的。啟蒙思想家認為:過去的時代在天主教會和世俗封建主的統治下是迷信和無知的黑暗時代,而啟蒙運動就是要從黑暗進入到智慧和光明的時代 。

那麼而啟蒙運動則是17、18世紀歐洲資產階級在思想領域里展開的反對封建專制統治和教會思想束縛的思想解放運動

2、興起背景

提問,在學生分析的基礎上 總結 :

經濟基礎: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

階級基礎: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

思想基礎:近代自然科學的迅速發展和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的推動。

根本原因:封建專制統治成為資本主義發展的巨大障礙。

例題1 答案分析:科學革命尤其是牛頓力學體系的建立,是人類理性的產物。這對啟蒙思想家產生重大影響,其結果是啟蒙思想普遍把自然科學發現中的理性原則運用於社會科學,確立人類社會同樣存在簡潔的客觀規律的信念,從而將一切置於人類理性的審視之下加以考察。這就是啟蒙運動的思想核心——理性主義。

3、核心:理性主義——「思維著的悟性」,指人的思考及認識、判斷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凡事都要以人的思維去判斷,而非依賴天意或神的旨意。其特點有:冷靜的態度、全面的認識、詳細的分析、後果的預知、自信與勇氣、各種計劃方案等。

理性主義是對人文主義的繼承和發展,為什麼?

答案:從肯定人性、尊重人的價值發展到提倡科學與自由平等。不滿足於對人性的尊重,還要求獲得人本身的解放

理性主義是啟蒙運動的理論基礎和核心。

例題2 【答案】A

二、啟蒙運動的過程、

1、起源:英國(17世紀)

為什麼源於英國?在學生分析的基礎上總結:

答案:①17世紀,英國資本主義最發達,

②17世紀中期,英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

霍布斯

國家構成:提出「社會契約」思想(為了大家能生存下來過上和平的生活,人們必須放棄一部分自然權利,就是「契約」人們將放棄的自然權利交給一個人或一些人組成的議會,將眾人的意志變成一個意志,形成一個公共人格,出現一個公共權力,它就是國家,國家至高無上,不可分割,不可轉讓,對內維護社會安定,對外可抵禦侵略。)

國家起源於契約,雖並不科學,但起到了否定「神權」、打破對天主教迷信的作用。

國家組織形式:贊成君主專制(反對「君權神授」,實際主張「君權民授」與封建神學對立)

代表資產階級上層的利益,提出基本的啟蒙思想,又帶有封建落後意識。

?洛克

A、國家職能:修正霍布斯社會契約學說:國家不僅要保護公民的自然權利還應當保護臣民私有財產。

B、國家政權形式: 贊成君主立憲,主張「分權」(立法權應占優越地位)

2、高潮(中心):法國(18世紀)

思考:為什麼啟蒙運動的高潮在法國?

原因:①法國是歐洲各國中封建統治最頑固、最反動的堡壘,社會矛盾特別尖銳,封建統治的危機又空前嚴重(社會基礎)

② 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新興資產階級力量的日益加強,形成了一批既有經濟實力,又有文化教養的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表(經濟、階級基礎)

③而近代科學的興起和英國革命的成功,則為啟蒙運動的興起提供了科學依據和理論實踐 經驗 ,從而使法國的啟蒙運動成為歐洲之中心。

伏爾泰

材料:■「難道農民的兒子生來頸上帶著圈,而貴族的兒子生來在腿上帶著踢馬刺嗎?……一切享有各種天然能力的人,顯然是平等的。 ……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賴任何別的東西,這就是自由人」

■「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是我願意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伏爾泰

問:材料體現了伏爾泰的什麼思想?有何進步意義?

答案:自由平等、天賦人權的思想;對反對封建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起了進步作用。

自主學習,提煉概括伏爾泰的主要觀點。

主要觀點:①抨擊天主教會;

②倡導君主立憲制;

③提倡「天賦人權」;

④法律應以人性為出發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鳩

材料:「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應該避免把權力委託給一個人、幾個人或少數人。因為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為此,提出一條原則,要防止濫用權力,就必須用權力來制約權力,形成一種能聯合各種權力的政體,其各種權力既調節配合,又相互制約,即權力要分開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鳩

問:材料體現了孟德斯鳩的什麼思想?有何影響?

答案:權力相互制約與平衡;為資本主義確立了一套政治構想,對資產階級立法規范起了積極作用,

概括孟德斯鳩的主要觀點。

■批判天主教和封建制度

■天賦人權,自由平等

■三權分立,君主立憲

思考:三權分立的主張有何作用?

高中歷史啟蒙運動教案設計二

一、課標解讀:

課標:2-3-2 列舉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評析他們的主要成就。

課標解讀:本課標要求我們知道,歐洲的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和啟蒙運動,是人類精神的一次大解放,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先導。結合本框內容,通過列舉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伏爾泰、孟德斯鳩和盧梭的核心思想,理解其對人的精神解放的意義和對後世的影響。

二、教材簡析:

「啟蒙運動」通過介紹伏爾泰、孟德斯鳩和盧梭等啟蒙思想家及其思想,突出這一時期的思想主題,即批判專制主義和宗教愚昧,宣揚自由、平等,讓學生了解啟蒙運動對人的精神解放的意義和對即將到來的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歐洲啟蒙運動的背景和特點,掌握啟蒙運動思想家的主要觀點。

2、通過閱讀啟蒙運動思想家的言論材料,培養學生對歷史資料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評價問題的能力,通過比較啟蒙運動和文藝復興的異同,培養學生歸納和比較的能力。

3、通過對啟蒙運動興起的歷史條件和重大影響的探究,使學生認識到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基本觀點。

(2)、過程與 方法

1、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和教材內容有緊密聯系的圖片資料,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還要精心設計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發揮學生的積極性,真正理解重點和難點,從而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2、採用問題探究,體現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的歷史思維方法和歷史學習的方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啟蒙思想是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產物,是人類文明精華積淀之所在,更是近代資產階級為之奮斗的成果,這些成果不僅僅屬於其個人和那個時代,更屬於世界、屬於全人類。所以,通過本節的學習,學生可以:

1. 培養人文意識,強化法治觀念。

2. 關注社會進步,培養堅強的意志,樹立科學精神,敢於懷疑,勇於創新,不斷追求真理。

3. 領悟先進思想對人類社會進步的巨大推動作用,積極汲取啟蒙思想精華,為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提供借鑒。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等啟蒙運動思想家的主要觀點及啟蒙運動的影響

難點: 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運動的異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回顧舊知識:1、文藝復興產生的條件是什麼?2、文藝復興的核心內容是什麼?3、什麼是人文精神?

(轉承:文藝復興、科學改革促進了歐洲的思想解放。17—18世紀,隨著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的不斷發展,資產階級不斷壯大,但是封建制度嚴重阻礙著資本主義發展。當時,反對封建專制主義和反對教權主義的斗爭已經成為了時代的要求,一些思想家崇尚理性,號召人們追求政治民主、權利平等和個人自由,於是一場思想上的啟蒙運動興起。由此導入新課。)

(二)、何為「啟蒙」?何為「啟蒙運動」?「啟蒙運動」的背景?

「啟蒙」 原意是指給黑暗的地方帶來光明,啟蒙運動含義是啟迪和開導人們的反封建意識,給尚處於黑暗中的人們帶來光明和希望。

18世紀,法國出現了一些思想家,如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等。他們高舉理性的旗幟,號召人們運用自己的理性去思考,批判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宣揚自由、平等。這場聲勢浩大的思想解放運動,歷史上稱之為啟蒙運動。

「啟蒙運動」的背景:1、經濟:歐洲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2、政治:腐朽的封建專制統治和教會壓迫。3、思想: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們的思想;自然科學快速發展,提供了銳利的思想武器。4、階級:資產階級力量壯大。5、國際因素: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

(三)啟蒙運動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觀點

1、伏爾泰:反教會;反專制;倡導天賦人權宣揚自由、平等。

《哲學通信》是其代表作,該書的出版標志著法國啟蒙運動的真正開始。

材料分析:材料一:「教皇是『魔鬼一樣的騙子』,是『兩足禽獸』,教士和主教是『卑鄙的流氓』。」「天主教的歷史就是反人類的犯罪史,是人類理性的敵人,歷史前進的障礙,『罪惡的根源』。」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力。

材料二:「……難道農民的兒子生來項上帶著圈,而貴族的兒子生來在腿上帶著踢馬刺嗎?……一切享有天然權力的人,顯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賴任何別的東西,這就是自由人。」

從這幾則材料中我們可以看出伏爾泰的哪些主張?

