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石頭城是哪個城市,石頭城的由來
是南京的美稱啊,下面是南京的相關資料,歡迎你來南京玩.
南京簡稱「寧」,別名「金陵」,也曾稱建業、建康、石頭城等,現為江蘇省省會,是長江下游西部的中心城市。它位於江蘇省西部,東依寧鎮山脈,地勢險固,風景秀麗。諸葛亮曾對南京一帶的山川形勢評價說:「鍾阜龍蟠,石城虎踞」。
南京是歷經蒼桑的十代都會。三國鼎立,她目睹群雄角逐爭戰;六代興替,她閱盡王朝的曲終幕落;明初,她以舉世無雙的巍巍城垣顯示了泱泱大國之風;晚清,她為近代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被冠上自己的名字而蒙受辱;太平天國,歷史在這里風雷激盪;辛亥革命,潮流在這里奔突迂迴;抗日戰爭,日軍在這里留下人類歷史上最野蠻、最血腥的一頁。
全市農村地貌類型多樣,土地資源豐富,光熱水資源充足,水土匹配,氣候適宜,自然要素時空組合較好,利於多種農林作物生長。山地水面開發潛力較大,宜林、宜牧、宜漁,發展多種經營條件較為理想,可供建設多種類型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境內生物、礦產資源種類繁多,自然人文景點獨特,具有立體開發和綜合利用的潛力。
當你漫步於石頭城下、秦淮河邊、明故宮里、天王府中、中山陵旁、雨花台前,面對斑斑史跡,自會思緒萬千,恍若進入了遙遠的歷史海洋。彎彎秦淮河、繁華的夫子廟、巍巍的中山陵,自然開朗的南京城仍是一派十代都會尊嚴深厚的歷史文化氣象。
景點概況
位置:地處中國長江下游平原,處於國家生產力布局中最大的經濟核心區~長江三角洲
氣候:南京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年度最佳氣節為秋季(9-11月)。
最佳旅遊時間:9-11月
面積:6597平方公里
人口:623.8萬人
行政區劃:設玄武、鼓樓、白下、建鄴、秦淮、下關、雨花台、棲霞、浦口、大廠、江寧、浦口、六合十三區,溧水、高淳二縣。
概貌: 南京是江蘇省省會,位於北緯31度13分至32度36分,東經118度19分至119度24分, 地處中國東部沿海中部,長江下游,是中國「T」字形兩大發展帶(東部沿海開放帶和長江流域經濟帶)的交匯部,是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交通和通信樞紐。
景觀: 南京 秦淮河 中山陵 玄武湖 莫愁湖 雨花台景區 明孝陵 棲霞山 南京長江大橋 。
風景介紹
南京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古跡比較集中,有新石器時代古文化遺址多處,有三國東吳所築石頭城遺址、南京帝王的陵墓、明代朱元璋的陵墓(明孝陵等)。名勝游覽地也很多,主要有中山陵、玄武湖、靈谷寺、秦懷河和棲霞山等。革命紀念地有梅園新村、雨花台等。
鍾山風景區為國家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南京東北郊,以鍾山和玄武湖為中心,是來南京旅遊的旅遊者的必游之地。這一帶主要景觀包括中山陵、明孝陵、孫權墓和靈谷寺等。
南京山、水、城、林相映成趣,景色壯麗秀美,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
交通信息
長途汽車東站隸屬江蘇長途汽車客運總公司,座落在南京市東郊,目前經營線路86條,主要擔負省內蘇南地區、蘇北(揚州、三泰)地區和浙江、福建、廣東、河北、江西、湖南、皖南等7省地區的長途客運任務。
