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教學如何增加趣味性

歷史教學如何增加趣味性

發布時間:2023-01-06 16:20:09

⑴ 請問如何培養學生對歷史課產生興趣

在歷史教學中,經常會碰到這樣的學生群體。他們認為歷史課可聽可不聽,內容枯燥,講解乏味,不如自己學。結果自學後發現事倍功半,效率不佳。學生不想學,老師不想教,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不高,積極性幾乎為零。於是出現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也就不足為奇?那麼,是不是歷史教學真的就如他們觀念中認為的那樣象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其實並非如此。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活學歷史活用歷史,轉變傳統的枯燥歷史課堂為生動有趣的互動課堂已勢在必行。
一、 設置形象有趣的導課。
歷史課重在引和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堂課能設計出精彩的導言,是激發學生興趣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導入語新奇、有趣,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導入語平淡、刻板,往往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導入語應簡潔,在設計上沒有固定格式,不同內容不同特點選用不同的方式,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是好方式。一般說,可以採用如下方式:故事傳說導入法、熱門話題導入法、提出疑問、設置懸念導入法、詩詞導入法,另外還有對聯、名人名言導入法、圖片、地圖分析導入法、聯系國家時事政策導入法等。例如:地圖分析法導入:運用地理觀念導入新課,有利於促使學生形成准確的時空觀念,並可從中挖掘許多隱含的知識,從而提高歷史學科能力,所以也值得重視。例如,中國近代前期的借師助剿,我先讓學生比較兩次鴉片戰爭的形勢圖,提問:第二次鴉片戰爭中開放的通商口岸同第一次鴉片戰爭中開放的通商口岸比較有哪些變化?通過提示、啟發,讓學生得出結論:第二次鴉片戰爭中開放通商口岸由東部沿海滲透到內地,由東南沿海延伸到遼東半島。再問:這些口岸是否都在清政府統治區域?學生回答:不,有的是在太平天國活動區域。問:這預示著什麼?小結:列強要在這些口岸行使特權,必須先讓它們回復到清統治區域,這就預示著中外反動勢力即將勾結,共同鎮壓太平天國運動。
二、探究課堂教學技巧,提升課堂教學藝術,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愛好,讓歷史課堂樂起來。
1、巧妙設置懸念:在課堂教學中巧妙設置懸念,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同時,由於它把無意注意轉為有意注意,久而久之,可以增強學生分析問題的積極性,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快樂中逐步提高成長。它既可以在導入新課時、教材過渡時設置,也可以在一堂課結束前設置。總之,這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技巧,只要設置合理巧妙,就會吊足學生的胃口,在高漲的求知慾中快樂學習。
例如在講到《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這一課中的貨幣一欄內容時,我就從我們現在使用的人民幣談起:大家在使用人民幣的過程中會發現它非常方便,那麼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什麼?它是怎樣產生的?又有什麼好處呢?這樣的設置,從學生身邊的具體事物入手,更具有吸引力,使學生們急切地想知道答案,弄清疑問,好奇心大增,使整堂課效果良好。
2、恰當適時地運用多媒體:多媒體教學形象、直觀、快捷,它可以選擇優美的圖片、翔實的史實資料、精心剪輯的錄像、生動的歷史故事來教學,能化靜為動,化虛為實,能形象地再現歷史事件和人物,重現氣勢恢宏的歷史場面和美妙絕倫的藝術珍品,使學生身臨其境。它既增強了歷史的可信性,縮短了現實與歷史的距離,又能啟發思維,促進理解,同時滲透德育和美育,陶冶情操。它表現力豐富,信息呈現性強,能顯著地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因而在現實教學中被廣泛採用。
例如在《新民主主義革命與中國共產黨》一課中,給學生播放一段有關南京大屠殺的錄像,學生們相互交流自己找到的這方面的資料,明白了日本侵略者的殘忍以及對中華民族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表達了對日本法西斯的無比痛恨,增強了自己的民族危機感,要警惕日本右翼勢力的復辟,要決心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振興中華民族,使祖國更加強大,不再重蹈歷史覆轍
3、歷史故事的多方巧用: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傳說故事層出不窮,精彩紛呈。學生愛聽故事,愛講故事。巧妙利用這一歷史寶貴資源,可以使我們的課堂流光溢彩,增色許多。我們可以在課前利用傳說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講課中穿插故事,加深印象。課堂結束前用故事留給學生一個思考的空間,同時還可以為下節課做一個鋪墊。
4、走進學生的心靈:良好的師生關系和愉快的教學氛圍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必不可少的因素。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有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和愉悅的教學氛圍,才使整堂課在一個輕松歡快環境下進行。袁騰飛老師的課大受學生歡迎,是他長得帥嗎?不是。在於他用精彩的語言,生動翔實的歷史情景帶學生走進歷史,了解歷史,理解歷史,還歷史本來面目。因此,多了解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在教學過程中多用鼓勵性的語言,努力提高對每個學生的關注度,讓每個同學知道老師很在意他們,期待他們成功,可使學生很自然喜歡自己,熱愛這門課,自然就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達到很好教學效果。
三、重視歷史的情感教育和人文精神培養,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
歷史本身是一門內容豐富、趣味性很強的學科。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每個歷史人物、每個歷史事件,都包含生動感人的真實故事。要深入挖掘教材,補充必要的情節,以生動的故事,感人的形象,饒有風趣的語言,進行情感引導,不僅可以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情操,而且能使學生更熱愛這門學科,將學生引入樂而忘返的勝境。
例如,在學習《新航路的開辟》這一課時,就要涉及到哥倫布、麥哲倫等著名航海家。如果不注意審美教育,便會就事論事把哥倫布西航美洲,麥哲倫環球航行描繪成西方航海史上的兩起探險活動;但如果從審美的角度出發,對哥倫布、麥哲倫等人在航行探險中表現出來的堅強的意志,勇往直前的開拓精神進行形象性的描述和贊賞,分析和評價,不僅可以使新航路開辟的歷史復活,使學生們身臨其境,感受到開辟新航路的艱險,而且還可以從這些航海家身上汲取現代社會所需的一些東西,如進取精神、開拓精神、創新精神、科學精神等等。
總而言之,興趣是引導學生學習歷史、認識歷史、熱愛歷史的燈塔。學生只有有了興趣才會更好的學習歷史,而興趣的背後是教師對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的激發。在教學中,只要教師把握住歷史學科的特點,充分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積極培養學生興趣,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那麼,興趣之樹就會常青,歷史教學的春天就會常在。

