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巴黎街道的歷史變遷是什麼推動的

巴黎街道的歷史變遷是什麼推動的

發布時間:2023-01-03 10:34:42

① 巴黎文化

法國首都巴黎(Paris)是歐洲大陸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之一。地處法國北部,塞納河西岸,距河口(英吉利海峽)375公里。塞納河蜿蜒穿過城市,形成兩座河心島(斯德和聖路易)。市區人口217萬。城市本身在巴黎盆地中央,屬溫和的海洋性氣候,冬暖夏涼;1月平均氣溫3℃,7月平均氣溫18℃,年平均氣溫10℃。全年降雨分布均衡,夏秋季稍多,年平均降雨量619毫米。

歷史
早在地球上尚未存在「法蘭西」這個國家,也未曾有今天我們稱為「法蘭西人」的兩千多年前,便有了古代巴黎。不過,那時的巴黎還只是塞納河中間西岱島上的一個小漁村,島上的主人是古代高盧部族的「巴黎西人」。公元前一世紀,羅馬人開始在此定居並逐漸將其發展成為一座城市,名為「呂岱茲」(法語「沼澤」的意思)。公元4世紀時,為紀念此地最早的主人,將該城命名為「巴黎」。

公元508年,法蘭克王國定都巴黎。10世紀末,休•卡佩國王在此建造了皇宮。此後又經過了兩三個世紀,巴黎的主人換成了菲利浦•奧古斯都(1165-1223年)。此時的巴黎已發展到塞納河兩岸,教堂、建築比比皆是,成為當時西方的政治文化中心。

公元16世紀末、17世紀初,當時的國王亨利四世將巴黎大大擴建了一番。到了18、19世紀,巴黎仍在逐步擴大,大量的可耕地被城市佔用。法蘭西第一帝國後期,巴黎擁有70多萬居民,千餘條大街;第二帝國建立後,巴黎又吞並了周圍的一些村莊;到拿破崙三世時,始在巴黎開辟了一些寬闊的道路,修建了許多園林和公園,使巴黎開始形成今日的樣子。

戰後,法國政府對巴黎的建設不遺餘力。雖然在1970年,曾經為了疏散過度集中在首都的法國各政治和經濟機構,暫緩了巴黎的發展,但自1977年的蓬皮杜中心和新的購物地下街建立以來,巴黎的建設又有了新的方向。為使巴黎東、西市區的發展更均衡,1981年開始,以密特朗為總統的法國政府開始的包括巴士底歌劇院、國家圖書館在內的十大工程建設,已於1996年底前全部完工。

巴黎是法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北部諸郊區主要為製造業區。最發達的製造業項目有汽車、電器、化工、醫葯、食品等。奢華品生產居次,並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各區;產品有貴重金屬器具、皮革製品、瓷器、服裝等。外圍城區專事生產傢具、鞋、精密工具、光學儀器等。印刷出版業集中在拉丁區和雷米街。大巴黎(都市)區電影生產量佔法國電影生產總量的四分之三。巴黎大部分銀行、保險公司的總部(包括法蘭西銀行和證券交易所)均設在「市場」(1183—1969年為當地的中心市場)的西側。

巴黎是法國文化、教育事業的中心,也是世界文化名城。法國著名的法蘭西學院、巴黎大學、綜合工科學校、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橋路學校以及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等均設在巴黎。巴黎大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創建於1253年。巴黎還有許多學術研究機構、圖書館、博物館、劇院等。

巴黎擁有50個劇場,200個電影院,15個音樂廳。巴黎歌劇院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歌劇院,位於市中心的奧斯曼大街,佔地11萬平方米,整個建築兼有哥特式和羅馬式的風格。法國國家音樂學院和舞蹈學校也設在這里。

巴黎的「街頭藝術」十分活躍,城市西北部的泰爾特爾藝術廣場是世界聞名的露天畫廊,每天都有不少畫家在這里即席作畫出售。在市中心的沙特萊廣場和聖•日耳曼德伯廣場等地,青年學生和市民經常自帶樂器舉行音樂會,表演各種節目。

巴黎是一座世界歷史名城,名勝古跡比比皆是,埃菲爾鐵塔、凱旋門、愛麗舍宮、凡爾賽宮、盧浮宮、協和廣場、巴黎聖母院、喬治•蓬皮杜全國文化藝術中心等,是國內外遊客流連忘返的地方。美麗的塞納河兩岸,公園、綠地星羅棋布,32座大橋橫跨河上,使河上風光更加嫵媚多姿。河中心的城島是巴黎的搖籃和發源地。塞納河畔聖米歇爾林蔭大道有綿延數公里的舊書市場,每天都有不少國內外學者、遊客來這里選購心愛的古籍,形成塞納河畔古老的文化區——拉丁區的一大特色。

巴黎還是一座「世界會議城」。它以明媚的風光、豐富的名勝古跡、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動以及現代化的服務設施,迎來了眾多的國際會議,據統計,1987年在巴黎共舉行了365次國際性會議,超過了紐約、倫敦、布魯塞爾、日內瓦,居世界首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國際組織的總部均設在巴黎。

法國有句家喻戶曉的諺語:「巴黎不是一天建成的。」 細分起來,巴黎市共有20個大區,大小街道、馬路、林蔭大道5000餘條。市內東、西、南、北建築分明,便於路人正確地判斷出自己在城中所處的位置。

巴黎以其圓頂教堂、凱旋門、偉大的宮殿、雄偉的廣場、皇家公園以及每晚數以百萬的閃爍燈火而成為法國的中心。300米高的埃菲爾鐵塔,在100多年前被人斥責為「可惜的與無用的」,後來它才被友好地接受下來,並成為巴黎的象徵。

巴黎擁有每個遊客都不能錯過的十大名勝:埃菲爾鐵塔、La Coupole(酒吧)、聖心教堂、畢加索博物館、蒙馬特小丘、盧浮宮和凱旋門、拉普街、勝利廣場的時尚、凡爾賽宮。

到巴黎,一定要盡情俯瞰美麗的巴黎城。從巴黎聖母院、凱旋門、風景如畫的LaSamaritsine商店的露天平台和蒙馬特高地,巴黎美景真是盡收眼底。當然最愜意的莫過於從埃菲爾鐵塔上看巴黎了,它像一個鋼鐵巨人高高地聳立在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畔。

巴黎市有70座博物館,讓藝術氣息侵襲您的心靈,每一座都是精彩又獨特的,世界最大的盧浮宮,位於塞納河右岸,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於世,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築物之一。還有收藏18世紀末至19世經初期藝術品的奧塞美術館,也使人駐足良久,雖然它原是由火車站改建而來的;而橘園美術館(Musee de l'Orangerie)收藏的是19世紀末期印象畫派的作品,當然還有畢加索美術館、克呂尼博物館、羅丹美術館……等等,來到巴黎真讓人有進入藝術國度的感覺!

