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承德歷史是什麼朝代

承德歷史是什麼朝代

發布時間:2022-12-30 13:56:45

『壹』 中國古代城市名

1、戰國時期

臨淄、咸陽、邯鄲、大梁(開封)、郢都(荊州),鄭城(新鄭)、曲阜、洛陽、成都、姑蘇(蘇州)。

2、秦朝

薊(北京)、咸陽。

3、西漢時期

長安(西安)、洛陽、成都(蜀郡)、宛城(南陽)、邯鄲,臨淄、彭城(徐州)、長沙、番禺(廣州)、廣陵(揚州)。

4、東漢時期

洛陽、長安(西安)、宛城(南陽)、成都、彭城(徐州)、許昌、荊州、長沙、襄陽、鄴城(鄴城主體已消失)(臨漳、安陽)。

5、三國時期

洛陽、長安(西安)、建鄴(南京)、益州、赤壁(武漢)、成都、荊州,許昌、徐州、長沙、涼州(武威)、幽州(北京)。

6、兩晉時期

洛陽、長安(西安)、建康(南京)、鄴城(臨漳、安陽)(鄴城主體已消失)、成都、姑臧(武威)、襄國(邢台)、壽春、廣陵(揚州)、姑蘇(蘇州)。

7、南北朝時期

建康(南京)、洛陽、長安(西安)、平城(大同)、 鄴城(臨漳、安陽)(鄴城主體已消失)、成都、廣州、壽春、荊州、廣陵(揚州)。

8、隋唐時期

長安(西安)、洛陽、揚州、成都、太原,錢塘(杭州)、荊州、金陵(南京)、廣州、幽州(北京)。

9、五代十國時期

汴州(開封)、洛陽、金陵(南京)、杭州、福州,廣州、成都、長沙、荊州、揚州。

10、北宋和遼時期:

汴京(開封)、揚州、杭州、福州、泉州,廣州、明州(寧波)、金陵(南京)、成都、長沙。

11、南宋和金時期

臨安(杭州)、泉州、福州、廣州、明州(寧波),金陵(南京)、揚州、長沙、中都(北京)、成都。

12、大元時期

泉州、大都(北京)、揚州、廣州、福州,明州(寧波)、杭州、中慶(昆明)、成都、遼陽、順德(邢台)。

13、大明時期

北京、南京、揚州、蘇州、杭州,福州、廣州、明州(寧波)、成都、濟南、順德(邢台)。

14、大清時期

北京、蘇州、南京、杭州、濟南,廣州、天津、福州、成都、武漢、奉天(沈陽)、順德(邢台)。

15、民國時期

上海、天津、武漢、廣州、南京,奉天(沈陽)、濟南、重慶、北平(北京)、成都、承德。

例舉介紹:

1、北京:

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

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滅商以後,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京城,京城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南京,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

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准備遷都城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京師,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

京兆,民國二年(1913年)廢順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范圍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

2、成都:

前5世紀中葉的古蜀國開明王朝九世時(前367年)將都城從廣都樊鄉(華陽)遷往成都,構築城池。

東周慎王四年(前316年),秦國兼並蜀國,並設置蜀郡於成都。秦張儀、司馬錯築太城(府南城),次年,張儀在太城以西築少城(府西城)。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吸取前人的治水經驗,率領該地人民,主持修建了沿用至今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並造石人作測量都江堰水則,是中國最早水尺。

秦末漢初,成都取代關中而稱「天府」。

西漢元封五年(前106年),漢武帝分天下為十三州,置益州。王莽改益州為庸部,蜀郡為導江,治臨邛。新朝地皇五年(24年),公孫述稱帝,定成都為「成家」。又改益州為司隸,蜀郡為成都尹。

東漢時仍為蜀郡。東漢末年,劉焉做「益州牧」,從原廣漢郡雒縣移治於成都,用成都作為州、郡、縣治地。

三國時期成都為蜀漢國都。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篡漢,次年(221年),劉備以漢室宗親的身份在蜀地成都稱帝,延續了漢朝大統。

蜀漢政權始於昭烈帝劉備,終於漢懷帝劉禪,歷二帝,共四十三年,鼎盛時期占據荊州、益州,國力強盛,但是經過關羽失荊州、劉備敗夷陵後元氣大傷,後來諸葛亮治國,恢復生產,使得能與魏、吳抗衡。

晉武帝改蜀郡為成都國,不久恢復稱呼。永興三年(306年),李雄在成都稱帝,國號「大成」。至咸康四年(338年)時,李雄侄李壽又改國號為「漢」,史稱為「成漢」。永和三年(347年),大成國被東晉所滅。

南朝宋、齊以後,益州及蜀郡的治地址都是成都,益州刺史治太城,成都內史治少城。

隋朝開皇二年(582年),改為西南道行台。次年,復置總管府。大業初年(605年),府廢,隋煬帝復改益州為蜀郡。

唐朝復為益州,武德初年(618年),置總管府。武德三年(620年),改為西南道行台。武德九年(626年),又改為都督府。龍朔二年(662年),升大都督府。

天寶初年(742年),復為蜀郡。至德二年(757年),唐玄宗幸蜀駐蹕,升蜀郡為成都府,作為南京,是唐王朝的陪都,改成都守為尹。 [22] 時又分劍南道為東西兩川,成都為西川節度使的治地。上元初年(760年),罷京,而成都府依然不變。

