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芝加哥歷史有多久

芝加哥歷史有多久

發布時間:2022-12-27 03:28:07

⑴ 美國歷史多少年

美國歷史截止到2021年,有245年歷史。

美國成立時間是1776年7月4日,喬治·華盛頓任大陸軍總司令,在費城召開了第二次大陸會議,宣布美利堅合眾國正式成立。

美國貨幣

【名稱】美元(United States Dollar)

【發行】聯邦儲備銀行(U.S Federal ReserveBank)

【代碼】USD

【單位】美元(dollar,$),美分(cent,¢)進位:$1=100¢

【紙幣】$1、$2、$5、$10、$20、$50、$100 【硬幣】1¢、5¢、10¢、25¢、50¢、$1

美元人民幣匯率

1人民幣元=0.1614美元

1美元=6.1966人民幣元

美國作為經濟大國的最重要的一個標志就是世界各國在進行經濟往來的時候均以美元作為基準單位進行兌換。所以了解美國經濟文化的重要一環就是了解美國所使用的貨幣-美元。現在所使用的美元分為;紙幣和硬幣兩種。紙幣的最大面額為100美金,最小面額為1美元。

紙幣

1美元:美國第1任總統喬治?華盛頓

2美元:美國第3任總統托馬斯?傑弗遜

5美元:國第16任總統亞伯拉罕?林肯

10美元: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

20美元:美國第7任總統安德魯?傑克遜

50:正面:美國第18任總統尤利西斯?辛普森?格蘭特

⑵ 芝加哥如何從中西部的一個前哨城市轉變為一個高聳的城市

1833年,芝加哥是一個只有350名居民的荒野前哨,聚集在潮濕土地上的一個小型軍事要塞周圍,芝加哥河在那裡流入密歇根湖。這個地方被當地人稱為奇加古,或「野生大蒜之地」。到本世紀末,這片荒涼的沼澤地已經變成了一個擁有170萬人口的現代化大都市,以其密集的鐵路網、高效的屠宰場、火熱的高爐聞名於世,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

芝加哥的崛起如此突然和令人震驚,以至於許多觀察家得出結論,芝加哥的崛起一定是由大自然或上帝註定的,這一觀點與19世紀美國擴張和進步的必然性的信念相呼應,即所謂的天命論。例如,1880年,伊利諾伊州前副州長威廉·布羅斯告訴芝加哥歷史學會的成員們,「自然的作者選擇了這座偉大城市的所在地。」1923年,芝加哥大學地理學家J.Paul Goode在芝加哥地理學會的一個演講中說地理位置使其增長不可避免。他的演講題目是「芝加哥:命運之城」,

大自然賦予了芝加哥一個至關重要的區位優勢:芝加哥位於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流域之間,使在那裡工作或生活的人們能夠乘船一路航行到大西洋或墨西哥灣。但單靠地理因素並不能保證芝加哥的命運:芝加哥的發展,就像許多其他美國城市一樣,也取決於 *** 主導的工程項目和對我們最基本資源——水的掌握。在19世紀30年代到1900年間,立法者、工程師和數千名被遺忘已久的勞工為芝加哥創造了一種新的人造地理環境:修建運河和下水道,修建城市街道,甚至逆轉河流。這些不朽的工程成就和大自然一樣, *** 了芝加哥奇跡般的發展,並為其他美國城市提供了一個成功的模式。

芝加哥地理的前景對1673年第一批通過該遺址的歐洲人來說是顯而易見的。皮草商人路易·喬利特和耶穌會傳教士雅克·馬奎特劃過伊利諾伊河和德斯·普萊恩斯河,穿過一條短而有時泥濘不堪的陸路,或波蒂奇河,到達芝加哥河,然後流入密歇根湖。Joliet對這條線路的帝國可能性感到驚奇,因為它連接了墨西哥灣和大湖區北部的領土,他向法裔加拿大總督報告說,「我們可以很容易地乘船去佛羅里達」,只需建造一條運河。這樣一條運河將把魁北克與大陸內陸肥沃的土地連接起來,喬利特建議總督說,在那裡「建立新殖民地有很大的優勢」,從而擴大了其利潤豐厚的毛皮貿易業務的范圍。

法國人從未承擔過這條運河,也沒有實現過他們的帝國願景。但即使沒有運河,這條運輸路線對於皮貨商來說仍然是一條至關重要的,即使常常令人不快的路線。1818年,美國皮草公司的一名員工Gurdon S.Hubbard從密歇根湖劃過芝加哥河,來到了內陸6英里處的源頭。在那一刻,他們的船必須被「放在短滾筒上……直到到達[泥]湖。」在三天的時間里,這些人艱難地通過了港口。「四個人只留在一條船上,用……桿子推著,還有六八個人在旁邊的泥濘中涉水……[還有]其他人忙著背著我們的貨物。」,這些人被水蛭包圍,水蛭「粘在皮膚上很緊,如果用武力把水蛭移走,水蛭就會碎裂。」

在19世紀30年代,伊利諾伊州官員受到紐約伊利運河(1825年)和俄亥俄和伊利運河(1832年)成功的啟發,開始修建伊利諾伊和密歇根運河,它的目的是利用重力將芝加哥河中的水虹吸出來,從而有效地逆轉河水的流向

當芝加哥人舉起他們的建築,城市開始重新發展,切斯堡的下水道淹沒了河流的廢物,造成了新的問題。芝加哥河直接流入密歇根湖,這座城市的飲用水源。最初,污水量很小,湖水稀釋了它的污染效應,正如切斯堡所計算的。但是,當芝加哥的人口從1860年的10萬增加到1870年的30萬時,糞便、化學物質和腐爛的動物物質進入水道的數量成倍增加。河水的惡臭變得難以忍受,污染開始流入城市的飲用水。

是時候進行更多的工程了。1865年,切斯堡和州 *** 官員決定通過一項古老的提案來治理芝加哥的水污染:在伊利諾伊州和密歇根州的運河上挖一條深的通道,這一次,實際上是把芝加哥河改道,把芝加哥的污水排放到運河裡,遠離密歇根湖。六年後的1871年7月15日,成群結隊的人擠滿了河岸,看到工人們砍倒了一座將河流和運河隔開的臨時水壩。旁觀者向河裡扔了幾根稻草,看著它們慢慢地開始向運河漂去,遠離飲用水。

從那以後,芝加哥就一直在生長,而且大部分時間,它的河流都是向後流的。1900年,芝加哥衛生區,一個地區性的 *** 機構,完成了新的,更深的衛生和船舶運河,這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骯臟的芝加哥河遠離湖泊,就在大都市區人口已增至950萬的今天,

