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淞滬會戰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1937年7月日軍侵佔北平、天津後,即調集30萬大軍對黃河以北地區展開戰略進攻。8月13日,日軍以駐滬日海軍陸戰隊官兵兩人驅車闖入虹橋機場武裝挑釁被擊斃為由,製造八一三事變,在上海燃起戰火,企圖迅速奪取上海、南京,迫使中國政府屈服。中國第9集團軍在張治中率領下奮起抵抗。這場戰役歷時3個月,中國方面陸續調集6個集團軍70多萬人參加會戰,日軍也逐次增兵,總兵力達9個師團22萬多人。
從8月23日起,日軍多次在長江口登陸,攻擊守軍左翼,均遭頑強抵抗。11月5日,日軍從杭州灣登陸,迂迴守軍側後,合圍上海。守軍被迫撤退。12日上海失守,戰役結束。淞滬會戰打破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美夢,迫使日軍改變了戰略主攻方向。
2. 淞滬會戰簡介 淞滬會戰的時間是何時
一、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二、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是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而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的戰役。
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斗,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宣布死傷4萬餘人;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80餘萬人,自己統計死傷30萬人。
(2)淞滬會戰這段歷史你知道多少擴展閱讀:
淞滬會戰對中國政治的持久影響:
延續3個月空前慘烈的淞滬會戰極大的改變了上海都會成長的空間格局。上海的姑蘇河以北地域,包含上海大眾租界的北區和東區,和閘北華界,因為節制了黃浦江卑鄙岸線,和陸上流派火車坐,曾是20世紀初上海都會成長最敏捷的地域。
淞滬會戰時代,閘北和虹口成為中日兩軍對立的火線,閘北幾近100%毀於烽火,虹口和楊樹浦的喪失到達70%,別的南郊區和吳淞的喪失也相當緊張。
有數的修建物葬身火海,上百萬本地住民被迫出亡到姑蘇河以南的租界地域。爾後,上海都會的菁華徹底會合於姑蘇河以南面積有限的租界地域,姑蘇河以北地域緊張敗落,對上海後來的都會成長造成為了持久性影響。
戰役廢墟上後來曾構成大片難民聚居的窮戶窟,曾是上海很長時代內極為奪目的都會景觀。
3. 了解淞滬會戰
聽「忽左忽右」節目里談到「四行倉庫」的背景,就突然的淞滬會戰燃起了濃厚興趣。經過查找相關的資料,我對這次會戰有了更全面的認識。這里向大家推薦B站里的紀錄片《1937年淞滬會戰實錄》,真的拍得很好,有興趣的朋友了解一下。
1937年盧溝橋事件爆發後,日本開啟全面侵華戰爭。日本政府最初戰略是由北向南逐步推進,最終徹底佔領中國。蔣介石政府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應戰,為扭轉華北不利的戰爭形勢,避免日本人由華北平原長驅直入直下中原和武漢,切斷南京政府的後路。決定在上海擴大戰爭將日軍主力引入華東河網縱橫的有利地勢上,因此爆發和淞滬會戰。
這次會戰中,中國投入兵力70萬,日軍投入兵力30萬,但是由於武器裝備的落後,在日軍現代化武器面前,中國軍隊的血肉之軀無法阻擋日軍的前進,整個淞滬會戰中國軍隊傷亡人數超過30萬,而日軍只有6萬人,中日雙方的傷亡對比為5:1,也就是說消滅一個日本兵至少需要5個中國士兵。
淞滬會戰讓我們認識到中國與日軍之間的巨大差距,明白了七七事變前蔣為什麼那麼消極抗日,更明白之後為什麼如此重視西方國家的態度。確實在當時,單憑中國一己之力,很難打敗日軍。
落後就要挨打,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任何的外交斡旋都是徒勞。唯有實力對等,利益一致,國家之間才能互惠互利,這是淞滬會戰給我們今天的啟示。
4. 淞滬會戰的時間和地點以及他的意義
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地點在中國上海。意義如下:
1、這次淞滬會戰,中國雖然戰敗了,但為中國民族工業內遷爭取了時間。同時它讓世界清楚地看到中國政府的立場:不再等待日本「和平」地將其領土一塊一塊地征服侵吞,也證明了中國絕不會向日本投降。
2、在淞滬會戰驚心動魄的三個月當中,全中國上下凝聚出了一個共識,就是為了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國「縱使戰到一兵一槍,亦絕不終止抗戰。」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為悲壯的決定,整個民族決心以全面的犧牲來面對歷史危機的挑戰。
(4)淞滬會戰這段歷史你知道多少擴展閱讀
影響:
淞滬會戰在於世界的影響,法西斯戰場之前在中國還是沒有的,同時在國際上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和形象,可以說受到荼毒的國家有許多,但是像這樣始終頑強的反擊和抵抗的卻是非常少見的,這樣一來淞滬會戰的意義就讓中國的地位提升起來。
淞滬會戰極大地鼓舞了中國的士氣,這一點淞滬會戰歷史意義還是比較深遠的,在之後的戰爭中中國人始終團結在一起,這樣一來才讓中國最終在戰爭中取得了勝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淞滬會戰
5. 淞滬會戰是什麼
