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把握高等教育的歷史機遇

如何把握高等教育的歷史機遇

發布時間:2022-12-25 05:03:50

1. 高等教育要怎樣發展

高等教育發展:

1、一流大學國際化
早在1985年清華大學便提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並提出力爭2020年達到世界一流大學水平;北京大學也提出力爭2030年達到世界一流大學水平。

達到世界一流水平是高等院校的發展趨勢,也是國家政策的規劃方向。2015年國務院印發的《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提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學和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學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

高校與企業的合作,不僅緩解了就業困難的難題,同時也一定程度降低了教育成本,提高了教育質量,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校企合作育人其實是教育重心的一個轉變。

傳統的高等教育重視的是學分,主要學習課本理論,校企合作的高等教育模式更加註重學生的技能與實踐能力的培養。高校將科研成果、先進技術及時轉化成教學內容,企業、事業單位成為大學生實踐基地,校企合作,培養一批與崗位相適應的優秀人才。

2. 對於中西部地區高等教育發展有哪些對策和建議嗎

一是加大政府高等教育投入,加強省內高水平大學建設。

教育經費不足一直是制約中西部高等教育實現高層次發展的障礙。就河南高等教育而言,根據2006—2015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報》統計的相關數據,盡管河南省普通高校在校生生均公共財政預算內事業費增加了2.8倍,但在全國的排名卻從第13位退至倒數第5位,不僅遠低於北京和上海等發達地區,而且低於西藏、寧夏、新疆、青海等地。「雙一流」建設為河南高等教育發展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從政府到高校應切實優化高等教育資源配置,推動河南由高等教育大省向高等教育強省轉變,提升河南高等教育在全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地位。未來河南省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方向,應該是集中精力與財力重點突破本省部分優勢高校與特色學科,培育全國性的一流大學與一流學科。在「雙一流」建設過程中,對創新驅動發展急需的國家重點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學位授權點、高層次創新團隊等應給予優惠政策,重點扶持。政府應立足河南人口基數、經濟總量,提高高水平大學人均擁有量,對河南省16所擁有學術型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授權的高校重點支持,提升辦學層次。

四是優化高等教育區域結構,在地級中心城市布局綜合性大學。

20世紀70年代、80年代,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提高區域高等教育總體水平,在全國范圍內涌現出一批由中心城市創辦的大學,成為高等教育隊伍中一支新生力量。「中心城市辦大學」的興起,沖破了原有的中央、省二級辦高校的高校辦學體制,形成了中央、省、中心城市辦高校的三級辦學新模式。就河南省而言,高等院校主要集中在鄭州及其周邊的幾個城市,分布極不均衡。從優化高等教育體系出發,擴大省級政府對高等教育的統籌能力,使之根據本地區發展水平與區域布局積極建立地級中心城市大學,在新形勢下打造高質量的區域高等教育發展體系。

3. 如何把握新時代的歷史機遇

把握新時代的歷史機遇首先要了解歷史才能看得遠,理解歷史才能走得遠。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人類文明不斷刷新。盡管歷史是曲折的,但歷史發展呈現了一定內在機理,有著自身的內在規律。人在歷史規律面前,並不完全是「被動的角色」,而是有著巨大的能動空間。爭取能動空間並實現作為的基本前提是能洞悉天下大勢,把握歷史發展的內在動因。

以數千年大歷史觀觀之,變革和開放總體上是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常態。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度推進,社會結構、價值體系、信息傳遞、生產和消費方式不斷變遷,我國仍處於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只要我們緊跟時代大潮,胸懷「兩個大局」,在新的歷史方位上強化歷史思維,深刻把握歷史發展規律、始終掌握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歷史主動和使命擔當,埋頭苦幹、勇毅前行,我們就一定能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時代新征程上展現新氣象新作為,取得新業績、創造新輝煌。

