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賜姓是什麼姓氏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賜姓是什麼姓氏

發布時間:2022-12-29 18:06:00

① 中國古代有皇帝賜姓的嗎

在我國古代,姓氏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符號,還是血緣、家族乃至社會地位的象徵,有著特殊的社會和政治意義。賜姓是姓氏的主要來源之一,早在氏族社會的神話傳說時代就己經出現了。自秦漢以來,賜姓現象越來越普遍,唐五代規模之大、范圍之廣,是比較罕見的。這一歷史時期的賜姓制度,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賜姓即皇帝賜給臣民姓氏,是古代統治者用來維持和加強統治的手段之一。唐五代時期.皇帝對異姓臣民賜以皇族姓氏,或者賜予他姓,用以褒獎功勞,勉勵勤能,籠絡人心,具有重要的政治內涵。但其與先秦賜姓制度中封建性質不同,只是屬於精神獎勵的范疇。唐代在直接繼承北朝賜姓傳統的同時,又有所發展。不僅賜姓范圍廣,規模大,而且形式更加復雜,與前代相比,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五代時期延續了唐代的這一制度,其規模有過之而無不及。今根據這一歷史時期賜姓的方式、目的和范圍,論述如下: (一)、賜國姓 如鄭成功賜姓朱(國姓爺) 1、安撫降將 如瓦崗舊將李世績、幽州「總管」羅藝、石州「賊帥」劉孝真、江淮杜伏威、河北高開道、竇建德部大將胡大恩、榆林郭子和等人皆被賜姓李氏。賜姓對唐初政權的迅速穩定鞏固和收攬人心是功不可沒。 2、籠絡羈摩外蕃。 如真臘副王婆彌遠來朝貢,被賜姓名為李賓漢[5]等例,便是明證。 3、褒獎有功。 如李懷光(渤海靺鞨人,本姓茹)、李元忠(原名曹令忠)、李元諒(原名駱元光)、李茂勛(出自回鶻阿布思之族)、李全略(原名王日簡)、李國臣(河西人,本姓安)、李光顏(本鐵勒部酋長)、李國昌(沙陀酋長,原名朱邪赤心)、李思恭(黨項族人,原名拓拔思恭)等,皆是在征伐、平叛等重要的軍事戰爭中立過大功的軍將,以戰功卓著而被賜姓。 4、以示恩寵 (二)、賜他姓 後梁時期,成汭因犯後梁祖諱,梁太祖賜其姓周氏,這是因避諱而賜他姓。後唐明宗曾賜「蕃將惕隱姓名為狄懷惠,則骨姓名為列知恩,舍利則剌姓名為原知感,骨姓名為服懷造,奚王副使竭失訖宜姓名為乙懷宥。」[8](《舊五代史》卷42)則是取感恩、懷順等實際意義。 (三)、賜惡姓 賜惡姓在唐代主要出現在武則天時代。武則天奪得皇後之位後,遂將高宗的原皇後王氏和寵妃蕭良娣分別改姓為蟒和梟,蟒意為大毒蛇,梟意為梟首。垂拱年間,李唐宗室琅琊王李沖、越王李貞等起兵反對武氏專權,後被鎮壓。武則天便將這些李姓諸王及其子孫、公主通通被更姓虺氏,虺意為毒蛇。武則天甚至連她的族人也不放過,「乾封元年……誅(武惟良、惟運),改其姓為蝮氏」,[4](《資治通鑒》卷201)「蝮」意為毒蛇。此外,唐玄宗在平定太平公主亂後,「改竇懷貞姓為毒,改新興王晉之姓為厲」[4](《資治通鑒》卷210),毒為毒葯,「厲」意為惡鬼。這也屬賜惡姓的范疇。

② 中國人最早的姓氏是什麼

據古文獻記載,中國最早的姓是風姓,最早的氏是伏羲氏、神農氏、女媧氏等。在中國商周時期,姓與氏是有區別的。至秦漢時期,姓和氏合二為一,互為稱呼,或稱姓,或稱氏,並以父傳子的模式代代相傳,兩千多年來沒有變化過。

《中國姓氏大辭典》中收錄的漢字姓氏多達23813個,但中國人最常用的還是李、王、張、劉、陳、楊等常見姓氏。據專家研究,中國100個常見大姓約佔中國總人口的85%,他們在各地的分布有規律且決定了各地總人群的遺傳組成。

據姓氏研究專家考證,華北是中國姓氏起源的中心地帶,當代中國100個最常見的大姓中有32個大姓分布的重心在華北地區,其次是華東和華中地區。

(2)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賜姓是什麼姓氏擴展閱讀: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有趣的是,這七件事也是七個姓氏。

鹽姓源自春秋時齊毋鹽邑大夫之後;也有一種說法認為,古時掌管鹽池的人的子孫,後來以鹽為氏。今江蘇、四川等地有分布。

茶姓源出多頭:一種是說炎帝葬於茶陵,後來便有了茶氏;第二種來源,是說齊太公之後有茶氏;第三種是說明、清時雲南大理府保山縣魯掌土千總為茶氏,系彝族。今雲南、浙江、台灣等地有分布。

醋姓有三個來源:

一是源於姬姓,出自西周時期饋食禮祭司醋人,屬於以職業稱謂為氏。

二是源於地名,出自隋、唐時期新鄭醋溝,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三是源於世稱,古代貧寒的讀書人俗稱「醋大」,屬於以社會世稱為氏。

