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編制歷史信息

如何編制歷史信息

發布時間:2023-01-06 01:09:58

A. 史書編寫方式有三種形式,那麼有哪三種形式呢

史書編寫方式有編年體、紀傳體和紀事本末體三種形式,三者各自側重點不同,但都能反映一時期的歷史史實,其中編年體的歷史最為悠久,在古代史書中也多採用編年體的形式。

三、紀事本末體。

紀事本末體是以歷史事件作為編排對象的史書體裁,它將古代各個重大歷史事件獨立出來,再以時間順序逐次編寫。紀事本末體的最大優點在於不會有記錄重復的情況,歷史事件從頭到尾非常完整,但缺點也顯而易見,不能很好地反映各歷史事件之間的關系和聯系。此種編寫方式始於南宋,袁樞在其《通鑒紀事本末》一書中就是如此,此後還有《宋史紀事本末》和《元史紀事本末》等史書,能夠彌補編年體和紀傳體的不足。

B. 史書編寫方式有哪些

主要有兩種:編年體、紀傳體
紀傳體:比如說《史記》就是第一步紀傳體通史,是按照人物、本家、各個國家等為線索,圍繞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進行歷史的闡述,優點是便於理解同時代的歷史事件,就像是織網一樣,方便理解時空背景下廣闊的歷史。方便歷史的橫向掌握。
另外,由於《史記》記錄了西漢初年(因為作者司馬遷是漢初漢武帝時期的人物)以前的歷史,因此,後代的歷史大多是斷代史,例如《漢書》、《後漢書》魯迅先生都說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嘛!呵呵~~~

另一種就是按照年代編寫的,比如說歷史學家司馬光主持編寫的《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就是以時間為線索,對歷史進行闡述,方便讀者在縱向的敘述中了解歷史。

希望你能滿意!

C. 歷史的史事如何才能編成一個故事可不可以幫我舉個例子拜託~

我就拿初三上學期學的文藝復興那個歷史說吧。因為現在我到高二理科了,文科的東西記得還不是很多,所以我盡我知道的,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故事並非是說童話和神話那種,而是一種發生的事,變的通順邏輯,符合故事的情形
在14世紀的時候,那時候歐洲的生產技術開始發展,要知道技術有了發展,也就意味著商品經濟將會得到提高。可是,生產商品,從哪兒得到勞動力呢,就得僱傭,而在義大利的威尼斯等城市工商業則是比較發達,就最早的出現了實行僱傭勞動力的手工工場,從而使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首先在義大利萌生
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那之前的封建教會主義怎麼辦呢,你說是吧,因為社會總是要向興盛的方向走,新興的資產階級就需要打破封建教會的精神統治。既然要打破這個封建主義,那麼就得有行動,義大利的政策出發了,就開始提倡以現實的人 為中心,來反對神權的人文主義,也就是要反對封建的思想統治 。而這種反對封建的資產階級文化運動稱為文藝復興運動
就這樣,將一小節的內容概括出來了,最主要的還是說要熟悉內容,也就是你能將內容復述給別人聽,這樣就像一個故事一樣,樓下,有人說西遊記等電視劇,那也是故事,只不過是另一種表達方式,那也是根據歷史的小說,然後將其用生活的形式表現出來,而我們學生是要講史事以文字的形式表現出來
希望能幫助到你,有什麼疑問,我很高興為你解決,只要我能做的到的

D. 古人是根據什麼編寫史書的

一般的史書基本上都是根據統治者的意願編寫而成,也是編寫發生的真實事件,摻雜著許多作者的個人情感,他的真實性還有待考究,畢竟寫東西的人都會摻雜個人情感,而每個人的思路與情感都存在差別,編寫出的作品,也不一定完全真實。

