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禹州有多少年的歷史

禹州有多少年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3-01-01 00:13:20

1. 河南許昌有多久歷史

許昌歷史悠久,早在1、5萬年之前,人們的祖先就棲居於此。傳說唐堯時,許的始祖許由,德高望眾,善治理,孚眾望,堯以天下讓由,許由堅辭不受,隱居箕山。為避堯糾纏,率部落沿潁河東南而下,躬耕於「許田」,這里就稱為許。許昌是原始社會末期夏王朝活動的中心區域。禹受封夏伯於夏邑,夏禹之子啟,即位於夏邑,大享諸侯於鈞台。「少康中興」都康城。夏帝廑四年,昆吾氏分支遷於許,商周封國有櫟、鄢、許、西不羹等國。春秋分屬許、鄭、楚;戰國分隸韓、魏、楚。秦置潁川郡於陽翟,治今禹州市朱閣鄉八里營。漢遷郡治今禹州市區、屬豫州。新改稱左隊郡。東漢仍復潁川郡,建安元年(196年),漢獻帝遷都於許。三國魏以「魏基昌於許」改許縣為許昌縣,。並遷郡治於許昌縣。晉析潁川郡置襄城郡。南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遷郡治於長社。在今長葛市老城鎮西轆轤灣,東魏天平初年(534年)在長社置潁州;武定四年(546年)廣州移治襄城,襄城郡屬之;武定七年(549年)遷潁州、潁川郡治於潁陰,今魏都區改稱鄭州。北周改稱許州,改廣州稱汝州。隋仍復潁川郡、省襄城郡為縣歸之;唐武德元年(618年)在襄城置汝州;四年(621年)仍復許州;天寶元年復稱潁川郡;乾元元年(758年)仍謂許州。宋元豐三年(1080年)升為潁昌府。金復許州,並在陽翟設鈞州。明萬曆三年(1575年)因避皇帝朱翊鈞諱,取禹受封意改稱禹州。清雍正十二(1734年)升為許州府,禹州歸之。乾隆六年(1741年)仍分設許、禹二州。1912年廢州為縣。1926年河南省第二行政區治許昌,1932年改為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9年改稱許昌專區。1970年改為許昌地區。1986年許昌地區撤銷,升許昌市為地級市。2002年10月許昌市政府遷健康路東段北側。 許昌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古遺地有靈井舊石器晚期遺址,石固新時期早期遺址,許昌故城遺址,鈞窯遺址、扒村瓷窯遺址等。古墓葬有劉知遠墓、周定王墓,愍帝陵、八龍冢等。古建築有文峰塔、乾明寺塔、興國寺塔、天寶宮、義勇武安王大殿、春秋樓、乾明寺等。碑碣有尹宙碑、禪靜寺造像碑等。另有灞陵橋景區、紫雲山風景名勝區等。

