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訪問蘇聯在什麼歷史背景下

訪問蘇聯在什麼歷史背景下

發布時間:2022-12-30 03:42:49

⑴ 1949年12月16日 毛澤東訪問蘇聯的前前後後

1949年12月16日—1950年2月17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對蘇聯進行訪問。
新中國成立後,針對當時的國際形勢,毛澤東提出了向蘇聯及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倒」的基 本外交戰略。
毛澤東親訪蘇聯便是這種基本外交戰略的集中體現。此行的使命是與蘇聯領導人商談兩黨兩 國之間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問題,了解蘇聯的經濟與文化建設,商談和簽訂有關的條約 和協定。
毛澤東率代表團12月16日到達莫斯科,會見了斯大林,高度評價斯大林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的貢獻,就中蘇重要的政治與經濟問題交換意見。兩國政府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條約有效期30年。
同時,雙方還簽訂了《中蘇關於中國長春鐵路、旅順口及大連的協定》和《中蘇關於貸款給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協定》。
毛澤東在臨別演說中高度評價了中蘇兩國人民的團結與友誼。他贊揚蘇聯經濟、文化及其他 各項重要的建設經驗,認為這將成為中國建設的榜樣。
這次訪問,對於增強中蘇兩黨兩國和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做出了巨大貢獻。

⑵ 蘇聯是怎樣建立的

以加盟國的身份建立起來的。

⑶ 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在什麼背景下簽定的

新中國誕生的第二天,就得到蘇聯的承認,但是,蘇聯政府對新中國特別是新中國的某些方針又持懷疑態度。伍修權回憶說:「過去我們不聽共產國際和斯大林的錯誤主意,斯大林就懷疑我國走『南斯拉夫的道路』。我國的一些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參加了政府,蘇聯就懷疑我們會不會執行親英美的路線等等。因此,蘇聯在另一方面對我們的態度又是冷漠和懷疑的。
」由於政治上對中國持懷疑態度,所以,經濟上對中國的援助也十分有限。針對蘇聯的疑慮,為了爭取蘇聯的支持,擺脫帝國主義的孤立和封鎖,毛澤東在建國前夕就明確提出了向蘇聯「一邊倒」的方針。因為,無論從社會經濟制度、思想意識形態或歷史背景來看,中美兩國當時都不可避免地處在對立狀態。
從這一角度看,是美國逼著中國走「一邊倒」這一步的。1949年12月—1950年2月,毛澤東應斯大林的邀請訪問了蘇聯,並就中蘇之間的重大政治問題進行了會談。1950年1月,周恩來抵蘇加入談判。經過多次會談,1950年2月14日在莫斯科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同時還簽訂了《關於中國長春鐵路、旅順口及大連的協定》、《關於貸款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協定》和《關於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補充協定》。

⑷ 中蘇的建交歷史背景

1949年10月3日,政務院總理周恩來復電蘇聯副外長葛羅米柯:對蘇聯政府正式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決定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並互派大使表示熱烈歡迎。這一天,中蘇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

新中國成立前,毛澤東代表黨中央以通俗的方式闡述了未來新中國的三條外交方針。其中「另起爐灶」就是同舊中國的屈辱外交徹底決裂,不承認舊中國同其他國家建立的外交關系,要在新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建立新的外交關系。「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就是要在徹底清除舊中國遺留下來的帝國主義在華特權和殘余勢力之後,再請客人進來,以免敵對者「鑽進來」搗亂。「一邊倒」,即倒向社會主義一邊。

同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建交和發展友好關系就是為實施這一戰略的重要步驟之一。為了同蘇共中央直接交換意見,取得蘇聯對新中國政治、經濟、外交各方面工作的了解和支持,1949年6月底到8月中旬,以劉少奇為首的中共代表團秘密訪蘇。在中蘇關系問題上,斯大林表示:中國政府一成立,蘇聯立刻承認。

10月1號,毛澤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宣告,我國同外國的外交關系要建立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的基礎上。

當天下午,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即以公函形式向各國政府發出了這一的公告。

周恩來把公告和信件交給工作人員列印時,興奮地說:這將是我們新中國的第一個外交文件,是通過使館向外國政府發出的第一個照會。

10月2號晚9點45分,蘇聯副外長葛羅米柯致電周恩來,表示蘇聯政府決定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系,互派大使。同日,蘇聯宣布斷絕與國民黨政府的外交關系。

10月3號,中蘇正式建交。蘇聯成為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與此同時,我國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也獲得全面發展,從而大大加強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對維護遠東和世界的和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⑸ 蘇聯是什麼時間建立的,是在什麼背景下建立的,建立的過程是如何的