(1.抨擊封建教會神權,反對君主專制,倡導君主立憲制。2.提倡「天賦人權」。3.相信法律以人性為出發點,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高中歷史啟蒙運動教案設計三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歐洲啟蒙運動的背景和特點,掌握啟蒙運動思想家的主要觀點。

2、通過閱讀啟蒙運動思想家的言論材料,培養學生對歷史資料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評價問題的能力,通過比較啟蒙運動和文藝復興的異同,培養學生歸納和比較的能力。

3、通過對啟蒙運動興起的歷史條件和重大影響的探究,使學生認識到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基本觀點。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和教材內容有緊密聯系的圖片資料,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還要精心設計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發揮學生的積極性,真正理解重點和難點,從而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問題探究,體現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的歷史思維方法和歷史學習的方略;

情境教學法:學生角色扮演,神入歷史。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啟蒙思想是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產物,是人類文明精華積淀之所在,更是近代資產階級為之奮斗的成果,這些成果不僅僅屬於其個人和那個時代,更屬於世界、屬於全人類。所以,通過本節的學習,學生可以:

1. 培養人文意識,強化法治觀念。

2. 關注社會進步,培養堅強的意志,樹立科學精神,敢於懷疑,勇於創新,不斷追求真理。

3. 領悟先進思想對人類社會進步的巨大推動作用,積極汲取啟蒙思想精華,為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提供借鑒。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等啟蒙運動思想家的主要觀點及啟蒙運動的影響

難點: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的區別與聯系。

【教具准備】

教師課前收集好相關資料,完成多媒體課件;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做好預習工作。

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情境導入:展示先賢祠圖片。

巴黎,一座聞名於世的繁華大都市,也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城市,而去巴黎的遊客無不被一座紀念法國歷史名人的聖殿——先賢祠所震撼。古樸的建築,濃厚的文化氛圍,非凡的 事跡 ,滌盪著來這里參觀的每一個人。至2002年11月,共有70位對法蘭西作出非凡貢獻的人享有這一殊榮。而偉大的啟蒙思想家伏爾泰、盧梭則位列其中。在盧梭的墓碑上刻著他自撰的銘文:「睡在這里的是一個愛自然與真理的人。」而在安葬伏爾泰的靈柩車上,人們寫著這么一句話:「他是詩人、哲學家、歷史學家,他使人類理性迅速發展,他教導我們走向自由!」然而,兩人生前命運坎坷,為捍衛真理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他們高舉著理性主義的大旗,在專制主義、教權主義、特權主義盛行的西歐,發出了振聾發聵的吶喊:天賦人權、自由平等、主權在民,給尚處在黑暗中的人們帶來光明和希望,這就是歐洲偉大的啟蒙運動。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聆聽那些反封建鬥士的吶喊吧。

[推進新課]

一、.探源啟蒙運動

什麼是啟蒙? 「啟蒙」在法文中即為光明、智慧之意。啟蒙思想家認為:過去的時代在天主教會和世俗封建主的統治下是迷信和無知的黑暗時代,而啟蒙運動就是要從黑暗進入到智慧和光明的時代 。

就是開啟智慧,通過 教育 和宣傳,把人們從愚昧、落後、黑暗的封建社會中解放出來,使人們擺脫教會散布的迷信和偏見,從而為爭取自由和平等去斗爭。17、18世紀歐洲資產階級在思想領域里展開的反對封建專制統治和教會思想束縛的思想解放運動被稱為啟蒙運動。啟蒙運動是發生在18世紀歐洲的一場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文化革命運動,它為資產階級革命作了思想准備和輿論宣傳。

18世紀的歐洲人、特別是法國的知識分子,他們對社會現實強烈不滿,紛紛以生動的文筆,通過戲劇、小說等形式,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表達對社會的願望和設想,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思想解放運動,因試圖擺脫迷信和蒙昧,開啟人類的智慧,所以這一運動在歷史上被稱作「啟蒙運動」。

合作探究:

理性時代的到來是偶然的嗎?根據前面幾節課及必修一、二的相關內容,總結啟蒙運動的背景。

提示:存在決定意識: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

在學生分析的基礎上總結:

①思想:文藝復興運動的推動。

②科學:自然科學的突飛猛進。

③經濟: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

④階級:資產階級的壯大。

⑤政治:封建統治與資本主義發展矛盾的尖銳

二、感受理性之光

1.內容:一用(理性) 二批(專制主義、教權主義) 三追(民主、科學、自由)

2.性質:一場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歐洲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

3.過程:

(1)為什麼發源於英國?

在學生分析的基礎上總結:

17世紀,英國資本主義最發達,在此經濟基礎之上,英國最早出現啟蒙運動;

17世紀中期,英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代表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利益的啟蒙思想由此產生了。

(2)法國成為啟蒙運動中心的原因

但是,眾所周知,啟蒙運動的高潮是在18世紀的法國,為什麼呢?同學們請閱讀材料,思考並討論後,發表你對這一問題的看法!

展示《凡爾賽宮》、路易十五像及階級對立圖片。在學生分析的基礎上總結提練結論。

原因:第一、法國是歐洲各國中封建統治最頑固、最反動的堡壘,是封建制度的最高典型,法國社會中第三等級與特權等級之間的矛盾特別尖銳,而封建制度的危機又空前嚴重,這就為啟蒙運動的出現提供了社會基礎;

第二、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新興資產階級力量的日益加強,形成了一批既有經濟實力,又有文化教養的新興階級的代表,為啟蒙運動的興起提供了階級基礎;

第三,教權勢力的頑固和瘋狂,迫使新興階級的思想家拋開宗教外衣,投向公開的理性宣傳,而近代科學的興起和英國革命的成功,則為啟蒙運動的興起提供了科學依據和理論實踐經驗,從而使法國的啟蒙運動成為歐洲之中心。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採用情境再現法,由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講述相關事跡,在扮演和講述中使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啟蒙思想家們為追求真理而不畏艱難的奮斗精神,並從中受到教育與啟迪。

A.伏爾泰:啟蒙運動的領袖

課件展示:伏爾泰的圖像。

伏爾泰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屢遭王公貴族的迫害,但又屢次得到王公貴族的厚愛;他死時,統治者不準把他葬在巴黎,然而,大革命時期,人們又把他的遺骨請回巴黎的先賢祠,並且為他參加葬禮的人數達到10餘萬人。

同學們!誰能講一個有關伏爾泰的 故事 嗎?

同學們,我們從伏爾泰老人的身上看到了什麼?受到了什麼震動和鼓舞呢!?

我看到了伏爾泰老人身上的正義感和社會責任感。他嫉惡如仇,為民請命!我們應該學習伏爾泰老人的這一優良品質!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閱讀材料,提煉概括伏爾泰的主要觀點。

主要觀點:①抨擊天主教會;②反對君主專制,倡導君主立憲制;③提倡「天賦人權」;④人們應享有言論、信仰和財產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這些主張在當時都是插向封建統治思想體系的利劍!它宣告了黑暗時代的結束和理性時代的開始!為此做出重大貢獻的偉人還有孟德斯鳩和盧梭等人。

他們否定了原來的神學世界觀以後,他們提出了「君主立憲」、「三權分立」、「社會契約」等等新的國家運作方案。他們通過自己的思考、運用他們自己的智力去重新認識、判斷和理解社會、構思社會。這就是所謂的「理性」。也就是說這次思想解放運動把西方的人為精神大大推進到了「理性時代」,啟蒙思想中閃耀著美麗的「理性之光」,這也是與文藝復興相比較,最重大的進步!

B.孟德斯鳩:法的精神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閱讀材料內容,提煉歸納孟德斯鳩的觀點。

提示:①批判天主教和封建制度②天賦人權,自由平等③三權分立,君主立憲

課堂設問:哪項是核心內容呢?

提示:三權分立,君主立憲

課堂設問:他的觀點主要體現在哪部著作中?

提示:《論法的精神》。

C.盧梭:社會契約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課件展示:盧梭的圖像。

過渡: 「伏爾泰結束了一個舊時代,而盧梭則開辟了一個新時代。」

—— 歌德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閱讀材料內容,提煉概括盧梭的主要觀點。

課堂設問:他的觀點主要體現在哪部著作中?

提示:《社會契約論》

課堂設問:你認為哪一位思想家的主張在當時最激進、影響深遠?談談你的看法。

展示材料:「英國人民自以為是自由的,他們是大錯特錯了。他們只有在選舉國會議員期間,才是自由的,議員一旦選出後,他們就是奴隸,他們就等於零了。」

提示:(學生分析後教師針對性歸納)

盧梭的主張最激進,他認為真正保障人民自由平等權利的,不是英國的君主立憲,而是由人民直接擁有國家主權和立法權的民主共和制度。盧梭的思想閃耀著更明亮的智慧之光,他的「人民主權」說成為近現代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制度賴以產生、確立和發展的核心思想和理論基石,它直接影響法國大革命,是法國大革命的靈魂,啟蒙思想對近代中國也有很大影響。

D.德國的啟蒙思想家:康德—人非工具

課件展示:出示康德的圖像。

課堂設問:閱讀本目內容,找出康德的主要觀點以及他的歷史地位。

三、追尋啟蒙之果

過渡:起源於英國的啟蒙運動在法國大大發展之後,很快傳播到其他國家。特別是在德意志也誕生了一位名叫康德偉大思想家。同學們閱讀教材,看他在這場思想解放運動中又有何重大成就?

