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客家文化有多少年的歷史

客家文化有多少年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3-01-04 20:15:18

㈠ 客家人的歷史有多少年

客家,是一個具有顯著特徵的漢族民系,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圍最廣闊、影響最深遠的民系之一。聚居在廣東梅縣、興寧、大埔、五華、惠陽等縣江西、四川、廣西、湖南、台灣、海南、福建部分地區,分布約120餘縣。先世居黃河流域,西晉末年(4世紀初)、唐代後期(9世紀末)因戰亂大批南下。1270年代南宋滅亡後又遷至贛、閩、粵等地。自稱「客家」或「來人」,以區別於本地人。客家話是漢語方言之一,保留較多古漢語音韻。山歌別具風格。客家人在聚居地區保持自己習俗傳統,婦女均天足,參加勞動生產,不受封建陋習約束,勇於進取。近代,太平天國之亂失敗後,不少客家人被迫分散在更廣闊的地區,有的轉徙台灣、香港,或僑居南洋一帶。
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種說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說和客家混血說。客家中原說認為客家主體構成為來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說則認為「客家共同體,是南遷漢人與閩粵贛三角地區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後產生的共同體,其主體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數流落於這一地區的中原人」。從兩宋開始,中原漢民大舉南遷,經贛南、閩西到達梅州,最終形成相對成熟的、具有很強穩定性的客家民系。此後,客家人又以梅州為基地,大量外遷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客家三州」為 嘉應州、贛州、汀州。

