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明石橋有多少年的歷史

明石橋有多少年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3-01-03 17:27:32

⑴ 大汶口明石橋圖片,鑒證大汶口文化的古跡

汶口西南門外的明石橋建築風格獨特,橫跨大汶河。已成為大汶口古老昌盛的見證,粗獷雄偉、牢固耐用。

它北起大汶口鎮西南門,南接寧陽縣茶棚(堡頭)村,全橋65孔,長約里許,是整個大汶河現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石橋。傳說這里最早為簡易木橋,後又改為分段的石板橋,直到明隆慶年間,才建起一座橫貫大汶河的整體石板橋。

清雍正八年,原石板橋被大水沖毀,兩岸士紳鄉民苦於無資修建,以攻石起家的粥店人薑桂松獨當此任,「捐資倡修」。乾隆六年,石橋建成,兩岸人民感其義,曾立碑以記此事,並改名「姜公橋」。之後,又經兩次較大修整,但均保持了「姜公橋」的原貌。

原來是石橋中間用作鎮水的石龍,目前僅剩下殘骸孤零零地立在河北邊明石橋的兩側,彷彿向人們做著無言地訴說。

石橋的建成,是繼「汶河古渡」的一個飛躍,它結束了汶河兩岸人民交往僅靠舟楫的歷史,並促進了大汶口作為工商小鎮的迅速崛起。據《泰安縣志》記載,大汶口明朝才由村升社,而社在元制為百戶以上,可見當時的大汶口不過是一個小鄉村而已。是交通為大汶口帶來了繁榮,而「明石橋」更是功不可沒。

橋面由大長石條鋪成,條石用扁鐵連接固定,非常牢固。最早修建於1567年,至1573年完工。

⑵ 石橋鄉的歷史沿革


公元前5000多年前,葛天氏部落就在該鄉一帶休養生息。夏後帝啟即位後,將治水有功的伯益的大兒子若木封為徐(今徐州一帶)伯,封他的二兒子飛廉為葛(今河南寧陵一帶)伯。據史書記載,夏朝有萬國,因此,葛地也叫葛國,俗稱葛伯國。都城在該鄉西北葛伯屯西側。據劉氏家譜記載,明洪武年間,劉氏始祖澄公率家眷從山西洪洞縣遷至寧陵縣柳園村。明嘉靖年間,甲午科舉人劉氏後代劉石橋北遷於此,村以其名而得,叫劉石橋。老二居住在石橋西北,稱為劉二橋,老三劉一風,號花橋,居住在石橋西,稱為劉花橋。清朝末,為防禦賊寇,此地建堡築寨,形成集會,稱為石橋集,簡稱石橋。
石橋鄉 在明代屬長樂鄉,為長五野。民國初期,全縣設5個區,石橋屬中區,為石橋集。民國30年(1941年),日偽縣政權將全縣改設為3個區,石橋屬一區(城關)。民國34年(1945年),石橋、金廂為鄉。1949年,寧陵解放,全縣設5區1鎮,石橋屬四區,時石橋、祁庄、萬集為鄉。五門劉為五區區政府所在地,時坡里、吳良吉為鄉,歸屬五區。1951年,全縣設6區1鎮,石橋屬六區,時萬庄、吳良吉、祁庄、萬集等為鄉。坡里為鄉,歸屬五區(邏崗)。1955年,全縣撤消區建制,合並為32個鄉,石橋、五門劉仍為鄉。1957年,全縣合並為17個鄉,石橋仍為鄉。1958年,全縣撤鄉合並為13個人民公社,石橋為人民公社。1977年,增設金廂人民公社,將所轄董庄、余庄寨、金廂劃歸金廂人民公社。1982年,撤銷金廂人民公社,將原金廂人民公社所轄金廂、董庄、余庄寨重新劃歸石橋人民公社管轄。1983年12月,撤消人民公社建制,改為鄉,石橋公社改為石橋鄉。2009年12月,省政府批准撤鄉設鎮,稱石橋鎮。至今。

