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資治通鑒》是哪個朝代的
1、《資治通鑒》,簡稱「通鑒」,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卷,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紀元前403年)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紀元959年)征淮南,計跨16個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重要的地位。
2、《資治通鑒》是我國古代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和他的助手劉攽、劉恕、范祖禹、司馬康等人歷時十九年編纂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巨著。
3、在這部書里,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鑒,書名的意思是:「鑒於往事,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叫《資治通鑒》。
⑵ 我們中學語文課文有選自資治通鑒或史記的文章嗎
有
初中
資治通鑒 : 孫權勸學
史記 : 陳涉世家【節選】
高中
史記: 屈原賈生列傳【屈原部分】 鴻門宴 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
《資治通鑒》是我國古代著名歷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和他的助手劉攽、劉恕、范祖禹、司馬康等人歷時十九年編纂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巨著。 《資治通鑒》全書294卷,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約300多萬字。《資治通鑒》所記歷史斷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前後共1362年。《資治通鑒》的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系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後人。 《資治通鑒》自成書以來,歷代帝王將相、文人騷客、各界要人爭讀不止。點評批註《資治通鑒》的帝王、賢臣、鴻儒及現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不勝枚舉、數不勝數。對《資治通鑒》的稱譽,除《史記》之外,幾乎沒有任何一部史著可與《資治通鑒》媲美。 《資治通鑒》主編和主要執筆人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陝州夏縣(今屬山西)人。司馬光於君主為仁,做了具體的解說;對於君主的施政,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這部著作,作為歷代帝王的必修參考書.在民主年代可以做研究帝王思想的依據,也是商人和軍事家以及一切領導者不得不潛心修習的好材料. 《資治通鑒》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歷史著作,歷來為人們所重視和閱讀學習。這部書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北宋時代,在中唐以來長期混戰之後,實現了國家統一,恢復和發展了社會經濟,繁榮了學術文化;同時,內政多弊,御戎不力,「積貧積弱」,局勢不穩。這是一個有生氣的時代,又是一個很苦悶的時代,是個前進的時代,又是個軟弱的時代。當時,君主將相,志士仁人,平民百姓,多在考慮如何生活,尋找出路。於是,有主張以「柔道」治天下,說祖宗之法不可變的;有立志改革,而實行變法的;有生活困苦,被逼鋌而走險,起義造反的。掌握文化知識的人們,特別是歷史學家,如歐陽修、司馬光、范祖禹等,往往面對現實而回顧歷史,企圖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借鑒歷史,為了有資於治國安邦,更好地解決現實矛盾。其中,司馬光主編(通鑒》的目的最突出,最具代表性。 如今了解司馬光其人其書,學習和研究《通鑒》,有助於人具體地認識這部書在我國歷史文化上的重要地位和價值,有助於我們批判繼承和發揚歷史文化的傳統,也有助於今人以歷史為鏡子,為創建新社會新文化而積極工作。
⑶ 資治通鑒到底成書於什麼年代
資治通鑒成書於北宋時期。
《資治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
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在這部書里,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鑒。
宋神宗認為此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鑒》。
由此可以看出《資治通鑒》是在宋神宗看過以後定的書名,而宋神宗又是北宋時期的第六位皇帝,因此《資治通鑒》的成書時間是在北宋時期。
(3)資治通鑒是歷史課本哪裡擴展閱讀:
《資治通鑒》具有強烈的正統立場,在分裂時代,如三國,魏有紀,蜀、吳無紀。南北朝時代,南朝有紀,北朝無紀,五代有紀,而十國無紀。
司馬光是為了鞏固當時的封建政權,才編寫《資治通鑒》,這就決定了此書的內容主要是政治史。因此,編纂《資治通鑒》時,在繼承前人的同時,又有所發展。
他把歷史的君主根據他們的才能分為創業、守成、陵夷、中興、亂亡五類。除政治之外,《資治通鑒》在文化、科技、經濟、軍事等方面均有記載。
在文化方面,就學術思想來說,上至先秦的儒、法名、陰陽、縱橫五家的代表人物和學術主張,下及漢初的黃老思想,漢武帝的獨尊儒術,以及魏晉玄學的盛行都有記載。
對於佛教、道教的起源、發展,以及儒、佛、道之間的斗爭也有敘述。對西漢以來經學的發展,典籍的校理,石經的刻立,九經的雕印及流傳,都有較系統的陳述。
⑷ 資治通鑒 屬於史書嗎講的是什麼東西
《資治通鑒》,簡稱「通鑒」,是北宋 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 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告成。它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⑸ 《資治通鑒》是哪個朝代
北宋。
《資治通鑒》是由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十六朝1362年的歷史。
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鑒,宋神宗認為此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鑒》。《資治通鑒》全書294卷,約三百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kogVTCrMwpiITJUDA0tk4A
⑹ 資治通鑒在歷史書的哪一課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十二課宋元時期的經濟和文化,最後會講到「史學兩司馬」。
⑺ 資治通鑒是哪個朝代
北宋。
《資治通鑒》是由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十六朝1362年的歷史。
《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史記》為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春秋》為現存最早編年體史書,按時間先後敘次史事,往往用追敘和終言的手法,說明史事的前因後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統而明晰的印象。
創作背景
《通鑒》徵引史料極為豐富,除十七史外,所引雜史諸書達數百種。書中敘事,往往一事用數種材料寫成。遇年月、事跡有歧異處,均加考訂,並註明斟酌取捨的原因,以為《考異》。《通鑒》具有相當高的史料價值,尤以《隋紀》、《唐紀》、《五代紀》史料價值最高。
⑻ 史書資治通鑒是屬於哪一類體例的歷史
《資治通鑒》是屬於編年體通史的歷史。
《資治通鑒》是北宋時期由司馬光所編寫的一部擁有著多卷本的編年體史書,整部史書一共有二百九十四卷,司馬光從公元前403年開始一直到公元959年,總共耗時十九年編寫完成。
《資治通鑒》主要是以時間為大綱,以事件為目錄所編寫的,一共涵蓋的有十六個朝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歷史。
在這本書裡面,司馬光總結出來了很多經驗和教訓,共統治者們來借鑒,宋神宗看到這本書以後認為這本書可以歷史的得失來作為借鑒,從而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鑒》。
(8)資治通鑒是歷史課本哪裡擴展閱讀:
《資治通鑒》是中國古代極為重要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被視為君臣士人的必修教科書,即使在現當代,也有重大影響。
其以各朝各代治亂興衰為線索,在記錄歷史的同時,分析帝王人臣的品德善惡,治國理政的政策得失,總結王朝更替的經驗教訓。
載史明鑒之同時,《資治通鑒》仍不乏文學色彩與哲思光芒,其中無數驚世醒人的歷代往事與振聾發聵的名言警句,使人過目難忘,品味不盡。
它可以怡情,可以增智,可以導正,可以借鑒,是人生不可多得之良言,據說毛澤東將《資治通鑒》讀過17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