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國高中歷史課都講什麼呀應該了解哪方面的歷史啊
美國高中歷史 分世界歷史和美國歷史。。。。世界歷史不叫容易。。。美國歷史比較難。。。你要知道這勞什子國家總共只有兩百年歷史。。。但是它的歷史書好厚。。。所以各種人名。。。。各種法律。。。各種革命。。。各種戰爭。。。。大概就是這些。。。。
Ⅱ 美國高中歷史課怎麼上的
從一名歷史教師的視角觀察美國的高中課堂,得到一些直觀的認識,也引發了些許思考。
一、以學生為本的探究式課堂教學
旁聽的兩節別開生面的歷史課,給筆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美國教育的特點也可以從中略知一二。
1.討論中的歷史課
我們在大都會學習中心聽了一節歷史課。這是一所公立磁石學校,授課的是一名全美優秀教師,學生則是九年級(相當於中國初三的學生)。這位老師對課堂有很強的掌控力,全程很好地駕馭著課堂,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我們跟著這位老師完整地上完了一節課,連中途校方請我們換教室繼續參觀,都沒捨得離開。
這節課的主題是「WHAT MAKES A GOOD
QUESTION?」(怎樣能提出一個好問題?)。問題一出,同行的老師禁不住悄悄問:「這是歷史課嗎?」這時,教師假設情境:假如你遇到一位多年前來自中國的移民,你想問他些什麼問題?什麼樣的問題是一個好問題?老師要求每個學生寫出五個問題。寫完後,兩三人一組交流,再進行班級交流,學生踴躍舉手發言。至此,我們才反應過來,原來這位老師是把歷史知識當成了問題探究的素材,我們不禁暗自叫好。
接著,教師要求學生總結提問的規則,學生先獨立寫出,再交流討論。討論結束後,老師給每人發了一張紙,紙上總結了提問的四個基本原則。由提出具體的問題到總結提問的方法與規則,課堂探究在一步步深入,也深深地吸引了聽課的我們。
然後,老師又提出新問題:「什麼是封閉式問題和開放式問題?」要求學生把剛才提出的問題按類型分類。封閉式問題就是只回答「是」或「不是」的問題,開放式問題就是需要解釋的問題。老師又要求學生從兩類中各找出一個問題進行轉換。學生們討論十分熱烈,爭著介紹自己的問題是哪一類型、怎樣轉換的,還有兩個學生針對哪種問題更好辯論了起來,課堂出現了高潮。
接下來,老師要求學生從剛才的問題中「挑出你認為最重要、最有趣的問題」,並寫到教室後邊的白板上。學生們「傾巢出動」,把大大的白板寫得滿滿的。就在我們以為本課即將結束的時候,教師又拋出了一個問題:「你為什麼認為這幾個問題更重要?」畫龍點睛,真是讓人拍案叫絕!
這節課,基於學科又高於學科,
既是對學科知識的應用,更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整節課的探究問題環環相扣,層層升華,把教學的重點指向「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的能力培養,讓學生在一次次的自主探究和思維碰撞中,學會了什麼是有價值的問題,以及怎樣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為學生高中階段的學習,甚至未來擁有獨立思考、善於表達的人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一節不像歷史課的歷史課,讓人難忘!