河的倒轉標志著芝加哥奇跡般崛起的關鍵時刻。這是一系列由國家精心策劃的偉大工程項目的 *** ,創造了污水、飲用水的條件,以及一條連接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流域的路線,使芝加哥成為1914年卡爾·桑德堡描述的大工業城市:「屠夫、工具製造商、小麥堆垛機、玩家有了鐵路和貨運公司,芝加哥的歷史印證了一句古老的格言:地理就是命運。但該市的經驗也表明,地理不僅僅是布羅斯和古德所暗示的一個固定的自然事實;地理也是人們和 *** 不斷創造和改造的東西,一個像水一樣流動的東西。芝加哥以 *** 主導的水利工程項目為基礎的增長模式在20世紀被洛杉磯和拉斯維加斯等其他城市復制。芝加哥和其他城市的這段以工程為主導的增長歷史,對於我們這個時代來說,既是一個鼓舞人心的故事,也是一個警示性的故事,因為氣候變化要求我們對城市進行工程設計,以阻止海平面上升。如果說地理是命運,芝加哥的歷史給我們帶來了希望,那就是命運仍部分掌握在我們手中

⑶ 美國的歷史有多少年

國名
美利堅合眾國(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通稱美國。

國旗
美國國旗為星條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19:10。主體由13道紅、白相間的寬條組成,7道紅條,6道白條;旗面左上角為藍色長方形,其中分9排橫列著50顆白色五角星。紅色象徵強大和勇氣,白色代表純潔和清白,藍色象徵警惕、堅韌不拔和正義。13道寬條代表最早發動獨立戰爭並取得勝利的13個州,50顆五角星代表美利堅合眾國的州數。1818年美國國會通過法案,國旗上的紅白寬條固定為13道,五角星數目應與合眾國州數一致。每增加一個州,國旗上就增加一顆星,一般在新州加入後的第二年7月4日執行。至今國旗上已增至50顆星,代表美國的50州。每年6月14日為「美國國旗制定紀念日」。

國徽
美國國徽主體為一隻胸前帶有盾形圖案的白頭海雕(禿鷹),美國的國鳥,它是力量、勇氣、自由和不朽的象徵。盾面上半部為藍色橫長方形,下半部為紅、白相間的豎條,其寓意同國旗。鷹之上的頂冠象徵在世界的主權國家中又誕生一個新的獨立國家——美利堅合眾國;頂冠內有13顆白色五角星,代表美國最初的13個州。鷹的兩爪分別抓著橄欖枝和箭,象徵和平和武力。鷹嘴叼著的黃色綬帶上用拉丁文寫著「合眾為一」,意為美利堅合眾國由很多州組成,是一個完整的國家。

格言
In God We Trust (英語:我們信仰上帝,1956年—今)(官方格言)
E Pluribus Unum (拉丁語:合眾為一,1776年—今)(傳統格言)

國歌
《星條旗永不落》("The Star-Spangled Banner")。曾譯《星條旗之歌》,歌詞是一位名叫弗朗西斯·斯科特·基的美國律師在英美戰爭時,透過戰場上的硝煙看到星條旗經過英軍炮轟後仍在要塞上空高高飄揚時感慨萬分而即景寫下的。曲譜是「進行曲之王」蘇薩的著名代表作。1931年被美國國會正式定為國歌。

首都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Washington D.C.)。人口58.83萬(2007年),面積177.0平方公里。

最大城市
紐約市(New York City)。美國第一大都市和第一大商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人口827.45萬(2007年,美國城市第1名,世界城市第13名),面積1,214.4平方公里。

主要城市
(按人口順序前20名,2007年)
紐約市(New York City)、洛杉磯(Los Angeles)、芝加哥(Chicago)、休斯敦(Houston)、菲尼克斯(Phoenix)、費城(Philadelphia)、聖安東尼奧(San Antonio)、聖迭哥(San Diego)、達拉斯(Dallas)、聖何塞(San Jose)、底特律(Detroit)、傑克遜維爾(Jacksonville)、印第安納波利斯(Indianapolis)、舊金山(San Francisco)、哥倫布(Columbus)、奧斯丁(Austin)、孟斐斯(Memphis)、沃斯堡(Fort Worth)、巴爾的摩(baltimore)、夏洛特(Charlotte)。

語言
美國曾一度無法定官方語言(2006年5月19日,美國參議院通過法令以立法的形式明確英語為美國的官方語言)。英語是事實上的國家語言。有28個州已經通過地方法律確保英語的官方地位;有3個州承認其他語言與英語有平行地位:路易斯安那州的法語,夏威夷州的夏威夷語和新墨西哥州的西班牙語。使用人口超過100萬人的語言包括英語(2億1480萬)、西班牙語(2970萬)、漢語(220萬)、法語(190萬)、塔加洛語(130萬)、越南語(110萬)、德語(110萬)(2003年)。除了這些主要語言外,還有其他336種語言在美國被使用,其中有176種是當地土產的語言。

政治體制
聯邦共和制、自由民主制

國家政要
總統喬治·沃克·布希(George Walker Bush),美國43任(第55屆)總統;副總統迪克·切尼(Dick Cheney);國務卿康多莉扎·賴斯(Condoleezza Rice);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John G. Roberts Jr)。

獨立
1776年7月4日美國從英國獨立。1783年9月3日英國承認美國正式獨立。

面積
總面積9,826,630平方公里(包括關島、美屬維爾京、美屬薩摩亞等海外州),其中陸地面積915.8960萬平方公里,水域面積佔6.76%。美國本土(50個州)陸地面積為9,372,614平方公里。本土東西長4500公里,南北寬2700公里,海岸線長22680公里。

人口
304,214,000(2008年,世界國家和地區第3名)。人口密度31人/平方公里(世界國家和地區第180名)。白人佔全國人口的75%,拉美裔佔12.5%,黑人佔12.3%,亞裔佔3.6%,華人約243萬,佔0.9%,多已入美國籍(2000年美人口普查數據)。美國黑人、拉美裔和亞裔等少數族裔總人口已達到1.007億人(截至2006年7月)。

宗教
美國保障宗教自由的權利,政府實行政教分離制度,不支持也不反對任何一種宗教。但宗教在美國政治中相當活躍。大多數美國總統都宣稱是基督教新教信徒,只有建國初期的幾位總統是自然神論者,另有一人是天主教徒。全國56%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28%信奉天主教,2%信奉猶太教,信奉其他宗教的佔4%,不屬於任何教派的佔10%。

