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歷史上出爾反爾的人物
出爾反爾、說話不算話的人最容易失信於人,古往今來很多例子都證明了出爾反爾的人沒有好下場。
三國時的呂布勇冠天下,但品性極差,出爾反爾,反復無常,最終難成大事,命殞白門樓。呂布之勇冠絕天下,如此之勇士卻在亂世不能安身立業,為什麼?蓋因其個性多變、反復無常,最終一事無成,反而丟了性命。
呂布本荊州刺史丁原義子,後卻投降了董卓,在《三國演義》中是這樣記敘的:
卓曰:「吾觀呂布非常人也。吾若得此人何慮天下哉!」帳前一人出曰:「主公勿憂。某與呂布同鄉,知其勇而無謀,見利忘義。某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呂布拱手來降,可乎?」卓大喜,觀其人,乃虎賁中郎將李肅也。卓曰:「汝將何以說之?」肅曰:「某聞主公有名馬一匹,號曰『赤兔』,日行千里。須得此馬,再用金珠,以利結其心。某更進說詞,呂布必反,來投主公矣。」卓問李儒曰:「此言可乎?」儒曰:「主公欲取天下,何惜一馬!」卓欣然與之,更與黃金一千兩,明珠數十顆,玉帶一條。
這實則是呂布性格的一個側面反應,說明呂布是貪財忘義之輩。而且李肅早已把呂布的這種性格看的一清二楚。再看一看李肅見呂布之後呂布的反應如何?
……布惶恐曰:「某在丁建陽處,亦出於無奈。」肅曰:「賢弟有擎天駕海之才,四海孰不欽敬?功名富貴,如探囊取物,何言無奈而在人之下乎?」布曰:「恨不逢其主耳。」肅笑曰:「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見機不早,悔之晚矣。」布曰:「兄在朝廷,觀何人為世之英雄?」肅曰:「某遍觀群臣,皆不如董卓。董卓為人敬賢禮士,賞罰分明,終成大業。」布曰:「某欲從之,恨無門路。」
一句「某欲從之,恨無門路」道出了呂布有奶便是娘的個性特點。後來的事也就不用再費筆墨敘述了,結果自然人人皆知。
如果說此次呂布易主是為了尋求明主,那他則應該好好輔佐董卓。可有句話叫:「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句話在某些時候是有道理的,尤其用在呂布身上再恰當不過了,司徒王允的美人連環計,又讓他與董卓反目為仇,而且還親自刺死了董卓。
呂布被曹操擒後,竟厚顏無恥的對曹操說:「您憂慮的不過是我呂布,今日我已降您,您爭奪天下已用不著憂慮了,您率領步兵,如果您能讓我率領騎兵,那麼,用不了多久,天下就可以平定了。」曹操乃世之梟雄,早已看清了個性反復的呂布豈能用之,還是將其殺了。
呂布在其一生的活動中,不論是攻殺伐打,還是為人處世,無不反應了他出爾反爾的個性。
早在袁術稱帝之前,就曾拉攏呂布對付劉備,並向呂布表示要娶他的女兒做兒媳。呂布很高興答應了這門親事。曹操為了不使呂布向袁術靠攏。暫緩對呂布的攻擊,並寫信給呂布表示願意共同對敵,還以獻帝的名義發了一道詔書,稱贊他殺董卓之功,要他和曹操同心協力輔佐朝廷。於是,是否向袁術靠攏,呂布又猶豫起來。
袁術稱帝後,想進一步和呂布和好,以使徐州、揚州聯合對抗曹操。便派韓胤出使徐州,把自己稱帝的事告訴呂布,並迎接呂布的女兒與己子完婚。呂布考慮了之後,答應了袁術的要求,還派兵送女兒上路。
呂布所屬的沛相陳硅,早已傾向於曹操,他聽說袁術呂布聯姻共同對付曹操的情況後,趕忙去見呂布說:「曹公逢迎天子,輔佐圖政,名高於世,將征服於四海,將軍應當同他同心協力,共商大計,以圖泰山那樣的安定。現在如果與袁術聯姻,必然要落個不義的名聲,這樣下去將是危險的。」
呂布一聽又猶豫起來,他想起當初袁術不接納自己的情況,心裡來了氣,於是改變了態度,立即派人去把女兒追了回來。還把韓胤戴上刑具送到許都,交由曹操處置。
曹操為了進一步拉攏呂布,又以獻帝的名義任命呂布為左將軍,派使者把詔書、印綬致送呂布。並給呂布寫信,表揚呂布制止袁術稱帝,對皇室的擁戴,說朝廷仍然信任他,相信他的忠誠,還說是用自己家的好金子為呂布鑄的金印,是將自己帶的紫綬送給呂布,以表示友好。
曹操的信很短,卻很有分量:在山陽屯,送給將軍的封詔印綬丟失了,皇家沒有好金子,我用自己家中的好金子再為你鑄一顆金印,皇家無紫綬,我把所帶的紫綬送給你以表達一番心意。將軍你所派的使者不好。袁術在淮南稱帝,將軍報告給皇上,可是使者沒有把你的奏章上報。朝廷相信你,命你再上個奏章,以表明你的心意。