2.游戲中的歷史課
還有一節歷史課,同樣值得深深品味。
我們在一所有著百年歷史的頂尖私立高中,見到了這位厲害的馬克老師。馬克老師自1975年耶魯博士畢業後,就在此教學,已經有40多年的教齡了。多年的教學生涯讓馬克老師對歷史教學有自己的見解和認識,他為我們呈現的,是另一種形式的教學。
這節課的主題是「早期世界貿易及對現代社會的影響」。學生們則通過游戲和討論來完成課堂學習。
首先,學生們進行角色扮演游戲,模擬17世紀末18世紀初的國際貿易。學生們分別扮演商人、買家、海關人員等角色,相互討價還價,買進賣出。過程中,學生須知道自己扮演角色的商業規則,要辦清關手續,要考慮運輸中可能會遇到風暴或海盜等因素,把貨物都運到、能賺錢的組就算獲勝。
然後,大家圍坐進行分析討論。馬克老師指導學生朗讀了網上一篇關於耶魯先生支持販奴的文章,讓學生思考這篇文章與他們的游戲之間的關系,並談談做游戲的感受。學生們踴躍發表自己的見解,有的學生認為商人為了利潤會不擇手段,所以一定要制訂貿易法案;有的學生質疑這篇批判耶魯的文章,反問如果沒有像耶魯這樣的人去做這些不光彩的貿易,今天的美國會怎樣;結果馬上就有學生反對,認為當時的新大陸太邪惡了,竟然販奴,為了賺錢不顧道德。這時馬克老師適時追問:你認為當時的商人是怎麼想的?如果把販奴從整個貿易中去掉又會怎麼樣?……討論進行得不亦樂乎!
在筆者看來,身臨其境的模擬游戲使學生能夠站在特定時代、以特定身份去思考,發現並提出了很多有獨立見解、甚至有思想高度的問題,表現出極強的辯證思維、發散思維和批判性思維品質,這已非常了不起。但馬克老師並不滿意,他本想讓學生發現早期國際貿易對文化和對現在世界的影響,但學生在討論中並沒有生成這一預設目標,於是他決定再用一節課,設計新情境,繼續做游戲,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馬克老師認為,教師一定要給學生思考的空間,不要指望學生能迅速發現問題,學生肯定要思考一段時間,教師要耐心等待,要給學生比較高的期待和尊重,這樣學生才會成為獨立思考者、終身學習者。
二、對美國高中課堂教學的特點分析
1.教學的宗旨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
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教育即生長」一節中說:「一個人離開學校之後,教育不應停止。」在美國教師看來,教學的目的是學生可以不需要老師仍然能很好地學習發展。所以課堂上,我們從未見過教師侃侃而談,都是學生在進行探究性學習,而且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並重。教師提出探究問題後,一定是先由學生獨立完成課堂案,再進行分組討論,哪怕只有六七名學生,也會分成三個小組討論,最後才是全班交流。在這里,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是教學的最高目標,學生參與度的高低是衡量一節課好壞的主要標准。美國的教育尤其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與批判思維,培養學生形成科學的、健康的懷疑態度,從而樹立自尊、自信、自立的健全人格。
2.「翻轉課堂」是教學常態
近幾年,我們也在進行「翻轉課堂」的探索。在我們還糾結於要不要「翻」、怎樣「翻」才適度時,美國的「翻轉課堂」早已成為教學常態。
馬克老師認為,「翻轉課堂」
的最大困難是讓學生真正能夠自己學習。要調動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的積極性,最重要的是讓學生產生疑問和困惑,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所以,教師要開發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研究的史料、尤其是一手史料,創設情境,運用游戲等有趣的、經常變換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先發現問題。學生會在此過程中獲得極大的成就感,對問題產生更高的興趣。最後教師再提供相應的閱讀材料,讓學生恍然大悟,回歸歷史真相。