⑶ 盧溝橋是北京地區現存的一座多孔聯拱大石橋,你知道它距今已有多少年的歷史嗎

盧溝橋(Lugou Bridge) 亦作蘆溝橋,在北京市西南約15公里豐台區永定河上,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永定河舊稱盧溝河,橋亦以盧溝命名.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正統九年(1444年)重修.清康熙時毀於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盧溝橋全長266.5米,寬7.5米,最寬處可達9.3米.有橋墩十座,共11孔,整個橋體都是石結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接,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
橋身兩側石雕護欄各有望柱140根,柱頭上均雕有卧伏的大小石獅共501個(盧溝橋文物保護部門提供數據),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橋東的碑亭內立有清乾隆題「盧溝曉月」漢白玉碑,為燕京八景之一.特別是橋墩造法頗有特色,墩下面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外形像一個尖尖的船頭,其作用為抗擊流水的沖擊.橋上的石刻十分精美,橋身的石雕護欄上共有望柱281根,柱高1.4米,柱頭刻蓮座,座下為荷葉墩,柱頂刻有眾多的石獅.望柱上雕有大小不等、形態各異、數之不盡的石獅子.民間有句歇後語說:「盧溝橋的石獅子——數不清」,明代《帝京景物略》也有盧溝橋的石獅子「數之輒不盡」的記載.許多遊人試圖搞清數目,但數來數去,眼花亂,最後只有作罷.1962年有關部門專門派人搞了一次清點,逐個編號登記,清點出大小石獅子485個,至此,應該說是「謎團冰釋」了.孰料,在1979年的復查中,又發現了17個,這樣,大小石獅子的總數應為502個,今後是否還會發現,誰也不敢來劃這個句號.
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他的游記中稱贊「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獨一無二的橋」.橋東為宛平縣城,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建.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宛平城的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史稱「盧溝橋事變」(亦稱「七七事變」).
著名建築學家羅哲文先生《名聞中外的盧溝橋》一文曾對這些雕刻精美、神態活現的石獅子有過極為生動的描繪:「……有的昂首挺胸,仰望雲天;有的雙目凝神,注視橋面;有的側身轉首,兩兩相對,好像在交談;有的在撫育獅兒,好像在輕輕呼喚;橋南邊東部有一隻石獅,高豎起一隻耳朵,好似在傾聽著橋下潺潺的流水和過往行人的說話……真是千姿百態,神情活現.」天下名橋各擅勝場,而盧溝橋卻以高超的建橋技術和精美的石獅雕刻獨標風韻,譽滿中外,實屬古今世界上一大奇觀.
歷史
盧溝橋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六月,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三月完工.全長266.5m,寬7.5m,有11個涵孔,兩側石雕護欄各有140條望柱,柱頭上均雕有石獅,形態各異,據記載原有627個,現存501個.[1]石獅多為明清之物,也有少量的金元遺存.「盧溝曉月」從金章宗年間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
盧溝曉月碑明朝正統九年(公元1444年)重修盧溝橋.清康熙年間永定河洪水,橋受損.1698年重修,康熙命在橋西頭立碑,記述重修盧溝橋事.橋東頭則立有乾隆題寫的「盧溝曉月」碑.公元1908年,清光緒帝死後,葬於河北省易縣清西陵,須通過盧溝橋.由於橋面窄,只得將橋邊石欄拆除,添搭木橋,事後,又將石欄照原樣恢復.
1937年7月7日在盧溝橋發生的「七七盧溝橋事變」,成為中國展開全國對日八年抗戰的起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在橋面加鋪柏油,並加寬了步道,同時對石獅碑亭作了修繕.1961年盧溝橋和附近的宛平縣城被公布為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1年為保護盧溝橋減少其運輸量而建立的盧溝新橋完工,但盧溝橋仍然繼續承擔交通運輸任務. 1986年盧溝橋歷史文物修復委員會成立,目的在於恢復盧溝橋原貌,工程拆除了1949年後鋪設的柏油和1967年加寬的步道,恢復了古橋的原貌,同時將機動車的通行移至緊鄰的盧溝新橋與之後修建的京石高速公路.
盧溝橋修繕
明代自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到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共修橋6次.6次均無大工程.
清代自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至光緒年間,共修橋7次,其中5次工程不大,只有兩次工程稍大一些.
公元1908年,清光緒帝死後,殯葬於河北省易縣西陵,須通過此橋.由於橋面窄,只好將橋兩旁石欄臨時拆除,在兩側添搭木橋,以便順利通過棺槨.事後,又將石欄照原樣恢復.
御題漢白玉碑
從1908年至1949年,盧溝橋沒有大的修繕工程,僅個別地方添配了欄桿和石獅.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將盧溝橋的橋面加鋪了柏油,修了橋上的碑亭、石欄及柱獅.1967年,加寬了400餘米的步道,建立了59道混凝土挑梁.1986年,北京市政府專門成立了「盧溝橋歷史文物修復委員會」,發起保護古橋,恢復古橋原貌的活動;統籌規劃,動員各界,組織修繕.工程籌資355萬元.工程中拆除了1967年加寬的步道和混凝土挑梁,加固了原石欄望柱;清除了瀝青,恢復了橋面;同時修繕了宛平城,復原了城樓.並全面整修橋券橋墩.還對古橋全部望柱、欄板、地袱、橋面、華表、石碑等實施部分風化及防滲漏保護措施.橋面整修時,中間空出印心,完全保留古橋的原狀.1997年6月,對部分被雷擊壞的石獅和望柱進行了修繕補救.為了保護好舊盧溝橋這座聞名中外的古橋,1971年,北京市在距盧溝古橋約一公里遠處又興建了「盧溝新橋」.這是一座17孔跨河公路橋,全長54.99米,寬15.5米.
橋的東頭是宛平縣城,這是一座建於明末拱衛京都的拱極城.1937年7月7日在這里爆發的「盧溝橋事變」,點燃了抗日戰爭的熊熊烈火,城牆上至今還留著累累彈痕.現在,宛平縣城已成為一處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紀念地.城內北側建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城東側辟為「抗日戰爭烈士陵園」.城樓上有七七事變紀念館和中國古橋陳列館.
盧溝橋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⑷ 大汶口,「橋」見變遷