行政區劃
全國共分10大地區、50個州和1個特區(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有3042個縣或郡(county,路易斯安那州的郡是parish)
地區:新英格蘭地區、中央地區、中大西洋地區、西南地區、阿巴拉契亞山地區、高山地區、東南地區、太平洋沿岸地區、大湖地區和阿拉斯加與夏威夷;
州:亞拉巴馬州、阿拉斯加州、亞利桑那州、阿肯色州、加利福尼亞州、科羅拉多州、康涅狄格州、特拉華州、佛羅里達州、喬治亞州、夏威夷州、愛達荷州、伊利諾伊州、印第安納州、艾奧瓦州、堪薩斯州、肯塔基州、路易斯安那州、緬因州、馬里蘭州、馬薩諸塞州、密歇根州、明尼蘇達州、密西西比州、密蘇里州、蒙大拿州、內布拉斯加州、內華達州、新罕布希爾州、新澤西州、新墨西哥州、紐約州、北卡羅來納州、北達科他州、俄亥俄州、俄克拉何馬州、俄勒岡州、賓夕法尼亞州、羅得島州、南卡羅來納州、南達科他州、田納西州、得克薩斯州、猶他州、佛蒙特州、弗吉尼亞州、華盛頓州、西弗吉尼亞州、威斯康星州、懷俄明州;
聯邦領地:波多黎各自由聯邦和北馬里亞納;
海外領地(有人居住):美屬薩摩亞、關島、中途島、美屬維爾京群島;
海外領地(無人居住):貝克島、豪蘭島、賈維斯島、約翰斯頓島、金曼礁、納弗沙島、帕爾米爾島、威克島。

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
13.543萬億美元(2007年,世界國家和地區第1名)。人均GDP 43,444美元(世界第4名)。

國內生產總值(名義)
13.794萬億美元(2007年,世界國家和地區第1名)。人均GDP 43,594美元(世界第9名)。

基尼系數
0.469(2007年)

人類發展指數
0.951(高,2005年,世界國家和地區第12名)

貨幣
美元(United States Dollar,USD)($)

時區
美國把自東海岸至西海岸4517公里的本土地段和兩個海外州共劃分為六個時區(UTC-5至-10),夏時制為 UTC-4至-10。
1、東部時區(EST)(UTC-5)
2、中部時區(CST)(UTC-6)
3、山地時區(MST)(UTC-7)
4、太平洋時區(PST)(UTC-8)
5、阿拉斯加時區(AKST)(UTC-9)
6、夏威夷時區(HST)(UTC-10)

國花
玫瑰花。象徵著美麗、芬芳、熱忱和愛情。1985年經參議院通過定為國花。

國石
藍寶石

國球
棒球

國鳥
白頭海雕(禿鷹)。美國是世界上最先確定國鳥的國家。白頭雕最早出現於美國的旗幟上是在獨立戰爭期間。1776年7月4日第二次大陸會議發表了《獨立宣言》並決定新生的美國必須有一個特殊的國徽。1782年6月20日,美國國會通過決議,把北美洲特有的白頭海雕作為美國的國鳥,並把這種鳥作為國徽圖案的主體。白頭雕外觀美麗、性情兇猛,頭上有豐滿的羽毛,它的最大特點是兩頭白,即白頭白尾。它代表著勇猛、力量和勝利。

國際域名縮寫
.us .gov .mil .e

⑷ 芝加哥是美國最大的什麼工業中心

芝加哥是美國最大的什綜合性工業中心。成立於1800年的芝加哥曾經被稱為美國最後的大城,意思就是說美國再也不會有城市的規模會超越芝加哥,但現在已被洛杉磯及紐約市取代。

它有世界最好的現代建築物,從Frank Lloyd Wright住屋到110層樓高的希爾斯大樓(Sears Tower),讓芝加哥成為美國中西部心臟地區文化和金融的象徵。在市中心有許多美國大公司的總部和期貨交易市場,處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農業和工業產品買賣。

芝加哥城市簡介。

芝加哥系美國第三大都市,也有人稱之為「美國的超級市場」。無論從那一個角度看來,它都是一個典型的美國式都市,既是商業中心,又是交通要衛,市內到處是在建築史上佔有一席地位的奇麗建築物。可眺望密執安湖的公園,蜿蜒的水際線,另有一番美妙景色。

此外,無論是國際性會議,或美國國內較大規模的會議,大都在這一都市舉行,因這又獲得「議壇之城」的別稱。

以上內容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芝加哥市歷史

⑸ 美國芝加哥概況

芝加哥是美國第三大城市,五大湖地區最大工業中心。

位於伊利諾伊州東北部,密歇根湖西南端。

面積590.5平方公里,人口278.4萬(1990),其中黑人約佔40%。

大市區由庫克等6縣組成,包括周圍許多衛星城鎮以及印第安納州西北濱湖地區諸城,面積12061.6平方公里。

以芝加哥為中心的480公里范圍內,集中了全國近20%的人口。

城市沿濱湖平原向西、北、南展開,地勢平坦。

氣候溫和濕潤。

1月平均氣溫-4.3℃,7月平均氣溫23.7℃,年降水量875毫木。

常年盛吹來自密歇根油的東北風,有"風城"之稱。

1804年在芝加哥河河口一帶始建永久定居點。

1833年在皮毛貿易站基礎上建立集鎮。

1837年設市。

19世紀中葉起,溝通五大潮地區與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伊利諾伊-密歇根運河建成,橫貫大陸的中太平洋鐵路等也相繼通達,促進城市工商業發展。

20世紀初,中西部已是美國最大的穀物和肉、乳產區,五大湖地區煤、鐵資源等的開發,使芝加哥迅速成為中西部地區最大的城市和交通、工業中心,商業和金融業也日趨繁榮。

芝加哥在國際工人運動中有著光榮歷史,是國際"五一"勞動節(1886)和"三八"婦女節(1909)的發源地。

工業部門齊全,重工業占優勢,輕工業也很發達。

是全國最大的鋼鐵和肉類加工工業基地,農業機械、運輸機械、化學、石油化工、電機、飛機發動機、印刷等也在全國居領先地位,還有木材加工、造紙、電子、紡織、服裝、麵粉等工業部門。

工業主要分布在芝加哥河南北及運河兩側,其中近城中心的盧普工業區工廠密度很大,為重要輕工業區;市南的卡柳梅特工業區多大型企業,是以鋼鐵為主的重化工業區,在衛星城加里有美國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