呂布接到詔書、印綬和曹操書信後,非常高興,馬上派陳硅的兒子陳登去許都向獻帝謝恩,還帶去一條好的綬帶酬謝曹操,同時還表示希望朝廷任命自己為徐州牧。
此時呂布又倒向了曹操,可曹操是真心對呂布嗎?非也,陳登到許都見曹操後,乘機告訴曹操,呂布有勇無謀,輕於去就,反復無常,應早日把他除掉。曹操也把心裡話告訴陳登說:「呂布狼子野心,確實難以久養。不是您,別人是難把他看清楚的。」
曹操當即任命陳登為廣陵太守,並把其父陳硅的秩祿增加為「中二千石」。臨別時,曹操拉著陳登的手說:「東邊的事情,就託付給你們父子了。」意思是讓陳登父子暗中集合部眾做內應,待機除掉呂布。
呂布終究沒斗過曹操,在白門樓被曹操勒死了,其勢力沒有曹操大是一方面,更主要的原因是其出爾反爾的個性,搞得部眾上下離心,內外無一人願意幫他,都視其為反復無常的人,如此性格之人怎麼能成大事?
與出爾反爾相反的是說道做到,說話要算數,答應的事情就要做到,這樣才會得到尊重和信任。否則,就會失信於他人,這樣不但會傷害別人的感情,誤了大事,有時還會遭到唾棄,留下千古罵名,何苦呢?
希望能幫助到你,請採納哈,不懂可以再追問
『貳』 出爾反爾是歷史故事的成語嗎
是
出爾反爾
chūěrfǎněr
[釋義] 爾:你;反:同「返」;回。原指你怎樣對付人家;人家就會怎樣對待你。現多指自己說了或做了後;又自己反悔。比喻言行前後自相矛盾;反復無常。
[語出] 《孟子·梁惠王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正音] 爾;不能讀作「ér」。
[辨形] 爾;不能寫作「耳」或「而」。
[近義] 反復無常 翻雲覆雨
[反義] 說一不二 言行一致
[用法] 含貶義。多用於責備反復無常、言不守信的人。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和「反復無常」都形容常常變卦。但~偏重在說話上;指說話前後不一致或說話不算數;「反復無常」偏重在表現上;強調行為變化無常。
[例句] 既然你已經答應幫助他;就應該盡力而為;不能~。
[英譯] gobackonone』swords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有一年鄒國與魯國發生了戰爭。鄒國吃敗仗,死傷了不少將士。鄒穆公很不高興,問孟子道:「在這次戰爭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殺死了三十三個,可是老百姓卻沒有一個為他們去拚命的,他們眼看長官被殺,而不去營救,可恨得很。要是殺了這些人吧,他們人太多,殺也殺不完;要是不殺吧,卻又十分可恨。您說該怎麼辦才好呢?」
孟子回答說:「記得有一年鬧災荒,年老體弱的百姓餓死在山溝荒野之中,壯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而大王的糧倉還是滿滿的,國庫也很充足,管錢糧的官員並不把這嚴重的災情報告給您。他們高高在上,不關心百姓的疾苦,而且殘害百姓。」
孟子在回顧了這辛酸的往事後,接著又說:「您記得孔子的弟子曾子說過的話嗎?他說,要警惕呀!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如何對待你。如今百姓有了一個報復的機會,就要用同樣的手段來對待那些長官了。」 孟子最後告訴鄒穆公說:「所以,大王不要去責怪他們、懲罰他們。如果實行仁政,您的百姓就會愛護他們的長官,並且願意為他們獻出生命。」
『叄』 出爾反爾是歷史成語嗎
出爾反爾的意思:原意是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樣對待你。現多指人的言行反復無常,前後自相矛盾。爾,你;反,通「返」,回。
出爾反爾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有七個較為強大的諸侯國,史稱「戰國七雄」。但是你可不要以為,當時就只是存在這七個諸侯國,其實呢,在這七個大國之外,還有許多的小國存在。發生戰爭也並不是只在大國之間,小的諸侯國之間也發生各種戰事。
這不,有一次,鄒國和魯國就發生了戰爭。由於鄒國比魯國還要弱小一些,盡管鄒穆公率領鄒國的軍民去抵抗,最終鄒國還是吃了敗仗。鄒穆公的官吏共死了33個人,而參加戰斗的老百姓則一個也沒有死。在戰斗的時候,他們像在旁邊看熱鬧一樣,根本懶得沖鋒殺敵。鄒穆公很不開心,於是,他就找了一個人發泄,可巧,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後來被中國人稱為亞聖的孟子。
