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老子故里的鹿邑太清宮有怎樣的歷史淵源
河南省鹿邑太清宮位於鹿邑縣城向東,被譽為老子故里,它和老君台一起構成了鹿邑老子文化的主要內容。
據史志記載,165年,漢桓帝劉志派遣中常侍管霸來鹿邑建造了寺廟,名為老子廟。
620年,李淵為了方便自己對天下的統治,抬高自己家族的地位,就按照積善行的建議,把老子認為自己的祖宗,在老子廟的基礎上進行了擴建,據記載,當時的老子廟規模就如同王宮一樣,是李家的皇室家廟。
666年,唐高宗李治追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並且重新建造了「紫極宮」和「太清樓」,將廟名改為「玄元廟」。
到唐玄宗李隆基時期,太清宮的規模達到了鼎盛時期,佔地近60萬平方米。廟內的建築排列井然有序,太清宮被稱為前宮,祭祀老子,洞霄宮稱為後宮,供奉著老子的母親。
自從建廟以後,歷朝歷代都在太清宮立有碑刻,保留下來有20通。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唐開元神武皇帝道德經注碑」和元「太清宮執照碑」「唐開元神武皇帝道德經注碑」所刻的碑文是唐玄宗對道德經的釋文,位於主殿太極殿的東側,碑高約4米,寬1米,厚0.5米,此碑刻距今大概已經有將近1300年的歷史了。碑身四面刻有1122個隸書字體,是唐玄宗對於《道德經》的注釋文。石碑左右兩側為文人的題詠。
元朝著名道士邱處機被元朝皇帝尊稱為國師,因為受邱處機地影響,元朝皇帝對漢文化特別是老子的道家思想十分尊崇,元朝皇帝統一中原不久,就下了兩道聖旨對道家思想地發祥地鹿邑太清宮進行保護。
鑲嵌在太極殿正牆西側的這塊石碑是元朝於1260年頒布的太清宮執照碑。該碑高0.6米,寬0.9米,碑文為楷書,滿行13字。
碑文內容包括4個方面:一是中央政府頒給的;二是規定了太清宮所屬界地的大小,即「每一面寬10里,四面計40里」,也就是說太極殿周圍25平方千米的土地都屬太清宮宮觀所有;三是規定了這25平方千米內的所有田地、園果樹木盡歸太清宮宮觀所有,諸人不得爭執;四是說明南北宮,也就是太清宮和洞霄宮以會仙橋為界。
在老子生地的鹿邑太清宮,有許多的碑刻,雖然這塊碑不大,但價值很高,它以皇帝詔令的形式規定了太清官的大小及上面土地園木果樹的不可侵犯性。
太清宮太極殿前的兩株古柏,就是聞名遐邇的丹桂古柏。傳說是老子親手種下的,已經有2500多年歷史了。由於是老子親手種,再加上是李氏唐王朝的祖先,所以很多文人墨客在游覽過太清宮後,都會對這古樹進行記述。唐玄宗為此專門下詔:
瑞木表靈,奇文自現。用彰大慶,以福洪圖。配五德於易經,迎萬葉於休運。宣城告謝,仍付史官。其檜片藏於內庫,兼賜諸王宰輔及道眾。
這兩棵古柏,雖然一樣高,但是西面一株枝繁葉茂,若虯龍盤旋,雖然看起來乾瘦,但是卻仍然有新的枝芽萌發。為什麼會這么乾瘦呢?