位於塞納河中心城島上的巴黎聖母院是一座法國哥特式建築,它不僅因雨果的著名小說《巴黎聖母院》而出名,更因為它是巴黎最古、最大和建築史上最出色的天主教堂。此外,凱旋門和凡爾賽宮等,都是人們參觀游覽的勝地。

就像河岸與服裝設計師,小咖啡館與咖啡廳,流浪者與看門人一樣,巴黎是集所有於一身的城市,帝國的偉大與神聖、財富與權力、傳統與熱烈、機智與隨便處世之道與世界主義,它自豪而又任性,充滿矛盾與反差。

出生於南法的德岱在《風車小屋來信》一書的開頭曾說:「我對喧囂陰沉的巴黎毫無嚮往之心。」然而德岱最終還是來到巴黎,並在此終其一生。

從古至今,從世界各地匯集到巴黎的年輕人都擁有各種夢想和野心,在這里他們曾實現夢想,也曾有過失望,然而正如利爾克曾說過的,「巴黎是一座無與倫比的城市。」

簡介

塞納河是法國河流中流程很短但極負盛名的一條河。

這條流經法國北部的河流,全程僅776千米,她發源於東部海拔471米的朗格勒高原。從西向北流過巴黎市區,在市區內的流程約達13千米。她的水流曲折宛轉,向西伸展,穿過巴黎盆地,經魯昂最後在勒阿弗爾港附近注入英吉利海峽。塞納河流域面積為7.8萬平方公里。該河有540公里可供通航,貨運量居全國之首。沿岸地區為法國經濟中心,有運河與萊茵河、盧瓦爾河等相通。

巴黎的塞納河沿岸,景色秀美,優雅別致的公園遍布其中,構成一幅美麗的自然畫卷。古老的塞納河孕育了不可勝數的名勝古跡,著名的國際性都市巴黎最初只是她的一個小島而已,而今這只「丑小鴨」已經出落得美麗大方,變成了人見人愛的美天鵝。

在2000多年的歷史中,巴黎不斷向塞納河兩岸發展,最終成為世界著名城市之一。由於塞納河在巴黎的發展過程中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故巴黎又被稱為「塞納河的女兒」,塞納河堪稱為巴黎的生命線。

塞納河在巴黎是自東向西流過,形成一個弧形。其兩岸風光秀麗,樓房鱗次櫛比,有的建築已經歷了幾百年的風雨,有的則是現代技術的傑作,他們完滿的體現了巴黎古往今來歷史時期不同的建築藝術與風格。名勝古跡也密布於河道兩側。因此,乘船游覽塞納河總是外來的參觀者一向不可缺少的節目。一年四季,從早到晚,河上遊人從不間斷。即使條精心裝扮的遊艇穿梭往來。大的可容幾百人,小的可供幾十人或十幾人專用。 只要是晴天,遊艇的甲板,總是人們樂於光顧的地方。

白天游覽塞納河,四周風景如畫,岸上的座座建築色彩分明,盧浮宮、奧賽博物館、巴黎聖母院、埃菲爾鐵塔等名勝都可以一一盡收眼底,各具特色的橋梁也一座座迎面撲來,使人目不暇接。夜遊塞納河則別有一番情趣。岸上燈光閃爍、熠熠如畫,河中風清水澄、優雅寧靜。兩岸的名勝被燈光照明,其中許多都集中在塞納河兩岸,特別是遊艇上都裝備有強聚光燈,一束束白光放射出去,將兩旁的景物照得通明,不但建築物的外形清晰可見,連上面的裝飾與雕塑在遊人的目光中都不會漏過。

巴黎的橋是有名的,全市大小橋計有35座,總長度可達5公里,這些橋均有著各自的發展史,橋的規模及建築風格也大相徑庭,許多橋的命名是與歷史上的重大事件有關,也有一些橋的名字取之於著名人物。由於塞納河將巴黎分成兩半,南北之間只有靠橋梁溝通,橋在巴黎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便顯而易見。

巴黎原是塞納河中的一座小島,歷經千百年的發展而躍升為世界著名的城市。塞納河東段狀如小船的島城是巴黎的發源地。小島四周的10座橋,將小島與岸上城區連結起來。

巴黎塞納河沿岸古跡眾多,為遊客旅遊觀光的勝地。

島上的巴黎聖母院,建於1163年,是巴黎第一座哥特式建築。教堂一直是巴黎宗教活動的中心,可以同時容納9000人。聖母院的鍾樓,建於1330年,裡面存放著當時巴黎唯一的一口鍾。它的著名不僅因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也因為它是巴黎最大、最古老同時也是最出色的天主教堂。建築佔地面積5500平方米,包括一個唱詩班席和後堂,一個短的耳堂和中堂。中堂的側面有雙側堂和方形的小禮拜堂。正門向西,共分三層。最底層並排著3個桃花形門洞。還建有南北2 座鍾樓,各高69米,1330年落成。南鍾樓巨鍾重達13噸,堪稱「鍾工」。北鍾樓設有一個387級的樓梯直通高達60米的尖塔,較鍾塔高山21米,更為引人矚目。

塞納河右岸主要有國際廣場、巴士底廣場、盧浮宮、協和廣場、愛麗舍宮、戴高樂廣場等名勝;左岸有埃菲爾鐵塔;河中西岱島上有巴黎聖母院;西南部有凡爾賽宮;西北部蒙馬特高地上有露天畫廊。這些都是世界上聲名赫赫的建築,為世界各國人所嚮往。

埃菲爾鐵塔建於1889年,是為慶祝法國大革命100周年而建,是巴黎的象徵,舉世聞名。出於工程和美觀上的考慮,塔的底部為四個半圓形拱,因而要求電梯沿曲線上升。玻璃外殼的電梯由美國奧蒂斯電梯公司設計,為該建築特點之—,使之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游覽點之一。在1930 年紐約克萊斯大廈建成以前,該塔為世界上最高的建築。

愛麗舍宮建於1718年。曾為皇家宮殿,現為法國總統府,是—座用大理石塊砌成的兩層樓。主樓的外表雖然樸素無華,但內部的廳堂、廊道卻高大寬闊,陳設講究,處處金碧輝煌。

盧浮宮建於1190年。藏有40多萬件藝術珍品,尤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於世,被稱為「萬寶之宮」。是世界上最著名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最著名的「宮中三寶」,一是米洛斯島的維納斯像;二是無頭斷臂、雙翅振飛的薩莫特拉契(斯)的自由(勝利)女神鵰像,該雕像高2.75米,系帕里安大理石質地,她無疑是古希臘時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三是義大利著名畫家達•芬奇的畫作《蒙娜麗莎》。

凱旋門地處寬闊的戴高樂廣場。這里是香榭里舍大街的盡頭,又是沙佑山丘的最高點。從戴高樂廣場向四面八方延伸,有12條大道。宏偉、壯麗的凱旋門就聳立在廣場中央的環島上面。這座拱門是在拿破崙時期1806年由夏爾格蘭負責動工建築的。根據拿破崙的命令,它被用來紀念法國大軍。凱旋門建成於1836年。它只有一個拱洞,上為桶形穹窿,其規模超過了羅馬的康斯坦丁凱旋門。高50米,寬45米,凱旋門的每一面上都有巨幅浮雕。其中最著名也是最精美的一幅就是位於面向香榭里舍大街一面右下側的那幅浮雕,上面描繪了1792年義勇軍出征的情景,這一名作取名《馬賽曲》。拿破崙大捷慶祝儀式的場面則被刻在這幅浮雕上方的其他位置,在頂端的盾形飾物上刻有每場戰役的名稱。1920年在拱洞下建了一處「無名戰士墓」,每到傍晚,這里便燃起不滅的火焰。建築物里還有一座小開支的紀念館,館內記載著這座紀念性建築物的歷史,在那裡,遊人可以看到558位將軍的名字,其中一些人的名字下面劃著線,那是因這些人都是在戰斗中陣亡的。

在塞納河北岸偏東的巴士底獄廣場和偏西的協和廣場之間,是巴黎市政府的所在地。塞納河南的拉丁區是法國最大的大學區,著名的巴黎大學就坐落於此。乘船沿塞納河往西,可以到達位於河北岸的盧浮宮。