⑵ 如何讓初中歷史課堂充滿情趣


國著名民主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成功的藝術就是讓學生對你所教的東西感興趣。」楊振寧教授也說:「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興趣是一個人學習的先導,是
我們探索知識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百折不撓、頑強攻克。」由此可見,興趣是學習過程中的第一要素。因此,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怎樣
根據教學內容,巧妙運用多種教學技巧讓歷史課堂充滿趣味是一項很重要的課題,下面是我在初中歷史教學實踐中的幾點做法,僅供大家參考。

一、運用幽默風趣的語言


我們知道,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精練簡潔、准確嚴謹、幽默風趣的語言,就能撥動學生心弦,陶冶學生情操,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乏味枯燥的語言
就像一盤沒有放鹽的菜餚,讓人食如嚼蠟,淡而無味,而幽默風趣的語言則是瞬間光彩奪目的火花,讓聽者樂此不疲,心情舒暢。因此,在學習人教版初中歷史教材
時,我總是運用幽默風趣的語言使學生體驗課堂的快樂,讓學生在談笑風生中感悟知識的真諦。例如,在學習《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課時,我這樣說:同學們,
在國民黨的白色恐怖面前,中國共產黨沒有被他們嚇倒,而是擦乾眼淚,揮揮手,昂首闊步向前走,組織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終於形成燎原之勢。又如,在學習
《鋼鐵長城》一課時,我用這樣的語言:我們的軍隊雖然用的是小米加步槍,但是他們百折不撓、前仆後繼,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和國民黨軍隊,還我們一個全新的中
國,這支英雄的隊伍,他們的名字叫什麼,就叫「鋼鐵長城」。正是這幽默的語言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整個課堂充滿了情趣。

二、運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說:「好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想讓學生做一個「樂之者」的角色,就應該採用靈活有趣的教學方法。我們大家知道,
傳統教學模式靠的是「一張嘴、一塊黑板、一支粉筆」,教師在講台上眉飛色舞地講,可是學生卻沒有多大的興趣,究其原因,是我們的教學方法太陳舊單一,激不
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學習人教版初中歷史教材時,我總是運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措施如下:(1)設計精
彩導語。一堂好課應該有精彩的導語作保障,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學習人教版初中歷史教材時,我總是設計新穎別致的導語來啟迪學生
思維,增長學生智慧,讓學生興趣盎然地學習新課。例如,在學習《戰略大決戰》時,上課伊始,我用毛澤東的「運籌帷幄,決戰千里」指揮才能給學生引入新課。
(2)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踏著新課改的腳步,多媒體教學技術進入了我們的歷史課堂,多媒體教學將聲音與圖像結合起來,文字與影視結合起來,使我們的歷
史課堂更加生動、更加直觀,讓那些已逝去的歷史現象重新復現出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歷史課堂變得更加有趣生動。例如,在學習《貞觀之治》一課
時,我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貞觀之治」時的景象,學生在聲情並茂的動畫中了解了當時的歷史。(3)尊重學生個性。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自己講什麼學生
聽什麼,這樣在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個性。因此,在學習人教版初中歷史教材時,我總是充分尊重學生個性,鼓勵學生進行大膽質疑。例如,在學習《血肉築長
城》一課時,我沒有像以前那樣給學生講解重點知識,而是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

歷史教學是靈動鮮活的,作為教師,就應該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整個歷史課堂充滿情趣,達到最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楊大慶。在歷史教學中如何向課堂要質量[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09(05)。