更多請打開網頁http://ke..com/view/6344.htm

㈡ 客家傳統文化有哪些

客家民系的真正形成,雖然只有短短的幾百年歷史,然而客家人所創造的絢麗多姿的文化、獨特的風情風貌卻可以說是源遠流長。千百年來,客家人在由北向南的長途跋涉和頻繁的遷徙中;不僅保留了古老漢民族固有的優秀文化傳統,而且還吸收了閩越、畲、瑤等族的優秀文化和風俗,從而使客家文化千情萬種、雲蒸霞蔚、獨具特色.成為漢民族文化中光彩奪目的一頁![客家娶親]閩西客家人的迎娶婚禮別有風趣。男家的迎親隊抵達女家,新娘出門站在畫有八卦太極圖的米篩中換上新鞋,稱為「過米篩」象徵留下娘家的活土(財氣),到婆家去重創業。接著背出家門,上車(古時用轎)時兄弟用一碗水潑到車上,表示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此時,新娘放聲慟哭。到達男家後,在一福命婦手捧盛著柑橘(寓甘甜,吉祥的園盤)的牽引下跨過火紅的木碳爐,以示「興旺」。入門時,新娘跨雞而過,稱「攔門雞」。進入廳堂拜堂後,即入洞房,婚宴開始。深夜鬧洞房,酣樂為止。[迎春]是在農歷立春日,州官縣尹親赴郊外舉行迎春牛儀式,由官員親自扮春官鞭打紙扎春牛或真牛下田犁田,以示重農勤桑。農村則在神前祭祀,家家戶戶採摘冬青樹枝和桃李花,扎在竹竿上,製成「春把」,從天井伸向高空,堂前擺上供品,「立春」時辰一至,焚香燭、放鞭炮,稱「迎春接福」,祈求全家安居樂業,稻菽豐收。有的地方,用土捏成春牛或紙扎春牛,分送各戶,置於灶君之旁,以祈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客家婦女的涼帽]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涼帽用薄薄的蔑片或麥桿編成,斗笠的頂部縫有布,有的還綉著花(多綉梅花),邊沿四周,除正面外,還垂掛著五寸來長的褶疊均勻五彩斑斕的布,遠遠望去象一朵朵飄逸的艷麗鮮花。未婚的姑娘還在垂布的兩端編織著五顏六色的綵帶。綵帶便成為客家姑娘婚否的標志。涼帽除有遮擋陽光,防雨水、防塵、防沙外,亦是客家婦女的獨特的頭飾。[連城「走古事」]連城縣境以祈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民間娛樂活動。走古事,以戲曲裝扮的兒童立於轎台之上,由22名青壯年抬著,於正月十四上午十點許,在菩薩轎、萬民寶傘、彩旗、十番鼓樂隊的簇擁下,一路鳴銃,在數以萬計的鄉民和遊客的圍觀中,開始競賽,直走到領先的「天宮」棚同第二棚「古事」脫節時,鳴銃進入寸中,第一次 「走古事」結束。第二次是正月十五日「古事」列隊到村中的溪流里。鼓樂隊相互潑水透濕,然後響三銃,「古事」棚蜂擁下水,逆水徑走,他們不顧天寒水深,河石苔滑,跌倒了再爬起來,勇往直前,激烈兢爭,直至抵達終點方允遏止,人們在歡娛中取樂,在兢爭中健身,是春節期間獨特民間體育、娛樂活動。[龍岩採茶燈舞]距今有150多年歷史。採茶燈舞以「採茶」和「撲蝶」為基調,配上輕松流暢的民間小調,輕歌曼舞,充滿歡快熱烈的氣氛,是福建民間舞蹈的一朵奇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把此曲收入文庫。[姑田游大龍]元宵佳節游大龍是連城姑田傳統的群眾性文娛活動,始於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姑田紙扎龍直徑70厘米,長600餘米,由一百五十節組成,由600餘名青壯年參舞,被譽為 「天下第一龍」。[閩西漢劇]具有獨特風格,廣泛流行於閩西客家地區和龍岩、漳平等地,是福建省主要的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分生、旦、丑、凈四門行當;樂器方面有頭弦、月琴、三弦、琵琶4大件,還有二胡、笛子、嗩吶、大小鑼,銅鑼、碗鑼、堂鼓、大小錢板、夾板等。經收集記錄有本子的傳統劇目達200多個。[閩西木偶戲]木偶多至36個,每個木偶由10多條線操吊,木偶身長76.59厘米,頭約8.32厘米,眼珠會轉、嘴會張合和四肢能活動。分文、武小生,文、武老生,正、武、丑、老旦,文、武凈和文丑等角色。音樂唱腔分「高腔」和「亂彈」兩種。「高腔」的基本曲調為「九調十三腔」,以清為主,用客家話演唱;「亂彈」則吸收閩西漢劇的西皮、二黃唱腔,用官話演唱,木偶戲劇目有幾百個。50年代,閩西木偶戲代表隊曾赴上海參加華東區地方戲曲會演,榮獲「特種藝術表演獎」。

㈢ 歷史悠久的福建客家文化

客家是我國一個少數民族,也是中國分布最廣,影響較深遠的一個民族。它不但繼承了漢族文化,還融合了南方的土著文化,從而形成客家獨特的文化。
那麼,下面隨我一起來看一下 福建文化 吧!

客家文化是「南化」的主流,是中國文化漢民族文化的分支,它是在中國文化成長期(公元0年~公元1000年)孕育誕生出來的。客從「中」來,客家文化是從中原遷移而來的。更詳實的記載是「客家文化是在中國文化融合期(公元1000年~2000年)成長發展起來的」。

宋末元初,元朝蒙古兵南下,兩次進攻梅州,蔡蒙吉、文天祥先後率義兵抵抗,失敗後,元兵大肆屠殺居民,境內人口銳減,福建、江西的客家人移到梅州的又增加了許多。而同時梅州人又開始了遷居南洋,開始了客家人南走向世界的艱苦辛酸歷程。據考證是廣東梅縣鬆口的卓謀首途,他帶領當時鬆口卓姓800壯丁,參與文天祥的抗元斗爭,豈料因敵我懸殊,敗走潮州,乘船逃退,舟沉崖山,被浸死者十之八九。

卓謀倖免於難,召集生存者,結隊乘坐木船,漂泊南洋,至婆羅洲定居。這就是客家人南遷海外的開始。客家人南遷海外,加快了客家地區的開發,也加快了客家文化的成長發展。客家文化將為中國文化高潮期的到來推波助瀾。中國文化高潮期就是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融合。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融合成功的地區就在東南亞地區,有學者稱之為「大中華文化圈」。它包括中國的台灣、香港、澳門地區,和越南、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國。客家文化作為中國文化的一支,也在這「大中華文化圈」活躍著,相信還會繼續活躍著、推動著、融合著。」