雙腳踏齊魯 放眼觀七橋

大汶口,「橋」見變遷

雙腳踏齊魯、放眼觀七橋。七座不同 歷史 時期、不同建築風格的橋梁見證了時代的變遷。

對於「大汶口文化」,人們並不陌生。它是中國最早的農耕文明發源地之一, 歷史 可以追溯到距今6500年至4500年的新石器時代。

「大汶口遺址」就坐落在泰安市岱嶽區大汶口鎮。大汶口是「五汶」匯聚的地方,南北連接泰山與曲阜,依汶河而建。 歷史 元素讓汶口古鎮具有獨特的記憶。

省內現存最長古石橋

一座石頭橋,有什麼好看的?

明石橋是整個大汶河現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石橋,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我省境內現存最長的古石橋,至今保存完好且能正常使用。1567年,明石橋建成,成為南北交通要道,極大地推動了古鎮大汶口經濟的繁榮。這里商賈雲集,就連山西商人也看好這一黃金地段,在明石橋北端建起了一處山西會館,用於商人集會、洽談業務。

為此,古人曾賦詩一首:汶河倒流水泱泱,兩岸杏柳吐芬芳。古石橋上人如織,古鎮城內商賈昌。

這座橋因建於明隆慶年間,人們稱之為明石橋。橋寬2.5米,總長度221.8米,有65孔。每孔有5塊石板組成,每塊石板長3.3米,寬0.5米,厚0.3米。石板的縱橫相接處均由鐵制錘形扒據相鉗接,十分堅固。橋墩都用大石塊壘砌,向東迎水處為尖形以減少水的壓力。橋面上平,橋墩因河面的地勢有高有低,看上去高低不平,實際上每座橋墩都是下接河床石底,從河床看低者0.8米,高者1.8米。

此橋依水勢和地形分南北兩區,北端從大汶口鎮西南門起,下鋪20餘米的石面下坡路,便進入了主橋。這段橋32孔至河床中心,有一段岩石隆起處,修橋時,僅將岩石鏟平,鋪上平整的石塊,當地群眾叫作啞吧橋子,中間有寬3米、深2米多的流水道,在此處架了一孔橋,使「啞吧橋子」分為兩段,北段約27米,南段約40米,南接32孔主橋。再往南去便又是一段較長的隆起石面,鏟平作為路面,此橋為漫水橋。

2003年, 旅遊 專家李庚來到明石橋,被景觀所折服。他認為明石橋的中段,橋基西側的一塊巨石上,一條似刀砍斧劈一般長約半米,寬約七八公分的石縫,是古齊魯兩國的天然分界線,「雙腳踏齊魯」由此而來。

明石橋的建成,解決了大汶河古渡口 歷史 上的南北交通問題,在中國古橋梁建築史上,也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更難能可貴的是,盡管歷經滄桑,明石橋仍然為當地老百姓正常使用。夕陽西下,放羊的老漢趕著羊群從橋南岸經過,如世外桃源,令人陶醉。

與古對比,才能凸顯明石橋的作用。明石橋出現之前,當地百姓想去對岸,唯一的方法是「筏瓮渡水」。「用大瓮一口,四周綁上木棍等漂浮物,置渡河人於瓮中,有會游水的健壯男子四五人,邊游邊推,在驚濤駭浪中渡到對岸。」大汶口鎮文化站站長程勇這樣解釋。

大汶口鎮扼南北交通要衢,據《泰安縣志》載:「邑南大汶口,匯牟、贏、石柴及泮、奈環水達於濟。」由於大汶河沿鎮南橫貫東西百餘里,隨著經濟發展,過往行人及貨物越來越多,便有了小木船。木船的運輸,比早期的筏瓮渡水載重量大,不分寒暑都可以渡水,而且安全很多。

有了船就有了渡口,過往行人及貨物越來越多,繁忙的景象就像一幅美麗的圖畫。在大汶口鎮南偏東,斜寬約1公里,這里形成了泰安的八景之一景——汶河古渡。

隨著時代的發展,幾葉扁舟在這古老的水道上載運著過往行人或少量物資,實微不足道。經濟的發展讓河兩岸來往頻繁。木舟擺渡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出行需要。所以,就有了明石橋的出現。

明石橋修成後,橋南的磁窯鎮茶棚村,為給過往的商旅提供休息的場所,紛紛搭起棚子賣茶水,久而久之形成規模,茶棚成片,村子因此得名。

「橋梁博物館」

明石橋雖然解決了南北交通的阻塞問題,但一到汛期,人員、貨物就不能通行。「之前一到汛期就會封橋45天,兩岸就斷了來往。」12月10日,在明石橋上閑聊的村民盧希信老人笑稱,年輕時記得對麵茶棚村有戶村民來大汶口喝喜酒,恰遇封橋,「一場喜酒喝了45天,成了這里有名的笑談。」