(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李家山中學)陳世元

⑶ 如何培養歷史學科的興趣

看這篇論文
談歷史教學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增強自主學習能力
作者 彭中東
新課程改革的主題是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的培養。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新課程改革以來許多教師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也是關繫到教改成功的關鍵。教學實踐證明,學習興趣是培養學習能力的最大動力。一位心理學家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因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是把自主學習引向深入的重要工作之一。實踐證明,只有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他才樂意學,只有樂意學才有主動性。因而歷史學科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一、巧設導語,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開頭是激發學生求知慾和學習興趣的關鍵,決定一節課的成敗。因此教師應特別注重新課導入的科學性和藝術性,要根據學生思想實際和教學內容,巧設教學情景渲染氣氛,使學生覺得聽課有意思,越聽越想聽,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之進入最佳求知慾的亢奮狀態,使他們懷有無限的期待和渴望投入到歷史學習當中去。如在講授《領先世界的科學技術》(七年級上冊)一課時我是這樣引入的:同學們,我們今天先來做個智力游戲,給你三根小棍,你能拼出一個比三大比四小的數嗎?有的同學已知道答案面帶微笑,有的同學則拿起筆在桌子上比畫,等到最後公布答案是「∏」時才恍然大悟。課堂氣氛被很好的調動起來,由此引出祖沖之,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參與到學習當中去。
二、構建和諧民主的課堂環境,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 和諧民主的課堂環境最主要是師生關系的和諧民主。學生對歷史課是否感興趣與學習積極性常常體現在對教師的情感上。教師能夠創設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就能從情感上認同這個 教師。和諧民主的課堂環境中,學生的心態是開放的,主體性能得以凸現,個性得以張揚,創造性得到解放。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的心靈是安全和舒適的,學生對學習是充滿樂趣的。而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師教生學,師講生聽,課堂上 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聽得「暈頭轉向」,可謂「你講你的道,我睡我的覺」。這種「一言堂」的方式極大地扼殺了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不僅使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難以調動和發揮,而且會使學生逆反心理,更談不上學習歷史的興趣了。因而歷史教師要善於創設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由學生充當教學活動的「主角」,讓課堂充滿和諧民主氣氛,變「一言堂」為「群言堂」,這樣使學生的心理需求驅使思想動機產生積極效應,使歷史課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學貴知疑,教貴設疑」。歷史學科是基礎性教育較強的一門學科,它所涉及的知識和內容包羅萬象,具有廣泛性、綜合性的特點和功能。它涉及到人類社會古往今來的各個時期,又涉及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歷史教師應抓住這些有利條件提出和精心設計一些難易適度,並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思考的問題進行啟發誘導,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培養學生的餓自主學習能力。
在教學《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時,先進行了這樣的描述:秦漢末年,中原長期戰亂,匈奴乘機奪取河套地區並繼續南下。西漢初年限於國力,對匈奴實行和親政策,漢朝每年還送給匈奴大量穀物和紡織品,並開放邊境市場。但匈奴仍然年年揮兵南下。然後提問:1.這對黃河流域的人民有什麼影響?2.為什麼當時漢朝不出兵反擊呢?3.什麼時候漢朝政府才具備了反擊的條件呢?這樣引起學生的內部認知沖突,學生的學習慾望被激發出來。學生積極的討論並發表自己的觀點,既掌握了知識又活躍了思維。所以說只有當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問題時,才能引起他們的思維積極性,精心巧妙的設疑,能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打開學生心靈之窗,從引發學習的興趣。
三、適當的利用歷史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歷史學科不同於其它學科就在於它是有血有肉、內容豐富,趣味性又很強的學科。它包括一定的時間,一定的地點,一定的條件下人物的動態的事件的發展。因此它是有情節有過程的,是有善惡是非和喜怒哀樂的,歷史本身就含有構成故事的各種因素。初中歷史教材中涉及的史實往往只是梗概,如果教師只是照本宣科,一堂歷史課盡是大一、二、三,小1、2、3,只有條條框框,不見情節和過程,那麼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初中學生活潑好動,求知慾強,對新鮮事物尤為感興趣。根據這一特點,教師
應根據教材內容,將歷史知識糅入故事情節中,把史實故事化,在教學過程中巧妙地穿插一些與教材有關的典型短小有趣的故事,這樣會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注意力集中,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最終將學生引入樂而往返的勝境。例如在講授《春秋五霸》時我插入了「老馬識途」、「退避三舍」和「卧薪嘗膽」等成語故事,講《百日維新》時,我穿插了「康有為如何擺脫慈禧太後追捕的」那段驚險刺激的歷史,學生學習興趣相當濃厚,從而輕松地掌握了這些內容。值得注意的是,運用歷史故事激發學生興趣,其目的是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歷史知識。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歷史內容要忠於歷史的真實,不能隨意編制一些情節內容,以虛構和編造來換取學生的興趣。 四、聯系現實,貼近學生生活,深化學生學習的興趣 初中生知識范圍小,抽象思維能力較低,而歷史學科所講述的內容大多又離現實太遠,學生會覺得學歷史沒有用,不免會產生厭學情緒。事實上歷史與現實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歷史是凝固的現實,現實是流動的歷史。因此作為歷史教師,應及時捕捉歷史教學與現實的聯系的挈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如在介紹秦漢兩位名醫張仲景和華佗時,發現如果按教材的順序講授,可能比較乏味。為了既能讓學生了解兩位名醫的特色又在講課形式上出新,激起學生的興趣,我問:如果這兩位名醫開專家門診的話,我們應該找哪個醫生看什麼病?「專家門診」一詞一下子縮短了與歷史的距離,學生紛紛討論起來,積極舉手發言,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再比如在講「造紙術的發明」時,我聯系現實生活,請一位學生背著許多竹片吃力地走進教室,使學生認識到:假如沒有發明紙的話,我們今天上學來將要有多麻煩,從而使學生理解當時紙產生的原因和意義。事實證明,一旦歷史與現實生活相聯系,學生的情緒馬上會高漲起來,興趣被激發,學習氣氛變得非常活潑