書的意義就不復存在了。

古代的統治制度都是十分正規與嚴格的,胡言亂語的記載事件,肯定是會受到懲罰的,所以編寫史書的人必須本著嚴謹的態度,來對待史書的編寫。他們在編寫史書時,肯定會找尋更多的參考文獻,通過多方面的資料渠道,來結合事實,編撰成一部更完整的史書。

E. 歷史故事信息卡怎麼做

1、我們先將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准備好,准備好之後在用剪子剪成合適大小的長方形。2、然後在紙片上用鉛筆畫成不同的四方格,在將歷史名人的事跡和生辰寫在紙上面,結尾部分也要寫上名人名句。3、在拿出一張有歷史名人頭像的報紙,沿著名人頭像裁剪下來,剪下之後用膠水粘到剛才弄好的卡紙片上。4、最後在用膠水把剛才弄好的卡片和人物粘貼到牆上或者是別的地方,這樣就完成了。
歷史人物故事信息卡就是可以用年代來說性別及發生在該人身上的一些歷史事件的卡片,給人的啟迪和教育意義。

F. 如何編寫歷史

編寫歷史的體裁有:編年體 、紀傳體、記事體、典制體、紀事本末體、評論體等。

如果是編寫歷史教材的話,參考下面文章:

如何編寫歷史教材

我想在這篇文章中談一談我對如何編寫中國歷史教材的看法。

如何編寫歷史教材?我想一定要有一種獨立思考的批判精神。二十世紀世界流行的歷史觀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我們要摒棄機械進化論史觀和單線一元決定論,代之以寬闊發散性的整體思維。用黃仁宇的話說就是「放寬歷史的視界」。

歷史的探索,是根據過去人類活動在現今的遺跡,來重構過去人類活動的真相。任何理論概念再好,比之於實際生活本身,總顯出它的貧乏和單調。所以我說:歷史學中不存在定理。歷史不是為概念而活著的。忠實於歷史,乃是史家的職業道德。可直到現在,通史的整體框架還是板結硬化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拘泥於一些固定化的程式,出於這種或那種緣故,不能直面歷史實際。

我們的民族歷史總是被那些「必然規律」來強行框定。所謂「五步論」中國也概莫能外。

中國是否經歷過「奴隸制社會」?現在相信的人越來越少了。商代的野性氣味較濃,還容得聯想。「鬱郁乎文哉」的西周,還一口咬定它為「奴隸制社會」,豈不是存心不想辨認歷史事實?其實張蔭麟先生早就說過,西周庶民的生活情況並不見得比奴隸好。要說有「奴隸社會」,那一座大觀園就是啊。呂思勉、錢穆、黃仁宇這些前輩史家的大歷史構架也是一致的。呂先生說得明白,中國古代史分為三個時代:(甲)部族時代,(乙)封建時代,(丙)統一時代。大家可以比照現行歷史教材,孰者真實,依史有據!

中國有沒有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毛澤東說有,郭沫若說有,錢穆怎麼沒說有?黃仁宇怎麼沒說有?到底是誰在迴避歷史實際?

好在現今中外史學界都有同感,中國社會有許多迥異於西方的歷史殊相,制度、文化、意識形態等等的傳統和歷史走向都極具個性。費正清(Fairbank,西方漢學界泰斗)在經歷了長時期挫折之後,最後也不得不放棄「歐洲中心史觀」,承認必須「以中國看中國」。怪不得黃仁宇說「整個中國歷史需要重寫」。相信不久的將來,大家會看到越來越多真實的歷史。

真實就已足夠,你不要期望歷史教材寫得像錢穆、顧頡剛、張蔭麟、黃仁宇等大師們的著作那樣平易生動、舉重若輕。

G. 北爾人機軟體(ix developer 2.10)如何編寫趨勢圖歷史記錄啊,我編的打開後查找以前的曲線就不見了。

您的問題描述的不是很清楚,如果想要查看趨勢圖的歷史信息的話,需要
1在操作里添加趨勢圖查看器歷史記錄
2在趨勢圖的趨勢圖動態界面,添加歷史記錄狀態下的時間偏移。
這樣就可以進入歷史模式,並查看不同時間段的曲線了。
另。如果是查看歷史數據的曲線的話,需要將將曲線的變數設置為數據記錄中的項。

