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徽和河南歷史上有什麼淵源嗎說話如此之像
眾所周知河南位居中原一直是歷朝歷代繁華人口聚集之多的地方。因為兩省距離較近,而古時的文化交流,使兩省口音有所影響吧!
2. 安徽以前是河南的嗎
安徽以前是河南的嗎?——只能說是安徽的一部分
唐分中國為十道,安徽分屬河南道、淮南道、江南東道。
建制沿革
安徽分屬不同的部落(揚越、百濮)和諸侯國。
西周出現了吳國、六國、舒國3個諸侯國。
東周出現了越國、楚國、吳國、蕭國、桐國5個諸侯國。
春秋期間(前770年-476年),分屬宋國、楚國、蔡國、徐國。
秦代實行郡縣制,境內長江以南屬會稽郡、九江郡,以北分屬泗水郡、碭郡、陳郡。
秦末至楚漢相爭期間,增置鄣郡、衡山郡、廬江郡,並為九江、西楚、衡山等諸侯國分領。
西漢,安徽先後分屬為淮南國、廬江國、衡山國、六安國、荊國、淮陽國、梁國。
東漢,省境長江以南屬揚州,以北屬徐州、豫州。
三國鼎立期間,分屬孫吳、曹魏二國。
東晉時期,淮北地區分屬「五胡十六國」中的劉漢、後趙、前燕、前秦、後秦、後燕等國,常守舊制,仍為徐、豫(含東豫)2個州分領。
南北朝時期,宋、齊、梁、陳均先後收復過淮北地區,領有江南地區,並長期以江淮地區為南北紛爭的戰場。陳朝後期則以長江為限,江淮及以北地區分屬北齊、北周。南朝後期,安徽長江以北先後分屬北朝的北魏、東魏、北齊、北周。
隋統一中國後,境內分置廬江、譙郡、汝陰、淮南、鍾離、戈陽、同安、宣城、新安、歷陽。
唐分中國為十道,安徽分屬河南道、淮南道、江南東道。
五代十國時期,淮北地區先後分屬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南方(含江淮、江南地區)先後分屬吳國和南唐國。
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分屬江南東路、京西北路、京東西路、淮南西路、淮南東路5個路。宋室南渡,宋金對峙,金人據有淮北,南宋據有淮南、江南。
元代實行行省制,安徽先後分屬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江淮行省。
明朝,屬南直隸,安徽分屬廬州府(合肥)、鳳陽府、安慶府、太平府、池州府、寧國府、徽州府、徐州府、滁州府、和州府、廣德府。
鳳陽府為明朝的陪都明中都。
清初滅南明,廢南京,以南京原轄區域改設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為江蘇(含上海)、安徽二省,安徽省(巡撫衙門駐安慶)轄廬州府(今合肥)、安慶府、徽州府、寧國府、池州府、太平府、鳳陽府、徐州府、廣德府、和州府、滁州府。這是安徽建省之始,取安慶、徽州二府的首字而得名,簡稱「皖」。
太平天國在安徽境內佔領區建政是採取省、郡(州)、縣三級管理體制,改清代的府為郡。
中華民國成立後,廢府、州、道,北京政府初期實行省、縣二級管理,今安徽境內碭山、蕭縣仍屬江蘇省,其餘60個縣仍屬安徽省。
希望能幫助到你
3. 河南歷史的由來是什麼
河南省位於我國的中東部地區、黃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區位於黃河以南,故稱河南,在遠古時期,這里的地勢被描述為人牽象之地,所以河南簡稱豫。
《尚書•禹貢》將天下分為九州,天下九州之中的是豫州,現今河南的大部分地區屬於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稱。
從唐朝建立到北宋滅亡,河南的經濟和文化達到鼎盛時期,北宋建都開封,當時開封人口達100多萬,為全國第一大城市,商業貿易額佔全國之半,各方面都極一時之盛,可說是中世紀河南歷史的黃金時代。
南宋以後,是河南社會歷史發展的中衰時期。元朝實行的行省制度,被明、清兩朝沿襲下來,其河南的疆域大體上與今天的河南省相近。在此期間,河南經濟和文化都越來越落後於江南和北方其他一些省區。
金朝貞祐二年(1214年),遷都開封,末期遷都商丘。宋、金劃淮河而治之後,河南省淮河以南地區屬南宋。
元朝時期,在河南境內設置河南江北行省,開封為省會。
明朝時期,河南省下轄8個府和1個直隸州。清朝時期,基本沿襲了明朝的區劃。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戰役勝利結束,河南全境解放。1949年8月,黃河以北地區成立平原省,省會駐新鄉市,河南省保留黃河以南地區。1952年11月,撤銷平原省,其行政區域大部分並入河南省。1954年10月,河南省會駐地從開封市遷駐鄭州市。
河南轄鄭州市、開封市、洛陽市、平頂山市、安陽市、鶴壁市、新鄉市、焦作市、濮陽市、許昌市、漯河市、三門峽市、南陽市、商丘市、信陽市、周口市、駐馬店市等17個省轄市,濟源市1個省直管市,21個縣級市,83個縣,53個市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