⑷ 怎樣激活歷史課的課堂活躍氣氛

歷史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歷史課堂教學是歷史老師運用課堂教學藝術完成歷史教學任務的重要途徑。教師只有通過課堂教學這個組織形式,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才能發展教學藝術,不斷提高教學效果。那麼,怎樣能把歷史課變為開心課堂,讓學生感到學習的趣味性?
一、故事導入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新課的導入也是這樣。教學內容不同,教師的素質和個性不同,導入的技法也就各異。而通過寓言、生動有趣的故事或典故、傳說等激發學生興趣的導入方法,則更易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入情境,叢一開始就緊緊的吸引住學生。比如在講授春秋五霸一課時,我先給學生講了一個老馬識途的故事:公元前663年,齊桓公率軍攻打山戎,中了孤竹國大將黃花的詭計,在一個叫做迷谷的地方迷了路。當時正值冬天,北風凜冽,且迷谷里遍布黃沙,沒有水源,將士們飢渴交迫,面臨著全軍覆沒的危險。這時管仲想出了一個主意,挑選幾匹當地的老馬為大家領路。果然,老馬認識道路,引導大家走出了迷谷。「老馬識途」的成語也由此而來。學生聽到此處,頓時對出此計謀的管仲大感興趣,急於知道他的其它事情。這時,我就適時的引出春秋五霸的歷史知識,學生們自會聽的津津有味。
二、內容串聯法
在授課時要注意歷史知識的內在聯系。每一個歷史事件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系、前後相承的。歷史教學必須緊扣這一歷史的客觀存在,根據歷史發展線索,講明歷史的來龍去脈。比如我在講授儒家思想這一部分內容時,先講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修定了《詩》、《書》,《禮》、《樂》、《春秋》等典籍,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因此成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後人尊為「聖人」。然後按事情的發展順序講戰國時期的孟子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再往後是西漢的董仲舒以儒學為基礎,以陰陽五行為框架,建立起新儒學。唐朝中期的儒學大師韓愈,用儒家的天命論和封建綱常來反對佛道的觀點。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宋代朱熹是理學發展的集大成者,理學是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學。明清時代至到今天都有不同的傑出人士對儒學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儒學是東方最有價值的知識系統,甚至影響到日本、韓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701年,日本開始祀孔。這一切歷史知識都有縱橫的連貫性和系統性,既有本國史的縱向聯系,又有中外歷史的橫向聯系。有因有果有發展,學生學習起來就會覺得不枯燥,不單調。
三、多媒體教學法
近年來,多媒體技術迅速興起、蓬勃發展,其應用已遍及國民經濟與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正在對人類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帶來巨大的變革。同樣,多媒體技術對教學也能夠產生積極的效應,能為學生提供最理想的教學環境。圖文聲像並茂的多媒體教學,可以從多個角度調動學生的情緒、注意力和興趣。比如在講授大唐盛世時,為了體現長安城裡「萬國衣冠拜冕旒」的盛景,我從大型電視紀錄片《望長安》中摘取了與之相關的片斷:來自西域的商人,日本、朝鮮的留學生以及學問僧來往於中華大地,而各國「入居長安者近萬家」,文化因此而多元、交融、創新。精美的紀錄片對學生產生了強烈的視覺沖擊,緊緊的吸引住了每個人。
四、集體討論法
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圍繞某一問題開展積極的討論,各抒己見,互相責疑,互相啟發,以求弄懂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慾望,現實感強,思維活躍,勇於探索,善於質疑以及求新、求變、求實等心理特徵,因此,他們不會滿足於灌輸的教學形式和現成的教條答案。討論法正是適應學生這些心理特點,有利於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滿足學生求知探索的心理需要。比如在講授一代女皇武則天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認為武則天是一個好皇帝嗎?理由是什麼?問題一出立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大家都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有查課本的,有記錄的,很快就形成了答案。通過回答這個問題,學生們掌握了唐朝的外交政策,經濟發展狀況等知識。
五、組織歷史知識小競賽
初中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競爭意識,為了有效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初中歷史教師可以適時組織歷史知識小競賽。初中歷史對學生運用知識點的能力要求不高,但是,教材上的知識點比較繁雜,需要學生花功夫進行識記。教師可以根據初中歷史的這一特點,有效地組織歷史知識競賽。
為了贏得競賽,學生進行歷史學習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課堂上學生認真聽講,課下學生積極備戰,學生了解的歷史知識越來越多,學生變得越來越自信。在比賽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對老師提出的問題,認真思考,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得到提升。取得競賽勝利的學生,受到極大鼓勵,對歷史學習更有興趣;在競賽中沒有取得勝利的學生,暗下決心,努力學習,爭取在下一次競賽中得勝。通過歷史競賽,不僅調動了初中學生歷史學習的積極性,還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與團隊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六、巧用分層教學法
俗話說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學生對歷史課堂教學不感興趣,學生的歷史基礎差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很多初中學生之所以對歷史學習不感興趣,主要是對歷史知識的積累比較少,在聽課的過程中會出現理解負擔。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採用分層教學法,通過提高學生的綜合歷史素質來調動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
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好、中、差三個層次,對歷史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在引導學生掌握歷史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可以指導學生對一些歷史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在探究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到歷史學習的樂趣。對於歷史成績比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基礎知識學習著手,慢慢積累,逐步提升。通過對分層教學法的有效運用,具有不同歷史水平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有效提升,學生整體的歷史素質得到提高,學生的歷史成績越好,越能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
「教無定法,但要得法。」在歷史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既有利於提高歷史課堂效率,也將有助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

⑸ 如何讓歷史課堂教學趣味盎然

朋友你好,以下是我的建議:
首先,自己先把准備教的這段歷史讀懂讀透,把事件的起因,背景條件,發展經過,結果,後續影響等理解好,在教材的基礎上補充完善這段歷史;
接著,在網上搜索與這段內容有關的影視資料,圖像,音樂等。你教的是小學生,所以要以動畫影視資料優先;
然後,根據書本和影視資料,把這段歷史用講故事的方式復述,在備課本上記下提綱要點並修改,保證故事的趣味性,完整性
接著把你對這段歷史的思考(上面說的背景起因經過結果影響等等)編成問答題,備用提問
最後你可以把歷史與其它歷史,與現今進行類比,寫一段總結感悟的話,啟發孩子的以古鑒今的責任意識,作為課堂總結。
補充課堂過程:播放影視資料圖片開場——講歷史故事——邊啟發邊提問,在孩子們的回答評論啟發——總結課堂,升華教學目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⑹ 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歷史課程的興趣

「興趣乃成功之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代的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南宋思想家朱熹說得更為直率:「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可見課堂中的趣味性是多麼的重要。那麼,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呢?

