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讓學生樂學愛學歷史

如何讓學生樂學愛學歷史

發布時間:2022-12-27 02:38:06

Ⅰ 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

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

“興趣乃成功之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代的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南宋思想家朱熹說得更為直率:“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可見課堂中的趣味性是多麼的重要。那麼,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呢?

一、從學生的生活,創設教學情境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進行了大膽的嘗試。

根據歷史教學的內容設計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對歷史課本中上比較深奧的哲理的問題,就要從學生的生活中比較熟悉的實例入手,化難為易,使學生用體味到的哲理去指導自己的人生。如在教學《中華文化的勃興(二)》一課,對於老子的思想的理解,課堂思考題從以下思路去設計:先從學生都知道“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故事入手,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1。 哪位同學能講講“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故事?(在講述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福──禍──福──禍)這一對立面相互轉化的過程。)

2。 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對立面,任舉一個你知道的或遇到的對立面互相轉化的例子。

3。 在學生真正懂了老子的思想後,讓學生結合老子的思想,談談怎樣看待日常生活中的好事與壞事。

而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一上課就能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爭相發言,興趣盎然地搜集自己和別人的現實生活經歷,輕而易舉地化解了抽象、難懂的哲學思想。而且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在積極、主動的思考討論中領悟到遇事要辯證地、一分為二地看待,養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寵辱不驚”的冷靜的人生觀,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充分挖掘教材的特點,巧設問題,在教學中有意識地設置一些疑問,把它擺在學生面前,使學生感到“山重水復疑無路”,以激勵他們去尋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當學生找到 “又一村”後,就會產生一種 *** ,這種 *** 不僅能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而且讓學生掌握了知識,而且這樣的設計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實現嫁接到活生生的載體上。

二、以歷史當事人的身份“神”入歷史

歷史課堂思考題的設計,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改灌輸為啟發、引導,馳騁想像,利用相關的資料、證據,穿越“時空隧道”,以當事人的身份“神”入歷史,想像古人的想法,體會古人的感受。如在教學《大統一的漢朝》設計了以下思考:

1。 假如你是漢武帝時的一位政治家,你怎樣幫他解決王國問題?

2。 你認為你們提出的建議中,哪個在當時最可靠?

3。 比較你們和漢武帝的措施,哪個更好?好在什麼地方?

這樣的設計首先打破了歷史與己無關、與現實無關的心理障礙,一下了拉近了歷史和學生的距離,學生被推到主體地位,“口欲言而不得”的心理,激發了他們的思維,促使他們深入其境,在為古人分憂時,思考歷史,多角度思維,根據自己的經驗、知識,發揮創造力,重建知識結構,給漢武帝出了很多“主意”。有派軍隊消滅這些王國的勢力;有賞賜給國王很多東西、很高官職,籠絡各國國王;有派欽差大臣到王國監視他們;有撤銷各國國王及其封地;把國王調到中央……在分析這些策略的可行性及與漢武帝的策略相比時糾正了思想偏差,理解了歷史,感受到漢武帝的雄才大略,更重要的是樹立了分析、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要依據時代背景的歷史辯證史觀,體會到了終身受用的正確的歷史學習方法。

三、放手讓學生實踐

1。 在動手製作中體驗、感悟

為了增強趣味性,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運用,嘗試放手讓學生動手製作,以達到在活動中體驗、感悟,在活動中發展。如在學習歷史七年級(上)《燦爛的青銅文明》後,可以讓學生用油泥或泥巴模仿商周青銅器製作一件器物,學生通過親自製作,又參加年級的作品展覽,不僅可以感受商周時期青銅器的工藝精美,認識到青銅器的製作和發展本身是人類社會的一大進步,體驗製作的樂趣,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動手的能力。

在教學《祖國境內的遠古人類》時,建議學生親自動手打磨兩件生產和生活用具,並嘗試著用它去從事簡單的勞動。學生積極參與,一名學生在作業中寫道:“我試著用石頭打制石鏟,可那石頭一點也不好打,既要有力氣,還要有些技巧,一不小心會把手打爛,即使不打手,一會兒,手也會磨破,費盡了力氣,總算做成了,試著去鏟地,只能蹭一點點地皮,原始人生活可真不容易啊!”通過製作並使用石器等的活動,學生很容易體驗到古人生活勞作的艱辛,通過不同時期生產工具的對比,學生體會到生產工具的先進與否對人類的生活、生存及社會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通過歷史的學習,學生看到我國的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也正是學習了歷史,才能更好地理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含義,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建設社會主義的信心和決心,這無疑就加強了愛國主義教育。

2。 在學習競賽中積累沉澱

新的教育理念告訴我們,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和創新能力。我們的歷史課堂理當成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和創新能力陣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習內容、學生特點和教學條件,以學生自主活動、直接體驗為基本形式進行活動。如在教學中採用多種多樣的競賽方法,每上完一節課,下課前一定會提問所學知識,並用現場打分的方式,這樣引起學生的重視,基礎知識也得到了鞏固,課後要求認真完成作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達到了較好的效果。在上《新疆、 *** 、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這一課時,使學生通過該主題的歷史知識競賽增強對祖國疆域、領土 *** 的歷史認同感,開闊人文知識視野。在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 *** ,使所學知識與時事政治相聯系,強調在活動過程中注意對已有知識從專題角度進行整理,在學習競賽中使知識積累沉澱。

3。 在創作展示中提升

通過活動引導學生開闊閱讀面,提高學生的創新的實踐能力。新一輪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角色扮演是實現這種轉變的方法之一,鼓勵學生表演歷史小品。組織學生自編、自演《文成公主入藏》的歷史小品、表演歷史小品《商鞅變法》、《杯酒釋兵權》以及表演一些成語典故等。要表演短劇,學生必須先讀教材、理解教材、查閱相關資料,再合作分工,整個過程,既是學習的過程,也是創作的過程,通過這些活動不僅使學生了解歷史,認識歷史,還學會獲取知識,表達情感,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創作力,使學生學會了自主管理,合作共事,也為那些平時成績不好的學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學習歷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他們沒有道具,就自製道具,用煙盒、毛線做成皇帝的冕旒,用女生的頭飾製作成文成公主的頭飾等,使表演具有真實感,富有感染力。在表演中縮短學生與歷史的距離,讓學生嘗試從當時人們的立場和處境去思考問題,做出判斷,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促進學生對歷史認識的主動建構。

4。 在辯論中達成共識

激發、引導學生參與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學會傾聽,尊重他人的意見,這是我們當代教育教學的目的之一。在課堂中組織學生對“秦始皇功過的辯論”、“辛亥革命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武則天功過的辯論”等專題讓學生進行分組辯論。他們為了能在辯論中獲勝,為小組爭光下去主動查閱相關資料,辯論會上個個爭得面紅耳赤。學生經過辯論對歷史事實的認識有了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辯論能力得到了訓練。這些活動必將極大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使我們的歷史課堂也充滿生機和活力。