穿過協和廣場,就來到著名的亞歷山大三世橋。亞歷山大三世橋的由來與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父親亞歷山大三世有關。亞歷山大三世曾與法國簽訂法俄聯盟協定。1870年,普魯士戰勝法國,法國修建了此橋,命名為亞歷山大三世橋。1896年,尼古拉二世為亞歷山大三世橋奠基。建成的橋長107米,在南北兩端的橋墩上豎立著4座橋塔。塔頂上有一座騰空而起的青銅飛馬。亞歷山大三世橋與南岸的殘廢軍人院和北岸的大小皇宮,都集中體現了19世紀華麗的建築風格。亞歷山大三世橋有35座橋梁橫跨塞納河兩岸,給無限風光的塞納河沿岸,又增了一抹飛虹。

② 人文 | 現代巴黎的拱廊街

拱廊街,PASSAGES COUVERTS。

指覆蓋了玻璃頂棚的商業步行街,是現代大型購物商場的鼻祖。

拱廊街集先進的建築和繁榮的商業展示於一身,成為巴黎19世紀最重要的景觀之一。

拱廊街的興起,伴隨著巴黎現代化的進程。

拱廊街出現得益於兩個社會條件: 一是紡織品與貿易的繁榮; 二是鋼鐵開始應用於建築。

毫無疑問,隨著工業革命的來勢洶洶,經濟飛速發展,手工業與商業空前繁榮。工業化、城市化、世俗化、市民社會、民族主義等歷史進程在這片土地噴涌。

1789年,法國爆發了大革命,革命結束後,拿破崙對巴黎進行了新的擴建工作,興建了巴黎凱旋門和盧浮宮的南北兩翼,整修了塞納河兩岸,疏浚河道,並修建了大批古典主義的宮殿、大廈、公寓。

1889年,為紀念法國大革命一百周年和迎接巴黎世界博覽會,修建了埃菲爾鐵塔。為迎接1900年世界博覽會修建了巴黎地鐵,同時建造了大皇宮和小皇宮。

19世紀,巴黎成為世界上最為摩登的地方。

波德萊爾如是描述19世紀的巴黎。

拱廊街輝煌時期數量多達百餘個,為當時的巴黎市民提供了下雨天盡情購物,聚會和用餐的機會。

拱廊街內的百貨商店,櫥窗內的貂皮大衣,路邊的咖啡館內的閑談,畫廊,吟遊藝人,路邊賣藝的波西米亞人,賭場內的煙塵滾滾……這一景象一時成為巴黎最引以為傲的都市生活。

拱廊街是巴黎現代性的濃縮。

19世紀無數知識分子將目光投向現代性的研究:塗爾干關注於社會分工與有機團結:馬克思著眼於商品經濟、私有制以及階級斗爭;韋伯側重於分析理性化與宗教精神;齊美爾則收集有關時尚、都市生活等現代性碎片等等。

被譽為「歐洲最後一位文人」的本雅明,為現代性的現代神話找尋到一個地方——19世紀的巴黎拱廊街。

本雅明認為拱廊街就是一座城市,是現代社會的奇觀,並展開了引起廣泛關注的「拱廊街計劃」。

在《拱廊街計劃》中,本雅明「將蒙太奇原則帶入歷史……從最小的……元素裡面,建構出大結構。」

從拱廊街、街道、城市本身和它的遺址,到大眾,作為人群、作為消費者、作為革命的大眾;

從拱廊街的、商品的、世界展覽館里的商品,到在時尚和廣告中的商品新面貌;

從全景圖、照片、鏡子和平板畫中的想像,到燈光、屋內和它的各種痕跡;

從個體類型,如閑逛者、懶漢、賭徒、妓女,到個別人物,如傅里葉、聖西門、雨果和馬克思等。

其中最有意思的詮釋便是——閑逛者。

拱廊街的繁榮,使得閑逛成為了風尚,在獨特的社會背景下,衍生出了一類獨特的人群——閑逛者。

閑逛者,不同於今時今日逛街購物者,也不同於隨意遊走於街上的人群。

他們雖然置身於拱廊街內,卻用陌生的、審視的眼光注視著這座城市的中心地帶。

一面是琳琅滿目的奢侈品,大量的燈光與幻境使人迷惑;一面是貧困與麻醉,源自未能適應現代化社會的傳統散漫。

拱廊街的繁榮,將時代的斷裂暴露在城市中央。閑逛者的表現出來的麻木與關注,是對在新舊生活方式的張力下,面對社會巨變,面對貧富差距,普通民眾的真實寫照。

十九世紀中葉之後,拱廊街的數量逐漸減少。一方面由於城市規劃師奧斯曼開始整頓巴黎市容;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因為敵不過日益精進發達的商業中心。

