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考歷史論述題怎麼回答 需要注意什麼
解答歷史材料解析題可分為四步:一審、二讀、三聯、四答。一審:仔細審題干,劃出重要信息,安排分值。在答題的時候就須要對答題要點適度展開,保證一定的字數,不要過於簡略,在論點的基礎上務加入具體的史實和相關內容的評述,以便使內容更加充實、具體。
第一、判斷是非,表明自己的觀點。
第二,列舉史實,說明自己的觀點。在這一步當中有注意將母觀點(即總的觀點)分解成若干個子觀點,用所掌握的史實進行論證。觀點的展開要有層次性,做到由表及裡,有淺入深,環環相扣,邏輯嚴密。而每個觀點都要有史實的支撐,做到史論嚴密結合。
第三,要適當小結,升華觀點。解題中的史論結合,主要是指要有適當的史實作為立論的基礎,要有鮮明的觀點作為立論的導向;堅持「從歷史中來,到歷史中去」的原則。「從歷史在中來」,就是從史實中提煉觀點,「到歷史中去」就是由觀點駕馭史實,做到觀點與史實的統一。
論述題的答題材料一般包括兩大部分,一是:與題目有關的基本史實,二是:答題所需的歷史基本理論和基本認識。「收集」指在自己的「記憶庫」中尋找,考生自己要清晰掌握相關的史實和理論,否則就無從下筆,成了無源之水。
理清答案的基本結構,篩選要點。設計好先答什麼?後答什麼?答到什麼程度?相關要點如何組合等等。在明確答題思路,組織好材料的基礎上,可根據題目要求,迅速編寫好提綱,提綱力求簡約,自己明了即可,以確保在答題的過程中不會漏點,也不會思路不清。
❷ 初中歷史材料論述題怎麼提煉觀點
看懂題目,注意關鍵詞
(1)看清有幾問,謹防粗心漏答。
(2)答題有何要求
▲如「依據材料」,則是在材料中找答案即使與所學知識不符也要按照材料回答; ▲如「結合所學知識」,則是以材料做引子用教材中的語言作答;
▲如「不得引用原文」,請自己組織概括答案;
▲如「有何變化」,即從什麼變成什麼或「不同」,則要前後對比;
▲如有「反映什麼」或「含義」,那就是就材料表面意思回答;
▲如問「啟示」,就要注意聯系現實,並且一定要圍繞主題來回答。
如:看到「實事求是」,就想到與時俱進、勇於創新」;看到「仁」就想到「和諧社會」。
▲還有時間、空間的限制等等,如某一時間段、某一國家……(在問中劃出來)
▲如對某種觀點的認識,就要先肯定(或否定)再說出自己的論據。 如「評價」(或影響),要注意一分為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全面分析。既要分析其積極作用,也要分析其消極影響。既要分析其內部情況,也要分析其外部環境。
❸ 歷史觀點題該怎麼答
歷史觀點型評論題解題一般的方法
該題型在
2009
——
2011
年新課程文綜卷連續出現三年
12
分,
它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
針對某種觀點或看法評論,
另一類則是一題中有幾種不同的觀點或看法,圍繞一個或幾個
觀點評論。
1
、
亮明觀點。用詞一定要確定。比如,我認為……正確、我認為……錯誤等。正確、錯誤
之後一定要用明確的語句把你的觀點表述清楚。要對材料進行提練概括,盡量不要照抄材
料原文。(關鍵詞可以抄下來)
2
、用史實來論證這個觀點。史實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社會生活。
思路二:外因、外因。
思路三:國際因素、國內因素。
思路四:與該事件有關聯的多個主體(國家或組織)等。
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寫答案,千萬不能想一句寫一句。
史實與觀點要緊密結合,要准確運用所學的知識,表述要准確,層次要清晰。
3
、
寫總結性結論。(這個結論一定要結合這道題目的內容寫出,一般不要照搬政治課所
學的原理,但要以政治課上所學原理為思路、為依據,用歷史的語言來表達。)
❹ 歷史論述題怎麼答模板
歷史論述題回答模板見下供參考:
論述題是一種考查知識、能力、素養的綜合題型,要求考查學生掌握從材料中提煉關鍵信息,運用所學歷史知識形成觀點並進行完整論述的能力。考查難度極大。
把材料論述題的解題方法總結為「四步曲」,即閱讀材料,提煉觀點,找史實論述,升華觀點。
第一步,閱讀材料,列出事件。閱讀材料,列出所涉及的歷史事件。
閱讀材料(材料有時是文字,有時是表格,有時是圖片,有時是片語等)時找出(用筆劃出)關鍵詞,即歷史事件。
