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古代分封制明確的從什麼時候開始實行
真正意義上的分封制是從西周開始的。天子把土地分封給臣子,土地原本是天子的。
而西周以前的分封制是徒有虛名的。土地本就是諸侯的,但是都尊「商」為天子,「商」賜封,將其本身有的土地再分封給對方。
秦朝之後也有一些朝代有分封制,漢朝、魏晉時期,是郡縣與分封並行,甚至是明朝也有一些分封的王姓
② 中國封建社會時間,開始與結束
中國封建社會是指從中國古代戰國時代中期開始,到清朝後期(鴉片戰爭前)結束的歷史時期,其起止年限為公元前475年至公元1840年。
中國封建社會的基本特點:
①在經濟上,私人土地所有制佔主導地位;
②在政治文化上,實行高度中央集權專制制度;
③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為核心;
④在社會結構上,是族權與政權相結合的宗法等級制度。
在根本上動搖封建統治的,就是對其生產關系的破壞,農民起義、資產階級革命都是旨在改變封建土地所有(從而改變整個封建制度)的階級斗爭。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生產關系——僱傭勞動力。
最早的資本主義誕生於當時商品經濟發達義大利,如佛羅倫薩、威尼斯等地區。
代表資本主義的商品經濟,是以商品交換與商品生產為核心的商品經濟。由於生產的目的由單一滿足轉變為向社會提供產品,從而決定了生產關系將有別於原有的封建制度。
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原有的自然經濟受到沖擊,開始解體,農民與手工業者開始喪失生產資料,成為無產階級,再由工廠主——最早的資產階級與他們簽訂僱用協議,形成新的生產關系,僱用勞動力。
隨著資本主義經濟對原有封建自然經濟的解體進程,日益強大的資產階級有能力掃清一切有悖於發展資本主義的因素,如「天賦神權」、「三綱五常」等思想,男耕女織等生產結構,最終推翻封建社會,建立資本主義國家。
③ 新中國成立之前第一次封國是為什麼
不明白。
因為封國多少次,是個偽命題。
實際上,你可以看看,一個面積和現在差不多的國土的國家的時候,
多少次開放過國界。
實際上,在秦之後,開放的時間才是短的,大多數時候人不能自由流動。
明,清,都是海禁的,而且刪除了很多歷史記錄,不然哪裡輪到什麼林則徐是看世界第一人(實話說這個是朝廷宣傳的需要而已)。
所以你試試去找找,1949之後,人可以因私出國,又有多少年。
不禁止外國人(並非邀請,而是對方想來就來,不需要鄭府批准)又有幾次?
④ 我國最早實行分封制是在什麼時候
分封制 概念解讀
中國古代帝王分封諸侯的制度。周滅商和東征以後,曾分封同姓和功臣為諸侯,以為藩屏。諸侯的君位世襲,在其國內擁有統治權,但對天子有定期朝貢和提供軍賦、力役等義務。戰國時,各國仍多分封侯君,但侯君已多不掌握封地的政權和軍權,而且封地褊小,多不世襲。秦始皇統一全國,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漢初又兼采之。七國之亂平定之後,封國的官吏全由中央任免,諸侯只徵收租稅,封國名存實亡。魏晉以後,歷代王朝也還有分封制,其性質不全相同。
分封制也稱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狹義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給王室成員、貴族和功臣分封領地,屬於政治制度范疇。
漢語對古代中國的中原王朝,所封之地稱為「諸侯」(「諸侯國」、「封國」或「王國」),統治諸侯(王國)的君主被稱為「諸侯王」、「君王」或「國君」,也使用「國王」的稱謂;
受封的諸侯必須為周天子承擔鎮守疆土、出兵勤王、繳納貢賦、朝覲述職等義務。
漢語對中世紀的歐洲,被教廷所封之地稱為「王國」,君主被稱為「國王」。
中國歷史上的分封制
傳說中聖王的後裔和商的遺民以及立功的將士,讓他們在地方作「諸侯」,分區管理,輔佐周王,被封的「諸侯」在「封國」內繼續分封,通過這種逐級分封,下級對上級承擔繳納貢物,軍事保衛,服從命令等義務。
「分封制」即古漢語「封建」的原始含義;古文獻中之「封建」即「分封制」。
「分封制」在周朝時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劃分為諸侯的社會制度,在「分封制」下,國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別由獲得封地的諸侯所有,他們擁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資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繳納一定的進貢即可盡義務,即相當於中世紀歐洲諸王國與羅馬教廷的關系,即現代意義上的聯邦的基礎。周王是共主性質的(共主是氏族社會遺留的領袖模式,禹為最後的氏族共主)。諸侯的土地理論上在其死後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襲。春秋時期,隨著井田制的瓦解和爭霸戰爭的發展,周朝王室衰微,「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喪失,「分封制」開始破壞。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取消「分封制」,秦王朝在全國推行單一的「郡縣制」。