鄒穆公問孟子道:「在這場戰爭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殺死了33個,可是老百姓卻沒有一個為他們去拚命的,他們眼看長官被殺,而不去營救,真是可恨極了!要是殺了這些人吧,他們人太多,殺也殺不完;要是不殺吧,我又難消心中之恨。我該怎麼辦才好呢?」
孟子說話可是直來直去的,孟子說:「這不怪老百姓啊,這要怪您自己。」
鄒穆公瞪大了眼睛,可以看出他吃驚不小。但是孟子沒有理他,繼續說:「記得有一年鬧災荒,年老體弱的百姓餓死在山溝荒野之中,壯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流落到哪個國家的都有。而大王的糧倉還是滿滿的,國庫也很充足,管錢糧的官員並不把這嚴重的災情報告給您。這可不是一般的怠慢,這簡直就是不把老百姓的生死放在眼裡啊。您想啊,當初您這樣對待他們,今天他們也以同樣的怠慢來對待您,您又有什麼可報怨的呢?」
鄒穆公咬了咬嘴唇,沒有說話。
孟子又繼續說:「曾子有句言,您聽說過嗎?」鄒穆公搖了搖頭。
孟子接著說道:「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要警惕呀!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如何對待你。現在鄒國發生的事,不就是曾子這句名言的最好注釋嗎?如今百姓有了一個報復的機會,就要用同樣的手段來對待那些長官了。」
「那要怎麼辦呢?」鄒穆公覺得孟子說的話還有點道理,便謙遜地問。
孟子告訴鄒穆公說:「這不難辦,您可以實行仁政啊,實行了仁政,老百姓都感激您,也會愛護他們的長官,並且願意為國家沖鋒殺敵了。」
——《孟子·梁惠王下》
出爾反爾成語點撥:
孟子諫鄒穆公的過程中,引用曾子「出爾反爾」的名言,對鄒穆公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鄒穆公領悟了「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樣對待你」的深刻道理。鄒穆公身為一國之主,尤能聽得進孟子的批評和建議,但現實中某些官員,容忍不了一絲百姓的抱怨之聲,更別提批評了!這些人真該好好反思一下。再有,與人相處時,我們要平衡好自己,努力做好自己,這樣不僅能把自己贏回來,也會讓別人懂得該怎樣尊重自己和他人。
『肆』 關於劉邦的出爾反爾!!
別信電視劇里的啊,那都是娛樂。
楚漢之爭的來龍去脈太長了,我就是寫出來,估計你也沒有耐心看。
我直接說幾個最重點的。
1.劉邦項羽並非情同兄弟,只是在同一個起義部隊而已。
2.項羽、劉邦非打不可,皇帝只能有一個。
3、項羽不是什麼好人,項羽非常殘暴,經常屠城、坑殺降卒。但他有個致命弱點——婦人之仁。
4、他的死,不是被暗害。他是兵敗自刎的,本來他可以過江再重組力量再搏一搏的,可是他面子上過不去。可以看出,項羽並非能屈能伸之人。
5、項羽被稱為英雄,是因為他確實勇猛,作戰無比勇敢。巨鹿之戰為其經典,也奠定了他的一生基業。
6、你說劉邦冷血也行。劉邦臉皮還特別厚,時常還會耍點無賴。但是他確實是一位大智大慧的君主。最大優點的用人、駕馭人、擅於聽取並採納他人意見。
與韓信論「將兵將將」的典故可謂經典。
7、反之項羽,空有一身蠻勇,不智又極不會用人,剛愎自用。還有其他好些方面原因,我不深入分析了。但可以告訴你,劉項之爭,從他們對立開始(那時劉邦還很薄弱),項羽就註定必敗。就算項回江東再起,一樣也敗。
「性格左右命運、氣度決定格局」。項羽性格、氣度與劉邦差距太遠了。
8、後人經常憐惜項羽,原因有三:
一、項羽確實豪傑,巨鹿之戰可見;
二、他的虞姬的凄美故事,特別是他帶著虞姬的頭顱在突圍的情景;
三、他放棄回江東而自刎,為他惋惜。
有能力的敗者,容易博得人的同情,特別又加上一個凄美的虞姬。
『伍』 中國歷史上,出爾反爾的真是劉邦的意圖嗎
我認為應該是劉邦吧,一方面他已經當上了皇帝,擁有四海;另一方面韓信已經是人臣, 不會不曉得被殺的命運。相比較而言,劉邦的原因更大。
『陸』 西遊記中出爾反爾的例子