為方便廣大旅客乘車、南京長途汽車東站在站內設有16個全市聯網電腦售票窗口和20個檢票門號,並分別在火車站(17路終點站)、中央門汽車站(1號窗口)設有站外電腦聯網售票窗口,同時提供電函訂票、送票上門等多項服務。市區內乘2路、10路、28路公交車可直達東站。
南京計程車起步價桑塔那以下均為7元/3公里,單價1.6元/公里(另加50%空駛費)。
住宿簡介
南京作為旅遊城市,它的住宿業是很發達的,從富麗堂皇的星級賓館到經濟實惠的旅館、招待所,各種檔次具備,服務設施齊全。可以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作為一般的旅遊者選擇的大眾旅社,其價格一般為20-100元,住宿條件還是比較干凈衛生,服務也比較周全。
南京的豪華酒店有:南京國際會議大酒店、南京古南都飯店、金陵飯店、瑞迪大酒店。
南京的中檔賓館有:金橋飯店、中央大廈、白宮大酒店等。
餐飲簡介
南京菜一向稱為京蘇大菜,以選料嚴謹、製作精細、突出主料、玲瓏細巧、色澤艷麗著稱。其風味特點主要表現在口味醇和,鹹淡適中,適應面廣。菜餚講究原汁原味,以鮮、香、酥、爛、嫩為主。其形硬而質軟,湯濃而香醇,肥而不膩,淡而不薄。酥爛托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
南京的制鴨技術久負盛名,早在1400多年前的南朝時期就有記載。南京的鴨餚是聞名全國的,除金陵烤鴨外,板鴨、鹽水鴨、燒鴨、金陵醬鴨、香酥鴨、八寶珍珠鴨、咸鴨肫等也各具特色。南京的龍池鯽魚,也以它的頭小,體大背厚腹空,肉細嫩而鮮美聞名遐邇。
此外,特色小吃還有雞湯油炸雲吞、夾心小紅糕、長生粥、冰糖球涼粉鴨油燒賣、糯米紅豆粥和桂花糖山芋等,任君隨意品嘗。
娛樂簡介
十里秦懷曾是歷史上南京的娛樂幾場地,所謂十里秦懷十里煙雲。如今的秦懷河畔早已沒有了作日的煙粉氣息,成為集游覽、娛樂一起,展現古都南京特有風貌和民俗風情的重要旅遊景區。
現代化的各種娛樂場所在南京城也是層出不窮,歌舞廳、迪廳、保嶺球館、康樂宮等各種娛樂設施齊備。可以滿足遊客不同的娛樂需求。另外,南京的茶館不錯,很有特色,價格也便宜。喜歡清靜的朋友不防去茶館坐坐。
特產:鹽水鴨、雨花石、金箔、摺扇、剪紙、雲錦、雨花茶、六合牛脯、南京鴨肫、南京板鴨。
㈡ 「石頭城」指的是哪裡
石頭城 - 南京石頭城
位於南京城西北的清涼山後。古時為楚威王的金陵邑,築於楚威王七年(前333)。東漢建安十六年(212),孫權在金陵邑原址石頭山上築城,故稱石頭城。城基因就自然山岩鑿成,中段有幾塊盪紅色砂礫岩因經古時長江水沖刷而凹凸不平,有如獸面,故俗稱鬼臉城。石頭城周長約3000米,南面開2門,東面開1門,西北因緊靠長江,故不設城門。當時,石頭城為孫吳水師的總部,江泊常有上千艘船隻。城內建有石頭倉庫,用來儲存糧食、兵器等物資。城西最高處還建有孫吳的烽火台。據說一旦發現敵情,在烽火台一舉烽火,半日內即可傳遍長江沿線。石頭城地勢險峻,自古就有「石城虎踞」之稱。以後由於長江河道逐漸西移,石頭城的軍事價值有所減弱。明代朱元璋定都南京後,於洪武二年興建城牆,此處石頭城便成了南京城牆的一部分。如今石頭城已是聞名中外的歷史古跡,也是南京重要的旅遊勝地之一。
㈢ 《石頭城》是被稱為「亡國之音」嗎
沒有亡國之音。只有亡國的國君和亡國的制度。
㈣ 石頭城的歷史