商業、金融業繁盛。

市內有巨大的穀物和牲畜市場。

貿易公司有千餘家,著名的西爾斯·羅伯克公司是美國最大的零售企業;批發零售額在國內名列前茅,並是世界主要的郵購中心。

金融機構有美國第七儲備區銀行和中西部證券交易所等,後者是全國第二大證券市場。

旅遊業也很發達。

芝加哥是美國最大的鐵路樞紐,美國中北部30多條鐵路線的集結點,城市鐵路線總長(1.24萬多公里)和年貨運量(5.12億噸)均居世界各大城市之首。

公路交通發達,12條公路干線經此,是州內公路系統的中心。

此外,又是五大湖地區重要湖港,船隻可經伊利運河一哈得孫河或聖勞倫斯河出海,市內有3個重要機場,其中城西北的奧黑爾國際機場是美國面積最大、客運最繁忙的機場,年旅客流量達3000-4000萬人次。

芝加哥城中心即盧普區位於芝加哥河河口一帶,為最繁華的商業區。

其面積僅佔全市的1%,卻集中全市約1/6從業人員。

芝加哥市街呈方格網狀分布,風格各異的現代化高層建築密集。

高443米、110層的西爾斯大廈為美國最高建築物,是西爾斯'羅伯克公司所在地;其次是高346米、80層的標准石油大廈和高343.5米、100層的漢科克中心大廈,以及水塔廣場大廈、第一國家銀行大廈等。

在盧普區西端,芝加哥河分為南、北兩支。

北支與密歇根湖之間的北區,環境幽美,為高級住宅區,多各色文化娛樂設施;南支與密歇根湖之間的南區和南、北支流間的西區,主要為工業區,黑人聚居,多低標准住宅。

芝加哥市內公園、綠地眾多,佔地近5000公頃,濱湖"綠帶"為市民主要遊憩場所,芝加哥城郊還有大片森林保護地。

美國主要文化教育中心之一。

大市區內有95所大專院校,建於1891年的芝加哥大學享有國際聲譽,該校的東方研究所和博物館以收藏東方藝術珍品著稱;還有伊利諾伊大學、伊利諾伊理工學院、西北大學等著名學府。

其他重要文化設施有藝術學院、藝術博物館、科學和工業博物館、謝德水族館、阿德勒天文館、歷史協會等。

聳立在城中心的古老水塔是芝加哥城1871年大火後倖存的歷史文物。

⑹ 美國芝加哥的地理位置

芝加哥 Chicago
美國僅次於紐約的第二大城市,五大湖區最大工業中心。位於伊利諾伊州東北部,密歇根湖西南岸,芝加哥河河口。面積590.5平方千米。人口約299萬,其中黑人約佔40%。大市區包括庫克等6縣的許多小城鎮和印第安納州濱湖地區諸城,面積1.21萬平方千米。城市沿濱湖平原向西、北、南展開,地勢平坦。
建制沿革 1673年有兩名法國探險者到此。18世紀時當地被作為運輸和貿易點。1795年美國在當地河口一帶獲得93平方千米的土地。1803年建立要塞,後在四周興建居民點。1825年伊利運河通航後,向西部移民的路線北移,該地成為主要的西部中轉站。1837年設市。1848年連接大湖區和密西西比水系的伊利諾伊-密歇根運河竣工,芝加哥作為水上門戶的地理優越性得到充分發揮。1856年成為美國主要的鐵路中心。19世紀下半葉成為中西部的主要城市。1860年在此舉行共和黨第一次全國代表會議 ,林肯被提名為總統候選人。1871年發生火災,10平方千米地區被毀。災後按原城市布局迅速重建。至1900年已成為美國的綜合經濟中心。19世紀末、20世紀初成為世界建築創新的中心,有許多高層的新式建築。1909年制定伯納姆城市建設計劃,內容包括沿密歇根湖建立公園區,建立環城林帶、加寬主幹街道和建立市政中心等。
經濟 是美國經濟多樣化的城市。美國最大的鋼鐵和肉類加工工業基地,農業機械、運輸機械、化學、石油化工、電機、印刷等在全國均居領先地位。此外還有木材加工、造紙、電子、紡織、服裝、麵粉等工業部門。主要分布於芝加哥河南北及運河兩側,其中近城中心的盧普工業區多大型企業,為以鋼鐵為主的重化工區。商業、金融業繁盛,市內有巨大的穀物和畜牲市場。鬧市區多大銀行、工商業公司的辦事處,還有中西證券交易所和芝加哥商業交易所。西爾斯·羅伯克公司是美國最大的零售企業;批發零售額在國內名列榜首,並為世界主要的郵購中心。旅遊業發達,每年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500萬。全國重要的政治中心,如黨派、團體和全國性代表大會經常在此召開。1886年5月1日芝加哥幾十萬工人舉行罷工,之後作為五一國際勞動節的發源地。
全國鐵路樞紐、重要港口和航空中心。有32條鐵路線交匯於此,長度達1.24多萬千米;公路交通網發達,有12條公路干線交匯,是州內公路系統的中心,以客運為主。船隻可經伊利運河-哈得孫河或聖勞倫斯河出海,其中以卡柳梅特河河口港區為主。城西北的奧黑爾國際機場是美國面積最大、客運最繁忙的機場之一。
文化
盧普區為城市中心,是最繁忙的商業區。市政大樓附近的市政中心廣場,有畢加索的巨型鋼鐵雕刻作品,約5層樓高,用鋼160多噸。西爾斯大廈高443米、110層,為美國最高建築物。其他現代化高層建築還有標准石油大廈、漢科克中心大廈、水塔廣場大廈、第一國家銀行大廈等。市內的芝加哥藝術館、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科學和工業博物館等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其他如烏克蘭現代藝術博物館、美國波蘭博物館、巴爾澤克斯立陶宛文化博物館等,也具有其民族文化特色。密歇根湖畔的格蘭特公園,有世界最大的照片噴泉——白金漢噴泉。市內公園、綠地眾多,佔地近5000公頃,濱湖綠地為市民主要遊憩場所,城郊還有大片森林保護地。
美國主要文化教育中心之一。大市區有95所高等院校。芝加哥大學是美國有名芝加哥市容高等學府之一,伊利諾伊理工學院和西北大學也名聞全國 。此外還有各種藝術學院、藝術博物館、謝德水族館、阿德勒天文館等。芝加哥也是美國醫學培訓的主要中心之一,公立醫院庫克縣醫院是美國大醫院之一。芝加哥交響樂團聞名世界。聳立在城中心的古老水塔是芝加哥城1871年火災後倖存的歷史文物。