佛祖傳法旨:「教雷將停息干戈,放開營所,叫那大聖出來,等我問他有何法力。」眾將果退。大聖也收了法象,現出原身近前,怒氣昂昂,厲聲高叫道:「你是那方善士,敢來止住刀兵問我?」如來笑道:「我是西
方極樂世界釋迦牟尼尊者,南無阿彌陀佛。今聞你猖狂村野,屢反天宮,不知是何
方生長,何年得道,為何這等暴橫?」大聖道:「我本:
天地生成靈混仙,花果山中一老猿。水簾洞里為家業,拜友尋師悟太玄。煉就
長生多少法,學來變化廣無邊。因在凡間嫌地窄,立心端要住瑤天。靈霄寶殿非他
久,歷代人王有分傳。強者為尊該讓我,英雄只此敢爭先。」
佛祖聽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廝乃是個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奪玉皇上帝龍位?
他自幼修持,苦歷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該多少
年數,方能享受此無極大道?你那個初世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當人子!不
當人子!折了你的壽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說!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頃刻而休,可惜
了你的本來面目!」大聖道:「他雖年劫修長,也不應久佔在此。常言道:『皇帝輪
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將天宮讓與我便罷了;若還不讓,定要攪攘,
永不清平!」佛祖道:「你除了長生變化之法,再有何能,敢占天宮勝境?」大聖道:
「我的手段多哩!我有七十二般變化,萬劫不老長生。會駕筋斗雲,一縱十萬八千
里。如何坐不得天位?」佛祖道:「我與你打個賭賽:你若有本事,一筋鬥打出我
這右手掌中,算你贏,再不用動刀兵苦爭戰,就請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宮讓你;
若不能打出手掌,你還下界為妖,再修幾劫,卻來爭吵。」那大聖聞言,暗笑道:「這
如來十分好獃!我老孫一筋斗去十萬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圓不滿一尺,如何跳不
出去?」急發聲道:「既如此說,你可做得主張?」佛祖道:「做得!做得!」伸開右
手,卻似個荷葉大小。
那大聖收了如意棒,抖擻神威,將身一縱,站在佛祖手心裡,卻道聲:「我出
去也!」你看他一路雲光,無影無形去了。佛祖慧眼觀看,見那猴王風車子一般相
似不住,只管前進。大聖行時,忽見有五根肉紅柱子,撐著一股青氣。他道:「此
間乃盡頭路了。這番回去,如來作證,靈霄宮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說:「且住!等
我留下些記號,方好與如來說話。」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氣,叫「變!」變作一管
濃墨雙毫筆,在那中間柱子上寫一行大字雲:「齊天大聖,到此一游。」寫畢,收了
毫毛。又不庄尊,卻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翻轉筋斗雲,徑回本處,站
在如來掌內道:「我已去,今來了。你教玉帝讓天宮與我。」
如來罵道:「我把你這個尿精猴子!你正好不曾離了我掌哩!」大聖道:「你是不
知。我去到天盡頭,見五根肉紅柱,撐著一股青氣,我留個記在那裡,你敢和我同
去看么?」如來道:「不消去,你只自低頭看看。」那大聖睜圓火眼金睛,低頭看時,
原來佛祖右手中指寫著「齊天大聖,到此一游。」大指丫里,還有些猴尿臊氣,大
聖吃了一驚道:「有這等事!有這等事!我將此字寫在撐天柱子上,如何卻在他手指
上?莫非有個未卜先知的法術。我決不信,不信!等我再去來!」
好大聖,急縱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撲,把這猴王推出西天門外,將五指
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聯山,喚名「五行山」,輕輕的把他壓住。眾雷神與
阿儺、迦葉,一個個合掌稱揚道:「善哉!善哉!