2. 禹州簡介

禹州市
英文名稱:Yuzhou city
漢語拼音:yǔ zhōu shì
禹州市位於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南緣的中心城市。地處伏牛山余脈與豫東平原的過渡地帶,潁河自西至東橫貫全境。緊鄰京珠高速公路、京廣鐵路,鄭石高速、永登高速公路交匯於此,禹登鐵路、禹鄲鐵路、平禹鐵路貫穿全境。距省會鄭州70公里、新鄭國際機場39公里。全市總面積1461平方千米,人口121萬。城市規劃區面積7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40平方公里,市區常住人口38萬。禹州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是華夏民族之根,被譽為華夏第一都,素有「夏都、鈞都、葯都」之稱。依託資源和區位優勢,發揮產業優勢,禹州市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在2009年全國縣域經濟競爭力百強中名列第65位,全國中小城市100強第77位。
禹州市行政代碼:411081,郵政編碼:461670,電話區號:0374,車牌編號:豫K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河南省園林城市
國家科技進步先進市
河南省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
全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百強
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
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
中國最具區域帶動力中小城市百強
全國首批建設創新型國家百強縣市
第二屆外商眼中的河南最佳投資城市
首批國家傳統知識知識產權保護試點城市
禹州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是華夏民族之根。禹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洪荒初開,人類祖先便在這里繁衍生息。早在新、舊石器時代,就閃耀著華夏文明之光,為華夏文明的中心。早在原始社會末期,這里就是黃帝部落活動的中心 區域之一。後來黃帝成為部落聯盟首領,居住在今禹州市西北部和北部山區的具茨山。
史書記載:「帝啟之歲癸亥,帝即位於夏邑,大宴諸侯於鈞台,諸侯從」(《竹書記年》)。潁河上游流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禹州自古稱華夏第一都,大禹治水的政事在禹州廣為傳頌,禹州也因大禹治水、禹讓位於啟而得名,北京世紀壇銅柱歷史紀年即禹州為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建都之地。大禹因治水有功曾在此受封「夏伯」。禹子啟繼位後,於鈞台大宴天下諸侯,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從此,華夏五千年文明從這片熱土開始。自夏始,經商、西周、春秋戰國,曾三次為夏韓古都;秦以降,至順治十八年(1661年)歷時兩千多年,均為京畿重地或一方一地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秦漢為潁川郡,晉唐為陽翟,宋元明為鈞州,清順治年為禹州。

3. 河南禹州市屬於哪個市

河南禹州市不屬於哪個市,是河南省轄縣級市。

禹州市因大禹治水受封於此而得名為禹州,1988年撤縣建市,是河南省轄縣級市,現在由許昌代管。禹州市在省內比較有名,因為它不僅是河南省26個城鎮化重點發展地區,還是河南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

歷史上,這曾是黃帝部落的活動的中心區域之一,是大禹文化、鈞瓷文化、中醫葯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同時還是明清時期全國四大中葯材集散地之一,素有「夏都」、「鈞都」、「葯都」的美譽。

名稱由來

禹州是華夏故都,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

夏邑:夏朝時禹境稱夏邑,曾長期作為夏朝的首都。據《竹書紀年》記載:「夏禹之子夏啟,即位夏邑,大享諸侯於鈞台,諸侯從之。」商朝仍為夏邑。商湯曾將夏禹的後裔封於此地。

櫟邑:春秋時期禹州稱為櫟邑,是鄭國的別都。

陽翟:戰國時期韓景侯九年(公元前400年),韓被周室承認為諸侯國,建都於此。遂改櫟邑為陽翟。

潁川: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派內史騰滅韓,俘虜韓王安,以韓國故地置潁川郡,首府設在陽翟,領二十縣。

潁順州:金太宗天會八年(1130年),偽齊劉豫在陽翟設潁順軍。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潁順軍升為潁順州,隸屬南京路管轄(南京即河南省開封市)。

鈞州: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因境內有鈞台舊址,潁順州更名為「鈞州」,仍屬南京路。鈞州轄陽翟、密、新鄭三縣。

均平府: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正月,李自成第二次攻下禹州,遂在禹州設均平府,轄27縣。

4. 禹州市有多少個鄉鎮

禹州市轄26個鄉鎮(街道),其中4個街道辦事處,9個鎮,12個鄉,1個回族鄉,另有2個管委會。分別為:

潁川街道辦事處、韓城街道辦事處、鈞台街道辦事處、夏都街道辦事處。

方崗鄉、郭連鄉、朱閣鄉、萇庄鄉、張得鄉、小呂鄉、范坡鄉、褚河鄉、磨街鄉、淺井鄉、花石鄉、鳩山鄉、山貨回族鄉。

城東新區管委會、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城西工業區)管委會。

人文歷史

禹州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禹州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是夏朝建都之地,是中國「五大名瓷」之一——鈞瓷的唯一產地,也是明清時期全國四大中葯材集散地之一,夏禹文化、鈞瓷文化、中葯文化源遠流長,素有「夏都」「鈞都」「葯都」之稱。

全市地面歷史文化遺存2420處,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105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9項。1989年被命名為河南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