時至今日,剩下的拱廊街雖然都經過了重整,但還是能瞥見昔日的輝煌。巴黎拱廊街仍舊吸引著各式人群來感受這種老式購物的「震顫」以及濃厚的歷史和藝術氣息。

③ 拿破崙推動了法國歷史的發展

古往今來,歐洲大地都有著無數聰明絕頂的能人智者,嚮往著那把寒光四射的將軍指揮刀,嚮往著那匹百里挑一的騎士千里馬,甚至嚮往著那代表無上權威的皇帝桂冠。但在這些人之中,又有少之又少的天才能夠馳騁於沙場,呼嘯於大地,拓展疆土,叱吒風雲。而拿破倫就是這樣的人。他創造的歷史,他的影響,不是一國性或者是一時性的。在人類文明史上,拿破倫是一個改寫世界並且施加於歷史長期影響的偉人,他的行為深深影響著法國。
出生在科西嘉島的拿破崙,從小的生活就不好。波拿巴家族原來是義大利人,在16世紀遷到阿維克修。他的母親列蒂契亞,其家族原先也是義大利貴族5世紀遷入阿維克修。拿破崙就是在這樣一個「貴族」下長大的。在1779年,拿破崙被父親送入法國的奧亭中學學習,同年春轉入法國東部的一所軍事學校學習,在那裡學到15歲。那所學校只有100不到的學生,並且全為貴族。拿破崙這個落寞的小貴族口袋裡一文不名,並且連自己的法文姓名都讀不好,所以總是被周圍的學生譏笑和歧視。所以拿破崙很孤僻。他喜歡一個人看哲學著作,他接觸18世紀啟蒙思想家伏爾泰、盧梭、馬布里等人的著作。他很喜歡歌德的《少年維特的煩惱》及其他作品。1788年赴奧松城,他特別注意18世紀軍事家所注意的那些軍事問題的著作。通過少年時期積累的這些知識,為以後拿破倫政治生涯。
18世紀法國正處於封建君主專制的統治時期,當時的法國社會分為三個等級,貴族、教士和平民。這三個等級之間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前兩個等級,他們有優越的條件,不需要納稅,但卻享受稅金和其他的特權,第三等級只有工作的權利,而且還要納稅。特權階層和第三階級的矛盾下顯而易見。在路易十四時代,因曠日持久的戰爭而不斷增加的稅收,讓這一矛盾愈演愈烈,君主專制的弊端日益凸顯。真如一位法國學者所說,路易十四統治下的法國,沒有一種機制能保證國家抵制不合法理的行為,路易十四統治的末期,走向衰老的不只是他本人,還有絕對權利的整個系統。君主專制已經像君主本人一樣筋疲力盡。一個人表面上看死於感冒,實際上它早已有病,身體已經很虛弱,所以一得感冒就死亡了。法國實際上已經被很多矛盾所困擾。而他的繼任者路易十六,卻沒有這么好的運氣,先祖留給他的難題要遠遠超過榮耀。據說,路易十六溫和內向、處事猶豫,最大的愛好是拆裝鐵鎖,但是,這位鎖匠國王卻沒能打開困住國家前進的枷鎖。並且此時的法國一場啟蒙思想的革命運動正在悄然進行中,啟蒙思想的深入發展,促使知識和天賦人權的傳播,活躍了法國人民的思想,使人民以新的觀念去看待國家、政權機構、宗教生活。如同是沖破重重黑暗的亮光,打破了歐洲中世紀的神學枷鎖,開啟了科學和理性之門。而其中最根本的一點,就是馬克思所說的:「認識自己是人」。這一切成為了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潛在動力。在路易十六登基14餘年後的一場天災中,法國社會矛盾被激化了,連續的全國農業歉收,使得1789年成為18世紀麵包價格最貴的一年,市民幾乎要花掉全部的積蓄才能勉強吃飽肚子,而農民們卻承擔著比往年更重的賦稅。法國社會各階層迫其需要一個能夠保護其充分權利的政治制度,而如何形成一種適應法國商業經濟與多樣化的政治制度成了法國問題的關鍵。「革命暴露了現行政治模式的相當貧乏」。這就是說制度變革是急劇變化的法國社會所面臨的中心問題,而政治制度又是制度變革的中心環節。法國就君主制度已經不適應法國社會發展的現狀,社會矛盾不斷激化,人民希望改變這個舊世界,革命之勢不可阻擋。終於1789年,路易十六召開三級會議時,法國大革命爆發了。
大革命的爆發為拿破崙帶來可以發揮自己才能的機會,1795年他受巴黎督政官巴拉斯之託成功平定保王黨武裝叛亂,一夜之間榮升為陸軍中將兼巴黎衛戍司令,在軍界和政界中嶄露頭角。1796年3月2日,26歲的拿破崙被任命為法國義大利方面軍總司令,並取得義大利之役的勝利。在這些戰役中,拿破崙充分體現了他的軍事才能。而經歷了革命的恐怖和動盪的法國人民開始渴望社會的安定,期盼著強有力的人物出現,結束國家的混亂和危機。而在戰場上節節取的勝利的拿破崙,讓人民看到了恢復秩序和權威的希望,開始接受拿破崙認為它代表了一種能夠控制社會的力量,能夠建立一個強有力的國家。1799年11月拿破崙成為了法國的第一執政,並在1804年在絕大多數人的支持下加冕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
拿破崙為了捍衛法國大革命的成果,將激起法國及歐洲劇烈社會動盪的「理性的狂熱」化為秩序,用法律「治理國家」。1804年頒布了《法國民法典》,這是拿破崙以查士丁尼的《法學總論》為藍本,親自主持制定了的。法典中規定:對所有法國人實行統一的法律;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個人自由;取消等級制度;進入公共職務只根據業績而不根據出身;經營自由;擇業自由;財產佔有權;宗教自由和實行民事婚姻。這部法典的推行,體現了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充分肯定了人權的重要。馬克思說:它「把剛剛誕生的現代社會的經濟生活譯成司法法規的語言」,是「典型的資產階級社會的法典」。 恩格斯在《德國狀況》中說:「這個法典比歷來的法典都要優越得多;它在原則上承認平等」。拿破崙也認為這部法典很重要,他曾說:「我真正的光榮並非打了四十次勝仗;滑鐵盧之戰抹去了關於這一切的記憶,但是有一樣東西是還會被人忘卻的——那就是我的《民法典》。」拿破倫自己這樣評價他的這一立法成就:「我真正的光榮並非打了四十次勝仗,滑鐵盧之役抹去了關於這一切的回憶。但是,有一樣東西是不會被人忘卻的。它將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拿破倫此言不虛,他制訂的民法典能否永垂不朽姑且不論,但法國今天還在使用,卻是事實。歲月流逝,時代滄桑,《法國民法典》自然有許多補充和修改,但體例、條目的框架卻一如舊貌,我們今天打開它,仍然看到在第一頁上赫然註明:「一八○三年制訂」。
除此之外,拿破崙還在1807年和1810年相繼頒布了《商法典》和《刑法典》,這兩部法典的頒布經一步完善了資產階級的法律體系。鞏固了資產階級社會秩序,進一步摧毀了封建君主舊制度,加速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步伐,也為拿破崙將法國帶到路易十四以後的又一輝煌的頂峰作了政治基礎。
為了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加快法國經濟的振興,拿破崙進行了多項財政改革,創辦法蘭西銀行,鼓勵發展工商業。由於革命之前,法國已經有許多手工工場,紡織、冶煉、煤礦、造船等工業出現了集中的大規模生產。在此基礎上,許多資產階級包括銀行家、船主、商人積極投入到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中去,將法國的產品行銷到歐洲各地。使得阿爾薩斯的染色布和印花織品,里昂的絲綢,在世界各地享有盛名,被當作奢侈品高價出售。商業的發展帶動了運輸業的發展,造船業蓬勃發展,沿海一帶出現了大規模的造船廠。輕工業發展的同時,重工業也在慢慢恢復發展,昂贊公司開發北部煤礦,僱用了數千名礦工。東部的勒克佐公司,擁有巨大煉鐵爐,許多革命前分散的手工工廠和作坊通過發展不斷的壯大自身的生產規模。經濟的恢復發展推動了法國經濟秩序的穩定,鞏固了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的基礎,促進了社會的發展,資本主義經濟也成為法國經濟體制的主體同時也推動了歐洲其他國家的資本主義的發展。經濟的發展為拿破崙政府贏得更多的稅收得以發展軍事的同時也贏得全體法國人民的信任。
政治、經濟的持續發展,需要大量的人才。為了更好的保障社會的良性發展,拿破崙對教育進行改革。建立公立中學和法蘭西大學,使全國的教育制度受中央控制,進行統一監督。全國實行統一的教學計劃;鼓勵科學研究和技術教育,為法國培養了許多優秀的政治和經濟領域的人才。同樣,行政領域也是拿破崙改革的重點,他將法國分為九十八個行政區,它們彼此都不是獨立的,也是受到中央的控制,加強國家的統一管理。針對革命後,國家仍然存在的激進要求,城市平民和工人風潮以及保王黨分子的叛亂一律加以鎮壓,但保持了農民的土地所有權。允許逃亡貴族回國,分封新貴族,建立一整套朝臣制度和宮廷儀式。
經過在政治、經濟、教育、行政等方面一系列的改革,法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通常而論,革命一般有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人們一致希望推翻所有人都不能容忍的制度;在第二階段,運動被人為地繼續,它已經不再是自然的了,它的目標是試圖推毀所有與少數人倡導的制度相反的東西。如果說理性的人們可以將革命中止在第一階段,成功的機會就會是巨大的。這樣的革命是短暫的、令人高興的,是流血最少的。英國光榮革命與美國革命就是「將革命中止在第一階段」的「短暫的、令人高興的、流血最少」的革命。而法國大革命則是不斷革命的代價巨大的不幸的革命。它以「人權和公民權宣言」為號召顛覆了導致「公眾不幸與政府腐敗」的舊王朝,並使法國的政治經濟向著良性的發展方向而發展,可是作為皇帝的拿破崙卻沒有適可而止,作為資產階級軍事家的他在國家和平穩定的時候暴露出資產階級的貪婪、掠奪的一面。資產階級國家為了自身的發展,為了滿足自己的貪欲,在為了尋求更大的利益的驅使下,拿破崙開始革命的第二階段進行對外戰爭。
1805年,拿破崙率領他的部下擊潰了奧地利、英國、俄國組成的第三次反法同盟,並佔領了慕尼黑,並於1806年10月14日佔領了德國的大部分地區。1807年6月,法國又在波蘭大敗俄國軍隊,拿破崙與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會面,雙方簽訂了和平條約,在此前一年拿破崙頒布了《柏林赦令》,宣布大陸封鎖政策,禁止歐洲大陸與英倫的任何貿易往來。自此,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得到確立。在這些被佔領的國家裡,拿破崙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的同時反抗運動也成為這些國家的主要活動。自由和平等的大革命的理念意味著一切民族壓迫行為都失去了合法性,被佔領國家的人民先是在拿破崙的指引下覺悟到這一點,然後再這位導師的侵略行為背叛了革命原則時轉而反抗。拿破崙為了戰爭,越來越關注金錢和士兵,他的這個慾望越明顯,反抗也就越強烈。在這些被佔領的國家裡,尤其在德國這種反抗已經成為反拿破崙的民族運動。如果說這個國家的詩人和哲人早已把自己看成是一個「文化民族」的一份子,那麼現在他們就也想成為一個「國家民族」。哲學家約翰·戈特利布·菲希特在《向德意志民族的演說》中,要求他的同胞「塑造自己的品質」,重新成為德意志人。「讓我們不僅在我們的身軀而且在我們的精神面前躬身禮拜,成為它們的俘虜。」這種維護民族特徵的願望,成為 「解放戰爭」爆發的主要原因。1813年,英國、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雙方在德國境內多次激戰,雖然法軍也取得了多次勝利,但針對拿破崙的壓力確實越來越大,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佔領,拿破崙被迫退位。這場戰爭導致了法國在歐洲霸權的結束。
綜觀拿破崙的一生,對法國的影響有功也有過。應該說作為新資產階級的代表,他憑借自己出色的軍事和政治才能帶領法國人民推翻了腐朽的封建君主專制社會,提高了法國在整個歐洲的地位。他所制定的憲法仍被現在所參考,而在拿破崙時代的法國是一個繁榮的時代,一個經濟輝煌的時代。他對外進行戰爭,一方面是為了打擊國外的反法勢力,同時也促進了歐洲人民的覺醒,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另一方面侵略其他的國家,殺戮別的民族,雖然也是為了法國,但是這不被人認同的,就像資本主義為了完成他的資本的原始積累,在殖民地瘋狂的掠奪和殘殺當地土著居民一樣式卑鄙的,讓人厭惡的。就像歌德說的:「他一生就像一個邁大步的半神,從戰役走向戰役,從勝利走向勝利。可以說,他的心情永遠是爽朗的。因此,象他那樣光輝燦爛的經歷是前無古人,也許還會後無來者。」而拿破崙留給法國的只有一個虛幻的榮光和再次來臨的動盪,巴黎的街道又成為一次次起義、革命和政變的見證。

