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簡述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的含義及其表現。
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的含義:社會意識反映社會存在的同時,具有自身的能動性和獨特的發展規律。
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的表現有,(1)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發展不同步,可能落後於社會存在的變化,也可能超前於社會存在的變化。(2)社會意識的發展水平與社會存在的發展水平不平衡,經濟發展的水平比較低的社會階段,社會意識可能達到較高水平;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的社會階段,社會意識可能處於較低水平。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思想意識水平可能低於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思想意識水平可能高於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3)社會意識的發展具有自身的歷史繼承性。每一種思想形式在發展過程中,都要繼承前人的思想成果。(4)社會意識各種形式之間互相作用、互相影響,它們並不是孤立地起作用。(5)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反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有促進作用,落後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阻礙作用。
⑵ 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怎麼理解
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是社會意識的一般特點。社會意識依賴於社會存在,但它又對社會存在表現出一定的獨立性即相對獨立性。
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表現在:
(一)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和社會存
在的變化發展的非完全同步性。這種非完全同步性表現為兩種情況:
(1)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往往落後於社會存在。這是因為人們對變化了的社會存在的認識需要有一個過程。而且在階級社會中,反動階級總要利用過時的社會意識為其反動政治目的服務。所以,當社會存在變化了,舊的社會意識不會立即相應地發生變化,特別是離經濟基礎較遠的宗教、哲學等社會意識形態的變化更為遲緩。
(2)某種先進的社會意識能反映社會存在的發展規律和發展趨勢,因此,對社會存在的發展可作出某種預見。
(二)社會意識和社會經濟之間在發展上的不平衡性。一般說,社會意識的發展水平是與經濟發展狀況相一致的,但往往出現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國家而社會意識水平不高和經濟發展比較落後的國家而其社會意識領域卻超過經濟發達國家的情況。這是因為社會意識的發展,不僅受到經
濟狀況的制約,而且要受到各種具體歷史條件諸如政治背景、階級斗爭形勢、歷史傳統、民族特性以及國際條件的重大影響。但這種不平衡性也是相對的,先進的社會意識之所以能在經濟比較落後的國家出現,仍以經濟發展的一定水平為前提。
(三)社會意識的歷史繼承性。作為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意識有其客觀基礎和現實根源,同時又和以往社會意識的成果有著歷史繼承關系。因此,任何一種社會意識及其形式的構建,不僅主要地從現實的社會存在中汲取養份,反映社會存在發展的客觀要求,概括當今社會實踐的新鮮經驗,提煉現實生活提供的思想資料,而且還要在內容和形式上批判繼承過去的歷史遺產。今日的社會意識又成為後人利用的思想資料。社會意識的歷史繼承性使人類的精神文明日積月累,世代相傳,不斷豐富和發展。但對社會意識的遺產,不能兼收並蓄。繼承什麼,如何繼承,歸根到底受到現實社會存在及其發展要求的制約。根據現實的需要,區別對待,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在批判繼承中超越歷史。
(四)各種社會意識形式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社會意識及其形式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其中,各種形式在內容上相互影響、相互滲透,並相互聯系、協同地對社會生活起作用。各種社會意識形式之間以什麼方式、發生什麼作用,歸根到底是由社會存在所提出的需要和提供的可能所決定的。在階級社會中,政治、法律思想對其他社會意識的形式影響最大。各社會意識形式既反映經濟又受到政治的重大影響,並往往以政治為中介反映並反作用於經濟,其他社會意識形式亦對政治、法律思想產生影響。
社會意識各形式間的相互作用表明:經濟不是唯一起作的因素。正確揭示社會意識各形式間的相互作用,闡明政治在經濟和思想間的中介作用,將有助於說明經濟的最終決定作用,既反對了唯心史觀,又避免了歷史觀上的機械論。
⑶ 怎樣理解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1.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
第一,社會存在的性質決定社會意識的性質。
從整個社會整體看,各種形式的社會意識雖各不相同,但作為社會意識卻有其共同點,社會意識的內容根源於社會存在,是社會存在的反映。 從單個人和集團看,一個人具有什麼樣的社會意識是由其所處的社會存在的具體狀況決定的。不同階級的社會意識是由不同階級的社會地位決定的。
社會意識來源於社會存在,有什麼樣的社會存在就會有什麼樣的社會意識與之相適應。社會意識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階級性。
第二,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
從社會意識總體看,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人們的社會意識會發生或早或遲,或快或慢,或大或小的變化。?
從某一觀念的產生、發展和消失看,只能由社會存在的實際變化的狀況來解釋。
2. 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不同性質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起著不同性質的作用。先進的、革命的、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起著積極促進作用;反之,落後的、反動的、非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起著重大的阻礙作用。
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
1. 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與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第一,社會意識的變化滯後於社會存在的變化,並阻礙其發展。
第二,社會意識可能超前於社會存在而出現,這種先進的社會意識,能夠預見社會存在的發展趨勢,起著指導社會變革的作用。2.社會意識同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性。經濟上先進的國家,並不一定在社會意識上也是先進的;經濟上落後的國家,社會意識的某些方面也可能是先進的。
第三,社會意識的發展具有歷史繼承性。
第四,各種不同社會意識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滲透。
第五,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能動的反作用。這是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最突出的表現
⑷ 歷史繼承性是什麼
社會意識內部各種形式之間的相互影響及各自具有的歷史繼承性。
一定歷史發展階段上的社會意識,在內容上主要是反映現實的社會存在,但同時也會吸收、保留以往形成的某些思想材料,即「古為今用」。
在形式上繼承以往既有的方式和方法,同時又根據新的內容和條件加以改造、補充和發展,並增添一些新的形式,即「推陳出新」。
正是由於這種繼承性,才有社會意識發展的獨特的歷史,才能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傳統。
⑸ 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怎麼理解
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是社會意識的又一一般特點,它是指社會意識反映社會存在的能動性、自身獨特的規律性和對於社會存在的反作用性。
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發展變化的不完全同步性。社會意識往往會落後於社會存在,也往往會超越社會存在。
第二,社會意識的發展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第三,社會意識的發展具有歷史繼承性。就每一時代具體的社會意識的形成來說,都有兩個來源:一是當下的社會存在;一是歷史上的精神文化成果。
第四,社會意識各種形式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第五,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能動的反作用。這是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現。
社會意識:
社會存在是第一性的,是社會意識的根源;社會意識是第二性的,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
(1)社會存在是社會意識的前提和基礎。動物必須先進行物質生產,在此基礎上才能進行精神生產。
(2)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內容和形式。有什麼樣的社會,就會有什麼樣的社會意識與之相適應。
(3)社會存在的發展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發展變化。社會意識的發展變化歸根到底都是同社會存在的發展變化相適應的,社會存在發生了變化,社會意識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
反作用
(1)從質的方面看,不同性質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起著不同性質的作用。
(2)從量的方面看,無論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什麼性質的作用,都有程度深淺、范圍大小、時間久暫、作用方式、反饋方式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