5。 在網路資源中放飛思維

把網路資源引入歷史課堂,讓學生的自主和創新性思維健康成長。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發展,學校網路教學也日益廣泛,我們歷史老師要通過網路,開拓進取,藉助網路資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師的合理引導下,培養學生熟悉網路、利用網路查找歷史資料,啟迪學生思維,放飛思維空間,進行自主的探究性學習,並努力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創造性學習能力。

Ⅱ 如何培養學生對初中歷史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對初中歷史的學習興趣的方法:
1.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教師應以身作則,以德服人

擁有一個引以為豪、特別是知識淵博、品德高尚、幽默詼諧、善於教學的老師,是學生一輩子都難以忘懷的。每個老師應以此為目標,努力做一個學生喜歡的好老師。只有這樣,學生才願意與老師在教學活動中相互配合,共同進步。融洽的師生關系,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師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以善教的藝術去折服學生,而且要以人格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教師在學生面前,樹立什麼樣的形象至關重要。小到穿著打扮,大到言談舉止,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生與他們喜愛的老師和睦相處,可以在學習中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圍。因此,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培養與學生的情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親其師」而「信其道」。
師德如此高尚,學生的嘴角能不露出幾許微笑? 2.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教師必須以才感人
教師在教授知識的同時,也應該把歷史的魅力巧妙地表達出來讓學生也漸漸融入,因此教師還必須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和比較淵博的知識。教學內容是否生動有趣,也是吸引學生,激發學生興趣的重要因素。教師選擇一些典型生動的材料進行補充,使整個歷史教學內容血肉豐富,使描述的歷史人物栩栩如生,使敘述的歷史事件讓學生如臨其境。這就要求教師要熟悉教材,教學要目的明確,重點突出,要講求教學的方法藝術,啟發得當,形式新穎。同時教師在工作、生活中要做個有心人,平時看書、讀報、上網、看電視,總之要利用一切機會,多多收集歷史資料,精選一些典型材料,講課中適時拋出,既增加生動性,激發學生情緒,又頗顯學術氣,使學生由奇生敬,由敬生愛,由愛而主動學習。
教師如此博學,學生眼中能不露出幾絲欣賞的目光? 3.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教師必須做到可親、可敬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他始終處在教學活動的中心位置。只有教師可親可敬,才能強有力地吸引學生,積極有效地影響學生,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教師要可親,努力創建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上課要對學生充滿激情,要精神飽滿,面帶微笑,親切自然,努力創建和諧、寬松、平等、民主的課堂環境和學習氛圍,給學生施展才華的平台。這樣學生會覺得老師有親和力,無形之中培養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切不可冷冰冰,板起面孔,否則會得不償失。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時,總會出現回答不全面或回答不對甚至是答不上的現象,這都是很正常的。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無論對錯,教師應該積極引導,讓學生體會到一種收獲的快樂,成功的喜悅。
其次,教師要可敬。這就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師德修養,能嚴於律己,虛心好學,敬業愛生,盡職盡責。同時,老師言談舉止要文明高雅,處處為人師表。教師尊重學生,學生才會尊敬老師。 教師如此可敬可親,學生心中能不多幾分感激? 4.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要寓教於樂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課堂上學生喜歡的事情會讓他們聚精會神、興致勃勃。在課堂教學中,必須為學生創設快樂的學習環境,寓教於樂,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以興趣促進學生樂學。教師用豐富的知識,幽默的語言把學生帶進歷史課堂。在教學中,盡量營造快樂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愉快地進入最佳的學習和思維狀態。通過唱歌、講故事、演小品等多種文藝形式來結合教材知識進行情感的滲透,使之達到寓教於樂。
歷史課如此生動、有魅力,學生能不感興趣,學習能不刻苦?
5.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必須讓學生對學習有成功感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有賴於成功。學習上,當學生克服了重重困難,突破了一道道難題,獲取了某種知識,心理就有一種成功的喜悅,越學越有興趣。否則,如果學生上課聽不懂,提問不會答,作業滿篇錯,學習完全在失敗中渡過,那麼,他對學習就會失去興趣。因此,課堂教學教師要努力讓學生嘗到學習成功的甜頭。
首先,堅持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正確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啟迪學生思維,使學生從易到難,由淺入深地學習。當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無法突破時,老師要循循誘導,幫助學生排除攔路虎,使他們從「山重水復」的無路之地走向「柳暗花明」的成功境界。這樣,學生就會消除畏懼心理,產生成功感,從而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其次,老師在教學中堅持多表揚原則,在課堂教學中,學習學得好,問題回答正確,老師固然要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當學生對某一知識學習理解不全面不深刻,或者不很准確時,老師除了給以補充完善外,還要給學生適當的肯定和鼓勵。甚至有時學生對某一知識的理解完全錯誤,但只要他學習努力,老師也要對這種精神加以肯定。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培養學生的成功感,培養學習興趣。
總之,歷史科教學要講究手段多樣化,教學中,老師要針對學生好說、好動、好參與的特點,做到講解與討論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本與社會相結合等,不斷變換教學方式,使學生從一種興奮狀態進入另一種興奮狀態,對教學充滿新鮮感,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以最大的熱情,濃厚的求知慾完成教學任務,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Ⅲ 如何讓學生愛上歷史課

1.如何讓學生愛上 初中歷史 課
初中歷史教學是讓學生正確認識歷史,並積極吸取歷史經驗教學。

歷史學科與其餘的課程相比,有很大的特殊性。對於初中生來說,學好歷史最大的動機就在於興趣,對於沒有興趣的學生而言,要想提升他們的歷史知識水平很難。

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當中,教師應當採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營造一個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感受歷史的獨特文化氛圍,以達到歷史教育的目的。一、現階段我國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分析1.外部因素歪曲歷史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人們的生活與工作都受到了現代科技的影響,手機、電腦等現代化產品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加上現代媒體的快速傳播,學生在接收各方傳來的信息。

雖然學生在歷史學習當中獲取了一些歷史信息,但是對歷史的認識仍然不夠全面。有些影視作品為了增加收視率,對其中涉及的歷史知識肆意篡改,導致學生長期處在歪曲歷史信息的渲染下,難以正確、全面地認識我國的歷史,造成心理上的錯誤認識。

這是我國現代歷史教學當中十分不好的現象。2.學生學習歷史方法不恰當,死記硬背較普遍經過長期的調查和分析,我國大多數學生在初中歷史學習中,不是因為對其有興趣,而是通過死記硬背的方法來應付考試。

學生對歷史的學習,不是沒有興趣,而是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激發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總是那麼枯燥無味,教師應該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方式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正確的學習方法。出現這樣的狀況不但不能激發學生對初中歷史的學習興趣,還會導致學生不能正確理解和認識歷史,陷入厭學狀態。

