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無錫歷史和常州歷史發展哪個最早

無錫歷史和常州歷史發展哪個最早

發布時間:2022-02-21 01:33:01

Ⅰ 無錫的歷史有多長

無錫作為歷史古城整整已有3500多年了。
商末(前十二世紀)周太王長子泰伯為讓王位偕弟仲雍,三讓天下,東奔江南,定居梅里(今梅村鎮),築城立國,自號「勾吳」,開創了吳國歷史。

秦始皇統一六國,派王翦駐守無錫縣。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始置無錫縣,縣城位於今崇安區(原無錫縣城西門內側),屬會稽郡,自此至今2000多年之間無錫城擴建多次,但未有遷動。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為無錫侯國;征和四年(前89年)復為縣,屬吳郡。王莽9年改名為有錫縣,
梅里古都 至德名邦——無錫梅村
東漢光武25年復無錫縣。三國時,孫吳分無錫縣以西為屯田,置毗陵典農校尉。西晉太康二年(281年)復置無錫縣,屬毗陵郡。

宋代屬於常州,隸屬於兩浙路,南宋時兩浙路分為東西,無錫隸屬於常州、兩浙西路。

元元貞元年(1295年)升無錫為州,屬江浙行中書省常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 年)復為無錫縣,屬中書省常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無錫縣為無錫、金匱兩縣,同城而治,均屬常州府。

宣統三年(1911年11月6日),秦毓鎏在無錫起義,成立錫金軍政分府於原金匱縣府,轄原無錫、金匱兩縣;秦毓鎏被推為總理,繼稱總司令。

1912年1月20日,錫金軍政分府實行軍民分治,成立無錫縣民政署。5月,錫金軍政分府奉命撤銷,無錫縣民政署成為無錫縣最高行政機關,直屬蘇常道。11月,無錫縣民政署改為無錫縣知事公署。

1927年,廢蘇常道,無錫縣直屬江蘇省。

1934年12月-1937年11月為無錫行政督察區(一度改為第二區)區政府、專員公署駐地,下轄無錫縣、吳縣(蘇州)、武進縣(常州)、江陰縣、常熟縣、崑山縣、寶山縣、吳江縣、太倉縣、嘉定縣共10個縣。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同年11月25日無錫淪陷。

1940年9月,成立無錫縣人民抗日自衛會,下轄吳縣(蘇州)渭黃等多個自衛會。

1941年2月,縣、區自衛會撤銷正式成立無錫縣政府,下轄無錫全境以及江陰、
騎行太湖(36張)
常州、蘇州的部分地區,無錫縣政府隸屬於江南第二行政區;無錫四鄉先後建立中共領導的錫北、錫東、太湖、武南、澄西等多個抗日民主政權。

1949年4月23日22時左右,人民解放軍29軍第87師先頭部隊經梨花庄佔領無錫火車站。23時,87師260團在未遇到任何抵抗的情況下,從光復門入城,無錫宣告解放。無錫解放後析出無錫縣城和附近郊地置無錫市(後武進縣馬跡山地區劃入),其餘鄉村地區仍屬無錫縣,市、縣同城分治(後成立錫山市後治所遷往東亭鎮)。

1949年4月26日,奉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命令,蘇南人民行政公署(簡稱「蘇南行署」)在無錫宣告成立,並確定無錫市為行署駐地、行署直屬市。

1951年10月27日,經蘇南行署批准,無錫市建立8個區,各區成立人民政府,區名按一至八順序排列。其中第一至第五區為城區,第六至第八區為郊區,原郊區辦事處撤銷。

1952年7月,第六、七、八3個區合並為第六區。

1953年1月1日建江蘇省,無錫市為省轄市,下設第一至第八共8個區。

1955年7月12日,第一至第五區分別改名為崇安、工運、南長、西新、北塘區,原第六區設立郊區。

1958年6月16日,5個城區合並為3個城區。由此無錫市基本形成了四區格局,即崇安、南長、北塘3個城區和1個郊區(濱湖區);工運區所轄地區分別並人崇安區和南長區。西新區所轄地區分別並人北塘區和南長區。1960年設立太湖區。1963年太湖區更名為郊區。1968年崇安區更名為崇武區,1978年復名崇安區。

無錫縣屬先後多次變化,曾經屬常州專區、無錫市、蘇州專區管轄。1958年8月25日,
古運河畔
蘇州專區的無錫縣劃歸無錫市領導。1962年,無錫縣劃歸蘇州專區。

1983年3月1日實行市管縣體制,蘇州地區的江陰縣、無錫縣和鎮江地區的宜興縣劃歸無錫市代管。市區轄崇安、南長、北塘、郊區4個市轄區。無錫市共轄3縣4區。

1987年起,經國務院批准,先後撤銷江陰、宜興縣,改設江陰(1987年4月)、宜興市(1988年3月);1988年在馬山鎮包括馬圩地區設立馬山區。無錫市共轄2市1縣和5區。