在美國,教師不是教「教材」,甚至不是用「教材」教,課本只是閱讀材料之一。而且,開發課程資源,對教師的專業素養要求極高,美國的高中歷史教師,或者只教美國史,或者只教世界史,都可以深入研究某些問題。反觀我們,我們可以說的上是古今中外、政治、經濟、文化「全知全能」的。
3.其他特點凸顯美國的國情與教育理念
一是重視過程性評價和開放性測試。小測試、綜合寫作、閱讀筆記、角色表演和發言時的表現、提問和解答問題的時體現的思維品質等,都是教師評價學生學習成績的依據。筆者見到一堂歷史考試中有兩道論述題,每題都含兩到三個觀點,全是開放性的、需要學生發表獨立觀點的思辨性問題。
二是高度重視閱讀與寫作。美國
高中生的閱讀量遠遠大於中國學生,又厚又大的課本,要在課前閱讀,並寫出閱讀筆記和提出問題;老師還會發閱讀資料及學習任務單;每個單元結束時都有綜合寫作,不論人文課還是科學課,學生們常常一寫就是一篇論文。
三是小班教學與走班上課。小班教學大大方便了教師在課堂上對每一位學生的關注與指導,大大提高每一位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這里,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固定教室,學生沒有行政班,但都有自己的個性化的課表,走班上課。
四是高科技手段支撐及個性化、實用的教室布置。美國的課堂在硬體配置方面有明顯的優勢,教師藉助軟體、系統,或通過數據分析進行教學和管理已形成常態;教室布置往往取決於老師的教學內容。例如:一節與家庭有關的選修課,老師會把教室布置得像間大廚房;很多教室的前半部分是課桌椅,後半部分是實驗區,實現了實驗和教學實現完美融合;教室里的桌椅可以根據需要任意組合,方便學生完成不同任務。
反思美國的高中歷史課堂,不由得想起一位哲人對教育的認識:「忘記了課堂上所學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看似游戲化的課堂,卻賦予了學生獨立的思考,批判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健全的人格。走進美國課堂,更讓筆者對現階段我國的高中教育教學理念和舉措有了深切的認識與理解。我們的高中教學應當充分借鑒西方教育教學理念和方法,在加大課程資源開發力度、形成有特色的課程資源體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探索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等方面做進一步的探索和實踐。
Ⅲ 美國的歷史教育有何特色
美國的歷史教育特色如下:
尋找既符合各色人等的身份和需求,又符合這個國家歷史和制度的共同點,即對自由的追求和對權利的肯定。這就使得美國的愛國主義教育實際上非常簡單易行。愛國不是抽象的,不是上對下的,也不是光講奉獻,而是落實到個人的自由和權利上。
愛國主義把個人和國家緊密聯系在一起,看得見摸得著。美國的歷史教材中,一般不會直接出現贊頌自己的國家如何偉大,對人類作出種種貢獻這樣的詞句,但「自由」卻是很常見的。這樣的歷史教育,與美國這個國家特定的民族經驗和得天獨厚的歷史條件有關。
讓學生面對歷史演變的多種可能性,和在這種可能性面前人類理性的局限。在公開場合絕對不譴責奴隸制,甚至不給人以他反對奴隸制的印象,但在私人生活領域逐步放鬆對奴隸的控制,最終放棄奴隸制。
美國的歷史教育強調的是探索和了解歷史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達到的常常不是一個結論,而更多的是對歷史認識的一種態度。這種態度強調的是歷史過程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是對歷史認識和歷史闡釋中主觀性的承認,從而是對任何權威主義和實用主義的質疑和批判。它並不以了解真相自誇,更不以達到對某個歷史事件的評判為終點,而是鼓勵學生不斷地探索對歷史事件的多重解釋,保持開放的視野,以加深對人性的理解。引導學生朝開放的、多樣性的方向,而不是朝著某個單一的和既定的結論進行思考。