二、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當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1.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經過實踐調查發現,很多的優秀教師,在課堂上和生活上都能跟學生成為很好的朋友關系。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狀態,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於所學知識的興趣。

以孔子為例,他在教學的過程中,與他的學生就是一種亦師亦友的關系,正是這種理念的影響,朱熹的學生陳淳才能作出《北溪字義》。由此可見,教師對於學生的引導不僅僅體現在教學上。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才能充分發揮「教學」的意義。要想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作用,就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只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能使得學生對教師教的內容產生興趣,教師才能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信心。

除此之外,教師在教授的過程當中,還要堅持師生平等的觀念,創建公平、民主、和諧的課堂環境。保障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才能促進學生對於知識的不斷探索。

和諧的師生關系,不僅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也能讓教師成為影響學生一生的朋友。2.教師要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要意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造成影響,因此,教師不僅需要扎實的專業功底,還要具有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保持高尚的品質。

初中歷史教師要通過不斷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讓學生由衷地喜歡教師的引導,喜歡教師的教學風格。任何一個學校都有許多教師。

其中,有些教學的成績較理想,有些教學水平一般。但是,最終對學生影響較大的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都對學生較好,用心來教育學生。

教師要多運用鼓勵性的話語來幫助學生建立信心,學生只有感覺到教師在重視自己,才有學習的動力。3.教學內容故事化在我國的教育制度下,初中學生正好處於敏感的青春期,此時他們的興趣愛好已經形成,個性特點突出。

教師要充分抓住他們的這一特點。從學生的興趣愛好著手,將歷史教學與 歷史典故 相結合,還可以穿插歷史名人的事跡,來增加歷史課文的可讀性,營造一個故事性的歷史課堂。

在輕松的環境當中,不知不覺地獲取歷史知識信息。例如,在講初中歷史當中「上古人類文明」內容時,教師可以查詢一些上古時期的神話,或者運用好萊塢電影《侏羅紀公園》來引出史前時代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必然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歷史知識點的講解營造氛圍。

4.有效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隨著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教育界已經引進了較為先進的教學設備,校園也已經成為數字化的校園。在多媒體教學下,不僅帶來了高效率的課堂,還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在初中歷史教學當中引進多媒體教學技術,讓學生充分調動聽覺、視覺等感官,充分參與課堂。例如,教師可以提前准備一些與教學內容相符合的影視作品、圖片、游戲等,在課堂上播放,或者帶領同學來做。

例如,教師在講「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環節的內容時,可以搜集一些關於人民解放戰爭時期的紀錄片,或者較為真實的影視作品,如《狼牙山五壯士》等。在運用多媒體進行歷史教學時,教師要時刻注意,選取的材料不僅要緊扣主題,還要具有真實性,不然會給學生產生誤導。

總之,初中歷史教學是引導學生認識歷史、傳承歷史文化的重要工具。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課堂上的積極性。

可以從學生的興趣著手,穿插 歷史故事 ,建立一個輕松的課堂氛圍。達到初中歷史教學的真正目的。
2.怎樣才能讓學生對歷史課感興趣
初一的學生思維方式,學習方法還停留在小學階段,沒有接觸過歷史學習,有可能連歷史是做什麼的,怎樣學,怎樣考試都不道,所以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讓孩子們了解歷史學習,培養良好的歷史學習習慣至關重要。只有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的學習才會變成主動性的學習,提高學習效率,才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使學生終身受益。

開學第一堂課就要首先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讓學生明確歷史的學習目標,告訴學生考試的題型,學習的方法,做題的方法,讓學生對歷史形成一個概念。要給孩子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營造一種自由的環境,讓孩子們自由學習,自由表達。孩子們剛從小學來到一個新環境,從心理上來講一定會有怯生生的感覺,如果再遇到一個凶神惡煞般的老師,估計首先就會從心裡抵觸了這門課,試想他怎樣去進行以後的學習呢?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們多創造,給他們一個自由表達的環境,讓他們自由的去講自己想講的話。在確實出現錯誤的情況下,我們告訴孩子正確的就行了,而不是批評他:「你怎麼可以這樣!」「你怎麼這么笨!」

孩子喜歡學習了,我們要教給他們合適的學習方法。歷史是一門社會科學,光讀懂不行,必須有良好的記憶。告訴他們老師在課堂上講的東西你都記下來,考試肯定沒有問題。記憶方法有很多,像重復記憶法,俗語說「書讀百遍其意自見」;還有聯想記憶法,可以聯想到自己看過的一些歷史故事,或者歷史電視劇等等。這些都是提高歷史成績的的一些好的記憶方法。

作為教師還要注意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補充課堂知識學習的習慣。讓那些愛看書,愛上網的同學充分利用自己的愛好。隨時收集相關資料,可能會大大增加他們對歷史學習的關注度,也可以大大提高他們在課堂上的發言機會。課堂將氣氛濃厚了,活躍了,也會帶動其他學生參與進來,相信歷史課堂會成為更高效的課堂。還要逐步培養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習慣。小學的學生已經基本懂得怎樣小坐合作,我覺得這不是太困難的事,關鍵是引導學生合理分工,發揮特長,主動參與,在參與中享受成功,達到最佳學習效果。另外還有很多的學習習慣要培養,比如及時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的習慣 ,預習的習慣 ,認真聽課的習慣 ,上課主動回答問題的習慣 ,上課記筆記的習慣 ,課後復習的習慣。。,這些習慣其實也是所有學科的學習所學具備的良好習慣。

葉聖陶說: 教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任何一種習慣都需長期的、堅持不懈的努力,再加上初一學生年齡小、自我管理能力差,要想養成良好的歷史學習習慣,必須下一番苦功不可。教師要趁熱打鐵全面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今後的教學將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如何讓學生愛上初中歷史課
歷史課內容龐雜,學生不易掌握,缺乏學習興致,長期以來,歷史課被看作是「死記硬背」「枯燥乏味」的代名詞,尤其是初中歷史課程,許多學生、家長更加不重視。

如何改變人們對歷史課的偏見,真正讓學生喜歡歷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當前擺在每個歷史教師面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我結合自己多年教學經驗,談談讓學生愛上歷史課的妙招。

一、活用、巧用歷史新教材 歷史教材是學生進行系統性學習最直接的工具。隨著歷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我認為新教材版面活潑,圖片清晰,主題鮮明,時代感強,且不再講究學科體系的完整性,善於精選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為教師提供了適宜的教學素材和信息,提供了廣闊的平台和空間,益於教師打開思路、選擇方法,追求新理念下的課堂教學。

