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晚清老照片:慈禧太後妹夫腰挎馬刀很威風,街邊乞丐的發型很時尚嗎
這是一組清朝末年的老照片,記錄了迄今離我們一百年多年以前,晚清末年百姓的生活狀況。老照片是歷史的碎片,但每一個碎片的背後是都緊緊聯系這時代背景以及文化特色。古人常說“窺一斑知全豹”便是此理。今天主要收集了6張晚清老照片供大家欣賞和品讀。
這張老照片是清末時期北京的一處街道。很多人看到這里可能都不免感嘆,在清末時期的首都竟然連今天一些三線城市的小鎮都不如?事實上繁華的地方都集中在離皇宮近的地方,而其他的街市卻坑坑窪窪破破爛爛的,彷彿一陣風就能吹起沙塵暴,並沒有清宮劇中演的那麼繁華。
這張老照片是在武校練武的學生,他在逐個的練習射箭,在武校的窗戶上還掛著“射以觀德”的字樣,意思是說從射箭中便能看出一個人的品格。事實上,到了晚清時期很多武校已經不吃香了,因為武舉在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已廢除,謀不到一官半職,練武的一般都是真正熱愛武術的少數人。而熱武器出現後,練習射箭的人就更少了。
B. 初一的生活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初一的生活作文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xx年8月28日,我真正地從小學大門跨入中學大門,由一個小學變成一個中學生了。
來到初一後,我發現中學和小學的作息時間和課程安排發生了巨大變化:小學白天的課,數量是一樣的,但是小學上午和下午的課是平均分配的,而我們上午上五節課,下午就上三節課。初中的老師是比小學的老師凶的,凶得翻上三倍都不止。學習內容在我剛開始接觸的時候,覺得數學書和英語書就是兩部天書;除了語文,畢竟那裡面都是漢字。但讓我苦惱的是,一篇文章就像一篇論文,動不動就是三四頁紙,看來作者寫這篇文章時挺開心的嘛,揮墨如汗,不惜筆墨地自我陶醉,真是「下筆如有神」啊。
雖然說老師凶,但也是分青紅皂白的。英語和數學的任課老師還好,就是我們「親愛」的西米老師,性子比較急,脾氣比較暴躁而已啦。但是開心的時候比其它班的班主任較好,在她上課時,在合適的時候,她都會適量的開幾句玩笑,把我們從沉悶的氣氛里拉出來。但是,在她不高興的時候,就最好不要惹她了,小心她會給你一點顏色看看。
說完了學習方面,就去我們的宿舍看看吧。
一開始,我們的督導員是一個姓陳的老師,後來他去了一樓管「國際班」,給我們換來了一個姓喻的督導員。而且,我發現了一個不易發現的事情,那就是:從一樓走樓梯上到八樓,除了管一樓的和管四樓的督導員,其他的都是名副其實的重量級人物。他們雖然比較胖,但他們都不笨手笨腳的。
現在,我還有幾個月,就要和我並肩作戰的「戰友們」去到初二了,我想我應該在這初一的最後的幾個星期里沖刺,弩機做好復習准備,考好期末考。哪怕犧牲一點玩的時間。
告別了豐富多彩的小學生活,我們這些小學生們就像一隻只展翅高飛的雛鷹,飛向了更廣闊的天地——緊張而充實的初一生活。(開門見山開頭,直接引出下文。)
新學校的操場寬闊無比,一棵棵繁茂的柳樹整齊地生長在四周,彷彿一位位高大挺立的士兵,在保衛著操場的一切;一條條潔白規整的跑道靜靜地躺在那兒;一個個功能各異的體育設施穩穩地站在那裡。(環境描寫,過渡,給讀者身臨其境之感。牢記:描寫景物時,要觀察有序+典型事物+詞彙+修辭,這樣描寫事物才會細致生動。)
為了迎接新學期開學,學校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運動會。我報名參加了一項長跑比賽。由於我平時不經常運動,所以跑了一半兒就有些體力不支了,額頭滲汗,氣喘吁吁,漸漸地落在了隊伍的後面。這時,我們班觀眾席上的同學大聲地鼓勵我:「加油,你一定可以的!」更有幾個同學跑到我身邊,陪我一起跑,邊跑邊說:「加油,堅持就是勝利!」最後,在他們的支持與鼓勵下,我成功地跑到了終點。雖然我只得了第四名,但看著他們那開心的笑容,我覺得「很值!」
初一要學習的知識非常多且難。有一次,由於我上課走神兒,老師講的一道很重要的數學題沒聽懂,晚上做作業的時候沒有寫上。第二天,我來到學校,急忙找到老師,並向她說明了原因。她先教育了我,然後拿出筆和紙,一邊寫寫劃劃,一邊細心地給我反復講解這種題型,告訴我以後遇到這種題怎麼做,怎樣可以得高分。接著,老師又在紙上給我出了一些這類的題讓我做。最後,經過反復練習,我終於把這種題弄得滾瓜爛熟了,我非常地感謝老師!(文章詳略得當是優點,但是要牢記寫文章不能只是一味地平鋪直敘,還要加強描寫技巧的訓練才行!望你今後作文,加強描寫技巧的訓練,多看老師空間里的優秀範文,你會有所借鑒和思悟的!)