後梁開平一年(907年),朱溫滅唐,中國歷史進入五代時期。王建、孟知祥先後割據川蜀,在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前蜀」和「後蜀」。

北宋嘉祐四年(1059年),改益州路(川峽四路之一)為成都府路,治所在成都。

南宋寶佑五年(1257年),蒙元軍攻佔成都,使當地的生產和經濟遭到了極大的破壞。 [23] 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設成都路,為四川行省首府駐地。

元末,至正二十年(1360年),明玉珍建立大夏國,改曰成都刺史府。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軍攻滅大夏國政權,在成都設四川承宣布政司,其中成都為首府。明太祖朱元璋封第十一子朱椿為蜀王,王府設在成都,今人稱其為「皇城」。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張獻忠率軍攻入成都,自立為帝,國號大西,稱成都為西京。

清軍入川,四川漢人極力抵抗,戰亂多年,人口大減。康熙年間,清廷實施「湖廣填四川」大移民,成都逐漸恢復生氣,並繁榮至今。清朝設置四川省於成都。皇帝另簡派四川總督、成都將軍駐成都府。

民國元年(1911年)6月,保路運動在成都發起,清廷四川總督的趙爾豐因鎮壓民眾而造成的「成都血案」引發民眾起義,這直接導致了辛亥革命的總爆發,為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績。

11月27日,立憲黨人蒲殿俊在成都宣布四川脫離清朝,成立大漢軍政府並擔任都督。民國二年(1912年)3月12日,成都之大漢軍政府改為四川軍政府,軍政府駐成都,尹昌衡任都督。

民國三年(1914年),北洋政府通令在成都設置西川道,領成都、華陽等31縣;後廢道復省,成都仍為四川省會。民國十七年(1928年)設立成都市。

『貳』 日本昭和還有平成以外,還有什麼年代

關注
一、飛鳥時代:

1、大化(645-650)

2、白雉(650-654)

3、朱鳥(686-686)

4、大寶(701-704)

5、慶雲(704-708)

6、和銅(708-715)

二、奈良時代

1、靈龜(715-717)

2、養老(717-724)

3、神龜(724-729)

4、天平(729-749)

5、天平感寶(749-749)

6、天平勝寶(749-757)

7、天平寶字(757-765)

8、天平神護(765-767)

9、神護景雲(767-770)

10、寶龜(770-781)

11、天應(781-782)

12、延歷(782-806)

三、平安時代

1、大同(806-810)

2、弘仁(810-824)

3、天長(824-834)

4、承和(834-848)

5、嘉祥(848-851)

6、仁壽(851-854)

7、齊衡(854-857)

8、天安(857-859)

9、貞觀(859-877)

10、元慶(877-875)

11、仁和(885-889)

12、寬平(889-898)

13、昌泰(898-901)

14、延喜(901-923)

15、延長(923-931)

16、承平(931-938)

17、天慶(938-947)

18、天歷(947-957)

19、天德(957-961)

20、應和(961-964)

21、康保(964-968)

22、安和(968-970)

23、天祿(970-973)

24、天延(973-976)

25、貞元(976-978)

26、天元(978-983)

27、永觀(983-985)

28、寬和(985-987)

29、永延(987-989)

30、永祚(989-990)

31、正歷(990-995)

32、長德(995-999)

33、長保(999-1004)

34、寬弘(1004-1013)

35、長和(1013-1017)

36、寬仁(1017-1021)

37、治安(1021-1024)

38、萬壽(1024-1028)

39、長元(1028-1037)

40、長歷(1037-1040)

42、寬德(1044-1046)

43、永承(1046-1053)

44、天喜(1053-1058)

45、康平(1058-1065)

46、治歷(1065-1069)

47、延久(1069-1074)

48、承保(1074-1077)

49、承歷(1077-1081)

50、永保(1081-1084)

51、應德(1084-1087)

52、寬治(1087-1094)

53、嘉保(1094-1096)

54、永長(1096-1097)

55、承德(1097-1099)

56、康和(1099-1104)

57、長治(1104-1106)

58、嘉承(1106-1108)

59、天仁(1108-1110)

60、天永(1110-1113)

61、永久(1113-1118)

62、元永(1118-1120)

63、保安(1120-1124)

64、天治(1124-1126)

65、大治(1126-1131)

66、天承(1131-1132)

67、長承(1132-1135)

68、保延(1135-1141)

69、永治(1141-1142)

70、康治(1142-1144)

71、天養(1144-1145)

72、久安(1145-1151)

73、仁平(1151-1154)

74、久壽(1154-1156)

75、保元(1156-1159)

76、賓士(1159-1160)

77、永曆(1160-1161)

78、應保(1161-1163)

79:長寬(1163-1165)