但毋庸諱言,許多一線教師在使用新教材時,仍是照本宣科,認為只要把課本中要求掌握的知識無保留、無差錯地傳授給學生就完成了教學任務,這種理念與新課改是格格不入的,長此以往,我們的課改將流於形式,甚至夭折。教材不是法典,教材不是《聖經》,教材只是一種工具和中介,作為一線教師,我們要重新認識和理解教材,實現教材觀的轉變,真正樹立「教材是範例」的嶄新教材觀,即教材是引導學生認知發展、生活學習、人格建構的一種範例,是學生發展的「文化中介」,是師生對話的「話題」,旨在引起學生的認知、分析理解、反思、批判和意義建構,而不是學生必須完全接受的對象和內容。

同時,教師使用新教材要有創造意識,把握好教材的彈性,能根據教學實際對教材進行合理的調整、重組、取捨、再創造,使教材更適合自己及學生。 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要想提高教學效率,必須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對老師的親切感,創造一個師生和諧的課堂環境,使老師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關心每一個學生,愛生如子,聽取學生合理的建議,尊重學生的感情和人格,維護學生的自尊,把學生看成和你一樣的需要人格尊嚴,需要維護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平等對待學生,與他們民主相處,即使他們犯有錯誤,進行教育,也必須尊重他們,創設一個比較寬裕、安全的心理環境,讓學生坐著與你談話;課堂上每天送給學生一句鼓勵的話語,每天送給學生一個善意的微笑,把真誠和鼓勵、關懷和愛護、尊重和依賴帶給學生,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可親、可敬的老師形象,打造和諧課堂。

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會使學生在一種愉悅、放鬆的精神狀態下學習,敢於質疑、敢於爭論,個性化的思維、情趣、愛好、特點有張揚的空間,自我滿足得以實現。有很多以前被認為是「差生」的,在別的課堂上不被搭理的學生,在我的歷史課上卻有出色的表現,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保護,像一株株不再害羞的幼苗迎著陽光茁壯成長。

同時,教師的角色也要漸漸發生變化,從單純的教學傳授者轉變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以科學的方法訓練學生,這樣,學生的創新意識就會逐漸提高。身為新世紀的歷史教育者,我們有責任和義務,積極努力探索最佳方法和途徑,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社會培養時代需要的有理想、有見解、有個性的人才。

三、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 新課改下,我們要更新教學觀念,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中學教師教育不需要「成品」,未來社會更不需要只會念經的「和尚」,封閉、正統、僵化的教學管理模式早已成為過去。

更新教學觀念,發展學生的個性,對歷史教學來說更為重要。在學校教學活動中,教師不應該以學生的無知和被動來建立自己的權威,而要把學生當作具有無窮潛能的資源來開發,敢於把學習工具交給學生,將探究知識的心理歷史還給學生;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開發與引導,在教學中,教師不是做一個簡單的帶路人,而應融入其中,以自己的知識和道德修養,使學生都有自主學習的機會,都有自主學習的能力,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創造的活力。

首先,要更新教育觀念,要認識到歷史教育的目的不僅僅在於客觀事實基礎知識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真正地理解、掌握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形成正確的歷史思維,從而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只有自覺地更新教育觀念,跟上時代要求,才可能在教育實踐中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實現創新和發展。

其次,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專業素質。教師是學生學習時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和利用最方便,使用頻率最高的教育資源。

教師應靠自己淵博的知識、豐富的經驗和良好的個性品質來吸引學生,影響學生,使學生由喜歡老師到喜歡課程,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歷史是一門與自然、社會、人類活動聯系最為緊密的學科,歷史老師肩負著學生德育工作的重大責任,因此他的人格和行為都要力求做學生的榜樣,這就要求他們向著「完整型」的標准努力。

四、創設有效的課堂情境 教師要會營造歷史情境,培養學生情感體驗,激發探究興趣。在講授中國古代史,秦漢民族關系和對外關系的時候,我讓學生扮演羅馬商人,然後問他:「你要經絲綢之路到。
4.如何讓學生喜歡學歷史
是一直困擾很多歷史教師的現實問題。

除了提升個人素質、幽默風趣、創設情境,我們還能怎麼做? 深入一線的初中歷史教師都很困惑:歷史課是學生最不願學的科目之一。學生認為,歷史課屬常識課——既然是常識,不學也罷。

究其原因,學生的回答無外乎兩點:一是「內容枯燥」;二是「聽天書一般,沒意思」。這兩個原因,前者是客觀的,問題在教材;後者則是主觀的,問題的關鍵在教師。

曾幾何時,學習歷史的目的似乎就是記住歷史事件的時間、地點和重大意義,記住祖宗的各項發明創造,難怪有學生感慨:歷史真枯燥,歷史真難學!還說,「背」歷史最難的是時間。這是本末倒置,不難才怪!學歷史干什麼?唐太宗早就告訴我們了:以「史」為「鏡」。

要讓學生在歷史課堂上「活」起來,就應注重學生結合歷史與現實進行討論、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只有當學生明確了學習歷史的意義時,他們學習內驅力才能增強,才會對歷史產生濃厚的興趣。

要讓歷史課成為學生在輕松愉快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又受思想教育的一門課,需要教師把握好上第一堂歷史課的時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第一堂課中就要注意引導學生明白學習歷史課對自己成長的重要意義。

比如講到學歷史可以使人明智,教師可以提問:大家都知道唐太宗是我國古代的明君,你知道他明智的原因嗎?就是他注重「以史為鏡」,注重吸取前人失敗的教訓和成功的經驗,使自己很少犯前人犯過的錯誤。由此,在輕松的氛圍中使學生明白為什麼要學歷史,認識到學習歷史的現實作用。

總之,無論運用什麼方式方法或手段,都必須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特點,「活」教「活」學歷史。當然,最關鍵的還是教師素質的提高,要求教師必須具有深厚的歷史功底,通過對歷史教材的充分挖掘和對多種教學方式的綜合應用,歷史可以鮮活起來,《歷史》課程的教學也可以生動起來,從而使歷史學科煥發出本來具有的盎然生機。

Ⅳ 如何讓學生喜歡上歷史課

歷史是小學科,很多同學不夠重視,但中考還是佔有一定分值的.如果教師總是枯燥無味地講,學生學起來就會索然無味。

通過教學實踐,個人認為要讓學生喜歡自己上的歷史課,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上課要講的重難點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

這樣,可以讓學生覺得在課堂上有所收獲,同時教師也要有親和力,這是每一個歷史教師必須要做到的.

二,上課講題不要就課論課,要多一些聯系,歷史本來就是可以談古論今的。

只要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就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讓課堂自然變得生氣勃勃,學生在課堂上自然會興致盎然.

三,上課要幽默。

教師平時可以看看笑話,積累一些幽默素材,那麼根據平時上課的一些突發事件,用一些幽默語句或者笑話及時處理問題,可以減少學生上課開小差的幾率,同時可以讓課堂變得更有活力,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進而可以提高課堂效率.