1、展示啟蒙運動的發展歷程:

SHAPE MERGEFORMAT 2、啟蒙運動的影響

過渡:這場思想的啟蒙運動,她確實領導著全世界的人們走進了一個理性時代,大大推動了世界各國資本主義的進步與發展。因此,18世紀的歐洲,是一個狂飆突進的歐洲。伏爾泰「天賦人權」的 口號 一出,便如暴風雨般刮遍了大西洋兩岸。在美洲她激起了那場驚天動地的美國獨立戰爭,孕育出了一個「美利堅合眾國」;而在歐洲,它引發了一場為「自由平等」而戰的法國大革命;200年後,這句話更由孫中山先生傳到了中國,驚醒了我們這頭古老的東方睡獅!

歸納: 法國大革命

思想解放 推動人類社會進步

民族解放

從對歐洲影響來看

(1)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進一步解放思想,沖擊封建統治,是資產階級政權思想基礎。

(2)為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准備。

從對世界影響來看

(1)鼓舞殖半殖人民爭取民族獨立斗爭。

(2)成為精神武器,在人類歷史發展進 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3.學生搜集並誦讀 名人 名言 :

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是我願意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誰大膽思維,誰就有自由。 ——伏爾泰

自由只能在國家的權力不被濫用的時候才存在。但是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有權力的人們使用權力一直到遇到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絕對的權力將導致絕對的腐敗。」

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個人就是整個國家。 —— 孟德斯鳩

人生而自由,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中 ——盧梭


高中歷史啟蒙運動教案設計相關 文章 :

1. 高中歷史必修三啟蒙運動練習試卷

2. 高二歷史啟蒙運動達標測試卷

3. 高二歷史學習方法和技巧大全

4. 啟蒙運動產生的原因和歷史背景

5. 美術的輝煌歷史教案及教學建議

6.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教案(3)

7. 初二人教版歷史啟蒙運動教案

8. 《魯迅自傳》教案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

B. 高一歷史教學工作計劃怎麼寫

計劃應規定出在一定時間內所完成的目標、任務和應達到要求。任務和要求應該具體明確,有的還要定出數量、質量和時間要求。制定計劃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現狀,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麼基礎上進行的,是依據什麼來制定這個計劃。

【篇一】高一歷史教學工作計劃怎麼寫

一、指導思想:

高一歷史主要是學習中國近現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主要講述中國自中英戰爭以來,直到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中國近代史主要講述中國自中英戰爭以來的屈辱史、不甘心做亡國奴的中國人的抗爭史、為中國尋找出路的先進中國人的探索史,同時也是一部中國曲折前進的發展史。中國現代史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為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建設史。這是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教育的極好素材。在教學中,要注重從本學科思想性政治性很強的特點出發,注重從高中學生更熱衷於從歷史與現實的聯系去探討問題的特點出發,充分發揮歷史學科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集體智慧,高效穩妥地完成教學任務。

二、面臨的現狀及問題:

①初高中銜接問題及學生的歷史科的基礎薄弱問題。學生剛剛進入高中,對於歷史的學習還停留在初中的認識水平。在他們的概念里,歷史是副科,開卷考試,考試題的思維量不大,平時的學習時間就是給語數外理化。一方面由於初次來到一個新環境,心理和作息習慣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另一方面由於初中的歷史基礎知識都比較薄弱,所以高一歷史教學應注重基礎的培養和興趣的培育。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穿插一些與歷史教學相關的歷史典故,盡量多地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歷史知識與歷史發展脈絡通過生動活潑和直觀淺顯的方式呈現給學生。

②教師帶班多及課時少問題。我校高一年級共24個教學班,每位歷史教師帶8個教學班,每班每周只開1節歷史課。

③高一上學期學校不允許政、史、地訂教輔資料,沒有豐富多彩的.史料可供學生閱讀,沒有靈活多樣的題目可供學生參考,只有靠老師的講解來吸引學生,作業就靠老師輪流列印活頁作業。

三、針對性措施:

(一)精心設計教學,積極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精心備課,把每一堂課當成優質課來准備,注重教學設計的探索,增加歷史教學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

高中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相較於初中生來說,已經開始發生重大轉變,理性思維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由於畢竟高一年級的學生還沒有完全過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維,完全枯燥和單一的理性分析還不完全適合他們的認知層次。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培養他們對於事件本質和事件規律的認識和分析,也要糅合趣味性較強的歷史典故和歷史逸聞,輔助學生對當時歷史環境和歷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二)細心組織教學,努力做到讓學生主動去學,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注意教學方法的改進,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更能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讓學生改變初中對歷史學習的觀念,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

(五)組內成員各盡所能,相互聽課、學習,共同探討,力爭較好地完成教學工作。

四、教學進度:

由於每周只有一節課,到本學期末,計劃上完《中國近代現代史》上冊的第一章至第二章第六節。其中第一章第一節、第五節和第二章第五節分別用兩課時上,其餘每節用一課時講。


【篇二】高一歷史教學工作計劃怎麼寫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切實貫徹省教育廳頒布的《關於進一步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意見》的通知精神以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為主線,構建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和諧課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教學任務

本學期偏文興趣班按計劃完成歷史必修①後半部分的教學及歷史必修②的教學。在期中考試之前完成必修①的教學,期末考試前完成必修②的教學,偏理興趣班完成必修②的教學。

三、具體教學舉措

1、把握課改方向,注意新、舊教材的銜接。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歷史教材不同於以往的通史體例,而是將歷史按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模塊的形式編寫,割裂了歷史之間的聯系,同時重歷史史實的敘述,缺乏相關歷史背景的介紹及對歷史史實的評價。為彌補這一缺陷,我們在備課時力爭做到深入鑽研新、舊教材,對比新、舊教材的不同,力爭做到兩者的有機結合,讓學生形成完整而科學的歷史體系。

2、群策群力,構建有效課堂

①在每周的集體備課時間,由備課組老師談一談對本周教法相關意見和看法,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把握備課環節。

②在課堂教學上,找到學生的興趣點,設計一些相關的問題由學生思考或討論,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③狠抓歷史基礎知識的教學,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注意培養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並進行情感教育。

④每節課後由備課組老師互相交換教學心得,力爭讓課堂精益求精。

3、精講精練,夯實學生基礎

以《優化訓練》節節練和單元訓練卷為依託,並在此基礎上教師精心設計一些題目,通過強化訓練的方式,夯實學生的基礎。節節練上的題目要求大家平時完成,每星期利用一節課的時間有重點地進行講解,單元訓練卷主要用於晚自習的練習或考試。作業要求全批全改,對部分學生的作業進行面批面改。

4、在期中、期末等大型考試前用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進行復習備考。

四、加強備課組的交流和建設

1、切實抓好每周的集體備課,提高備課組的合力。

2、以聽課、評課的方式帶動全組的教學,由海江老師多講示範課、優質課,宋小英、潘延庭老師講實驗課、研討課,並組織全組老師進行互評,促進組內的交流和提高。

3、由宋小英老師設計相關多媒體教學課,在全組進行交流。

4、將歷史教材的相關專題分配給組內的每一位老師,以一位老師為主體,並在採納其他老師的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形成統一的教案。


【篇三】高一歷史教學工作計劃怎麼寫

一、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狀況分析:

本學期本人教授高一5、6兩個班,學生的基礎較好,認知能力強。總體來說,作為高一新生,對於歷史的學習還停留在初中階段的認識水平。

2、教材簡析:

高中歷史必修一以古今中外政治文明歷程為主題,著重反映了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分九個單元,30課進行闡述。教材的編寫採取中外合編的專題史體例,每個單元集中探究一個比較宏觀的歷史問題。每個單元分為若干課,每課涉及一個比較具體的歷史問題。對於專題史的學習,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積累,才能高屋建瓴。

二、教學目的及任務:

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通過對歷史必修課的學習探究,除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外,還要重視對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要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全面分析歷史進程,正確認識歷史發展過程中整體與局部的關系,辯證地認識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內在聯系。同時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弘揚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教學質量目標:

在期中考試中,爭取學生的合格率為90%,優秀率為25%在期末考試中,爭取學生的合格率為95%,優秀率為30%

四、重點工作:

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方法,養成學習習慣,夯實知識基礎,穩步提高學習成績五、具體措施:

1、做好初高中銜接,放慢講課速度,讓學生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C. 高中歷史應該如何說課

一、什麼是「說課」 ——說課的含義是什麼?