一、從學生的生活,創設教學情境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進行了大膽的嘗試。

根據歷史教學的內容設計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對歷史課本中上比較深奧的哲理的問題,就要從學生的生活中比較熟悉的實例入手,化難為易,使學生用體味到的哲理去指導自己的人生。如在教學《中華文化的勃興(二)》一課,對於老子的思想的理解,課堂思考題從以下思路去設計:先從學生都知道「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故事入手,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1.哪位同學能講講「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故事?(在講述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福──禍──福──禍)這一對立面相互轉化的過程。)

2.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對立面,任舉一個你知道的或遇到的對立面互相轉化的例子。

3.在學生真正懂了老子的思想後,讓學生結合老子的思想,談談怎樣看待日常生活中的好事與壞事。

而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一上課就能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爭相發言,興趣盎然地搜集自己和別人的現實生活經歷,輕而易舉地化解了抽象、難懂的哲學思想。而且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在積極、主動的思考討論中領悟到遇事要辯證地、一分為二地看待,養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寵辱不驚」的冷靜的人生觀,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充分挖掘教材的特點,巧設問題,在教學中有意識地設置一些疑問,把它擺在學生面前,使學生感到「山重水復疑無路」,以激勵他們去尋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當學生找到 「又一村」後,就會產生一種快感,這種快感不僅能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而且讓學生掌握了知識,而且這樣的設計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實現嫁接到活生生的載體上。

二、以歷史當事人的身份「神」入歷史

歷史課堂思考題的設計,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改灌輸為啟發、引導,馳騁想像,利用相關的資料、證據,穿越「時空隧道」,以當事人的身份「神」入歷史,想像古人的想法,體會古人的感受。如在教學《大統一的漢朝》設計了以下思考:

1.假如你是漢武帝時的一位政治家,你怎樣幫他解決王國問題?

2.你認為你們提出的建議中,哪個在當時最可靠?

3.比較你們和漢武帝的措施,哪個更好?好在什麼地方?

這樣的設計首先打破了歷史與己無關、與現實無關的心理障礙,一下了拉近了歷史和學生的距離,學生被推到主體地位,「口欲言而不得」的心理,激發了他們的思維,促使他們深入其境,在為古人分憂時,思考歷史,多角度思維,根據自己的經驗、知識,發揮創造力,重建知識結構,給漢武帝出了很多「主意」。有派軍隊消滅這些王國的勢力;有賞賜給國王很多東西、很高官職,籠絡各國國王;有派欽差大臣到王國監視他們;有撤銷各國國王及其封地;把國王調到中央……在分析這些策略的可行性及與漢武帝的策略相比時糾正了思想偏差,理解了歷史,感受到漢武帝的雄才大略,更重要的是樹立了分析、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要依據時代背景的歷史辯證史觀,體會到了終身受用的正確的歷史學習方法。

三、放手讓學生實踐

1.在動手製作中體驗、感悟

為了增強趣味性,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運用,嘗試放手讓學生動手製作,以達到在活動中體驗、感悟,在活動中發展。如在學習歷史七年級(上)《燦爛的青銅文明》後,可以讓學生用油泥或泥巴模仿商周青銅器製作一件器物,學生通過親自製作,又參加年級的作品展覽,不僅可以感受商周時期青銅器的工藝精美,認識到青銅器的製作和發展本身是人類社會的一大進步,體驗製作的樂趣,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動手的能力。

在教學《祖國境內的遠古人類》時,建議學生親自動手打磨兩件生產和生活用具,並嘗試著用它去從事簡單的勞動。學生積極參與,一名學生在作業中寫道:「我試著用石頭打制石鏟,可那石頭一點也不好打,既要有力氣,還要有些技巧,一不小心會把手打爛,即使不打手,一會兒,手也會磨破,費盡了力氣,總算做成了,試著去鏟地,只能蹭一點點地皮,原始人生活可真不容易啊!」通過製作並使用石器等的活動,學生很容易體驗到古人生活勞作的艱辛,通過不同時期生產工具的對比,學生體會到生產工具的先進與否對人類的生活、生存及社會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通過歷史的學習,學生看到我國的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也正是學習了歷史,才能更好地理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含義,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建設社會主義的信心和決心,這無疑就加強了愛國主義教育。

2.在學習競賽中積累沉澱

新的教育理念告訴我們,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和創新能力。我們的歷史課堂理當成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和創新能力陣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習內容、學生特點和教學條件,以學生自主活動、直接體驗為基本形式進行活動。如在教學中採用多種多樣的競賽方法,每上完一節課,下課前一定會提問所學知識,並用現場打分的方式,這樣引起學生的重視,基礎知識也得到了鞏固,課後要求認真完成作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達到了較好的效果。在上《新疆、西藏、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這一課時,使學生通過該主題的歷史知識競賽增強對祖國疆域、領土主權的歷史認同感,開闊人文知識視野。在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權,使所學知識與時事政治相聯系,強調在活動過程中注意對已有知識從專題角度進行整理,在學習競賽中使知識積累沉澱。

3.在創作展示中提升

通過活動引導學生開闊閱讀面,提高學生的創新的實踐能力。新一輪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角色扮演是實現這種轉變的方法之一,鼓勵學生表演歷史小品。組織學生自編、自演《文成公主入藏》的歷史小品、表演歷史小品《商鞅變法》、《杯酒釋兵權》以及表演一些成語典故等。要表演短劇,學生必須先讀教材、理解教材、查閱相關資料,再合作分工,整個過程,既是學習的過程,也是創作的過程,通過這些活動不僅使學生了解歷史,認識歷史,還學會獲取知識,表達情感,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創作力,使學生學會了自主管理,合作共事,也為那些平時成績不好的學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學習歷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他們沒有道具,就自製道具,用煙盒、毛線做成皇帝的冕旒,用女生的頭飾製作成文成公主的頭飾等,使表演具有真實感,富有感染力。在表演中縮短學生與歷史的距離,讓學生嘗試從當時人們的立場和處境去思考問題,做出判斷,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促進學生對歷史認識的主動建構。