公元208年,霸氣十足的曹操下給孫權的戰書:『今統雄兵百萬,上將千員,欲與將軍會獵於江夏。』為共商破曹大計,諸葛亮出使東吳,途中經過石頭山,也就是現在的清涼山。諸葛亮躍馬登上山頂,遠眺近觀,不由失聲驚嘆:『鍾山龍蟠,石頭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諸葛亮建議孫權遷都。現在清涼山還留有『駐馬坡』的地名。
「公元211年,孫權遷都秣陵,在石頭山上金陵邑原址築城,取名石頭。石頭城以清涼山峭壁為城基,環山而建。石頭城內設置石頭庫、石頭倉,貯放糧食、武器。石城上修建了烽火台。石頭城還是孫權重要的水軍基地。自東吳之後,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全以建業為都城,石頭城也一直是拱衛都城的軍事要塞。
「唐代以後,江水日漸西移,石頭城便開始廢棄。在中唐詩人劉禹錫的筆下,石頭城已是一座荒蕪寂寞的『空城』了。將近2000年過去,飽經滄桑的石頭城牆上,礫石剝落,怪石嶙峋,紫黑相間的岩塊雜於其中,遠看耳目口鼻宛然,儼然一副猙獰的鬼臉,王朝的刀光劍影,奇異地鐫刻在了這至丑的怪臉之上,這怪臉,又倒映在城下的碧水當中,怪石無言,但從這無言的山水之中,我們不難讀出歷史的輝煌與悲愴,荒唐和偶然。
「這種鐫刻在石頭上的歷史,其實就是這個城市之魂。目前石頭城公園已經修葺一新,『鬼臉照鏡子』的景觀已然重現。但是,我們並沒有把石頭城作為一個城市的特徵景觀加以凸現。
「凸現歷史石城,方法多種。譬如,將金陵城的歷史用石刻的方式,長卷展示,將公園建成一個石城歷史博物館。在現在原址,再現當年古城垣、烽火台、水寨、石庫、石街,這是讓市民了解城市歷史的最好窗口,相信也會是南京旅遊的新亮點。」
「讓時間不再剝蝕千年藝術」
「不知為什麼,奢靡浮華而戰亂頻繁的六朝時代,竟能生長出如此充滿質與力的藝術。從某種程度上講,六朝石刻是不可重復的藝術之峰。
「南朝陵墓石刻,南京地區有19處,分布在江寧、棲霞等處,其年代最早始於南朝劉宋,距今約1500年,19處陵墓石刻中,帝陵共3處,另有失考墓7處。
「這些陵墓大多取坐北朝南方向,一般都包括鎮墓神獸、神道石柱、神道碑等幾種。鎮墓神獸分雙角天祿、獨角麒麟與無角辟邪三種,形態基本相似,均體形高大,昂首挺胸,神態威猛庄嚴。
「位於棲霞區獅子沖陳文帝陳倩永寧陵前的天祿、麒麟,是帝陵石獸的代表作。它們相向而立,造型矯健靈活,雕刻手法細致圓熟,已脫盡漢代簡朴作風,給人以挺拔、豐滿的印象。而位於仙鶴門張家庫村的梁臨川王蕭宏墓,墓前的辟邪雄渾簡練,雕刻技法嫻熟,造型的整體和局部皆十分和諧,顯示出一種勻稱美,是王侯墓前石辟邪的代表作。
「南朝陵墓石刻上承秦漢,下啟隋唐,而與同時代的北朝石窟藝術遙相媲美,在中國石雕藝術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是中國古代石雕藝術的傑作,也稱得上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的珍品。
「盤點南京的六朝石刻,在驚嘆甚至驚愕的同時,我們卻又痛心地看到這長長一串破損的名單。
「劉裕初寧陵石刻:在江寧麒麟門外麒麟鋪,有石麒麟石天祿各一。天祿四足已殘缺,今人另作四石墩置於下面。麒麟三腿斷裂,一腿完好,今人在下面墊以石墩。
「蕭墓石刻:蕭墓位於南京市棲霞鎮新合村甘家巷四隊農田中,在蕭恢墓西。墓前石碑一、石龜趺二、石辟邪二。西石辟邪僅存後胯殘部。
「蕭恢墓石刻:墓在甘家巷西側。墓前遺物僅石辟邪二,東石辟邪由頭至尾、從上到下破裂為二;西辟邪頭部殘缺,軀體風化,裂紋遍體。
「拿20年前拍的照片跟現在相比,就發現,原來非常清晰的紋飾現在變得很模糊了,石刻上出現了很多裂紋,有的石刻發生斷裂。很多石刻被垃圾、雜草或民房包圍,有的甚至淹沒在水中。