漢朝承襲了秦朝「郡縣制」,這種行政區劃管理制度,與秦行政區劃不同的是,在推行「郡縣制」的同時又推行封國制,封國包括王國和侯國,這種兩種並行制又稱「郡國制」,兩漢時期雖郡國並行,但仍以「郡縣制」為主。漢朝初期,劉邦面對拼湊起來的諸侯勢力和亡秦後的六國背景,首要任務是:勉力維持穩定局面,鏟除異姓諸侯王,以分封子弟的方式,調和異姓諸侯王與郡國制的兩極偏差,劉邦與項羽相爭時,先後分封七個異姓王。稱帝後,又分封同姓子弟九王,使後來中央政府及封國之間的斗爭,延續了很長的時間。漢初恢復封建制,同時又施行郡縣制,使郡國雜處,以相牽制,對維護中央集權和國家統一起到積極作用。
中國歷史上自三國開始直至最後一個王朝清朝,各個時期國家行政區劃管理山不同程度實行了「分封制」,但分封不是主體;各個朝代政權穩定以後,封國與侯國實際成了行政區劃體系之一,或形式上分封;即使存在軍閥割據政權,大多數情況下,要領受中原王朝的冊封,如五代十國時期十國之一的楚國之國王馬殷,盡管於907年建國,仍舊於927年(天成二年)接受中原王朝後唐冊封為「楚王」。
周朝初期,由於滅商以及東征的勝利,周統治者開始分封諸侯。受封的主要為同姓子弟,不過也有異姓功臣。利用冊封,周天子把土地以及居民分賜給受封的諸侯,叫他們在自己的封地內建立諸侯國。諸侯有權管理封地內的居民,有權將自己的封地以及居民分封給自己的親族,叫他們作諸侯的卿大夫。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應該定期進行朝貢,還應該隨時准備率領自己的武士和軍隊,接受周天子的調遣。分封制形成了以周天子為首的等級制度,是周朝社會的基本結構。秦朝以後雖然主要實行的是郡縣制,不過,分封制仍然在一定范圍內存在著。
分封制的結果與影響
(1)有利於穩定當時的政治秩序,但後來諸侯國之間出現了強國兼並弱國的形式,使周天子的權威逐漸削弱。通過分封制,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蓋了整個黃河中下游地區;周文化具有驚人的穩定性和延續性。
(2)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控制。周朝開發邊遠地區,擴大統治范圍,並逐步構織出全國的交通網路。
(3)西周後期,隨著諸侯國的日益強大,王權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壞;春秋時的楚王問鼎,是諸侯國對分封制的公開挑戰。春秋戰國時期。大國兼並小國,同姓國也彼此戰爭,周天子都管不著,戰國末年,周王室完全喪失了分封大權。
(4)周天子具有至尊權威,國家政權也逐漸由鬆散趨向嚴密。不過受封的諸侯在自己的領地內,享有相當大的獨立性,隨著諸侯國勢力的日益壯大,到西周後期,王權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壞。
通過這種「分封制」周天子與諸侯關系是一層接一層的。
⑤ 封邦建國處於我國古代什麼時候
從夏朝開始就有分封制了,西周沿用了商朝的分封制,直到秦始皇使用郡縣制加強中央集權為止。西漢的時候又把封國和郡縣制並行實施了。以後直至最後一個王朝清朝,各個時期國家行政區劃管理上不同程度實行了「封建制度」。
⑥ 分封制是哪個朝代
分封制是周朝開始出現的。中國歷史上使用分封制的朝代有周朝、西漢、西晉、明朝。分封制是西周的制度,目的是為了鞏固周王朝的統治,分封的對象和做法是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貴族分封到各地去做諸侯。春秋時期,分封制崩潰。崩潰的原因是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諸侯國不斷進行兼並戰爭,形成了諸侯爭霸的局面。
分封制是中國古代國王或皇帝分封諸侯的制度。商代已開始分封諸侯,稱號有侯和伯。西周滅商後,因其國都遠在西北,不利於控制幅員遼闊的疆土和統治商代後裔,便大規模地以封地連同居民分賞王室子弟和功臣,諸侯在其封國內享有世襲統治權,也有服從天子命令、定期朝貢、提供軍賦和力役、維護周室安全的責任。
實行分封制的諸侯國具有相對獨立性,具有土地管理權、行政權和軍權,容易形成割據勢力。分封對象多元化,同姓親族是主體。分布區域主要在黃河中下游,同姓親族分布在戰略要地和富庶地區,有利於穩定當時的政治秩序。