客家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延續和承襲了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古中原文化的傳統,客家文化分為五大類,有客家方言、客家文學、客家藝術、客家習俗和客家建築。客家是漢民族中一個系統分明又很有特點的支系。歷史上的客家人幾經遷徙,從中原到南方而先後定居於閩粵贛,逐步形成了獨特的文化體系,浸潤於中的永定客家文學因此呈現出別樣的發展形態。永定客家文學包括文人文學和民間文學。

客家文學是有客家人特色的文學,它的歷史和客家民系的形成有著密切的關系。它是伴隨著客家民系的形成而形成,發展而發展的。客家先民原來主要是一些居住在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黃河、淮河和長江流域的漢族人民。由於天災和戰亂的侵擾,大約從唐宋時期開始,客家先民經過了四次大規模遷移,逐漸在閩西、粵東、贛南共省邊界地區定居下來。他們在這里休養生息,繁杭後代,艱難地建設自己的家園,度過了宋、元、明時期。

時至七世紀,隨著清王朝的建立,客家又出現了大規模的遷徙浪潮。這次遷徙有政治的原因也有社會經濟的原因。在政治原因方面,比較明顯的一是滿族遷入中原,在征服客屬各地時,客家義士號召客家人舉義勤王,義師失敗後,拒絕向清朝政府低頭的客家人被迫遷徙他鄉。二是清初鄭成功抗濟驅荷,其部曲名為閩義軍,名將羅大力、羅江、賴其肖等多為客家人。他們追隨鄭成功,遷入合脾。三是會黨運動的擴散和以客家人為卞休的太平天國起義的失敗以及廣東西路土客大械矛等政治夕卜爭因素的影響。

但是,引起建次大規模遷徙浪潮的更主要原因則是出於社會經濟。客家人與原住民融合為一體,形成一個特別能吃苦耐勞、團結進取的族群。以後,他們又不斷向南方其他各省及海外播衍生息。

在不斷的遷徙以及與當地人融合過程中,閩西客家先民在自己的文化中不僅保留了中原漢文化的基本特徵,而且吸收了當地民族文化的精華,逐步形成了客家文化的雛形並使之日益成熟,最終形成了一種不同於中原漢民族、又區別於當地民族的獨特文化。

㈣ 客家文化有多少年的歷史

問:客家文化有多少年的歷史
答: 客家民系是在中國長期歷史中形成的漢民族內一個特別民族。客家人的根在中原,客家文化是中原古文化的延伸和擴展。中國自秦漢以後一千多年間,由於北方的游牧民族入侵中原或天災戰禍等原因,多次引起中原漢人向南遷徙,數量超百萬之眾。南下漢人形成若干支系,其中進入贛南、閩西、粵東北山區的中原漢人,與古越族後裔畲、瑤等土著居民雜處,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創造出一支與中原文化相通、又具南方特色的文化,稱為「客家文化」。這些南遷漢人,操一種濃厚中原古音,並雜夾江淮官話的語言,稱為「客家話」,講這種話者稱 「客家人」。