美好的初一生活是友誼的橋梁;是交往的紐帶;更是人生新的奮斗里程的開始!(抒情,升華文章主題!)
初一生活是美妙的、充實的、新奇的,令我們樂享其中。(卒章顯志結尾,緊扣主題!)
初一的生活,說來就來,說去就去。當我們這些「懶蟲」還沉浸在小學畢業後的那個陽光般的暑假時,可惡的軍訓已經迫不及待地貪婪地把我攬入了它的懷抱;當學校的初一招生考試圓滿結束時,可怕的事實又來臨了:我即將升入初二了!真不得不感嘆,時間真是如流水般的過得快啊。想到快要和可愛的初一招手說再見了,在陌生又熟悉的學習旅程中,我變得有點迷茫和迷失方向。
鏡頭一:為中段考復習時的感嘆
不知不覺,初一下學期的中段考已經在詭秘地迎接我們。我真不想復習!但考慮到風雨後的太陽獎學金,我不得不埋頭扎進枯燥的書堆中。回想上一年的中段考,我也是這樣忙碌地復習著,可是一眨眼又到了初一下學期了!以前那個以為初中總離我們很遙遠的我,現在已經不在天真幼稚了。因為我怕我如果天真過後,初二又到來了。
鏡頭二:當我漫步在校園時
如果時間不緊迫,我一定不會跟舍友們爭分奪秒地沖上宿舍穩坐第一個洗澡的人的寶座。我太討厭這些說來就來,說去就去的生活了,它總是令人還沒來得及欣賞旁邊的風景,就匆匆走了。當我漫步在書香四溢的校園時,我總會走得很慢很慢,因為我不想時間轉瞬即逝,更不想因為時間的流逝而帶來了這難忘的初一。
鏡頭三:我對得起自己嗎?
雖然在夢幻般的九月,我就要成為一個初二生了,但我仍要問自己一句:我對得起自己嗎?我寬容嗎?我懶散嗎?我想,上帝是公平的,他會讓我在實踐中見證。
繁忙的初一,寂寞的初一,快樂的初一……記得六年級的暑假對將要開始的初中生活的遐想,一切依舊昨天發生一樣。我只能說,它來得快,走得更快!
學習!學生真正的職責!
今年又要吸取新的知識了!步伐又得加快了,但那不經意的回望。啊!其實初一的學習不完美吶!懊悔的滋味頓時沖向腦門。我,做的不夠好。哪裡需補哪裡還得加把勁,問題一一暴露了出來。但是明白了問題,知錯就改就如亡羊補牢一樣。
這一切都只是成長路上,一個個淺淺的腳印,那條路會延續下去,那腳步也會走下去。因為無論何時,我成長依然,前進依然,追求依然,執著也依然……
不知不覺已經過了20年了,現在比起20年前可真是發達多了,現在我就來介紹一下我一天發生的事吧!
現在科學家已經發明一種神奇的要——長生不老葯。我們每個人都不會變老,變丑。
在我們每個人的家中都有一個可愛機器人,他們會叫你主人,如果你要買衣服你不用自己去就可以買到自己心儀的款式,如果你餓了,你可以讓機器人給你做飯,他可以做各國的美食。
小寶,小寶,忘了告訴你了,這是我機器人的名字!它回答道:主人您需要什麼?我說小寶快變成汽車,我要趕去唐蕊的'理發店裡!我乘坐小寶牌汽車飛速趕向,到了到了,我和唐蕊說我先洗個頭然後在弄個bobo頭。唐蕊喊道:小白,出來,開工了。我一下子飛到了半空中小白先用它的「手」龍頭給我的頭撒了點水,再變成洗發精,然後再揉一揉起來好的白色的泡泡,干凈後就會發出bbb的聲音,這是提示小白再沖一次就ok的重要提示,這無聊的上午終於過去了,到了下午我乘坐小寶號飛機,飛到了韓國吃了下午茶,我點了馬卡龍和一杯咖啡我在慢慢的吃著很快就要到4點了我說小寶我們回去吧,光速前進不到半小時我們到家了,如果在20年前應該是不可能的,可是在20xx年是沒有不可能這個詞的。
不一會到了晚上了,我讓小寶給我准備了一份西餐和紅酒,忽然手機收到了一條短息——是唐蕊要來我家吃飯啊,我答應了,我讓小寶准備同我一樣的晚飯,叮咚咚咚,我來開門了,小白和小寶在一起玩,我和唐蕊在一起吃飯。
這就是我們20xx年的生活。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題記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愈是美好的東西就愈容易逝去,好像我的初一生活。
自跨進兵團一中七年級七班的那一刻,我就與它緊緊系在了一起,歡笑為斯,悲傷為斯……
老天待我倒也不薄!一到初一,就讓我進了七班。從此,以和藹而經驗豐富的班主任,一個溫柔又才情洋溢的副班主任以及一大群陽光但性格各異的同學就要和我一起度過整整三個春秋的學習生活。
我尚在迷迷糊糊的適應階段時,就迎來了第一學期的期末考試。
得知地理、生物、歷史等一系列「復課」都要正規考試後,我的心從里到外涼了個透徹!