「天若有情天亦老,傾注了先人那麼多生命激情的六刻石刻也無可避免被時光剝蝕。近些年來,因為工業化城市化的狂飆突進造成的污染和破壞,使得原本緩慢的風化,以成百甚至上千倍的速度加速惡化,對於六朝石刻搶救性的保護已經刻不容緩。目前有『就地保護』和『集中保護』兩種聲音,但一味的爭執只會延誤石刻的保護,我們必須馬上動手。在立足原址保護的原則下,對於無法在原址實地保護的,要立刻集中保護。」
「讓棲霞石窟成為『東部敦煌』」
「據傳,棲霞寺創建人僧紹曾夢見西岩壁上有如來佛光,於是立志在此鑿造佛像。
「他病故後,其子在南齊永明二年(484年)開始在西壁上鑿佛龕,鐫刻了三尊佛像,這三佛合稱『西方三聖』,該殿也稱『三聖殿』。所有佛像或五六尊一龕,或七八尊一室。佛像始有515尊,分鑿於294個佛龕中,望之如峰房鴿舍,號稱千佛崖。
「後來,唐、宋、元、明各代相繼在紗帽峰都有開鑿,連南朝在內,共有700尊。佛像大者高數丈,小者僅盈尺。其中『大佛閣』為開鑿時間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座石窟,鑿於南齊永明七年(公元489年),正中無量壽佛坐像高達12米。
「1924年,寺僧竟以水泥將所有佛像塗上。『文化大革命』期間又遭洗劫,保存完整者寥寥無幾。最近個別佛像水泥剝落,可見石質部分仍保存較好,服飾衣紋清晰。其造像的雕刻風格圓潤細致,秀美典雅,與北朝的雲岡、龍門石窟遙相輝映。
「2000年,棲霞山發現『飛天』,這個小小的洞龕中共有5座佛像,洞頂的兩組飛天為橙色,線條清晰可辨,中間佛像頭頂的火焰隱約可見。雖然僅有這么兩對飛天,但這是我國所發現的最東部的『敦煌遺跡』。
「西部的敦煌已成為全世界藝術家『朝聖』之地,而打上了歷朝歷代藝術風格之印跡的棲霞石窟卻是默默無聞。作為南京人,我可以說是心急如焚,我渴望有一天,棲霞石窟能像敦煌一樣,能夠完美地展現於世人面前,讓人們驚愕於它高超的技藝和精美的表現。」
「讓石頭城真正擁有石頭魂」
「以石頭命名的城市,大自然格外垂青地以最美的石之精靈相贈。雨花石又名雨花瑪瑙,經過了煉獄般的煎熬和冷入骨髓的凝聚,才成就了攝人心魄的美麗。雨花石的歷程正如同它的產地南京,這座古城,歷經無數磨難卻依然開出了璀璨的文明之花。
「『說法高僧靜不嘩,繽紛天上雨奇葩。至今台畔靈岩石,猶作爛斑五色花。』關於雨花石有這樣一個神奇的傳說。公元507年,南朝梁武帝時期,南京城南門外高座寺的雲光法師是當時有名的高僧。一天,他在城南一個小山崗上打座說法,雲光和尚舌吐蓮花,口若懸河,聽者如聆天籟,如痴如醉。如此說法一連數日不散。忽然,晴朗的天空飄滿了花朵,一時天花亂墜,花落如雨,雨花落地化作五色石子。人們把這石子稱之為雨花石。而雲光說法的小山崗,就是現在的雨花台。
「這是傳說。因為這傳說,瑰麗的雨花石,像是有了生命,通了靈性。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紛紛為之傾倒、膜拜。他們從這石子之中發現了人之性靈,看到了人的愛恨情仇,國之興盛衰亡。
「相比較而言,在南京石文化的歷史遺存中,雨花石可以說是人們萬千寵愛於一身,文人雅士喜歡它,平民百姓喜歡它,然而不恰當的愛有時也是一種傷害。
「雨花石開發企業多為民營性質,管理混亂,亂采亂挖現象普遍,對資源破壞性較大。為了讓雨花台有個很好的賣相,雨花石的「美容業」也因此繁榮。最終的結果是,人工打磨的閃著俗氣光澤的雨花石大行其道,真正精品難覓蹤跡。
「許多精品在藏家手中秘不示人,作為凝聚了南京城精神特質的石頭魂,卻不能為南京人所欣賞與解讀,這是極大的遺憾。我們應該多多開辦賞石展覽、評比,推出精品名石,提升南京人的精神品位,讓南京人真正成為擁有城市精神的高素質市民。」