2006年、2007年先後被命名為「中國陶瓷文化之鄉」和「中國大禹文化之鄉」,2011年被命名為「中國陶瓷歷史文化名城」,2013年、2015年先後榮膺「中國中原瓷都」「中國環境藝術陶瓷生產基地」稱號,2017年被命名為「華夏葯都」。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禹州

5. 許昌的悠久歷史

帝堯時期

許昌古稱「許」,源於堯時,高士許由牧耕此地,洗耳於潁水之濱而得名。

春秋戰國

春秋戰國時期許地先後為鄭、楚所據。分屬韓、魏、楚。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秦置潁川郡,治陽翟(音狄,今禹州市)。

三國時期

三國時期,魏稱潁川郡,屬豫州,建安區、潁陰縣、鄢陵縣、長社縣等皆屬潁川郡。許昌為魏五都之一。魏國魏黃初二年(221年),魏文帝曹丕以「漢亡於許,魏基昌於許」,改許縣為「許昌縣」。

元明清時期

元代許仍為州,長社、長葛、襄城縣屬之。鄢陵屬開封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廢長社縣,並入許州,領4縣,長葛、襄城屬之。

明末李自成起義軍將禹州改為均平府。清初,許州、禹州屬河南省。雍正二年(1724年)許州升為直隸州,長葛屬之。鄢陵屬開封府。

雍正十三年(1735)許州升為許州府,臨潁、郾城、襄城、長葛、密縣(今新密市)、新鄭屬之。許州府、開封府均隸河南省。

(5)禹州有多少年的歷史擴展閱讀:

許昌地處中原,歷史悠久,是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許昌古文化旅遊資源有史前文化系列、漢文化系列、三國文化系列、寺廟建築文化系列、鈞瓷文化系列等。

許昌交通便利,市區距省會鄭州80公里,距新鄭國際機場50公里,311國道、地方鐵路橫穿東西;京廣鐵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國道縱貫南北。2017年,許昌市復查確認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2018年3月,許昌成為第一批通過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驗收城市。許昌同時還是「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

6. 宋代禹州古鎮都在什麼地方

神垕因鈞瓷而繁榮馳名。早在唐代神垕就已燒制出多彩的花瓷和鈞瓷,到了北宋徽宗年間,鈞瓷生產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被定為"宮廷御用珍品",官府在陽翟(今禹州市)鈞台附近設置官窯,為宮廷燒造貢瓷,實現了鈞瓷生產由民窯向官窯的轉變,位居中國五大名瓷之首。
神垕鎮成功入選"2014年度河南十佳美麗鄉村"。

神垕古鎮區保留有較為完整的明清古街,俗稱"七里長街"。唐宋以來,隨著陶瓷業的興盛,許多富商大賈在此置田、建宅、經商,逐步形成神垕老街由東西南北四座古寨構成;從東到西有東大街、西大街、白衣堂街、紅石橋街、關爺廟街等街道,道路兩側店鋪林立,古民居依勢而建。保存比較完整的有伯靈翁廟、鄧禹樓、溫家大院、白家大院、王家大院、霍家大院、苗家大院、苗家祠堂等,炮樓、古民居、廟宇鱗次櫛比。其中的古民居多為明清時期建造,是以精美的石雕、木雕和瓷藝,古樸典雅,端莊大方。一進三、一進四的庭院形成經營、生活、製作一體化的地方特色古宅院。除此之外,一些自然景點的相映襯,把神垕繪成了一幅集歷史、自然、人文特色於一體的旅遊畫卷。神垕鎮現擁有的"鈞瓷一條街""古玩一條街""手工作坊一條街"不僅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傳統鈞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陶瓷殿堂的神奇,而且遊客在此還能體會民俗、民風的淳樸和接觸悠久的民間工藝。