④ 香榭麗舍大道的歷史沿革

香榭麗舍田園大道始建於1616年,當時的皇後瑪麗·德·梅德西斯(Marie de Medicis )決定把盧浮宮外一處到處是沼澤的田地改造成一條綠樹成蔭的大道。因此在那個時代香榭麗舍被稱為「皇後林蔭大道」。
香榭麗舍大道的演變史同巴黎的市政發展史緊密相聯。據史書記載,1667年,皇家園藝師勒諾特為拓展土伊勒里花園的視野,把這個皇家花園的東西中軸線向西延伸至圓點廣場,此為大道雛形。當時,道路兩側還是荒野和沼澤。
十七世紀中葉,凡爾塞宮的風景設計師勒諾特(Le Notre)在對盧浮宮前的杜樂麗花園的重新設計中延伸了花園中心小路的長度,新的林蔭道從盧浮宮出發直至現今的香榭麗舍圓形廣場。太陽王路易十四可順著這條無任何建築物遮擋的道路觀看每天消逝在西方地平線上迷人的晚霞落日。 1709年兩旁植滿了榆樹的中心步行街的建成勾勒出了香榭麗舍的最初雛形。 這條街道也成了當時巴黎城舉行慶典和集會的主要場所。
1724年,昂丹(Antin)公爵和瑪雷尼(Marigny)侯爵接手了皇家園林的建設管理,在此期間他們完成了香榭麗舍的全線規劃工作,從此香榭麗舍成為了巴黎最有威望最重要也最具誘惑力的一條街道。 在19世紀法國資本主義飛速發展的「美好年代」,香榭麗舍西段順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成為重要的商業大道,同時保留了法國式的優雅情調。
1806年,拿破崙在奧斯特利茨戰役中大敗奧俄聯軍後,率軍隊從這條大街回家。
1814年,反法聯盟軍進入巴黎,普魯士和英國士兵宿營在這里。
1828年,這條大道的所有權全部收歸市政所有,後來的設計師希托夫(Hittorf)和阿爾方德(Alphand)改變了對香榭麗舍最初的規劃方案:他們為香榭麗舍添加了噴泉、人行道和煤氣路燈。使之成為法國花園史上第一條林蔭大道。
第二帝國時期,拿破崙三世耗時18年(1851—1869)轟轟烈烈地擴建巴黎,他委任塞納省省長奧斯曼主持擴建工程。為在阻塞的城市重新安排交通,奧斯曼把交叉路口的廣場改為交通樞紐,為此擴建了許多街頭廣場,如星形廣場、巴士底廣場等。連接各大廣場路口的是筆直寬敞的梧桐樹大道,兩旁是豪華的五六層建築;遠景中,每條大道都通往一處紀念性建築物。這種格局使城市氣勢恢宏,車流通暢,當時即引得世界許多大都市紛紛效仿。用今天的眼光看,它仍不失為實用標准與審美標准相結合的典範。
正是這次擴建工程,使香榭麗舍大道真正成為「法蘭西第一大道」。奧斯曼將星形廣場原有的5條大道拓寬,又增建7條,使廣場成為12條呈輻射狀大道的中心。香榭麗舍大道則從圓點廣場延長至星形廣場,成為12條大道中的一條。巴黎擴建後,香榭麗舍迎來了發展史上的春天。企業家紛紛在那裡蓋房,開設了富有法國特色的時裝店、高檔化妝品店,銀行、高檔轎車行、高級夜總會等也紛紛進駐。
1885年,大文豪雨果的出殯隊伍走過這里。
1942年,納粹軍隊在此向全世界和平力量炫耀武力;
1944年,解放巴黎的軍隊在這里接受民眾的歡呼;
1970年,還是在這條大道上,法國人為戴高樂將軍默哀。
從20世紀80年代起,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香榭麗舍的容貌受到毀損。不少城市規劃設計者痛心地指出,香榭麗舍也難免大都市街道的通病。
最大的問題是行人與車輛關系位置顛倒,人行側道一半以上停放著各種車輛,加之交通擁塞,行人行走受阻。
其次是街景出現混亂,從電話亭到報亭,從告示牌到廣告欄,各種藝術形式雜陳。就連建築物本身,也貼滿留言和各種色彩艷麗的廣告。三是存在著向嘈雜的商業街演變的危險。快餐店油膩的包裝紙和商場的霓虹燈,漸漸遮去了它高貴典雅的形象。

⑤ 誰能幫我把巴黎歷史概括一下

歷史
早在地球上尚未存在「法蘭西」這個國家,也未曾有今天我們稱為「法蘭西人」的兩千多年前,便有了古代巴黎。不過,那時的巴黎還只是塞納河中間西岱島上的一個小漁村,島上的主人是古代高盧部族的「巴黎西人」。公元前一世紀,羅馬人開始在此定居並逐漸將其發展成為一座城市,名為「呂岱茲」(法語「沼澤」的意思)。公元4世紀時,為紀念此地最早的主人,將該城命名為「巴黎」。

