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上什麼關系

歷史上什麼關系

發布時間:2023-01-07 01:09:27

㈠ 中國歷史上的民族關系是什麼樣的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中國各民族長期生活在統一的國家中,共同創造開發了中國的統一、遼闊的疆域與繁榮的民族文化。中國作為一個多民族的泱泱大國,其民族與文化、疆域與統一,在東亞這片土地上,千百年來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一、地理環境中的民族關系——半封閉內向型的地理環境導致了各民族的內聚趨勢
中國的地理環境,從邊界的自然環境來看,除東部與南部臨海,其他邊界大多被山脈、高原、沙漠所阻隔,自然形成了一個半封閉的、內向型的地理區域。這種環境,一方面阻斷了區域內各民族與外界的聯系,另一方面又有利於區域內各民族之間密切的交往,使各民族的多元文化能在發展中逐漸走向一體,而中國歷史上多次分裂後而統一的版圖都基本相似也得益於該地理環境。
而從內部環境來看,內部地形變化多樣,又造成了各民族社會、經濟與文化多樣性的發展:北方是蒙古高原,以草原游牧民族為主,相繼有北狄、匈奴、鮮卑、突厥、回紇和蒙古等部落和民族;東北既有茂密的森林丘陵又有遼闊的東北平原,主要以狩獵民族為主,相繼有東胡、肅慎(滿族祖先)、烏桓、鮮卑(錫伯族祖先)、室韋(蒙古族祖先)、契丹和女真等族;西北地區是一系列的山脈和沙漠,其間有綠洲適合人類發展,不少民族在此孕育了綠洲文化,相繼有塞人、烏孫、月氏、匈奴、突厥、回紇和蒙古准葛爾部等居住;西南是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以藏、羌等半農半牧的高原民族為主,自古就有吐蕃(藏族祖先)、門巴、羌、白、苗、傣等幾十個民族。
這些周邊地區的民族,與邊界外的聯系被自然地理屏障所阻斷,而中原地區溫和的氣候、肥沃的平原、豐富的資源物產和先進的文化對他們充滿了吸引力。所以,盡管周邊民族之間互相也有一定的流動與交往,如東北的鮮卑、室韋等民族向西進入蒙古草原,蒙古草原上的匈奴、突厥向西北擴張等,但總體來說,中國歷史上的四邊少數民族總是向著中原方向發展的,這是地理環境對於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不斷內聚的影響。
二、政治中的民族關系——「中原—四方」的「天下一統」格局和多元一體的政治制度
中國一詞作為我們國家的名稱,是從辛亥革命以後才開始使用的。在古代,中國是指國家領域的中心部分,而整個國家的概念是以「天下」、「四海」、「海內」等詞來稱呼的。中國歷代皆認為天下既包括中原地區,也包括四方的少數民族地區,歷代中原王朝的統治者,不管是漢族還是其他民族,都有「天下一統」的思想。盡管在國家之內有華夏和狄夷的區分,有民族歧視的觀念和政策,但幾千年來,「夷夏一體」、「四海一家」的思想始終與這些民族歧視的觀念並存。出於維護統治的需要,歷代統治者都執行或多或少的善待異民族的政策。在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中原王朝,境內都包括了眾多的民族,「夷蠻狄戎,猶錯處內地」,而即便是少數民族的地方政權,也往往是多民族雜居的局面。幾千年各民族日益密切的交往,特別是少數民族的入主中原,使得華夷之分的概念逐漸淡漠,各民族大一統的思想、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思想則日益深入人心。至清末民初,各民族最終形成了中華民族的意識和中國的國家概念。
幾千年來,中國多元一體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權制之下允許多種類、層次的管理制度與多種類型的社會經濟文化制度的並存,也是多民族得以始終維持統一的重要原因。中央集權制在中國封建社會時期的政治制度中佔主導地位,皇帝是國家最高權力代表,獨掌大權,首都設立三公九卿或三省六部制的中央政府,其中也有專管少數民族事務的部門,地方上設立郡縣制,包括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在內,由中央統轄。這種集中的行政管理制度,便於中央對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等的統一管理,既鞏固政權,又強化國家的統一。同時,在一些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實行自治或半自治的封國(冊封)制和羈縻州府(土司)制度,由當地少數民族首領世襲管理。這種多元一體的政治制度既有助於打破民族間的隔閡和地區間的分裂割據狀態,又有助於每個民族內部和不同民族之間的政治凝聚力的形成,使中華各民族既能夠獨立地發展自己的民族經濟與文化,又能方便地互相交流與學習,並逐漸走向團聚與統一。