4.在辯論中達成共識

激發、引導學生參與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學會傾聽,尊重他人的意見,這是我們當代教育教學的目的之一。在課堂中組織學生對「秦始皇功過的辯論」、「辛亥革命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武則天功過的辯論」等專題讓學生進行分組辯論。他們為了能在辯論中獲勝,為小組爭光下去主動查閱相關資料,辯論會上個個爭得面紅耳赤。學生經過辯論對歷史事實的認識有了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辯論能力得到了訓練。這些活動必將極大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使我們的歷史課堂也充滿生機和活力。

5.在網路資源中放飛思維

把網路資源引入歷史課堂,讓學生的自主和創新性思維健康成長。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發展,學校網路教學也日益廣泛,我們歷史老師要通過網路,開拓進取,藉助網路資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師的合理引導下,培養學生熟悉網路、利用網路查找歷史資料,啟迪學生思維,放飛思維空間,進行自主的探究性學習,並努力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創造性學習能力。

⑺ 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歷史課堂學習興趣

一、 認真備課
(一)樹立學生為上的信念
長期以來,歷史作為一門「副科」處於一種不公正的學科地位,歷史教學也因收到歧視而被人忽略,很多教師都把歷史當成一門「背誦」學科,上課照本宣讀、吹牛,讓學生勾勾劃劃,課後死記硬背,從而使廣大學生覺得歷史課枯燥乏味,缺乏學習歷史的興趣。這種不負責任的教學方式大大違背了素質教育的初衷,只會養成學生讀「死書」的習慣,扼殺了學生的發展潛能,喪失了歷史的學科價值。
作為奮戰在教學第一線的人民教師,我們應牢固地樹立以學生為上的教學信念,一切從學生出發,一切以學生為目的,本著樹人、育人、發展人的宗旨,將歷史學科的知識、趣味、審美、思想等內涵點點滴滴滲透進學生的心理。為此,教師要增強對學生的責任意識。責任心是愛心的集中體現,表現為對業務的鑽研和一絲不苟的精神。我們歷史老師應以教學為事業,不斷總結經驗,精益求精,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培養學生,提高其歷史素養,促進其全面發展,使他們充滿探究歷史的興趣。同時,教師的認真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帶動學生的認真,言行上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充實課堂教學的材料
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對學生學習內因的最好激發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這是直接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動機。課前,教師要充分准備,多方面挖掘課堂教學的材料。
1、 挖掘引人入勝的故事
初中生的歷史基礎知識比較薄弱,抽象思維的能力還不夠強,他們學歷史往往注重它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教師在教學中若能穿插有關歷史小故事的講解,必能大大增強課堂的吸引力,使學生充滿興趣。如講述秦滅六國時可插入「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教學「三國鼎立」時可介紹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故事,講東北抗戰時可讓學生了解楊靖宇的英雄事跡等等。故事具有親和力,它能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有時一兩個故事的講解對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
2、 進行多角度的分析
這是充實課堂教學材料的又一方法。在當今素質教育的倡導下,不搞「一刀切」、「一言堂」已為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但在具體實施教學的過程中,不少教師仍擺脫不了一元論思維的影響,進而使學生也深受其害。在這個多極化、多樣化的世界裡,我們應站在時代的高度審視教學,用最新的理念指導教學,對於歷史教材中出現的人、事、物進行多角度的分析,向學生提供一個嶄新的視野,激發他們探究的慾望。如在講評秦始皇、蔣介石這些時代豪雄的是非功過時可在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後進行歸納;學習「春秋戰國的紛爭」可讓學生談談自己的心得與推論,培養其獨立思考的能力。
3、 聯系當前的社會與生活
歷史是事物發展的反映,初中歷史主要是站在國家、民族的角度闡發的人類發展史,與現代生活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將歷史課堂與當今社會、生活結合起來,有助於培養學生關注人類、關注生命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使他們認識到人類各個時期的歷史其內在聯系的緊密性、一致性和連貫性,提高他們對當前社會的認識。同時,人們趨向於對與自身距離較近的事物感興趣,從當代生活中攫取材料,能增強課堂的吸引力,促進學生的思維。如講述原始社會的「氏族」時,可聯系「家庭」這一概念,尤其是農村中的孩子大多能在「氏族」中找出中國傳統的「家」的許多特徵。又如通過日軍侵華史的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日本高層的種種作為和我國國民強烈的反日情緒的現狀。
二、 巧用語言
首先,組織上要做到形象有序。形象即通俗生動,有序指富有邏輯。一個好的老師應是一個語言家,能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淺顯化,將所述之物用學生樂於接受的富有趣味性的話語表達出來;同時注意語意上的條理性和邏輯性。歷史教材中有許多小故事,教師在講述時就要注意語言的運用,為此教師要提高語言的修養,通過閱讀、說話、寫作等不斷錘煉自己的語言,以便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對於課文中的歷史事件,教師都要將它發生的背景、起因、經過、結果、影響等講清楚,如講「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便要講到傳教士和義和團,課文所述很簡略,教師要輔之以相應的課外閱讀材料,將它們有機地組織到課堂教學結構中去,還學生一個詳盡、豐滿、生動的史實。