1912年,大汶河第一座鐵路大橋——原津浦鐵路大橋建成,同時在鎮北端建起了大汶口火車站,解決了貨物外運的問題。從明石橋到鐵路大橋,交通進入了現代化階段。

大汶口鎮的工商業發展也達到了鼎盛時期。據貨棧老人回憶,當時貨物分別運往東北、京津、上海、廣州等地,每當收運旺季,火車站的貨房、貨場以及站台上下,貨物堆積如山,客商熙熙攘攘。平均每個日夜運走兩列火車,這個數量比從前的人力車不知要高多少倍了。

「原津浦鐵路大橋是日本人和德國人修建的。當時就是為了從兗州向外運輸煤炭。同時,也將汶口的糧食、蔬菜運走。」程勇說。

直到1958年,大汶河修了第二條津浦鐵路大橋復線。在現場,記者看到,兩條大橋相距不足百米,復線明顯比津浦鐵路大橋壯觀。「兩條鐵路解決了貨物積壓的問題,至今仍承擔著重要的貨物運輸和短途客運功能,平均五分鍾便有一趟列車通過。」程勇說。

盡管修建了鐵路,汛期人們尤其是車輛出行問題,仍沒有得到徹底解決。汛期一到,許多百姓爬上鐵軌,就在上面來往。

1975年,大汶河濟微公路大橋建成。該橋東距鐵路大橋西200餘米,橋長785米,橋高8米,橋面寬8.8米。此橋的建成,終於使大汶河不再是阻礙兩岸人們往來的天然屏障。

當年的盧希信只有20多歲,正是血氣方剛的小夥子。「當時的公社有73個大隊,每個大隊抽5個人去幫助建橋,我第一個就報了名。早晨六點干到下午六點,除去吃飯,每天要干10個小時以上,那時候心氣足,捨得下力氣。」盧希信說,大橋就是老百姓用地排車一車車拉出來的,只要給口吃的,加班加點誰也沒有怨言。至今想起來那段歲月,仍然有著一股激情。

隨著時代的變遷,原有的公路設施已遠遠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

1988年,一座宏偉壯觀的大汶河公路大橋——104國道大汶河大橋建成通車。該橋東距濟微公路大橋500米,建有橋墩12個,架橋13孔,每孔跨度42米,總計正橋長度546米,加上兩端引橋140米,總長686米。104國道汶河大橋的建設,解決了南北大通道和重型車輛受阻的問題,大汶口鎮的發展隨之步入春天。

隨著交通事業快速發展,2002年,在104國道西500米處,又一座宏偉的京福高速公路大橋建成,大橋全長1260米,雙向四車道,橋面寬28米,氣勢雄偉,設計時速120公里,通行能力大大加強。

2011年,京滬高速鐵路大橋建成,大汶口進入高鐵時代。加上1998年建成通車的北藤村大橋,從明石橋上環顧,七座不同 歷史 時期、不同建築風格的橋梁見證了時代的變遷,形成了具有獨特魅力的「橋梁博物館」,也為古老的大汶口增添了「雙腳踏齊魯、放眼觀七橋」的嶄新一景。

古鎮綻新顏

時光穿梭,古渡橋口風采依舊。明石橋凜然站在洶涌奔騰的汶河之上,見證著大汶口古鎮新的變化。

在「橋梁博物館」最西側,是京台高速山東段,它是山東交通運輸與經濟發展的大動脈。據了解,京台高速公路山東段泰安至棗庄改擴建項目於去年啟動,將雙向四車道擴寬為雙向八車道。按照施工計劃,將於明年下半年通車。在現場,記者看到雙向八車道改造已基本完成,施工人員正在對原有的橋梁、涵洞進行拆移。

高鐵也迎來新的機遇。濟棗(濟南至棗庄)高鐵將緊鄰京滬高鐵跨越大汶河,使沿線城市得以協調一體化發展,為山東經濟增長帶來新的動能。「大汶口鎮地質結構牢固,周邊的多數路橋都會選擇在這里經過。」程勇介紹,濟棗高鐵大汶口段正在辦理征地,「建成之際,便是放眼觀八橋了。」

如何將這座古鎮的優秀基因轉化成再出發的青春動力?

大汶口古鎮保護項目是「以農業為基礎,文化 旅遊 為先導,休閑體驗為核心,互聯網技術為手段的全面繁榮模式」復興理念的成功試水之作。

老桂花樹下趴著慵懶的露天泳池,庭院深深載著玻璃陽光房,新中式loft二層是月球帳篷兒童房,復古的蝴蝶木櫃上放著玫瑰味的歐舒丹,汶河石噴泉恭迎光臨油畫主題晚宴……首批開放的22座院落,風格主題各不相同,最大程度滿足了不同人群審美的需要。

「鄉奢藝術酒店致力於做中國鄉村奢侈品的提供商,建立鄉間自然與美好生活的關系,為人們提供一種放鬆身心、綻放情懷的旅居生活方式。」鄉奢藝術酒店總經理張會說。

在這里,上至管理層、下至服務員,70%以上是當地村民。他們被稱為管家。

大汶口鎮重點打造沿汶河 旅遊 觀光帶,依託大汶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一河四湖、萬畝濕地等生態資源,做活水和文化相結合的 旅遊 文章,打造泰城山水文化南大門。