所謂的「說課」:是教師按照說課的課題,以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在認真備好課的基礎上,面對教研員、評委或同行教師及其他聽眾,主要用口頭語言和有關的輔助手段系統地闡述某一課題的教學設計及理論依據,然後由聽者一起就課程目標的達成,教學流程的安排,重點難點的把握及教學效果與質量的評價等方面進行預測與反思,共同研討進一步改進和優化教學設計的教學研究過程。

「說」——主要是指教師用各種信息語言和有關的輔助手段進行闡述,「課」——主要是指一節課的教學任務,一般以一節課為單位作為說課的特定的教學內容。

二、說課與備課、上課的關系

1、說課與備課的關系

(1)相同點 ——目的都是為上課服務——在主要內容上都是一致的

(2)不同點 ——內涵不同:在對教學問題的研究與反思方面,說課顯然要比備課更深入、透徹、細致。——對象不同:說課是預想中的「學生」。

——目的不同:說課的目的是為了幫助教師學會反思、改進和優化備課,它是以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實現教師專業化發展為最終目的。

——要求不同:說課不僅要說出教什麼、怎麼教,還要說出為什麼要這樣教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

2、說課與上課的關系

(1)要求不同:上課主要解決教什麼,怎樣教的問題。而說課不僅要解決教什麼、怎麼教,還要解答「為什麼這樣教」。

(2)對象不同:

(3)時間要求上不同:說課的時間一般為15-20分鍾,職稱評審時的說課時間一般為10分鍾。

(4)靈活性不同:說課一般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從以上我們可以知道,說課是介於「備課和上課」之間的一種集體教學研究活動,對於備課而言,它是一種教學改進和優化活動,對於上課而言,它是一種更為縝密的科學准備過程

三、說課的類型

常見的類型一般有以下幾種:

1、課前說課:它是一次預測性和預設性的說課活動。

2、課後說課:教師在上課之後向聽課者闡述自己教學得失的一種形式。

3、評比性說課——它是一種競賽性質的說課活動

4、示範性說課——它主要起到一種示範作用的說課方式

此外還有以下幾種形式:

研討性說課——有質疑答辯式、對話式、討論式、活動說課等等

主題性說課

匯報性說課——這是一種由教師向上級匯報自己教學情況的說課

指導性說課——是由水平較高的教師把自己對某一課題的處理辦法、依據說給中青年教師聽

評價性說課——是以全面評價教師為目的的一種說課

四、說課的內容

1、說教材——主要是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要求說課者在認真研讀課標和教材的基礎上,系統地闡述所選定的某一課題的教學內容在一個教學單元乃至整個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

2、 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一般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去說。

3、說學情(學情分析)

學情包括:學生的年齡特徵、認知規律、學習方法及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等在內的總和。

4、說教學重點、難點及其確定的依據

什麼是重點——是指教材中集中體現教學目標、反映教材中心思想的那部分內容。從歷史學科來看,教學重點是指對歷史發展起著決定作用或重大影響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

什麼是難點——是指教材中頭緒較多或較抽象、艱深而教師又難發處理、學生難以掌握的知識點。——注意:在說重點、難點的時候,一定要說出確定的具體依據。

5、說教法

說教法,就是根據本課內容的特點、教學目標和學生學業情況,出選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及採用這些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教育理論依據

選擇教學方法的依據——依據教學原則、依據教學目標、依據教學 內容、依據學生特點、依據教師特點。——注意:在說教法的時候,一定要說出確定的具體依據。

6、說學法

——所謂的學習方法是完成學習任務的手段和途徑。說學法就是說出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並要說出其理論依據。

7、說教學程序(教學流程)

教學程序就是教一課時或一課書的教學活動的進程,說教學程序就是要說教學過程的各個步驟的教學設計。並要注意說出每個教學步驟的時間安排。

——導入新課、新授課過程、課堂小結、作業布雷等。

——可採用列表的形式。

8、說板書設計

——主要是說板書設計的構思(整體結構)及其與教學內容的邏輯關系。在一般的說課中,我們只要說出板書設計的方式及內容。

——在我們歷史課堂教學中,常用的板書設計一般有以下幾種:

——要點式板書、結構式板書、圖示式板書、表格式板書、年表式板書、地理方位式板書、對比式板書、等等。

另:說多媒體的運用

一般不單獨列一條來說,只是貫穿在說教學過程中,通過展示課件或用口頭語言進行說明等體現出來。

——競賽性說課一般要求實際展示,職稱評審時說課一般只要求用口頭語言進行說明。

五、開展說課活動時應注意的問題

1、認真寫好說課稿

——寫好說課稿,是說課成功的一半,甚至是一大半。

——寫好說課稿,有一定的規范格式:首先要寫導語,如:「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某某課題,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接下來就寫說課的幾項重要內容人,如:說教材,說教學目標,說學情分析,說重、難點及依據,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等等。

2、充滿激情,親切自然——讓評委感到說者說好課的決心與自信心,從而引起情感上的共嗚。

3、時間要把握好——給你多少時間說多少時間,需要你對說課的內容加以錘煉,既要說得完,又要說的全。

六、說課的評價

總之,到目前為止,說課還被普遍認為是一項非常好的教學研究形式,是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和素質的一項有效的措施,是交流教學經驗,提高教學能力的方便途徑,是展示老師業務水平和教學藝術的窗口中,也是綜合考核教師駕馭教材能力的一種較為科學的測評手段,因此,目前為止,「是任何其他教研活動都替代不了的一種很好的教研活動」

D. 如何進行高中歷史教學設計(以《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

  1. 從英國君主立憲制定建立的背景

  2. 形成的時間節點-因果關系

  3. 對後世英國產生了那些有利的影響和不利的影響

  4. 此次立憲制度建立的意義在何處

  5. 要求學生以發散思維思考此類問題

E. 如何構建有效的高中歷史教學設計

在新課程背景下,構建符合課程理念的、有效的教學設計應從領會課標理念。明確教學目標,整合教學內容,優化教學策略,重視教學反思等方面進行思考與實踐,來實現高中歷史的有效教學。

F. 如何進行高中歷史創新教學設計 博客

多媒體輔助歷史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教師從單純地講授知識,轉變為設計教材,啟導學生學習;學生從單純地接受知識,轉變為自主學習,開拓智力,發展能力。因此如何運用多媒體輔助歷史教學,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也成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研究的主要課題。為此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的探討:1、營造歷史氛圍,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初中歷史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通過歷史教學,使學生進一步運用唯物史觀對社會發展的歷史進行觀察和思考,逐步形成正確的歷史意識。初中時期正是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逐漸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師在施教時必須把握住這一良機,將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教育作為課堂設計的首要目標。基於這樣的認識,我設計講授了《科技、教育和史學研究的成果》一節課。在這節課上,我首先向學生介紹了新中國的重大科技成就--第一顆原子彈研製的背景,接著插入了一段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場面的影視資料,隨後就將媒體展示的重點放在了傑出的科學家鄧稼先身上。為此,我向學生展示了「兩彈元勛」鄧稼先和他的同學、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青年時代和中年時代的兩幅對比照片,讓學生在這種歷史氛圍中思考這樣的一個問題:世界諾貝爾獎和中國「兩彈元勛」的稱號孰輕孰重?如果是你,你將作何選擇?這個似乎無法准確、圓滿回答的問題,對學生的心理構成了很大的沖擊波。一時間,活躍的課堂頓時變得沉寂了,上課後一直處於激昂狀態的學如今卻相繼沉入深深的思考狀態之中。這一段沉寂,是學生對生命意義的思考,也是學生對人生價值取向的選擇!作為教師,我同樣無法對這個問題下准確的結論也不可能下准確的結論。最後,我只能以楊振寧在鄧稼先逝世後所講的一段話作為這個問題的回答與總結—「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途徑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和品質」。這節課後,「兩彈元勛」鄧稼先便成了學生談論的熱門話題。在諸如此類輸入情感信息這些方面,歷史教學有其獨特的優勢--過去的歷史給我們留下豐富的多媒體素材。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豐富的多媒體素材營造歷史氛圍、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世界,在潛移默化中將歷史知識通過歷史體驗轉化為學生內在的情感體驗,使之服務於課堂教學傳授知識、發展學生能力和完善學生人格的目標。2、創設學習情景,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英國大哲學家培根在比較了各學科的不同作用後認為:「歷史給人以智慧」。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是初中歷史教學的目標之一。從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來看,初中階段是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里,他們開始大量地接觸歷史概念、歷史結論、歷史規律這些抽象的概念。這些僅憑教師的口頭講解讓學生完全接受是比較困難的。在多媒體輔助歷史教學的條件下,我們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素材創設學習情境,在歷史思維的層面上實現一種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溝通,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思維,激發學生思維的創造性。如在講「英國資產階級統治的確立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這一結論時,我就根據學生的實際將側重點放在生產關系的調整對資本主義生產力的促進作用上。在這里,我首先選用一幅似乎與歷史教材沒有聯系的圖片:由於法官的秉公斷案--原告、被告在法官的笑盈盈的目光下握手言和;隨著圖片的展示,我接著向學生提出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如何相互促進這一問題。經過短暫的思考,學生即能結合生產關系的內涵得出「生產關系的調整對生產力發展具有促進作用」等結論。這樣,在多媒體的輔助下增強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擴展學生的思路,實現了抽象知識的深度直觀,深化了學生的認知過程。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是復雜而多樣的。在教學中教師要恰當地選擇和使用多媒體素材,將多媒體放在最能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的時刻和有效地控制學生的思維方向、引導學生的思維進程的方面。這樣,才不至於使學生在復雜多樣的歷史事件的聯繫上不至於偏離思維軌道。如講授《難忘九一八》這一節,如果將多媒體的重點放在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扣押蔣介石的過程上,勢必將學生的思維興奮點引到如何捉著蔣介石的情節上。我在製作這節課的多媒體課件時,採取了口頭講述這個過程、用多媒體素材展示蔣介石被扣壓以後國內外各派政治力量的反映上,讓學生據此分析、討論如何處置被扣壓的蔣介石?這樣不僅使學生深刻理解了西安事變的歷史地位和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偉大歷史意義,而且鍛煉了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培養了他們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3、倡導參與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現代教育的任務主要不在於向學生傳遞知識,它的本質是引導學生的精神發展,知識主要起載體作用。在學生的精神發展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事實上,一部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就是人類的創新史。歷史學科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去"解決"歷史問題、再實踐前人的創新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首先要考慮如何利用多媒體技術使學生進入特定的歷史氛圍中,然後引導學習進行協作學習和會話交流,促進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探索,最後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進行創造性思維。不難想像,當學生可以通過欣賞一段音樂去體驗一段流逝的歲月、可以通過觀察一幅圖像去解釋一種歷史現象、可以通過觀看一節影片來了解一段艱難的生活並為其制訂出行之有效的治國方略時,我們的多媒體歷史課堂將會是多麼的豐富多彩,學生的參與意識會是何等的踴躍,那麼,在我們的多媒體課堂上學生對歷史的體驗便成了一種創造性實創新活動。我在講授《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時,首先讓學生根據中國歷史上唐朝的開放和清代的閉關導致的兩種結果的對比資料,與我一起共同探討中國為什麼要開放、怎樣開放和在開放時如何吸取歷史上的經驗教訓、堅持什麼原則等等;在此基礎上,我再利用多媒體分層演示我國《對外開放地區示意圖》,講述我國對外開放的新格局的形成過程;最後,我又向學生提供了表現我國改革開放後出現巨大成就的幾幅圖片,讓學生總結十一屆三中全會在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意義。就這樣,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一直處於積極的思維狀態,他們認真思考、各抒己見,表現出了良好的參與意識。從長遠看,這樣做對學生將來適應社會和在社會中發展有很大的啟發性,也可以說,這樣做更接近現代教育的本質。綜上所述,多媒體輔助教學對於教學效果的提高已是無可爭議的事實。然而,在我所做的關於我校開展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反饋表上,還有近5%的學生提出了精力不夠集中、多媒體課堂秩序不如傳統課堂等問題。經過分析,我認為這些問題的出現的原因一是教師在製作課件的過程將注意力過多地放在多媒體課件的製作技術上,二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常為多媒體所興奮,難以迅速實現思路的轉移。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成敗與否,關鍵在於教師教學設計水平。而教學設計水平的高低,則取決於教師的綜合素質。這些素質包括:樹立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觀念以及以學生為主題的教學觀念,科學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建構新的教學模式,給多媒體輔助教學以正確定位。只有這樣,才能以全新的觀念、全新的視野對現代化教學手段深入中小學課堂這一新事物加以審視,才能科學地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探索和實踐