閱讀材料時要注意兩點。
1.關注人名、地名、特定名稱、專有名詞、歷史事件、出處等。
2.聯系教材,回顧與所學知識的銜接點。
第二步,概據大意,提煉觀點。
在第一步閱讀的基礎上,找出材料關鍵句,概括材料大致意思,提煉出觀點。
什麼是提煉觀點?提煉意為提取、提純;觀點(也可以說是論點),即「說一句話」。說一句完整的陳述句(肯定式的判斷句)。
觀點句式模板:「什麼是什麼」。
觀點來源途徑,可從材料中提取,也可以課本上獲取(現成的是專家提煉出來的)。
❺ 歷史論述題答題技巧
歷史論述題答題技巧如下:
1、判斷是非,表明自己的觀點。在開頭的時候一定要明確自己的觀點,不要寫的模稜兩可的。
2、列舉史實,說明自己的觀點。在這一步當中有注意將母觀點分解成若干個子觀點,用所掌握的史實進行論證。觀點的展開要有層次性,做到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環環相扣,邏輯嚴密。而每個觀點都要有史實的支撐,做到史論嚴密結合。
3、適當小結,升華觀點。解題中的史論結合,主要是指要有適當的史實作為立論的基礎,要有鮮明的觀點作為立論的導向;堅持「從歷史中來,到歷史中去」的原則。「從歷史在中來」,就是從史實中提煉觀點,「到歷史中去」就是由觀點駕馭史實,做到觀點與史實的統一。
❻ 歷史觀點題該怎麼答
歷史題得站在當時環境的客觀角度去分析,最好就一個觀點。在什麼背景下發生故事都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一統華夏合,管理不當得權天下分,社會動盪不安 陳勝吳廣是被逼的,改朝換代是思想與統治階級的利益與百姓矛盾不行了。順應時代而生是王道。
❼ 歷史論文題怎麼答
認識:該試題分值固定、屬於開放性試題。它的開放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材料開放、問題開放、答案開放、學生的思維開放。
解題技巧指導:
步驟一:看問題、明要求、確定對象
步驟二:細讀材料提煉觀點
在提煉觀點的時候一定要做到言簡意賅並要用專業術語表述。
步驟三:組織答案(要求段落化、要點化但不主張序號化)
在組織答案時要分三段:第一段觀點部分。在這一部分中要求你做到兩步,第一步用專業語言寫出你從材料中提煉出來的觀點,第二步亮明你選擇的觀點,表述時用詞一定要確定。比如我認為……正確、我同意……等。(2---3分)
第二段:史論結合部分
在這一部分中要求學生從多個角度、多個層次運用史實來論證你選擇的觀點,盡量要做到史論結合。
用史實來論證這個觀點。史實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社會生活。
思路二:外因、外因。
思路三:國際因素、國內因素。
思路四:與該事件有關聯的多個主體(國家或組織)等。(不同的問題適用不同的思路,在審題時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寫答案,千萬不能想一句寫一句。史實與觀點要緊密結合,要准確運用所學的知識,表述要准確,層次要清晰。)
第三段:評論部分。
用理論來論證這個觀點或寫總結性語言。(這個結論一定要結合這道題目的內容寫出,依據歷史唯物主義和相關的歷史史觀以及歷史發展的趨勢等來論證。)
❽ 歷史認識類題目怎麼答
歷史認識類題目答題思路:
第一是「讀」。
一是讀懂背景材料的中心意思,明確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方面的歷史現象或問題;二是讀懂設問的指向和規定,明確設問要求回答的是哪方面的啟示,這是解答好試題的前提。
第二是「找」。
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找出材料反映的歷史現象或問題的原因;二是找出教材中對此類歷史現象或問題的基本知識,並分析產生這些歷史現象和問題的原因,這是解題的關鍵。
第三是「提」。
根據前面所找出的歷史現象或問題的原因,提出今後應該怎樣做,努力的方向是什麼,不應該做什麼,應避免什麼,這是答題的落腳點。
一般而言,此問題與前面幾個設問聯系密切,因此,一定要注意這一問答案與前面答案的協調。
規律總結:
做這類題的主要思路是:
一是緊扣考查主題或話題,切忌空談理論,要具有針對性。