公元508年,法蘭克王國定都巴黎。10世紀末,休•卡佩國王在此建造了皇宮。此後又經過了兩三個世紀,巴黎的主人換成了菲利浦•奧古斯都(1165-1223年)。此時的巴黎已發展到塞納河兩岸,教堂、建築比比皆是,成為當時西方的政治文化中心。

公元16世紀末、17世紀初,當時的國王亨利四世將巴黎大大擴建了一番。到了18、19世紀,巴黎仍在逐步擴大,大量的可耕地被城市佔用。法蘭西第一帝國後期,巴黎擁有70多萬居民,千餘條大街;第二帝國建立後,巴黎又吞並了周圍的一些村莊;到拿破崙三世時,始在巴黎開辟了一些寬闊的道路,修建了許多園林和公園,使巴黎開始形成今日的樣子。

戰後,法國政府對巴黎的建設不遺餘力。雖然在1970年,曾經為了疏散過度集中在首都的法國各政治和經濟機構,暫緩了巴黎的發展,但自1977年的蓬皮杜中心和新的購物地下街建立以來,巴黎的建設又有了新的方向。為使巴黎東、西市區的發展更均衡,1981年開始,以密特朗為總統的法國政府開始的包括巴士底歌劇院、國家圖書館在內的十大工程建設,已於1996年底前全部完工。

巴黎是法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北部諸郊區主要為製造業區。最發達的製造業項目有汽車、電器、化工、醫葯、食品等。奢華品生產居次,並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各區;產品有貴重金屬器具、皮革製品、瓷器、服裝等。外圍城區專事生產傢具、鞋、精密工具、光學儀器等。印刷出版業集中在拉丁區和雷米街。大巴黎(都市)區電影生產量佔法國電影生產總量的四分之三。巴黎大部分銀行、保險公司的總部(包括法蘭西銀行和證券交易所)均設在「市場」(1183—1969年為當地的中心市場)的西側。

巴黎是法國文化、教育事業的中心,也是世界文化名城。法國著名的法蘭西學院、巴黎大學、綜合工科學校、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橋路學校以及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等均設在巴黎。巴黎大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創建於1253年。巴黎還有許多學術研究機構、圖書館、博物館、劇院等。

巴黎擁有50個劇場,200個電影院,15個音樂廳。巴黎歌劇院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歌劇院,位於市中心的奧斯曼大街,佔地11萬平方米,整個建築兼有哥特式和羅馬式的風格。法國國家音樂學院和舞蹈學校也設在這里。

巴黎的「街頭藝術」十分活躍,城市西北部的泰爾特爾藝術廣場是世界聞名的露天畫廊,每天都有不少畫家在這里即席作畫出售。在市中心的沙特萊廣場和聖•日耳曼德伯廣場等地,青年學生和市民經常自帶樂器舉行音樂會,表演各種節目。

巴黎是一座世界歷史名城,名勝古跡比比皆是,埃菲爾鐵塔、凱旋門、愛麗舍宮、凡爾賽宮、盧浮宮、協和廣場、巴黎聖母院、喬治•蓬皮杜全國文化藝術中心等,是國內外遊客流連忘返的地方。美麗的塞納河兩岸,公園、綠地星羅棋布,32座大橋橫跨河上,使河上風光更加嫵媚多姿。河中心的城島是巴黎的搖籃和發源地。塞納河畔聖米歇爾林蔭大道有綿延數公里的舊書市場,每天都有不少國內外學者、遊客來這里選購心愛的古籍,形成塞納河畔古老的文化區——拉丁區的一大特色。

巴黎還是一座「世界會議城」。它以明媚的風光、豐富的名勝古跡、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動以及現代化的服務設施,迎來了眾多的國際會議,據統計,1987年在巴黎共舉行了365次國際性會議,超過了紐約、倫敦、布魯塞爾、日內瓦,居世界首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國際組織的總部均設在巴黎。

法國有句家喻戶曉的諺語:「巴黎不是一天建成的。」 細分起來,巴黎市共有20個大區,大小街道、馬路、林蔭大道5000餘條。市內東、西、南、北建築分明,便於路人正確地判斷出自己在城中所處的位置。

巴黎以其圓頂教堂、凱旋門、偉大的宮殿、雄偉的廣場、皇家公園以及每晚數以百萬的閃爍燈火而成為法國的中心。300米高的埃菲爾鐵塔,在100多年前被人斥責為「可惜的與無用的」,後來它才被友好地接受下來,並成為巴黎的象徵。

巴黎擁有每個遊客都不能錯過的十大名勝:埃菲爾鐵塔、La Coupole(酒吧)、聖心教堂、畢加索博物館、蒙馬特小丘、盧浮宮和凱旋門、拉普街、勝利廣場的時尚、凡爾賽宮。

到巴黎,一定要盡情俯瞰美麗的巴黎城。從巴黎聖母院、凱旋門、風景如畫的LaSamaritsine商店的露天平台和蒙馬特高地,巴黎美景真是盡收眼底。當然最愜意的莫過於從埃菲爾鐵塔上看巴黎了,它像一個鋼鐵巨人高高地聳立在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畔。

巴黎市有70座博物館,讓藝術氣息侵襲您的心靈,每一座都是精彩又獨特的,世界最大的盧浮宮,位於塞納河右岸,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於世,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築物之一。還有收藏18世紀末至19世經初期藝術品的奧塞美術館,也使人駐足良久,雖然它原是由火車站改建而來的;而橘園美術館(Musee de l'Orangerie)收藏的是19世紀末期印象畫派的作品,當然還有畢加索美術館、克呂尼博物館、羅丹美術館……等等,來到巴黎真讓人有進入藝術國度的感覺!

位於塞納河中心城島上的巴黎聖母院是一座法國哥特式建築,它不僅因雨果的著名小說《巴黎聖母院》而出名,更因為它是巴黎最古、最大和建築史上最出色的天主教堂。此外,凱旋門和凡爾賽宮等,都是人們參觀游覽的勝地。

就像河岸與服裝設計師,小咖啡館與咖啡廳,流浪者與看門人一樣,巴黎是集所有於一身的城市,帝國的偉大與神聖、財富與權力、傳統與熱烈、機智與隨便處世之道與世界主義,它自豪而又任性,充滿矛盾與反差。

出生於南法的德岱在《風車小屋來信》一書的開頭曾說:「我對喧囂陰沉的巴黎毫無嚮往之心。」然而德岱最終還是來到巴黎,並在此終其一生。

從古至今,從世界各地匯集到巴黎的年輕人都擁有各種夢想和野心,在這里他們曾實現夢想,也曾有過失望,然而正如利爾克曾說過的,「巴黎是一座無與倫比的城市。」

⑥ 第一次改造巴黎時,有三個原則,分別是()。

第一次改造巴黎時,有三個原則,分別是:筆直、整齊、景觀。

巴黎簡介:

巴黎(Paris),是法蘭西共和國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法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商業中心,世界五個國際大都市之一(其餘四個分別為紐約、倫敦、東京、香港),並被GaWC評為Alpha+級世界一線城市。

巴黎位於法國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橫跨塞納河兩岸,城市中心坐標為北緯48°52′、東經2°25′。廣義的巴黎有小巴黎和大巴黎之分。小巴黎指大環城公路以內的巴黎城市內,面積105.4平方公里,人口224萬;