西周滅商後,便大規模地以封地連同居民分賞王室子弟和功臣,諸侯在其封國內享有世襲統治權,也有服從天子命令、定期朝貢、提供軍賦和力役、維護周室安全的責任。春秋戰國時,適應中央集權的郡縣制逐漸取代分封制。秦始皇統一全國,普遍推行郡縣制,廢除分封制,此後歷代王朝也還有分封的事例,但性質不完全相同。
⑦ 中國的分封制結束於何時
秦始皇統一全國,普遍推行郡縣制,廢除分封制。
分封制,是中國古代分封諸侯的制度。商代已開始分封諸侯,稱號有侯和伯。西周滅商後,便大規模地以封地連同居民分賞王室子弟和功臣,諸侯在其封國內享有世襲統治權,也有服從天子命令、定期朝貢、提供軍賦和力役、維護周室安全的責任。
春秋戰國時,適應中央集權的郡縣制逐漸取代分封制。秦始皇統一全國,普遍推行郡縣制,廢除分封制,建立了第一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王朝。此後歷代王朝也還有分封的事例,但性質不完全相同。
(7)中國歷史封國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後,不足以顯示其繼承,而是稱帝。小公改革後,繼續實行商鞅的法家政策,加強了君主專制,削弱了舊貴族的勢力,提拔了有軍事成就的貴族。
秦朝的土地所有權基本上維持了西周的土地所有權制度,西周的土地所有權制度被改為「國有」。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秦始皇命令全國農民報告他們實際佔有的土地數量,以便收稅。
他們還授予土地和頭銜給有軍事功績的平民。雖然商鞅變法期間秦國實行了「賜地制」,但農民的土地名義上屬於國家所有,由私人農民耕種。
但這允許全國人民真正擁有曾經「屬於國王」的土地。農民和官員可以自由買賣他們的土地。商鞅的改革最終促進了私有土地的發展。
秦始皇廢除封建制度後,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的郡縣官僚制。最初劃分為36個縣,後隨土地擴張至46個縣,定都定陽(陝西咸陽秦都區)。
中央政府的最高官員是丞相、史官和總司令,也被稱為「三老爺」。郡縣的行政長官負責保管,郡縣的行政長官負責下達命令。縣制首先打破了血緣關系的宗法制度,封建制度和官僚制度取代了貴族的世襲制度。
⑧ 中國封建社會時間長度
公元前476年-1840年為中國封建社會,1840年-1949年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公元前476年又是我國春秋和戰國分界線,即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分界線
為什麼春秋和戰國以公元前476年為分界線,你可以網路一下。
在此就不拾人牙慧了,以免貽笑大方~~~~
⑨ 分封制在什麼時候被廢除
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廢除。
分封制,是中國古代分封諸侯的制度。商代已開始分封諸侯,稱號有侯和伯。西周滅商後,便大規模地以封地連同居民分賞王室子弟和功臣,諸侯在其封國內享有世襲統治權,也有服從天子命令、定期朝貢、提供軍賦和力役、維護周室安全的責任。春秋戰國時,適應中央集權的郡縣制逐漸取代分封制。秦始皇統一全國,普遍推行郡縣制,廢除分封制,建立了第一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王朝。此後歷代王朝也還有分封的事例,但性質不完全相同。
(9)中國歷史封國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周王朝的統治,分封的對象和做法是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貴族(異姓功臣貴族、同姓王室貴族、先代帝王後代和遠氏族部落首領)分封到各地去做諸侯,建立諸侯國;被封諸侯的義務是:要服從國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貢獻財物,要派兵隨從周王作戰;
春秋時期,分封制崩潰。崩潰的原因是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諸侯國為爭奪土地、人口及對其他諸侯國的支配權,不斷進行兼並戰爭,形成了諸侯爭霸的局面。葵丘會盟,齊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認,標志著分封制崩潰。秦朝統一後,建立郡縣制,分封制結束。
⑩ 秦封國是何時亡國又是何時,共紀歷了多少年
秦封國在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建立周朝,大力分封諸侯,封嬴氏於三秦之地,是為秦伯。公元前206年劉邦攻入咸陽,秦滅。歷經8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