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新疆宗教歷史特點是什麼

新疆宗教歷史特點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12-25 05:22:04

1. 新疆的歷史文化到底是什麼

新疆風景的美是獨一無二的

那麼新疆的歷史文化是怎麼樣的?

提及新疆的歷史文化,大多數人都會聯想到絲綢之路,但是這只是新疆歷史文化的一部分。心裡的歷史文化主要分為絲綢之路的文化、游牧民族文化、以佛為信仰的宗教文化。

現在的他們過著的定居的生活,畜牧業和種植業結合發展,保留了一定的歷史文化,但也受著社會發展的影響改變著。

新疆的游牧文化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2. 新疆是個什麼教的地方

新疆是多宗教地區。主要宗教有 伊斯蘭教、 佛教、 喇嘛教(藏傳佛教)、 基督教、 天主教、東正教和薩滿教,其中伊斯蘭教為 維吾爾、 哈薩克、回、 柯爾克孜、塔吉克、 烏茲別克、土克曼、塔塔爾、 撒拉、 東鄉、 保安等10多個民族所信奉。伊斯蘭教在新疆社會生活中有著較大的影響。新疆宗教組織主要有伊斯蘭教協會、伊斯蘭經學院和佛教協會等。新疆特產主要有:和田美玉、哈密瓜、吐魯番葡萄、庫爾勒香梨、新疆地毯、天山雪蓮、吐魯番葡萄乾、伽師瓜、和田肉蓯蓉、精河枸杞等。新疆是歌舞之鄉、瓜果之鄉、黃金玉石之邦。新疆就有56種全國旅遊資源類型,佔全國旅遊資源類型的83%。全疆共有景點一千一百餘處,居全國首位。這里有海拔8600米的世界第二高峰,又有低於海平面154米的中國最低 窪地。

2021年,全年接待國內遊客19056.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0.5%;國內旅遊收入1415.69億元,比上年增長42.7%。

3. 新疆特點有什麼

新疆特點一、奇異地貌

新疆具有豐富的自然旅遊資源,地域遼闊,景觀殊異,具有豐富的地貌景觀。
帕米爾、昆侖山、天山、阿爾泰山聳峙藍天,白雪皚皚;塔里木、准噶爾盆地開闊平坦、瀚海無垠,眾多的山間盆谷地理環境更是千差萬別,伊犁谷地降水豐沛,山青水秀,似江南水鄉;尤爾多斯盆地湖泊連片,水草豐美。

新疆特點二、宗教信仰

新疆是多宗教地區,主要宗教有伊斯蘭教、1教(藏傳佛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和薩滿教,其中伊斯蘭教為維吾爾、哈薩克、回、柯爾克孜、塔吉克、烏孜別克、塔塔爾、撒拉、東鄉、保安等10多個民族所信奉。伊斯蘭教在新疆社會生活中有較大的影響。

新疆特點三、古絲綢路

絲綢之路是一條具有歷史意義的國際通道,正是這條古道把古老的中國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臘、古羅馬文化連接起來,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這條東起中國古都長安(今西安)、西至地中海東岸的古絲道有一半是在新疆境內,因此新疆是東西文化的薈萃交融之地,留下了許多歷史遺跡。

新疆特點四、地理位置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居我國西部內陸,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區,地勢較高、海拔1000米以上,絕大部分屬於乾旱荒漠地帶,大陸性氣候明顯,光熱資源豐富,水土資源較差。

極端最高氣溫47.5℃,極端最低氣溫-40.4℃,10℃C以上積溫為2207.6C: ~5437.6℃,年日照2845.8~3413.9小時,年降水量為12.6~414.7毫米。同一自治區內,降水多寡不均,氣候冷熱無常,變化劇烈,早晚懸殊,這是本區氣候的最大特點。



新疆特點五、經濟

初步核算,201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3597.11億元,比上年增長6.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81.75億元,增長5.3%。

第二產業增加值4795.50億元,增長3.7%;第三產業增加值7019.86億元,增長8.1%。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13.1%,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5.3%,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1.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4280元,比上年增長4.5%。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新疆

4. 新疆歷史發展的三個基本結論


新疆歷史重點總結

1.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處我國西北邊陲,面積
166
萬多平方公里,約佔全國陸地總面積的
六分之一,
是全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區。
國內與甘肅,
青海,
西藏三省區相鄰,
國外與蒙古,
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
'
印度
8
國接壤
'
邊界
線長達
5600
多公里,是我國邊界線最長的省區。