7. 禹州的歷史沿革

禹境稱「夏邑」或「夏國」,亦稱「虞國」。舜時期,禹在此受封為夏伯。禹的兒子啟又於此創建了第一個奴隸制王朝,並大饗諸侯於鈞台。《水經注》載:「河南陽翟縣有夏亭城,夏禹始封於此,為夏國」。《竹書紀年》載:「夏禹之子夏啟,即位夏邑,大享諸侯於鈞台,諸侯從之」。後夏遷都山西安邑。帝相失國後,少康中興,也由夏眾滅浞,奉少康歸於夏邑,諸侯始聞之,立為天子,建都於少康城(禹州市順店鎮康城村)。故在史籍中,早期多稱禹州為夏邑。
商朝置歷國仍為夏邑,商湯曾將夏禹的後裔封於此。西周以此地為歷邑,周武王時,封武王之弟於康(禹州市順店鎮康城村)。禹州在春秋時,為鄭國別都櫟邑。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636年),北方翟人(亦稱狄人)入據櫟地,因其地在嵩山之陽,改稱陽翟(音狄)。周威烈王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韓景侯虔將韓國國都自平陽遷至陽翟。韓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韓滅掉鄭,遂遷都鄭(今新鄭市)。五年之後,在周烈王六年(公元前370年),韓懿侯將國都復遷陽翟。 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使內史騰滅韓,虜韓王安,以其地置潁川郡,郡治首府設在陽翟。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項梁立韓公子成為韓王,仍置都於陽翟。秦末,項羽、劉邦先後攻佔陽翟,並分別封韓室後裔為王,都於此。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劉邦立韓王信為韓王,置都陽翟。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徙韓王信於太原,復以韓國之地為潁川郡,郡治首府設在陽翟,領縣二十(陽翟、昆陽、潁陽、定陵、長社、新汲、襄城、郾城、郟縣、舞陽、潁陽、高、許、鄢陵、臨潁、父城、成安、周承休、陽城、綸城)。
漢武帝時,全國分為13個州,陽翟屬豫州潁川郡,郡治陽翟,領18縣,後宣帝和元帝時,增潁川郡屬縣分別為19和20個。
新莽時期,王莽復古改制,在天鳳元年(公元14年),將潁川改為左隊郡,轄區與郡治未變。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改左隊郡為潁川郡,歸豫州治所仍置陽翟,領縣十八。 北宋時陽翟縣屬京西北路潁昌府。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主中原,宋室南遷。陽翟縣歸金管轄。其間名稱多變,建置歸屬復雜。
在金代偽齊劉豫統治時期,在陽翟縣設潁川郡。
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潁順軍改為潁順州,隸屬南京路管轄(南京即河南省開封市);陽翟縣仍為其附郭。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因州有古「鈞台」遺跡,改潁順州為鈞州,仍屬南京路。轄陽翟、新鄭二縣和一個郭店鎮。
元順帝至正元年(1341年),鈞州改領陽翟、新鄭、密縣3縣。
明洪武初年,撤銷陽翟縣制並入鈞州州治(沿用1700餘年的陽翟縣名,至此告終),仍轄密縣、新鄭二縣。明穆宗隆慶四年(1570年),新鄭從鈞州劃出,鈞州僅領密縣。
明神宗萬曆三年(1575年),為避神宗朱翊鈞名諱,改鈞州為禹州。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正月,李自成第二次攻下禹州,遂在禹州設均平府,轄27縣,改禹州為均平縣。
清初沿襲明制,仍設禹州,歸開封府管轄,領密縣一縣。至雍正二年(1724)升禹州為直隸州,領新鄭、密縣二縣。十二年降為散州,乾隆六年(1741)復隸屬開封府。 中華民國元年1913年3月1日,廢府存縣改禹州為禹縣,隸豫東道。1914年6月2日,改隸開封道。1932年9月27日,改屬河南第一行政督察區。1946年河南又劃成12個區,禹縣屬第一區。
另,民國十七年(1928年)析登封縣(今登封市)、禹縣(今河南省禹州市)置民治縣,治白沙(今禹州市花石鎮白沙)。取資產階級「民享、民有、民治」的主張中「民治」一詞命名。1931年撤銷,其地復歸登封縣、禹縣。
1945年以後,共產黨曾分別在禹縣、郟縣交界設禹郟縣;在城北扒村一帶設禹北縣;在禹縣、密縣和新鄭交界設密禹新中心縣;1948年在許昌、禹縣交界設許西縣。存在時間較短,多未形成真正的建置和轄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仍設禹縣,先後隸屬河南省許昌專署和許昌市。
1988年6月25日,國務院批准撤銷禹縣設立禹州市,為省直轄縣級市,計劃單列。