㈤ 客家歷史有哪些

客家人自秦朝至今在南方地區居住有兩千多年歷史的一個重要群體,是廣東本地的主要族群(廣府、客家、潮汕、粵西高涼、四邑、海陸豐、粵北少民等)之一,也是江西和福建本地的重要族群之一。廣東的幾大族群,都是混合同化了嶺南最早的原住居民百越諸族而最終形成的。客家民系並不比廣東其他民系形成的時間晚,因為客家語本是中原雅言,只是到了南方後吸收了一些土著語言,但其主體仍是中古雅韻。客家人也並不比其他族群晚來於廣東,在廣東的河源、惠州等地最早定居的就是糅合了原古越諸族的客家先民。
客家人有五次大遷移,客家先民第一次大遷徙 西晉永康元年,發生了「八王之亂」,繼而又爆發了人民反晉王朝的斗爭,大大動搖了西晉王朝的統治。這時北方的匈奴、鮮卑、羯、氐等少數民族趁虛而入,各自據地為王,相互爭戰不休,使中原陷入「五胡亂華」的動盪局面。西晉王朝覆亡後,中原成了胡人的天下,他們廢農田,牧牛羊,虜漢人做奴隸。不堪奴役的漢人大舉南遷,他們由中原經河南南陽,進入襄樊,沿漢水入長江遷向湖北、安徽、江蘇一帶;朝東則由九江到鄱陽湖,或順贛江進入贛南山區。其前鋒已抵達今之梅州大埔,並於東晉義熙九年(即公元413年)以「流民營」為基礎設置了義招縣。這時,東晉王朝為安置中原移民,專門設立了僑州、郡、縣,予以各種優待。這股潮流此起彼伏,持續170多年,遷移人口達一二百萬之眾。
第二次大遷徙 唐朝自「安史之亂」後,國勢由盛而衰,出現藩鎮割據的局面。加之中原災荒連年,官府敲榨盤剝,民不聊生,許多城鄉煙火斷絕,一片蕭條。不久,爆發了先後由王仙芝、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起義軍弛騁中原,輾轉大江南北十數省。這些地方正是第一次南遷漢民分布的地域。戰亂所及,惟有贛南、閩西南和廣東東北「堪稱樂土」,於是上述各省客家先民的大部分,由江州溯贛江而上,來到今天的贛南、閩西、廣東東北的三角地帶定居。根據客家族譜記載,這時期的移民,避居福建寧化石壁洞者也不少。這就是中原漢人歷史上第二次大舉遷徙。這次南遷,延續到唐後的五代時期,歷時90餘年。
第三次即客家民系形成中的大遷徙 北宋都城開封,於公元112年被金兵攻佔後,宋高宗南渡,在臨安(今杭州)稱帝,建立南宋王朝。隨高宗渡江南遷的臣民達百萬之眾。元人入侵中原後,強占民田,推行奴隸制。處於黃河流域的漢族人民,為躲避戰亂,又一次渡江南遷。隨後由於元兵向南進逼,贛閩粵交界處,成為宋、元雙方攻守的戰場。文天祥起兵抗元,率義軍進抵梅州,客家兒女紛紛從軍,轉戰於閩粵各地,僅鬆口卓姓家族,就有800多人,「男執干,女甲裳,八千子弟走勤王」。早先遷入此地的客家人,為尋求安寧的環境,又繼續南遷,進入粵東的梅州、惠州一帶。因為這時戶籍有「主」、「客」之分,移民入籍者皆編入「客籍」。而「客籍人」遂自稱為「客家人」。
第四次客家大遷徙 客家第四次遷徙原因有二:一是受滿族入主中原的影響。清兵進至福建和廣東時,客家節義之士,出面號召群眾舉義反清,失敗後被迫散居各地。有隨鄭成功到台灣的;有向粵北、粵中、粵西搬遷的;有的到了廣西、湖南、四川。二是客家人口膨脹。贛閩粵邊區的客家人,經過200多年的發展,人口大增,而當地山多田少,耕殖所獲,不足供應,乃思向外發展。適逢清政府於康熙年間發起「移湖廣、填四川」和移民運動。於是,由中原移居兩湖兩廣的漢民,又大量入川。朱德、郭沫若、韓素音的祖先,都是當時由廣東、福建遷到四川的客家人。
第五次客家大遷徙 清朝咸豐、同治年間,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以客家人為基本隊伍,輾轉征戰十餘年。天京陷落後,起義軍受到剿殺,百姓紛紛逃匿。在此期間,粵中地區發生了持續12年的土客械鬥。清政府為解決土客之爭,特劃出台山赤溪地區以安置客家人。動亂使得客家人開始了又一次的大遷徙,分別遷到海南、廣西,甚至飄洋過海去謀生。
客家人向海外遷徙 自南宋末年以來,客家人在向南方各省搬遷的同時,又陸續通過海路和陸路向海外遷徙。海路由廈門、汕頭、廣州、海口、虎門、香港和台山赤溪的凼家沖等港口出發,乘船冒險到達南洋各地。陸路通過廣西、雲南邊境進入緬甸、越南等地。其中包括宋末抗元、清初「反清復明」、清末太平天國運動和孫中山早期領導的各次武裝起義失敗後,逃亡海外的志士,以及相當數量的破產農民和城市貧民,他們或自駕帆船,或被擄掠、誘騙、招雇為「契約華工」到南洋等地從事苦役。20世紀中葉以來,又有部分人由原住國向歐美等國乃至世界各地再行遷移。現在客家後裔已遍布五大洲的80多個國家和地區。正所謂「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㈥ 客家民居有多久歷史了