要知道,在我的「生物鍾」還沒有調節好的初一上學期,生物、地理課正好排在我最瞌睡的時間段。這兩門課的代名詞就是「睡覺課」!絕望之餘,我勉強抱起嶄新的書,一頁一頁的翻看著。才翻了幾下我就沒信心了。書上那些紅紅綠綠的地形圖,形狀怪異無比的細胞,我一個都看不懂!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信念,我無比勤奮的復習,也可以說是預習!那時想:就是拼了這條命,也得考及格啊!
好在後來我沒有「成仁」。非但如此,我居然考得還不錯,各門功課平均在90分!
經過這一次的可怕「戰斗」,我再也不敢心不在焉的上課了。這次的成績果然進步了一大截。
回想那些「白首為功名」的「光輝歲月」,一時間感觸良多。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收拾心情,笑著邁向初二的生活吧!
如今,是一個快節奏的世界,我們已經很難有大段的時間去專心做一件事情,我們的時間被自然的分割成了許多「碎片」。一個碎片看起來毫無用處,而千千萬萬的碎片就組成了現今的碎片化生活。簡單的說,碎片就由網路和智能手機的發展造成的,幾乎與我們工作和生活相關的大部分事情都可以在手機上完成,上廁所都可以淘寶購物,上班抽時間可以刷個微博,看似是在利用時間,其實是浪費了精力和金錢。
對於碎片,我覺得幾乎是無可救葯。很多人已經習慣了手機不離手,無論是家裡,公交車上,地鐵上,還是走路的時候,我們都能看到低頭看手機的人們。每個人看似都非常忙碌,但是又有多少人看的是有意義的事情,讓我們每天都有一些進步的呢,大部分人是習慣了這種生活方式,甚至每天晚上睡前不看一眼手機就像生活缺少了一些什麼。從這個方面看,所謂的碎片化時間除了浪費我們的時間,浪費了我們的生命,似乎毫無是處。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兩面的,如果我們能很好的利用這些碎片時間,那又是另一翻景象呢。對於學生而言,每天做好作業干什麼?打游戲?或是看書?過了幾年,打游戲的一無所獲,甚至荒廢了學業,而看書的卻不知讀了幾十本甚至是幾百本的名著,豐富了知識也提高了寫作能力。不要小看碎片,如果每天花二十五分鍾來學英語呢?這就要說到我了,媽媽從小教過我一句英文的顏語,「ten·miles·a·day,no·more·no·less」意思是每天保持行駛十英里,不要多也不要少,但是要每天堅持。如果能長期堅持做一件事情那無論是什麼都是會成功的。從三年級開始我每天花二十五分鍾上一堂英語外教口語課,剛開始的時候我覺得時間太短了,也不會有什麼效果,但是時間久了,我發現不但提高了口語,而且我對英文學習越來越感興趣,甚至每次看到外國人我都想湊上去聊幾句,這就是我最大的收獲吧,有了學習興趣就不擔心學不好了。再來說說我每天可以利用的碎片時間吧,每天上英語課之前抓緊完成作業,打開電腦,預習英語,查單詞,記筆記,等待上課。等待上課前的這幾分鍾也是很寶貴的,完全可以再多讀幾遍英語課文。上完課就睡覺?不,睡前再看十分鍾的書。還有我最想說的就是每天上學路上乘地鐵的時間,以前每天十幾分鍾路程要麼是發呆,要麼是給媽媽發信息,後來媽媽告知我,一天之際在於晨,早上是人一天中精神和記憶力最好的時間,如果能利用這十幾分鍾的時間復習一下昨天的英語單詞,或是昨天剛剛備過的古詩,那會大大提高每天的學習效果。我真的這么做了,覺得這段路程再也不是那麼無聊,覺得很充實,也減少了晚上的復習時間。
