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紐約時報》的歷史影響和地位
在美國紐約擁有一個全世界都關注的報社,便是紐約時報,它是一個在全世界都發行的日報。早在1851年的時候便已成立了這個報紙,在早期的時候紐約時報其時並不是叫這個名字,而是被當時的創始人亨利·賈維斯·雷蒙德稱之為「紐約每日時報」,最先的價格便是1美元一份報紙。
紐約時間在新聞報道上是非常具有權威的,它從創立開始便立志做新聞行業的領先者,經過多年的發展,到現在可以說是非常成功了。很多小型的報社直接將紐約時報上面的新聞作為新聞源,就是因為它具有對新聞的可靠性非常的高。在美國整個國家裡面,幾乎所有的公共場所都是會擁有紐約時報的身影的。
紐約時報不止是對新聞的報道非常的可靠,而且它對於自己報紙的版面設計也是非常用心,在紐約時報單位裡面擁有一個專門設計版面的部門,這個部門是非常龐大的,擁有非常有藝術感的設計專家15名,它們製作也的版面無一不是整個報紙行業的精品。
紐約時報不止是在美國擁有非常高的地位,它在我國的群眾中的位置也是非常高的。它幾乎每一個新聞都是非常具有關注點的,像是近年來對溫家的報道便受到了整個世界的關注,而其它報社也紛紛效仿紐約時報,將這方面的新聞提為最首要的新聞要素。可見要想上紐約時報這個版面上,無一不是全球最頂級的事實新聞了。
Ⅱ 1840年到1956年的六月五號歷史事件
1840年到1956年的六月五號歷史事件如下:
1947年6月5日 馬歇爾計劃提出
1944年6月5日 諾曼底登陸
1941年6月5日 重慶發生防空大隧道慘案
1939年6月5日 原中華民國總統徐世昌病逝
1929年6月5日 宋子文清理廣東財政
1926年6月5日 葉挺獨立團攻克湖南攸縣
1910年6月5日 短篇小說大師歐·亨利去世
1901年6月5日 蘇加諾誕生
1883年6月5日 英國經濟學家凱因斯誕辰
Ⅲ 求救!!<紐約太陽報>的歷史 和影響
一、它是第一份成功的便士報,美國商業報刊誕生的標志。 所謂「便士報」,又稱「廉價報紙」或「大眾化報紙」。便士是美分的英譯,「便士報」即每份只賣一便士的報紙,而此前紐約所有的報紙售價都在6美分左右。便士報的主要特點是:廉價、大眾、廣告、傳媒。便士報的實質就是買報人不再需要支付報紙的全部成本,報社通過這一方式改變了以前報紙只是富人才買的起的狀況,使報紙成了當時最大的信息傳播媒介,為後來的報紙廣告業打下了艱實的基礎,這也是報紙獲取最大利潤率的關鍵。 1983年9月,戴在美國創辦了第一份成功的「便士報」——《紐約太陽報》,揭開了報紙廉價與大眾化這一歷史性轉變。它雖不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一份廉價報紙,但卻是第一張獲得成功的廉價報紙,所以該報紙被視為美國商業報刊誕生的標志。《紐約太陽報》創刊不久,就創下了驚人的銷售量。在創刊4個月後,銷售量為5000份,居紐約各報之首。它空前巨大的發行量,震動了報界。因為在《紐約太陽報》的成功示範下,各地也競相開辦「便士報」,僅紐約市就有12家之多。「便士報」的出現開創了美國報業的新局面,大小報紙紛紛趨向大眾化,美國的報業因此迅速走向繁榮。到1910年,美國僅日報就達2433家,此後這一高峰記錄一直未被打破。如今全美共有各類報紙約9000種,其中日報約有1500家,發行量超過5萬份的日報約有250家,而發行量超過25萬份的則只有7家。 《紐約太陽報》開了廉價報紙的先河,而一發不可收。它的誕生,是西方新聞傳播史上一場革命性的變革,它帶來的一系列新的新聞理念、新的報道方式和新的經營之道,對新聞傳播事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預示著「大眾傳媒」時代的誕生,使新聞事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二、它的報道方式、內容等的改進開創了報業新局面。 《紐約太陽報》的成功,首先在於它改進了報道的內容。