G. 高中歷史教學「主題式」教學活動設計

高中歷史教學「主題式」教學活動設計

歷史的發生具有一定的情境,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抓住歷史課程的特點,創設相應的情境。在選擇史料的時候,一定要選擇精當的資料,將現在與過去聯系起來,實現一種對話,只有結合主題,才能將史料運用得恰到好處。

摘要: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進行“主題式”教學,可以有效打破傳統的課堂現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高效地構建知識體系,提高課堂效率。本文從確定教學主題和制訂教學策略兩個方面,闡述了高中歷史教學活動設計的策略。

關鍵詞:“ 主題式”教學;高中歷史;活動設計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歷史教學的傳統模式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新課程目標給高中歷史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培養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新課程改革歷史教材的編寫以模塊為基本框架和以專題為基本單元,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進行“主題式”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一、確定教學主題

1.基於課程標准“主題式”教學模式是指每一節歷史課都要制訂相應的主題,只有明確了主題,教學才有明確的目標。主題的確立並不是任意的,而是要與課程標准緊密地結合起來,無論教學模式怎樣變化,唯一不變的就是要與課程標准相適應,要時刻以課程標准為基礎與前提。如在學習“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一課時,首先要熟悉課標要求,即要求學生掌握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了解和認識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意義,因此這節課的主題就是解讀共產黨宣言、認識馬克思主義的重大意義。只有把握好主題,才能保證課堂不跑題。

2.符合學生需求主題除了要與課標相適應,還要與學生的需求相適應,要充分結合學生的需求以及學生學習的規律。在課堂中,學生是主體地位,因此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出發點,每一個主題都要與學生的認知能力相適應,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二、制訂教學策略

1.以教學主題為中心的情境創設

歷史的發生具有一定的情境,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抓住歷史課程的特點,創設相應的情境。情境的創設對於主題式教學來說是一種有效的方法,通過創設相關的情境,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歷史思維的`發展,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歷史主題。在創設歷史情境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如圖片、錄音、錄像、影視資料等,通過這些資料將歷史情境再現,這種情境具有歷史的滄桑感以及歷史的厚重感,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切身地感受歷史;充分利用音樂、語言等,營造氣氛;創設問題情境,通過問題來調動學生的探究積極性,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的歷史思維。如在學習“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主題的指導下選擇多樣的導入方式,如播放音樂《神話》,與此同時電影海報《英雄》播放出來,基於多媒體的導入方式,教師可以對此對學生進行引導,姑且不管電影以及相應的歌曲與主題有沒有很強的相關性,最主要的是通過歌曲、海報讓學生聯系本節課的主體人物——秦始皇。導入的時間不宜過長,避免干擾學生的注意力。

2.以教學主題為中心的活動設計

在歷史的主題式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主題,設計相關活動,讓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多樣的主題活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活動的類型要與課堂內容的實際需要相結合。通過活動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如在學習“美國1787年憲法”的課程內容時,教師就可以根據課程的主題內容,將學生分成四個代表團,從而讓學生深刻地感受美國政治家的韜略和智慧。活動的主要形式就是“我是制憲會議代表”,分出的四個代表團都有各自的議題,如如何防止專制、保障民主;如何處理南北方之間的關系;如何處理中央、地方的關系;如何處理州與州之間的關系。每個代表團都要行使自己的權利,拿出相應的草案,並通過自己的辯論來贏得他組的支持,然後進行集體討論,最後投票表決議案。通過這個活動的開展,促進了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了解,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合作能力,營造了活躍的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

3.以教學主題為中心的史料運用

為了更加的充實歷史主題式教學,教師要在主題的基礎上准備多角度的、多種多樣的史料,史料輔助教學可以開拓學生的眼界,豐富學生的知識。在選擇史料的時候,一定要選擇精當的資料,將現在與過去聯系起來,實現一種對話,只有結合主題,才能將史料運用得恰到好處。史料要易記易懂,不能艱澀難懂,從而保持學生的興趣。如在學習“拿破崙戰爭”時,教師就可以收集拿破崙的功績,展現拿破崙的風度與風采以及他的氣魄和氣勢。

歷史主題式教學模式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需求,通過主題的確定明確了課堂的目標,有利於提高課堂的效率;通過多樣的教學方法進行主題式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探索的慾望,培養學生合作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主題式教學模式的使用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使學生更深刻地了解歷史知識。

參考文獻:

[1]陳瑩靜.高中歷史課中主題式教學初探[J].麗水學院學報,2012(8).

[2]喬儀晴.高中歷史主題式教學設計的研究和探索[J].學周刊,2012(2).

;

H. 高中歷史《鴉片戰爭》教學教案大全

林則徐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礎上編成《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歷史《鴉片戰爭》教學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歡!

高中歷史《鴉片戰爭》教學教案大全一

【教學內容】

《鴉片戰爭》(人教版)·歷史·高一(必修)第四單元第10課 ,需1課時

【教材分析】

《鴉片戰爭》這一課包括兩次鴉片戰爭的背景、經過、結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及影響等內容,其中兩個鴉片戰爭的背景和影響為重點,正確理解「虎門銷煙與鴉片戰爭爆發的關系」和「為什麼說第二次鴉片戰爭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為難點。

教材以19世紀初英國的對外侵略擴張講起,作為一個導入,由此幫助學生進行一個回顧性的知識連接,幫助學生為本課的學習提供背景材料,並進一步向學生提出疑問:英國在經過一個多世紀的侵略擴張後,已經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殖民帝國,為什麼還要把中國作為他的下一個目標?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由此進入這堂課的重點問題:分析第一次鴉片戰爭發生的原因,簡單講述經過,對於結果《南京條約》的簽訂,要引導學生分析條約的危害。影響是另一個重點,要使學生明確,它使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接著在以列強侵略的不可滿足性導入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經過簡單的一筆帶過,重點講結果即《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並比較兩者的內容和給中國帶來的危害有什麼變化?接著分析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最後可以提出兩個問題由學生進行探究 學習 總結 :1、兩次鴉片戰爭清政府為什麼會戰敗?2、學完本課你有什麼啟示?請學生回答後教師做總結,點明「落後挨打」「思變才能崛起」的道理,進而幫助學生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 教育 。

【學情分析】

1、學生在初中時已經學習過《鴉片戰爭》這一課,對鴉片戰爭已經有深刻感性認識。

2、鴉片戰爭既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又是中國屈辱史的開端,學生在平時的愛國主義教育中也接觸的比較多。