2.
新疆的宗教演變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以佛教為主的多宗教並存的格局。
這一
格局持續了
1000
多年。第二階段是以佛教和伊斯蘭教為主的多宗教並存的格局。這一格局
持續了
600
多年。第三階段是以伊斯蘭教為主的多宗教並的格局。

3.
總之,通過對《教程》的學習,要求同學們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逐步樹立馬克思主義的
國家觀,民族觀,宗教觀,歷史觀,文化觀,增強對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
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特殊社會主義特色道路的認同
.
4.
國家的四個要素:國民,領土,政府和主權。

5.
國家主權是國家的根本屬性,也是國家四個基本要素之中最能反映國家本質特徵的要素。

6.
古代中國具有多種含義
'
它既有地域的含義,也有文化和王朝法統的含義。「中國」一詞
至遲出現在西周初年,周武王滅商後,認為上天將「中國」交付給了他,佔有了商的京師,
「惠此中國,以綏四方」。在這里,
「中國」是指王朝京師之地。
歷史上說的「中國」不僅
包括以漢族為主所建立的中原王朝,
也包括漢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和非中原地
區政權。

7.
從國家的四個構成要素來看,
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
「中國」
這一國家中的國民,
是由多民族構成,中國政治,
經濟,
文化等的發展也是多民族共同努力
的結果。第二,歷史上中國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和發展的。第三,在歷史上,由漢民族
建立的政權中有許多少數民族參與任職;
而一些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
也大量吸收漢族知識
分子和上層人士進入其政府機構,
他們並不外於中國。
第四,
國家主權是國家要素中最重要
的內容之一。

8.
狹義的西域是指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以東,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天山南北地區;

廣義的西域主要指玉門關,陽關以西,中亞,西亞地區,及至地中海,東歐,北非的廣大地
區。

9.
1884
年,清政府正式決定在新疆建省。從此,「新疆」成為一個固定的名稱沿用至今,
其他幾個名稱則逐漸不再使用了。

10.
新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以下四個方面可以表明:第一,歷代中央政權對新疆的
行政管理。
第二,歷代中央政府在新疆設立的軍事機構與駐軍。第三,
歷代中央政權在新疆
實施的賦稅制度與法律制度。第四,新疆各族人民對祖國的認同。

11.

2010
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祖國大陸
31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有
13.39

人,佔世界人口總數的五分之一,漢族佔全國人口總數的
91.51
%,其餘少數民族佔全國人
口的
8.49


。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是壯族,人口最少的是塔塔族。

12.
我國民族分布的特點是:第一,民族雜居程度進一步擴大。第二,民族人口流動的趨勢
有了新的變化。第三,各民族的共同性將日益增多,但各民族特點將長期存在。

13.
新疆是全國人口密度最低的省區,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
12
人。

14.
公元前
1
世紀,佛教經克什米爾首先傳入新疆於闐。

15.
佛教寺院分兩種形式,一種是殿堂式寺院,一種是石窟式寺院(又稱「千佛洞」)。新
疆的石窟寺就開鑿於這個時期,其中最著名的是拜城克孜爾千佛洞。

新疆佛教在鼎盛時期還形成了於闐,龜茲,疏勒,高昌等佛教中心。

16.
阿圖什大清真寺是新疆歷史上第一座清真寺。


17.
阿圖什大清早寺的建立和薩圖克·布格拉汗接受伊斯蘭教,是伊斯蘭教傳入新疆的兩個
標志。

18.
新疆現在仍保持著多種宗教並存的基本格局。現有宗教為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天
主教,東正教和道教。

19.
種族是指「在體質形態上具有某些共同遺傳特徵(如膚色,發色,發形,眼色,血型等)
的人群」。

20.
印歐語系各種文字的「民族」一詞,一般源於希臘文,意思是依靠歷史,語言或各種族
的聯系而被視作整體的人群,最早見於《荷馬史詩》。

21.
民族一詞是
1899
年梁啟超在《東籍月旦》一文中首用的。

22.「四個共同」的民族定義:「民族是人們在歷史上形成的一個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
共同經濟以及表現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的共同體。」