客家民居前身是唐朝(大概公元700年)時的兵營、城堡和山寨建築,它是閩南地區在「外寇之出入,蟊賊之內訌」的特殊社會環境下的產物。安徽省黟縣西遞、宏村兩處古民居以其保存良好的傳統風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始建於北宋皇佑年間(公元1049-1054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整個村落呈船形,保存有完整的古民居122幢,現有居民300餘戶,人口1000餘人,被譽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

㈦ 客家的歷史

參見:客家源流
「客家」說法起源於廣東四邑地區,是當時(清朝)四邑族群對粵東地區(亦稱惠潮來民)遷來的族群的一個稱謂。舊時,南方客家地區的長者一輩都自稱福廣人、嶺東人或者循州人、嘉應人、汀州人、韶州人、虔州人,或者直接以當地縣名為名。「客家」一詞後來由於羅香林的客家學說而廣為人知,並逐漸成為族群名稱,不少人開始欣然受之,自稱客家人, 但至今仍有不少地區不清楚這個稱謂。
最早研究記載客家問題的是清朝惠州府和平人徐旭曾,他的《豐湖札記》撰於清嘉慶乙亥二十年(1815),實為系統論述客家問題第一人,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徐旭曾在《豐湖雜記》中對客家的界定和論述。徐旭曾主張客家南遷自宋元時期一說;力陳客家與中原漢族的源流關系,對客家的忠義勤儉、詩書傳家、耕讀尚武等都作了奠基性的描述,要言不繁,卻極具綱領性。 客家族群是自秦朝至今在南方地區已有兩千多年居住歷史的重要群體,是廣東、福建和江西等省份本地主要族群。以廣東為例,客家民系形成的時間相對於廣東其他漢族民系要晚(這里的晚說的是客家民系這一稱謂形成的時間較晚),事實上客家民系是存在於廣東有上千年歷史的本地族群。同時客家人並不比其他漢族民系晚來於廣東,在廣東的梅州、河源、惠州等地最早的居民就是同化了部分原當地土著的客家先民。嶺南幾大民系對嶺南土著的融合早已有之,而較大規模的融合則始於秦征嶺南,經過兩晉、唐宋、明末三次移民高潮(來自中原地區,還包括楚、吳越、閩等嶺北地區),最終形成了相對穩定的漢族各民系。
客家人之根源,傳統的觀點認為是在河洛。「根在河洛」的依據有三:①家譜記載,很多客家族譜都記載先祖居住於河洛。②泰山石敢當的傳說。③客家文言;是一種官話,很像中州的河南話。根在河洛指的是客家的方言底層源出河洛,而不一定是指大部分客家人來自河洛;事實上客家人姓氏繁多,各姓氏有其具體來源的所在。
註:「河洛郞」是閩南語 Hǒk lò láng的譯音,指福佬人,而非客家人。 1、形成時間
關於客家形成時間,主要觀點有:五代宋初;宋明時期。
一般認為在南宋時客家群體分化成為漢族的一個支系,初具規模。到明代中期,已經人數眾多,成為一大社會勢力,及至清代,客家人的自我意識更為增強,在社會舞台上表現很是積極、主動。客家在南宋時期形成的主要依據: (1)客家語的形成。這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重要標志。據多方面的研究表明,客家語最遲在南宋時已形成。南遷的移民保留了部分中原故鄉的鄉音,而留在中原的百姓則保留了另一部分古中原音,並不見得現代北方語言已經完全不存在古漢語因素。閩語諸支系,存在一部分較為明顯的江南古腔調(古吳語)和三國兩晉中原語表達法;粵語方言,存在一部分較為明顯的秦漢交廣古腔調和宋元中原語表達法;客家語的發音,繼承了較多隋唐兩宋時的中原語腔調。