二是要從歷史的角度,客觀地、辯證地看待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
三是要從今天認識的角度,強調其現實性意義和借鑒意義。
從組織答案的思維要求看,一般分三步解答:
首先,點出定性認識。對材料及前面幾問進行系統歸納,找准「題眼」。根據自己的理解將材料涉及的歷史問題的相關因素初步分為「益」「害」兩方面。
其次,抓關鍵,切要害。對材料涉及的內容進行提煉,並上升到理論高度。
最後,注意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來組織答案,要有歷史借鑒和現實指導意義。
從設問提示角度來看,一般採取專項分析:
(1)政治方面,主要包括政治制度和政策、改革和革命,政黨組織派別和政治格局等方面的內容。一般可從國情、領導階級及其實施的方針策略、群眾支持或擁護程度等方面思考。
(2)經濟方面,主要包括經濟制度、經濟發展模式、經濟措施、工業化道路等方面的內容。一般可從符合國情、經濟規律(生產關系的調整一定要與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適時調整政策等方面思考。
(3)思想文化方面,主要包括文化制度(政策)、傳統與現實、繼承與發展、主流與支流、本土與外來等方面的內容。一般從以下三點思考:
①如何對待,從在批判中繼承、發展等方面思考;②如何認識,從文化活動或思想的地位、對國內和國際的影響等方面思考;③從與經濟、政治的關系方面思考。
(4)外交方面,主要包括國際組織、多邊關系、雙邊關系和世界格局等方面的內容。可從外交政策的改變取決於國家實力、國家利益,國家間的合作有利於各國的發展等方面思考。
❾ 歷史論述題答題技巧初中
在歷史中考中材料解析題為必考題型。材料解析題的題目考查的廣度和深度也不斷擴大,對學生的能力要求較高,因此,掌握這類題型的解法非常重要。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歷史論述題答題技巧初中,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閱讀材料,弄清題意,找出材料關鍵信息
(一)閱讀順序
在解答材料解析題的實際過程中,絕大部分的學生可能會選擇先讀材料,再讀問題,然後再帶著問題重讀材料……筆者認為,在實際解題過程中如此做,是在浪費寶貴的時間。本人主張的閱讀順序是:先閱讀材料解析題的設問,後帶著問題讀材料。這樣做使得學生在閱讀材料的過程中具備了目的性。讀材料是為了解好材料題所設的問題,如果沒有閱讀材料前的了解設問,閱讀材料時就難免盲然,讀完材料後就會感覺「讀了材料僅僅是讀了材料,此外一無所獲」。盲然後再讀設問,了解材料解析題的設問後要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又不得不重新閱讀材料。時間是寶貴的,我們不要在無形當中浪費它,特別是在考試當中。
(二)閱讀目的
先讀問題再讀材料,是為了更好的讀懂材料,更是為了更好地解答好題目設問。在有目的閱讀材料的過程中,我們進行的閱讀要仔細,要根據設問理解材料。我們必須從提供的材料中盡可能地找出與「問題」相關的關鍵信息,即「處理材料」的過程。必須學會從材料所反映的內容中尋找解答設問的切入點,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為我們下一步將材料關鍵信息與教材相聯系打下基礎。閱讀材料一般是精讀(切忌泛讀,只了解材料的大概意思),注意材料中提供的每一個重要信息。如材料的出處、時間等往往給我們一些提示。在閱讀過程中,特別要強調的是:必須找出與材料解析題設問相關的關鍵信息,用筆勾劃出來。
(三)三大類材料的預期閱讀效果
作為入選歷史材料解析題的材料,一般可分為三類:現代文材料、文言文材料、「譯文」材料。這三大類材料,以現代文材料出現的概論最大, 其它 兩類出現的幾率並不太大。
(1)現代文材料。該類型材料的閱讀一般文字障礙少,在閱讀過程中我們重點是尋找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與解答設問相關的切入點,劃出與設問相關的關鍵信息,弄清材料的立場、思想、觀點等。
(2)文言文材料。對文言文材料的閱讀應結合所學的 語文知識 及自己儲備的文言文知識,弄清材料意思,絕對不能像在語文課那樣一字一句翻譯,只要了解全文大意。在此基礎上提煉出與解決設問相關的有效信息。