再給你一個芝加哥市區地圖,請點:
http://www.365out.com/Photo_Show.asp?PhotoID=316

⑺ 美國歷史多久

美國歷史 - 簡介
美國全稱美利堅合眾國,國土主要部份位於北美洲的中央。面積 937.2萬平方公里,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20,居世界第 4位。由本土48個州,一個直屬區(哥倫比亞特區)和阿拉斯加、夏威夷兩個州組成。人口為2億3930萬人(1985),其中白人為18820萬人,黑人為2850萬人,講西班牙語人為1760萬人(其中60%為墨西哥人)。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人種為 360萬人,印第安人為 140萬人。宗教信仰以信奉基督教新教各教派和天主教為主,教徒共 14217萬人,新教徒為7870萬人,天主教徒為5228萬人,猶太教徒為405萬人,其他教徒714萬人。通用英語。首都華盛頓。
英屬北美殖民地的建立 北美洲原始居民為印第安人。16~18世紀,北美洲成為正在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的西歐各國爭奪殖民的地區。在北美洲,法國人建立了新法蘭西(包括聖勞倫斯流域下游大湖區,密西西比河流域等處);西班牙人建立了新西班牙(包括墨西哥和美國西南部的廣大地區)。
從1607年到1733年,英國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陸續建立了13個殖民地。到達殖民地的大多數是西歐貧苦的勞動人民,也有貴族、地主、資產階級,以英國人、愛爾蘭人、德意志人和荷蘭人最多。移民中有逃避戰禍和宗教迫害者,有自願和非自願的「契約奴」以及乞丐、罪犯;還有從非洲被販運來美的黑人(見英屬北美殖民地)。1607年,英國建立了第 1個殖民據點──詹姆士城。1620年,一批清教徒乘「五月花」號船來到北美,建立了普利茅茨殖民地。
北美獨立戰爭 英國對北美殖民地採取剝削、壓制政策。英法為爭奪海上霸權和掠奪殖民地而進行的七年戰爭,以英國勝利告終。英國在北美接管了加拿大,控制了密西西比河以東的新法蘭西。在七年戰爭前,英國雖頒布了一系列重商主義的航海法、貿易法、工業法,限制北美殖民地經濟的獨立發展,但當時英法矛盾甚於英國和殖民地的矛盾,英國還要利用北美殖民地的人力、物力來抵抗法國,因而執行不力。北部殖民地商人通過與西、法所屬西印度群島進行走私貿易,獲利甚巨,促進了北部殖民地工商業發展。七年戰爭後,英國對北美殖民地全面加強控制,宣告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為王室產業,禁止殖民地人民染指;並徵收重稅,嚴厲緝私,限制殖民地人民的經濟活動。18世紀60年代中,英國頒布糖稅法、印花稅法(見印花稅條例),唐森德稅法等法令,嚴重地損害了殖民地各階層人民的經濟利益。從1619年弗吉尼亞建立議會起,各殖民地相繼成立議會,與英國相抗衡,1765年 9個殖民地舉行抗議印花稅大會,掀起反抗怒潮。
18世紀70年代英國進一步執行高壓政策,1770年波士頓慘案發生。1773年通過了茶稅法,引起波士頓傾茶事件。1774年頒布了 5項不可容忍的法令,諸如封閉波士頓港,增派英國駐軍,取消馬薩諸塞的自治權,確立英國對殖民地的司法權等,從政治上軍事上加緊對殖民地的控制與鎮壓。1772~1774年,各殖民地普遍成立通訊委員會,領導殖民地人民的抗英斗爭。 美國歷史1774年9月5日,除喬治亞外的各殖民地代表在費城召開了第 1屆大陸會議,通過了和英國斷絕一切貿易關系的決議,繼而通過「關於殖民地權利和怨恨的宣言」,同時向英王呈遞請願書。1775年 4月18日,在波士頓附近的列剋星敦和康科德,殖民地愛國者打響了反抗的槍聲,揭開了北美獨立戰爭的序幕。5月,第2屆大陸會議召開。次年 7月大陸會議通過了獨立宣言,宣布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
北美獨立戰爭開始時,由於雙方實力懸殊,戰爭進行了 8年。到1781年10月,美、法聯軍攻下英軍最後據點約克鎮,獨立戰爭基本勝利結束。1783年英美簽訂巴黎和約。北美獨立戰爭是世界歷史上第 1次大規模的殖民地爭取民族解放的戰爭,它是由資產階級和種植園主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獨立戰爭時期涌現出一批傑出的政治家,如大陸軍的總司令G.華盛頓、《獨立宣言》的起草人T.傑斐遜外交家B.富蘭克林、文化戰士T.潘恩。
獨立的民族主權國家的建成 在戰爭過程中,大陸會議制訂了邦聯條例,1781~1787年13州組成了邦聯國會,宣布成立美利堅共和國,它是一個鬆散的州際聯盟。1784年「中國皇後」號來華通商。1786年爆發的謝斯起義,使資產階級和奴隸主震驚。他們決心強化中央政權,保護有產者的經濟利益。1787年,在費城秘密地召開制憲會議。在會議期間,大州和小州的代表經過爭論,同意每州均選出兩名參議員;在蓄奴制問題上,北部資產階級對南部種植園奴隸主也作出了重大妥協,默認奴隸制存在,在征稅及分配眾議員席位方面,南部黑奴均以3/5 的人口計算,最後制定了憲法草案。這是世界上第1部成文憲法。1788年6月由9個州批准生效。
根據憲法,美國建成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相互制衡的聯邦制國家。廣大人民群眾對憲法不附載任何權利法案感到不滿,掀起抗議運動,由此增加了憲法前10條修正案,於1791年12月,經11個州批准生效。其中,以「權利法案」著稱(見美國1787年憲法)。