Ⅳ 美國歷史課程學什麼
你問的太含混了,高中歷史課程有本國史和世界史,內容基本和中國高中歷史課程差不多的,按照編年的次序,從最古早的文明講到現當代歷史。當然歷史觀點和對同一歷史事件的闡釋和中國可能不太一樣。並且美國(包括加拿大)的初高中歷史教學,比較偏重西方文明,對於西方以外的歷史(包括亞洲,非洲,中東等等),往往有一兩個章節一筆帶過。另外,美國高中歷史課程受政治意識形態的影響比較少,相對客觀。對學生也不強調要求死記硬背,考試方法往往比較靈活,多以寫短篇小論文為主,當然也會考核學生對史實(人物,大事件,時間)的掌握。
如果是大學,就有更細更專業的分科了。並且本科和研究生,博士生,不同的院校,隨著側重點的不同,其結構和內容也完全不一樣,一般來說有按照區域劃分的(美國史,中東史,東亞史,南美史,等等),按照方法論劃分的(思想史,文化史,戰爭史,社會史,等等),還有按照時間(古代史,中古史,近現代史)。我想你大概問的是初中高中,大學歷史課程我就不具體說了。
Ⅳ 美國歷史教育改革是怎麼回事
美國歷史至今兩百多年,主要由歐洲移民及黑人組成,短暫的歷史,多元的文化深深影響了美國的教育。首先,美國沒有經歷封建社會,教育的起點是最新的科技知識;其次,大多數移民的目的是過上自由幸福的生活,在他們看來,讓子女掌握必要的科技知識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是生存所需。所以,無論從總統還是民主,始終把教育當做頭等大事;其次,美國實行自由開放,容納各種不同文化,各種思想活躍;最後,美國公民繼承了先輩艱苦風斗的精神,一切都追求實際化。
民主、自由、平等,這些價值理念是美國的立國之基,也是他們不遺餘力在教育中貫徹的東西,這一方面造就了美國的教育很長一段時間都走在世界的前列,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學生懶散、學習密度低、學習時間少、課程標准低、校園暴力等一些老問題。
在奧巴馬任職期間,一些新問題在教育改革中也提上了議程。首先是自華爾街而起的「金融風暴」。在金融危機席捲全球時,也直接沖擊了美國的教育系統,美國
各州和學區面臨教育經費欠缺問題。
黨派意識形態也對教育改革產生了重大影響。美國民主黨奉行自由主義,一貫主張誇大教育開支,保障弱勢群體利益,要求給弱勢群體提供平等的教育機會。在財政吃緊的狀況下,斥資解決教育問題將面臨重大挑戰。
美國沒有全國統一的教育體系,即沒有統一的教育行政系統。美國教育管理體制是典型的地方分權制,即聯邦政府行使有限的協調和服務的行政職責,而州政府擁有對教育絕對的管理和決定權,教育教學事務又由學區委員會根據當地情況自己決定教育管理模式。聯邦政府教育部可以通過控制教育基金來施加一定程度的影響。
Ⅵ 在美國 初中和高中歷史分別講什麼最好具體些
給你參考美國高中生的課表
很多課分榮譽課和普通課,前者即國內的好班,內容、進度和難度要大。初中成績在B以上的學生可進榮譽課,必須由初中任課老師評估,學生申請,家長簽字同意。也就是說,即使B以上的學生,自己決定是否上榮譽課。學生將來大學如果讀文科,或者學生想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其他方面,他可能就不上數學或化學的榮譽課。課程表上有咨詢老師、所有科目主管老師和校長的電話。有問題,可打電話詢問。
高中畢業必須達到的學分:英語 4,社會研究 4,數學 3,科學 3,健康 0·5,藝術 1, 外語 1,體育 2, 選修 3·5, 總學分 22。
社會研究即英語以外所有的文科課程,科學即數學以外所有的理工科課程。學分通常是一年一個學分,半年半個學分。
學生必須通過以下考試:英語,數學,世界歷史,美國歷史,科學;其中後三門為全州統考。榮譽州畢業證書的獲得者必須考兩門數學和兩門科學(生物環境和物理)。