1994年調整市區行政區劃:將無錫縣坊前鎮所轄的金橋、群星、同心、春豐、春潮五個村,新安鎮所轄的西宅、過家橋、宅基、金華、旭明、高浪度、東裕七個村,梅村鎮所轄的荊協、荊同、香一、齊心、高田、北張、聯心7個村劃出合並設立金梅鄉,金梅鄉和無錫縣的碩放鎮、胡埭鎮劃歸無錫市郊區管轄。

1995年6月,撤銷無錫縣(華夏第一縣),以其原轄區域設立錫山市。

太湖廣場2000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縣級錫山市,設立無錫市錫山區和惠山區。錫山區轄原縣級錫山市的東亭、東北塘、八士、張涇、東湖塘、港下、羊尖、安鎮、查橋、厚橋、盪口、甘露、鴻聲、後宅14個鎮。區人民政府駐東亭鎮;惠山區轄原縣級錫山市的洛社、玉祁、前洲、西漳、堰橋、長安、石塘灣、錢橋、藕塘、楊市、陽山、陸區12個鎮。區人民政府駐堰橋鎮。撤銷馬山區,將原馬山區的行政區劃和原縣級錫山市的坊前、梅村、新安、華庄、東絳、雪浪、南泉、碩放、胡埭9個鎮並入無錫市郊區;將無錫市郊區更名為濱湖區。區人民政府駐河埒鎮。無錫市共轄2縣(市)6區。

Ⅱ 常州的歷史,主要是春秋時期的!!急

常州歷史沿革
延陵
春秋時,吳王壽夢之子季札為避讓王位躬耕於舜過山(今武進鄭陸東);周靈王二十五年(公元前547年)吳王徐祭遂封季札於延陵。延陵邑大約在今常州、武進、江陰、丹陽一帶,是為常州歷史上見諸文字最早的名稱。延陵先邑後縣,其名相繼沿用345年。
毗陵
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改延陵為毗陵。毗陵之名從縣治,到三國吳嘉禾三年(234年)置典農校尉屯田墾殖,到西晉大康二年(281年)建郡統縣,相繼沿用506年,其間,雖曾在王莽當政時改過毗壇,但時間很短前後僅14年,東漢建武元年時又復稱毗陵。毗陵為郡曾統轄丹徒、曲阿(丹陽)、武進、延陵、毗陵、暨陽(江陰)、無錫7縣,是為江南大郡。以毗陵命名的江南大驛一毗陵驛就設於此。
晉陵
西晉惠帝永興元年(305年)為避東海王越(司馬越)世子毗諱,改毗陵為晉陵,晉陵之名前後沿用290多年。其間,西晉永嘉之亂中原士族紛紛南遷,佔地聚居,設置僑治郡縣,一度曾在武進縣境內設有蘭陵郡、蘭陵縣,在晉陵縣境內設有東莞郡領宮縣、東莞、姑幕3縣,直至南朝末期遂先後廢止。
常州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廢郡,以州統縣。開皇九年(589年)於常熟縣置常州,後割常熟縣入蘇州,遂移常州治於晉陵,常州之名由此始,此後,雖曾改稱過毗陵、晉陵、長春、嘗州,但時間都很短暫,而常州之名不論貫州、稱府,為郡沿用至今將近1400年。唐武宗會昌四年(840年)升常州為望,列入全國州府十望之一。清雍正四年(1726年)析武進另置陽湖,析無錫另設金匱,析宜興另立荊溪,加上原領江陰、靖江,常州府統領8縣,故有「中吳要輔,八邑名都」之稱。
武進市
晉太康二年(281年)分曲阿(丹陽)、丹徒東部地區置武進縣。嗣後各朝時有置廢分合,改稱過蘭陵、永定,並入過曲阿、晉陵,析置過陽湖。1912年,民國成立,廢常州府,陽湖縣並入武進縣,城區一度稱武進市,沿稱常州。
常州市
1949年4月23日,常州解放,城鄉分別建立常州市和武進縣。1953年,常州市為省轄市。1983年3月1日,常州市管轄武進、金壇、溧陽3縣。1990年8月、1993年11月、1995年7月三縣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成立溧陽市、金壇市、武進市,仍由常州市管轄。2002年經國務院批准進行行政區劃調整,現轄金壇、溧陽兩個縣級市和武進、新北、天寧、鍾樓、戚墅堰五個行政區。
建置
延陵邑:周靈王二十五年(公元前547年)。 毗陵縣: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 毗陵郡:東漢建武元年。 晉陵縣:西晉惠帝永興元年(304年)。 常州:隋開皇九年(589年)。 常州望(全國十望之一):唐武宗會昌四年(840年)。 常州府:清雍正四年(1726年)。 常州市:1949年。 常州市(地級):1983年3月1日。