H. 如何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

教育的現代化包括教育技術和手段的現代化。在教學中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一直是我國學校教學改革與發展的一個特點,運用現代媒體技術進行歷史教學也是當前的一個研究熱點。本文擬就現代信息技術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談一點初步的認識。
一、現代信息技術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現代化教學手段一般是指運用電子器材和技術開展教學活動,如幻燈機、錄音機、投影儀、電視機。錄像機、電影放映機等,通過這些電子設備呈現教材內容,把聲、形、色與文字材料結合起來,形成所謂電化教學。從20世紀後期起,隨著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又形成了現代信息技術,並運用於教學領域。計算機和網路這種現代信息技術,和以往的電化教學不同,大大拓展了教育和教學的資源,對學校教育和教學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擴大,學習者將能把這個世界范圍的網路用作全面的參考物指南(詞典、網路全書、數字博物館)、電子顧問、傳播工具(電子郵件、有共同興趣的人的閑談會),以及獲得資源的工具(地址和網址聯結)。互聯網為青少年探索各種興趣,了解周圍精彩的世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途徑」[1](p.104)當今的社會是學習化社會,也是信息化社會,信息技術與傳統的讀、寫、算的學習方式已經融合在一起,從而構成了新式教學的平台,信息技術也「從技術上升為文化」[2] ,在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現代信息技術具有很多的優點,例如:
具有信息量大的特點,其信息存儲量超過任何其他的信息承載方式。如,一張光碟的容量,就可以裝載學校所有課程的教材。
具有檢索方便的特點,在快速搜索信息上大大勝於其他方式。運用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進行文獻檢索,速度快,效率高。
具有合成性的特點,可以把各種教學媒體相互連接,整合在一起,形成多媒體教學。各種電子設備的綜合使用,能夠大大發揮其整體的優效性。
具有虛擬情境的特點,可以模擬出需要的情景以便教學,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和真實體驗,大大拉近了學生與學習對象之間的距離。
具有智能化的特點,直接適應學生的具體學習。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加強教與學的雙向活動,通過人機互動,隨時調整教學的進程。
具有交互性的特點,人機對話的功能加強了教師、學生與教學媒體之間的互動。
具有網路化的特點,打破了地域界限,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為教與學提供了廣闊的場所,使得教學工作可以充分和廣泛地利用各種信息資源。
具有個性化的特點,適於學生的個別差異和個性特點,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
具有延伸性的特點,可以選擇任何時間進行學習,還能夠把課堂的學習擴展到課外的學習。
現代信息技術的這些優勢功能,對於歷史教學是非常有用的。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處理好歷史教學中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尤其是有利於在歷史教學中創設歷史的情境,提供豐富的歷史學習材料,促進學生歷史思維的發展,加強歷史學科的研究性學習活動。這些都是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傳統的教學媒體。有學者把傳統的媒體與現代媒體的基本功能列表進行了比較[3](p.179) ,而現代媒體的新近發展,就體現在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其基本功能則更為全面。