對孫大亮的采訪讓作者對生活著的城市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與理解之後的深深認同。我不知道,大方之士會如何評價他的建議,而我從中看到的,是一個普通市民的拳拳之心。是的,在歷史長河之中,石頭城被無數次地撞擊與席捲。當年喧囂一時的塵煙和氣吞萬里的雄心,一一沉寂了,但是並沒有就此消失,它們留在了一塊塊的石頭之上。只不過印跡或深或淺。留住這些印跡,是我們這代人的責任。
㈤ 石頭城的由來是什麼
石頭城故址在清涼山。石頭城簡稱石城,南京別名石城即源於此。「石城霽雪」是清代「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為文人騷客們所贊賞。「石城」或「石頭城」作為南京的別名之一,它與使用最早和最廣泛的「金陵」一名同樣廣為人知。石頭城的得名與由來,與「金陵」有很深的淵源。
公元212年,三國東吳孫權改秣陵為建業,並在清涼山建石頭城,城周「七里一百步」。它和金陵邑舊城一樣,仍然依山傍水,築土為城,南開二門,東開一門,西北因面臨大江,以紅赫色礫岩所形成的峭壁作為天然城牆,不設城門。東晉義熙五年(409年)改築磚城。就是這座不起眼的土塢,當年卻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石頭城是一個突出江岸的制高點,西臨長江,江潮直逼城下,李白《金陵歌送別范宣》詩雲:「石頭如虎踞,凌波欲向滄江去。鍾山龍盤去勢來,秀氣橫分歷陽樹。」把石頭城的這一地理形勢描繪得氣勢磅礴,極有情致。石頭城南控秦淮河入江口,形勢奇險。城內駐扎軍隊,東吳以水軍為軍事主力,石頭城優越的地理位置自然就成為東吳水軍的根據地,甚至堪稱水軍總部。這里又是當時長江沿線最大的碼頭之一,舟船穿梭不絕,江邊停泊的中外船隻多以千計,為長江南北交通之要沖,古人有「戎車盈於石城,戈船掩於江湖」之語。城內設有倉庫,稱石頭倉,用以貯藏兵器、糧食,供生活、戰備之需。城牆高處還築有東吳境內報警烽火總台,傳遞敵軍侵犯的警訊,並以石頭城為中心,沿上、下遊方向,在江岸險隘之地遍設烽火台,相互聯絡。
孫權把石頭城作為軍事要塞,與曹操幾番爭奪淮南。西晉大將王從益州順流而下滅吳時,截斷了東吳的攔江鐵鎖,直抵石頭城下,吳主孫皓只得投降。唐劉禹錫《西塞山懷古》詩說:「王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指的就是這件事。以後的南北戰爭,各方均視石頭城為必爭之地,往往以奪取石頭城決定成敗。東晉初年,王敦起兵造反,搶先佔領了石頭城,致使晉元帝憂憤而死。劉宋時,北魏大軍南侵,宋文帝親臨石頭城部署江防計劃。梁武帝時,侯景勾結叛軍,佔領了石頭城,之後便攻陷了首都建康。
東晉、南朝、隋、唐等朝雖曾不斷修築石頭城,但由於屢屢遭受戰火的毀壞,加上江水西移,石頭山離江漸遠,山為城隱,石頭城江防的重要性日益降低。唐武德八年(625年)以後,石頭城便開始廢棄。中唐詩人劉禹錫於寶歷二年(826年)所作《石頭城》詩雲:「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詩人筆下的石頭城,已是一座荒蕪寂寞的「空城」了。至楊吳築金陵城,雖「西帶石頭城」,以其為西北屏障,但保衛金陵,已主要依靠規模宏大的金陵新城,石頭城從此完全廢棄。元代著名詩人薩都剌曾登臨石頭城,遙想當年虎踞雄姿、戰火紛飛,不禁感慨萬千:「石頭城上,望天低吳楚,眼空無物。指點六朝形勝,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連雲檣櫓,白骨粉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傑。」