其次,情感上要做到動人心弦。一個出色的教師必須要有演說家一樣豐富細膩的情感,要善於控制場面,掌握情感流露的火候與分寸,既能煽人以情,又能啟人心扉。我們教學的對象是數十個情緒狀態不同的學生,教學中,我們要善於利用音量、語速、語調、停頓等因素駕馭語言,控制學生的情感。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文明,最精細地表現在情感的文明裡。」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因而,無論說明、論理,還是敘事,都要滲透進教師的情感,從中表明教師的立場或態度。如講述「火燒圓明園」時,教師可用滿懷憤怒和深情的語氣向學生描述英法聯軍殘暴的場景,閱讀近代史中簽訂的條約的內容時可用果斷的語氣表現侵略者的蠻橫,或用沉重的語氣反映給中國帶來的巨大危害。
最後,思想上要做到發人深省。一個真正的教師必須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對事物有明晰的洞見,對歷史事件與人物能進行鞭辟入裡的分析,對學生的不足與需要明察秋毫、熟稔於心,能不失時機地給學生以啟發、教育和指導。這就需要教師有充分的人生歷練,善於從生活中汲取營養,有持續不怠的精神追求,從而為自己積累豐富的人生體驗,形成一種成熟的思維方式和人格。學生也往往對一個有思想而善於教導的老師懷有崇敬和依賴,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從思想上影響學生。如中國歷史上屈原、司馬遷、譚嗣同等英雄人物的事跡,教師可通過剖析他們的內心世界來感染學生。又如通過引導學生對各個朝代興亡原因的歸納,進而讓學生深思振興中國的「良方」。
三、 各種教法
教育家奧蘇伯爾說過:「根據實際情況組織教學,這是教學的最高原則。」課堂上,教師教學的內容和氣氛是不斷變化的,為達到教學目的,教師須靈活採用各種教法,因勢利導,因材施教,點面結合,善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單一的教學方式很容易讓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少數的幾種教法也極易讓學生摸透教師的脾性,教師要使課堂保持吸引力,就要使出層出不窮的招數、想盡辦法讓學生參與教學。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反應,我們可以採用各種教法教學歷史。如原始社會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用討論法,列舉黃帝時人們的發明用搶答法,對夏商周青銅器等手工藝品的欣賞用講述引導和情感熏陶法,春秋戰國的紛爭用開故事會法,戊戌變法用自學答題法,其中康有為駁斥榮祿用表演法,還有課外閱讀材料輔助法、多媒體教學法等。教師要在熟悉教材的基礎上善於創新,使歷史教學永遠保持新鮮和活力。
四、 師生互動
真正的教學不是教師單向灌輸的過程,而是師生不斷交流促進的過程,學生的主動參與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為此,教師應充分關注學生,竭力創設使學生勇於探索、樂於探索的寬松民主的和諧的氣氛,在此,教師須注意兩點:
(一)對學生施以人文關懷
《周易》言:「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一個課堂,就是一個社會的縮影,裡面聚集著形形色色、性情各異的學生,一個咳嗽、一句發言就能引起他們間一系列的心理變化。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世界。」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們的言行舉止、神情衣著的細微變化中敏銳地洞察他們的內心世界,閱讀他們的內心話語,並用語言、神態、動作等手段去暗示他們、啟迪他們、關愛他們。如對上課不專心的學生加以婉言規勸,看到學生自己購買了歷史課外書,對其加以肯定和贊賞等,學生往往能在教師的關注中找到自信。
(二)鼓勵學生適時反饋
學生的反饋在教學中至關重要,課上,什麼環節需要追加深入,什麼知識需要反復分析,什麼內容可以省略跳過,都要針對學生的反饋來進行。教學對象的知識結構、心理狀態各有不同且不斷變化,教師在教學前不可能預料到學生的所有情況,課堂上一味地演「獨角戲」會讓學生感到教師忽略自己的存在,進而對其「表演」漸生倦怠,直至充耳不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創造機會讓學生發言、坦白和表現,同時耐心細致地傾聽,用年輕的心態去跟學生對話,從而促進他們對知識的理解與整合。
五、 及時作業
很多教師在歷史教學中都忽視作業這一環節。科學學創始人貝爾納說:「構成我們學習的最大障礙是已知的東西,而不是未知的東西。」及時作業對於學生及時掌握當天知識、有效學習日後知識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孔子言:「溫故而知新。」通過作業,學生不僅能加深對課堂所學知識的印象,而且有時能從中悟出新的涵義,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同時,學生對某個知識的興趣,極大程度上與他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密切相關。因而,教師平時要嚴格要求學生,布置適量作業,督促他們按時完成,養成其嚴謹治學的態度。

⑻ 如何使歷史課堂成為生動有趣的「互動」課堂

由於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特殊原因,自從建國以來在我國的教育體系和人們的觀念當中「重理輕文」一直是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重理輕文」的現象更為普遍,歷史學科總擺脫不了「二流學科」的尷尬境遇。人們習慣上把「過去的故事」當成歷史。由此造成一些人所謂的「歷史無用論」,即便是學習歷史的學生也往往認為歷史課沒有意思,感到無聊。應該承認這是中華民族的悲哀,當然更增加了史學工作者的難度。筆者認為讓歷史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提高中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是廣大歷史工作者尤其是歷史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注意文史結合的形式