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對歷史教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直接影響到課程的內容、教材呈現的方式,也影響到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影響到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的創新,影響到教學活動的形式和內容,甚至影響到教學的檢測與評估。
正是由於現代信息技術對教學的影響越來越大,因此也就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教學領域,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例如,在我國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教材改革中,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成為一個重點。如,在教育部制訂的初中歷史課程標准中就提出:「要努力創造條件,利用多媒體、網路組織教學,開發和製作歷史課件,開展歷史學科的計算機輔助教學。」[4](p.35)在高中的歷史課程標准中,也提到要利用信息技術和網路技術,在更大的范圍內共享高質量的教學資源[5](p.33) 。世界上的很多國家也是這樣,如在英國的歷史課程標准中,就專門提到信息傳播技術的運用,要求提供給學生機會使之發展運用信息傳播技術的能力,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活動和完成作業,如對資料進行選擇、綜合和判斷,提高作業的質量,通過電子媒體交換和共享資料,檢查、修改和評價作業等[6](p.36) 。總之,在歷史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不僅是教育的管理者和研究者注重的問題,也是教師和學生關注的問題。
下面,主要談談多媒體教學和網路教學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一)多媒體教學
這里所說的多媒體教學,實際上包含了三層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運用的類型,這就是計算機輔助教學(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多媒體教學(Multimedia Instruction)和超媒體教學(Hypermedia Instruction)。計算機輔助教學是指運用計算機設備呈現教材內容,以及進行展示資料、模擬情境、提出問題、評定答案等教學活動。多媒體教學是指運用多種媒體設備展開教學,把影像、動畫、聲音、圖形、文字等各種信息綜合在一起以傳遞教學內容,開展教學活動。超媒體教學則不僅包括多種形式的信息,而且與學習活動連結起來,提供瀏覽檢索工具,提供學習的方法和技巧,並可以使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創建自己的學習系統,以及進行相互交流。這三種類型實際是反映出計算機等電子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發展過程,即由單機演示發展到各種設備的聯機操作,進而發展到運用電子技術創建編輯環境,形成所謂智能型計算機輔助教學(Intellectual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簡稱ICAI),使學習者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選擇性。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將教師、學生和現代信息傳播技術結合起來,構成三者互動的教學方式,其基礎設備是計算機,其關鍵是計算機課件的編制。在編制歷史課件時,要確定教學課題及其重點內容,選擇各種教學資料和素材,編輯課件腳本,設計界面圖形、連接方式、流程式控制制等,還要在製作完成後進行預演操作以便驗證、加以修改和補充,並熟悉課件演示的方法和過程。
歷史的多媒體課件從信息傳遞的角度,可以分為很多類型,例如史料提供、圖片展示、圖示說明、影像播映、情境模擬、動畫顯示、要點歸類、練習鞏固等。這些類型往往是經過有機的整合,形成教學的實用材料,在課堂上即時使用;或把教學課件改編成學習課件,提供給學生,以便學生在課下自學。當前也有一些計算機公司製作和發行歷史教學的軟體,如備課系統、教學課件等,在使用時要注意進行再編制,以適應教學實際的具體情況。
(二)網路教學
20世紀末和本世紀初,網路技術發展迅猛,對學校教育和教學的影響越來越大。運用網路技術進行教學,已經成為現代信息傳播技術對教學改革的一大促動。現在的教學改革,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教學方式的轉變,由單純傳授、機械記憶型的教學方式轉變為啟發引導、實際探索的教學方式,提倡開展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比較廣泛的教育資源的背景下,所開展自主的、開放的、探究式的學習」 [7]。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改變了傳統的課堂學習方式,形成了基於各種信息資源進行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對信息的收集、掌握和運用,而網路技術正是提供了這樣的資源平台。更為重要的是,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已深入到當今社會的各個領域,掌握和運用網路技術已成為當代人所必備的素質之一,也是學會學習、終身學習的重要途徑。網路教學的研究和實驗,雖然剛剛起步,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我國,一些中學歷史教師也在進行著網路教學的探索,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運用網路技術進行歷史教學,可以有很多方式的。例如:
1.網上參觀。向學生提供有關的歷史博物館、紀念館、歷史遺址、名勝古跡的網站或網頁,引導學生進行網上瀏覽,近距離觀察歷史文物和歷史場景,了解真實的歷史原貌。利用網路技術縮短時空距離,藉助網路進行「現場」參觀和考察,使學生通過自己的眼睛直接觀察歷史的事物,掌握更多的歷史信息。
2.網上閱讀。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利用互聯網的功能,找到相關的資料,進行在線閱讀。也可以在課堂上即時檢索到相關的閱讀材料,投放在大屏幕上,對材料進行解讀和展開相應的教學活動。
3.網上搜索。結合教學內容和重點,選定關鍵詞,利用網路技術強大的搜索功能,進行和歷史教學有關的內容搜索。網上搜索要有具體的目的,但無論是進行資料查尋、匯集,還是進行資料加工處理,都是把網路的搜索作為工具,是為開展進一步的學習活動。「對於學生來說,最有價值的不是存取大量的信息,而是為了理解信息而對其熟練地進行組織和處理。在歷史課堂中能夠存取和檢索信息是較低水平的能力(即使在處理網路搜索的能力上也是如此)。重要的是發展學生的歷史理解,使他們在存取信息後有夠進行分析和整理」 [8](p.103) 。
4.網上討論。這是把網路的交流功能引入學習討論的方式。利用有關網站的聊天室,或是校園網的論壇,組織學生圍繞有關的學習主題,以發貼和跟貼的方式開展網上討論。這種方式有一個好處,在這種虛擬的網路論壇的平台上,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尤其是使不善言辭的學生也加入到討論中,甚至容許學生以化名登錄,在討論時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
5.網上展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網路技術展示教學的內容,學生可以展示他們的學習和研究的成果,現場在線介紹和交流他們運用網路進行學習的情況。
6.網上答疑。教師利用網路的論壇和電子信箱,對學生進行答疑,尤其是可以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和輔導。學生也可以向老師發電子郵件,匯報自己學習的情況。這樣就使電子郵件具有了教學互動和教學反饋的功效,成為師生聯系的又一通道。
7.網上課堂,即「空中課堂」,利用網路實現課堂教學。這種方式是將教師的課堂講授進行錄像,然後通過網路傳播,或是在網上同步進行。網上課堂既可用於遠距離教學,實現異地、異校的課堂教學,也可以在校內進行,向學生提供更多的課堂教學資源,如各種選修課的教學。
以上所舉的這些網上教學的方式,既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也可以在課外學習中運用;既可以用於集體學習,也可以用於個人學習。
另外,教師的備課、上課、教研、進修等活動,是可以充分利用網路技術和資源進行的。例如,歷史的教師開展網上備課,可以使不同學校的教師,甚至是不同地區的教師,在網上進行集體商議,互相切磋,交流材料,合成教案。現在有不少省市的歷史教研機構已經建立了教學網站,匯集各種歷史課件,提供給教師進行備課,這樣就利用網路技術使得計算機輔助教學由過去的「人自為戰」,轉變為「大兵團作戰」,大大提高了運用信息技術的效益。
二、歷史教學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應注意的問題
在歷史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畢竟還是一個新生事物,需要教師不斷學習、研究和實踐。在教學設備和技術日趨成熟的情況下,教師使用現代信息技術的積極性和實踐能力是最關鍵的。從目前的情況看,幾乎沒有教師反對在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但教師在這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卻是參差不齊。有調查顯示,目前大多數教師能夠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和進行文字處理,但能夠進行數據、圖形處理,利用和編輯網路教學資源的還只是少部分[9]。在教學實際中,我們也會看到這樣的情況:教師在操作設備和演示課件時手忙腳亂,遇到技術障礙時束手無策,講述與演示不協調甚至脫節等。這些都說明,在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問題上,我們應該採取學習、學習、再學習和實踐、實踐、再實踐的態度。教師在使用現代信息技術上,應有清醒的認識,要不斷跟上教育教學的發展,「對於歷史教師來說,信息技術不再是僅供選擇的和非必要的,你必須發展在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你要盡可能熟練地、廣泛地運用新的技術,不斷取得進步[10] 。