Ⅲ 常州歷史簡介

常州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古名延陵,系春秋時期吳王壽夢的第四子季扎的封邑。秦置縣。西晉以後。向為郡、州、路、府治,城名多次更迭為毗陵、毗壇、晉陵、蘭陵、常州、南蘭陵、長春、嘗州、武進等。

「常州」之名始於隋,此前稱「郡」,此後至宋稱「州」,元稱「路」,明、清稱「府」,均有轄縣。清雍正四年(1726)起,常州府轄武進、陽湖、無錫、金匱、宜興、荊溪、江陰、靖江等8縣。清末,城內尚有一府(常州府)兩縣(武進、陽湖)治所。

(3)無錫歷史和常州歷史發展哪個最早擴展閱讀

地理環境

1、位置境域

常州地處長江下游南岸,太湖流域水網平原,位於江蘇省南部,長江三角洲中心地帶,北攜長江,南銜太湖,東望東海,與上海、南京、杭州皆等距相鄰,扼江南地理要沖,與蘇州、無錫聯袂成片。

北緯31°09′-32°04′、東經119°08′-120°12′。境內地勢西南略高,東北略低,高低相差2米左右。

2、地形地貌

常州地貌類型屬高沙平原,山丘平圩兼有。南為天目山余脈,西為茅山山脈,北為寧鎮山脈尾部,中部和東部為寬廣的平原、圩區。境內地勢西南略高,東北略低,高低相差2米左右。

3、氣候條件

常州屬於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常州春末夏初時多有梅雨發生,夏季炎熱多雨,最高氣溫度常達36℃以上,冬季空氣濕潤,氣候陰冷。

Ⅳ 常州的歷史沿革

常州,是江蘇省地級市,地處江南、長江三角洲中心地帶,是長江三角洲地區中心城市之一、先進製造業基地和文化旅遊名城,江蘇長江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與蘇州、無錫構成蘇錫常都市圈。

Ⅳ 常州發展史

4500萬年前,人類祖先脊椎動物「中華曙猿」生活於溧陽上黃一帶,比北非的「人類祖先」早800——1000萬年。

6000餘年前,原始居民聚居於戚墅堰圩墩村一帶。

周靈王二十五年(公元前547年),吳王餘祭封季札於延陵,此為常州文字記載第一名稱。

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改稱毗陵。

三國時吳大帝嘉禾三後(公元234年)實行屯田,轄毗陵、武進(今丹徒)、雲陽(今丹陽)3縣農事。

西晉武帝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廢屯田典農校尉,改置毗陵郡,轄丹徒、曲阿、武進、延陵、毗陵、暨陽、無錫7縣。自此至清代,常州均為郡、州、路、府所在地。

晉惠帝永興元年(公元304年),因避東海王世子毗名諱,改稱晉陵郡。

晉大興元年(公元318年)僑置蘭陵郡。

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廢晉陵郡,置常州,轄晉陵、無錫、義興、江陰4縣。

唐會昌四年(公元844年),升常州為望,列全國十望之一,轄5縣同上(含武進縣)。

昭宗景福元年(公元892年),建吳國,常州屬吳,史稱「三吳重鎮」。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改置常州路,轄晉陵、武進2縣和宜興、無錫2州。

元惠宗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改常州路為長春府,轄武進、無錫、宜興、江陰4縣。

明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改長春府為常州府,轄縣增靖江,計5縣。

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常州府轄武進、陽湖、無錫、金匱、宜興、荊溪、江陰、靖江8縣,史稱「八邑名都」。

1912年辛亥革命後廢常州府,陽湖縣並入武進縣,城區一度稱武進市,沿稱常州,屬江蘇省。

1949年4月23日常州解放後,城鄉分別設常州市和武進縣,隸屬於蘇南行政區常州專區。

1953年,常州市升為省轄市。

1958年,鎮江專區遷來常州,改稱常州專區,轄常州、鎮江2市和武進、金壇、溧陽、丹陽、揚中、句容、宜興、溧水、高淳9縣,隸屬江蘇省。

1983年1月,國務院批准江蘇省實行市管縣體制,3月起轄武進、金壇、溧陽3縣。

2002年4月,國務院批准常州市建特大城市,撤縣級武進市,設武進區,郊區更名為新北區;常州市轄金壇、溧陽二市和武進、新北、天寧、鍾樓、戚墅堰五區。

閱讀全文

與無錫歷史和常州歷史發展哪個最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