23.
民族發展的基本因素,具體說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社會經濟的發展。二是民族素質的
提高。三是民族關系的和諧。四是社會環境的影響。五是自然環境的制約。

24.
民族同化的概念:民族同化是指在民族交往的過程中,一個民族或者其中的一部分人,
因受另一個民族的影響而喪失本民族特徵變成另一個民族的假象。

25.
民族同化按其性質可分為兩種不同類型,一種是強迫同化,另一種是自然同化。

26.
民族問題的涵義:所謂民族問題,是指民族從產生,發展到消亡的歷史過程中,基於民
族差別而產生的一切矛盾,問題和關系的總和。

27.
民族問題產生的根源主要有兩個基本因素:一是自身因素,二是社會因素。

28.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在現實生活中,我國的民族問題往往表現為經濟問題與政治問題
交織在一起,
現實問題與歷史問題交織在一起,
民族問題與宗教問題交織在一起,
國內問題
與國際問題交織在一起。」

29.
民族問題具有長期性,重要性,復雜性,普遍性,敏感性和國際性等特點。

30.
正確認識民族問題與社會發展總問題的關系,還必須把握以下兩點:一是要正確理解和
把握社會發展與民族問題的主從關系。
二是要正確理解和把握民族問題與社會發展問題的辯
證關系。

31.
馬克思主義關於民族平等的基本觀點是:第一,所有民族在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上一律
平等。
第二,
各民族在一切權利方面一律平等,
國家應當無條件地保護和保障一切少數民族
的權利。第三,只有消滅階級剝削壓迫,才能實現真正徹底的民族平等。第四,在不同的社
會主義制度下,
民族平等所包含的具體內容和表現形式,
以及理論根據和實際情況,
都有這
很大的不同,並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而發生相應的變化。

32.
中國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論人口多少,經濟社會發展程度高低,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
異同,
都有中華民族的一部分,
具有同等的地位,
在國家和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
依法享有
相同的權利,履行相同的義務,反對一切形式的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

33.
馬克思主義關於民族團結的基本觀點,是指各民族和睦相處,友好往來,互助合作,聯
合奮斗,和諧發展。
在我國,各民族團結是指各民族在社會生活和交往中是和睦,
友好和互
助,
聯合的關系。
民族平等是實現團結的前提和基礎。
民族團結是進一步實現完全平等的重
要條件。

34.
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

35.「三個離不開」思想的提出也是有實踐根據的,這主要是指:一是政治歷史條件。二是
政治現實條件。
三是民族分布條件。
四是各民族人口,
經濟,
資源條件。
五是語言文字條件。

36.
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是新的中央領導集體對當代
中國民族關系的新的科學概括。

37.「共同團結,共同繁榮發展」是新世紀,新階段民族工作的主題。


38.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涵義是:
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
各少數民族聚居地方實行區域自治,
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

39.
在黨的領導下,
內蒙古人民於
1947
年烏
5

1
日設立克內蒙古自治區,
為其他少數民族
和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樹立了榜樣。

40.
截至
2003
年年底,
我國共建立
155
個民族區域自治地方,
其中自治區
5
個,
自治州
(盟)
30
個,自治縣(旗)
120
個。

41.
我國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一般遵循以下原則和要求:第一,各
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國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都必須以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民族區域自治法》為依據,自治地方的建立和自治權的實施必須在國家統一領導下進行。
第二,
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建立,必須以一定的少數民族聚居區為基礎。第三,民族自治地
方的建立,
民族自治地方名稱的確定,
都要同有關民族代表充分協商,
依照法律程序報請批
准。
第四,
民族自治地方區域界限的劃分也是一個必須慎重處理的問題,
要考慮到民族關系,
歷史沿革,經濟條件和政治穩定等各種因素。


42.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發表大會和人民政府。

43.
自治區主席,自治州州長,自治縣縣長由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

44.
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依據:第一,長期以來中國的民族分布呈現出大雜居,小聚居,相
互交錯居住的特點,
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適應我國民族分布復雜的特點。

第二,
中國在
歷史上長期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國的國情和歷史傳
統。第三,
中國各族人民在近代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革命斗爭中,形成了休戚與共的
親密關系,
中國共產黨成為凝聚各族人民力量的領導核心。第四,
中國幅員廣大,
各民族經
濟,文化發展不平衡,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於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45.
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第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於維護祖國的統
一。
第二,
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有利於保障少數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權利。
第三,
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有利於保障少數民族當家做主的自治權利和主人翁地位。
第四,