8. 禹州屬於哪個市

禹州屬於河南省許昌市。

禹州地處中國華中地區、河南省中部,北距省會鄭州80公里,位於中原經濟區核心區,毗鄰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

是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市、中國環境藝術陶瓷生產基地、全國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市、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河南省首批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

禹州的民俗

禹州古代稱天地之中,後人稱中原腹地,由於文獻記載和歷史發展與華夏同步,故禹州有浩如煙海的民俗門類。特別在民俗文化方面,更有「五里不同俗,十里改規矩」之說。

如生小孩辦喜事有一整套民俗,三天洗五條湯澡,過滿月,吃喜面條,封封子,送米面等。結婚辦喜事也是如此,有上花轎、抬花轎、唱歌等風俗。且不同鄉鎮有不同鄉鎮的民風民俗。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禹州

9. 河南省禹州 在哪裡

不知道您是要從哪裡去禹州呢? 中國大禹文化之鄉 禹州市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文化遺跡上古時期,禹州屬於應龍氏部落領地。發祥於黃帝,昌明於大禹,傳承於夏啟。於中華5000年文明史同步。 禹州境內北部的具茨山脈、西部的大鴻寨山脈,是以黃帝為首的有熊氏部落以及與黃帝有親緣關系的方嫘氏部落、大鴻氏部落、風後氏部落的重要活動區域。黃帝的姻親——方嫘氏部落領地,在禹州西部方山(今方山鎮)。重要軍事力量——大鴻部落,在城西大鴻寨山區(今鳩山大鴻寨風景區)。協助黃帝戰蚩尤的重要軍事首領——風後氏部落,在城北無梁一帶(今無梁鎮)。禹州市城區有「迎風閣」,以迎風閣為中心,南北東西輻射四條街,分別叫迎上街, 迎下街,迎東街,迎西街。建「迎風閣」的本意,一說是因為風後輔佐黃帝有功,封其食邑於此,特建閣以紀念;一說是「迎送風後」之意。 距城12公里的古城寺,古為氏城,雍梁城,本是軒轅黃帝命雍父做杵、臼之處,後來成為雍父的封地。 《莊子·有宥篇》說,黃帝十九年,「聞廣成子在於崆峒之上,故往見之 」,求問「修德習武」、駕馭諸部落的「至道」,據傳廣成子是上古時期非常有頭腦的「哲人」,居於今禹州城西北20公里的崆峒山上。該山東西走向,長 1.5公里,寬1公里,崗嶺交錯,古木疊翠,山水相宜。因此,黃帝暮年,帶了元妃嫘祖娘娘,在淺井鄉散駕村辭別群臣,散駕登山,再訪成子,退隱逍遙觀。至今這里還留有黃帝「問道處」、「得道庵」,「廣成子廟」和黃帝暮年與廣成子在此修道的「大仙觀」。 黃帝之後的諸多帝王,如顓頊、帝嚳、堯、舜等領地均在禹州。其中大禹在禹州活動最頻繁,最長久,大禹因治水有功,被帝舜封為夏伯,把他的領地虞邑賜予大禹,改名夏邑。夏邑便是今日之禹州。在城南三峰山左邊建有夏亭城。帝舜故世後,大禹即天子位,國號夏。 史家言:堯舜傳賢,禹傳子。從此以後,禹州成為中國最早的奴隸制王朝的國都。 夏邑(禹州)作為大禹的封國,大禹治水的基地,留下很多關於大禹活動的遺跡。據史籍記載:禹安民治室,居靡山伐木為邑。這便是大禹即位後建造的宮室。靡山今稱梅山崗,位於范坡鄉境內。禹之子啟繼位後,在此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史稱夏朝,因此禹州素有「華夏第一都」之譽。至今留存有夏禹和啟召集群臣的古鈞台,治水遺跡禹王鎖鮫井,禹母石,啟母石等歷史遺跡。