泰安提出城市建設由「依山而建」向「依山傍水而建」轉變。大汶河在大汶口鎮26.8華里河岸線上形成「一河四湖」,1.1億立方米大水面,2.8萬畝濕地。

現在的古渡口,建起了3公里長的大汶河岸帶狀公園,在河中央建起了「河心公園」,人們可乘小舟到河心公園遊玩、垂釣,這里濕地上萬畝,各種水鳥成群,河心公園也是觀賞水鳥最佳位置。

大汶河流域大汶口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啟動,大汶河再次迎來全新的發展篇章。

目前,項目已全面完工,現在的汶河水清澈見底,這里也逐漸成了鳥類棲息繁殖地,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展現在人們面前。每到周末,不時有來自周邊城市的釣魚愛好者前來垂釣、拍鳥。

⑸ 石橋鎮的歷史沿革

石橋在明代屬長樂鄉,為長五野。民國初期,全縣設5個區,石橋屬中區,為石橋集。民國30年(1941年),日偽縣政權將全縣改設為3個區,石橋屬一區(城關)。民國34年(1945年 ),石橋、金廂為鄉。1949年,寧陵解放,全縣設5區1鎮,石橋屬四區,時石橋、祁庄、萬集為鄉。五門劉為五區區政府所在地,時坡里、吳良吉為鄉,歸屬五區。1951年,全縣設6區1鎮,石橋屬六區,時萬庄、吳良吉、祁庄、萬集等為鄉。坡里為鄉,歸屬五區(邏崗)。1955年,全縣撤消區建制,合並為32個鄉,石橋、五門劉仍為鄉。1957年,全縣合並為17個鄉,石橋仍為鄉。1958年,全縣撤鄉合並為13個人民公社,石橋為人民公社。1977年,增設金廂人民公社,將所轄董庄、余庄寨、金廂劃歸金廂人民公社。1982年,撤銷金廂人民公社,將原金廂人民公社所轄金廂、董庄、余庄寨重新劃歸石橋人民公社管轄。1983年12月,撤消人民公社建制,改為鄉,石橋公社改為石橋鄉。2009年12月,河南省政府批准撤鄉設鎮,稱石橋鎮,至今。

⑹ 橋的歷史

橋的歷史

公元35年東漢光武帝時,在今宜昌和宜都之間,出現了架設在長江上的第一座浮橋。
建於1706年的滬定鐵索橋跨長約100m,寬約2.8M,由13條錨固於兩岸的鐵鏈組成,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中經渡此橋,由此更加聞名。
灌縣的安瀾竹索橋建於1803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竹索橋,全長34O余米,分8孔,最大跨徑約61m,全橋由細竹蔑編粗五寸的24根竹索組成,其中橋面索和扶擋索各半。
在秦漢時期,我國已廣泛修建石粱橋。世界上現在是保存著的最長、工程最艱巨的石粱橋,就是我國於1053一1059年在福建泉州建造的萬安橋,也稱洛陽橋,此橋長達800米,共47孔,位於「波濤洶涌,水深不可址」的海口江面上。此橋以磐石鋪遍橋位底,是近代筏形基礎的開端,並且獨具匠心地用養殖海生牡蠣的方法膠固橋基使成整體,此也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造橋方法,近千年前就能在這種艱難復雜的水文條件下建成如此的長橋,實是中華橋梁史上一次勇敢的突破。
1240年建造的福建潭州虎渡橋,也是最令人驚奇的一座粱式大橋,此橋總長約335m,某些石粱長達23.7m,沿寬度用三根石粱組成,每根寬1.7m,高1.9m,重達200多噸,該橋一直保存至今」歷史記載,這些巨大石樑橋是利用潮水漲落浮運建設的,足見我國古代加工和安裝橋梁的技術何等高超。
我國古代石拱橋的傑出代表是舉世聞名的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又稱安濟橋),該橋在隋大業初年(公元605年左右)為李春所創建,是一座空腹式的圓弧形石拱橋,凈跨37m,寬9m,拱失高度7.23m,在拱圈兩肩各設有二個跨度不等的腹拱,這樣既能減輕橋身自重,節省材料,又便於排洪、增加美觀,趙州橋的設計構思和工藝的精巧,不僅在我國古橋是首屈一指,據世界橋梁的考證,像這樣的敞肩拱橋,歐洲到19世紀中葉才出現,比我國晚了一千二百多年,趙州橋的雕刻藝術,包括欄板、望柱和鎖口石等,其上獅象龍獸形態逼真,琢工的精緻秀麗,不愧為文物寶庫中的藝術珍品,我國石拱橋的建造技術在明朝時曾流傳到日本等國,促進了與世界各國人民的文化交流並增進了友誼。
1957年,第一座長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的勝利建成,結束了我國萬里長江無橋的狀況,從此「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橋的正橋為三聯3X128m的連續鋼桁粱,雙線鐵路上層公路橋面寬18m,兩側各設2.25m人行道,包括引橋在內全橋總長1670.4物,大型鋼梁的製造和架設、深水管柱基礎的施工等,對發展我國現代橋染技術開創了新路。
1969年勝利建成了舉世矚目的南京長江大橋,這是我國自行設計、製造、施工,並使用國產高強鋼材的現代大型橋梁,正橋除北岸第一孔為128m簡支鋼桁粱外,其餘為9孔3聯,每聯為3xl60m的連續鋼桁粱。上層是公路橋面,下層為雙線鐵路,包括引橋在內,鐵路部分全長6772m,公路部分為4589m,橋址處水深流急,河床地,質極為復雜橋墩基礎的施工非常困難。南京長江大橋的建成顯示出我國的建橋事業已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也是我國橋梁史又一個重要標志。