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於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第五,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於
增進民族團結,加強邊防建設,鞏固國家安全,維護祖國統一。

46.
1984

5

31
日六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於
2001

2

28
日第九屆人大上提出了《民族區域自治法》。

47.
加強少數民族幹部隊伍建設和人才資源開發:第一,是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
必然要求。第二,是增強民族團結,保持社會穩定,維護祖國統一的重要性。第三,是實施
科教興國,
人才強國和西部大開發戰略,
加速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

48.
發展是解決民族問題的根本途徑。

49.
新世紀解決民族問題的主要任務:一,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地區從普遍貧窮到總體小康
的歷史跨越。
二,
我國現階段民族問題的集中表現。
三,
發展是新世紀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務。

50.
從根本上講,
發展是當代中國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務,
是解決民族問題的關鍵和根本途徑。

51.
堅持以人為本,是堅持科學發展觀的核心。

52.
可持續發展觀,主張環境,資源,人口同社會經濟協調發展,把當前利益同長遠利益,
當代人的需要和子孫代的需要緊密結合起來。

53.
堅持國家扶持,兄弟省市支持與自力更生相結合。

54.
鄧小平同志明確指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穩定新疆的核心」。

55.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新疆現代化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

56.
中華民族文化是中國各民族在長期的生活中共同創造的,是中華各民族文化的綜合體。

57.
對中華文化的認同,主要是指對中華先進文化的認同。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

5. 新疆的歷史文化到底是什麼

提及新疆的歷史文化,大多數人都會聯想到絲綢之路,但是這只是新疆歷史文化的一部分。新疆的歷史文化主要分為絲綢之路的文化、游牧民族文化、以佛為信仰的宗教文化。其中絲綢之路的文化最為重要。

「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連接其他洲的商業貿易之路。它把亞洲、歐洲。

非洲連接起來,進行貿易和文化的交流絲綢之路起源於漢武帝時期,當時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這就是絲綢之路的最初形態。絲綢之路的起始地位於當時的洛陽,在到達新疆之後,分為了北中南三路,到達了地中海東岸,東羅馬帝國等地方。

(5)新疆宗教歷史特點是什麼擴展閱讀:

新疆文化

成書於戰國時期的《山海經》和《穆天子傳》中,有關周穆王西巡昆侖會見西王母的故事。新疆境內考古發掘出土的大量陶器,其中不少彩陶的圖案紋飾與中原內地同期出土的陶器圖案紋飾相同或相近似。

距今3000年前,新疆出土的彩陶三角形紋、渦紋、弦紋的繪制和諸如陶豆一類器形,說明甘肅和內地彩陶藝術已影響到新疆彩陶文化的發展。

1995年10月至11月,民豐尼雅遺址3號棺出土色彩斑斕的錦被上織著「王侯合昏,千秋萬歲宜子孫」的小篆漢字和紋樣;8號棺木出土的一隻色彩艷麗的錦袋上有篆書文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揭示了漢、晉時期尼雅與中原王朝密切的政治和經濟關系。唐代詩人岑參、駱賓王、洪亮吉等撰寫的雄渾的大漠、壯麗的山川、奇特的氣象、悲壯的征戰奇觀等奇妙絕倫的詩篇,膾炙人口,久傳不衰,稱為中國文學史上的「邊塞詩」。

隨著佛教由印度沿絲路傳入西域乃至中國內地。佛教文化成為當時西域的最重要的內容。龜茲佛學家、佛經翻譯家鳩摩羅什來到內地講譯佛經、著述佛學經文。東晉高僧經西域赴印度取經,著有《佛國記》。

回鶻文《彌勒會見記》是中國最早的誕生在西域的戲劇文學劇本。龜茲樂、高昌樂、疏勒樂等在隋唐時期樂曲中佔有重要地位。

除樂曲外,琵琶、箜篌、鼓、角等西域傳統樂器也傳入內地,成了唐代以及後世音樂演奏中的主要樂器。西域舞蹈如:胡騰舞、胡旋舞、拓枝舞等傳入中原宮廷乃至民間。

宋元明清時期。喀拉汗王朝(9世紀末~1211)時期,隨著伊斯蘭教傳入西域並逐漸擴展,伊斯蘭文化對西域文化的影響愈來愈大。

著名突厥族學者玉系甫·哈斯·哈吉甫編著了反映當時社會及精神文化生活的詩體網路全書《福樂智慧》,著名維吾爾族學者馬赫穆德·喀什噶里著有突厥語工具書《突厥語大詞典》維吾爾族詩人玉素甫阿吉著有愛情敘事長詩《艾里甫與賽乃姆》。