(3)「譯文」材料。閱讀此類型的材料,閱讀者要注意自己在 思維方式 、表達方式等方面與材料製造者的差異,更要密切關注這些材料隱藏信息的手段:作者的立場、觀點、意圖的隱蔽性,文件、條約、回憶錄文字的外交辭令化,文字表述的反向化等等。閱讀者必須對材料進行細心觀察、思考、辨別,提煉出與材料設問相關的關鍵信息。
二、根據關鍵信息,聯系知識儲備、以及相關教材內容。
材料解析題所給的材料,一般都是平時比較難得接觸到的。但是學生在閱讀材料找出與設問相關的關鍵信息後,總是能夠捕捉到一些信息聯系與學過的知識取得聯系。不管材料解析題的材料如何陌生、設問如何新奇,都離不開用教材中的基礎內容來解答,完全脫離教材而考查「能力」的材料解析題是沒有的。閱讀材料尋找與解答設問相關的關鍵信息時,必須根據關鍵信息斷定解答好設問需要用到的知識,進而思考這些知識在教材中是怎樣闡釋的。最好能落實好這些知識在教材中的位置(哪些章、節、框的內容),縮小知識的范圍,更好的遷移知識解好題。所謂「材料在書外,答案在書內」,要注意回顧它與教材哪段歷史有關,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根據閱讀中找到的關鍵信息落實待考知識點在教程中的位置,至少有兩個作用:其一,理解材料提供的信息,進而判斷材料論斷的正確性;其二,用教材知識解釋材料中與設問相關的關鍵信息,為答題提供幫助。
三、關鍵信息與教材知識點的融合,初步確定答題要點
材料解析題的設問,一般是屬於「小切口----深分析」的題型,學生如果想到哪兒就答到哪兒,往往會造成層次不清,條理不明,丟三落四現象。所以學生在完成以上兩步後,應該將關鍵信息與教材知識點進行巧妙的融合,初步確定設問所預求的答題要點。學生心中應該明白:該材料解析題有幾個小問題,每個小問題包括幾個要點,這些要點在教材中是怎樣闡釋的,每個要點又應該使用哪些關鍵語句等等。
四、答案表述:觀點正確、標的明確、層次清楚、多角度有序表達
1、觀點正確
正確表述觀點要注意三個方面:首先,答案所表述觀點與材料解析題的設問相一致(特別要注意設問當中的「否定詞」);其次,答案所表述觀點與材料解析題所提供的材料觀點要一致(除非設問要求表述反向觀點);最後,答案所表述觀點不得違背教材知識點及有關的歷史知識。總之,答題要盡可能用課本語言和觀點,史實准確,經提煉概括,答案嚴謹慎密,言簡意賅。需要強調的是,不能把課本內容整段照抄或任意發揮,空話連篇。
2、標的明確。答案表述一定要寫出答題的 提示語 ,表明所答問題的指向。每一小問的回答都必須寫。例如:影響是……目的是……
3、層次清楚
組織答案,需要把設問進行分解,分化為不同的層次,將「大題」轉化為「小題」,給出的答案應該是:每層的答案一個自然段,留給評價者一目瞭然的感覺。
4、多角度有序表達
表述答案時,要弄清楚設問預設的角度,做到答案不遺漏設問要求的任何角度。答案的表述要遵循一定的邏輯常識,或按時間先後順序、或按空間順序、或按性質歸類、或按影響歸類、或按歷史事件自身的發展順序等等。並且在每一個要點前要標明序號,使答案條理清楚。
歷史論述題答題技巧初中相關 文章 :
★ 初中歷史材料題的答題技巧方法
★ 中考歷史答題技巧方法整理歸納
★ 初中歷史材料題的答題技巧
★ 歷史主觀題答題思路
★ 初二歷史學習方法,材料題答題技巧
★ 初中歷史學習方法與解題技巧介紹
★ 2020中考歷史答題技巧方法歸納
★ 歷史材料題答題技巧
★ 初一歷史復習解題技巧匯總
★ 提高歷史成績的方法和考試答題技巧
❿ 歷史試卷答題技巧方法大全
高考中的題目怎樣做得又快又對?其實高中的歷史答題也是有一定規律可言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我們掌握的。這次我給大家整理了歷史試卷答題技巧 方法 ,供大家閱讀參考。
歷史試卷答題技巧方法
一.歷史試卷答題技巧
歷史主觀題方法指導
原因、背景類試題的解題模板:
1.在沒有限定詞的情況下,歷史背景、條件、因素、依據、原因等可從(國際、國內)政治、經濟、思想 文化 等方面思考。具體表現為:
(1)經濟方面的內容可從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經濟格局等方面思考。
(2)政治方面的內容可從政局、制度、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等方面思考。