如前所述,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對課程、教材、教學過程、教學組織、教學方法、教學活動、教學評估等都會產生相當的影響,尤其是對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帶來了很大沖擊。這就需要我們加強學習和進修,加強實踐和總結。這里,談談在歷史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應注意的問題。
1.明確目的。任何手段和方法,都是為了達成一定的目的服務的,使用現代信息技術亦是如此。我們不是單純地為使用新技術才使用,而是為了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果。為此,就要在備課的時候,進行全盤的考慮,既要備教材,也要備方法和手段。對於運用多媒體教學或網路教學,首先是要明確如何圍繞教學的整體目標,怎樣為整體目標的實現服務。特別是要考慮到運用信息傳播技術對學生的學習有什麼功效,對他們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學會學習以及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提高會起到什麼作用。國外的學者認為:「歷史教育應在幫助學生有理解地掌握信息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信息傳播技術的性質對這一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如果我們充分重視信息傳播技術在歷史教學中的潛力,就要對之有清晰的思考和有效的傳播。清晰的思考之一,就是認識到歷史教育不只是填滿學生的硬碟空間,而是要幫助他們發展成為有能力的和理解力強的信息處理者。[11](p.111)總之,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應更有利於教師的教授和學生的學習。
2.合理設計。無論是單一課件的編制,還是多媒體和網路教學的設計,都要做好事先的准備,把設計工作做得科學而合理。在設計時,要考慮到實用性原則,要能夠有利於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要簡明清晰,而不是繁瑣,如文字編排不宜過長、過密和字體過小,圖像不要模糊不清,錄像不宜冗長拖沓等。每一設計都應該考慮到實際操作時所用的時間,爭取在最短的時間里呈現有效的信息。
3.重點突出。信息技術的運用,主要應該圍繞教學的重點問題,使之能夠幫助師生在教學中突破重點,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特別是在信息資源的利用上,如果過於偏離教學重點,很容易造成學生新的學習負擔。所以,無論是資料的搜集和整理、圖像和音像的編輯和播放,還是上網進行教學活動,都應該是緊扣學習主題和研究課題,圍繞重點內容和重點問題進行,這樣才能提高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實效。
4.綜合使用。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是萬能的,也沒有一種教學技術是萬能的,重要的是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綜合運用各種方法和技術。如果只是一味地使用某種電教手段(如用一節課的大部分時間播放影視),那對學生實際上也是一種被動灌輸,只不過是從教師的「滿堂灌」變為「電灌」。所以,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要與常規的、甚至是傳統的教學方法(如講述法、講解法、談話法等)有機地結合起來,發揮各自的優勢,體現出整體的功效。
5.調動學生。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要能夠盡可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利於開展各種學習活動,有利於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得到真正的體現。教學實際也反映出現在的學生在運用計算機等技術上是學得快、用得活的,有些方面甚至超過了老師。作為教師,要鼓勵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創造性。
6.教師引導。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並不能由於使用新的技術手段而削弱,更不能被取代。其實,技術越是先進,手段越是新穎,教師在教學中的指導作用就越是重要。因為教師不僅要駕馭教材,還要駕馭這些技術和手段,並且能夠控制技術和手段的實際操作,以及引導學生在新技術條件下或新的學習條件和情境中進行學習。從教學理論方面講,在教學關繫上,學生、教材、教具、教師等這些因素中,教師的作用是關鍵性的。所以,在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更要加強教師的引導、指導和輔導。
現代信息技術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其發展速度是很快的,我們的歷史教師在這方面也是可以大有作為的。只要我們勤於學習,敢於探索,勇於實踐,善於總結,就一定能夠開創出新的局面,使歷史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