大巴黎包括城區周圍的上塞納省、瓦勒德馬恩省、塞納-聖但尼省、伊夫林省、瓦勒德瓦茲省、塞納-馬恩省和埃松省七個省,共同組成巴黎大區,這片地區在古代就已經被稱作「法蘭西島」(ile-de-france),都會區人口約為1100萬,占據全國人口的六分之一。

巴黎建都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它不僅是法國,也是西歐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浪漫之都」巴黎被認為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起點。

⑦ 法國巴黎的歷史文化

巴黎位於塞納河(Seine River)中游、巴黎盆地的中央,在所有歐洲國家的首都之中,巴黎無疑是最光彩奪目的城市,素來享有「花都」的美稱。它的宏偉建築,結合了高水準的生活、美食,以及高級的服飾,給人深刻的印象。巴黎有許多世界文明的歷史遺跡和藝術建築,是世界文化中心之一。
艾菲爾鐵塔
世界馳名的第一座鋼鐵結構的高塔,高320米,是法國巴黎的最高建築物和游覽中心,矗立在市中心塞納河畔的戰神廣場上。
香榭麗舍大街
巴黎最漂亮的一條大街,舉世聞名。「香」意為「田園」,「榭麗舍」則為「極樂世界」或「樂土」之意。香榭麗舍大街位於巴黎中軸線上,東西貫通市中心,全長1880米,寬80—120米。大街西接戴高樂廣場,東連協和廣場,能並行10輛汽車,重大節日的慶典都在這里舉行。
凱旋門
又稱英雄凱旋門,是法國19世紀的大型紀念碑式建築,為世界馳名的宏偉建築物。凱旋門位於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的西角,巴黎市中心戴高樂廣場的中央。它與艾菲爾鐵塔一樣,同為古老巴黎的時代象徵
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是一座天主教堂,位於城島的中心,在歐洲建築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又因雨果的著名小說《巴黎聖母院》而聞名世界。
瑪德蓮教堂
位於巴黎8條主要大道交匯處的瑪德蓮廣場,巨大庄嚴的外觀,成為巴黎最知名的代表建築物之一。瑪德蓮教堂建於1764年,但它好像沒有真正完工過,一直到今天還在修。
新凱旋門
在盧浮宮經香榭麗舍大街通往戴高樂廣場上凱旋門的延長線上,建有一座巨大的紀念碑式的建築物,這就是20世紀的凱旋門。雖然稱之為「門」,但實際上它是一幢很摩登的現代化大樓。
聖心院
建於巴黎最高的山上。教堂建於1875年,1914年正式建成,歷時39年。1919年開始使用。教堂建築風格獨特,既似羅馬式,又似拜占庭式。鍾樓內部呈方形,有一口大鍾,叫薩瓦人鍾,重19噸,是世界著名大鍾之一。
旺多姆廣場
想見識法國高級珠寶品牌,當然要到有巴黎珠寶箱之稱的凡頓廣場。位於和平咖啡店旁的凡頓廣場為三層樓建築,呈八角形,是巴黎最優雅古典的18世紀建築之一。建於1683年,是兩個凹字合起來的廣場,中央的一條路把兩個廣場分開,廣場中央高44公尺的青銅柱,是凡頓廣場焦點,銅柱上的拿破崙雕像是拿破崙為了紀念在奧地利大捷於1806年所建。
亞利山大三世橋
亞利山大三世橋於1900年落成,有世界最美的大橋之稱,全長107米的橋身由一個橋拱組成,橋身較低是為了不影響香榭麗舍和榮軍院的視野。作為當時法俄友誼的象徵,橋以它的奠基人、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父親亞利山大三世的名字命名。橋的兩端、兩側,各有一個巨大的石柱,石柱上是鍍銅騎士群雕像,飛馬振翼欲揚,非常生動,是極佳的藝術品。橋的每一個入口都豎著高高的角柱。橋身是一群水生動植物圖案與一組花環圖案;橋上,做工精緻的金屬路燈在夜間更添魅力。

⑧ 花都巴黎的任何資料~!

法國首都巴黎(Paris)是歐洲大陸上第二大城市,也是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之一。地處法國北部,塞納河西岸,距河口(英吉利海峽)375公里。塞納河蜿蜒穿過城市,形成兩座河心島(斯德和聖路易)。市區人口217萬。城市本身在巴黎盆地中央,屬溫和的海洋性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1月平均氣溫3℃,7月平均氣溫18℃,年平均氣溫10℃。全年降雨分布均衡,夏秋季稍多,年平均降雨量619毫米。

早在地球上尚未存在「法蘭西」這個國家,也未曾有今天我們稱為「法蘭西人」的兩千多年前,便有了古代巴黎。不過,那時的巴黎還只是塞納河中間西岱島上的一個小漁村,島上的主人是古代高盧部族的「巴黎西人」。公元前一世紀,羅馬人開始在此定居並逐漸將其發展成為一座城市,名為「呂岱茲」(法語「沼澤」的意思)。公元4世紀時,為紀念此地最早的主人,將該城命名為「巴黎」。

公元508年,法蘭克王國定都巴黎。10世紀末,休•卡佩國王在此建造了皇宮。此後又經過了兩三個世紀,巴黎的主人換成了菲利浦•奧古斯都(1165-1223年)。此時的巴黎已發展到塞納河兩岸,教堂、建築比比皆是,成為當時西方的政治文化中心。

公元16世紀末、17世紀初,當時的國王亨利四世將巴黎大大擴建了一番。到了18、19世紀,巴黎仍在逐步擴大,大量的可耕地被城市佔用。法蘭西第一帝國後期,巴黎擁有70多萬居民,千餘條大街;第二帝國建立後,巴黎又吞並了周圍的一些村莊;到拿破崙三世時,始在巴黎開辟了一些寬闊的道路,修建了許多園林和公園,使巴黎開始形成今日的樣子。

戰後,法國政府對巴黎的建設不遺餘力。雖然在1970年,曾經為了疏散過度集中在首都的法國各政治和經濟機構,暫緩了巴黎的發展,但自1977年的蓬皮杜中心和新的購物地下街建立以來,巴黎的建設又有了新的方向。為使巴黎東、西市區的發展更均衡,1981年開始,以密特朗為總統的法國政府開始的包括巴士底歌劇院、國家圖書館在內的十大工程建設,已於1996年底前全部完工。

巴黎是法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北部諸郊區主要為製造業區。最發達的製造業項目有汽車、電器、化工、醫葯、食品等。奢華品生產居次,並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各區;產品有貴重金屬器具、皮革製品、瓷器、服裝等。外圍城區專事生產傢具、鞋、精密工具、光學儀器等。印刷出版業集中在拉丁區和雷米街。大巴黎(都市)區電影生產量佔法國電影生產總量的四分之三。巴黎大部分銀行、保險公司的總部(包括法蘭西銀行和證券交易所)均設在「市場」(1183—1969年為當地的中心市場)的西側。

巴黎是法國文化、教育事業的中心,也是世界文化名城。法國著名的法蘭西學院、巴黎大學、綜合工科學校、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橋路學校以及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等均設在巴黎。巴黎大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創建於1253年。巴黎還有許多學術研究機構、圖書館、博物館、劇院等。

巴黎擁有50個劇場,200個電影院,15個音樂廳。巴黎歌劇院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歌劇院,位於市中心的奧斯曼大街,佔地11萬平方米,整個建築兼有哥特式和羅馬式的風格。法國國家音樂學院和舞蹈學校也設在這里。