⑺ 中國古代的四大水利工程,四大明橋

四川都江堰(戰國)、陝西鄭國渠(戰國末期)、廣西靈渠(秦代)、浙江它山堰(唐代)

中國的四大名橋分別是河北趙州橋、福建泉州洛陽橋、廣東潮州廣濟橋、 北京盧溝橋。
趙州橋又稱「安濟橋」,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城南2.5公里處,它橫跨洨水南北兩岸,建於隋朝大業年間(605-616年),是著名匠師李春建造,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因橋體全部用石料建成,俗稱「大石橋」。
趙州橋結構新奇,造型美觀,全長50.82米,寬9.6米,跨度為37.37米,是一座由28道獨立拱券組成的單孔弧形大橋。在大橋洞頂左右兩邊拱肩里,各砌有兩個圓形小拱,用以加速排洪,減少橋身重量,節省石料,這在建橋史上是個創舉。橋面兩邊的欄板望柱,雕有各種精美圖案,刀法蒼勁,造型生動。在結構上,弧形平拱和敞肩小拱給人一種巨身輕靈、躍躍欲飛的動感。線條剛勁之中見柔和,隱重之中顯輕靈,雄偉之中含雋永。趙州橋以其非凡的特色,被譽為「天下第一橋」、「世界奇跡」。
洛陽橋:原名「萬安橋」。我國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位於福建省泉州東郊的洛陽江上,是世界橋梁筏形基礎的開端,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洛陽橋,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橋工程。從北宋皇祐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前後歷七年之久,耗銀一千四百萬兩,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據史料記載,初建時橋長三百六十丈,寬一丈五尺,武士造像分立兩旁。造橋工程規模巨大。結構工藝技術高超,名震四海。
廣濟橋位於廣東省潮州市古城東門外。俗稱湘子橋。橫跨浩瀚的韓江,居閩粵交通要津,以其「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獨特風格,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該橋集梁橋、拱橋、浮橋於一體,是我國橋梁史上的孤例。橋墩上建有形式各異的廿四對亭台樓閣,兼作經商店鋪,故有「廿四樓台廿四樣」、「一里長橋一里市」之美稱。
盧溝橋(Lugou Bridge)亦作蘆溝橋,在北京市西南約15千米處豐台區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盧溝橋全長266.5米,寬7.5米,最寬處可達9.3米。有橋墩十座,共11個橋孔,整個橋身都是石體結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接,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宛平城的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史稱「盧溝橋事變」(亦稱「七七事變」)。 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

⑻ 石橋鎮的歷史沿革

唐宋以前

石橋鎮境屬揚州邑。
春秋
石橋鎮域屬吳,吳亡入越,越亡入楚。戰國時期,楚東侵至泗水,故石橋境域屬之。

政元年(公元前221)秦始皇並吞燕、趙、齊、楚、韓魏統一全國,分設郡、縣制、置三十六郡。滅楚後,置歷陽縣(今和縣)、懷德縣(今星甸、石橋境域)屬九江郡。始皇完成統一大業後,收天下兵器鑄鐵人12樽,統一全國度、量、衡。十寸為尺,寸、尺、斗、擔均為十進位。惟秤不同,十錢為兩,十六兩為斤,百斤稱擔。

漢高帝四年(公元前203)懷德屬淮南國。
東漢分十三州、郡,懷德屬揚州邑。
三國時期(公元220?D265年)懷德屬魏。
章武元年(221)魏派曹仁大司馬、督諸軍據烏江,屯兵懷德。
西晉
太康元年(280)晉命安東將軍王渾,揚州刺史周浚帥兵伐吳,吳派丞相張悌迎戰於歷陽。
東晉
咸和二年(327)歷陽太守蘇峻反晉,自橫江登牛渚,為晉軍陶侃所殺。
北齊
天寶六年(555)冬,北齊與梁,協和聯盟於歷陽,改歷陽為和州。