羈縻制度是封建國家治理邊疆少數民族的一種制度,用以維系多民族國家的統一。自西漢以來,羈縻制度經歷了邊郡制、羈縻州府與冊封制、土司制三個階段。
邊郡制:西漢對邊疆地區新設的郡成為邊郡或初郡,大多是少數民族地區,以當地民族或部落原有的地域為郡的范圍,保持當地原有的頭人和風俗法紀。邊郡有兩套官吏系統,一是由中央政府直接派遣任免的官吏,屬於流官系統;二是由原當地民族的首領世襲充任的官員,屬於土官系統。當地少數民族原有的部落和人民由土官管理,不繳賦稅,只是想政府交納一些土貢,以此對中央政府表示政治上的臣服。
羈縻州府與冊封制:到唐朝時,採取「偃武修文」的方針,以通使、和親、冊封和互市等政策和經濟的手段為主,武力威懾為輔的策略,對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和政權進行招撫。對較強大的民族政權,如吐蕃、回紇、南詔等採取通過冊封、和親和互市,建立甥舅、屬國關系,維持雙方友好往來,在其他民族地區則直接建立大量羈縻州府,由當地少數民族首領世襲充任州府的都督和刺史,同時又在這些邊疆地區設都護府和節度使來統領這些羈縻州府。總的來說,這些接受冊封的地方民族政權和羈縻州府,都是由當地少數民族首領世襲管理,地方首領和政權與中央政府保持聯系,在軍事上要「奉征調」,中央政府在這些地區不收賦稅,僅接受以政治象徵意義為主的土貢。
土司制度:元朝時,對邊疆地區實行有別於內地的土司制度。土司既土官,除最高一級的宣慰使司官署內為由中央政府任命的流官外,其他的官署都是土官,由地方少數民族首領世襲。土司所管轄的境遇實行自治。
三、經濟中的民族關系——各民族各地區之間密切而又互相依存的經濟聯系
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過程,第一步通常是從各民族之間的經濟交往開始的。由於各民族居住地自然環境的不同,各民族的經濟發展模式也不盡相同。北方民族多為游牧業和狩獵業,南方民族多從事農業和漁業,邊疆地區民族的經濟往往比較單一,而中原地區物產豐富,經濟文化較為發達,因此,由於生產和生活的需要使得各邊疆少數民族都有與其他地區,特別是與中原進行物質交流的迫切願望,中原地區也得到了自己所缺乏的畜牧業等產品的補充。這種交流既有官方的,也有民間的,有朝貢、賞賜、互市等各種形式。這種經濟上的聯系,形成了一種自然的凝聚力,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是幾千年來四邊少數民族都向中原發展的動力,也是各族之間關系日益密切的基礎。
在各民族中,以北方游牧民族對中原農業、手工業產品的依賴和向中原的積極發展表現最為突出。游牧經濟產品比較單一,牧民日常生活的所需的糧食、布匹、金屬工具和各種手工業品等都需要用畜產品從中原換回,所以游牧經濟對商業有很強的依賴性。歷代中原與北方民族之間經濟交流的方式主要有互市、朝貢、賞賜、通使、和親等。當交流比較順利時,雙方關系就比較友好,而當交流不順利時,草原上的生產生活就會受到嚴重影響,他們就會利用游牧民族武力上的優勢對中原施加壓力,要求互市,甚至發動大規模戰爭南下掠奪。如隋唐時期,北方突厥部落與中原地區保持著大規模的貿易,雙方互惠互利,關系友好,當時也有一部分突厥貴族,特別是後突厥汗國,與唐朝為敵,後唐朝對其實行經濟封鎖,後突厥遂逐漸衰亡;明代,明朝廷將與北方蒙古政權的經濟交流視為維護邊防和控制蒙古的羈縻之術,對互市諸多限制,不僅影響雙方關系和各自的生產生活發展,蒙古更為此發動了多次對明戰爭,雙方損失慘重。
四、文化中的民族關系——各具特點又互相學習、互相融合的各民族文化 中國各民族共同創造了中華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在世界上獨樹一幟、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來源於各個民族的創造與發明。各民族不僅發展了自己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隨著歷史上與其它民族的交往交流並不斷互相學習互相融合的過程,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和心理特徵也逐漸產生出來。中國的主體民族漢族,就是各民族大融合的結果。隨著民族之間日益密切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的交往,民族之間雜居、通婚、通商現場越來越明顯,少數民族受漢族文化影響,融入漢族,而漢族也學習和接受少數民族的風俗文化,與其互相融合甚至有些漢族進入少數民族地區融入少數民族文化之中。