四、給學生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也就是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

因為有了多樣的選擇,可以使學生的學習狀態從「封閉式」學習環境下的消極等待轉為主動進取。

作為起主導作用的教師可以通過開放性的設問、互動 *** 流等措施,幫助學生擴大自身的知識來源,提高學生的合作水平及每個學習個體的自我適應能力,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環境中綻放自己的精彩。

五、教師要注意在課堂教學中及時評價激勵。

適時合理的評價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的競爭性、主動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發言積極的、學有進步的、及時完成作業的、解題思維獨特的同學給予表揚。

每一個老師必須明白:通過賞識教育可以克服學生自卑和怯懦,增強其自信心;通過賞識教育可以挖掘潛力,人盡其才。

總之,讓所有的學生都喜歡上歷史課並非易事,但我會繼續努力爭取不讓每一個學生在歷史課上掉隊.

Ⅳ 如何引導孩子學歷史

一、注重知識積累,培養學習興趣
感興趣才會主動接近、思考,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老師要通過多種形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是每一個學科、每一位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不厭學才能更好學。
第一,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有好的、充滿懸念的開頭的歷史課,必將激發學生的探知欲,進而使他們以最佳的心理狀態進入學習。這樣一來,既能提高教學效率,又能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兩全其美。在講新課前,教師可以設計啟發性問題導入課程。如,對於「九・一八」事變這堂課,不妨以這樣的情境設計導入課程:播放歌曲《松花江上》的錄音:「家在松花江……有森林煤礦……九月十八來了日本兵……」放完這首歌曲後,老師問學生歌曲反映的內容和歷史事件,由學生回答導入「九・一八」事變這堂課。通過這種形式,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會更加積極的思考、提問和發言,課堂效率也就得到了有效提高。
第二,「讀史使人明志」,結合時事熱點培養學習興趣。如講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聯系2009年的圓明園十二生肖文物高價拍賣事件,以及國寶流落海外的情況,引入當時的火燒圓明園事件,讓學生明白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和對歷史課的學習興趣。
第三,以歷史故事、事件、逸聞等為課堂興奮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要熟知歷史背景、各類文獻,這樣才能充分挖掘教材背後的故事;其次,教師要廣泛搜集教學素材,有意識地做好教學准備,如搜集影視、歌曲、文章等各類趣味素材,真正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樂於學習、願意學習。

二、以學生為中心,實現角色轉變
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互動的動態過程,教師不僅是教材知識的搬運者、教參的執行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和合作者,要想搞好課堂教學,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以學生為中心,實現角色的轉變,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緊緊圍繞學習的內容,通過課堂討論、分組探究等形式,激發學生的擴散性學習思維,同時,可以創設多樣的歷史情境,讓學生動起來,讓歷史課活起來。如,以唱歷史歌曲回顧歷史,以參觀名勝古跡走進歷史,以演講形式點評歷史,以歷史情景劇再現歷史,以影視圖片感受歷史,以歷史知識問答鞏固歷史。如抗日戰爭單元「西安事變」一課,在其發生前後,國內外各派勢力是錯綜復雜的,各方態度也千差萬別,這是這一堂課的學習難點。對此,不妨通過電影《西安事變》中的幾個片斷加以介紹,西安張、楊兵諫扣蔣,宋美齡、端納為和平解決斡旋,何應欽兵圍西安,周恩來西安調停……通過回顧這一歷史,引導學生弄清進國內外各派勢力對西安事變的態度和目的,引導他們分組探討當時蔣介石不能殺的時代背景,並以此延伸,進行一次課堂演講或辯論,讓學生真正融入歷史、參與歷史。

三、講、練並用,採用有教無類教學理念
作為一名歷史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並具有貫通古今的通史知識結構、熟悉中外的全球史知識結構、超出史學范圍的多學科的知識結構,這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一切課堂資源,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理念,讓學生充分掌握知識,體會中國博大精深歷史的風采。具體說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利用講和練的手段,實施分類教學,引導學生進入主動者、創造者角色。對於差生,教師更要有耐心,要及時引導他們自己解決問題。同時,要積極引導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如,提前預習,講與本課堂有關的故事,自己整理一課的知識要點,一個單元的知識要點,並按線索理出頭緒等。此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學會將知識分類,如將有關的人物集中在一起,將有關的事件集中起來,前後聯系,做到知識系統化,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Ⅵ 如何盡力提高學生學歷史的積極性

一、重視學習目標的教育,誘發學生學習動機
我們的導學案第一個步驟就是明確目標,干什麼事都要有目標,並向著這個既定目標不斷前進,學習也是這個道理,我在編寫導學案的時候,總是先認真研究國家教育部頒布的《中學歷史課程標准》,並結合教學參考書以及我校學生的實際,然後動手制定學生的學習目標。例如我在編寫八年級歷史上冊第四課《八國聯軍侵華》時,課程標準是:了解八國聯軍侵華的史實;結合《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分析《辛丑條約》對中國民族危機全面加深的影響。然後我又結合我們自己的實際,對本課三維目標制定如下
【知識與能力】
⒈了解八國聯軍侵華的史實,說出《辛丑條約》主要內容並分析對中國的影響。
⒉了解義和團反侵略的史實。
【過程與方法】 學會歷史比較法:通過對歷次列強侵華史實的學習,認識到中國正一步一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史實。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帝國主義列強兇殘的本質。學習義和團敢於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精神。樹立為中華崛起而努力學習的奮斗目標。 學習目標讓學生在長期的學習中,逐步明確學習的意義,對探求歷史知識產生了樂趣,在以後的學習中,就能一直保持積極進取的態度,獲得優良的成績。
二、發揮情感的積極作用,強化學習興趣和信心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學過程不但是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歷史教學可以從以下三方面發掘情感的積極因素,促使學生對歷史知識和歷史活動本身的追求、渴望和滿足。
1.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圍
在新的教學理念里,給學生一個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至關重要,我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盡力讓學生參與導學案的制定,多媒體的策劃,在小組評價中,讓學生派出自己各組的評價代表,制定出符合學情、班情的評價標准。這樣學生激情很高,學習效果十分明顯。
2.正確評價學生
正確評價學生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我在平時的歷史教學活動中,注重對學生興趣培養,能夠適時給予適當評價。例如我校八一班學生李鵬鵬,由於某種原因,說話不清楚,但他學習十分積極,敢於思考,敢於表達自己的見解,而且常常很有見地,我就經常鼓勵他,讓他到黑板前給同學們講解,他的自信心得到極大提高。學習更加努力了,每一次歷史考試成績都是優秀,據最新的2010——2011學年度期末考試歷史統計,他又獲得了87分的優秀成績。
3.成功是最好的激勵。
再好的學習方法,如果不能取得成功,時間長了,大家就會懷疑它的科學性,如果教師在平時注意用成功例子來激勵學生,定會取得很好的效果。我校七一班的白晶晶同學是我的一位親戚,入學考試成績十分糟糕,其中數學只考了6分,經過在我們學校的學習,成績是穩步上升,特別是數學,那變化真是翻天覆地,150分的試卷,她已經能夠考到120分。總分由原來的班級墊底上升到班裡的前十名之內。我在班裡總是有意無意的把這件成功的例子拿出來激勵學生,不但鼓勵了她本人,還帶動了七三班許多同學的積極性。
三、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求知慾望。
在教學中設置一些懸念,創造一種特殊的情境,則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並使這種共鳴轉化為求知慾,進而把注意轉移到新知識的學習上。例如我在上到八年級歷史第四單元抗日戰爭,我先給學生放了一段關於九一八事變的影視資料,又帶領學生回憶了1894年甲午戰爭中中國的慘敗,讓學生沉浸在歷史中,然後我提出了問題:同樣是反侵略的正義戰爭,1931——1945年的抗日戰爭是怎樣取得勝利的?你們想知道嗎?孩子們的求知慾望被我調動起來了,他們都回答:想!那我們就開始學習《第四單元抗日戰爭》。事實證明,本單元學生學的很好。有第四次月考的成績證明。
四、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上的藝術性、形象性、趣味性,都能使學生情緒興奮,從而積極對待學習活動,自覺思考問題。例如我在上到七年級上冊第十八課《三國鼎立》時,我布置學生溫習曹操的《蒿里行》:「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來感悟東漢末年朝政混亂,軍閥割據、民不聊生的時代背景,《龜雖壽》裡面的詩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來感悟曹操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溫習杜甫有關諸葛亮的詩句:「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等來領悟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感人事跡。學生通過自己熟悉的詩句,學習歷史的興趣陡然高漲,其效果更不用說了。
五、開展適當競賽,提高學習熱情。
我們的小組竟評其實就是開展學習競賽,以競賽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自從本學期實行小組竟評以來,我們的學生課下溫習認真了、上課學習熱情了、小組競爭激烈了,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鍛煉了自己自覺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增強了集體榮譽感。一句話,他們學會了學習。
總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是知識的容器。教師傳授知識、技能,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才能變成學生自己的財富。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善於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要讓學生有進行深入細致思考的機會、自我體驗的機會。教學中要盡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由「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我愛學」。