當年卵化學為人,立志修行果道真。
萬劫無移居勝境,一朝有變散精神。
欺天罔上思高位,凌聖偷丹亂大倫。
惡貫滿盈今有報,不知何日得翻身。」
如來佛祖殄滅了妖猴,即喚阿儺、迦葉同轉西方極樂世界。時有天蓬、天佑急
出靈霄寶殿道:「請如來少待,我主大駕來也。」佛祖聞言,回首瞻仰。須臾,果見
八景鸞輿,九光寶蓋;聲奏玄歌妙樂,詠哦無量神章;散寶花,噴真香,直至佛前
謝曰:「多蒙大法收殄妖邪,望如來少停一日,請諸仙做一會筵奉謝。」如來不敢違
悖,即合掌謝道:「老僧承大天尊宣命來此,有何法力?還是天尊與眾神洪福。敢勞
致謝?」玉帝傳旨,即著雷部眾神,分頭請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極、
九曜、十都、千真萬聖,來此赴會,同謝佛恩。又命四大天師、九天仙女,大開玉
京金闕、太玄寶宮、洞陽玉館,請如來高座七寶靈台,調設各班坐位,安排龍肝鳳
髓,玉液蟠桃。
『柒』 找一找和歷史人物有關的成語,並把故事主人公的名 字寫下來 例如:完璧歸趙(藺相如)鐵杵成針(李白
這個就太多太多了啊,比如:
圖窮匕現 荊軻
聞雞起舞 祖逖
入木三分 王羲之
殺妻求將 吳起
負荊請罪 藺相如 廉頗
紙上談兵 趙括
將功補過 錢繆
草菅人命 賈誼
鞠躬盡瘁 諸葛亮
錦囊妙計 諸葛亮
不知所雲 諸葛亮
初出茅廬 諸葛亮
得隴望蜀 岑彭
卧薪嘗膽 勾踐
兔死狗烹 勾踐
不學無術 霍光
髀肉復生 劉備
後患無窮 劉備
如魚得水 劉備與諸葛亮
虎踞龍盤 諸葛亮
集思廣益 諸葛亮
望梅止渴 曹操
才高八斗 曹植
超群絕倫 關羽
一身是膽 趙雲
堅壁清野 荀彧
如嚼雞肋 楊修
老牛舐犢 楊修的父親楊彪
勢如破竹 杜預
車載斗量 趙咨
斷頭將軍 嚴顏
兵貴神速 郭嘉
出言不遜 張郃
大器晚成 崔琰
負重致遠 龐統
『捌』 歷史上著名的出爾反爾事件都有哪些
李自成進北京,告訴吳三桂不動他的家人,結果不但抄了他的家,還霸佔了陳圓圓,才有了後來清軍入關等等..可以說是歷史上最符合出爾反爾這個詞的。
『玖』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是指哪個歷史人物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是一句成語,為民間對西漢建國功臣韓信一生的經典概括。韓信能成功離不開蕭何的幫助,韓信的死亡也是蕭何規劃的。
人物生平
秦末大亂之際投奔項梁、項羽,未得重用。轉投劉邦,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經蕭何保為大將,制定「漢中對策」,申軍法,設還定三秦之計。劉邦兵敗於彭城後,韓信先破楚軍於京、索之間,後平定魏國,請命北伐拿下代國。劉邦收其精兵後,背水一戰,擊敗趙國,派人降服燕國。支援劉邦以及清除項羽派往趙國的奇兵的同時平定剩下的趙國城邑。
劉邦成皋兵敗奪其精兵後,奉命攻打齊國,全殲龍且二十萬楚軍。韓信攻打楚國,項羽與劉邦簽訂鴻溝協議。劉邦聽從張良、陳平計策,撕毀鴻溝協議,追擊項羽失敗。
漢五年,帶兵會師垓下,圍殲楚軍。項羽死後,解除兵權,徙為楚王。因人誣告,貶為淮陰侯。呂後與蕭何合謀,誘殺於長樂宮鍾室,夷滅三族。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這則成語可用作復句的分句。指成敗都在於一個人成事由於蕭何,敗事也由於蕭何,比喻事情的成敗或好壞全由於同一個人的作為。
運用示例
宋·洪邁《容齋續筆·蕭何紿韓信》:「信之為大將軍,實蕭何所薦。今其死也,又出其謀。故俚語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語。」亦比喻為做事出爾反爾,反復無常。
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一折:「這非是我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故恁的反復勾當。」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第三十一卷:「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某心上至今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