I. 中國古代的史書是怎樣編寫的有什麼要求

編年體
以年代為線索編排有關歷史事件。編年體史書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記述史事。因為它以時間為經,以史事為緯,比較容易反映出同一時期各個歷史事件的聯系。 以編年體紀錄歷史的方式最早起源於中國。如:《春秋》,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為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訂而成的;《左傳》,我國第一部較為完備的編年體史書,原名《春秋左氏傳》,相傳為春秋末年的魯國史官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簡稱《左傳》;《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也是我國編年體通史的傑作,北宋司馬光(1019—1086)主編,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記載了1362年的歷史,花了19年的時間編寫成的。 補充:按年月日順序記載的中國史書體裁。起源於春秋。編年體史書數量極多。著名的有《春秋》、《左傳》、《資治通鑒》等。其優點是便於考查歷史事件發生的具體時間,了解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並可避免敘事重復。缺點是記事按年月分列雜陳,不能集中敘述每一歷史事件的全過程,難以記載不能按年月編排的事件,往往詳於政治事件而忽略經濟文化。
編輯本段紀傳體
東亞史書的一種形式,是以本紀、列傳人物為綱、時間為緯、反映歷史事件的一種史書編纂體例。 紀傳體史書的突出特點是以大量人物傳記為中心內容,是記言、記事的進一步結合。從體裁的形式上看,紀傳體是本紀、世家、列傳、書志、表的綜合。本紀,基本上是編年體,兼述帝王本人事跡。世家,主要是記載諸侯和貴族的歷史。列傳,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傳記。書志,是關於典章制度和有關自然、社會各方面的歷史。表,是用來表示錯綜復雜的社會情況和無法一一寫入列傳的眾多人物。優秀的紀傳體史書把這些體裁配合起來,在一部史書里形成一個相輔相成的整體。它既有多種體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規格。 我國最早的紀傳體史書,也是我國最優秀的一部史書,是西漢司馬遷編纂的《史記》。《史記》從傳說中的黃帝寫起,一直到作者所生活的漢武帝太初年間結束,上下三千年,共計一百三十篇,篇目分別為本紀、表、書、世家、列傳。本紀以歷代帝王為中心,表為大事年表,書記禮制、官制及經濟制度等,世家、列傳記各諸侯國以及武帝以前的各類重要歷史人物,少數民族,鄰近國家的史實,其中世家與列傳就佔了一百篇。司馬遷為了寫完這一巨著,費時二十餘年,多次跋涉全國各地考察古跡民俗,傾盡畢生心血。〈史記〉的古史資料價值特別高,有許多記載成為今人研究古史的珍貴文獻資料;《史記》的史實分析和評價也比較客觀,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和科學性,例如肯定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的進步作用,用「世家」體裁為之作傳,這是古代史家中所罕見的。《史記》既是不朽的史著,又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司馬遷善用白描手法刻劃人物形象,魯迅甚至把《史記》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但《史記》只寫到漢武帝為止,故漢代續補《史記》者叢出,其中以班固撰的《漢書》最為後世推崇,它是一部敘述了西漢二百二十九年史事的紀傳體斷代史。自《漢書》著成後,以紀、表、志、傳為主要形式,以斷代為史的史書體例,便成為後世修「正史」的標准形式。中國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的其他史書,都依照《史記》體例,以紀傳體編纂而成。二十四史還附志、表等作為附錄。朝鮮、日本的一些史書也是以紀傳體寫成的。 但紀傳體也有其弊端,即「一事而復見數篇,賓主莫辨」,分頭敘述人物,歷史事件則被分記到人物傳之中,產生重復矛盾的缺陷。到南宋,始出現了克服編年、紀傳二體缺陷而綜合其優點的紀事本末體。

J. 如何編制中學歷史索引

是根據內容的電子文檔自動生成索引,就用word來做,「插入」---「引用」---「索引和目錄」
如果內容不是電子文檔,要自己單獨做索引,那就自己將需要索引的單詞和頁數一個個打出來,這個excel也可以做,只是排序時不要把全部列都選上,而是選一組(包括1列單詞和1列頁數)排完再排旁邊的一組。

閱讀全文

與如何編制歷史信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