大業十三年(617),山東農民趙義軍首領杜伏威,攻佔歷陽,自稱總管。
明清以前

咸通九年(868),趙義軍首領龐勛率部進駐烏江,佔領和州。
廣明元年(880),趙義軍首領黃巢攻佔滁、和二州。
五代
顯德五年(958),二月,柴榮率兵攻克淮南十四洲,以江為界。南唐失和州,僑置於太平州(當今滁縣)謂新和州。
南宋
建元三年(1129),十月,金兀術第一次侵犯和州,次日再犯州,守城防禦使李濤以城降。
建炎四年(1130),九月,進仕趙霖率領民兵收復和州。
民國前

至正十五年(1355)正月,朱元璋率農民趙義軍攻佔和州,六月一日,帶領徐達。常遇春,廖永安等水師,從楊林河口渡江,大破採石礬,乘勝進取太平。
洪武九年(1376)建江浦縣,邊鄰懷德(今星甸、石村廟)。
建文四年(1402)御史劉觀游駟馬山。
宣德九年(1434)春夏連旱,河塘涸裂,禾枯竭,民食草根、樹皮,餓死眾多。
弘治元年(1488)久無雨,旱 。
三年(1940)夏末,大雨,冬降大雪一個多月。
正統六年(1441)、州(和)境9鄉,35都,6鎮,懷德鄉在州北70里(今星甸鎮)下轄西九都,湯集,西十都(今石村)。
嘉靖二年(1523)夏秋大旱,禾苗枯絕。
三年(1524)夏疫遊行死相枕於道。
五年(1526)十月,免徵各衛所屯糧。
十年(1526),御史張心勘定聽民,認墾 科懷德,遵教等草坊。
十四年(1535)蝗 嚴重。
二十三年(1544)夏、秋無雨。
隆慶元年(1967)知縣王之綢令石橋諸多會文青山寺,曰:青鎖會。(《碑乘》)
正德七年(1576)夏,流賊劉六等犯境,典史談傑率民兵驅至駟潰山,斬其前鋒,余眾潰《碑乘》
萬曆十五年(1587)火水連月,圩埠盡泛,民居盪沒,哭聲遍野。
二十七年(1589)大旱。
三十二年(1604)夏無雨。
四十五年(1617)秋旱。
崇禎十一年(1638)旱荒。
十三年(1640)久無雨。
十四年(1641)旱荒歉收。