據說在唐朝統一天下之後,李世民曾經派遣麾下的大將尉遲敬德前往拜祭,尉遲敬德下馬後就直接去殿內進香了,他的衛兵把馬拴到了這棵柏樹上,馬餓了,就把樹皮給啃掉了,但是這棵古柏卻並沒有死,依然生機盎然,而沒有被啃的那一棵,很明顯的要粗壯很多,兩棵樹東西交相輝映,引來眾人一陣陣圍觀,是太清宮最重要的一處景觀。
老子所創辦的道教講求陰陽,而這個院子中的氣場很重,就連這兩株古柏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很多年前,曾經有人用鐵鋸鋸掉了樹上的一根枝丫做小板凳,可是他發現,這棵樹的年輪極像八卦圖中的陰陽魚。
這個人非常訝異,覺得觸動了神物,於是趕緊跑到老君像前拜祭。這兩棵一大一小的古柏正體現了老子的對立統一思想。
鐵柱俗稱趕山鞭,一根在太清宮,還有一根在紀念老子遺跡的老君台上,是紀念老子之物。據記載,老子主要負責周朝的守藏室之史,按照規矩,大臣們上殿議事的時候,必須站著,但是老子記錄天子言行的時候,既要站立,還要寫字,真的是太累了。
於是周天子下令在朝堂內建造了一個鐵柱子,讓老子倚在上面寫字,不僅減輕老子的勞苦,還彰顯了對史官的尊重。
當然,也包含了蒼天厚土,定於一柱的意思,到了後來,凡是國內外供奉老子的宮觀都有這樣一根鐵柱,逐漸成為了紀念老子的標志。
望月井也是太清宮內的一個標志性建築,每到農歷八月十五這天,天空中圓圓的月亮總是能夠投影到望月井的正中央,正應了「天上月是水中月」的古詩意境。
而周圍的許多水井,哪怕是相鄰的水井,也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樣的奇觀,不明所以的百姓們都認為這是老君爺顯靈了,所以就更加虔誠地拜祭。
鹿邑太清宮前的石牌坊
Ⅱ 老子的故鄉在哪裡
老子的故鄉一直存在著爭議。「老子故里」的紛爭已有十餘個年頭了。一個人的誕生地只能有一個,盡管這個人一生曾經到過許多地方。一說是位於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另一說是位於安徽省渦陽縣鄭店村。安徽渦陽與河南鹿邑,兩地相隔非常近,直線距離不過80公里。
老子渦陽說
九龍井:老子故里有兩大獨特景觀,流星園和九龍井。據《正統道藏·猶龍傳》和多種典籍記載,老子誕生時,「洵水」上空出現千古奇觀,「萬鶴翔空,飛龍吐水,以浴聖姿,龍出之處,因成九井」。
《七真祖師列仙傳》描述甚詳,言四大真人劉長生、王玉陽、譚長真和郝太古尋到太上老子降生處,「見有九井並環著一座八角亭,亭邊有株李樹,相傳太上生於李樹下;四人步入亭內,亭中間有座石碑記著降生之事。」在敘述了太上出生時「九龍吐水,沐浴其身,所浴處遂成九井」之後特別強調:「其地神異載於經史,歷有考證,非無據也。」
上世紀90年代,在當地村民的帶領下,考古人員果然在村內尋找到九口井。
老子鹿邑說
太清宮:現存明清時期遺址,該遺址現存有明、清或民國時期修建的太極殿、三聖母殿、娃娃殿等,其餘建築均為2004年後重建。
太清宮的歷史,鹿邑的說法與渦陽的大體相同。鹿邑太清宮始建於東漢延熹八年。當時漢桓帝劉志尊老子李耳為道家鼻祖,在其誕生地建「老子廟」以進行祭祀。唐高祖李淵尊老子為李姓始祖,並以「老子廟」為家廟,親赴鹿邑祭拜。唐玄宗李隆基兩度拜謁「老子廟」,更其名為「太清宮」,他還將祭祀老子母親的「李夫人祠」更名為「洞霄宮」。
(2)老子故里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謚伯陽。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胡適曾推測老子生於周靈王初年,當公元前570年),出生於周朝春秋時期陳國,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道德經》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20世紀80年代,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譯成外國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是《聖經》,其次就是《道德經》。
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
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並稱之為「太上老君」。