希望我們都能更好的利用起這些碎片,我們的生活不再被網路和手機纏繞,讓我們嘗試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擁有嶄新的面貌。
朝朝暮暮,風風雨雨,花謝花開,潮起潮落,不經意間,我們將結束我們的初一生活。驀然回首,在我的初一生活中,最不能割捨的是語文老師,是你給我平淡的初一生活平添了許多美麗的回憶。。。
在我失落時,是你來安慰我,一字一句地來幫我分析考差的原因;在我生病時,是你給予我溫暖的關懷;在我沒信心去比賽是,是你鼓勵我給了我自信給我勇氣給我機會。以前總認為你偏心,而慢慢的,我發現你有時候也是良苦用心,迫於無奈。你是我碰到的最寬容的一位老師。每當學生犯了彌天大錯時,您並沒有大發雷霆,而是用非常委婉的語氣來向我們分析我們的不對。將心比心,這要換作是別的老師來教我們,一定會狠狠地把我們痛罵一頓,而你沒有。在我們班考得很差時,您面臨校長的批評,家長的指責,同事的譏諷。。。這一切的一切,您都沒有氣餒,而是仍然鼓舞我們,叫我們不要氣餒,下次再努力就可以。這些我們都看在眼裡,心裡也明白。我們一定會竭盡全力用最優異的成績來回報您,來面對我們的家長,讓那些老師、校長對您也刮目相看,以此來告別我的初一生活。
讓我們一起踮起腳尖,閉上雙眼,十指並攏,真心祈禱,告別自己的初一生活。
C. 歷史學知識碎片化怎麼辦
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的時間開始在碎片化,上網拜讀了一些關於歷史的文章,發現歷史內容也開始碎片化,碎片化的內容和智能推薦的展現方式,必然出現知識娛樂化,這或許對於歷史知識卻是一種災難。
我們還能對歷史產生系統的認識?我們只是在消費一段歷史狗血劇,一次無中生有的笑話,一段莫名其妙的主觀猜測,就像一個狗仔隊,拍了一張明星和親戚吃飯的照片,就立馬放到報紙頭條說「明星婚外情最新報道」。
歷史最怕斷章取義,然而碎片化的歷史內容只有斷章取義還能有什麼?斷章取義的歷史還叫歷史嗎?你千萬別把它當真了!
前幾天在網上看見一個「磚家」說吃菠菜容易得某某病,第二天又看到一個「磚家」出來反駁,說吃菠菜可以治療某某病,於是兩個磚家都聚焦了非常大的關注度,並產生了兩組各自支持的粉絲隊伍互相反駁,然而這兩個「磚家」真的是為了研究菠菜到底對身體有沒有害而來的嗎?他們各自收割完自己的流量真的在乎孰對孰錯?
《後漢書-靈思何皇後紀》這樣記載:四年,生皇子協,後遂鴆殺美人。在這里後,就是指的何皇後,何皇後鴆殺漢靈帝兒子劉協的母親王美人,這樣一個驚天動地的事,如果變成網上碎片化歷史,就會變成一種消遣和娛樂,最後為了博取流量,開始歪曲和反駁,最後就像剛才說的那個「磚家」典故一樣,各自收割各自的流量回家去了,磚家不在意對錯,只在於流量。
歷史知識就像數學物理這些一樣,要系統的進行閱讀,才是知識,斷章取義的知識往往就開始了偏離正確的方向形成了娛樂消費。我在碎片化的移動終端很少見到數理化,但可惜的是被娛樂的歷史碎片卻在漫天飛舞。
看來這么多三國的內容,卻很少有人提及袁紹是何進的副官,何皇後追殺劉協,諸葛亮曾經跟過袁術等等,這些看似不起眼,看似只是很多人眼中的博眼球的熱點,但如果放到整個歷史長河,鳥瞰這些星星點點,不就是群星爭霸的起因,不就是四分五裂的根本?
何進被害,袁術袁紹追殺宦官,宦官為什麼會掩護劉辯和劉協兩人逃走?而不是只掩護一人,宦官他們不是屬於哪一派嗎?陳壽寫的《三國志》就是客觀的歷史嗎?諸葛亮是不是中國四分五裂的罪魁禍首?我們都懷疑過嗎?如果陳壽是蜀漢阿斗手下的一個官,你覺得我們的三國志內容有些評價會是我們想像的客觀嗎?