關於第三種說法還有一個傳說,據說古時有一位終生不得志的文人,以「醋大」諧稱自己,稱醋大氏,並作為自己後裔的姓氏,以戒「讀書無以為益」,遂成一支醋氏,世代相傳至今。今陝西、江蘇、山西、四川、河南、重慶、台灣等地,均有醋氏族人分布。

姓氏研究專家認為,由於中國姓氏由父繫世代傳遞,類似於人類Y染色體的遺傳,在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眾多的小姓、奇姓、罕見姓不僅是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有的還保存了一份獨一無二的Y染色體遺傳。

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多一個姓,不僅是多了一份家族史、文化史,更多了一部基因史。

③ 姓氏的起源

司徒姓姓氏源流
司徒(Sī tú)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是舜帝的後代。堯帝為炎黃部落首領時,舜為堯的司徒官,執掌和管理土地事務,故又名土司。舜的後代子孫有的以其職官命姓,稱司徒氏。
2、春秋時,衛國大夫夏丁氏夏戊的兒子期任司徒,其後也稱司徒氏。 司徒是上古官名,相傳堯、舜時已經設置,主管教化民眾和行政事務。夏、商、周時期,朝廷都設有司徒官,為六卿之一,稱為地官大司徒,職位相當於宰相。春秋時列國也多設有這個職位,有以官職命氏的,就成為司徒氏。
得姓始祖:虞舜。「司徙」,是古代的官職名,始於4000多年前的唐、虞之置,負責管理民眾、土地教育等事情。司徒一職歷代的名稱都不同,例如,到了前清時期,稱戶部尚書為大司徙。根據《史記》和《通志·氏族略》的記載,虞舜曾為堯時的司徙官,他的支系子孫中有「以官職名為姓」的,稱司徙氏。望族居趙郡(今河北省趙縣一帶)。這里便是司徙氏的老家和發源地。故司徒氏後人奉虞舜為司徒姓的得姓始祖。

司馬姓姓氏源流
司馬(Sī mǎ 司馬)姓源出有三:
1、源於西周,以官職為姓。上古時有人重黎,為司掌天地之官,唐堯曾撫育重黎之後。同宣王時,有重黎之後程伯休父,官至司馬,執掌國家軍隊,佐政輔國,權勢重大,程伯休父克平許方,立下大功,周王室允許他以官職為姓,其後遂成司馬氏。
2、出自晉元帝司馬睿,本姓生,改姓司馬,其後亦為司馬氏。
3、出自許氏、郝氏所改。如許穆之、郝惔之即是,他們的後代有改姓司馬姓的。司馬姓望族居河內(今河南省西部、黃河以北地區武陟縣西南一帶)。
得姓始祖:程伯休父。據《通志·氏族略》上的記載追源溯流,可知,司馬氏的得姓始祖,便是周宣王時官拜司馬(是管轄軍政和征戰的官職)的程伯休父,因戰有功,而被賜姓為司馬,其後世子孫即「以官為氏」而姓了司馬。再說程伯休父,他是殷、周朝時期一個諸侯,是上古顓頊帝之後祝融氏重黎的子孫所傳。程伯休父的子孫,一部分「以官為氏」而姓了司馬;一部分依照慣例「以國為氏」而姓了程。因此,後世的司馬氏系出程氏,和程氏是一家人。司馬氏的得姓,大約在2700年以前。望族居河內郡(今河南省西部、黃河以北地區武陟縣西南一帶)。司馬氏後人奉程伯休父為司馬姓的得姓始祖。

司姓姓氏源流
司(Sī)姓源出有六:
1、神農為上古部落首領時,有一位專事占卜的大臣名司怪,其後代子孫以司為姓,稱司氏,見《元命苞》。
2、出自以祖字為氏。據《左傳》載,春秋時,鄭國有大夫名司成,其子孫以祖字為姓。為司氏一支。
3、出自以人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載,春秋時,晉國有大夫叔虎,被封於郄,建立郄國,下有卿士司臣,其後亦姓司氏。
4、出自以官名為氏。據《尚友錄》載,春秋時有程國,伯爵,時稱程伯。至程伯休父時,為周王室司馬官,受周天子賜為官族,其支庶子孫遂為司姓。
5、亦出自以官名為氏。據《世本》載,春秋時衛國衛靈公有子公子郢,其子孫世為衛國司寇,後裔以官名為氏,姓司寇氏,司寇亥就是他的後裔,後改為單姓司。
6、出自復姓簡化所改。歷史上的復姓司德、司空、司功、司徒、司城等,其後裔亦改為單姓司,稱司氏。
司姓始祖:司成。

④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姓氏是什麼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姓氏是哪個

1、首先,針對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姓氏,存在多個觀點。其中,第一個觀點認為「風姓」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姓氏。風姓是中國最為古老的姓氏。根據《帝王世紀》和《竹書紀年》的記載,中國上古三皇五帝之首包羲伏羲氏的父親燧人氏就是風姓。燧人氏(生卒年不詳),風姓,燧明國(今河南商丘)人。

2、幾十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燧人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帶鑽木取火,成為華夏人工取火的發明者。