它人性化的報道,富有人情味的社會新聞,加之生動活潑的文筆,較之當時的政黨報刊的乏味,很明顯則更受大眾的歡迎。其次,該報革新了發行方式,首創了街頭零售的方式,且售價也僅僅一美分錢。並採用折扣的辦法來刺激報販的積極性。使得該報有個廣泛的傳播途徑。 《紐約太陽報》開創的廉價的大眾報紙恰應了普通民眾需求,民眾有知道新聞的權力也有了解新聞的必要,因此便士報便站在了民眾的角度,為民眾提供了民眾能接受的新聞內容。所以,美國政黨報刊的「黑暗時期」也隨著廉價報紙的迅猛發展而結束。《紐約太陽報》的成功是美國報業發展的轉折點,同時也是資產階級報紙向廉價報紙發展的轉折點。從此,報紙的發展,更加大眾化、平民化、人性化。它開啟了世界報業的新局面。 《紐約太陽報》,甚至開先河性的在刊頭登上了廣告。《太陽報》由此獲得了大量廣告收入。廣告收入的增加進一步加強了《太陽報》的獨立性。這樣一來不僅分擔了印刷報紙的價錢,可以以低廉價格賣給消費者,同時為此時商業報紙標榜獨立提供了足夠的「實力」。 《紐約太陽報》是西方新聞傳播史上一場革命性的變革,他帶來的一系列新的新聞理念:從民眾所喜聞樂見的角度篩選新聞,刊登新聞;新的經營之道:讓廣告進駐,一方面減低成本,以便廉價銷售,一方面可以增加經濟收入。對新聞傳播事業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三、它的成功開創了一門新興的學科---公共關系學 便士報並不是一種具體的報紙,它是一種經營理念,同時它也開創了一門新興的學科---公共關系學。我們現在看到的絕大部分報紙都是這種便士報。 對於工商企業而言,近代公共關系的萌芽出現在19世紀30年代,以美國的「報刊宣傳運動」為標志。當時隨著經濟的繁榮,技術的發達,大眾傳播事業也獲得了長足的進展。1833年,《紐約太陽報》創辦了廉價報紙――便士報,即只用一便士即可購得一份報紙,以通俗,廉價為手段,盡力擴大訂戶,以便在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紐約太陽報》的這一舉措得到了其它報紙的呼應,使許多普通民眾也可買得起報紙,因而使報紙的發行量大增,進入千家萬戶。但是,報紙售價的降低造成了另一結果,即報刊上廣告費的大幅度上升。這時一些大公司為了節省廣告費用,便僱傭了大批專門人員,在報刊上製造煽動性新聞,為自己的產品或服務進行宣傳,以此來擴大影響。有些報紙為了迎合下層民眾的閱讀心理,也樂意刊登這類新聞,兩相配合,就出現了所謂的「報刊宣傳運動」。 新聞機構的公共關系其代表人物是費尼亞斯·泰勒·巴納姆。巴納姆的信條是「凡宣傳皆好事」。因而他不顧及公眾的利益,自覺地、有意識地去編織一些不符合實際的故事,使公眾不斷地受到愚弄。報刊宣傳運動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共關系,由於他們並沒有認識公眾的作用,以公眾利益為出發點。從思想實質上來看,這時期實際上是一個反公眾,反公關的時期。不過,當時巴納姆等人運用報刊等大眾傳播媒介為組織進行宣傳,已經具有了現代公關活動的萌芽。 因此,無論從經濟價值層面,還是社會價值層面,《紐約太陽報》都是成功的——憑借廉價取得的成功。廉價的便士報的誕生與所取得的成功影響是巨大的,也是深遠的,來看我們今天大眾化商業報紙的市場構成要素,依然保持著便士報的「精髓」:低廉的銷售價格,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新聞內容。這些在如今的大眾報紙中習以為常的「慣用手法」卻已然在一百七十多年前形成,並且沿用至今,雖然此時非彼時但貫穿其中的那份「精髓」是沒有變化的:基本理念一樣,操作模式一樣,影響力度一樣。《紐約太陽報》的所具備的創新性,時代性,及影響性深深的吸引著我,我們現在所講求的「解放思想,事實求是」在這份報紙中就得以充分體現,正因為是這些先進的,富有創新性的東西影響我們,我們也才能在科技創新的發展道路上尋求自己的目標,尋求社會發展的道路。