(3)思想文化方面的內容可從思想、科技、 教育 等方面思考。
2.歷史條件:與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側重於有利因素
3.原因廣度:原因=主觀(內因)+客觀(外因)
(1)主觀原因:(主觀意識方面的原因)一般從領導某事件的階級、階層的主觀目的、動機、決策或政策、方針等方面進行思考。(事件發起、參與者內在經濟、政治、思想諸方面因素)
(2)客觀原因:指與主觀原因有緊密關系但又不受主觀意識影響的原因,一般從自然、社會環境、外在各方面經濟狀況、政治狀況、思想因素等方面進行思考。
(3)原因廣度與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側重於靜態分析,原因更側重於動態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1)直接原因:最直接引發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導火線、借口等)
(2)主要原因:包括引發事件的主觀、客觀各方面重要因素
(3)根本原因:政治層面的根本原因從經濟層面入手;生產關系層面的根本原因從生產力入手;上層建築層面的根本原因從經濟基礎入手;社會意識形態的根本原因從社會存在入手;歷史事件存在和發展的根本原因從內因入手;相同屬性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根本原因從歷史規律入手
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三者既有層次區別,又有聯系滲透。
二.解題技巧
一、題 型
1、 從常規出題來看,它一般分為兩類
一類是針對某種觀點或看法,要先行明確表態(是否正確;是否全面等)後再進行分析解答;
要求:對該模式贊成、反對或另有觀點均可,觀點明確;運用材料中的史實進行評析,史論結合。
另一類則是一題中有幾種不同的觀點或看法,要先行或先後明確表態,然後分別進行論證。
2 、從材料陳述看
一類是材料觀點直接給出;
另一類是觀點間接(觀點隱含)給出
3、設問類型看:包含評述,評價,評論三種
(1)評價,即評定歷史人物或者歷史事件的性質、地位、作用、積極意義或者影響等;
(2)評述則是把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史學觀點等建立在史實的基礎上,即邊敘述邊評價,或者先敘述再評價;
(3)評論則是對歷史人物、事件、觀點等進行分析、論證或評價
注意:
(1)評價偏重於從史實中得出結論;
評述類偏重於敘述史實;
評論側重於運用辯證史觀或者唯物史觀,表明自己對歷史事件、人物、觀點的認識;
(2)評價、評述類設問一般含有標志性的詞語,如:評價、簡評、評述、說明、論證、如何解釋、你認為、你的看法、你的觀點、如何理解等;
歷史人物評價:
(1)定性評價即整體評價;
(2)定量評價,即以史實說明。
(3)一分為二和看主流相結合。
歷史事件或現象評價:
(1)根據要求放到特定的歷史環境中進行評價。
(2)需要結合背景、特點、作用、影響等等,看評價角度。
二、解題步驟
第一步:完整的閱讀材料,提煉觀點
①提煉觀點,弄清幾個問題:
評論的客觀對象評論者的主觀認識是什麼?
有幾個觀點?
各觀點之間是什麼關系?
誤區:為了搶時間作答,沒有完整、准確的閱讀材料,斷章取義,隨便把材料中的任意一句話當成題目要論證的觀點,導致全盤皆輸。
注意:①如果設問是:論證材料中某某的某某觀點,只能同意。
②提煉出觀點後,一定不要急著下筆作答,花一分鍾左右的時間在大腦構思如何表態有利於你接下來的論證,而不是按照你的初衷去表態。
第二步:陳述觀點並對觀點進行判斷表態
1、材料只有一種觀點怎麼表態
①同意或正確
②不同意或錯誤,陳述你的觀點
③辯證看待:既有合理一面也有不合理一面
(做題慢的同學盡量避免這種答法,因為時間緊急,論證費時,不利於得分,做題快的同學可以嘗試,挑戰滿分
2、材料有多種觀點(出現概率大)
①同意其中一種。
②材料觀點都不同意,提出自己的觀點。(其實材料中的多種觀點都有其合理的一面,所以你自己的觀點最好是綜合多種觀點。)
注意:
1)不要答不同意其中的一種,因為你不同意其中一種,有兩種可能:
A.與材料另一種觀點不謀而合,還不如直接同意另一種;
B.材料的觀點你都不同意,那你為啥不直接說出你的觀點呢,用②這種方式呢?