1922年12月30日,蘇聯成立。

10月25日晚(公歷11月7日)發動了十月革命,擁護布爾什維克的工人、兵士和水兵於次日凌晨2點佔領臨時政府所在地冬宮,宣告推翻俄國臨時政府,成立「工農臨時政府」。表示立即舉行立憲會議選舉,並要求排除自由主義左派憲政民主黨,建立清一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府,即「一切權力歸蘇維埃」。11月8日,列寧當選為第一屆蘇維埃政府主席,頒布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列寧發動十月革命奪權後,表示立即召開立憲會議,實現社會主義民主選舉。同時限制新聞自由,打壓憲政民主黨。然而選舉的結果卻是社會革命黨以明顯的優勢擊敗布爾什維克勝出。列寧又表示「依靠民意,但也不能忘記步槍」,於1918年1月5日解散了在彼得格勒塔夫利達宮的立憲會議並逮捕了反對布爾什維克黨派的議員,重新建立由布爾什維克和左派社會革命黨組成的聯合政府,並用軍隊鎮壓了反對解散立憲會議的示威者,隨後稱「一切權力歸立憲會議」是反革命的口號,引起了社會革命黨、孟什維克、憲政民主黨等黨派的激烈反對。
為維護布爾什維克政權打擊反對陣營勢力,1917年12月20日,列寧決議組建了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安全機關全俄肅清反革命和怠工特設委員會(簡稱契卡)。任命捷爾任斯基為契卡主席。1918年2月,中央委員會發表了《人民委員會告會俄國勞動人民書》,列寧在《社會主義祖國在危急中》法令中,親手加入"資產階級中有勞動能力的男女,均應編入挖壕營,受赤衛隊負監視,反抗者槍斃。……所有敵方奸細、投機商人,暴徒,流氓,反革命煽動者,德國間諜,一律就地槍決。」等內容,賦予契卡機關擁有不經審判便可執行槍決的權力。1918年9月,列寧公開聲稱要製造一場針對資產階級反革命的「紅色恐怖」,給社會製造了極大的恐慌。不同學者的研究表明,從1917到1922年間,契卡的絞死和槍決的人數可能達到數十萬至數百萬人。 受害者不僅僅是反對派的成員,還包括了社會各個階層的平民,前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全家也被殺害。
1918年1月15曰,人民委員會通過了建立紅軍的法令,任命托洛茨基為軍事人民委員和最高軍事委員會主席。1918年3月,列寧領導召開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爾什維克)第七次代表大會,布爾什維克黨正式更名為俄國共產黨(布爾什維克),簡稱「俄共(布)」。同年完成憲法,將政權正式名稱定為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簡稱蘇俄。
1922年12月30日,列寧領導蘇俄同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和南高加索聯邦共同組成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

⑹ 尼克松訪華和訪問蘇聯(1970s) 哪個更具有歷史意義

背景:

上任後的美國總統尼克松在面臨美國被越南戰爭拖累下,使美國國內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危機,(有點類似911)也採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對美國的內外進行著相應的調整。在1969年,美國出台了尼克松主義。美國在尼克松主義的指揮下,越南戰爭得以結束,美蘇關系得以緩和,同時,中美關系正常化了。

尼克松訪華的意義

1.這是美國總統歷史上第一次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尼克松訪華打破了中美隔絕二十多年的堅冰。(註:當時兩國之間還沒有建立外交關系的)。同時,美國承認台灣海峽兩岸都是中國人這一概念。

2.當時中國和蘇聯出現分歧,美國很需要爭取中國一方。

另外,尼克松訪問蘇聯是在1972年。

尼克松訪問蘇聯的意義

1.尼克松,這位第一個訪問蘇聯的美國總統。
2.修補越戰後兩國關系。
3.美蘇都同意「盡最大努力避免軍事對抗」,都贊同在中歐「雙方都削減」武力的想法。

⑺ 蘇聯的成立與背景要比較詳細的謝謝

蘇聯全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1917年3月,俄羅斯帝國爆發二月革命,導致沙皇下台,俄羅斯帝國解體。出現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俄語意為「代表會議」)並存的局面。最後以列寧為首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左翼(布爾什維克)聯合其它極左翼政黨在聖彼得堡發動起義,於1917年11月7日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史稱「十月革命」。革命後改國名為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簡稱蘇俄。1922年10月6日俄共(布)中央全會上,列寧提出成立新國家的建議得到通過。於1922年12月20日以蘇維埃俄國、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並,成立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蘇聯是當時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和人口第三多的國家。疆域橫跨東歐、中亞、北亞的大部分;陸上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國、蒙古及朝鮮接壤;與瑞典、日本、美國的阿拉斯加州和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憲法規定蘇聯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由15個權利平等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按照自願聯合的原則組成,但其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的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執政。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蘇聯成為了世界超級大國,主張通過大力發展軍事力量來同美國爭奪世界霸權(冷戰)。
1991年12月25日,以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宣布辭職為標志,蘇聯最高蘇維埃於次日通過決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在政治斗爭中獲勝的鮑里斯·尼古拉耶維奇·葉利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蘇聯主要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至此,蘇聯解體,蘇共解散,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遭受重大挫折。

⑻ 1919年前後,蘇聯處在什麼樣的歷史背景中

1919年那個時候蘇聯還不叫蘇聯。叫做蘇俄,也就是蘇維埃俄國。1922年蘇聯才成立,所以蘇聯的稱呼應該是1922年之後才能採用。一九一九年蘇俄處於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外部有英國等協約國的封鎖和進攻。內部有反動勢力的瘋狂反撲。可謂內外交困。這就是當時的歷史背景。在這種背景之下,蘇俄採取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擊退了協約國的進攻,也鎮壓了國內反動勢力的反撲,鞏固了新生的蘇維埃政權。但是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有弊端,後來被新經濟政策所取代。

閱讀全文

與訪問蘇聯在什麼歷史背景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