明代朱元璋定都南京後,於洪武二年(1369年),興建城牆,石頭城便成了著名南京城垣的一部分。
經過1700多年的風雲滄桑,石頭城遺址已難尋舊蹤。今南京清涼山西麓的鬼臉城,相傳為六朝石頭城,實際上是明朝城垣的一部分。
㈥ 南京又稱石頭城與哪個歷史人物有關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滅吳之後,企圖進一步吞並楚國,他看中了位於現在南京中華門的長干里一帶,召見他的謀士范蠡監理建城,定名「越城」,又叫「范蠡」城。當時的「越城」很小,城周只有1公里又80步,佔地面積也只有6萬平方米,稱作「越台」。到了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滅越,又在南京清涼山(又叫石頭山)築城,稱為「金陵邑」,這也是南京又稱「金陵」、「石頭城」的來歷。到了公元前211年,孫權又在金陵邑故址構築「石頭城」,即今日南京的重要歷史遺存「鬼臉城」,這是當時的軍事要塞,它依山為城,因江為池,地勢十分險要。
石頭城
在南京的清涼山西麓,自虎踞關龍蟠里石頭城門到草場門,可以看到城牆逶迤雄峙,石崖聳立,這就是依山而築的石頭城。同治《上江兩縣志.山考》載:"自江北以來,山皆無石,至此山始有石,故名。《建康志》也說:「山上有城,又名曰石城山。」這里所說的「城」,也就是石頭城。
關於石頭城的由來,要追溯到兩千多年前戰國時代。據史書記載,周顯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楚國(都城郢,即今湖北江陵)滅了越國(都城吳,即今蘇州),楚威王設置金陵邑,並在今清涼山上築城。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國滅亡,秦改金陵邑為秣陵縣。相傳三國時,諸葛亮在赤壁之戰前夕,出使東吳,與孫權共商破曹大計。據說,諸葛亮途經秣陵縣時,特地騎馬到石頭山觀察山川形勢。 他看到以鍾山為首的群山,像蒼龍一般蜿蜒蟠伏於東南,而以石頭山為終點的西部諸山,又像猛虎似地雄踞在大江之濱,於是發出了「鍾山龍蟠,石頭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的贊嘆,並向孫權建議遷都秣陵。 孫權在赤壁之戰後,遷移到秣陵(今南京),並改稱秣陵為建業。第二年就在清涼山原有城基上修建了著名的石頭城。當時長江就從清涼山下流過,因而石頭城的軍事地位十分突出,孫吳也一直將此處作為最主要的水軍基地。此後數百年間,這里成為戰守的軍事重鎮,南北戰爭,往往以奪取石頭城決定勝負。
石頭城以清涼山西坡天然峭壁為城基,環山築造,周長「七里一百步」,相當於現在的六里左右。北緣大江,南抵秦淮河口,南開二門,東開一門,南門之西為西門,城依山傍水,夾淮帶江,險固現時勢威。城內設置有石頭庫、石頭倉,用以儲軍糧和兵械。在城牆的高處築有報警的烽火台,可以隨時發出預報敵軍侵犯的信號。至南朝時,石頭城作為保衛都城的軍事要塞的地位依舊未變。
古代長江繞清涼山麓東去,巨浪時時拍擊山壁,將山崖沖刷成峭壁。唐代以後江水日漸西移,自唐武德八年(625年)後,石頭城便開始廢棄,故中唐詩人劉禹錫作《石頭城》一詩雲:「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詩人筆下的石頭城,已是一座荒蕪寂寞的"空城"了。五代時期(924年)。石頭城上興建了第一座寺廟--興教寺,以後這里就成為寺廟、書院集中的風景名勝區。直到今天,它仍以「石城虎踞」的雄姿享譽中外。