巴黎的「街頭藝術」十分活躍,城市西北部的泰爾特爾藝術廣場是世界聞名的露天畫廊,每天都有不少畫家在這里即席作畫出售。在市中心的沙特萊廣場和聖•日耳曼德伯廣場等地,青年學生和市民經常自帶樂器舉行音樂會,表演各種節目。

巴黎是一座世界歷史名城,名勝古跡比比皆是,埃菲爾鐵塔、凱旋門、愛麗舍宮、凡爾賽宮、盧浮宮、協和廣場、巴黎聖母院、喬治•蓬皮杜全國文化藝術中心等,是國內外遊客流連忘返的地方。美麗的塞納河兩岸,公園、綠地星羅棋布,32座大橋橫跨河上,使河上風光更加嫵媚多姿。河中心的城島是巴黎的搖籃和發源地。塞納河畔聖米歇爾林蔭大道有綿延數公里的舊書市場,每天都有不少國內外學者、遊客來這里選購心愛的古籍,形成塞納河畔古老的文化區——拉丁區的一大特色。

巴黎還是一座「世界會議城」。它以明媚的風光、豐富的名勝古跡、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動以及現代化的服務設施,迎來了眾多的國際會議,據統計,1987年在巴黎共舉行了365次國際性會議,超過了紐約、倫敦、布魯塞爾、日內瓦,居世界首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國際組織的總部均設在巴黎。

法國有句家喻戶曉的諺語:「巴黎不是一天建成的。」 細分起來,巴黎市共有20個大區,大小街道、馬路、林蔭大道5000餘條。市內東、西、南、北建築分明,便於路人正確地判斷出自己在城中所處的位置。

巴黎以其圓頂教堂、凱旋門、偉大的宮殿、雄偉的廣場、皇家公園以及每晚數以百萬的閃爍燈火而成為法國的中心。300米高的埃菲爾鐵塔,在100多年前被人斥責為「可惜的與無用的」,後來它才被友好地接受下來,並成為巴黎的象徵。

巴黎擁有每個遊客都不能錯過的十大名勝:埃菲爾鐵塔、La Coupole(酒吧)、聖心教堂、畢加索博物館、蒙馬特小丘、孚日廣場和瑪萊區、拉普街、勝利廣場的時尚、凡爾賽宮。

到巴黎,一定要盡情俯瞰美麗的巴黎城。從聖母院、凱旋門、風景如畫的LaSamaritsine商店的露天平台和蒙馬特高地,巴黎美景真是盡收眼底。當然最愜意的莫過於從埃菲爾鐵塔上看巴黎了,它像一個鋼鐵巨人高高地聳立在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畔。

巴黎市有70座博物館,讓藝術氣息侵襲您的心靈,每一座都是精彩又獨特的,世界最大的盧浮宮,位於塞納河右岸,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於世,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築物之一。還有收藏18世紀末至19世經初期藝術品的奧塞美術館,也使人駐足良久,雖然它原是由火車站改建而來的;而橘園美術館(Musee de l'Orangerie)收藏的是19世紀末期印象畫派的作品,當然還有畢加索美術館、克呂尼博物館、羅丹美術館……等等,來到巴黎真讓人有進入藝術國度的感覺!

位於塞納河中心城島上的巴黎聖母院是一座法國哥特式建築,它不僅因雨果的著名小說《巴黎聖母院》而出名,更因為它是巴黎最古、最大和建築史上最出色的天主教堂。此外,凱旋門和凡爾賽宮等,都是人們參觀游覽的勝地。

就像河岸與服裝設計師,小咖啡館與咖啡廳,流浪者與看門人一樣,巴黎是集所有於一身的城市,帝國的偉大與神聖、財富與權力、傳統與熱烈、機智與隨便處世之道與世界主義,它自豪而又任性,充滿矛盾與反差。

出生於南法的德岱在《風車小屋來信》一書的開頭曾說:「我對喧囂陰沉的巴黎毫無嚮往之心。」然而德岱最終還是來到巴黎,並在此終其一生。

從古至今,從世界各地匯集到巴黎的年輕人都擁有各種夢想和野心,在這里他們曾實現夢想,也曾有過失望,然而正如利爾克曾說過的,「巴黎是一座無與倫比的城市。」

⑨ 巴黎為什麼被稱為時尚之都..

既然要說巴黎,我們必須知道一些關於巴黎歷史。巴黎是一個擁有2000多年進程的城市,然而巴黎最早的時候並不叫巴黎。而是從西岱島發祥的。而且當時居民僅僅幾百人,居住在不到半平方公里的舊城島上。在公元四世紀,羅馬人的一個部落強占島上高盧人村莊,並建立了「巴黎吉」人的首府,巴黎從此得名。並延續此名到今天,而且成為了全球時尚界的代名詞。被人稱為時尚之都。

巴黎人的穿:法國服裝,引領潮流。巴黎是世界時裝之都,每年有無數的服裝展示會。在貴族城堡和私家別墅也會有小型的服裝展示會,那是設計師有的放矢給名媛貴婦,貴族紳士專門設計服裝的場所,衣飾大多為定做,價值不菲,非一般人所能企及。巴黎是一座無以倫比的城市,文學家梅爾希在其隨筆《巴黎風情》描述18世紀的巴黎風光時也說:「生於巴黎就等於作了兩回法國人。巴黎人不是指生於巴黎的人,而是指生活在巴黎。

⑩ 從臟亂差到浪漫之都,巴黎是如何完成蛻變的

文學巨匠海明威說過:如果你年輕時在巴黎生活過,巴黎會一生都跟隨你。——這句話說出了很多人對巴黎的嚮往。

巴黎是海明威筆下流動的盛宴,是伍迪·艾倫電影里迷人的午夜夢回,是《天使愛美麗》中女主的異想世界,是一座擁有千種面貌、有時令人稱奇、總是令人興奮的都市。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在150多年前,巴黎是一個破敗的中世紀舊城,道路狹窄,滿地垃圾屎尿,污泥濁水橫流,貧民窟遍地。

巴黎大改建的影響還不止於此,它是城市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它使巴黎成為現代大都市的雛形,影響了後來無數城市的規劃版圖。

巴黎大改建如何影響了後世城市的規劃呢?奧斯曼在他的城市規劃中,獨創性地開辟了林蔭大道,並建造了好幾個大型公園,成為巴黎的“城市之肺”。

可以說,奧斯曼最早在城市規劃中開創了綠色空間,讓林蔭大道成為一個城市的標配。自那以後,在道路兩旁種植綠色植物,在人群密集的城市中保留一片綠地,已經成為全世界城市規劃者的共識。

在巴黎大改造中,奧斯曼在市中心林蔭大道兩旁修建的五六層高的公寓樓,這些綿延的公寓樓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並未變得殘破,他們依然美麗優雅,風景如畫,完美地融入了城市的肌理之中。更重要的是,這種公寓樓模式被歐洲各地廣泛模仿,已成為高密度城市的住宅建築樣式之一。

除此之外,奧斯曼還有不少創新之處,包括市中心的火車站,以及為城市提供夜間照明的路燈,也因此,露天咖啡館和街頭劇場應運而生,現代都市的夜生活日漸豐富。

在此後的100多年裡,以巴黎式的優雅為藍本,世界各地的首都都在復制著這種城市風格——倫敦維多利亞車站周邊區域、布魯塞爾的路易斯大街、布達佩斯的林蔭大道等都是其中的代表性案例。

歷史學家科林·瓊斯評價說:“奧斯曼改變了城市發展的語法,以至於從此以後很難再找到另一種語言。”

閱讀全文

與巴黎街道的歷史變遷是什麼推動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7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