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兩種根本對立的歷史觀是什麼
兩種根本對立的歷史觀是:唯物主義歷史觀和唯心主義歷史觀。歷史觀,又稱「社會歷史觀」。人們對社會歷史的根本觀點、總的看法,是世界觀的組成部分。世界觀與歷史觀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
歷史觀又稱「社會歷史觀」。人們對社會歷史的根本觀點、總的看法,是世界觀的組成部分。世界觀與歷史觀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這是哲學基本問題在社會歷史領域的延伸。由於對歷史觀基本問題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兩種根本對立的歷史觀:唯物主義歷史觀和唯心主義歷史觀。
Ⅱ 英雄史觀和群眾史觀是兩種對立的觀點
英雄史觀和群眾史觀是兩種對立的觀點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英雄史觀是否認人民群眾在歷史上的創造作用,把個別傑出人物誇大為主宰歷史的唯心主義歷史觀。
2、英雄是同人民群眾相對應的歷史觀范疇,通常指傑出人物。有的場合也泛指對歷史發展起過重要作用的歷史人物,如帝、王、將、相和思想家中的一些人。
3、馬克思主義產生以前的社會歷史理論都無視人民群眾在歷史上的作用,而是直接或間接地宣揚英雄創造歷史的觀點。
(2)兩種對立的歷史觀是什麼擴展閱讀:
英雄史觀的產生有其深刻的認識根源、社會歷史根源和階級根源。從認識根源看,英雄史觀之所以產生,主要是因為停留於歷史現象的表面,把活動在歷史舞台前面的少數英雄人物的作用尤其是他們的意識的作用加以誇大並絕對化。
而把默默無聞的廣大人民群眾及其歷史活動置於視野之外。從社會歷史根源看,英雄史觀的產生同社會生產力水平較低,大多數人從事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少數人從事政治統治、壟斷精神文化生活有關。廣大人民群眾在私有制社會處於無權的地位,受剝削,受壓迫。
其積極性備受壓抑,其歷史創造性得不到充分發揮和社會應有的承認,而少數剝削階級則掌握經濟、政治權力,高高在上,獨斷專行,似乎他們在為所欲為地主宰歷史。這就為英雄史觀的產生提供了社會土壤。
從階級根源看,剝削階級的思想家為了維護本階級的利益,出於階級偏見,不敢承認廣大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而需要用英雄史觀來為自己服務。這是英雄史觀得以產生並長期占據統治地位的重要原因。
Ⅲ 兩種根本對立的歷史觀
在對待社會歷史發展及其規律問題上,歷來存在兩種根本對立的觀點:一種是唯物史觀,另一種是唯心史觀。在馬克思主義產生之前, 唯心史觀 一直占據統治地位。它 的主要缺陷是:至多考察了人的活動的思想動機,而沒有進一步考究思想動機背後的物質動因和經濟根源,因而從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的前提出發,把社會歷史看成精神發展史,根本不懂得社會歷史的客觀規律,根本不懂得人民群眾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決定作用。
馬克思發現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科學地解決了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創立了唯物史觀。 馬克思明確指出:「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系,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關系。這些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築豎立其上並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形式與之相適應的現實基礎。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社會的物質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便同它們一直在其中運動的現存生產關系或財產關系(這只是生產關系的法律用語)發生矛盾。於是這些關系便由生產力的發展形式變成生產力的桎梏。那時社會革命的時代就到來了。隨著經濟基礎的變更,全部龐大的上層建築也或慢或快地發生變革。」這一段話深刻地概述了唯物史觀的基本思想,是我們考察人類社會歷史及其發展規律的基本理論依據。
Ⅳ 什麼是現代史觀、社會史觀、歷史史觀、全球史觀、文明史觀
現代史觀、社會史觀、歷史史觀、全球史觀、文明史觀,在對人類歷史的認識角度有所不同,因此概念上也有一定差異。
(一)現代史觀。現代史觀是用歷史唯物主義闡釋人類發展進程和規律的根本觀點,其認為人類歷史是實現由傳統的農業社會向近代工業社會轉變的歷史,包括由此產生的政治、經濟、思想等歷史。
(二) 社會史觀。社會史觀指對社會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即辯證和唯物地看待社會。社會史觀認為人類歷史不僅僅是政治、經濟、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歷史,更是與平民百姓、芸芸眾生息息相關的小事件的歷史,包括衣食住行、風俗習慣等。
(三) 歷史史觀。歷史史觀是人們對社會歷史的根本觀點、總的看法,是世界觀的組成部分。歷史史觀主要是研究「社會」和「人」這個兩個核心的要素,基本問題是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這是哲學基本問題在社會歷史領域的延伸。由於對歷史觀基本問題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兩種根本對立的歷史觀,即唯物主義歷史觀和唯心主義歷史觀。唯物主義歷史觀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又能動地反作用於社會存在;指出社會歷史是客觀的合乎規律的辯證發展過程,社會基本矛盾是一切社會發展的動力,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初源泉;在階級社會,階級斗爭是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發展的主要力量。
(四)全球史觀。全球史觀是將人類社會的歷史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的一種歷史觀,又稱為整體史觀。它從世界歷史的整體發展和統一性方面考查歷史,認為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是從分散向整體發展轉變的過程,這一轉變開始於新航路的開辟。也就是說,世界各個地區、各種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發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狀態,逐漸融合成密切聯系的全球統一體,這種全球一體化進程是歷史發展的客觀主導趨勢。全球史觀要求從全球整體的大視角去研究世界歷史。其從全面探討世界歷史各個時期的時代特徵、發展主流和總體趨勢,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關聯和滲透,認為世界形成為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實現了人類社會從分散發展到整體發展的轉變。
(五)文明史觀。文明史觀通常被稱為文明史研究範式,是研究歷史的一種理論模式。最初產生於啟蒙運動時期。文明史觀認為,一部人類社會發展史,從本質上說就是人類文明演進的歷史。人類文明的發展及其人類自身的文明化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人類創造、積累文明的過程及其所獲得的成果是歷史的基本內容。而文明是指人類社會的進步狀態,包括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個方面,它是在一定社會生產方式的基礎上產生,並隨著社會的進步不斷發展的。在人類文明史上,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都曾產生過與之相適應的文明,而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轉變的過程,就是現代化的過程。
Ⅳ 在歷史創造者問題上,兩種根本對立的觀點是
群眾史觀和英雄史觀
群眾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英雄史觀認為個別英雄是歷史的創造者;無產階級的歷史觀是群眾史觀,資產階級的歷史觀是英雄史觀.兩種歷史觀的根本分歧在於世界是有什麼構成的,物質還是意識?
站在歷史關頭,個別英雄在決策的時候,總是會全面了解自己所處的歷史背景,深刻剖析各方面的利弊條件,然後方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可見,個別英雄之所以能夠影響歷史的走向,是他們正確認識並運用現實條件的結果,而不是他們的意識的憑空創造.現實條件屬於物質范疇,是人民群眾創造的,個別英雄的偉大是他們的高瞻遠矚、遠見卓識,這屬於意識范疇,但必須建立在物質的基礎上.
徹底的唯物主義者堅持群眾史觀,徹底的唯心主義者堅持英雄史觀.不徹底的唯物或唯心主義者,在歷史觀上極難給出准確回答.列寧的最偉大貢獻之一是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准確給出了唯物主義者的歷史觀:群眾史觀.
Ⅵ 1,兩種歷史觀的對立的觀點是什麼
兩種歷史觀的對立的觀點指的是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對立根本觀點就是是否承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