學校開設AP即Advance Placement,相當於大學一年級的基礎課。所有的AP課都是榮譽課。只有高三和高四年級(美國高中讀4年)學生可上AP。完成這種課,進大學後可免修同類課,故收費$85。
具體課程如下(括弧里是學分):
英語:9年級英語(1),9年級榮譽英語(1),10年級英語(1),10年級榮譽英語(1),11年級英語(1),11年級榮譽英語(1),英語AP:文學(1),英語AP:語言(1),12年級英語(0·5),新聞(1或0·5),寫作(0·5),詩(0·5),大眾媒體(0·5),美國體育(0·5),外國文學(0·5)。
社會研究:全球研究(1),榮譽全球研究(1),全球研究之二(1),歐洲歷史(1),美國歷史(1),美國歷史AP(1),經濟學(0·5),經濟學AP(0·5),社會學(0·5),俄國研究(0·5),參與政府(0·5),法律(0·5),心理學(0·5),哲學(0·5),美國內戰(0·5),心理學AP(0·5),美國政府(0·5),婦女研究(0·5),當代史和政治學(0·5)。
科學:生物(1),榮譽生物(1),地球科學(1),榮譽地球科學(1),化學應用(1),化學(1),物理(1),榮譽物理(1),海洋生物(0·5),氣象學(0·5),天文學(0·5),犯罪刑場學(0·5),人類基因學(0·5),科學研究A(1),科學研究B(1),AP物理(1),AP生物(1),AP化學(1),AP環境學(1),AP地質學(1)。
數學:代數1(1),代數2(1),榮譽幾何(1),榮譽代數(1),數學 A 之二(1),數學 B (1),數學 A 之三(1),數學 B 之二(1),榮譽數學 B 之二(1),前微積分(1),榮譽前微積分(1),大學微積分基礎(1),微積分(1),AP微積分(1),電腦程序之一 (1),電腦程序之二 (1),電腦製作 (1),AP計算機科學(1),互聯網(1)。
外語:西班牙語 1 (1),法語 1 (1),西班牙語 2 (1),法語 2 (1),西班牙語 3 (1),法語 3 (1),西班牙語 4 (1),法語 4 (1),榮譽西班牙語3 (1),榮譽法語 3 (1),榮譽西班牙語 4 (1),榮譽法語 4 (1),榮譽西班牙語5 (1),榮譽法語 5 (1),AP榮譽西班牙語5 (1),AP榮譽法語 5 (1),拉丁語1(1),拉丁語2(1),拉丁語3(1),AP拉丁語4(1),榮譽拉丁語4(1),古希臘遺產(0·5),古羅馬遺產(0·5),古希臘概論(0·5)。
商業:打字(0·5),職業和金融管理(0·5或1),商業法(0·5或1),會計(0·5或1),金融和市場(0·5),體育娛樂市場(0·5或1),司法(1)。
音樂:音樂會管樂(1),行進樂(1),爵士樂(1),交響樂(1),合奏(1),樂理(1),AP音樂理論(1),從歷史看生活中的音樂和藝術(1),音樂會管樂(1),合唱(0·5),女聲合唱(0·5),男聲合唱(0·5)。
建築:設計和生產繪畫(1),民宅建築設計(1),商業建築設計(1),建築模型(1或0·5),建築模型之二(1或0·5),室內裝璜設計(1或0·5)。
藝術:室內藝術(1),攝影(1),繪畫(1),雕塑和陶器(1),拼貼裝置(0·5),個人作品創作(1),AP室內藝術(1),繪圖設計(0·5),藝術workshop(1),攝影workshop(1),高級攝影(1)。
特別課程:領導才幹(1)。
體育/健康:體育包括射箭、水球、足球、高爾夫球、排球、手球、競走、羽毛球、壘球、曲棍球、長曲棍球、健美、網球、橄欖球、乒乓球、藍球、田徑、冰上運動(2),健康學(1)。
實驗室技術(1),其他教育【用學到的課程知識,創造一個項目,為社區服務,培養生活技巧】(2)。(
不同的學校會有不同的設置 另外 歷史方面 美國學生學習的是美國歷史和世界歷史 當然 和中國的是非常不同的 嗯 如果你有興趣的話 可以去書店買基本《英美概況》來看 很多中國的英語專業學生都要學的 裡面基本上講述的就是英美兩國的地理歷史 對你應該會有幫助
Ⅶ 美國中小學是如何進行歷史教育的