歷史教育的先賢和前輩們總強調文史結合。現存的史料有相當的部分是由文字記載的,學習歷史必須有一定的文學功底。反過來說,在中華文明浩瀚如煙的文學中間也蘊含了許許多多的歷史知識。而我們的學生在經歷了從小學到初中學習過程,已經掌握了足夠的史料來加以運用。如在學習春秋五霸時,便可設計用《崤之戰》來導入新課。學生發現所講的內容是自己所了解的並且還有一部分是自己想知道但尚不了解的,就能立刻投入到課堂中。枯燥的講述變成了更為有趣的討論。再比如學生由於時代的變遷對於歷史人物缺乏應有的尊重,這是作為一個歷史老師往往比較慨嘆的事情。究其原因就在於學生缺乏對於偉人必要的了解。基於此在學習研究中國近現代歷史的時候,我就有意識的將魯迅等偉人的一些精闢論述列於課堂之上。學生由於語文課的關系對於這些論述都相當的熟悉,但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結合史實的分析,既讓他們學到了歷史知識又讓他們覺得歷史知識原來在其它學科上也是「有用」的,從而增強歷史學習的興趣。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成績是學生非常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也是歷史教學不可迴避的一個問題。總結歷次考試的得失,我發現應用其語文課的有關內容來分析試題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歷史考試中的某些題和語文考試的閱讀題有許多的相通之處,可以彼此借鑒。只要稍加點撥,學生在思考對比之後,往往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二、聯系歷史電影或小說的形式

歷史是過去的客觀存在,具有不可復制的特點。因此上很多的歷史事件單單靠一張嘴是很難讓學生明白其前因後果的。尤其是遇到時事激盪的時代,往往風雲際會,在相同的時間各個國家、各位英雄相互影響,彼此交錯。而這時候往往是學生最為感到困難的時候。由難而惑,惑而無趣,正是歷史課堂難以吸引學生的原因。藉助較為符合史實的電影和電視劇就可以把困難的事情變得簡單而有趣。
一部《愛國者》可以把《北美獨立戰爭》各個相關知識點諸如奴隸制度的存在、黑人在北美獨立中的作用、啟蒙思想與美國獨立、民兵與游擊戰等演繹明白,又立體感受到了英美法之間的彼此影響。一部《茜茜公主》把分散在教材各處的德國統一、義大利統一、兩次工業革命的史實融合在一個大的歷史背景中,溫故而知新。同時再利用多媒體等多種手段,分析尋找電影中所存在的與歷史教材和知識體系相矛盾的細節,更進一步的加深了歷史知識,在趣味中鞏固所學。
小說是學生中普及率非常高的一類書籍。學生不但喜歡看而且有些學生還有非常的研究,比如說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有些人喜歡把其與歷史學習對立起來,我倒覺得這大可不必。金庸先生本來就具有極高的史學造詣,其各部作品中在這些方面也表現的十分明顯,藉助學生的興趣,歷史課堂完全可以以此大做文章,在分析和討論中深化所學知識。
與之類似的還有評書等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形式。只要加以合理的運用,完全可以成為讓歷史課堂有趣起來的得力工具。

三、注意歷史課與政治、地理等相關學科的聯系

歷史是時間與空間的結合。學生感覺歷史課無聊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往往覺得歷史事件是很空洞的,不知道這些歷史事件在何時何地發生。當然這種情況是由於學生的常識、當前的教育體制等等多種因素所造成的,並非歷史課一科在短時間內所能扭轉的。我覺得有重點的結合政治、地理等相關學科是必要的,同時這也可以讓自己的課堂有趣起來。
我在課堂中發現學生往往覺得自己的各科教師互不往來。如果歷史老師在課堂上引用了另外一科的相關知識,他們馬上就會興趣倍增並且刨根問底。遇到這種情況,我一般不會以「請另外咨詢××老師」作為搪塞,而是就勢引入相關領域並結合適合的歷史事件加以分析。比如在《馬克思主義的產生》這一課的學習當中,我就把哲學上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聯系和發展的觀點用來解釋馬克思主義產生和發展的有關問題,事實證明收到較好的成效。利用多媒體手段結合地圖來學習歷史更是深受學生的歡迎。
在歷史課堂中也可適當運用其他學科的有關術語,降低學生理解歷史概念的難度。如租界、租借地、勢力范圍的關系就可引入數學中「子集」的含義。另外,我覺得政治中的價值規律、通貨膨脹,尤其是哲學常識和政治學常識更是歷史學習的必需材料。這樣既增加了學科之間的滲透,也能改變「歷史無用論」、「歷史與現實無聯系,與其他學科無聯系」的錯誤傾向。

四、採用各種方法來幫助學生准確記憶歷史史實

歷史課所以讓學生感到困難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歷史史實的記憶問題。從古至今,從國內到國際,太多的歷史史實需要記憶。有意識的採用多種方法來幫助學生記憶就成為活躍課堂的必要措施。
可以採用自編口訣的形式來幫助學生准確記憶。如《天津條約》開放的十處通商口岸,學生很難記住名稱和位置,教師可用「天約(《天津條約》)開放十口岸,南(京)鎮(江)漢口加九江,沿海營(口)煙(台)加上汕(頭),島上還有瓊(州)、台(灣)、淡(水)。」這樣就達到了兩全其美的效果。
聯想記憶法也可以幫助學生記憶。歷史教材中有些知識點彼此間缺乏必要的聯系,學生識記起來比較困難。比如教材中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巴黎公社革命的歷史意義等,我就建議找出其中的關鍵詞,並把這幾個關鍵詞聯想成一個短小精悍的故事或笑話,有效地加強了記憶。
總之,讓歷史課堂不再是枯燥的說教,不再是歷史教材的朗讀和簡單重復,不再是一部死記硬背的單調工作,是我們作為史學工作者的責任。要讓歷史課堂變得有趣起來,改變世人對歷史極其庸俗的偏見,使廣大中學生知史、懂史、樂史、學史,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閱讀全文

與歷史教學如何增加趣味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