粵語對南北語都有繼承,因此與閩語、客家都有相近之處。 (2)相當的人口規模。人口是民族、民系的載體,沒有一定數量的人口,就無所謂民族、民系。對客家人口的歷史估量,難以用統計數字表示,但可從客家集中區的縣治數量作分析。 (3)共同的地理環境:贛閩粵三省交界地區。a、小盆地農耕經濟,為客家民系形成奠定了經濟基礎。b、小盆地造成的風俗習慣。這些移民生活在小盆地山村之中,借封閉性的地理條件獲得相對穩定的生活環境,原有的方言、習俗在與原住居民融合後得以保持下來。 (4)共同性的社會行動:客家人成為一個獨立民系的重要依據。贛閩粵客家居住區聯成一片,經濟來源方面如南宋時期贛南和汀州人佃耕梅州農田等。政治斗爭方面如南宋時范汝為、陳三槍領導的農民起義往復進出於三省之地,文天祥在汀梅贛諸州領導的抗元斗爭等。 2、形成地域
主要看法有:贛南、閩西、粵北、粵東北等。
(1)客家腹地、大本營:贛閩粵邊區 (贛州、汀州八縣,梅州、河源、惠州一帶);
(2)客家通衢:石城;
(3)客家錨地:贛州 (客家搖籃 );
(4)客家驛亭:石壁;
(5)客家首府:汀州(明末清初以前) ;
(6)世界客都:梅州;
(7)客家僑城/客家僑都:惠州;
(8)客家古邑:龍川(河源、興寧、五華) ;
(9)客家吾州:韶關(客家第五州)。
綜述、
早在清末,學者徐旭曾所撰著的《豐湖雜記》里已經提到:「今之福建汀州各屬,江西之南安、贛州、寧都各屬,廣東之南雄、韶州、連州、惠州、嘉應(今梅州)各屬,及潮州之大埔、豐順,廣州之龍門各屬是也」。而「客家四州」則為惠州、梅州、贛州、汀州。福建寧化石壁傳說是客家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被稱為「客家祖地」。梅州則因其為海外客家籍華僑的最主要祖籍地而被稱為「世界客都」;贛州則與客家民系形成有著密切關系,被稱為「客家搖籃」;韶關是名揚海內的「客家第五州」的主要繼承者。
惠州
惠州府是最大的客家僑鄉,包括歸善(今惠城部分、惠陽、惠東、龍崗、鹽田)、博羅、長寧(今新豐)、永安(今紫金)、河源、連平、龍川、海豐、陸豐、和平縣,且其經濟發展領先於「客家四州」中的梅州、贛州、汀州,當之無愧列於客家四州之首;若以客家籍華僑而言,「惠州」一名在海外客家僑界,是知名度最高的一個故鄉地名。另外,原惠州府城卻存在著另外一種仍屬於爭議之中的特有方言(惠州話/惠城話)。
惠州不僅是客家民系的華僑文化象徵之一,而且更是客家民系的海洋文化象徵之一,歸善、海豐、陸豐的客家文化在海外的知名度居於「客家四州」之首。惠州雖不是純客家地區,但惠州作為客家學的最初萌生地,有其歷史必然性。惠州是最終形成的客家大本營中重要的一部分,更是海外客家重要的原鄉之一。從客家學研究客家文化發育機制的意義上看,惠州是客家文化的試金石、表演場之一。惠州文化是客家文化體系中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梅州
梅州是客家人最主要的聚居地和集散中心,曾舉辦過世界客屬懇親大會、世界客商大會等,有「世界客都」之稱。客家人的第四次大遷徙,則是在梅州已形成聚居地或集散地之際發生的,這給日後梅州作為「文化中心」的認同,乃至作為「客都」的認同,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