習慣了中國的歷史教育後再來看美國的歷史教育,從教到學會發現很多區別,但更重要的是對「歷史」本身理解的不同。
中國的歷史教育強調的是歷史知識的客觀性和有用性,即相信通過「科學的」方法可以獲得有助於現實需要的那個過去。這種對歷史的定義重結論和實用性,有意無意地鼓勵了歷史教育中的權威主義和實用主義傾向。所以,在學生的下意識中,課本上的知識都是正確的、重要的和有用的,實際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都是必然會發生的;而對老師來說,「教」就是怎樣通過灌輸這些知識把「學」引導到那個既定的結論上去。
這樣的歷史教育很難容納沒有統一結論的探討(盡管這種探討反映了歷史和社會的多重側面)和無實際效用的歷史知識(盡管這些知識可能增進對人性之復雜的認識),受教育者常常表現出對歷史認識強烈的自信和確定感。
而美國的歷史教育(尤其是近幾十年來)強調的是探索和了解歷史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達到的常常不是一個結論,而更多的是對歷史認識的一種態度。這種態度強調的是歷史過程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是對歷史認識和歷史闡釋中主觀性的承認,從而是對任何權威主義和實用主義的質疑和批判。它並不以了解「真相」自誇,更不以達到對某個歷史事件的評判為終點,而是鼓勵學生不斷地探索對歷史事件的多重解釋,保持開放的視野,以加深對人性的理解。
從根本上說,這樣的歷史教育拒絕「歷史必然性」這樣的觀念,受教育者常常表現出對歷史真相和歷史闡釋的困惑,但正是這種困惑激發起他們對歷史更多的好奇和興趣,引導學生朝開放的、多樣性的方向,而不是朝著某個單一的和既定的結論進行思考。如果一個老師蓄意「引導」學生去達到某個結論,學生會在教學評估中提出尖銳的意見,甚至認為自己的知識人格(智力)受到了侮辱~
Ⅷ 美國有歷史課嘛
肯定是有的,雖然美國建國短,但是近代史肯定是有的,再加上全球史,所以還是要歷史課的。正如中國中學歷史課包含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兩大板塊,美國中學歷史課也是包含美國歷史和世界歷史兩大板塊。但美國中學歷史課把不同時代的歷史,不同地域的歷史,不同主題的歷史又劃分成了很多不同的課程。這種現象在精英私立高中更加突出。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發生歷史事件的原因,歷史事件帶來的後果是任何歷史課的最基本的要素。在這些基本要素的基礎上,初級歷史課程要求學生掌握學習歷史的基本技能。這些基本技能包括收集證據,詮釋證據,分析概念,綜合分析。中級歷史課程使用更困難的閱讀材料,更復雜的概念,並且要求更高的理解水平。高級歷史課程則展開對歷史專題的更細致,更深刻的討論。無論在什麼水平上,美國中學歷史課的顯著特點表現在創造性寫作,批判性思維,研究性技術和多樣化課程上。
Ⅸ 美國高中的課程都是哪些
一、課程設置
美國的高中為9至12年級的中學生提供服務。高中的評分是以考試結果為根據,並且隨著畢業臨近,大學錄取變得至關重要,因此高中非常重視學業表現。
這使得教師可以為認真對待學業的大學生教授具有挑戰性的高水平課程。同時,還為有各種能力和興趣的學生提供種類繁多的課程。
二、課程內容
1、常見的必修高中課程包括以下內容:
數學: 四年——通常包括代數、幾何和三角學。
Chinese : 四年——涵蓋時代文學、戲劇、研究和寫作。
科學: 三門課——通常涉及生物、化學和物理。
歷史: 三門課——美國歷史、世界歷史和公民是共同要求。
外語: 兩年(有時可選)——西班牙語、法語和德語是長期的課程,但日語、漢語和俄語越來越受歡迎。
體育: 兩年——通常可以被批準的課外活動取代。
2、這些核心課程只是高中課程的皮毛。還包含藝術、戲劇、公開演講和學術選修課,如海洋生物學、地質學、統計學、詩歌和心理學,以及駕駛培訓和木工車間等實踐課程。
Ⅹ 推薦:美國人是怎麼學習歷史的
中國和美國,誰更有歷史?