㈡ 歷史上唐代各個皇帝之間的關系

唐代各個皇帝之間的關系:

1,李淵搶了外孫的北周建立了隋朝。

2,李世明,李淵的二兒子。玄武門之變殺了老大老三,逼李淵禪讓給他。

3,唐高宗李治,李世民第九子。其母為長孫皇後,為嫡三子。

4,唐中宗李顯,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前後兩次當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被韋後毒殺。

5,唐睿宗李旦,唐高宗第八子,武則天幼子,唐中宗為其兄長。他一生兩度登基,兩讓天下。

6,武則天為唐太宗才人。唐高宗時封昭儀,後為皇後,高宗駕崩後,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後臨朝稱制。後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

7,唐玄宗李隆基,亦稱唐明皇。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竇德妃。

8,唐肅宗李亨,唐玄宗李隆基之子。公元756—761年在位。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爆發安史之亂。

9,唐代宗李豫,唐肅宗長子。馬嵬之變後,他隨肅宗北上,任為「兵馬大元帥」,統帥諸將收復兩京,公元758年被立為皇太子,763年平定了安史之亂。

10,唐德宗李適(kuò),肅宗的長孫、代宗的長子。

11,唐順宗李誦,唐德宗長子。德宗因他中風而急死,由他繼位。在位8月,被宦官逼迫退位後病死。

12,唐憲宗李純,唐順宗長子。開創唐朝最後一個盛世的皇帝

13,唐穆宗是憲宗第三子。五個兒子中竟有三個做了皇帝。

14,唐敬宗李湛,唐穆宗的長子。在位2年,為宦官謀殺,終年18歲。

15,唐文宗李昂,唐穆宗李恆第二子,母貞獻皇後蕭氏。

16,唐武宗即李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武宗在位時,任用李德裕為相,對唐朝後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改革。

17,唐宣宗李忱,唐憲宗李純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恆異母弟。

18,唐懿宗李漼(cuǐ),唐宣宗李忱長子,母元昭皇太後晁氏。宣宗愛夔王滋,欲立為皇太子,而鄆王長,故久不決。

19,唐僖宗李儇(Xuān),唐懿宗第五子。在位13年,享年27歲,死後謚號為惠聖恭定孝皇帝。

20,唐昭宗李曄,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的弟弟。在位16年,享年38歲。葬於和陵,死後謚號為聖穆景文孝皇帝。

(2)歷史上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唐朝(618—907年),是中國歷史上統一時間最長,國力最強盛的朝代之一,唐朝歷二十一代,前後共二百八十九年,其與漢朝並稱為中國歷史上兩大強盛王朝之一。

唐王朝的前期,由唐太宗李世民直至玄宗開元年間國家一直處於大發展階段,從經濟、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都空前繁榮。在此期間出現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構成了中華民族引以為驕傲的盛唐氣象。

從而,使中國的世界地位顯赫一時。就是一直到現在,一些國外的某些地方仍然稱中國為唐山,稱華人為唐人。

唐朝共歷289年,20位皇帝,907年亡於農民戰爭。唐玄宗後期出現的安史之亂,使唐王朝逐漸沒落。在中晚唐時代,皇帝在經濟、政治、軍事上已無實權,致使藩鎮割據局面形成。最後,各方紛紛脫離唐王朝的統治而成為各自獨立的政權。大唐帝國也由此覆滅!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什麼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