蒙元時期有著名文學家馬祖常;著名散曲作家貫雲石;著名農學家魯明善著有《農桑衣食撮要》。明代旅行家陳誠著有《西域行程記》、《西域番國志》等。

6. 論述新疆宗教演變發展的歷史面貌是怎樣的

新疆宗教的起源、發展與演變歷史上,新疆宗教的演變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原始宗教階段。

這一階段從新疆出現原始宗教直到外來宗教傳入,歷時至少數千至數萬年。新疆的原始人也經歷了同樣的原始宗教產生的過程。他們表現為對日、月、水、動植物以及圖騰崇拜。比如,烏孫人崇拜太陽太陽、古羅布人崇拜麻黃草和小麥等。

第二階段是以佛教為主要宗教的多種宗教並存階段。

構成這一格局的宗教除佛教外,還有原始宗教(包括薩滿教)、襖教、道教、摩尼教、景教等。這一格局一直維持到伊斯蘭教傳入,歷時1000多年。佛教是在新疆流傳時間最長、信仰人數最多、社會影響最大的宗教之一。歷史上,它對新疆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都曾產生過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第三階段是佛教與伊斯蘭教並立為主要宗教的多種宗教並存階段。

在這一階段,伊斯蘭教通過對和田的宗教戰爭,逐漸將佛教勢力排擠出南疆地區,形成南疆以伊斯蘭教為主要宗教,北疆以佛教為主要宗教的格局。這一階段的早期,各種宗教都比較活躍,但後期則發生了較大變化,隨著伊斯蘭教的勢力不斷壯大,襖教、摩尼教、景教則日趨衰落。這一格局大致持續了6個多世紀。公元7世紀,新疆地區共有三個地方政權:於闐王國、高昌回鶻王國和喀喇汗王朝。當喀喇汗王朝的統治者把伊斯蘭教定為國教後,通過發動對於闐王國的戰爭,使於闐王國滅亡,佛教結束了在這個地區千餘年的統治地位。從此,佛教勢力退出了塔里木盆地西部和南部地區。成吉思汗征服西域後,在新疆建立了察合台汗國。它後來的統治者禿黑魯帖木兒及其後裔強制推行伊斯蘭教。公元16世紀初,伊斯蘭教將佛教勢力排擠出哈密。至此,伊斯蘭教經過6個多世紀的傳播和發展,最終取代佛教,成為新疆地區的主要宗教。從伊斯蘭教傳入新疆一段時期所形成的南疆以伊斯蘭教為主要宗教,北疆以佛教為主要宗教的格局演變為伊斯蘭教為主要宗教的多種宗教並存的格局。

第四階段是以伊斯蘭教為主要宗教的多種宗教並存階段。

由於維吾爾等民族接受伊斯蘭教,原先這些民族信仰的宗教,如襖教、摩尼教、景教便逐漸在新疆消失了。佛教道教主要在漢族中流行。此後,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也相繼傳入新疆。新疆的宗教格局演變為以伊斯蘭教為主要宗教的多種宗教並存的格局。這一格局一直延續至今。

7. 簡述新疆民族歷史發展的特點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疆)地處中國西北邊陲,亞歐大陸腹地,面積166.49萬平方公里,佔中國國土面積六分之一,陸地邊境線5600公里,周邊與八個國家接壤,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據2000年統計,新疆人口為1925萬人,其中漢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為1096.96萬人。新疆現有47個民族成分,主要居住有維吾爾、漢、哈薩克、回、蒙古、柯爾克孜、錫伯、塔吉克、烏孜別克、滿、達斡爾、塔塔爾、俄羅斯等民族,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

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和多種宗教並存的地區,從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4年)開始成為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多年來,新疆各民族人民團結協作,努力開拓,共同書寫了開發、建設、保衛邊疆的輝煌篇章,新疆的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閱讀全文

與新疆宗教歷史特點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7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