Ⅲ 老子故里是哪
老子為春秋時期陳國苦縣瀨鄉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人。老子故里現為旅遊景區,鹿邑是兩千多年來民間與官方公認的老子故里。並獲得了大多數古今中外權威機構對鹿邑太清宮老子故里支持與認可。歷史上曾有八位皇帝親臨鹿邑縣祭拜老子,並在鹿邑縣境內留下遺址與老子息息相關珍貴文物。
Ⅳ 老子故里詳細資料大全
老子故里存在爭議。一說位於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另一說位於安徽省渦陽縣鄭店村。安徽渦陽與河南鹿邑,同居道家文化發祥地的渦河兩岸,兩地直線距離不過80公里。
關於爭議詳情,請移步詞條老子故里之爭。
Ⅳ 公認的老子故里是哪裡
河南省鹿邑縣。
鹿邑太清宮,位於鹿邑縣太清宮鎮,為老子的誕生地。據史志記載,東漢延熹八年(165年),漢桓帝劉志派中常侍管霸所建,始名老子廟。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李淵為了便於對天下的統治,抬高自己家族地位,就聽從吉善行的建議,認老子為祖宗,派人在漢代老子廟的基礎上予以擴建,規模如京城王宮,作為皇室家廟,稱太清宮。
太清宮介紹:
前宮祀老子,後宮祀李母。兩宮中隔一河,河上有橋。河名「金水」,橋稱「會仙」。兩宮佔地872畝,各種建築600餘間,殿閣棋布,雄偉壯觀,極盛一時。 "前宮"以太極殿為中心,東有老子牧牛場遺址,西有隱陽山遺址,中有九步井仍存。
大殿內供有老子塑像,殿側立有高約1.5米,直徑約25公分的鐵柱一根,人稱"趕山鞭",實為老子"柱下史"職務的象徵。
Ⅵ 老子故里在哪個地方,答案詳細一點。
鹿邑。經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組織專家實地考察論證,報中國文聯審批、中宣部備案,決定命名河南省鹿邑縣為「中國老子文化之鄉」,並建立「中國老子文化研究中心」。 於2012年2月23上午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中國老子文化之鄉」新聞發布會暨授牌儀式。中國文聯劉蘭芳為鹿邑授老子文化之鄉牌匾
此次活動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河南省文聯、周口市人民政府主辦,鹿邑縣委、縣政府承辦。中國文聯副主席劉蘭芳,中國民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羅揚,中國民協副主席葉舒憲,周口市委常委、鹿邑縣委書記陳志偉,河南省周口市副市長田永紅,鹿邑縣人民政府縣長朱良才等出席新聞發布會暨授牌儀式。會議由中國民協顧問、河南省文聯副主席、河南省民協主席夏挽群主持。 這是老子故里鹿邑贏得的第一個國家級文化品牌,對於提升老子文化開發的層次和品位,促進周口、鹿邑文化產業、旅遊產業的發展將起著重要作用。 2001年,鹿邑太清宮遺址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原黨和國家領導人李鵬為鹿邑題詞「老子故里」。2007年,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為太清宮題寫「道教祖庭」,2007年,老子故里旅遊區被評定為國家AAAA級景區,鹿邑成為河南省十大文化強縣、中國旅遊強縣,2010年成為河南省直管縣。 河南省周口市副市長田永紅,鹿邑縣人民政府縣長朱良才分別在會上作了精彩發言,詳細介紹了河南省鹿邑歷史及發展現狀。河南省鹿邑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史有明載的老子故里,公元前571年的 農歷2月15日 ,偉大的先哲老子誕生在這里的厲鄉曲仁里即今天的鹿邑縣太清宮鎮。老子是文明的「軸心時代」誕生在河南省鹿邑縣的一位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他以世界文明發展史上頗具思辨色彩的第一部原創性的哲學經典《道德經》,奠定了他世界哲學之父、世界辯證法之父的崇高歷史地位。鹿邑縣至今仍保留著大量與老子其人、老子思想密切相關的歷史文化遺存,歷史傳說、民間信仰、民俗文化等有廣泛的流傳與群眾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