3、學生本身的知識基礎和素質都比較好,接受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很強。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林則徐虎門銷煙,鴉片戰爭的爆發,中英《南京條約》,英、法、美三國提出的「修約」要求,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爆發,英軍炮擊廣州,英法聯軍攻陷廣州。英法聯軍進攻天津,《天津條約》的簽訂及主要內容。英法聯軍攻佔北京,火燒圓明園,《北京條約》的簽訂及其主要內容。沙俄侵佔中國大片領土。

(2)通過對鴉片戰爭前夕中國和世界的講解,使學生認識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通過對英國走私鴉片和中國禁煙的講述,使學生認識到英國為保護鴉片走私發動戰爭的可恥,虎門銷煙是中國禁煙運動的正義舉動,林則徐是永載史冊的民族英雄。

(3)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兩國為擴大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取得的侵略權益,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而發動的又一次侵華戰爭,美俄是英法侵略中國的幫凶。這次戰爭實質上是鴉片戰爭的繼續;這次戰爭不僅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而且促進了中外反動勢力的勾結。

2、過程與 方法

(1)通過對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講解和分析,引導學生把歷史事件放到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培養辯證地觀察和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關於林則徐的史料,獲取有效信息,分析出道光帝接受禁煙要求的原因,以培養學生辨析史料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林則徐以及其他愛國將士義無反顧地反抗侵略的英雄壯舉,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及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歷史責任感。

(2) 反思 鴉片戰爭中腐敗、衰落、落伍的清政府難以抵禦外國侵略的史實,樹立國民對國家的歷史責任感,逐步理解「落後挨打」「禦侮必先自強」的道理,進而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重點、難點?

1、兩次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是重點。

2、正確理解虎門銷煙與鴉片戰爭爆發的關系和為什麼說第二次鴉片戰爭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是難點。

【教學理念】

本課內容的教學重點是兩次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難點是正確理解虎門銷煙與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的關系,這一問題既涉及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也涉及如何正確評價林則徐主持的虎門銷煙。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發生了許多「變化」,如何抓住「變化」深入淺出的引導學生理解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是本課的又一難點。對《南京條約》中「協定關稅」「領事裁判權」「最惠國待遇」等概念的理解,以及第二次鴉片戰爭為什麼是鴉片戰爭的繼續也是難點。學習的時候,教師可補充一些愛國官兵英勇抗敵的史料以及清政府如何腐朽的資料進行對比,使學生認識西方走私鴉片借口發動戰爭的險惡用心以及鴉片戰爭戰敗的原因,可結合戰爭形勢示意圖講述戰爭的過程;可用表格的形式幫助學生對比各個不平等條約給中國帶來的危害;可以用對條約內容的分析的方法使學生自己歸納鴉片戰爭的影響;可以用小組討論探究的辦法總結歸納:1、兩次鴉片戰爭清政府為什麼會戰敗?2、學完本課你有什麼啟示?在學生活動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動態,對學生的 學習方法 和思路加以指導,並輔助以學案教學。

【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展示相關資料、圖片、學案及練習題

【教學過程】(1課時)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本課為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教師可簡單介紹本單元的內容,指出第四單元包括10——17課,主要介紹的從1840年鴉片戰爭的爆發到1949年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共110年的歷史,我們講其稱之為中國近代史。要想學好這一單元,必須抓住兩條線索:一是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史,指出1840年,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用大炮轟開中國的大門。隨後,西方列強接踵而來,發動了一系列侵華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然而,面對強敵,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屈服過。他們不屈不饒,前赴後繼,英勇反抗外來侵略,積極探索民族復興道路,這就是第二條線索,即中國人民的抗爭史,如:太平天國運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抗日戰爭等等,一浪高過一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標志著中國近代史開端的鴉片戰爭。

[二]新課講解

一、虎門銷煙(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的背景)

用多媒體設置三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本p50的四段,請學生回答問題。

問題為:(1)你能歸納出鴉片戰爭前夕的國內外形勢嗎?

(2)中英對外貿易的情況怎樣?鴉片戰爭的導火線是什麼?

(3)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給學生五分鍾的時間,在學生看完課本、思考後,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總結逐一解決以上問題。

1、將鴉片戰爭前的中英情況對比製作成一張表格,從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綜合五方面對比中英兩國的實力差距。

? 國際(英國) 國內(中國) 政治 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 腐朽的封建專制統治 經濟 完成了工業革命,需大量

的原材料和廣闊的市場 落後的自然經濟占統

治地位,政府財政困難 軍事 船堅炮利 軍備廢弛 外交 殖民擴張,「日不落」帝國 閉關鎖國,愚昧無知 綜合 綜合國力強大 腐朽落後 教師在講解時需指出:(1)政治上,英國於1688年光榮革命後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通過頒布《權利法案》限制了王權,確立了資產階級在英國的統治地位,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政治制度,是一個民主國家;中國則處於封建社會的晚期,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達到頂峰,封建專制統治腐朽,官僚機構腐敗,走向了沒落。當時有「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和珅扳倒,嘉慶吃飽」之說,足見社會制度之落後。(2)經濟上,英國於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40年代率先完成工業革命,號稱「世界工廠」,成為世界資本主義工業首強。由於工業革命的進行,科技大量運用於生產,就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廣闊的市場;中國雖然在明清時期出現了一些資本主義萌芽,但封建政府重農抑商,極力壓制資本主義萌芽的進一步發展壯大,自給自足的封建自然經濟依然占據了主導地位,這就使中國在社會生產力和經濟基礎上遠遠落後於英國。(3)軍事上,英國在海軍方面在世界上擁有絕對優勢,曾打敗了號稱「無敵艦隊」的西班牙和擁有「海上馬車夫」之稱的荷蘭,可謂「船堅炮利」;而我們呢?由於清朝統治者的奢侈浪費和揮霍無度,政府連年削減軍費,清軍軍備廢弛,戰鬥力低下。以武器裝備為例,清軍尚處於冷熱兵器的混用時代,只有精銳部隊能裝備火器。而這些火器絕大多數是明朝時期仿製西方的「鳥槍」,比英軍的武器裝備落後兩百多年,由於軍費短缺,剋扣成風,有些鳥槍甚至康熙初年製造的,已經用了一百五六十年。(4)外交上,16——19世紀以來,英國不斷在世界各地進行殖民擴張,其殖民范圍已延伸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號稱「日不落」帝國,正虎視眈眈的看著我們,地域遼闊、人口眾多、資源豐富的中國正在成為它的下一個目標:面對險境,面對落後,腐敗的清政府沒有任何有效舉動,甚至是憂慮,依然閉關鎖國,拒絕和外界來往,做著天朝上國的「迷夢」。(教師講到這里時可以插入一張關於清政府閉關鎖國的漫畫,以此來描述清政府的心態。)

清政府閉關鎖國

2、正是因為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所以在眾多外商要求通商的情況下只設置了廣州十三行作為對外貿易的關口,那麼貿易情況怎麼樣呢?由此提出讓學生來回答第二問:中英對外貿易的情況怎樣? 鴉片戰爭的導火線是什麼?(教師在此處可向學生展示圖片「19世紀初中英對外貿易圖」)

單位:千萬元

? ? ? ?

1818年 1820年 1827年 1831年

? ? ? ?

19世紀初中英對外貿易圖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總結後指出:中國出超(出口>進口),英國入超(進口>出口)。提問:從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體制來看,當時的中國都遠遠落後於英國,為什麼還會出現在對外貿易中中國賺錢而英國虧本的情況呢?回答:這主要和雙方對外貿易的商品有關:中國出口的多是茶葉、生絲和葯材,這些都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優勢行業,在西方很受歡迎,有很大的市場;而英國賣給中國的多是呢絨、棉紡織品和金屬製品,由於中國是一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佔主導地位的國家,作為消費者的農民是極端貧窮的,無購買能力,所以,英國商品在中國只能滯銷。但這並不是英國和中國做生意的最終目的,他們要的是使中國成為其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市場。所以,為了改變這一局面,英國人找到了一種特殊的商品——鴉片,大肆的向中國傾銷鴉片。(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幻燈片「英國向中國輸入鴉片數量激增表」)

吸毒人數:200萬/35年

掠奪白銀:3—4億兩/40年

鴉片戰爭前英國向中國輸入鴉片數量激增表

提問,請學生 說說 什麼是鴉片?它有什麼危害?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點出下一張幻燈片「林則徐的上書(鴉片)流毒於天下,則為害甚巨,法當從嚴。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可以請學生將其翻譯成現代漢語,接著教師指出,道光帝命令林則徐南下廣東禁煙,緝拿煙販、整頓海防,這就是1839年6月的虎門銷煙。(可以用多媒體形式向學生展示幻燈片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 浮雕 「虎門銷煙」)。

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浮雕「虎門銷煙」

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敢於抗爭外來侵略的林則徐被中國人民稱為民族英雄,但是由於損害了英國煙商在中國的利益,激化了中英矛盾。於是英國便以此為借口發動了這場蓄謀已久的侵略戰爭,因其爆發和鴉片有關,因此稱之為「鴉片戰爭」。而虎門銷煙也就成為其爆發的導火線。