Ⅶ 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學習興趣

我自己就對歷史很感興趣,說說我的看法吧:

  1. 孩子的興趣和他在比較小的時候接觸的東西有很大關系,在他四五歲到10歲之間是很重要的時間窗口,這段時間他接觸的東西可能影響他一生。我在這個時候讀了幾本書,有一本是上下五千年,我想和我後來一直很喜歡歷史有很大關系。如果能抓住這個窗口,讓他耳濡目染,多了解一些有趣的歷史故事,會非常有效

  2. 對於很多已經過了這個時期的學生,那就需要通過其他途徑了,可能要曲折一點,因為很多學生過了這個時期逆反心理就很強了。

    比較好的方法就是,從他喜歡的方面入手:比如我見過很多人喜歡玩三國游戲,進而他們慢慢也會去喜歡三國相關的東西,很多人會嘗試了解這段時間的歷史故事。

    可以從這一點出發,如果學生有喜歡的歷史相關的游戲,或者其他和歷史相關的電視啊,小說啊,可以先推薦他看同一個時期的有趣的歷史書籍,或者歷史節目,推薦他接觸歷史有趣的一面,然後進而再去喜歡其他時間的歷史。

  3. 其實適合學生,容易讓學生喜歡的優秀歷史相關的作品很多,根據我的經驗,《明朝那些事》,易中天品三國,還有很多電視劇,都很容易讓他們接受,而且很多男孩子天然的就有喜歡的三國等歷史相關的游戲,從這些方面入手,去了解他們,和他們交流,並告訴他他喜歡的那段歷史里他不知道又非常有趣的事,書,電視,讓他們自己去探索,效果會非常好。


都是原創啦,打字挺幸苦哦

Ⅷ 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享受歷史課

一、用生動通俗形象的語言,激發學生的興趣
例如講到商朝的「炮烙之刑」時,我說:「商紂王創制的『炮烙之刑』是一種酷刑,他先叫人將銅柱子放在熊熊燃燒的炭火上,等銅柱燒得通紅通紅時,就強迫『犯人』在銅柱上行走,『犯人』剛踏在銅柱上,只聽到『哧』的一聲,『犯人』的腳板立即冒起縷縷青煙,『犯人』搖晃兩下,站立不住,就『撲通』一聲掉到炭火中被活活地燒死了。」這樣,學生彷彿「親眼看到了」和「親耳聽到了」,產生一種猶如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加深了對商紂王殘暴統治的認識。
二、讓學生表演歷史劇,激發學生的興趣
如在講「中國共產黨成立」時,先讓五名學生扮演歷史劇中不同的角色,來表演「中共一大召開」的歷史片斷,再現歷史事件的過程,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後又出示圖示說明:中國共六黨成立的條件和歷史意義。這樣從而使枯燥的概念變得直觀、形象、生動,便於理解。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
三、引入恰當的故事,激發學生的興趣
如講「吳越爭霸」時,結合「卧薪嘗膽」的故事,教育學生只要發憤圖強,吃苦耐勞,就一定能夠成功。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又如學習「商鞅變法」時讓學生講述「立木為信」的故事,使學生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教育了學生。第二單元學完後,組織學生舉行講故事比賽,學生不僅故事講得好,體會也寫得好,不僅得到了啟示,學習歷史的興趣也更濃了。
四、積極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學習「破解彩陶之謎」這個內容。先由圖片引出話題,再結合相關的內容,使學生對彩陶有一定的了解,然後讓學生根據三幅彩陶的圖片,讓學生思考彩陶盆上人們手拉手的圖案,體現了人們什麼樣的生活情景?學生討論的很激烈,進行了大膽的想像,他們都爭先恐後的發表自己的見解,把課堂教學推向高潮,短時間內便創造出了一個濃厚的學習氣氛,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使學生真正做了課堂的主人,享受到了歷史課堂的快樂。
五、採用歷史故事教學法激發學習興趣
在歷史課教學中,要想給學生營造一個快樂、活潑的課堂氛圍,採用典型歷史故事教學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這里所說的歷史故事並不是隨便選取一個故事就可以了。而是要根據所教班級學生的興趣、年齡特徵以及教學內容和教學需要,選取學生感興趣的故事。而且是耳熟能詳的故事。在上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故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並運用相關理論,得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後由教師加以總結。例如講述《三國鼎立》時,先播放《三國演義》的主題歌,隨後問學生就如你生活在東漢末年你渴望什麼?你會幫助誰?為什麼?導語的巧妙設計及構想,即有助於課堂教學,同時也是課堂創新的一中體現。創設歷史情境,感悟歷史。歷史是有血有肉的,如果讓學生身臨其境,那受到的教育將是書本上所做不到的。當然情境的創設離不開書本沒否則那就是憑空捏造了。如講述西周分封制是怎麼一回事。學生可以分角色扮演來重現當時的情景,雖然表演有一點難度,但只要教師事先指導還是可行的。學生表演完了,不用教師講,大夥基本上都明白了什麼是分封制。相反讓學生看兩遍書,然後提問什麼是分封制,好一點的學生把整段課文讀了下來,對不對呢?當然對,要不然教材就有問題,然而過後你要再問他什麼是分封制,他保證回答不上來。而學生表演參與之後相當長時間內,他都不會忘記。這里對學生參與後得出的結論,應該給予及時的評價,對於教新穎的觀點,應及時表揚,同時也要指出存在的不足之處。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課堂上積極發言,真正地感受到學習中的快樂,才能使課堂教學更加活潑。
六、尊重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
現代的初中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在心理上更注重別人對他們的感受。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學生,教學設計要以學生為中心,面向全體學生,給他們以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機會。即使在學生回答錯誤時,也是平心靜氣地指導他們重新認識和更正錯誤。這樣,從上第一節歷史課起,就要建立起和諧融洽的師生合作關系和創設良好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建立起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
總之,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用多種形式增強歷史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學生對學習歷史有興趣,學生有了興趣以後就願意去學,去探索,去求知,去配合老師的課堂教學,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牢固掌握知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真正減輕老師和學生的負擔,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新課程改革不斷發展。