3、在此在基礎上。伏羲氏隨父姓風,伏羲氏的妻子女媧氏隨夫姓風。不過,對於風姓這一姓氏,因為年代十分久遠,加上歷史上幾乎沒有風姓的人物,所以,針對風姓這一姓氏的存在,自然存在非常大的爭議。和風姓相對應的是,姬姓和姜姓這兩個姓氏則擁有大量史料的佐證,並且不管是歷史上還是現在,都存在不少姬姓、姜姓的後人。所以,也有觀點這位這兩個姓氏是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一方面,就姬姓來說,是中華上古八大姓之一,為黃帝軒轅氏的姓。

⑤ 中國古代出現的第一個姓氏是哪個

[編輯本段]姓氏概述 伏羲氏是我國上古時期著名的部族首領,不僅被列為三皇之首,還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史載,伏羲生於成紀(今甘肅天水),建都於陳,死後亦葬於陳。淮陽自古就稱「太昊之墟」,就是傳說中的陳都。伏羲氏貢獻頗多,但他最重要的貢獻是:「正姓氏,通媒妁,制嫁娶」。在原始社會之初,人們群居雜婚,難免近親婚育的弊端,伏羲氏認識到這種危害,制定了一套同姓不婚的嫁娶禮儀制度,從而避免了血親通婚,實現優生繁衍。姓作為「遠禽獸,別婚姻」的符號,是中華民族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記,經過數千年的分衍發展,至今中國歷史上使用過的姓氏已有2.2萬多種,這些姓氏有的已經退出了歷史舞台,但是絕大部分代代相傳,延綿不斷,成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緣紐帶。可以說中華萬姓同根,根在伏羲氏,而羲皇故都淮陽,正是中華姓氏最初的發源之地,濫觴之地。《三墳》曰:「伏羲氏,燧人子也,因風而生,故為風姓」,因此「風」為中華第一姓。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度時期,所以中國的許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 姓是作為區分氏族的特定標志符號, 如部落的名稱或部落首領的名字。傳說黃帝住姬水之濱,以姬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為姓。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賜姓為姒。此外,部落首領之子亦可得姓。黃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屬二姓。祝融之後,為己、董、彭、禿、妘、曹、斟、羋等八姓,史稱祝融八姓。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母系氏族制度過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漸被階級社會制度所替代,賜土以命氏的治理國家的方法、手段便產生了。氏的出現是人類歷史的腳步在邁進階級社會。姓和氏,是人類進步的兩個階段,是文明的產物。夏、商時期,貴族皆有姓氏。姓的分支為氏,意思相當於家或族。夏王室為姒姓,另有霸主昆吾為己姓,己姓中有蘇、顧、溫、董、豢龍等氏。商王室為子姓,另有霸主大彭、豕韋為彭姓。商代還有條氏、徐氏、蕭氏等十三個氏。周代是中國姓氏大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姓氏制度見於記載者較多。周王為姬姓,周王所封建的各諸侯國之君和卿大夫有同姓和異姓的區別。到東周春秋時,可考的有姬、姒、子、風、嬴、己、任、祁、芊、曹、董、姜、偃、歸、曼、熊、隗、漆、允等二十二姓。雖然周代貴族有姓,但只有女子才稱姓,未婚女子如齊姜、宋子,齊、宋為國名,姜、子為姓。已出嫁女子,如江芊、欒祁,江、欒為夫家國、氏名,芊、祁為女子本人的姓。當時有同姓不婚的習俗,故稱貴族女子的姓以示與夫家之姓有所區別。周代實行宗法制,有大、小宗之別。一個氏的建立表示一個小宗從大宗(氏)分裂出來,另立門戶。建立侯國要經周王認可,卿大夫立新家要得到君主允許,稱之為「胙之土而命之氏」。貴族獲得氏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①以國名為氏。諸侯國君主以受封的國名為氏。如晉重即晉文公重耳,以國名晉為氏,重為重耳的簡稱;魯申即魯僖公申,國名魯為氏,申為名。 ②以封地為氏。卿大夫及其子孫以采邑名為氏。如晉國大夫畢萬采地為魏,後世子孫以魏為氏;曲沃桓叔之子公子萬封於韓,以韓為氏。 ③以官名為氏。貴族及其子孫以其官名為氏。晉國的林父為步兵組織三行里中行的軍帥,稱中行桓子,其子荀偃稱中行偃,以中行為氏;宋國執政卿樂喜(子罕)稱司城子罕,其孫樂祁(子梁)稱司城氏,是以司城為氏。司徒、司馬、司空、司寇也是此類。 ④以職業為氏。如巫氏、卜氏、祝氏、史氏、匠氏、陶氏等等。 ⑤以居住地為氏。魯庄公子遂住魯東門,稱東門遂(名)、東門襄仲(字),是以東門為氏;宋國樂大心為右師,居於宋桐門,稱桐門右師,是以桐門為氏。諸如東郭、西門、池等等。 ⑥以同周王或侯君主血緣關系遠近之稱為氏。周僖王之子虎稱王子虎,其孫稱王孫蘇;鄭穆公之子喜(子罕)稱公子喜,其孫舍之(子展)稱公孫舍之。 ⑦以貴族的字為氏。按照宗法制度,公族只包括各代國君的近親三代,公孫之子不屬公族而須另外立氏。這些貴子孫多以其王父(祖父)之字為其氏。鄭國公子發字子國,其孫國參(子思)即以「子國」的末字為氏;另有公子,字子駟,其孫以「駟」為氏。以祖父之字為氏最為常見,是得氏通例。 春秋以前,貴族之姓承襲自遠祖,因此百代不變,比較穩定;氏為貴族得自與自己血緣關系較親近的先人,而且還會隨著封邑、官職的改變而改變,因此會有一個人的後代有幾個氏或者父子兩代不同氏。另外,不同姓之間可能會以同樣的方式命氏,因此會出現姓不同而氏相同的現象。戰國時,宗法制度瓦解,姓氏制度也發生根本變革。這時氏開始轉變為姓,如本屬於姒姓的齊國田氏,至戰國時已以田為姓。以往貴族才有姓,平民僅有名,戰國以後,平民有姓,百姓遂成為民眾的通稱。姓氏制度的演化,反映了貴族的沒落,平民地位的上升。秦漢以來,姓氏合而為一。《通志·氏族略》載,「秦滅六國,子孫該為民庶,或以國為姓,或以姓為氏,或以氏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茲姓與氏渾為一者也。」自此以後,姓即氏,氏即姓,姓氏或氏姓成了姓或氏的一種書面用語。而在不同場合,姓和氏的使用是有區別的。例如在社會人際交往中,不相識的人碰在一起,往往會禮節性地問:「請問貴姓?」答曰:「免貴姓×。」從未聽說有:請問「貴氏」的。在家譜、族譜的題名上卻是《×氏家譜》、《×氏族譜》,也從未見過《×姓家譜》、《×姓族譜》的。為什麼會有這種區別呢?大概在口語中問「貴氏」犯忌,因「氏」與「死」同音。「氏」在遠古時代是男子的標識符號,家譜、族譜是紀錄某一姓氏男姓家族成員的血緣關系的圖冊,所以家譜、族譜的題名用某氏