順治九年(1652)少雨減收,谷價騰貴。
康熙二年(1663)和含大水泱及懷德境。
十八年(1679)久不雨,民失收,食草根樹皮。免江淮旱災額賦。
十九年(1680)麥大稔。八月祥雲滿天氤 離奇,似輪如 ,五色萬狀。冬至日,西方有星光芒如練,直貫北斗百日方沒。
二十九年(1690)十一月,大雪積陰五十日。
四十一(1702)正月朔,太白經天,太陽盡見二十二日,夜有星隕如箕,赤天燭天,天鼓鳴。
雍正元年(1723)飛蝗蔽損莊稼。
四年(1727)劃石橋境隸西鄉轄十二保。
乾隆十三年(1723)全年無透雨。
嘉慶十九年(1814)久無雨,河塘裂,賣牛馬,當田地,買穀物,以渡生。
道光元年(1821)山地旱,圩淹沒。
十五年(1835)旱、蝗二災並發。
咸豐元年(1856)秋大旱,飛蝗蔽野,餓死者無數。
八年(1864)皖道陳玉成勾結捻軍掠石橋薛家口,築壘大劉庄,北軍鞠殿華,富明阿及協領博烏分五路迎擊,平石橋,斃賊數千。
光緒十一年(1885)二月大雨,山洪泛濫,圩田淹沒。
十七年(1891)六月旱,蝗成災。
三十年(1894)石橋境地分屬石磧鄉和星甸市。
宣統元月(1909)四月旱,民謠起,「宣統宣統無水泡種」。
解放前
中華民國(1914?D1949)
民國三年(1914)設立江浦縣第三區第三國民小學,即王村小學。
十年(1921)石橋境劃歸第四區,分漫石鄉和石村鄉。
十四年(1925)十月九日,奉軍潰部由江寧鎮北渡江經石橋境沿途縱掠,受災尤酷。
十七年(1928),設石村、石橋、漫家廟、王村廟四所國民小學。分別由王安德、胡彰 、陳維棟、蔣仕道任校長。
十八年(1929)改設漫家廟,石橋、石村、王村為鎮建制。當年大旱,縣賑糧賑銀。
二十年(1931)秋大水,山洪發。
二十三年(1934)秋無雨,河塘涸,田龜裂,禾苗枯,高溫43度為百年未見。
二十七年(1938)四月十二日,縣政府在三戶湯(今歸和縣)重建,同時成立保安團。經代江蘇省長德勤批准,姚鏡涵任縣長兼司令。姚走後由何漢武接縣長兼司令。縣政府機關由大趙祠堂遷胡家 、漫家廟孫村庵、八大禁等地。
二十八年(1939)七月,新四軍江北濟南縱隊四連抵石橋境西地區,開展抗日宣傳活動。
二十九年(1940)五月,中共江和全工委成立,胡克誠任書記。
三十年(1941),九月二十五日,日軍入侵石橋、漫家廟、王村廟,築堡清鄉,製造「血染三甲村」,「火燒乾子劉」兩大慘案,犯下滔天罪刑。十日,成立維持會。十一月成立偽石橋鄉政府,滕姬豈任偽鄉長。同年秋,國民黨桂系白崇喜部屬秦南甫潰兵在青山同尾隨追趕日軍佔領石村山頭對峙,雙方炮擊一個多小時,日軍傷亡眾多敗撤東退,國軍也有少量傷亡,後西匯大部隊。
三十一年(1942)夏,石村廟中共黨員喬正才組織地方游擊武裝配合江和全大隊開展保衛黨的交通線中樞——石村廟的抗日斗爭。
三十二年(1943),中共江和全縣委成立,時生任書記,在八大禁、駟馬山一帶區域開展抗日活動,搗毀石橋日軍三光洋行,襲擊駐河口日偽稅務所。迫使日軍於四月撤離石橋、漫家廟、王村廟等據點。
三十三年(1944)二月十七日,新四軍和含獨立大隊,和江全大隊在石村廟喬家崗圍殲日軍清鄉隊一個連,打死日軍十人生浮十九人散逃偽軍六十多人,全連武器全被繳獲。
7月15日,國民黨171師513團和第十縱隊一部分,加江浦保團400餘人進攻江和全地區,佔領石村廟、漫家廟等集鎮,江和全大隊退轉香南區和縣范橋、南義一帶。
4月19日,新四軍第七師代師長譚希林率和含部隊攻打石村廟頑軍。23—26日,新四軍二師獨立旅進入和含地區,與和含部隊匯師收復了漫家廟、石村廟等地區。
9月10日,七師北撤,江全縣委書記時生,交通站長徐皖東轉入正規部隊,二?D七師交通線使命結束。
三十四年(1945)二月,中共江浦民主政府成立,在石村廟地區開展減租減息活動,發展武裝力量。在駟馬山召開參軍報名大會,茆伯義父親送子報名參軍,胸佩大紅花,騎著毛驢,擴大影響,革命青年劉有其、劉有國、滕新懷、劉壽生、吳夕賢、陳大財、徐佐軍、蘇斌、劉承炎踴躍報名參軍。
三十五年(1946)國民黨保安團縣大隊丁祥林(綽號丁大炮)、黃家治先後駐扎石村廟、漫家廟,石橋、王村,夏:秘密殺害地下黨員,中共石村鄉指導員,鄧本碩。新四軍七師和含獨立團馬長貴則控石橋地區大部分農村。
三十六年(1947)石橋至湯泉土公路建成,石村成為國、共兩軍爭奪的中心。
三十七年(1948)春,江全縣委書記王信友,領導七、二師幾個團兵力,開展「撥釘」戰斗,經三晝夜圍攻,迫使駐石村國軍劉忠信獻堡投降。全部解除頑軍武裝,駐扎漫家廟胡孔謀第三大隊頑軍星夜棄堡潛逃,石村鄉人民政府成立,陳大財任鄉長。北到全椒、花山、藕塘,南抵南依,陶廠長達兩百公里的中共交通線,二師和七師運輸樞——石村廟從此暢通無阻。
二十八年(1949)二月中旬,中共江浦縣委、縣政府成立,王信友、石永家、分別任縣委書記和縣長機關駐在石村廟街。
一九四九年
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25軍南下,先行55團抵石村一帶駐防,訓練,不久開赴裕溪口作戰渡江。
4月21日,廢除保甲制,以區、鄉村行政區劃為單位,石村、石橋、湯集三鄉屬星甸區後歸橋
林區,隸皖北滁縣專區。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普天同慶。
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時期(1949年4月-1956年12月)
2013年 石橋鎮與星甸鎮合並為浦口區星甸街道

⑼ 泰安明石橋的相關知識

石橋座落在山東省泰安市大汶口文化遺址大汶河上,橋中間是古代齊魯分界線,橋北頭是魯國大汶口鎮,橋南頭是齊國。明石橋始建於明隆慶(1567-1572)年間,故稱明石橋

⑽ 鄱陽湖枯水,2930米明代石橋露「真容」!對考古工作具有哪些意義

對研究當地歷史和鄱陽湖的形成有重大意義。

我國歷經了上下幾千年的歷史,很多古代遺址,因為歲月的變遷和水土流失等原因而被淹沒。而鄱陽湖底,就是一處充滿著豐富文化寶藏的地方。如今,由於持續乾旱,湖水見底,明代的石橋終於向大家展示了它的真實面容。在這座石橋上,人們感受到來自明代湖中石橋的魅力。

鄱陽湖枯水。

2022年,很多地區因為連下暴雨導致洪澇災害,但是江西卻是另外一番景象。九江的鄱陽湖,因為持續的嚴重乾旱,導致湖底都露了出來。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一座淡水湖,上承五河之水,下接長江止水。如今乾涸見底,足見當地的旱情是有多嚴重了。不過這也為當地市民帶來了另外一番美好景象。鄱陽湖有著豐富的水下遺產,或許俯首拾起的,就有可能是古代文物。

閱讀全文

與明石橋有多少年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