美國人對歷史研究的態度,僅從一場普通戰役的歷史資料的收集和考證就可見端倪……
中國歷史5000年,美國歷史200多年。在歷史學者牛大勇看來,「我們(的歷史遺跡)呢,我敢說,我們沒有美國保存的多」
教學方法:沒有霸道的老師
1992年,我去了美國華盛頓威爾遜研究中心,作為職位博士進行訪學。從一開始,我就對他們的教學方法感到吃驚。
我的一個老師,叫裴宜理(ElizabethParry),研究方向是中國群眾運動史。她給我講了民國時期上海工人運動到「文革」這一段歷史。我到她那裡起先是希望學習關於這段歷史的系統知識,不料一堂課下來,我一頭霧水,不知所雲。
整堂課她都在講最前沿的不同流派對同一個歷史問題的不同認識,東一家,西一家,莫衷一是。而裴宜理自己似乎從課堂上消失了。
後來我漸漸發現,這是中美歷史教學的最大不同。1997年,我去了哈佛,得知哈佛校訓中引用主教曼德爾·克雷頓(MandellCreighton)的話,方才徹悟:「教育的真正目的之一:使人常惑常問」。
哈佛大學對一年級本科生並未嚴格劃分專業,學生必須選擇6個領域的核心課程。歷史學即屬其一。哈佛大學的學生雖然必須學習歷史,但他們可以在《1850年以來的現代非洲》、《1945年-1975年的美國與越南》等約31門歷史課程中任選一門。
美國的歷史教育,是想培養出能夠自主獲取知識、挑戰知識、創造知識的人。中國不是,中國老師會盡其所能,灌輸給你最完整的知識。作為學生,你最好誦記於心。這些都是「上面」或導師整理好的體系,你就學這個,這個就會成為你以後工作和做人的基礎。
哈佛老師批閱學生論文,最好的評價是:「這個學生給我的知識比我給他的多得多」;最差的是:「這個學生沒有給我任何新的知識」。
基於此,我那裡的歷史課看來不繁重,一周一節一小時的課。但辛苦在課外。你要在這周完成的閱讀量估計在200頁以上。光讀還不行,第二周,討論開始了,人不多,20個左右,一個多小時內,每個人都要發言。如果你講的東西盡人皆知,誰會聽你的?所以,這一課,就是檢測學生在這周有沒有自己的發現。
美國老師會讓學生上台講,開始我很不習慣。講什麼呢?課本上都有的東西講來有什麼意思?那是因為,當時我還沒有開拓新知識的意識。
回北大之後,我意圖嘗試美國式的教學方式,但異常艱難。首先,學生選修課程非常多,少則10門,多則二十幾門,沒有人會為一門課花這么大心思。美國本科生,四年估計就三十多個學分,平均一學期,四門課就夠了。其次,大多數老師和學生還習慣於老的教學模式,誰會來選我的課?所以,我現在最多隻是在細節方面作一些調整。
教材:沒有統編教材
據我所知,美國歷史教學沒有所謂「統編教材」一說。政府對學術思想和大學教育基本是不管的,自主權完全下放。
學術界似乎也沒有編寫教材的意識。有的歷史書,會標明「適合大學生閱讀」之類的提示。但是沒有任何人膽敢聲稱他的書要被全國統一採用。美國這方面是不講統一的,而是追求不同。你的書必須有旁人沒有的內容,才有出版價值。
另外,編寫學生讀物,即便非常出名,也不能為作者贏得學術名聲。能否被學術界承認,不是看教材,而是看專著。這和中國稍異。
同一歷史問題,諸多學者都有卷帙浩繁的著作。導師有權擇其一隅,備為教案。舉例子說,這門課是講美國獨立戰爭史的,那學生就會被告知,哪些書籍可以拿來學習。可能這節課老師講某本書的第二章,下節課就變成了另一本書的第三章。
我留學時,曾寄居在一個美籍華人家庭,我免費帶他們的孩子,他們讓我免費住宿。我白天帶著孩子,以為晚上可以好好讀自己的書。沒想到這孩子拉著我去泡圖書館。我才發覺,哪怕在小學,教科書的概念也是淡薄的,孩子要完成作業,還是要到圖書館。
