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江州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九江。
江州,東晉始置,割揚州之豫章郡、鄱陽郡、廬陵郡、臨川郡、南康郡、建安郡、晉安郡和荊州之武昌郡、桂陽郡、安成郡合十郡,因江水之名而置江州,治南昌,後遷九江,轄地廣大,之後歷代經過多次分割,轄地逐漸縮小。
唐朝時期,江州只轄潯陽、彭澤、都昌三縣(今九江市區及廬山市、共青城市、瑞昌市、九江縣、德安、彭澤、湖口、都昌等地),地域尚不及現在的九江市。
到了北宋,江州面積又有所縮小,其境南部設南康軍,都昌縣屬之,此時江州下轄德化、德安、瑞昌、湖口、彭澤五縣(今九江市區及九江縣、瑞昌市、德安、彭澤、湖口等地)。元朝時期,江州升為江州路,屬江西行省,1361年,朱元璋攻下江州,改為九江府,江州成為歷史。
(1)歷史上的江州府在哪裡擴展閱讀:
江州,亦指今江西省九江市。唐代詩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名句「江州司馬青衫濕」中的江州就是指這里,《水滸傳》中「江州」也指此。江西九江還保存有完整的「潯陽樓」,為宋江題反詩之地,及詩作宋江反詩全文。
元朝末年(1359年),陳友諒登基稱帝,定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為漢王,國號漢,改元大義,以鄒普勝為太師,張必先為丞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江州(古代行政區劃今江西省九江市)
㈡ 古代江州是現在哪裡 古代江州位置介紹
1、江州:指今江西省九江市
東晉始置,轄境為江西大部,後南朝多次分割,使江州轄境變小。江州是唐朝、宋朝的行政區劃之一,一直沿置到宋代、元代。元朝末年(1359年),陳友諒登基稱帝,定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為漢王,國號漢。
2、江州:重慶古稱
重慶主城在公元前316年-公元548年期間的名稱,巴郡郡治所在地,最初指今重慶江北區江北嘴至劉家台一帶,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江州」。南朝梁太清中(548年)為了跟長江下游的江州(今九江市)區分,改江州為巴縣。
3、江州: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下轄區
唐初置左江鎮、羈縻左州,羈縻思誠土州。宋初置太平寨,皇祐年間置崇善縣,後又置江州、土州,為崇左縣境內有建置之始。民國27年撤銷江州、羅白縣,其地並入崇善縣。
㈢ 水滸傳里,宋江去江州的具體路線是怎樣的大概有多少公里距離
1、路線如下:
濟州(山東濟寧)→梁山→(江西)揭陽嶺→(江西)潯陽江邊揭陽鎮→江州(江西九江)
2、具體行程如下:
【第三十六回 梁山泊吳用舉戴宗揭陽嶺宋江逢李俊】
山東鄆城縣(被捕)
濟州(出發地)
梁山(住了一晚)
揭陽嶺(住進「催命判官」李立的黑店,結識李立、李俊、童威、童猛)
揭陽鎮(贈銀子給病大蟲薛永)
【第三十七回 沒遮攔追趕「及時雨」船火兒大鬧潯陽江】
揭陽鎮穆家莊(夜宿穆家莊又悄悄離開)
潯陽江上(結識張橫)
揭陽鎮穆家莊(結識穆弘、穆春)
江州府(目的地)
3、兩地距離
從山東濟寧市到江西九江市距離835-839公里。
㈣ 江州司馬青衫濕江州是指今天的哪裡
「江州司馬青衫濕」中的江州指的是現在的江西九江,該句出自唐朝詩人白居易所著的長篇樂府詩《琵琶行》。
㈤ 江州知府是現在那個城市
江州在古代是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
唐代詩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名句「江州司馬青衫濕」中的江州就是指這里,《水滸傳》中「江州」也指此。江西九江還保存有完整的「潯陽樓」,為宋江題反詩之地
㈥ 歷史上江州府是現在哪個省
歷史上江州在江西省。江州府東晉始置,轄境為江西大部,後南朝多次分割,使江州轄境變小。江州是唐朝、宋朝的行政區劃之一,一直沿置到宋代、元代。 江州,亦指今江西省九江市。唐代詩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名句「江州司馬青衫濕」中的江州就是指這里,《水滸傳》中「江州」也指此。江西九江還保存有完整的「潯陽樓」,為宋江題反詩之地,及詩作宋江反詩全文。
㈦ 江州市屬於哪個省
江州市,是中國大陸影視作品中常用的虛構城市,多用於反應政治事件。
譬如《女不強大天不容》、《寶貝》《裸婚時代》、《蝸居》、《金融危機之迷情姐妹》、《心術》、《保衛孫子》、《浮沉》、《他來了,請閉眼》、《白夜追凶》。劇中使用該市名稱大多指代的是大城市。也有用江洲市指代中小城市,譬如《王貴與安娜》。
江州,東晉始置,轄境為江西大部,後南朝多次分割,使江州轄境變小。江州是唐朝、宋朝的行政區劃之一,一直沿置到宋代、元代。
(7)歷史上的江州府在哪裡擴展閱讀:
西晉元康元年(291年),割揚州之豫章郡、鄱陽郡、廬陵郡、臨川郡、南康郡、建安郡、晉安郡和荊州之武昌郡、桂陽郡、安成郡合十郡,因江水之名而置江州。東晉永興元年(304年),分廬江郡之尋陽縣、武昌郡之柴桑縣合立尋陽郡,屬江州。
南朝宋、齊依前制。