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禹州瓦店遺址作為夏代的都城級王城遺址、夏商周斷代工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最重要發現之一,為禹州是夏朝都城提供了直接的歷史證據。 堯舜時期,禹州稱夏,是夏部族聚居與活動的中心。大禹為夏部族首領, 是黃帝的玄孫。禹總結了他父親治水的經驗教訓,改用開 挖疏導為主,居外十三年,終於使洪水東注,治水成功,被封於夏(今禹州市),史稱「夏禹國」。禹被稱為「夏伯」,即分封方國國君。癸西四十八載(約公元前2208年 ),舜崩於蒼梧(今雲南省寧遠),天下諸侯不服舜之子而擁戴禹。於是,禹在夏邑(今禹州市)即天子位,並用自己的封號「夏」為天下之號,稱「夏朝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中原地區諸夏民族為主體,容納吸收周邊夷夏各部族共同創立的多民族統一的大國。它「咸有九州」,「協和萬邦」,是我國從原始社會進入奴隸制社會的第一朝代,被稱為「華夏第一國」。大禹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帝王,後人稱之為伯禹、夏禹、神禹。禹州就是因為大禹初封於此,故稱「大禹之州」。後因夏王朝創立並建都於此,又稱「夏都」或「華夏第一都。」 禹在夏都(今禹州市)執政八年,號令全國實行統一的夏時制,俗稱「夏歷」,也叫「農歷」。並且定車制,立貢法,建學校,作夏樂,提倡養老,令行薄葬,實行「五音聽治」。加上其它許多行之有效的措施, 將一個新生的夏朝治理得井井有條,殷盛富庶,「公家有三十年之積,私家有九載之貯」。 中國大禹文化之鄉
約公元前2198年,禹百歲,巡狩江南,死於會稽,就地埋葬。其子夏啟「 大饗諸侯於鈞台」,四方諸侯都擁護夏啟繼禹之位,是所謂「父傳子,家天下」的開始。啟在位十年,傳給其子太康,太康在位二十九年(有記四年),傳 給其弟仲康。仲康名義上在位十三年,傳統給其子相。相在位二十八年,被寒浞逼殺。夏朝從此中斷四十年。直到相的遺腹子少康長大後,居於綸邑(今禹州西北16公里康城),招集夏遺民,聯絡夏舊臣,經過十年准備,終於在不惑之年消滅了寒浞勢力,「整威儀東南行,求陽翟(今禹州)夏王之故都」,「坐鈞台而朝諸侯」恢復夏朝基業,史稱「少康中興」。此後,夏朝又傳十一主,至夏桀,共十七世,有王與無王,累計維系了四百七十一年。 夏啟會諸侯於城北諸侯山(無梁鎮北),大饗諸侯於鈞台(梁北鎮杜崗寺村)。從大禹時代起便出現了較完整的行政區劃和賦稅條律。禹州在上古時期就已經成為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活動中心。國家的框架已基本形成。 夏朝第三帝名相,被大臣寒浞逼殺,致使夏統治中斷40年。少康中興,改都綸邑(今禹州順店鎮康城村)。最後一帝桀,將商部落首領湯囚禁於鈞台(在梁北鎮杜崗寺村)。據「中國監獄史」記載:中國第一座監獄即鈞台。商滅夏後,禹州做為首都的地位開始變遷。 周威烈王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韓景侯將韓國國都自平陽遷至陽翟。公元前375年,韓國攻滅鄭國,遂將國都遷新鄭。僅五年,即公元前370年,韓懿侯便將國都城重又遷回陽翟。此後歷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宋、元等二千餘年,禹州稱陽翟不變。所以,許多 文獻史籍在記述歷史事件及地地域時,習慣將上古時期尚無陽翟名稱的夏、夏邑、歷地、櫟邑等統稱為「陽翟」。

閱讀全文

與禹州有多少年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