1789年聯邦政府成立。4月,華盛頓就任美國首屆總統。1792年連任。1789~1791年間,在國內外政策存在分歧的政治斗爭過程中,由財政部長A.漢密爾頓派組織了聯邦黨,主張中央集權,外交上親英,控制了聯邦政府的權力。國務卿T.傑斐遜派主張維護國內人民民主權利,同情法國革命,組織了民主共和黨。1793年華盛頓在歐洲列強聯合干涉法國革命時,採取中立政策。1794年11月,聯邦政府和英國簽訂了損害美國主權的傑伊條約。親英和親法成為聯邦黨和民主共和黨在外交政策上的分野。在內政方面,聯邦政府制定關稅條例,建立銀行,穩定經濟,但實行不利於貧苦人民的償還國債、州債的辦法,並徵收國產稅。當西賓夕法尼亞農民因抗繳國產酒稅而舉行起義時,漢密爾頓親自率領部隊前往鎮壓。1798年聯邦黨人J.亞當斯政府頒布了 4項摧殘人民民主權利的法令,其中「客籍法」是為了驅逐來自法國和愛爾蘭的僑民而制訂的,「鎮壓煽動叛亂法」規定對總統或國會以言論、文字「意圖中傷」或「加以輕蔑詆毀」政府的人予以懲處。這些措施激起人民群眾的憤慨。聯邦黨由此聲譽衰落。
1801年,由民主共和黨T.傑斐遜任總統。傑斐遜政府廢除了上述 4項法令,削減開支,減輕稅收,取消了酒稅,鼓勵農產品出口。1803年從法國手中購買了面積達 200多萬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英國一直不甘心喪失北美殖民地。英艦在公海上繼續攔截美國船隻,強制徵用美國海員。為維護航海自由,1812~1814年美國進行了第 2次對英戰爭(見美英戰爭(1812))。除海戰外,優勢在英軍方面。1814年 8月,英軍曾攻佔華盛頓首府,焚燒總統府及國會。1814年12月,英美在今比利時的根特簽訂和約。這次戰爭使美國得以擺脫英國政治上的控制,經濟上的滲透,成為一個完全獨立的民族主權國家。
美國內戰前南北經濟的不同發展 從19世紀初到內戰前,美國領土由大西洋沿岸擴張到太平洋沿岸。美國經濟發生了顯著變化。主要表現在北部、南部經濟沿著不同方向發展。美國北部資產者,在長期對印第安人進行欺詐性皮貨貿易和土地掠奪,進行販奴貿易以及在西部從事土地投機活動的基礎上,利用歐洲各國間戰爭的機會,發展海上貿易,擴大航運業,進行大量的資本原始積累。在北部,早於1790年在羅得島就建立了第 1座使用阿克萊特式紡紗機的棉紡廠。此後,其他工廠陸續出現。從19世紀初期起,大量資金投放於工商業,資本主義工業生產得到發展。在大力引進西歐科學技術的同時,鼓勵創造和發明。50年代,工業化迅速推進。1860年,美國的工業生產居世界第4位。2/3的製造品由東北部生產。西歐移民大批湧入,並向西遷移,為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提供了自由僱傭勞動力。在南部,以奴隸勞動為基礎的棉花種植園經濟不斷擴大,由大西洋沿岸各州擴展到得克薩斯境內,奴隸製作為資本主義機體上的贅瘤而發展著。在西部新開辟的地區,是推廣自由勞動制還是奴隸制,南部和北部的代言人爭執不休,成為全國政治斗爭的主題。1820年北部對南部作出讓步,達成密蘇里妥協案,雙方爭執暫時平息。
美國內戰前的外交和政治 1823年,美國總統J.門羅發表了「門羅宣言」(見門羅主義)。反對歐洲列強干涉西半球事務,為美國日後在拉丁美洲進行滲透和干涉提供了依據。1844年,美國脅迫中國清政府簽訂不平等的望廈條約。1846~1848年,美國發動對墨西哥戰爭,把得克薩斯、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亞並入美國領土(見彩圖)。1851~1864年,參加鎮壓中國太平天國革命運動,並脅迫日本開放門戶。 美國歷史在政治方面,聯邦黨在1814年美英戰爭即將結束時,召集哈特福德會議,圖謀分裂聯邦,但遭失敗,因而瓦解。聯邦黨的衰落標志著商業資本開始向工業資本過渡。1816~1824年,美國進入民主共和黨一黨執政時期,它代表北部資產階級和南部奴隸主的共同利益,習稱「和諧時期」。以後民主共和黨分裂,政治力量重新組合。1828年,成立了代表部分資產階級和種植園主、西部邊疆農民和沿海城市工人聯盟的美國民主黨,推選A.傑克遜為總統候選人,傑克遜當選並連任總統至1837年3月。1834年美國輝格黨成立,它代表工商業者和部分種植園主利益。傑克遜政府以誘騙和武力方式,將印第安人驅逐至密西西比河以西,並制止了南卡羅來納州借口高關稅法而掀起的分裂危機。傑克遜政府廢除了貧民因負債而受到監禁的法令,普及了白人男子的普選權,並進行了一些民主改革,習稱「傑克遜民主」。工人爭取十小時工作日的斗爭十分活躍,紐約、費城等城市具有專業技術的工人組織了工人政黨,參加了地方選舉。1828~1856年,民主黨和輝格黨成為對峙的兩大政黨。除1840年和1848年兩屆總統競選由輝格黨獲勝外,其餘各屆總統競選均由民主黨獲勝。
隨著南部和北部兩種不同社會經濟制度斗爭的激化和黑奴反抗的不斷掀起,群眾性的美國廢奴運動廣泛開展。1840年,主張廢奴運動的「自由黨」成立。1848年,廢奴主義者,民主黨和輝格黨內反對奴隸制的分子組織了自由土壤黨,以在西部地域建立自由州為宗旨。1850年,雙方經過爭執,達成1850年妥協案,同年國會通過嚴峻的逃奴追緝法(見1850年妥協案)。1854年國會通過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取消了奴隸州和自由州的地理疆界線,也就使密蘇里妥協案隨之廢除,遭到北部工業資產階級的強烈反對,1854年成立了共和黨,以反對奴隸制為宗旨。1856年,民主黨J.布坎南當選總統;此時實際上民主黨已成為代表奴隸主利益的政黨。1857年最高法院作出斯科特判決案,其法律涵意是使奴隸制的規模推向全國。1859年J.布朗領導的反奴隸制的武裝起義被鎮壓(見約翰·布朗起義)。1860年總統選舉中,共和黨候選人A.林肯獲勝。蓄謀叛亂已久的南部奴隸主集團決定脫離聯邦,並於1861年 2月另行成立宣布維護奴隸制的南部同盟。
美國內戰以及重建時期 1861年 4月,南部同盟不宣而戰,佔領薩姆特炮台,美國內戰爆發。