南梁太平二年(557年),立西江州,領尋陽及四僑郡。
陳朝天嘉六年(565年),置西江州,尋陽郡還隸江州。
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郡及柴桑、汝南縣,復立尋陽縣,十八年改為彭蠡縣,直隸江州。大業三年(607年),廢州改置九江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廢郡復州。天寶元年(742年),改江州為尋陽郡。乾元元年(758年),復改郡為州。
五代十國
楊吳仍前制。南唐升元三年(939年),江州設奉化軍。
宋元
宋開寶八年(975年)降為軍事,大觀三年(1109年)升為望郡;初隸江南路。天禧四年(1020年)改隸江南東路,建炎元年(1127年)升定江軍節度。二年,置江州路,以州屬焉。紹興二年(1132年),江州路省,江州改隸江南西路。
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於江州置江東西宣撫司,十三年改為江西大都督府,十四年升江州路。江州路先隸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十六年改隸黃蘄州宣慰司,二十二年復隸江西行省。
1359年,陳友諒登基稱帝,定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為漢王,國號漢,改元大義,以鄒普勝為太師,張必先為丞相。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攻下江州,改江州路為九江府。
㈧ 江州的歷史沿革
元康元年(291年),割揚州之豫章郡、鄱陽郡、廬陵郡、臨川郡、南康郡、建安郡、晉安郡和荊州之武昌郡、桂陽郡、安成郡合十郡,因江水之名而置江州。
永興元年(304年),分廬江郡之尋陽縣、武昌郡之柴桑縣合立尋陽郡,屬江州。 宋、齊依前制。
太平二年(557年),立西江州,領尋陽及四僑郡。
陳天嘉六年(565年),置西江州,尋陽郡還隸江州。 開皇九年(589年),廢郡及柴桑、汝南縣,復立尋陽縣,十八年改為彭蠡縣,直隸江州。
大業三年(607年),廢州改置九江郡。 武德四年(621年),廢郡復州。
天寶元年(742年),改江州為尋陽郡。
乾元元年(758年),復改郡為州。 開寶八年(975年)降為軍事,大觀三年(1109年)升為望郡;初隸江南路。
天禧四年(1020年)改隸江南東路,建炎元年(1127年)升定江軍節度。二年,置江州路,以州屬焉。
紹興二年(1132年),江州路省,江州改隸江南西路。 至元十二年(1275年),於江州置江東西宣撫司,十三年改為江西大都督府,十四年升江州路。
江州路先隸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十六年改隸黃蘄州宣慰司,二十二年復隸江西行省。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攻下江州,改江州路為九江府。
㈨ 江州知府叫什麼
《水滸傳》中的江州知府叫蔡得章。
江洲知府是宋代的官職。
知府,掌一府之政令,總領各屬縣,凡宣布國家政令、治理百姓,審決訟案,稽察姦宄,
知府地位相當於現今一個地級市的市長,同知則為副市長。
江洲位於九江縣江洲鎮,地處東北贛、鄂、皖三省交界的長江中心,東毗新洲墾殖場、西砥江流、南與廬山區新港、北與黃梅縣段窯和宿松縣程營隔水相望。
江洲早在西漢後勤即成沙洲,古稱桑落鄉,然滄桑亘變,時長時沒。今洲初出水於明永樂年間,後逐漸擴大,首以先行開拓者的姓氏面名張家洲、翁家洲。解放前,水災頻頻,民不聊生。建國以來,經多方治理和建設,已成富饒之區。地勢自西向東平緩傾斜,地表水道過河網注入長江。地處中亞熱帶向亞熱帶達渡的濕潤季風氣候帶。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7度,年平均日照時數1891。5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425。5毫米,年風向多為東北風,7月偏南風。境內土壤沙性重,以亞沙土、亞粘土為主,農業種植以棉花為主,妝有蔬菜、油菜、果木、糧食作物,是縣內第一大棉產區。
㈩ 北宋時期的青州,江州分別現在的什麼地方
北宋時期的青州,即現在的青州市;北宋時期的江州就是現在江西省九江市。青州市,山東省濰坊市下轄市,地處山東半島中部,東臨昌樂縣,西靠淄博市的淄川、臨淄兩區,南接臨朐,北與東營市的廣饒接壤,東北與壽光市毗連,為古「九州」之一。
因地處東海和泰山之間,位於中國東方,「東方屬木,木色為青」,故名「青州」。1986年由原益都縣撤縣設市,現為省轄縣級市。
江州:即今江西九江市,東晉置江州,轄境為江西大部,後南朝多次分割,使江州轄境變小!江州 (唐朝),唐朝、宋朝的行政區劃之一。一直到宋代、元代。
青州之名,始見《尚書·禹貢》:「海岱惟青州」,為古「九州」之一。上古為東夷之地。至夏商間,先後為爽鳩氏、季則氏、逄伯陵氏所據。周初封呂尚為齊侯,地始歸於齊。歷春秋戰國之世,均為齊屬。
唐代在今江西九江同樣因長江流經設江州,因沿襲時間較長,特別是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貶任江州司馬寫下了膾炙人口的《琵琶行》名篇,更令九江這個「江州」比較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