⑥ 關於賜姓的來源

賜姓亦是姓氏的一個重要來源。帝王將某個新的或現成的姓氏賜給某個族群作為它的成員的姓氏,就是賜姓。
賜姓制度可以秦代為界分為前後兩種類型。秦代是中國姓氏制度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分界線,秦代之前姓是姓,氏是氏,兩者涇渭分明,秦代之後姓、氏合一,姓與氏已無區別,源自先秦時代的氏已被等同地視為姓。
我們在前文曾指出,姓源於原始氏族的圖騰,是隨人類社會的進化而歷史地形成的,姓是氏族成員內部約成俗定的產物,並不是由氏族之外的某個人物賜予或恩惠的,它是氏族血緣同一性的標志。既然姓是氏族血緣這種"自然關系"的標志,因此,就不存在所謂"賜姓",姓是無待於賜予的,而是一個氏族"與生俱來"的。
但史籍中卻多有關於"賜姓"的標志。如《尚書•禹貢》說:"錫(賜)土姓。"《左傳•隱公八年》說:"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左傳•昭公八年》說周王使帝舜的後代胡公主祀帝舜,並賜之姓曰陳。《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說帝舜賜予為之馴龍的飂叔安之子姓董,氏豢龍,《國語•周語下》說帝虞"命姓授氏"之事,賜禹姓"姒",氏曰"有夏",賜四岳姓"姜",氏曰"有呂",《國語•楚語下》說:"民之徹百官,王公之子弟之質能言能聽,徹其官者,而物賜之姓,以監其官,是為百姓。"如果說從來不存在什麼"賜姓"制度,古人的這些說法莫非全是空話了嗎?
對上述記載應具體分析。細繹諸段文字,叮知其中所談包括"賜性"和"命氏"兩種情況。《尚書•禹貢》的"錫土姓"、《左傳•隱公八年》的"因生以賜姓"、《國語•周語》的"命姓"及賜禹姓姒、賜四岳姓姜是"賜姓",但姓非由賜而得,禹之姓姒、四岳之姓姜並非由賜而得,而是源於圖騰,姒、姜諸姓與圖騰之間的淵源關系前文已述。但"賜氏"或"命氏"制度卻是實實在在存在過的。《左傳•隱公八年》的"胙之土命之氏",《昭公八年》的周土封虞舜後代胡公於陳地並賜之姓曰陳氏,《昭公二十九年》之舜賜為之馴龍的飂叔安之子姓曰"董"、氏回"豢龍",《國語•周語》之舜命禹氏曰"有夏"、命四岳氏曰"有呂",《周語》之"徹其官者,物賜之姓,以監其官"等,都不是賜姓,而是賜氏,姓不可賜。而氏卻可賜。我們在上文曾經說過,只有貴族才有氏,氏是權力、地位等的象徵,因此上述所列舉的命氏事件均與賦予土地、官職、權力等活動同時進行,《左傳》所謂"胙之土命之氏"、周封胡公於陳地而賜之姓曰陳、舜命禹氏曰有夏、四岳曰有呂(夏、呂均為地名或國名),都是因封地而賜氏,而舜賜馴龍的飂叔安之子姓曰"董"、氏曰"豢龍",《周語》所謂"物賜其姓,以監其官"等則是因任命官職賦予權力而賜氏。《左傳》說舜賜飂叔安之子姓曰"董"、氏曰"豢龍",實際上,"董"亦當為氏,而非姓,因為"董"原本有董理、料理、管理之義,現代漢語中的"董事會"、"董理"等詞取"董"字的這個意思,而"豢"也無非是"管理、料理"之義,因此,此族以"董"為姓當源於其以"豢龍"為氏,或許董氏是豢龍氏的一個支族。
綜上所述,先秦之所謂"賜姓",實際上是指"賜氏",或者說,先秦只有賜氏而天賜姓,賜氏是在一個新的族群從其母體族群分化出來之時,由官方賦予它一個正式的與其地位、財富、權力相當的名號,因此,賜氏活動總是伴隨著新的"氏族"的形成,伴隨著這個新形成的族群對權力、財富的佔有。賜氏是一種具有實際的政治、經濟後果的行為。
秦代之後,由於封建制為郡縣制所代替,經濟、政治權力由天子一人所獨攬,已不再存在受天子冊封、擁有獨立的政治、權力的諸侯國(漢代曾一度出現封建制的反動,但很快就被盪除,封建制在秦代之後只是曇花一現),權力不再是靠世家大族獨斷專行,而是由國家官僚行政系統實施,也就是說,權力與家族分離了,因此,原本作為權力之象徵的氏到這時已喪失了意義,它除了僅僅作為家族血統的標志之外,已不具備象徵權力的作用了,也就是說,氏蛻變成了姓,或者說,姓氏不分、姓氏合一了。秦代之後,仍常有皇帝賜姓的事情發生,但這時的賜姓已大大不同於先秦的賜氏,賜姓不像賜氏那樣伴隨著土地、權力等的賦予,而僅僅是賜予一個家族某個名號,即准許它用某個字為姓而已。因此,秦代以後的賦姓主要是具有一種象徵的、榮譽的意義,而不再具有如先秦賜氏那樣的實際價值了,只是一種精神鼓勵,而非物質獎賞。