D. 發現平鋪的古代磚瓦碎片是什麼意思
發現評估的古代瓦碎片,證明你有福氣,給自己能帶來好運,是一種吉祥的運氣,意思是說,這些古代昨晚碎片會給你帶來好運的
E. 歷史的碎片txt
文明的碎片 作者: 余秋雨 ISBN: 9787531313199 [十位: 7531313197] 出版社: 春風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 1994 簡介 ······ 布老虎叢書。
部分內容與作者的第一本散文《文化苦旅》重疊。 部分欣賞。
蒙昧——野蠻——文明,這實在是一個老而又老的話題。
人類學家常常把它們作為人類早期演進的三大階段,那麼,我們當然早已進入文明,而且千萬年下來,早已進入一種充分成熟的文明。我們的一切舉止作為,好像應該都有一些心照不宣的公認前提。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蒙昧和野蠻不僅依然存在,而且時時滋生。
它們理所當然地把嘲謔和消解文明作為自己的生存本能。沒想到文明對此毫無警覺,它太相信那個所謂心照不宣的公認前提,對周圍的世界仍然一往情深。
最大的悲劇,莫過於把並不存在的文明前提當做存在。文明的傷心處,不在於與蒙昧和野蠻的搏鬥中傷痕累累,而在於把蒙昧和野蠻錯看成文明。
在法西斯屠殺無辜平民的現場,一個母親高舉著嬰兒喊道:「他還是個孩子!」然而喊聲換來的是笑聲和槍聲。她原以為還有一個在人性邊界上的最後前提,事實上這里已沒有這個前提。
在「文革」初期「破四舊」的熊熊火光中,一位老人抓住了一雙握著幾卷古畫的手,低聲相告:「這是鄭板橋的真跡!」然而還沒有等他說第二句,一蓬新的火焰早已騰起。他原以為還有一個文化價值上的起碼前提,事實上這里已沒有這個前提。
固然,這些都是特例。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只要舉目四顧,原以為有前提而事實上沒有前提的實例比比皆是,只不過性質完全不同於殺人放火這樣的特例罷了。
舉一個最沒有法律價值的例子吧。報載,有一天上海街上一輛公共汽車突然熄火,駕駛員請求乘客們下車推一把幫助發動,請求來請求去,下來推車的是一幫去春遊的小學生,大人一個也沒有下車。
小學生們憋著吃奶的勁兒竟然推動了這輛擠滿大人的車,而當他們上車一看,他們原先的坐位早已被大人們搶走。 ——車上的大人們怎麼了?怎麼會卑劣得如此一致?堂堂七尺,衣冠楚楚,卻一起丟失了文明社會最基本的前提!我們的憤恨,也只有在一定的前提下才能發生,沒有前提,你再憤恨他們也無動於衷。
那麼,孩子們為什麼會下車呢?因為他們還有前提。孩子有前提而大人沒有前提,可見這里有一個失落過程。
失落在何時何處?記得上海一家電台曾為此而開了一次討論會。 討論會上,一位乘客說,他過去遇到類似情況時也曾下來推過車,但公共汽車一旦被推動就直駛而去,把推車人丟在半道,一次兩次,大家就吸取教訓,不願推車了。
這顯然是一個理由。我本人也遇到過推動了車卻被丟下的惱人事情。
於是再找司機參加討論,一位司機說,車好不容易發動之後要開一程才能停下,看看那些推車人追不上也就不停了…… 全有理,每一個理都說得通,但這些理的總和卻是卑劣。這說明,社會上萬事萬物各自的理由組合不成文明。
文明是對瑣碎實利的超越,是對各個自圓其說的角落的總體協調,是對人類之所以成為人類的基元性原則的普及,是對處於日常迷頓狀態的人們的提醒。然而,這種超越、協調、普及、提醒都是軟性的,非常容易被消解。
以上這個事件證明,消解文明的日常理由往往要比建立文明的理由充分。這便決定,文明的傳播是一個艱難困苦、甚至是忍辱負重的過程。
孩子們推車,我想,要感謝他們的老師,感謝安徒生和諸多美麗童話的構建者,也要感謝他們的父母,這些父母自己有可能已成了不肯推車的大人,但他們心底還會埋藏著一個有關善的夢影,在教育孩子時常常會高於自身的品行。熙熙攘攘的大街,人類擁擠的河道,生命密集的走廊,一雙雙稚嫩的小手推動著一群躲在鋼板里的表情漠然的大人,這件事實在是一種會讓人思慮再三的象徵性造型。
人類的童年和成年,竟是這樣一個結構?文明的建造和失落,竟是如此快速?我們不能不惶恐,今天歡天喜地地推著車的孩子,會不會過幾年也成了不推車的一群?社會閱歷和生活經驗,難道只會教會他們剝除文明? 剝除文明的最後結果,就是容忍邪惡,無視暴虐,文明被撕成了碎片,任人搓捏和踩踏。人類歷史上一切由人類自己造成的悲劇,大半由此而生。
最強大的哲人也無力宣稱,他可以從整體上營造一種文明。人們能做的極致,也就是為社會和歷史提供一些約定俗成的起碼前提。
這些前提,是人性的公理、道義的基石、文化的共識、理性的入門,也就是世俗社會所謂的常情常理。沒有這一切,社會無以構成,人類無以自存,因此,所有良知未泯的文化人都應該來參與構建文明前提的事業。
當然很吃力,就像那些孩子,推不動還要推,推動那麼多漠然者,推動那麼大的一個鋼殼子,在鬧市間緩緩前進。是示範,也是自救,因為有那麼多的理由誘使我們成為不推車的一群。