80:永萬(1165-1166)

81、仁安(1166-1169)

82、嘉應(1169-1171)

83、承安(1171-1175)

84、安元(1175-1177)

85、治承(1177-1184)

86、養和(1181-1182)

87、壽永(1182-1185)

88、元歷(1184-1185)

四、鐮倉時代

1、文治(1185-1190)

2、建久(1190-1199)

3、正治(1199-1201)

4、建仁(1201-1204)

5、元久(1204-1206)

6、建永(1206-1207)

7、承元(1207-1211)

8、建歷(1211-1213)

9、建保(1213-1219)

10、承久(1219-1222)

11、貞應(1222-1224)

12、元仁(1224-1225)

13、嘉祿(1225-1227)

14、安貞(1227-1229)

15、寬喜(1229-1232)

16、貞永(1232-1233)

17、天福(1233-1234)

18、文歷(1234-1235)

19、嘉禎(1235-1238)

20、歷仁(1238-1239)

21、延應(1239-1240)

22、仁治(1240-1243)

23、寬元(1243-1247)

24、寶治(1247-1249)

25、建長(1249-1256)

26、康元(1256-1257)

27、正嘉(1257-1259)

28、正元(1259-1260)

29、文應(1260-1261)

30、弘長(1261-1264)

31、文永(1264-1275)

32、建治(1275-1278)

33、弘安(1278-1288)

34、正應(1288-1293)

35、永仁(1293-1299)

36、正安(1299-1302)

37、乾元(1302-1303)

38、嘉元(1303-1306)

39、德治(1306-1308)

40、延慶(1308-1311)

41、應長(1311-1312)

42、正和(1312-1317)

43、文保(1317-1319)

44、元應(1319-1321)

45、元亨(1321-1324)

46、正中(1324-1326)

47、嘉歷(1326-1329)

48、元德(1329-1332)

五、南朝

1、元弘(1331-1334)

2、建武(1334-1336)

3、延元(1336-1340)

4、興國(1340-1346)

5、正平(1346-1370)

6、建德(1370-1372)

7、文中(1372-1375)

8、天授(1375-1381)

9、弘和(1381-1384)

10、元中(1384-1392)

六、北朝

1、正慶(1332-1334)

2、建武(1334-1338)

3、歷應(1338-1342)

4、康永(1342-1345)

5、貞和(1345-1350)

6、觀應(1350-1352)

7、文和(1352-1356)

8、延文(1356-1361)

9、康安(1361-1362)

10、貞治(1362-1368)

11、應安(1368-1375)

12、永和(1375-1379)

13、康歷(1379-1381)

14、永德(1381-1384)

15、至德(1384-1387)

16、嘉慶(1387-1389)

17、康應(1389-1390)

18、明德(1390-1394)

七、南北朝統一後

1、明德(1390-1394)

2、應永(1394-1428)

3、正長(1428-1429)

4、永享(1429-1441)

5、嘉吉(1441-1444)

6、文安(1444-1449)

7、寶德(1449-1452)

8、享德(1452-1455)

9、康正(1455-1457)

10、長祿(1457-1460)

11、寬正(1460-1466)

12、文正(1466-1467)

八、戰國時代

1、應仁(1467-1469)

2、文明(1469-1487)

3、長享(1487-1489)

4、延德(1489-1492)

5、明應(1492-1501)

6、文龜(1501-1504)

7、永正(1504-1521)

8、大永(1521-1528)

9、享祿(1528-1532)

10、天文(1532-1555)

11、弘治(1555-1557)

12、永祿(1557-1570)

13、元龜(1570-1573)

九、安土桃山時代

1、天正(1573-1592)

2、文祿(1592-1596)

3、慶長(1596-1615)

十、江戶時代

1、慶長(1596-1615)

2、元和(1615-1624)

3、寬永(1624-1644)

4、正保(1644-1648)

5、慶安(1648-1652)

6、承應(1652-1655)

7、明歷(1655-1658)

8、萬治(1658-1661)

9、寬文(1661-1673)

10、延寶(1673-1681)

11、天和(1681-1684)

12、貞享(1684-1688)

13、元祿(1688-1704)

14、寶永(1704-1711)

15、正德(1711-1716)

16、享保(1716-1736)

17、元文(1736-1741)

18、寬保(1741-1744)

19、延享(1744-1748)

20、寬延(1748-1751)

21、寶歷(1751-1764)

22、明和(1764-1772)

23、安永(1772-1781)

24、天明(1781-1789)

25、寬政(1789-1801)

26、享和(1801-1804)

27、文化(1804-1818)

28、文政(1818-1830)

29、天保(1830-1844)

30、弘化(1844-1848)

31、嘉永(1848-1854)

32、安政(1854-1860)

33、萬延(1860-1861)

34、文久(1861-1864)

35、元治(1864-1865)

36、慶應(1865-1868)

十一、近現代

1、明治(1868-1912)

2、大正(1912-1926)

3、昭和(1926-1989)

4、平成(1989-2019)

5、令和(2019用至今)

閱讀全文

與承德歷史是什麼朝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7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