秦代之後賦姓與先秦賜氏的另一個區別是,先秦賜氏導致一個前所未有的氏號的產生,如舜賜其馴龍之官為豢龍氏,就標志著豢龍氏族和豢龍氏號的產生;而秦代以後的賦姓則只是將一個現成的姓賦予一個人及其後代,而這個人原來亦有姓,例如,天子可能把他的姓賜予他的親信,特准後者隨他的姓。由此可見,秦代之後的賦姓並不導致新的姓氏的產生,而只是導致某些家族姓氏的改變而已。
秦代之後的賦姓活動最常見的是皇帝將自家的姓賞賜給臣下,作為對後者的獎賞,而臣子能隨皇帝的姓,雖不得不拋棄祖先的姓氏,有改宗忘本之嫌,但與皇族攀上本家,卻仍是光宗耀祖、造福後人的幸事。
秦末楚、漢之爭時,跟隨劉邦打天下的有一個齊人婁敬,此人能言善辯。劉邦取得江山之後,商議建都大事,由於劉邦手下都是東方人,眾人皆議提建都洛陽,只有婁敬力排眾議,說服劉邦建都長安,以得天下形勢之要,從而奠定了漢家數百年基業。劉邦建都長安後,心中高興,於是特許婁敬姓劉,改名劉敬。
唐代皇族姓李,唐開國後,許多追隨李氏家族打天下的有功之臣、開國元勛也得以賜姓李氏。如燕郡王羅藝、吳王杜伏威、曹國公徐世(責力),以及邴元紘、胡大恩、祁子和、董忠臣等,均因賜姓而改姓李氏,於是,這幾支的羅、吳、杜、曹諸姓從此之後就改姓李了。
又如天寶年間的功臣安重璋,因安祿山反叛,遂上書玄宗說"恥與逆臣同姓",玄宗嘉其忠心和氣節,特批其"徙籍京兆,舉族以李為氏"。安重璋家族因此得以改姓為李,可謂"棄暗(安)投明"。
盛唐之世,中外文化交流盛極一時,不乏異族人仰慕中華文明大唐繁華,一心歸順唐王朝,由於其異族色彩的姓氏與漢族姓氏格格不入,他們往往改為漢姓,而唐天子也大開方便之門,為一些投誠歸順的異族首領等賜姓李氏。如唐太宗時,鮮卑拓拔赤辟率部歸唐,太宗賜姓李氏;太宗時還以契丹首領庫克為松漠都督府都督,並賜姓李氏;唐玄宗時,沙陀族首領朱邪赤心歸唐,玄宗亦賜其姓為李氏。現在李姓成為中國屈指可數的幾個大姓之一,或許與唐代許多異姓改為李姓不無關系。
宋代皇帝在賜姓方面也十分慷慨。宋神宗時,西藩木征率河、洮二州投靠宋朝,神宗賜其本人及其諸弟皆姓趙,並分別賜名為思忠、繼忠、濟忠、紹忠、醇忠、存忠等,可見其賜姓不過是為了獲得被賜姓者的忠心。另外,西羌的降贊歸附宋朝,宋王朝亦賜姓趙氏,後來建立西夏國的趙元是即是其後人,西夏的歷代皇帝均以趙為姓。
明代皇帝姓朱,他們也把朱姓作為"無形資產"到處"收買人心",如蒙古人就一度得賜朱姓。皇姓確實具有很好的"品牌效應",但也不能濫用,否則會貶值,因為物以稀為貴,如果普天下人都姓了皇姓,則皇姓也就不足為貴了,因此,歷代皇帝還常拿別的姓氏賞賜給臣民,而並不總把皇姓隨便予人。如漢代的扶嘉,原不姓扶,漢祖劉邦為嘉獎他扶翼漢室的功勞,因賜姓扶氏。西漢名將李陵的後裔後來歸順魏朝,因是在丙殿被魏帝召見的,故賜姓曰丙。歷事唐朝五代皇帝的員半山之祖,本來姓劉,自梁人魏,由於其德操頗像戰國時的伍員,遂賜姓為員,其後人即以員為姓。唐時回鶻國的宰相原叫愛邪勿,唐朝皇帝賜其姓為愛,名弘順。後唐時契丹耶律阿保的長子耶律突欲投靠後唐,唐明宗賜姓東丹,後來又賜姓李。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航海家、探險家鄭和,本不姓鄭,而姓馬,是阿拉伯血統的元代功臣贍思丁的後裔,鄭和是被明軍擄入皇宮作太監之後才賜姓為鄭的。蒙古人脫歡之父在明太祖朱元璋時歸附明朝,朱元璋賜其姓為薛,脫歡後來嗣父為官,得賜名為斌,薛斌之子在其父死後又得明成祖朱棣賜名為綬。蒙古人都帖木兒,於永樂年間率部歸降,明成祖賜其姓為吳,賜名允誠。蒙古王子也於永樂年間歸降,明成祖賜其姓為金,賜名為忠。
由於賜姓,導致不少家族的姓氏發生改變,使後人的姓不同於先人的姓,這是在根據姓氏尋根問祖時必須注意的,因為現在同姓李氏的人在唐代之前可能並非都姓李,他們在一千多年之前並非本家,有的還可能源於西域少數民族血統。總之,賜姓、改姓的現象提示我們,在漫長的歷史發展歷程中,姓氏經歷了錯綜復雜的變化,或異姓交融,或同姓分化,姓氏的歷史並非如人們通常所相信的那樣是一脈相傳的歷史,人們在與同姓的陌生人初次相見時,常情不自禁地說"五百年前是一家",事情或並不盡然。