4. 確立了新的歷史時期高教育科學發展的方向,評價和分析此政策

【分析】
黨的十八大報告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對高等教育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高等教育更加深入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力推動協調發展、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開放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發展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需要高等教育全面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更好地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重要結合點的作用,引領和帶動教育基本實現現代化;「五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需要高等教育更好地發揮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四大功能,為國家現代化建設事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需要高等教育更加自覺地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立場,培養更多更好的高素質創新人才,提升服務國家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能力。
【評價】黨的十八大對高等教育的任務要求非常明確,我們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就是要更加堅定地走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發展道路,以提高質量為核心,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更加深入地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突破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體制機制障礙;更加自覺地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以促進公平為取向,努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教育問題;更加扎實地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全面提高高校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國是教育大國,但還不是教育強國,也不是高等教育強國,這是一個基本判斷。高等教育存在的問題突出表現在:人才培養質量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有差距;學科專業結構與區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要求有差距;自主創新能力與國際競爭的要求有差距;高校自主辦學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與建設現代大學制度的要求有差距,等等。存在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發展不夠科學,要害是質量不高。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是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最核心最緊迫的任務,必須以改革創新推動高等教育質量提升,堅定不移地走內涵式發展道路。
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要求高等學校切實轉變發展觀念,樹立科學的質量觀,把人才培養作為根本任務和首要職責,把人才隊伍作為持續發展的第一資源,把質量特色作為競爭取勝的發展主線,把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作為創新發展的動力源泉,把學科交叉融合作為品質提升的戰略選擇,把產學研結合作為服務社會的必然要求。
【方向】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提高質量、優化結構、深化改革、促進公平是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重要支撐點。總體思路,要始終著眼於提高質量,對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做出頂層設計;始終著眼於優化結構,實施促進高校學科專業、類型層次以及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戰略;始終著眼於激發活力,圍繞高等教育體制機制改革進行深層次探索;始終著眼於促進公平,積極研究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始終著眼於和諧穩定,不斷加強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5. 當前高等教育發展戰略的機遇和挑戰有哪些

一、高等教育均衡發展戰略的選擇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1.經濟快速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在經濟發展上,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分三步走的發展構想,已經實現了第一步、第二步的發展目標,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大關,年增長率達10%以上。雖然總體上已經進入小康社會,但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發展水平的地區差距、城鄉差距很大,而且這些差距呈繼續擴大之勢。特別是「三農」問題、弱勢群體等問題十分嚴峻,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嚴重製約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
2.高等教育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近幾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在校生數量迅速增長,2001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5%,2005年達到21%,在校的本、專科生及研究生已超過2300萬人,高等教育已經步入大眾化階段。但高等教育發展水平的地區差異、受教育機會的城鄉差異很大。北京、上海已經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而少數落後地區尚未踏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門檻。
3.社會公平與效率的矛盾突出。社會公平與效率成為高等教育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高等教育的發展究竟是效率優先還是公平優先,成為「兩難選擇」;如何在東部地區與西部地區發展速度上找到一個最佳平衡點,也成為「兩難選擇」。
4.國家發展戰略帶來的機遇與挑戰。近年來黨中央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相繼推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目標,實施科教興國、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中部崛起等發展戰略,在「十一一五」發展規劃中,進一步提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區域協調發展、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本強國等一系列宏偉目標。這些戰略的實施及目標的確立,為高等教育的進一步發展,特別是西部地區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歷史性的機遇和挑戰。

二、高等教育均衡發展戰略的基本思想

1.高等教育均衡戰略的概念。教育均衡這一概念首先是指教育資源配置的均衡,就是教育資源在教育系統內部各組成部分或不同子系統之間的分配,這既包括社會總資源對教育的分配,也包括教育資源在各級各類教育問、各級各類學校間、各地區教育問的分配。教育均衡發展的目標是教育需求與教育供給的相對均衡,教育資源配置的均衡是教育均衡發展的基礎和前提。高等教育均衡發展,需要高等教育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則的支配下,教育機構、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動中受到平等待遇,有確保其實際操作的政策和法律制度作保障。高等教育均衡最基本的要求是在高等教育機構和高等教育群體之間,平等地分配高等教育資源,達到高等教育需求與高等教育供給的相對均衡。因此,高等教育均衡發展戰略,就是要堅持科學發展觀,著眼於人的全面發展,以滿足國民享受高等教育需求的根本利益為目的,全面協調不同地區、不同階層、不同領域的人們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對未來高等教育均衡發展制定長期性、全局性、整體性的規劃。
2.高等教育均衡發展戰略的主體特徵。從個體看,高等教育均衡指受教育者的權利和機會的均等,還包括學生能否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均衡、全面發展;從高校看,高等教育均衡指區域間、城鄉間、學校間以及各類高等教育間高等教育資源配置的均衡;從經濟社會看,高等教育均衡指高等教育所培養的勞動力在總量和結構上,是否與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達到相對的均衡。當前人們關注的高等教育均衡發展,主要涉及的是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權利保障問題,高等教育的民主與公平問題。
3.高等教育均衡發展戰略的主要表現形式。高等教育均衡發展主要表現為:高等教育入學權利和入學機會實現均等發展;區域間實現高等教育均衡發展;城鄉間、校際間實現均衡發展,包括高等學校的布局和規模、經費投入、設備設施、師資配備、生均教育資源、學生生源等多方面的均衡合理;學生間實現均衡發展,包括校內各班級在設施、師資、生源和管理等方面的均衡;不同類別、不同級別高等教育間實現均衡發展,包括高等教育內部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均衡發展;高等教育質量實現均衡發展,包括課程設置、教學水平和效果的均衡;高等教育結果在高等學校中和受教育者問實現均衡發展。高等教育均衡發展的基礎是高校布局的均衡發展,因為高等學校是教育教學的機構。高等教育均衡發展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資源,辦好每一所高等學校,使每一個學生都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4.對高等教育均衡發展戰略的認識。(1)高等教育均衡發展不是限制發展,不是平均主義,而是共同發展,分類發展。發展是高等教育事業永恆的主題,沒有發展,就談不上均衡。高等教育均衡發展不是限制或削弱發達地區、優質高等學校和強勢群體的發展,而是要在均衡發展思想指導下,以更有力的措施扶持基礎薄弱地區、薄弱學校,根據實際情況統籌規劃,分類發展。(2)高等教育均衡發展不是劃一發展,而是特色發展。要鼓勵不同區域、不同高校、不同類型的高等教育,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探索有自己特色的發展道路,最終實現優勢互補、特色發展、整體提升。高等教育個性化、辦學特色化,不僅是國際高等教育發展的大趨勢,也是實現更高層次均衡發展,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3)高等教育均衡發展不是短期發展、單一發展,而是持續發展、整體發展。高等教育發展不均衡有著長期、深刻的歷史原因,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有一個過程,促進高等教育均衡將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辯證的歷史過程,需要持之以恆,常抓不懈。(4)高等教育均衡不是同步化發展,而是要積極推進區域高等教育的均衡發展。每一級政府管理所轄的地區,因歷史造成的高等教育差異,不可能立即解決。在鼓勵高等教育發展快的地區繼續快速發展的同時,要採取有力措施扶持後進地區,加快其發展。