梅州是第二大的客家僑鄉,旅居海外的華人華僑有700多萬 ,遍布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另外還有港澳台同胞200多萬,而台灣500萬客家人中,就有180萬祖籍在梅州 。海外客家籍華僑之中祖籍梅州市的人數僅次於惠州府。海外僑界為顯示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一般而言同鄉組織仍多沿用舊地名。
贛州
贛州(原名虔州)在客家人遷入之前,除有少量當地土著居住外,大部分是一片尚未開發的蠻荒之地。但在經歷了中原漢民向南方的五次大遷徙以後,贛州成了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全市18個縣(市、區),除章貢區部分和信豐縣的嘉定鎮以及其他幾個居民點外,其餘均屬客家語地區,客家人佔全市總人口的95%以上。這里既有唐宋以來世居的「老客家」,也有明清時期從粵東和閩西回遷到贛州的「新客家」,是客家四州之中人口最多的城市,然而旅外華僑卻非常少,其在海外的知名度遠在惠州府之下。贛州府方言包括本地話(老客話,屬客語於桂片)、廣佬話(新客話,屬客家語寧龍片)、府城話(又稱贛州話,屬西南官話)。贛州府地區被譽為孕育客家民系的第一塊熱土、客家文化的搖籃。
汀州
汀州府是著名的客家祖地,各地客家居民大多都溯寧化縣為先祖曾居處。汀州府籍華僑尤以籍貫永定縣最多。可惜「汀州」已經成為歷史名詞,原來的汀州府各縣,分別由三明市和龍岩市代管,故而以「汀州」與惠州、梅州、贛州並稱「客家四州」,有時空錯亂之感。雖然古汀州的寧化縣被譽為客家祖地,然而在當代來看,汀州在客家四州中的地位只能在惠州、梅州之下。
韶州
古韶州(粵北地區,今主要為韶關市繼承,但不限於韶關市。)是名揚海內的「客家第五州」,地處北江流域,北江(韶關、清遠)的人口,80%左右應該是客家,包括英德、南雄,基本上都是客家屬地。北江文化這種族群文化的歸屬,基本屬於客家文化。 韶關地區是以客家人為主的地級市,是客家民系的聚居地之一,區內以客家同類方言為母語的人口超過九成,雖然現韶關市區有相當一部分居民使用廣州話,但非常明確的是,相對於講客家同類方言的居民而言,講廣州話的才是客,因為他們並非韶關較早的居民,他們是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因為躲避戰亂,方由廣州附近北遷而來。
隋開皇九年(589)改東衡州始設韶州,治所在曲江縣(今武江西岸),韶州范圍最廣時包括今韶關地區(僅新豐縣原屬循州)、清遠地區(僅清遠市區原屬番州)。韶州對於客家民系而言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客家原鄉之一,客家大本營即由包括韶州在內的五大州府構成。古韶州地域北連贛州,東接惠州,西挾廣西賀州,南扼廣州,韶州所連接的贛州、惠州都是重要的客家文化盛行地區,所以韶州在客家大本營中起到重要的御接作用。朱德在《回憶我的母親》中提到:「我家是佃農。祖籍廣東韶關,客籍人」。
在清代古韶州分屬韶州府、南雄府、連州府,南韶連三府州都源出古韶州,都是客家大本營的重要組成部分,均是《豐湖雜記》所記客家原鄉。古韶州客家淵源歷史悠久,上可溯秦統一嶺南之後的橫浦、湟溪、陽山三關;中可探盛唐名相張九齡開鑿梅嶺梅關,引中原移民入籍嶺南;下可憶明末清初移民浪潮所奠定的基礎,西蜀今以韶關為原鄉者仍眾。

閱讀全文

與客家文化有多少年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7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