Ⅳ 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上述三個事件反映了近代中國怎樣的歷史趨勢
(1)上表中,《紐約時報》報道了中國近代哪些重大事件?(3分)
(2)任選上述其中一個事件,全面分析其影響。(4分)
(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上述三個事件反映了近代中國怎樣的歷史趨勢。(6分)
【答案】
(1)第二次鴉片戰爭,洋務運動,辛亥革命。(3分)
(2)第二次鴉片戰爭影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促使清政府改變政策,出現洋務運動,產生中體西用思想等。
洋務運動影響: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培養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民族資本主義產生,開啟中國近代工業的步伐,對外國的經濟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製作用。
辛亥革命影響:推翻了中國2000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創建了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推動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每一事件,答出3點影響即可得4分)
(3)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漸加深,經濟工業化不斷發展,政治民主化日益進步。(6分)
Ⅳ 紐約先驅報的發展歷史
1846年5月,由《紐約先驅報》、《紐約太陽報》、《紐約論壇報》、《紐約商業日報》、《快報》、《紐約信使及問詢報》聯合組建美聯社。
1848年,紐約六家報紙:《紐約先驅報》、《紐約太陽報》、《紐約論壇報》、《紐約商業日報》、《快報》、《紐約信使及問詢報》的代表舉行聯席會議,決定在紐約成立兩個合作性新聞搜集機構。第一個是「港口新聞社」,另一個是「紐約報業聯合會」(未成型)。
不同於19世紀另外三大通訊社(哈瓦斯社、路透社、沃爾夫社),港口新聞社是合作性質的組織,不以贏利為目的,一切費用由各家平均分攤。
1966年,《紐約先驅報》老闆惠特尼宣布與《華盛頓郵報》老闆凱瑟琳·格雷厄姆建立夥伴關系,成立合作聯盟,目標是「贏得巴黎」。藉助格林厄姆的雄厚財力。
60年代,《紐約時報》國際版創辦,在虧損數百萬美金之後,開始覬覦《國際先驅論壇報》歐洲版。
1967年5月,老亞瑟·蘇茲伯格關停了《紐約時報》國際版,與惠特尼和《華盛頓郵報》一起共管《先驅報》,各佔1/3股份。他們改稱其為《國際先驅論壇報》。
截至90年代初,惠特尼已向《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出售其持有的《論壇報》所有股票,歐洲傳媒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10年前,《金融時報》進入歐洲市場,《歐洲華爾街日報》《今日美國報》、CNN及其它媒體緊隨其後。從90年代中期開始,來自其他日報的激烈競爭及每年數百萬美元的虧損使《論壇報》遭遇嚴峻挑戰。
90年代中期,在成功拓展國內市場後,蘇茲貝格迫切需要甩開《華盛頓郵報》老闆、世交格雷厄姆家族,暢通無阻開拓世界市場。1997年,戈爾登和蘇茲伯格從父輩手中接管《紐約時報》,成為新管理團隊中一分子。戈爾登說,從那時開始,他們一起討論全面接管《論壇報》的可能性。
2001年,84歲的凱瑟琳.格雷厄姆去世。《華盛頓郵報》和《紐約時報》開始向《論壇報》管理層施壓,兩報經營理念迥異。為維持這個優秀新聞平台,《華盛頓郵報》願意接受適度虧損。而《紐約時報》恰恰相反,聲稱如果《論壇報》繼續賠錢,將停止投資。