三、實施高等教育均衡發展戰略的可行性

1.21世紀初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為實施高等教育均衡發展戰略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十五」期間,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由2000年的9921 5億元
上升到2005年的182321億元,平均每年以9.5%的速度遞增。2005年我國的經濟總量超過義大利、法國和英國,躍至世界第四位,人均GDP步入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新的發展階段。200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67177億元,比2000年增長71.8%,五年間年均增長11.4%。我國經濟實力的大大增強為高等教育發展的提供了可能的投資保證,居民水平的提高也為增加高等教育的支出提供了經濟支撐,使高等教育均衡發展戰略的實施有了經濟保障。

6. 如何辦好中國高等教育

近日消息,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種什麼樹,成什麼林,結什麼果……黨的十九大即將召開,站在兩個百年目標的交匯點上,中國高等教育需要回答好六個問題。」23日,「中國共產黨創辦新型高等教育八十年」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論壇上發言時這樣說。針對近日公布的「雙一流」建設名單,陳寶生強調,「雙一流」建設搭建的是戲台不是擂台,各高校要拿出自己的業績,一起表演。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在論壇上表示,中國人民大學80年走過的歷程揭示了三大命題:一是中國共產黨獨立創辦的具有紅色基因的高校能不能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二是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相對落後的發展中國家能不能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三是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高校能不能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這三大命題更是有待在『雙一流』建設偉大實踐中不斷深入探索的命題,我們必須樹立堅定的自信。」

論壇現場,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11所高校的領導,共同探討了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辦學道路與辦學經驗。

7. 對於學校在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端正辦學方面有什麼意見和建議

對於學校在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端正辦學方面發意見和建議主要有深刻認識新時代高等教育發展的新要求、准確把握新時代高校歷史使命和發展目標、奮力開啟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新征程。

1、深刻認識新時代高等教育發展的新要求,

堅持辦學方向「航向標」。方向決定前途。辦好新時代的高等教育,就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定不移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

擦亮馬克思主義的鮮亮底色,始終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堅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於學校教育管理服務全過程,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准確把握新時代高校歷史使命和發展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武漢大學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大力推進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開放發展、共建發展和和諧發展,

紮根中國大地,辦學的步伐更加堅定有力,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成效進一步提升,學校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3、奮力開啟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新征程,

學校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搶抓機遇,迎接挑戰,夯實優勢,補齊短板,致力於「讓學生受到最好的教育」,

使優勢學科、優秀教師、優質資源、優良環境全面匯聚於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不懈推進改革創新,大力促進內涵式發展,不斷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奮力開啟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新征程。

(7)如何把握高等教育的歷史機遇擴展閱讀: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端正辦學的注意事項:

1、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立德樹人是學校的立身之本。要更加關愛學生,在「六個下功夫」上做好文章,以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涵育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一是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時代感、針對性和實效性。

2、堅持深化改革創新,堅定不移推進內涵式發展。

不斷提升三大能力。一是全面升級人才強校戰略,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高端引領、育引並舉、創新機制、激發活力,健全「一流標准、國際接軌、武大特色」的人力資源開發體系。

3、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為學校改革發展提供堅強保證。

推進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關鍵在黨。要堅持和加強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以堅定不移的戰略定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凝心聚力育新人

閱讀全文

與如何把握高等教育的歷史機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7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