3、提問:那什麼是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呢?根本原因為內因,因為這是一場英國蓄謀已久的侵略戰爭,是由英國率先發動的,所以事件的主動方和內因都在英國方面,所以根本原因為:英國:完成工業革命,需大量原材料和廣闊的市場。這也就是剛才思考的第三個問題: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過渡:下面我們就接著來了解和學習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經過、結果和影響。

二、鴉片戰爭

1、經過:戰(林則徐)——和(琦善)——戰(海齡)可以先給學生兩分鍾時間閱讀經過,接著教師再結合「鴉片戰爭形勢示意圖」簡單講解經過。指出英國曾七次進攻廣州,都遭到林則徐的頑強抵抗,於是英國放棄廣州,一路北上,在經過定海等地後,直達天津白河口,威脅北京,大為恐慌的清政府於是棄戰求和與英軍談判,表示只要英軍退回廣東就懲治林則徐。於是,英軍南下廣東,道光帝將林則徐撤職查辦,改派琦善為欽差大臣赴廣東與英軍「議和」。在議和過程中,英軍竟然還強占我香港島,於是道光感到有失尊嚴,又對英宣戰。當英軍進攻鎮江時,滿族將領海齡同敵人浴血奮戰直至犧牲。(用多媒體幻燈片向學生展示「鴉片戰爭形勢示意圖」)

鴉片戰爭形勢示意圖

2、結果:為中國戰敗,簽訂了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可以用多媒體打出條約簽字現場圖片)

項目 內容 影響和危害 割地 ?割佔香港島

? ?破壞了中國的領土主

權,開了割讓土地的先例 賠款 ?2100萬銀元

? ?開了勒索賠款的惡例,加重

了人民負擔,階級矛盾尖銳 通商口岸 ?開放廣廈福寧上

五處

? ?打開了中國東南沿海的門戶,

便利了資本主義傾銷商品和

掠奪原料 議定關稅 關稅要與英國商定

? ?中國開始喪失關稅自主權 ?

教師在講課時要逐一分析它給近代中國帶來的危害。(可結合幻燈片「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和「《南京條約》的簽訂場景」)

圖一

圖二

圖一和圖二分別為「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和「《南京條約》的簽訂場景」

結合課本p52歷史縱橫,指出除《南京條約》外,西方列強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如《南京條約》及其附件(《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關於這幾個條約及其內容只要求學生簡單了解,知道就可以了。

3、影響。

(1)中國的大門被迫打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

(2)中國開始由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教師在此處要強調:鴉片戰爭帶給我們的最大影響是是使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即開始由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由於一系列權益的喪失,中國開始成為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的附庸,成為其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市場。

三、戰火再燃

再通過提出三個問題過渡到本課的第三大塊內容「戰火再燃」的講解。(1)英法等國為什麼再燃戰火?戰爭過程如何?(2)第二次鴉片戰爭有何結果?(3)第二次鴉片戰爭對中國產生了哪些影響?

1、關於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原因,由教師講解,第一次鴉片戰爭後,雖然英國在中國獲得了一系列的侵略權益,開放了一批通商口岸,但是英國人發現他們的商品在中國依然滯銷。於是他們覺得肯定是在中國獲得的侵略權益太小,開放的通商口岸太少。於是,英國聯絡已經完成工業革命的美法兩國向清政府提出「修約」的要求,希望以此擴大侵略權益,在遭到清政府的拒絕後,決定以武力解決問題,於是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教師在這里要注意講清:這次戰爭的發生和鴉片無關,為什麼要稱為「第二次鴉片戰爭」?因為這次戰爭在性質、目的和結果上於第一次鴉片戰爭類似,所以稱為第二次鴉片戰爭,所以說第二次鴉片戰爭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

2、經過,用多媒體打出「第二次鴉片戰爭形勢示意圖」利用圖畫簡單講解戰爭經過。

高中歷史《鴉片戰爭》教學教案大全二

【一、教學目標】?

本課主要敘述中國是怎樣從一個政治上主權獨立、領土完整,經濟上自給自足的封建國家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的過程。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和認識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給中國社會帶來嚴重危害,並由此發動侵略中國戰爭的基本史實。掌握林則徐維護中華民族利益,進行虎門銷煙的壯舉。認識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和中英簽訂《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發展過程,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方法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的史實,認識資本主義發家史的骯臟和血腥,揭露資產階級道德的虛偽和唯利是圖的本質。學習林則徐虎門銷煙、維護中華民族利益和尊嚴的愛國主義精神。記取鴉片戰爭「落後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和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感。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一是林則徐虎門銷煙;二是中英《南京條約》。

難點:理解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首先由導入框的英國為什麼要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疑問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思考回答。

(二)教授新課

1、英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為推銷工業品和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而四處擴張,廣闊的中國市場就成為它首選的對象。英國曾經採用外交、貿易等手段想打開中國的大門都未能遂心如意,後來發現從事毒品貿易可以牟取暴利。

2、鴉片走私給中國社會帶來嚴重危害。指導學生看自由閱讀卡,聯系現實生活中的吸毒現象和我國政府的禁毒決心,讓學生思考討論。

高中歷史《鴉片戰爭》教學教案大全三

【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敘述中國是怎樣從一個政治上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和經濟上自給自足的封建國家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的過程。教材從學生年齡特點、心理水平出發,配合較多的圖片、 故事 、文獻、動腦筋等資料,使學生很有興趣地理解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的史實。

【學生分析】

七年級學生歷史知識積累得較少,若要掌握較抽象的歷史概念,就必須運用淺化機制,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教學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才能逐漸培養起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因此本課設計:課前師生共同搜集有關鴉片戰爭的資料。可以說,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相結合,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的討論發言更是體現學生課堂上的主體參與。媒體的運用也是從這個目的出發的。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19世紀上半期中英貿易情況。

2.掌握鴉片走私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危害。

3.掌握林則徐虎門銷煙。

4.掌握鴉片戰爭的過程。

5.掌握中英《南京條約》的內容及影響。

能力目標

1.通過學習本課內容,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可以通過對鴉片輸入危害、戰爭原因等分析)。

2.通過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和中英《南京條約》簽訂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發展過程,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3.通過對鴉片戰爭發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學習,培養學生通過歷史現象分析本質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習林則徐虎門銷煙、維護民族利益和尊嚴的愛國主義精神,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和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感。

【教學 重點 】

1.林則徐虎門銷煙(包含鴉片走私、危害及銷煙)。

2.中英《南京條約》(包含鴉片戰爭、條約內容及影響)。

【教學 難點 】

怎樣理解中國開始由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 教學方法 】

1.歸納法。像鴉片走私的危害、《南京條約》的影響等內容,都需用到此法。

2.講述法。對鴉片戰爭的過程等內容,可以用講述法來解決。

3.分析法。19世紀上半期中英貿易情況及原因、鴉片戰爭的影響等,可用此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語]《炮子謠》(節選)

? 清?陳澧

「請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聞幾個死?

請君莫畏火箭燒,徹夜才燒二三里。

我所畏者鴉片煙,殺人不計億萬千。

君知炮打肢體裂,不知吃煙腸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產業,不知買煙費盡囊中錢。

嗚呼!太平無事吃鴉片,有事何必

怕炮怕火箭?」

同學們,這首《炮子謠》里講的是鴉片輸入中國後,民眾吸食,造成體質下降、傾家盪產、社會風氣敗壞等惡劣影響,一個主題便是鴉片之害甚於殺人的武器炮和火箭。那麼,鴉片又是如何進入中國的?是誰把鴉片輸入進來的?其目的是什麼?鴉片進入中國後給社會帶來哪些危害?中國政府態度如何?等等。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就會明白的。

[板書]

第一課? 鴉片戰爭

一、林則徐虎門銷煙

1.19世紀上半期的中英貿易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看課本第一段的內容,看後回答下列問題:1.19世紀上半期的英國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2.中英進出口貿易中,雙方的主要狀況如何?

[學生看書]……

[學生回答]19世紀上半期,英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為了開辟國外的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原料,英國把侵略矛頭指向中國。

[學生回答]19世紀上半期,在中英進出口貿易中,英國向中國輸出呢絨、布匹,但很難賣出去,相反,它要從中國購買大量的茶葉、生絲、瓷器。在中英兩國貿易中,許多白銀流入中國。

[教師分析]同學們請看:英國輸入中國的是呢絨、布匹。這是機器生產的產品。這一時期,英國正在進行工業革命。機器生產逐漸取代了手工勞動。大量的產品被製造出來,本國民眾消費不了,只能到國外去尋找市場。中國由於地大人多,且又經濟落後,成了英國的目標。我們再看中國當時的情況。中國輸往英國的是茶葉、生絲、瓷器。中國當時是以封建經濟為主,其特點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除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外,中國的農民和市場發生聯系很少。因此,外國商品進來之後沒有市場。而中國的茶葉、瓷器、絲綢等在英國卻非常受歡迎。這樣英國大量的白銀流入了中國,它不能容忍這種不利處境的繼續,開始想辦法改變這種狀況。

[教師提問]英國資產階級是如何改變這種狀況的?