推了,也就有了一個自我定位,即便今後背棄,也不會像別人那樣輕易。 但是,文明的火種會不會在漠然者的心頭重新點燃?文明的前提會不會使他們悄然收起振振有詞的各自理由?具體說來,我們的一切文化行為會不會在人們心中產生真正的積極反應?這正是我多年來最為苦惱的難題。
去年在哈爾濱。
從美學的角度出發,數位小說家曾就「為什麼寫歷史小說」這一問題給出了共同的答案:「他們想以更繁復、更復雜的方式寫作,用更長的句子,更形象的語言」。其目的是獲得一種敘事能量的全新可能性,小說家們總是試圖為當前的形式尋找一種具有突破性的歷史範式。
英國當代小說家、批評家A.S.拜厄特(A.S.Byatt,1936—)被譽為當今英國文壇「最富想像力與智性的小說家之一」。出身於書香門第,面對著英國文學的偉大傳統,拜厄特難以規避由此產生的影響焦慮與歷史情結。在最近由譯林出版社推出的中文譯本《論歷史與故事》(OnHisto?riesandStories)中,她考察評述了當代小說的歷史寫作,重新思考當代作家「為什麼書寫歷史小說」的問題,認為以往局限於帝國或女性主題,或者局限於「逃避主義」和「相關性」爭論的關於歷史小說創作動機的討論過於簡單化。拜厄特在書中以獨樹一幟的批評風格闡述了歷史小說豐富的形式和主題,以及其自身所蘊含的文學能量和真正的創造性,並試圖勾勒出一幅近期英文寫作的新地圖。
一度受到頗多詬病和苛責的歷史小說在拜厄特看來,展現出比許多直面當下現實的小說更強勁的生命力,因為「如果我們不理解先於現在並且塑造了現在的過去,那麼我們同樣也無法理解現在」。對當代小說產生最為直接、深遠影響的無疑是帶給人類物質與心靈雙重浩劫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在這場滌盪人類靈魂的災難中,世人皆瞠目於同類間的相互殘殺。從一戰到二戰到恐怖襲擊,歷史的進程從未停止過腳步,成為影響戰後文學一支不曾停歇的力量。「寫作歷史小說的強大動因之一,是書寫被邊緣化的、被遺忘的、留下記錄的歷史的政治慾望。」在戰爭的陰影中書寫現實的小說家們或記錄戰爭即時感受、戰時故事,或繼承喜劇編年史傳統,或書寫重磅歷史,或思考藝術與死亡。戰爭歷史和「這些往往好辯的修正主義故事」帶給英國作家「在歷史時代和地理上拓寬題材的沖動」,從而擺脫了戰後時期社會現實主義作家視野的局限。
從美學的角度出發,數位小說家曾就「為什麼寫歷史小說」這一問題給出了共同的答案:「他們想以更繁復、更復雜的方式寫作,用更長的句子,更形象的語言。」其目的是獲得一種敘事能量的全新可能性,小說家們總是試圖為當前的形式尋找一種具有突破性的歷史範式。作為藝術形式的需要,小說中的歷史在某種程度上是出於「復雜的審美和智識」的原因。拜厄特也把自己對小說「可望而不可及的真實性的執著,與現代學術對藝術技巧和態度越來越多的應用」聯系在一起。實際上,藝術性與小說的語言一直是小說家關注的對象。寫實性與實驗性始終在競爭與合作之間交錯發展,賦予了小說本身多種多樣的形式。「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意識流和隨之而來的碎片式、非線性的『新小說』(nouveauroman)和實驗小說主宰著小說界,而現在小說家們重新意識到了講故事的必要性,以及他們對於講故事的興趣」。當代小說中的講故事已經無法避免形式的革新,拜厄特以約翰·福爾斯,珍妮特·溫特森,彼得·阿克羅伊德等作家為例,詳述了當代歷史小說的多種形式,包括戲仿和模仿形式,真假檔案文本交雜,過去和現在交織,幽靈故事和口吻模仿(ventriloqui *** ),以及類型小說的歷史版本。
F. 星際戰甲什麼是派系 星際戰甲派系有哪些
派系就是星際戰甲中的種族。
派系:
TENNO
保藏在低溫艙數世紀之久的 Tenno,被喚醒到一輪新的戰爭中,企圖戰勝並抵抗 Grineer 帝國統治太陽系的野心。
Tenno 是地球上古 Orokin 時代神秘文明遺失戰士的後裔。保藏在低溫艙數世紀之久的Tenno,被喚醒面對一輪新的戰爭,他們是 Orokin 創制的 Warframe 唯一的承載者企圖戰勝並抵抗交戰群雄。雖然 Tenno 的記憶已經隨著時間的流逝消褪,但他們對槍、劍和 Warframe 外甲的精通並未隨之而去。
歷史的碎片顯示紀律和騎士精神是 Tenno 價值的奠基石:如今這依然是真的嗎?Tenno 正在進入一個他們不熟悉的世界。 有人認為他們是高貴的戰士,加強力量反抗暴政。還有人認為他們是投機取巧的傭兵,利用 Warframe 的強大優勢獲得財富。無論他們的未來如何,Tenno 永遠團結一致面對共同的敵人,對彼此忠心。
GRINEER
Grineer 是一個正在衰退的種族,他們被恐懼和嫉妒驅使成為軍事化人類。他們的目標是將Tenno 滅絕。
數量龐大的 Grineer 已經從地球向整個太陽系擴張他們丑惡的帝國。一旦 Grineer 重新發現克隆技術,他們就能以絕對的數量控制地球。