(來源:姓氏名號面面觀)

⑦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姓氏是什麼

中華姓氏的起源,可直溯到距今大約5000多年的伏羲氏時期。據《楚辭〉〉記載「伏羲,古代傳說中的部落酋長,即太昊,風姓」相傳他始畫八卦,教人捕畜牧,以充庖廚。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開始有姓的人,而且自伏羲氏開始「正姓氏,別婚姻」伏羲以前,發明鑽木取火的「燧人氏」和構木為巢的「有巢氏」還是族號,尚未有姓。

(7)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賜姓是什麼姓氏擴展閱讀

以龍為圖騰與以鳥為圖騰的原始氏族部落,不一定屬於同一個氏族淵源。

「風」的古體字為「颺」,後簡筆為「風」,代表的是龍蛇圖騰,「風」是有角的、人格化的龍蛇之王;雄龍為龍,雌龍為蛟。

「鳳」的古體字為「鴌、籶」,後統一為「鳳」,代表的是禽鳥圖騰,「鳳」是有冠的、人格化的禽鳥之王;雄鳳為鳳,雌鳳為凰。

風、鳳二字的共通之處,就在於都有「凢」字偏旁,而「凢」字的含義就是天下、人世間。

⑧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姓氏是哪個

據古文獻記載,傳說在伏羲氏時期已經確立了姓氏的定義,姓的本義是表示血統,但傳遞方式明確為父系,由男子繼承。文獻中第一個姓是風姓,而不是帶女字邊的姓,姬、姜等姓均晚於風姓。在伏羲氏時期之前,沒有發現一個能表明母系傳遞的姓的任何記載和傳說。
可以這樣認為,至目前所看到的古文獻證明,我們所知道的全部中國人姓氏都是父系傳遞的,中國人姓氏歷史至少有五千年之久。至於有關中國姓氏起源於母系社會的說法,目前僅僅停留在理論推理上,還缺乏明證實據。

⑨ 中國人最早的姓氏是什麼

中國人最早的姓氏是上古八大姓,分別有姬、姜、姒、嬴、妘、媯、姚、姞。另一說:姬、姜、姒、嬴、妘、媯、姚、妊。

1、姬姓

軒轅氏、青丘氏等上古部落皆為姬姓。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中說:「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2、姜姓

姜姓,起源於炎帝神農氏。炎帝生於姜水,因以姜為姓,神農氏、共工氏、有邰氏、呂氏皆為姜姓。姜姓還是呂姓、謝姓、齊姓、高姓、盧姓、崔姓等的重要起源之一。

3、姒姓

姒姓起源於大禹。相傳鯀的妻子修己是有莘氏的女兒,因為吞吃了薏苡這種植物而懷孕,生下了禹。

4、嬴姓

嬴姓,起源於皋陶,皋陶出生於曲阜,因而以嬴為姓。

5、姚、媯姓

姚、媯同源,都是起源於舜。《通志·氏族略》記載:"舜有二姓,曰姚曰媯。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媯水之居而姓媯。

6、妘姓

妘姓,起源於祝融氏。祝融之後,為己、董、彭、禿、妘、曹、斟、羋等八姓,史稱祝融八姓。己本出自嬴姓,少昊德衰,顓頊興起,固己姓復為顓頊所統攝。

7、姞姓

姞姓源於傳說中的黃帝王朝開創者姬軒轅, 是直接由黃帝所賜姞姓。



(9)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賜姓是什麼姓氏擴展閱讀

姬姓得姓始祖:黃帝,華夏始祖之一、人文初祖,是中國遠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與生於姜水之岸的炎帝並稱為中華始祖。黃帝為少典之子,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出生、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