[學生回答]英國發現,從事毒品鴉片的貿易,可以牟取暴利,就開始向中國走私鴉片。

[板書]2.鴉片走私及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危害

[教師講述]英國的資產階級不允許貿易逆差的長期存在,為了利益,它可以不擇手段。鴉片,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可恥的商人們輸進中國的。鴉片,俗稱「大煙」是由罌粟的果汁,經過割取、曬干,凝縮而成的軟膏。鴉片的主要成分是嗎啡,是一種強烈的麻醉劑,它原為葯用,用於止痛、鎮定,但若過量吸食,毒性便會傷害身體,而且極易上癮。煙癮發作時,人極其痛苦,非鴉片不可解。天長日久,人的身體和精神都會被鴉片這個惡魔侵蝕得如同行屍走肉一般,最終弄得傾家盪產,家破人亡。

請同學們看下面的圖表:

[教師提問]同學們,從這個圖表中能看出什麼呢?

[學生回答]從圖表中可以看出英國輸入中國的鴉片增長的速度特別快。1799年是4000箱,1820年是7889箱,僅僅過了十九年,到1839年時便猛增到40200箱。

[教師引導]由此,我們能否認識到鴉片輸入的激增會給中國帶來什麼樣的影響?請大家根據課本所提供材料,再根據自己想像,討論 一下,歸納成幾點。

[學生討論]……

[學生回答]答案一:隨著鴉片輸入的猛增,大量銀元流向國外也是自然的事。這無疑加劇了中國的貧困。

答案二:從課本所選的《炮子謠》里可以看出四個字:鴉片吃人。正如歌謠所寫:「我所畏者鴉片煙,殺人不計億萬千。」


高中歷史《鴉片戰爭》教學教案大全相關 文章 :

1. 初一歷史《春秋戰國的紛爭》教學教案大全

2. 高中歷史教研組總結

3. 初二上冊歷史第二次鴉片戰爭教案

4. 高中語文《別了,「不列顛尼亞」》教學教案

5. 高一歷史工業革命必考知識點總結

6. 小學三年級語文《虎門銷煙》優秀教案

7. 2020年高一新學期歷史教學工作計劃5篇

8. 高三歷史老師個人教學計劃怎麼寫

9. 歷史老師個人年終工作總結優秀範文

10. 初一語文《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教學教案

I. 怎樣有效設計高中歷史課堂教學

教學設計直接體現教師的教學理念和這種理念轉化為具體教學實踐的能力。可以說課堂教學設計的成功與否直接決定課堂的教學效果。新課程歷史教學設計應注意的以下的幾個環節: 一、教學設計要具有可操作性: 首先,教學目標的確定應該具有具體性和可操作性。教學目標要明確具體,不要定的過高,過空。教師要仔細研究《歷史課程標准》和學生所學教材,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實際進行設計。特別是「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不能與具體一堂課的知識脫鉤。「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與學生知識、能力培養目標是相互依託的,密不可分的。我們可以通過具體知識的教學來讓學生掌握方法、領略其中的情感、價值,也可以通過方法的訓練、價值觀的教育讓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能力。這樣,通過把知識的教學與方法的培養結合起來,不僅對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培養有很大幫助,更重要的是能使學生真正學會一些歷史學習的方法,甚至是做人、做事的道理。 其次,教學過程設計要有可操作性。教學實施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師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在選擇主要教學行為應該根據自己的特點,盡可能發揮自身的優勢,彌補自己的不足。教師要盡量按自身的優勢來選擇合適的教學行為,設計自己的個性化教學,創造獨特的教學風格;另外,在教學設計時還要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對不同年齡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方法,對初中生可多用講解、談話、探究、體驗等方法,高中則可多用討論、研究、發現等方法。 最後,通過材料分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一系列方式逐一解決這些問題,使學生牢固地掌握和理解了本課內容,而且學得較為輕松。 二、教學設計要挖掘教材、合理整合教材。 新課程反對機械地教教材提倡靈活地用教材教。用教材教的教學觀念要求教師必須自已整合教學內容。整合教學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整合教科書的內容,二是整合教科書以外的內容。整合教科書內容的基本要求是緊緊圍繞一個中心構建教學內容體系,突出主幹,減少枝葉,該楊棄的要大膽楊棄,有些課目教師甚至要敢於動大手術、作大整合。 整合教學內容並不是要我們舍棄教材的東西而去尋找另外的資料。教材中所提供的圖片、史料在教學設計時應該加以充分利用,對教材上每一幅圖片、每一段史料、包括課後的練習題、資料,都要充分挖掘,看能不能為我們的教學目標服務。而在挖掘教材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梳理教材的知識主線。只有當老師對一課知識的主線清晰明了時,你才能充分運用你手中的材料。 三、重視教學反思,及時調整設計。 歷史新課程下的教學如何實施,要在實踐中不斷的摸索。高中歷史教師往往一人教數個班級,因此同一個教學設計在短期內反復實施,這為我們及時反思調整創造條件,教師要對照新課程的理念,在實踐中不斷地和調整,教學後的反思,是對課堂教學過程及結果的理性分析。可反思諸如如何最大限度增加每個學生活動的機會,如何對待學困生,如何與不同學科教師的交流合作,如何控制課堂節奏等較為宏觀的問題;也可反思教學設計的得失,課堂上突發事件的處理技巧,個別學生課堂情態的成因等微觀問題。

J. 高中歷史教材分析怎麼寫

第1課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夏商時期的王位世襲制、基本的國家行政制度及對西周的影響、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⑵探究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以及宗法制對中國社會的深遠影響。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⑴我國進入階級社會的歷史源遠流長,是世界文明古國。
⑵中國古代的早期政治制度帶有濃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一宗法制為核心的政治制度體系。
【教學設計】
重點:西周的宗法制與分封制
難點:分析理解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宗法制和分封制的關系。
【教學方法】
1.引導學生整體把握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總體特徵,讓學生學會類比思維方法。
2.引導學生閱讀理解課本的故事史料,幫助學生掌握學習和分析歷史資料的方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知識梳理】
1、前言:古代中國政治歷史發展的總體線索。
基本線索:原始的部落民主向專制一步步強化;兩大階段:夏至春秋戰國(早期)
與秦至清(走向成熟又走向衰落);著眼點: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中央內部的關系(王<皇>權與相權的關系)。
2、導入新課:
首先展示圖片——「鼎」,讓學生討論「鼎」的象徵意義,引入第一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3、講授新課: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夏商的政治制度
⑴特點:①王位世襲製取代禪讓制
開創者:夏禹 第一個王朝(前2070年)
特點:國家機器——「家天下」
形式:兄終弟及\父子相傳(商朝)
②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官員
中央:相、卿士、卜、祝、史、師(職責)
地方上:封侯、伯 義務:納貢、征伐
⑵影響:對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度有直接的影響。
【學習探究】
⑴夏商時期的相權狀況意味著什麼?(分別與禪讓時代和秦之後的王朝相比)
⑵侯、伯有幾重身份?既是隸屬中央的高官,又是地方上方國的首領(雙重身份)
二、西周的分封制與宗法制
1.西周的分封制(前1046年)
目的:鞏固西周統治
對象:王族、功臣、先代功臣
內容:周王封土地,諸侯盡義務
影響:擴大了周朝疆域
【學習探究】
分封制體現了森嚴了等級,維護這種等級制度,僅僅靠得是國家暴力機構嗎?如果不是,還要依靠什麼制度?
2.宗法制度(建立在血緣關系的基礎上)
由來:原始社會的父系家長制
目的:確定和鞏固父系家長在本家族地位的穩定
特點:嫡長子繼承製度
影響:保證了貴族政治壟斷特權,有利於統治集團的穩定
3.分封制與宗法制之間的關系:
【學習探究】 楚莊王問鼎說明了什麼?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4.、宗法制與分封制的衰落(西周後期~戰國末[秦])
原因:分封制的局限性:受封的諸侯有相對的獨立性(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等)
三、小結:
(圖表略)
【課堂練習】
1、反映我國禪讓制被世襲制度所代替的史料是( )
A.《國語》中記載「防風後至,禹殺而戮之」 B.《越絕書》 「禹穴之時,以銅為兵」
C.《左傳》「茫茫禹跡,劃為九州」 D.《禮記》「天下為家…大人世及以為禮」
2、《史記》記載,楚莊王向周王「問鼎大小輕重」,其含義是( )
A.關注青銅鼎的鑄造 B.希望藉助周王室爭霸
C.想替代周王號令天下 D.有與周王室平分天下的野心
3、「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度的規定,下列在相關范圍內一定能成為大宗的是( )
A.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B.周王室——周王嫡長子、嫡長孫
C.諸侯國——諸侯嫡長子、嫡長孫 D.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長子、嫡長孫
E.周王室——周王庶妻所生長子
4、孔子說:「殷因於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這句話的主要意思是什麼?反映了什麼問題?

5、西周實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度,各起了什麼積極作用?為什麼這種積極作用只是一時期的?

【課後反思】:

閱讀全文

與如何撰寫高中歷史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3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5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