他們可能達到了權力的高度,但 Grinner 軍隊正在經歷身體上的衰退,他們的機能由於持續的克隆變得越來越落後。這一點促迫使 Grineer 不得不以科技為支柱來彌補基因的衰退。對 Tenno 仇恨和歧視的意識形態繼續驅動 Grineer 走向不可避免的瓦解。
CORPUS
Corpus 控制所有的商品交易。隱居的 Corpus 尋求失去的 Orokin 技術來建造他們自己的戰鬥武器來抵抗 Tenno,如果有必要,也抵抗 Grineer。
Corpus 是一個專橫的人類原型公司,維護和經營星際航道的交易路徑。他們很隱秘,服務他們的機器人代理是更為人知的。Corpus 的社會結構j據說是地球古老商業行會的寫照。他們的生產方法混合科技和宗教儀式,部分是因為他們使用的古老 Orokin 材料對他們來說非常神秘的。他們控制經過整個太陽系的商品供應鏈。
Infested
Infested是一股由被Sentient病毒感染變異而成的野獸們組成的入侵勢力,這些生物是其他派系的成員在被加以扭曲、重新組合後形成的產物。最常見的感染者一般是由Gineer槍兵和Corpus船員所感染變異而成。
Orokin
Orokin一族是在遠古時期最先完全統治太陽系的族群。目前已知的是,在Orokin主宰一切的那個年代,他們的科技傑作遠超現世。在一場Orokin和"感知者"的大戰中,Orokin創造出了所謂的Technocycle病毒來當作反攻武器。關於大戰的最終結果只有一小部分訊息存留下來。
雖然Orokin一族已經消逝了, 但他們的科技卻保存了下來。包括能把侵入虛空中Orokin之塔的入侵者完全改造, 使他們轉而為保衛虛空而戰斗的精神控制儀器。他們一般被稱為"墮落者"。
星際戰甲游戲內容:
游戲中玩家的戰斗風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穿的戰甲,不同的戰甲對應了相應的屬性和獨特的技能,改變身上的戰甲就類似於改變了「職業」。游戲中戰甲分為群體攻擊戰甲、單體輸出戰甲、召喚死靈戰甲、控制領域戰甲、操控元素戰甲、暗殺戰甲和輔助戰甲。
不同戰甲有不同風格,群體攻擊戰甲技能偏向大范圍傷害,可以在一定范圍內限制敵人戰甲攻擊力和移動速度。單體輸出戰甲技能注重單體攻擊,這類戰甲通常速度快、機動性強、生存能力強,在隊友的配合下可以最大程度的攻擊敵人。召喚死靈戰甲可以召喚敵人留下的屍體或深淵中恐怖的生物攻擊敵人,但召喚攻擊戰甲本身護盾低、中等血量和缺乏防禦技能。
控制領域戰甲技能偏向范圍領域控制,可以限制敵人移動速度。操控元素戰甲技能偏向運用空氣中的元素,操縱水流或者火焰攻擊敵人,可以對敵人造成持續傷害。暗殺戰甲技能擁有遠距離潛行接近能力、援護狙擊和刺殺能力,戰甲本身的護盾和血量較低,防禦能力偏弱,但爆發傷害高。
輔助戰甲技能以輔助為主,戰甲能力更偏重於恢復和保護,而不是殺傷敵人。戰甲可以從敵人身上汲取生命和能量,防禦技能則可以轉移、抵消自己和隊友受到的傷害。
玩家可選戰甲類別有七種,數量有十多種,每一套戰甲都擁有獨自的等級。隨著戰甲等級的提升,對應的屬性和技能也會隨之強化,每套戰甲都有屬於自己的4個技能。
G. 碎片是什麼意思
碎片的意思:意思是零星破碎的物片。
讀音:suì piàn
詞性:通常在句中作名詞,作為主語或賓語。
引證:《亂彈·滿洲的「毀滅」》,「這些社會的碎片,歷史的渣滓,始終是要完全的真正的毀滅,和獵狗獵人一樣。」
例句
1、這些措施包括把一片碎鏡片放到墓碑上或把碎片碾成粉末。
2、這個過程是必須的,因為這不是真的拼版和用碎紙機粉碎的文檔那樣碎片可以完美的拼合,撕碎的文檔碎片的邊緣會有輕微的變形和磨損。
3、撕碎的牆紙碎片開始擺動,站了起來,上面開始放映牧羊女和羊。
H. 海賊王里的「歷史正文」是什麼
被 世界政府掩蓋的 那100年歷史~
目前還沒提到,到底那100年發生了什麼
I. 有人說「以史為鏡,讀史鑒人」,你怎麼理解
“以史為鏡,讀史鑒人”很有哲理和深意的一句名言。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後人去閱讀前的歷史,可以在史書當中發生發現穿越時空限制的歷史規律,我們掌握歷史規律為自己所用,就可以滿足自己個人發展。順應歷史潮流發展能夠找到一條通向成功之路的捷徑,逆著歷史發留歷史潮流發展會讓我們在成功道路上充滿挫折,會走更多的彎路。古代封建王朝很多開國君王他們都會吸取前面朝代滅亡的經驗。
而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歷史的組成部分。每個人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他們的發展歷程對我們後人有很大的啟示,他們的成功與失敗,他們的巔峰與低谷,對於後人都有很多的借鑒意義,我們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
J. 碎片化閱讀的時代看歷史,要史實還是要史觀
文/戴文子
最近在讀什麼書?