1862年 5月,林肯頒布宅地法,允許耕種西部土地5年的農民,在繳納10美元證件費後獲得160英畝土地的使用權。使在西部墾殖的廣大農民,站在廢奴派一邊,孤立了南部同盟。1863年1月1日,林肯頒布的解放宣言生效,叛亂各州的黑人奴隸都被視為自由人,允許參軍,短期內即有18.6萬名黑人參加聯邦軍隊作戰。美國馬克思主義者和廣大工人,踴躍參加聯邦軍隊作戰。K.馬克思和F.恩格斯的戰友J.魏德邁轉戰密蘇里等地,為保衛邊疆各州作出了貢獻。歐洲各國工人,尤其是英國工人反對本國政府對聯邦政府進行武裝干涉的斗爭,有助於聯邦的軍事勝利。1864年聯邦軍隊佔領喬治亞的亞特蘭大,將南部同盟截成兩段,取得了決定的勝利。1865年4月9日,南部同盟軍總司令R.E.李將軍投降。南北戰爭以聯邦勝利宣告結束。4月14日,林肯遇刺,翌日身亡,副總統A.約翰遜繼任總統。約翰遜對南部種植園主推行妥協政策。1865年11月,密西西比州首先頒布「黑人法典」對黑人殘酷迫害。恐怖組織三 K黨於1866年成立,對剛獲得自由的黑人施以私刊。在這種混亂局面下,共和黨激進派占優勢的國會提出彈劾總統案(以缺少 1票未通過),並分別於1865、1868和1870年通過了憲法第13條修正案(宣布在美國奴隸制不復存在)、第14條修正案(黑人被承認為美國公民)、第15條修正案(給黑人以選舉權)。1867年3月,國會通過重新建設南部法案,對南部實行軍管。1867~1877年,南部進行民主重建,各州成立了黑人和白人聯合執政的政權,制訂了民主的進步法令,14名黑人當選為眾議員,兩名黑人當選為參議員。北部資產階級保守勢力力圖和南部種植園主勢力妥協,恢復南部戰後初期的舊秩序,以便全力對付全國日益興起的工人、農民運動。R.B.海斯就任總統,標志著民主重建的結束。1877年黑人在經濟上成為穀物分成制的佃戶,在政治上仍處於無權地位(見重建時期)。 美國歷史 美國歷史19世紀後半葉美國經濟迅速發展 南北戰爭後,由於南部種植園制度的廢除,為資本主義在全國范圍的大發展創造了條件;造船業和機器製造業迅速發展,橫貫大陸的4條鐵路建成(見彩圖),西部廣大土地的墾殖,邊疆的消失,促進了國內統一市場的形成和擴大。在中西部、遠西部和南部日益開拓進程中,各地區發展了具有本地特點的工業。外國移民的大量湧入,提供了豐富的勞動力,使北美能夠大規模進行農業生產。19世紀後半葉農業機械化迅速發展,從1860~1916年,耕地面積由4.07億英畝增加到8.79億英畝,改良的土地面積擴大了3倍多。小麥和玉米的產量約增加了3倍多。農業中大生產排擠和兼並小生產,在工業的北部,表現為農業日益採用集約耕作,在其他農業為主的地區,大農場數字逐漸增加,1900年,美國農產品總數的一半是由 1/6的大農戶生產的,形成了美國式農業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美國歷史 美國歷史19世紀後半葉,科學技術領域有重要發明和突破,其中首推電力的應用。1876年A.G.貝爾發明電話機,1886年T.A.愛迪生製造了電燈,1892年杜里雅兄弟試製成功汽車,1903年萊特兄弟試制飛機航行成功。電力廣泛應用於工業,導致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全面發展。1880年美國工業在全國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已超過農業,工業生產總值,由1860年的世界第 4位,躍居至1894年的首位。美國已成為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19世紀末美國人民群眾的斗爭 隨著生產的聚積和資本的集中,美國社會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城市人口迅速增加,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成為對立的兩大階級。產業無產階級的組織性和戰斗性大大增強。內戰後全國勞工同盟和勞動騎士團兩大工人組織先後成立,都以爭取八小時工作日為運動目標。全國勞工同盟還提出「同工同酬」的進步口號;勞動騎士團最初是秘密組織,到1881年公開,成為第一個土生土長的美國工人組織、並吸收非技術工人、婦女、小業主和農民參加。1884年美國與加拿大有組織的行業工會與勞工聯合會(美國勞聯的前身)成立,曾經通過要求在1886年5月1日實現八小時工作制,是具有歷史意義的決議。資本主義生產迅速發展,促使勞資矛盾進一步激化(見美國勞工組織)。1877年7月,西弗吉尼亞和賓夕法尼亞鐵路工人舉行大罷工,隨即波及全國各重要鐵路線,出現了美國歷史上第 1次大規模的全國性罷工。1886年5月1日,35萬工人為爭取八小時工作制舉行示威遊行,5月3日晚,發生了芝加哥秣市慘案,因此1889年第二國際巴黎大會上,通過決議,規定5月1日為國際勞動節。1892年卡內基鋼鐵公司降低工資,激起霍姆斯特德鋼鐵工人的罷工。1894年退伍軍人J.考克西率領失業軍向華盛頓進軍;7月,因普爾曼公司拒絕工人合理要求,工人舉行罷工,中西部鐵路陷於癱瘓。上述罷工和「進軍」都遭到鎮壓。
19世紀末20世紀初,湧入美國的新移民多來自東南歐各國,他們或在城市作工,或在新興基礎工業充當非熟練工人。勞聯不顧工人結構的這種重大變化,仍堅持只組織熟練工人的行業工會,執行和企業主妥協政策,漠視未組織起來的廣大工人和黑人的利益。1905年,一個新型的按產業原則組成的左翼工會──世界產業工人同盟成立,組織了非熟練工人、西部的流動工人和東部的新移民工人,包括婦女、黑人和華工;該同盟的戰鬥力很強,多次領導了爭取提高工資、改善待遇的罷工斗爭。由於它不斷遭受鎮壓,並逐漸浸染了無政府工團主義思想,20年代初解體。
19世紀後半葉,美國農業雖有巨大發展,但由於工農業產品價格的剪刀差和農業危機,多數農民陷於困境,從60年代後期開始,美國農民先後進行農民協進會運動、綠背紙幣運動、農民聯盟運動,展開反對壟斷組織的剝削與中介商人壓榨的斗爭。1892年,以中西部和西部農民為骨乾的全國性的第 3黨──平民黨組成,要求進行經濟、政治改革,並參加了總統競選。1896年平民黨和民主黨聯合參加總統競選,它的政綱部分由民主黨吸收,至1900年,平民黨解體。
城市中產階級中進步人士揭露了當時美國社會存在的大量弊端,掀起了改革運動,對推進美國民主化起了一定作用。
1909年 3月,美國芝加哥女工為爭取同工同酬,舉行罷工和遊行,博得了全國和世界各地廣大婦女的支持和響應,次年,國際婦女代表大會決定將3月8日定為國際勞動婦女節。美國延至1920年國會通過憲法第19條修正案,給予婦女選舉權。
19世紀70年代以後,黑人備受壓迫和種族歧視,從1888年至1900年,黑人遭受私刑慘死者平均每年達156人。1905年,著名黑人學者和活動家W.E.B.杜波依斯領導了尼亞加拉運動,對此提出抗議,這一運動成為現代黑人解放運動的起點。
1887年美國政府取消了印第安人的土地公有制,至1924年給予印第安人以美國公民權。