他以統一中華民族的偉績載入史冊。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制衣冠,建舟車,發明指南車,定算數,制音律,創醫學,且在他統治期間有了文字。黃帝有嫘祖、女節、麗娛、嫫母四位夫人。

⑩ 中國姓氏是誰發明的,第一個姓是什麼姓

趙姓起源有二: 一、出自嬴姓,形成於西周,其遠祖為伯益,得姓始祖是造父。 1、趙姓血緣始祖——少皞氏鳥夷族為趙姓的先祖氏族。 伯勞鳥,趙姓民族的鳥圖騰,其地望在今山西趙縣。趙是少皞氏的後裔伯益的後代。伯益在當時是一個了不起的賢人,他能調訓鳥獸,深曉火的用途,使鳥夷族的畜牧遷徙生活進入農耕定居生活,因此而繼承了少皞氏的贏姓,很得舜的欣賞,並將女兒嫁給他,禹曾想將王位禪讓於他,可惜未能遂願。伯趙就是伯勞鳥,是遠古主掌司至、通報節氣的官員《左傳·注》里說:「伯趙,伯勞也。以夏至鳴,冬至止。」《左傳·疏》里:「此鳥以夏至來鳴,冬至止去,故以名官,使之主二至也。」伯趙又名[貝鳥]或鴂,《詩經·豳風·七月》記:「七月鳴[貝鳥]」。就是說:七月到了,[貝鳥]這種鳥就鳴叫開了。 伯趙有兩個含義:其一,伯趙即伯勞鳥,是一種於七月定期鳴啼,冬至時即止的候鳥。其二,伯趙是上古時主掌司至,通報節氣的官員。趙的始祖是少嗥金天氏,為中國上古時代「法度量,調氣律,行二十有八宿」的創始人,為人類天文歷法之父。《帝王世紀》說少嗥氏「有鳳鳥之瑞,以鳥紀官。,』伯趙又是一種「夏至鳴,冬至止」的候鳥,這樣,以伯趙為氏族圖騰的趙姓氏族,其首領也就擔任了主掌報「夏至、冬至」兩節氣的官員。鳥夷族除其首領少皞、皋陶、伯益三個部族,都以玄鳥而演化的鳳凰為圖騰,少皞金天氏是鳥夷族的第一位傑出的首領,也就是趙姓的血緣始祖。 少皞金天氏為中國歷史上傳說中的上古「五帝」之一。 中國的古籍之中,有關少皞金天氏的記載非常多。《史記》中的《五帝本紀》記載,少嗥金天氏是黃帝之子青陽,又名玄囂。當今著名學者何光岳研究員經考證研究後,何先生認為:少睥金天氏是鳥夷族人的始祖,而鳥夷族人以玄鳥為圖騰,並因此而轉化為鳳凰崇拜。玄鳥即是燕子。在中國的上古語言之中,嬴即是燕,燕就是嬴,嬴與燕二字是相通的。因此,說少睥金天氏是嬴姓,合乎歷史的事實。 少皞金天氏是中國歷史上傳說中的原始手工業與原始金屬製造業和金屬制器使用的創始人。除此之外,少皞金天氏還是傳說中的中國上古時代原始古樂的發明人。少眸是其名,金天氏為其號。由於少嗥是以金德居於五帝之一,故曰金天氏的名號之中有「金」。 少皞金天氏也是中華文明發展史上第一位天文歷法的學者。據宋代羅泌《路史》中的《後紀七》所記,少皞金天氏領導下的鳥夷族,是中國上古時期最早確定星宿的部落。少皞金天氏曾「法度量,調氣律,行二十有八宿」,運用天文學的原始知識,來測定天上的星座和確定方位,並以此來記錄氣節,故而在其名號金天氏之中有「天」。 少皞金天氏的地望在北方燕山一帶。據《通典》所記:「北辰為睥宗。」意思是說北方的星辰是以嗥作眾氏族的宗主,即少皞金天氏是眾鳥夷族部落的領袖。《帝王世紀》中言:少皞金天氏「作樂曰九淵」。所說九淵又稱大淵,即為今時的渤海;因少皞金天氏所領導的鳥夷族人當時居於渤海,少嗥金天氏故而作九淵樂曲,歌頌自己的故鄉。此後,少嗥金天氏帶領鳥夷部落南遷至山東南部。據《路史》一書《注》引休子雲:「少昊 (嗥)生於稚華之野。」稚華即是今河北鹽山縣東南。後率眾鳥夷族人南遷,「邑於窮桑,以登帝位,都曲阜,故而謂之窮桑帝」。窮桑和曲阜都在今山東曲阜市。所謂登帝位,實際上是被鳥夷族人正式推舉為鳥夷族部落聯盟的首領。 2、受姓始祖——造父 鳥夷族的第三位傑出的首領伯益與玉女的長子鳥俗氏繼承部落首領之位時,夏朝還國事太平。鳥俗氏大廉的長子名叫費昌。費昌繼承部落首領之位時,正是夏桀當政之際。在夏桀當政時,朝廷大臣們幾乎都在荒淫無度、奢侈腐朽中生活。一些關心江山社稷、敢於直諫的大臣,或被莫須有的罪名治罪,或被貶官革職。廣大勞動人民遭受的剝削和壓迫越來越嚴重和殘酷,夏王朝的社會矛盾和階級斗爭日益尖銳。 面對人民群眾日益高漲的反抗情緒,費昌為夏王朝的前途十分擔憂。他再也不能緘默不語了,於是冒著被砍頭的危險,多次向夏桀進諫,勸其儉奢華、輕賦稅,減輕人民的負擔,以緩和日益尖銳的階級矛盾。