Ⅸ 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歷史課程的興趣

「興趣乃成功之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代的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南宋思想家朱熹說得更為直率:「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可見課堂中的趣味性是多麼的重要。那麼,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呢?

一、從學生的生活,創設教學情境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進行了大膽的嘗試。

根據歷史教學的內容設計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對歷史課本中上比較深奧的哲理的問題,就要從學生的生活中比較熟悉的實例入手,化難為易,使學生用體味到的哲理去指導自己的人生。如在教學《中華文化的勃興(二)》一課,對於老子的思想的理解,課堂思考題從以下思路去設計:先從學生都知道「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故事入手,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1.哪位同學能講講「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故事?(在講述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福──禍──福──禍)這一對立面相互轉化的過程。)

2.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對立面,任舉一個你知道的或遇到的對立面互相轉化的例子。

3.在學生真正懂了老子的思想後,讓學生結合老子的思想,談談怎樣看待日常生活中的好事與壞事。

而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一上課就能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爭相發言,興趣盎然地搜集自己和別人的現實生活經歷,輕而易舉地化解了抽象、難懂的哲學思想。而且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在積極、主動的思考討論中領悟到遇事要辯證地、一分為二地看待,養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寵辱不驚」的冷靜的人生觀,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充分挖掘教材的特點,巧設問題,在教學中有意識地設置一些疑問,把它擺在學生面前,使學生感到「山重水復疑無路」,以激勵他們去尋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當學生找到 「又一村」後,就會產生一種快感,這種快感不僅能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而且讓學生掌握了知識,而且這樣的設計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實現嫁接到活生生的載體上。

二、以歷史當事人的身份「神」入歷史

歷史課堂思考題的設計,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改灌輸為啟發、引導,馳騁想像,利用相關的資料、證據,穿越「時空隧道」,以當事人的身份「神」入歷史,想像古人的想法,體會古人的感受。如在教學《大統一的漢朝》設計了以下思考:

1.假如你是漢武帝時的一位政治家,你怎樣幫他解決王國問題?

2.你認為你們提出的建議中,哪個在當時最可靠?

3.比較你們和漢武帝的措施,哪個更好?好在什麼地方?

這樣的設計首先打破了歷史與己無關、與現實無關的心理障礙,一下了拉近了歷史和學生的距離,學生被推到主體地位,「口欲言而不得」的心理,激發了他們的思維,促使他們深入其境,在為古人分憂時,思考歷史,多角度思維,根據自己的經驗、知識,發揮創造力,重建知識結構,給漢武帝出了很多「主意」。有派軍隊消滅這些王國的勢力;有賞賜給國王很多東西、很高官職,籠絡各國國王;有派欽差大臣到王國監視他們;有撤銷各國國王及其封地;把國王調到中央……在分析這些策略的可行性及與漢武帝的策略相比時糾正了思想偏差,理解了歷史,感受到漢武帝的雄才大略,更重要的是樹立了分析、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要依據時代背景的歷史辯證史觀,體會到了終身受用的正確的歷史學習方法。

三、放手讓學生實踐

1.在動手製作中體驗、感悟

為了增強趣味性,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運用,嘗試放手讓學生動手製作,以達到在活動中體驗、感悟,在活動中發展。如在學習歷史七年級(上)《燦爛的青銅文明》後,可以讓學生用油泥或泥巴模仿商周青銅器製作一件器物,學生通過親自製作,又參加年級的作品展覽,不僅可以感受商周時期青銅器的工藝精美,認識到青銅器的製作和發展本身是人類社會的一大進步,體驗製作的樂趣,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動手的能力。

在教學《祖國境內的遠古人類》時,建議學生親自動手打磨兩件生產和生活用具,並嘗試著用它去從事簡單的勞動。學生積極參與,一名學生在作業中寫道:「我試著用石頭打制石鏟,可那石頭一點也不好打,既要有力氣,還要有些技巧,一不小心會把手打爛,即使不打手,一會兒,手也會磨破,費盡了力氣,總算做成了,試著去鏟地,只能蹭一點點地皮,原始人生活可真不容易啊!」通過製作並使用石器等的活動,學生很容易體驗到古人生活勞作的艱辛,通過不同時期生產工具的對比,學生體會到生產工具的先進與否對人類的生活、生存及社會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通過歷史的學習,學生看到我國的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也正是學習了歷史,才能更好地理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含義,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建設社會主義的信心和決心,這無疑就加強了愛國主義教育。

2.在學習競賽中積累沉澱

新的教育理念告訴我們,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和創新能力。我們的歷史課堂理當成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和創新能力陣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習內容、學生特點和教學條件,以學生自主活動、直接體驗為基本形式進行活動。如在教學中採用多種多樣的競賽方法,每上完一節課,下課前一定會提問所學知識,並用現場打分的方式,這樣引起學生的重視,基礎知識也得到了鞏固,課後要求認真完成作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達到了較好的效果。在上《新疆、西藏、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這一課時,使學生通過該主題的歷史知識競賽增強對祖國疆域、領土主權的歷史認同感,開闊人文知識視野。在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權,使所學知識與時事政治相聯系,強調在活動過程中注意對已有知識從專題角度進行整理,在學習競賽中使知識積累沉澱。