美國曾廉價招募華工到西部,修築橫貫大陸的鐵路,華工對開拓西部,歷盡艱險,並作出了巨大貢獻,但在開發工作大體告成時,排華暴行不斷發生。1902年,排華法通過後,華工基本上被禁止入境(見美國排華運動(19世紀後期))。
19世紀後半葉20世紀初美國的社會主義運動 代表先進的無產階級利益的科學社會主義,在內戰前即已在美國傳播。內戰後隨著生產的發展,美國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加深,不斷發生經濟危機。在1873、1883、1893年周期性危機過程中,社會財富日益兩極分化,階級矛盾突出。1867年馬克思主義者在紐約組成第一國際美國支部,1872~1876年第一國際總委員會設在紐約,由馬克思、恩格斯的戰友F.A.左爾格任總書記。1876年,成立了美國工人黨。在其內部,馬克思主義者展開對拉薩爾分子的斗爭。1877年,美國工人黨改組為社會主義工黨,由拉薩爾,F.派把持。90年代,D.德萊昂掌握了該黨的領導權,強調在選票箱上爭取多數議席,脫離廣大工人群眾。優秀的社會主義者E.V.德布斯1898年創建美國社會民主黨,1901年改組為美國社會黨。1912年美國馬克思主義者人數很少,始終未能組成一個強有力的革命的工人政黨,對當時蓬勃發展的工農運動給予正確領導。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美國的內外政策 美國是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到19世紀末,在瓜分世界、掠奪殖民地和勢力范圍方面急起直追,與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展開了爭奪活動。1889年美國召開了泛美會議,向拉丁美洲滲透。1898年發動了美西戰爭,擊敗了老殖民主義者西班牙(見彩圖),奪取了加勒比海的古巴和波多黎各、太平洋的關島及菲律賓群島,接著合並了夏威夷群島。在T.羅斯福和W.H.塔夫脫執政時期,美國交替使用「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在門羅宣言的掩飾下,對加勒比海地區進行滲透和侵略,建立了政治的、財政的控制權。1903年美國策動巴拿馬政變,攫取了巴拿馬運河區。在遠東,1899年美國提出對華「門戶開放」政策,承認列強在中國的勢力范圍,並運用自己的經濟優勢,擴大貿易。1900年,美國參加了八國聯軍,侵犯中國領土主權,並取得在北京等地駐兵的特權。美國在1904~1905年日俄戰爭中支持日本。在日俄戰爭結束後,美日因爭奪中國東北市場矛盾激化,雙方經過談判,於1908年簽訂了羅脫-高平協定,雙方同意維持兩國在太平洋的既得利益。中國辛亥革命後,美國對華積極進行經濟滲透。 美國歷史在1912年總統選舉中,由於共和黨分裂,民主黨總統候選人T.W.威爾遜上台。威爾遜以「新自由」作為號召進行改革,在內政方面,降低關稅,建立聯邦儲備銀行制度,通過克萊頓反托拉斯法(1914),徵收累進所得稅(見反托拉斯法)。在對外政策上,他在門羅宣言的掩飾下,對西半球墨西哥、尼加拉瓜等國進行武裝干涉。
第一次世界大戰至20世紀20年代末的美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後,美國宣布中立,向交戰雙方提供軍火,不久又對協約國進行貸款。1916年,威爾遜迎合選民反對美國捲入戰爭的心理,贏得選票,當選連任。1917年,美國為了確保自己在協約國方面的經濟利益,在德國潛艇擊沉美國船隻後,於4月6日對德宣戰。
美國參戰後,1917年威爾遜政府對內實施懲治間諜法和鎮壓煽動叛亂法,對社會主義左派、富有戰斗性的世界產業工人同盟的成員以及反戰的人民進行鎮壓,被捕者達1500人以上。1919年多次鎮壓工人罷工。大戰期間由於國外向美國移民的中斷,黑人大量北移,補充了北方急需的勞動力,黑人入伍出國作戰,也開拓了視野。威爾遜當政期間,黑人遭私刑者達 425人。戰後黑人反對私刑、反對種族歧視的斗爭日趨激烈。
1917年,美日簽訂藍辛-石井協定,美國承認日本在中國的山東、東北、內蒙古有特殊利益。1918年,美國參加14國對蘇維埃俄國的武裝干涉,直到1920年才撤軍(見蘇俄國內戰爭)。1918年11月,威爾遜簽署對德停戰協定。第一次世界大戰促進了美國的經濟繁榮。戰後,美國由欠60億美元的債務國而成為貸出 100億美元的債權國,美國成為最富有的國家。戰爭使一般壟斷資本發展為國家壟斷資本。同年12月,威爾遜親自率領代表團赴歐洲參加巴黎和會,建議以威爾遜十四點計劃,作為締結和約的基礎。在巴黎和會上,威爾遜默認了日本利用歐戰的時機,在中國攫取原德國在山東侵佔的權益,並進行幕後活動,准備承認日本提出的獨佔中國的「二十一」條。中國人民掀起了反帝的「五四運動」,迫使中國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威爾遜又企圖通過建立國際聯盟插手稱霸世界。美國新興的中西部財團主張美國重點應向亞太地區擴張,要求避免捲入歐洲糾紛,因而共和黨控制的參議院對國聯盟約提出十四項保留條款,實際上抵制了國聯盟約。美國未參加國聯。國聯建立後領導權掌握在英法手中。
1921年共和黨W.G.哈定執政,正值美國陷入全面經濟蕭條。他提出「工業正常化」和「搶救資本主義」;對內實行反共政策,迫害進步人士,1919年建立的美國共產黨被迫轉入地下。為了爭奪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霸權,1921~1922年,美國召開了華盛頓會議,拆散了英日同盟,取得建造主力艦噸數與英國相等的權利,並在「門戶開放」和「機會均等」的旗幟下,締結了九國公約,造成帝國主義列強共同控制中國的局面。在對歐政策方面,1924年美國制訂了道威斯計劃,貸款給德國以恢復德國經濟。

閱讀全文

與芝加哥歷史有多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3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5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