2002年,《紐約時報》時任執行總編雷恩斯開始與蘇茲伯格密謀接管《論壇報》之事。他們先是購買了《華盛頓郵報》持有的《國際先驅論壇報》50%的股份,進而完全控制了這份立足巴黎的報紙。
Ⅵ 紐約時報的歷史
創始人亨利·賈維斯·雷蒙德在大學時,就曾為格里利的報刊投稿,畢業後即成為格里利的首席助手,後來同格里利發生沖突,便離開《紐約論壇報》,另圖發展。 在1851年,雷蒙德和喬治·瓊斯分析紐約報界的情況後發現:《紐約太陽報》、《紐約先驅報》、《紐約論壇報》這三大便士報雖然都獲成功,但《太陽報》和《先驅報》的新聞過於刺激,而《論壇報》又過於偏激。於是他決定創辦一份純正、議論平和的報紙,來打破當時在紐約盛行的花花綠綠的新聞報道方式。
1851年9月18日,《紐約每日時報》創刊,售價1美分。 1857年9月14日改用《紐約時報》,平日出90多版,星期日140版。1983年11月13日的一期星期日版達1572版,重量4.5千克多。發行量平日105.6萬份,星期日164萬份(1987)。
1869年,雷蒙德去世後,《紐約時報》的發行人由喬治·瓊斯接替。在他主持期間,《紐約時報》揭露坦慕尼協會巨額貪污案,轟動一時。
1896年,阿道夫·奧克斯借了75,000元收購了瀕於破產的時報,當時發行量約為9000份,負債30萬且每周虧損2500多美元。奧克斯在接辦《紐約時報》時就確定了時報的新聞報道原則:「力求真實,無畏無懼,不偏不倚,並不分黨派、地域或任何特殊利益。」
他大膽地增刊擴版,在新聞報道上不惜投資,大量增加在當時頗為稀有的國際新聞內容。在他的領導下《紐約時報》獲得了國際性的認可和聲譽。雖然當時美西戰爭使得黃色新聞大行其道,但時報發行量依然到達8萬2千餘份。兩年後,《紐約時報》的銷售量就超過了10萬份大關。1897年他提出了《紐約時報》的格言:「所有值得印刷的新聞」。這個格言被公認為對「黃色新聞界」的挑戰。奧克斯要求出版一份嚴肅、莊重、富有教養的報紙提供給紐約精英階層,同時也提出了一個針對黃色新聞的響亮口號:「報紙不該弄臟人們早餐的餐巾」。
1935年,奧克斯去世之後,其婿索爾茲伯格任發行人兼社長, 直至1961年。後為索爾茲伯格家族所有,與洛克菲勒財團關系密切。1969年起從家族企業變為股份公司,成為擁有多家美國報紙、雜志、電視台、廣播電台和國外聯合企業的大報團。
《紐約時報》第四代發行人是索爾茲伯格的獨子,人稱「彭區」的阿瑟·奧茨·索爾茲伯格,他勵精圖治,選拔麥森、羅森索等優秀編輯、經營人才,引進先進技術,開拓多元化經營。彭區在任30年,時報走出了瀕臨崩潰的困境,積累了雄厚的物質基礎,1963年時報的總收入為1億美元,到1991年,時報總公司的收入已達17億美元,在這一過程中,《紐約時報》也完成了由家族式經營向市場式經營的轉型。
1992年,經過多年培養後,彭區將時報發行人大印傳給兒子小阿瑟·奧茨·索爾茲伯格。小阿瑟比父輩更追逐利潤,他試圖促成《紐約時報》平民化,使各種人群都能夠接受,因此涉及「煽情新聞」,使得《時報》一度失去公眾的信任。
2004年,報道伊拉克戰爭「情報門事件」挑戰攻伊正當性。
2008年12月,受到次級房貸風暴和延伸的全球經濟衰退影響,出現周轉問題,將總部大樓抵押貸款。
2009年1月20日,向墨西哥富翁和電信巨頭 Carlos Slim Helu借款2.50億。
2009年3月9日,將新大樓的股份作價2.25億出售回租(sale-leaseback agreement)。保留在2019年之前以2.50億買回的權利。
2010年,為了維持盈利,《紐約時報》探索線上訂閱等經營模式。
2012年6月28日,《紐約時報》中文網上線。網頁版式與英文網站風格相對統一,並將《紐約時報》先進的數字化運營經驗運用於中文網。
2012年8月14日,英國廣播公司(BBC)前總裁馬克・湯普森被任命為《紐約時報》新任執行總裁。
2014年3月26日,紐約時報公司公布了兩個新的數字訂閱模式,這兩個新等級模式會提供給消費者新低價和溢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