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先後統籌完成了江寧、鎮江、虎門、馬尾、連雲港等要塞區的建設,又大規模構築了京滬、滬杭、豫北、晉北、綏東等側重於城市和交通線防禦的工事。它反映了國民政府對日持久防禦作戰的戰略意圖。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中國守軍奮起抵抗日軍的進攻,中國抗日戰爭進入全國性抗戰的新階段,日軍全面侵華戰爭由此開始。盧溝橋事變是中國全國性抗戰的開始,中國在東方開辟了世界第一個大規模的反法西斯戰場。盧溝橋事變以後,日本動員幾乎全部軍事力量,採取「速戰速決」戰略,向華北、華東、華中地區發起戰略進攻。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開始,中國軍隊在上海和全國人民的支持下,給敵人以重大打擊,粉碎了日軍「速戰速決」的夢想。
6. 淞滬會戰的具體內容淞滬會戰的具體內容 8.13會戰的具體內容
淞滬會戰,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國軍隊抗擊侵華日軍進攻上海的戰役,又稱作「『八·一三』淞滬戰役」。這場戰役中國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重要戰役,也是整個抗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這場戰役標志抗日戰爭全面戰爭的真正開始。 淞滬戰役的戰略構想 盧溝橋事變之後,日軍發動緊急集結令,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緊急動員18萬之眾投入戰場。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華北緊鄰東北,東北又緊鄰朝鮮,而一海之隔就是日本本土了。所以相當於前線和大本營已聯成一線,在如此的補給支援之下,任憑國軍如何不怕死,不要命也難以抵禦日本的節節推進。為了扭轉這樣的困境,蔣中正在遙遠的南方-上海開辟了第二戰場。 這一戰略構想後來據蔣緯國分析說:"當時我國東北華北已落入敵手,但是這對於以後的作戰是不起一個戰略上的影響的。可以暫時忍耐,用這段時間擴軍備戰。但是如果讓日軍由北向南一路打下來,主力順著平漢路,支部順著津浦路這樣打下來,國軍就被逼到了東南沿海,就會三面被敵軍圍殲,且背對大海沒有退路。仗也就打完了。因此委員長的戰略構想就是要讓日軍的主戰線從由北向南打,變成由東向西打。我們背對著自己的基地,邊打邊退,用空間換取時間。粉碎日軍3月滅華的野心。所以我們主動在淞滬地區另起了一個戰場。
7. 淞滬會戰的史料
淞滬會戰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國軍隊抗擊侵華日軍進攻上海的戰役,又稱作「八·一三淞滬戰役」,這場戰役是中國抗日戰爭中第一場重要戰役,也是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戰役,前後共歷時3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6個旅30萬餘人,死傷7萬餘人;中國軍隊投入75個師和9個旅60餘萬人,傷亡達15餘萬人;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淪陷,淞滬會戰結束,江陰保衛戰開始。在淞滬會戰中中國軍民浴血苦戰,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並爭取了時間,從上海等地遷出大批廠礦機器及戰略物資,為堅持長期抗戰起了重大作用。 淞滬會戰統計表中方 部隊及主要將領 總司令長官:蔣中正;副司令長官:顧祝同; 右翼軍:右翼軍總司令張發奎,下轄第八集團軍(司令張發奎(兼)、第十集團軍(司令劉建緒); 中央軍總司令朱紹良,下轄第九集團軍(司令朱紹良(兼)、第二十一集團軍(司令廖磊); 左翼軍總司令陳誠,下轄第十九集團軍(司令薛岳)、第十五集團軍(司令羅卓英); 國軍此戰前後總計投入步兵78 個師、7個獨立旅、3個暫編旅、稅警總團、中央軍校教導總隊、憲兵1個團,以及上海市保安總團、上海市警察總隊、江蘇省保安團4個團,炮兵7個團,兵力總數在75萬人以上。中國空軍的參戰部隊為第二至第九大隊等8個大隊和1個暫編大隊,約200架飛機。中國海軍的參戰部隊,為第一、第二艦隊和1個練習艦隊,1個魚雷快艇大隊和江陰等地要塞部隊,約40餘艘海軍艦艇。 傷亡,據時任軍委會辦公廳主任徐永昌在日記中的記載,何應欽在1937年11月5日於南京召開的國防最高會議的報告中宣布,淞滬戰場中國軍隊傷亡已達187200人;此外,1937年11月5日至12月2日之間,傷亡約為10萬人;兩項合計約為29萬人。另據何應欽將軍回憶淞滬會戰:「我軍消耗竟達八十五師之眾,傷亡官兵三十三萬三千五百餘人。所以,我軍傷亡30餘萬人比較准確。 日軍 參戰部隊,總兵力在28萬人,其中陸軍部隊共出動了9個師團又2個支隊,一個混編陸戰隊,其中隸屬上海派遣軍的為第三、第九、第十一、第十三、第十六、第一○一師團等6個師團;隸屬於第十軍的有第六、第十八、第一一四師團等共3個師團;另有從華北的第五師團分遣出來的國崎支隊和原屬台灣守備隊的重藤支隊。海軍部隊參戰的有第三艦隊和第四艦隊,艦艇30餘艘,其中航母3艘。另外參加淞滬會戰作戰飛機架約390架,其中陸航210架,海航180架。根據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戰史室編:《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1卷,第2冊,第83頁,1937年8月13日至11月8日這一期間,日軍傷亡數字累計如下: 8月13日至9月29日,戰死:2528名,戰傷:9806名,; 至10月14日,累計戰死:3908名,戰傷:15843名, 至10月23日,累計戰死:3809名,戰傷:22151名, 至11月8日,累計戰死:9115名,戰傷:31257名,從8月13日至11月8日合計:4037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