《一個人的世界史》。
既然說到歷史,就先談段歷史。
1902年,梁啟超先生寫了一篇名為《新史學》的長文。文章中,先生把過去的史學稱為「傳統史學」,並認為在20世紀以後應該建立「新史學」。
對於「新史學」與「傳統史學」有哪些區別,梁先生一共歸納了四點。其中最讓人側目的當屬最後一項——傳統史學只告知以事實,卻不說事實中之原理。
梁先生所說的「只告知以事實」,竊以為當是指古人著書立說之時多微言大義,即我們熟知的「春秋筆法」。這種修史方法的特點,是僅通過史實材料的取捨與事件細節的描述,委婉而微妙的表達作者的主觀看法。不贊一詞,暗含褒貶。這種重史實而輕史觀的方法,在此我們不妨稱之為「以史述論」。
「以史述論」的特點,是以少引多,欲說還休;以淺藏深,言近意遠。由此造成的結果,就是常事不書、隱而不書。史料取捨固然嚴謹,各家觀點卻是眾說紛紜,令人難以捉摸。這就使本就真相難辨的歷史,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與「以史述論」相反的另一種修史方法,可以謂之「以論帶史」。而以論帶史,則是史家大忌。
無論是主觀臆斷、無端猜測,還是先入為主、結論在前,這些自然都不可取,在史學界也是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為。但是反對「以論帶史」,也不能因噎廢食到不要史觀。 事實上,一個偉大民族的文明史,也一定同時是她的觀念史。正是這種歷史觀念與價值取向,決定了這個民族的文明道路。
由此可見,對待歷史,史實和史觀可謂同等重要。
基於以上的觀點,我們再來談一談眼前的這本書,有當代學者余世存所編錄的《一個人的世界史》。
在這本書的序言部分,作者開門見山地解釋了書名的含義: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作者自己的歷史觀。
問題出現在作者對史實的選擇與表述上。
這是本書的官方內容簡介,特地摘錄在此。有兩個關鍵詞值得注意,一個是「碎片世界史」,一個是「直取世道人心」。
這里存有歧義。
碎片敘史,難免以偏概全;一葉障目,怎見宏觀大局?只論史實,難免望文生義;不談史觀,怎取世道人心?
也有可能,我們不無悲觀的假設,這里所指的「世道人心」,是指浮躁不安的世道、物慾橫流的人心。那麼,碎片式快餐式的歷史趣聞,的確可以成為茶餘飯後的消遣談資。從這個角度來說,歷史淪為段子,確實暗合世道人心。
但這是迎合市場後的結果,不該是敘述歷史人的初衷。
我個人一直強烈反對碎片化閱讀與寫作。因為一百四十字篇幅的局限不是一種規則,更像種束縛。它改變了人們過去習慣的書寫方式,繼而逐漸使人喪失寫作長文的能力。更進一步的結果,則可能是剝奪去獨立思考的過程。 段子興起的結果,伴隨的其實是嚴謹論述的淪喪。
我所說的這些,當代學者余世存一定也曾想過。但為何其仍用這種方式進行編寫?
在文末的後記中,作者指出了原因:
這是一種無奈,更是一種退而求其的保全。啟國民之心智的工作絕非一日之功,所以作者對歷史敘述方式的處理,還是選擇了最為傳統的「以史述論」的方法。這樣至少能夠保證,相較於那些娛樂八卦和花邊新聞,這里的故事都叫歷史。它們真實而可信,陳舊卻又飽含溫度。
接近百年之後,我們再回望當初梁啟超先生提出的「新史學」,真是一種超越時代的真知灼見。
作者在自序中談到,這次重新修訂,再次確認本書不只是「段子」而已。何必這么不甘呢?史實即便淪為段子,那也是高段位、有重量的段子。先講史實、再說史觀、後啟心智,這個過程任重道遠,急不得,只能慢慢來。
《一個人的世界史》可能還存在諸多不足和無奈,但作者至少做出了一種有力的嘗試。光憑這一點,這本書就是難能可貴、值得稱頌的。
這本書最為精彩、最有價值的部分,在於它的序言與後記,從中我們可以一窺作者的濟世情懷與良苦用心。至於書中選取的歷史片段,是消遣是深究,大家各取所需。
最後,感謝來自豆瓣書評人俱樂部和廣東人民出版社的贈書!
是為讀書筆記。
二零一六年九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