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被稱為至聖先師的孔子在歷史上究竟做出了什麼貢獻
孔子不僅僅在中國具有強大的影響力,還具有非凡的世界級影響力。單從孔子的影響力上,足見孔子在人類的發展歷史上,的確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孔子曾經贊顏回說:“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優,回也不改其樂。”然後又說:“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孔子最中意弟子顏回,就因為他們有相同的品格,都是以苦為樂,心性豁達。
正是因為孔子有如此豁達的心胸,孔子曾經被人說為“喪家之犬”,還怡然自樂。在鄭國時,孔子與弟子失散,獨自站在郭的東門。有人告訴子貢,說東門有人像“喪家之犬”。後來,弟子們將孔子尋回,告訴了孔子此事。孔子笑道:“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
孔子在世時,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除了才學之外,孔子的人格魅力也是吸引眾多弟子的主要原因。
孔子用自己一生的實踐,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和文化遺產,這些就是他對人類所做出的巨大貢獻。而且,孔子的這些貢獻,還將會繼續影響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發揮積極的作用。
② 孔子為中國古代歷史做出了哪些貢獻
主要貢獻:開創儒學,編纂《春秋》,修訂《六經》,創辦私學。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8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栗邑,今屬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出生地魯國陬邑,今屬山東省曲阜市。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賢人。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③ 孔子的貢獻都有什麼
1、道德思想孔子建構了完整的德道思想體系。在個體層面主張仁、禮之德性與德行。德道思想體系是以性善論為基礎,以立人極為旨歸,以人道與天道、地道相會通,人道中庸又適時之變為方法論的完足思想體系。
2、政治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內容是禮與仁,在治國的方略上,他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
3、經濟思想孔子的經濟思想最主要的是重義輕利、見利思義的義利觀與富民思想。
4、教育思想孔子在中國歷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賦素質相近,個性差異主要是因為後天教育與社會環境影響。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栗邑。魯國陬邑人。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是儒家學派創始人。
(3)孔子在中國歷史上做了什麼擴展閱讀:
美學思想
孔子的美學思想核心為「美」和「善」的統一,也是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孔子提倡「詩教」,即把文學藝術和政治道德結合起來,把文學藝術當作改變社會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並且孔子認為,一個完人,應該在詩、禮、樂修身成性。孔子的美學思想對後世的文藝理論影響巨大。
孔子在易學中明確提出了「美在其中」「見仁見智」等著名美學命題。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問易》在易宗基礎上提出了美宗——陽剛、陰柔之美;生命之美;自由之美;中和之美。認為「陰陽之美、生命之美、自由之美、中和之美可謂是美學之宗」。
④ 孔子為中國古代歷史做出了哪些貢獻
孔子的教育貢獻
孔子是我國古代最早最偉大的文學家,史學家,哲學家,教育家,政治家,舉世公認的世界歷史文化名人.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1. 哲學上的貢獻
《易》是大道之源, 是中國哲學之源.
《漢書》記《易》之由來,"人更三聖,世歷三古".
伏羲始作八卦是第一階段;
周文王由八卦演為六十四卦是第二階段;
孔子作《易傳》是第三階段.
《易傳》的基本特點是,繞開卜筮, 闡發易理.
《易傳》中運用和闡述的一些基本范疇,命題,思維方式和哲學思想,
如: "陰陽","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和,合"思想等等,發現了自然界,社會領域及思維領域的一般規律,即對立統一,量變與質變和否定之否定規律.
創立了"君子時而中","過猶不及","通變動成","中庸成道"等原則,體現了辯證法的普遍聯系,發展變化,運動過程的思想.
從禮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其辯正回歸的軌跡.
2.教育上的貢獻
孔子時代, 教育與學術由官府壟斷, 提出"有教 無類"的旗幟,以私人身份招徒講學,創辦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所私人學校.
選編了《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種教材; 將內容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科進行教育.
孔子在其豐富的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
教育目標是培養君子仁人
教育對象則"有教無類";
教學原則是因材施教,
教學方法採用"循循然善誘人"的啟發式,要求弟子學思結合,舉一反三,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
重視德育,智仁勇並舉而以仁為中心;
提倡教師以身作則,師生教學相長;端正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當仁不讓於師
要求弟子學以成才,學以致用.
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被尊為"萬世師表".
他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指導了兩千多年的中國傳統教育,而且在今天看來,仍與東西方與現代教育理念相合.
3,文學上的貢獻
孔子修《詩》,正《樂》.我國傳世的第一部文學作品《詩經》,是由孔子整理成書的.
《樂經》失傳.
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古時有詩三千餘篇,孔子刪除其重復的,選取其"可施於禮義"的,形成了三百零五篇的《詩經》文本.
孔子還對《詩經》的主旨,作用和若干篇章作了重要解說.
《論語》中就有很多記載,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不學詩,無以言." "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之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孔子詩論》,更是最近發現的孔子詩論文獻.
孔子對《詩經》的解說, 涉及到文學,政治,倫理,教育等各個層面,其中的一些重要思想,理念,對後來的文學創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產生了極其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孔子整理的《詩經》和孔子的詩論,就是兩千五百多年來中國文學和文論的"源頭活水".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時間,是從事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創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學方法;總結、倡導了一整套正確的學習原則;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教學內容體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遠影響的教育思想;樹立了良好的師德典範。
⑤ 孔子在歷史上主要有哪些貢獻
孔子在教育上有三大創造和貢獻:
一是春秋時期,王官之學衰微,孔子首開私人講學之風,設杏壇講學授徒,整理並以《詩》、《書》、《禮》、《易》、《樂》、《春秋》六經為教材,以禮、樂、射、御、書、數六藝為教育內容;
二是打破教育上貴賤貧富的等級,提綱「有教無類」,使人人享有教育的平等權利,學生眾多,史稱「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
三是主張尊師重道,「三人行,必有吾師」,「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他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學精神和因材施教、學思並重、舉一反三、啟發誘導的教學原則及「不恥下問」的學習態度,等等,至今為人所稱頌和沿用.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職業教師,也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教育家,他也由此被稱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⑥ 孔子為中國古代文化發展作出了哪些重要貢獻
孔子對中國古代文化發展作出的貢獻主要集中在教育這一方面,孔子是一個真實的教師,也是他在那個時期最真實的寫照,而後世給他的那些“聖人”或是一長串的封號,都不過是虛名,甚至是孔子生前避之不及的東西。而教師才是孔子真正的身份,也是孔子完成的最好、最重要的身份。其中的貢獻可以歸結為:第一是整理了六經;第二是教授了大量的門人弟子。一、整理了六經
孔子在晚年對於六經進行刪改與匯編,從而讓《詩》《書》《禮》《樂》《易》《春秋》這六部著作得到了完善化,並能夠在當時的社會更好地流傳下來,除了《樂》或是亡佚在了秦火之下,其他的五本典籍依然可以在當下能夠看到。
雖然許多的思想,在傳承的過程中脫離了孔子的初衷,但是如果將視角定格在孔子那一個時代,他對於文化的傳播可以說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⑦ 孔子是哪個朝代的人,在歷史上有什麼貢獻
春秋時期魯國人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是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