如今,我們漫步在石頭城下,不僅赭紅色卵石牆基清晰可見,而且還能看到歷代在岩牆上增砌的城磚。
據地質學研究,這里的岩層是距今大約1億年到70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的浦口組地層。
在清涼門到草場門之間的城牆下面,有一塊突出的橢圓形石壁,長約6米,寬3米,因為長年風化,礫
石剝落,坑坑窪窪,斑斑點點,中間還雜有紫黑相間的岩塊,怪石嶙峋,遠看隱約可見耳目口鼻,酷似一副猙獰的鬼臉,被稱為「鬼臉城」。南京民間中有關鬼臉城的傳說很多。相傳這塊岩石原來猶如刀削一般,光滑如境。如今在鬼臉城西側確有一處清亮的池塘,從水面的一側可以看到鬼臉城的倒影,老南京人俗稱之為「鬼臉照鏡子」。這一神奇的傳說,吸引了無數的中外遊人。現在石頭城遺址已被列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人們踏青覓翠、發思古之幽情的好去處。
㈦ 我國被稱為石頭城的是哪個
春城拉薩-日光城蘇州--水城南京--石頭城福州
滿意請採納
㈧ 中國十大石頭城是哪十大
中國三大石頭城
(1) 南京石頭城(在江蘇南京清涼山)
(2) 新疆石頭城(在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縣)
(3) 遼陽石頭城(在遼寧遼陽市東)
㈨ 石頭城是哪個國家
石頭城是中國的。
石頭城是六朝古都南京的一處六朝時期的著名遺跡,遺址位於現清涼山一帶。南京的別稱「石頭城」就來自於這。
石頭城被稱為石城,廣義上它是如今南京的別稱,狹義上它是指南京老城城西的石頭山石頭城。孫權在石頭山修建了石頭城,用它作為保護東吳京師建業的資本;預備軍事石材,石材基地多建造了烽火台,在軍事上,用來立即發出報警信號。後來,晉將軍王濬率水軍進攻東吳,東吳造鐵鏈橫江中,晉軍燒斷鐵鏈。導致石頭城失守,不得人心的國王孫皓趕緊投降。
後來,長江已逐漸西遷,並在石頭城的河流泥沙的沉積,變得平坦。石頭城不再是這么危險。朱園建設天府石頭城市為天府市的一部分。石頭山如今是涼爽的山區。這是在西方的河,是一條河天然石材的影響。建造石頭城,天然石材是城市的牆的一部分。
㈩ 南京的別稱中石頭城的來歷
從南京清涼山的西麓,自虎踞關龍蟠里石頭城門到草場門,可以看到城牆和陡峭的懸崖,這是建在山上的石頭城。
石城以清涼山西坡的天然懸崖為基地,圍繞山體而建,周長是「七英里一百步」,大約相當於現在的六英里,北邊的大河,南到秦淮河口,南到兩個閘門,東到一個閘門,南門的西閘門是西閘門,城市被群山和河流環繞,淮河引江,該市有石頭倉庫和石頭倉庫,用於存放軍事口糧和武器。
警報信標建在城牆的高處,可以隨時發出信號以預測敵人的入侵,到南朝,石頭城作為保衛首都的軍事要塞的地位保持不變。
(10)石頭城與哪個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南京是寧鎮鎮的丘陵地區,它以低丘陵和低丘陵為主,低丘占土地總面積的3.5%,丘陵佔4.3%,丘陵佔53%,平原,窪地和江湖佔39.2%,在寧貞山和城市北部的La山中間,秦淮河流域的丘陵地帶南部有衡山和東麓山。
南京的飛機位置從北到南長,從東到西窄,從北到南,它從北到南直達150公里,從東到西寬50至70公里,南部是一個地形群,由低窪的山脈,丘陵,山谷平原,湖泊平原和河濱地貌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