3.在創作展示中提升

通過活動引導學生開闊閱讀面,提高學生的創新的實踐能力。新一輪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角色扮演是實現這種轉變的方法之一,鼓勵學生表演歷史小品。組織學生自編、自演《文成公主入藏》的歷史小品、表演歷史小品《商鞅變法》、《杯酒釋兵權》以及表演一些成語典故等。要表演短劇,學生必須先讀教材、理解教材、查閱相關資料,再合作分工,整個過程,既是學習的過程,也是創作的過程,通過這些活動不僅使學生了解歷史,認識歷史,還學會獲取知識,表達情感,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創作力,使學生學會了自主管理,合作共事,也為那些平時成績不好的學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學習歷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他們沒有道具,就自製道具,用煙盒、毛線做成皇帝的冕旒,用女生的頭飾製作成文成公主的頭飾等,使表演具有真實感,富有感染力。在表演中縮短學生與歷史的距離,讓學生嘗試從當時人們的立場和處境去思考問題,做出判斷,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促進學生對歷史認識的主動建構。

4.在辯論中達成共識

激發、引導學生參與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學會傾聽,尊重他人的意見,這是我們當代教育教學的目的之一。在課堂中組織學生對「秦始皇功過的辯論」、「辛亥革命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武則天功過的辯論」等專題讓學生進行分組辯論。他們為了能在辯論中獲勝,為小組爭光下去主動查閱相關資料,辯論會上個個爭得面紅耳赤。學生經過辯論對歷史事實的認識有了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辯論能力得到了訓練。這些活動必將極大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使我們的歷史課堂也充滿生機和活力。

5.在網路資源中放飛思維

把網路資源引入歷史課堂,讓學生的自主和創新性思維健康成長。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發展,學校網路教學也日益廣泛,我們歷史老師要通過網路,開拓進取,藉助網路資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師的合理引導下,培養學生熟悉網路、利用網路查找歷史資料,啟迪學生思維,放飛思維空間,進行自主的探究性學習,並努力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創造性學習能力。

Ⅹ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近幾年來,歷史考題發生了很大變化:題量大,知識面涵蓋廣,知識點運用靈活性強,大多問題要求聯系時政熱點,史論結合。如果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採用「滿堂灌」、「填鴨式」等傳統教學模式,則只會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甚至對歷史學科產生抵觸情緒,失去學習興趣。教師很難駕馭學生,改進教學方法,這將直接影響到學生成績的提高。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學生學好歷史,提高歷史學科成績,興趣是打開成功大門的一把鑰匙。結合近幾年來的教學觀察,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1.讓學生認識到歷史學科學習的重要性 「忘記過去就等於背叛」,歷史教學是向學生展現一幅幅生動形象的歷史畫卷,在這些歷史畫卷中有數以萬計的歷史故事、歷史人物及人類歷史長河中的無數優秀的成果、精華。如果教師能把精彩的歷史故事、活鮮的歷史人物引入課堂,就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歷史不僅是為了考試,也是為了增長知識,拓寬視野,提高自身的歷史素養。學習歷史知識,還能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價值觀和愛國主義精神,塑造學生人格,從而使枯燥無味的歷史課變得有血有肉、充滿魅力。 2.師生互動,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引領 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照本宣科,學生聽得昏昏欲睡,教師唱獨角戲,對牛彈琴,整個課堂氣氛既沉悶又壓抑,學生失去學習的生機和活力。現代教育課堂要求教師導,學生演,師生互動,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如在講《戰略大決戰》這一課時,我設置疑問,復習導入:蔣介石為什麼要發動內戰?人民解放軍運用什麼戰術粉碎了國民黨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為什麼說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是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反攻的開始?學生通過回憶,復習,解決以上問題。接下來我承上啟下地講授:隨著決戰時機成熟,解放軍進入戰略大決戰階段,然後由學生自主學習回答問題。第一步:先讓學生在書上做標記,A.東北——遼沈戰役——「關門打狗」——解放東北全境;B.以徐州為中心的廣大地區——淮海戰役——「中間突破」——基本解放了長江以北的華東和中原廣大地區;C北平、天津、張家口等地——平津戰役——「瓮中捉鱉」——華北全境基本解放。然後小組討論;三大戰役為什麼選擇以東北為突破口,遼沈戰役為什麼要先打錦州,陳毅的話說明了什麼?為什麼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最後採用同桌一小組—師生合作探究的形式解決,由我歸納三大戰役的歷史意義。整節課下來,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討論熱烈,甚至爭得面紅耳赤,學生那種活潑的天性、好奇的心理、大膽的質疑都得到了發展,教學效果顯著。 3.採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多媒體教學圖文結合,生情並茂,如臨其境,它以鮮明逼真的動態畫面、情感豐富的音響效果刺激學生的視聽,使學生眼見其人,耳聞其聲,從而激發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如在講授《明清反侵略斗爭》這一課時,把「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台灣」、「雅克薩之戰」的故事情節通過影視資料展現出來,讓學生看到了一個個活生生的抗擊外來侵略的民族英雄,培養了學生的愛國情感,使學生對侵略者無比憎恨。又如在講授《新航路的開辟》時充分利用地圖,並設計成動畫,在屏幕上展現了三條不同顏色的航海路線,這樣學生在顏色的變化中、地圖的運動中輕松地掌握了這三位航海家遠航的起止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巧用故事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歷史科目涉及不同歷史人物,不同歷史事件。在歷史課教學中,採用師生互講故事法可以使學生對歷史課充滿興趣,從而加深學生記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在講《國家產生和社會變革》這一課時,我就講了「退避三舍」、「問鼎中原」的故事,使學生明白了晉文公和楚庄公為什麼會先後成為春秋五鼎中的中原霸主;在講述商鞅變法時為了取信於民,在城門「懸目賞金」和「處罰太子師傅」的故事,從而增強對商鞅變法對秦國的影響的認識。有時讓學生講析自己熟悉、喜歡的歷史人物,如在講到《明清時期文化》時讓學生自己講述喜歡《三國演義》中哪一人物、《水滸傳》中的好漢,描繪一下《西遊記》中唐僧、孫悟空的性格,如何看待《紅樓夢》中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故事,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信,長久保持學習興趣 信心的力量是驚人的,充滿自信的人,永遠擊不倒,他們是人生的勝利者,自信可以克服困難。因此,在平時的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經常使用一些肯定性的、激勵性的語言贊美學生,使其形成並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莎士比亞說:「贊美是照在人心靈上陽光,沒有陽關,我們就不能生活。」由此可見,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別人的欣賞。在與學生交往中,適當贊美學生,會產生一種和諧、溫暖和美好的感情,而且以激勵代替批評,以贊美激發學生潛在的動力,自覺地克服缺點,彌補不足,這比責怪、埋怨有效得多。 總之,在歷史教學課中,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師生產生情感共鳴,融為一體。

閱讀全文

與如何讓學生樂學愛學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3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5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