荒淫無道的夏桀不但不聽其勸告,反而認為費昌是在收買人心,圖謀不軌,於是暗中下令將費昌入獄待斬。費昌事先得報,舉家逃到了正在匯集天下英雄,商討滅夏大事的商國。 夏桀統治的後期,夏朝的天下已開始分崩離析,朝廷的政令不通,各路諸侯各自為政,互相侵伐。定居在亳(今河南省商丘)地的商湯治政有方,國事興旺。商湯委任賢人伊尹為相,委以國政,征服了與商為敵的部落葛(今河南省寧陵北),並先後滅掉了韋(今河南省滑縣)、顧(今河南省范縣)兩個諸侯,又滅了昆吾氏(今河南省濮陽縣),開始舉兵西向,准備與夏桀爭奪天下。費昌就是在這種形勢之下,避難逃到了正處於旭日東升之勢的商國。 費昌是當時頗有聲望的一位賢臣,伊尹早就建議商湯與其聯系,以便削弱夏桀身邊的力量,今見費昌避難本國,商湯與伊尹都無比高興,於是立即召費昌入宮,三人連夜商討滅夏桀的大事。《史記》中的《秦本紀》記曰:費昌「為湯御」。即指費昌充當了商滅夏的開路先鋒。費昌統兵伐夏,夏兵多於戰前倒戈,商兵勢如破竹,夏桀只得親自統兵迎戰。費昌「敗桀於鳴條」(今山西省運城安邑鎮),為商朝的建立立下了顯赫戰功。 從商湯開國直至商朝第九代王太戊帝,費昌之後「遂世有功,以佐殷國,故贏姓多顯,遂為諸侯」。其子孫後代,「或在中國,或在夷狄」,遍布於九州之地。費昌之子中衍,為帝大戊御。其孫名中潏,任商朝西戎(今甘肅省)守土官。中潔有子蜚廉,蜚廉善跑,惡來力大如牛,父子二人頗得商紂王的器重。紂王憑借蜚廉父子二人之力,坐穩王位後,即行暴政,舉國上下怨聲載道。蜚廉知紂王無道,必無善果,於是借口為紂王尋找神石棺而離開京城,隨後隱居於霍太山(今霍山,又名太岳山,位於山西省霍縣東南)。惡來因為是紂王的貼身護衛統領,故而未能走脫。後來周武王伐紂,惡來盡職而殉身。惡來的後代由蜚廉撫恤養大,逐漸繁衍成日後強大的秦族,仍繼承舜帝賜給遠祖伯益之姓——贏。 蜚廉退隱霍太山後,因而避免了戰爭之禍,並喜添一子,取名季勝。季勝有子名孟增,自幼聰明過人,對商朝的甲骨文造詣頗深,因而「幸於周成王」,被周成王召人宮內,當上了講學的太學士。不久,孟增就得到了周成王的嘉獎,被賜封於皋狼(今山西省與陝西省交界之處的河套地區)。孟增以地名顯貴,被周成王賜名皋狼。皋狼有子名衡父,衡父有子名造父。造父得信於周穆王,並因功受賜趙城(今山西省洪洞縣),由此而得姓為趙氏。 漢代的大學者許慎在《說文解字》一書中,是這樣解釋「趙」字的:「趨趙也,從走,肖聲。」又說:走「趨也,從夭止,夭止者屈也,凡走之屬,皆從走。」再說:肖「骨肉相似也,從肉小聲。」依據許慎的考證,「走」與「肖」二字結合為「趟」字(今簡化為趙),「趙」的含義就是親近的隨從僕人。正如許慎所言,趙姓的受姓始祖造父,正是周穆王的親近車御,並因此而受賜趙城,獲得趙姓。 造父為少嗥金天氏的十三代孫。造父因祖父孟增皋狼的功德而成為周穆王的親信隨臣。造父與周穆王歲數相近,並又有共同的喜好,都喜愛收養天下的名馬,擅長狩獵。周穆王於是封造父為御馬官,專管天子車輿。一日,造父游潼關馬市,發現了六匹毛色無雜的駿馬。其時,周天子的車乘為八匹駿馬,並且品種統一,毛色一致。造父心想,買下了這六匹駿馬,若留下自己來用,其品種優於周穆王車乘之馬,自感不妥;若送與周穆王,又還少了兩匹。若不買下這六匹駿馬,造父內心實在難以平靜。這樣,造父在馬市上轉了一天,直到得知這種駿馬在潼關東南山中的桃林地方還可以找到,就毫不遲疑地買下了這六匹駿馬,並親自深入東南山桃林去找尋同一毛色的駿馬。 據《史記》中的《趙世家》正義所雲:桃林之地,「廣闊三百里」,樹木參天,遮天蔽日,捕獲千里駿馬,談何容易。造父在三百里桃林之中,風餐露宿,人蛇蟠之川,闖虎穴之溝,終於獲得同一毛色的千里駿馬兩匹。造父將所得之八匹千里駿馬送給周穆王。周穆王萬分喜悅,立刻更換新輿,並賜造父深入桃林親自捕獲的兩匹千里駿馬名為「驊騮」、「驪耳」。從此以後,「驊騮」「驪耳」就成為贊美千里駿馬的代名詞。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賜姓是什麼姓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