2)如果設問是這樣的:「你同意哪一種,請說明理由」,而不是「評析材料中……觀點」。
原則上可以另立自己的觀點了,但標准答案里沒有設計材料以外觀點的答案,所以只能由閱卷老師酌情給分,而酌情給分往往不會給太高。
第三步:對觀點進行論證
得分至關重要的一步,有同學想挑戰高分滿分,把重心放到小結上,或者想綜合多種觀點從更深的層面看問題,而忽視了論證過程,論證不充分,最終得分不高。12分為滿分,論證過程有9分。
要求:多角度、史論結合
1、多角度
觀察你論證的觀點本身有幾個層次,在此基礎上靈活運用
2、史論結合
史實必須是明確具體的、典型的。不能是空洞、含糊的、自己編造臆想的、偏門的,必須是教材上提到的重大歷史事件。
3 論證要嚴密,不要前後矛盾
誤區:認為多角度就是經濟、政治、文化,因為我們平時做題用得最多的角度,所以不論青紅皂白見題就用。(思維的發散性)
第四步:小結,理論升華
大多數高中生都達不到分類法的第五個層次,而且此環節的分值不高(2~3分),不要把重心耗費在此環節上(按自己的能力,水到渠成)
有哪些方法:
跳出你同意的這個論點,運用辯證思維(矛盾主次方面)、文明史觀、全球史觀、現代化史觀、作者的立場等,對所有論點進行評價。
跳出此論點所涉及的具體國家、時間、問題,放到整個全人類歷史上看問題。
如何有效學好歷史
歷史是一個記憶性很強的科目,大家往往會發現很難把所學的知識都一一記住,甚至記了幾遍後,隔了不久便會遺忘。其實,想要把歷史知識記住,是有規律可循的。例如,學習古代史,可分解為政治特徵、經濟特徵、民族關系、對外交往、文化五大方塊進行記憶。
而對於世界史和中國近現代史則要注重理解,因為許多歷史事件是相互交織、脈脈相承的,這樣就組成了一個較龐大的記憶網路,死記硬背是行不通的,而且很吃力,這就需要理解的幫助,聯系當時的歷史背景,運用邏輯推理的方法,就較容易將此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理清楚。
尋找一種 記憶方法 。例如我們在學習「戰國七雄」時,要記住七個諸侯國的位置,經過對比我們可以發現有一套這樣的口訣:「東南西北上中下,齊楚秦燕趙魏韓」。路就在腳下,我們一定可以走好;只要我們把握了學習的方法,我們要過就不會是有很多人害怕的獨木橋,而是上面的這座可以暢通無阻的橋。
學好歷史的方法
1、需要一定的理解。很多時候,歷史知識點不是不需要記憶,而是需要去理解。我們能夠理解某個歷史事件或者歷史人物,往往並不是依靠硬記。但是,對於初學者來說,單獨閱讀書上的文字,還不足以真正理解了這些歷史內容。我們可以藉助地圖、表格、繪畫,以及改編的 故事 來理解。
2、歷史比較法的運用。比較分析法在很多學科得到廣泛應用。歷史比較分析法可以能夠更好的幫助你理解和分析歷史現象、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以及所起的作用和影響力。如古代兩河流域和古代埃及文明的比較;唐代和宋代制度的對比;英國、法國、美國、德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比較。
歷史試卷答題技巧 方法大全 相關 文章 :
★ 歷史答題思路方法總結
★ 歷史試卷答題技巧啟示類
★ 高考歷史選擇題的答題技巧
★ 高考歷史選擇題答題技巧匯總
★ 高中歷史大題答題技巧小方法
★ 高中歷史試卷答題技巧
★ 高考歷史選擇題答題技巧有哪些
★ 歷史高分答題技巧
★ 中考歷史答題技巧及復習注意事項
★ 初中歷史考試解題技巧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