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出茅廬的主人公是誰
成語初出茅廬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剛到工作崗位上,缺乏經驗。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故事的主人公是諸葛亮。
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並拜為軍師。而關羽、張飛對他不以為然。沒過多久,曹操派大將夏侯惇領十萬大軍攻打新野,劉備找諸葛亮商議,諸葛亮向劉備借來印劍,開始集眾點將。諸葛亮命關羽帶一千人馬埋伏在豫山,放過敵人先頭部隊,看到起火,迅速出擊。張飛帶一千兵馬埋伏在山谷里,待起火後,殺向博望坡。
關平、劉封帶五百人馬,在博望坡後面分兩路等候,敵軍一到,立刻放火。又把趙雲從樊城調來當先鋒,只許敗不許勝。在戰斗中,各將按諸葛亮吩咐行事,殺得曹兵丟盔棄甲。諸葛亮初次用兵,神機妙算,大獲全勝,眾將佩服的五體投地。
諸葛亮的簡介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發明家。
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2. 初出茅廬的主人公是誰
成語初出茅廬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剛到工作崗位上,缺乏經驗。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那麼初出茅廬的主人公是誰?
1、 初出茅廬的主人公是諸葛亮。東漢末年,在劉備三顧茅廬後,諸葛亮便離開茅廬給劉備作軍師。不久,諸葛亮便在首次作戰中大獲全勝。在當時,初出茅廬比喻為新露頭腳,但在現代比喻為剛參加工作,缺乏經驗。
2、 諸葛亮為軍師後,曹操便派兵攻打新野。諸葛亮向劉備借印劍集眾點將。命關羽埋伏在豫山,張飛埋伏在山谷里,關平和劉封在博望坡後面分為兩路,趙雲當先鋒,劉備作後援。在戰斗中,將士們按諸葛亮的吩咐行事,打敗了曹兵,大獲全勝。此後,關羽和張飛等人對他佩服的是五體投地。
3、 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其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諸葛亮一生追隨劉備,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忠智人臣的代表人物。
以上的就是關於初出茅廬的主人公是誰的內容介紹了。
3. 初出茅廬的歷史人物
這則成語原指三國時期諸葛亮剛離開他隱居的地方跟劉備去打天下,形容初次出來做事,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剛到工作崗位上,缺乏經驗。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初出茅廬的歷史人物,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出茅廬的主人公是諸葛亮
初出茅廬:原比喻剛露頭角。初次出來做事,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剛到工作崗位上,缺乏經驗。
諸葛亮的簡介: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中國歷史上著名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東漢末期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青年時耕讀於南陽郡,地方上稱其卧龍、伏龍。後受劉備三顧茅廬邀請出仕,促成孫劉聯盟和建立蜀漢政權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初出茅廬的典故:
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並拜為軍師。而關羽、張飛對他不以為然。沒過多久,曹操派大將夏侯惇領十萬大軍攻打新野,劉備找諸葛亮商議,諸葛亮說:"怕眾將不聽我令,願借主公印劍一用。"劉備忙將印劍交給諸葛亮。諸葛亮開始集眾點將。
命關羽帶一千人馬埋伏在豫山,放過敵人先頭部隊,看到起火,迅速出擊。張飛帶一千人馬埋伏在山谷里,待起火後,殺向博望城。關平、劉封帶五百人馬,在博望坡後面分兩路等候,敵軍一到,立刻放火 。又把趙雲從樊城調來當先鋒,只許敗不許勝。劉備帶一千人馬作後援。
關羽忍不住問:"我們都去打仗,先生干什麼?"諸葛亮說:"我在城中坐等。"張飛大笑說:"我們都去拚命,先生你好逍遙!"諸葛亮說:"印劍在此,違令者斬!"關羽、張飛無話,冷笑著走了。在戰斗中,各將按諸葛亮吩咐行事,直殺得曹兵丟盔棄甲。諸葛亮初次用兵,神機妙算,大獲全勝。關羽、張飛等佩服的'五體投地。
初出茅廬的啟示:
年輕人初次參加工作步入社會,缺乏實際經驗,但只要有明確的目標,腳踏實地地干,必然有不可估量的前途。
4. 「初出茅廬」的主人公是誰
「初出茅廬」的主人公是諸葛亮。
典故
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並拜為軍師。而關羽、張飛對他不以為然。沒過多久,曹操派大將夏侯惇領十萬大軍攻打新野,劉備找諸葛亮商議,諸葛亮說:"怕眾將不聽我令,願借主公印劍一用。"劉備忙將印劍交給諸葛亮。諸葛亮開始集眾點將。
命關羽帶一千人馬埋伏在豫山,放過敵人先頭部隊,看到起火,迅速出擊。張飛帶一千人馬埋伏在山谷里,待起火後,殺向博望坡。關平、劉封帶五百人馬,在博望坡後面分兩路等候,敵軍一到,立刻放火 。又把趙雲從樊城調來當先鋒,只許敗不許勝。劉備帶一千人馬作後援。
關羽忍不住問:"我們都去打仗,先生干什麼?"諸葛亮說:"我在城中坐等。"張飛大笑說:"我們都去拚命,先生你好逍遙!"
諸葛亮說:"印劍在此,違令者斬!"關羽、張飛無話,冷笑著走了。在戰斗中,各將按諸葛亮吩咐行事,直殺得曹兵丟盔棄甲。諸葛亮初次用兵,神機妙算,大獲全勝。關羽、張飛等佩服的五體投地。
一、初出茅廬的相關信息
初出茅廬
【解釋】:茅廬:草房。原比喻新露頭腳。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學校出來工作。缺乏經驗。
【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九回:「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直接驚破了曹操的膽子,是諸葛亮新露頭腳的第一個功勞。
【示例】:那傻小子是「初出茅廬」,我們准可以掃光他! 魯迅《彷惶·高老夫子》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剛出道
【近義詞】羽毛未豐、新硎初試、乳臭未乾、少不更事、初露頭角、初露鋒芒
【反義詞】老謀深算、識途老馬、久經世故、身經百戰、老成持重、飽經滄桑、羽毛豐滿、飽經風霜、久經沙場、登堂入室、老馬識途
二、諸葛亮的相關信息
諸葛亮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襄陽隆中隱居。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孫抗曹,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占荊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
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蜀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系;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
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5. 初出茅廬的主人公是誰
主人公是諸葛亮。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並拜為軍師。而關羽、張飛對他不以為然。沒過多久,曹操派大將夏侯惇領十萬大軍攻打新野,劉備找諸葛亮商議,諸葛亮向劉備借來印劍,開始集眾點將。
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人物生平:
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琅琊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琊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在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
諸葛亮3歲時母親章氏病逝,諸葛亮8歲時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荊州劉表。
建安二年(197年),諸葛玄去世,諸葛亮就在隆中[3]隱居,平日喜歡吟誦《梁甫吟》,又常以管仲、樂毅自比,世人對他都是不屑一顧,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人相信他的才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