回過頭來想,美國政府對歷史教學貌似不聞不問,實則做得很巧妙。1992年,蘇聯解體不久,獨聯體成立。從前蘇聯獨立出來的新生國家,他們的歷史都沒有被美國人專門研究過。美國政府馬上向一些大學撥款,鼓勵它們設立相應的研究所,並在這方面設立很高的獎學金,吸引生源。因為有錢,之前只是對中亞有過泛泛研究的人,這下子就真跑到亞塞拜然去了。歸國後,很可能就成了美國政府智囊團的一員。
我在哈佛時,絲毫感受不到美國政府正在宣傳它想要的東西。而是學校突然有了某個獎學金項目,鼓勵我們做這方面的研究,這些獎學金的名頭絕不會是什麼國家獎學金,而是什麼福特獎學金之類。其外在面目是純民間式的。
考試:沒有標准答案
就我所知,在美國歷史教育上,沒有所謂惟一正確的思想。多高的思想,多有威望的思想,被用了多少年的思想,都是可以被質疑、被挑戰、被改進的。
對歷史問題,他們也沒有所謂的標准答案。「要有新意見」、「切勿人雲亦雲」。這是他們評價一個優秀學人的標准之一,「統一的和標準的」是不受歡迎的。
如果說美國有政治正確的東西,最明顯就是這個詞:「民主」。但是,很少有人知曉,美國為數不少的學者對古代專制和當下的專制並非完全否定,他們不認為必須將美國式的民主鋪向全世界。
1993年,在華盛頓訪學期間,我的辦公室在喬治·華盛頓大學,距白宮只有兩百多米。某日,艾略特教授請我參加他的聚會。一開門我才知道,什麼聚會,原來是紀念會———紀念十月革命。你想,1993年是什麼時候?東歐巨變,蘇聯解體,社會主義正處最低潮。但是與會者卻多是美國人,個個身著紅T恤,正面印著列寧的頭像。艾略特和另一教授都是在講十月革命對人類的推動意義和列寧思想里有價值的地方。一個距離白宮這么近的地方,一個那樣的年代,居然有一群人在做那麼反體制反主流的活動,卻完全合法。
有這個背景,也就曉得,為什麼歷史考試一般是出幾個問題,沒有標准答案。
比如南北戰爭試題,在中國人看來:北方正義,廢除奴隸制,維持國家統一。這肯定是標准答案。可是你去美國南部,聽南部人講那段歷史,參觀那裡的內戰紀念館,你會發現他們站在南方一邊。我那些從南方來的同學,理解那段歷史,往往會同自己家族的遭遇聯系起來,非常感情化。但這並沒有妨礙美國的統一,關鍵看你想要什麼樣的統一,要是這種學術爭論還能使美國再次南北分裂,那太可笑了。
公共歷史教育:美國肯花心思
美國很重視對公眾的歷史教育,比我們重視多了。美國有兩個頻道:歷史頻道和傳記頻道。它們每年賠錢,也很少有廣告,每天不停播出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專題片。
作為一個外國人,我很喜歡看這個電視台,大概美國人也愛看吧。我們沒有這樣的電視台。我們的《百家講壇》?其一,它不是政府努力做的;其二,它只是一個節目。歷史頻道和傳記頻道可是專門的歷史教育頻道,一天播到晚。
美國歷史不長,兩百多年。但史跡遍布全國:破門、殘瓦、獨立戰爭打響第一槍的地方、開槍人的房子、戰報傳遞路線;高樓大廈之下,一幢矮小的白房子,人們會告訴你,那是當時議會的遺址。波士頓有一個著名的游覽線,游覽一遍,佛如置身事發當場,游者從孩子到老人,這豈不是一種最好的歷史教育!
我們呢,我敢說,我們沒有美國保存的多。
表面看來,我們從小學到高中,都在教歷史。似乎比美國人還重視歷史。但那不是歷史,那是統一思想,統一認識。我們整天呼叫要日本為二戰賠禮道歉,我就憤怒,如果當時我們把日本在中國犯下的累累罪行的遺址都保護好,南京大屠殺的萬人坑,淞滬會戰被炸損的民房,慰安婦女遭到虐待的集中營……鐵證如山,日本人還有什麼好說的?
再看看日本人,他們把那些生了銹的大炮,哪怕一塊破瓦、一扇破門都保存得好好的,讓它們告訴孩子們,這就是他們遭侵略的證據。(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牛大勇口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