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確立正月為歲首的是哪個朝代
我國歷史上正式確立以正月為歲首的是漢代(武帝)時期。中國新年的日期,在各朝代並不相同。夏朝定在一月初一,商朝定在十二月初一,周朝定在十一月初一,秦朝定在十月初一。到西漢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漢武帝接受司馬遷等人的建議使用《太初歷》。
恢復了夏歷即農歷,以正月為歲首,把二十四節氣訂入歷法。後來歷朝歷代雖對歷法有過修改,但基本上仍然以《太初歷》為藍本,以夏歷的孟春正月為歲首,正月初一為元旦、元日,即新年的第一天。
2. 我國歷史上正式確立以正月為歲首的是哪個時期
我國歷史上正式確立以正月為歲首的是漢代武帝時期。西漢太初元年,司馬遷等人建議使用《太初歷》,恢復夏歷即農歷,以正月為歲首,把二十四節氣訂入農歷,後來歷朝歷代雖對歷法有過修改,但基本上仍然以《太初歷》為藍本。干支古歷以立春至下一立春為一「歲」(攝提),歲首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意味著新的一個輪回開啟。後亦用「歲首」來指一年之始。
現通常用「歲首」來稱呼各歷法的首月首日,其實嚴格來講,「歲」是干支歷特有的概念,「歲首」是指一歲之始,即立春。「歲」和「年」,在古時是有嚴格區別的:從立春到下一個立春,謂之一歲;從一月一日到下一個一月一日,謂之「一年」。陰歷是以月相朔望變化為一個月,陰歷的首月首日多稱為「元朔」。陽歷或陰陽合歷的首月首日多稱為「元旦」。
3. 我國歷史上正式確立以正月為歲首的是漢代什麼時期
我國歷史上正式確立以正月為歲首的是漢代武帝時期。西漢太初元年,司馬遷等人建議使用《太初歷》,恢復夏歷即農歷,以正月為歲首,把二十四節氣訂入農歷,後來歷朝歷代雖對歷法有過修改,但基本上仍然以《太初歷》為藍本。
干支古歷以立春至下一立春為一「歲」(攝提),歲首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意味著新的一個輪回開啟。後亦用「歲首」來指一年之始。
(3)我國歷史以正月為首的是哪個朝代擴展閱讀
干支紀年傳說出自黃帝時代。實際是萌芽於西漢初,始行於王莽,通行於東漢以後。有人認為中國在漢武帝以前已用干支紀年。
其實,是歲星紀年,採用歲陽歲陰結合以紀年。歲陽:閼逢、旃蒙、柔兆、強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黓、昭陽。歲陰:困敦、赤奮若、攝提格、單閼、執徐、大荒落、敦牂、協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淵獻
4. 以正月為歲首的是漢代什麼時期
我國歷史上正式確立以正月為歲首的是漢代武帝時期。
漢朝鴻蒙年間(公元104年),漢武帝劉徹接納司馬遷等的提議應用《太初歷》,修復了夏歷即陰歷,以正月為歲首,把二十四節氣訂入歷法。
之後歷代王朝雖對歷法經歷改動,但大部分依然以《太初歷》為原型,以夏歷的孟春正月為歲首,正月初一為元旦節、元日,即新春的第一天。
發展歷史
春秋戰國時代用了三種歷法:夏歷、殷歷、周歷,三歷在有些時期和地區同時使用。三歷的主要區別在歲首的月建不同,歲首叫正月。周歷以夏歷十一月為歲首,殷歷以夏歷十二月為歲首。夏歷以陰歷正月為歲首。秦始皇代周,推演五行,以亥月(十月)為歲首。
在古時候他們是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來表示。而且他們的北斗以斗柄,那時候的北極星連線為0度,繞一周天。而子丑寅卯這些東西便是平分這一周天的標度,也就像我們的數字一樣。
5. 以正月為歲首的是漢代什麼時期
漢代武帝時期
我國歷史上正式確立以正月為歲首的是漢代武帝時期。西漢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漢武帝接受司馬遷等人的建議使用《太初歷》,恢復了夏歷即農歷,以正月為歲首,把二十四節氣訂入歷法。
我國歷史上正式確立以正月為歲首的是漢代武帝時期。漢武帝劉徹,《漢武故事》載其初名為“彘”,西漢第七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漢景帝劉啟的兒子,母為王皇後。在位晚年,階級矛盾日益加深,關東流民達二百萬,多地爆發農民起義。宮廷發生“巫蠱之禍”,導致太子劉據自殺。征和四年下輪台詔,拒絕桑弘羊募民屯田輪台的建議。後元二年去世,臨終前立八歲幼子劉弗陵為太子。謚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於茂陵。
漢武帝出生年份存在爭議。一說生於漢景帝前元年(前156年),是漢景帝中子。其母王氏在懷孕時,漢景帝尚為太子。王氏夢見太陽進入她的懷中,告訴漢景帝後,漢景帝說:“此貴征也。”劉徹還未出生,他的祖父漢文帝就逝世了。漢景帝即位後,劉徹出生,他亦是王氏唯一的兒子。
正月,即為“建正”之月,在觀象授時時代,斗柄回寅為春正,春正所在的月份即正月。歷法建正,原是攝提紀論十二月建的概念。後經演變,亦用來指其它歷法的首月。現通常指農歷的第一個月。
夏歷以春一月為正月,相當於在干支歷建寅之月;商歷以冬十二月為正月,相當於在干支歷建丑之月;周歷以冬十一月為正月,相當於在干支歷建子之月;秦歷以冬十月為正月,相當於在干支歷建亥之月。這便是夏歷建寅、商歷建丑、周歷建子、秦歷建亥說法的由來,其實它們分屬不同的歷法,是對應關系。
6. 我國歷史上正式確立正月為歲首的是漢代什麼時期
漢代武帝時期
我國歷史上正式確立以正月為歲首的是漢代武帝時期。西漢太初元年,司馬遷等人建議使用《太初歷》,恢復夏歷即農歷,以正月為歲首,把二十四節氣訂入農歷,後來歷朝歷代雖對歷法有過修改,但基本上仍然以《太初歷》為藍本。
歲首,指一歲的首日,又或指一年開始的時候、一年的第一天。由於地理環境和歷法的不同,在不同時代,各地的歲首不盡相同。我國歷史上正式確立以正月為歲首的是漢代武帝時期。西漢太初元年,司馬遷等人建議使用《太初歷》,恢復夏歷即農歷,以正月為歲首,把二十四節氣訂入農歷,後來歷朝歷代雖對歷法有過修改,但基本上仍然以《太初歷》為藍本。
干支古歷以立春至下一立春為一「歲」(攝提),歲首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意味著新的一個輪回開啟。後亦用「歲首」來指一年之始。
(6)我國歷史以正月為首的是哪個朝代擴展閱讀
春秋戰國時代用了三種歷法:夏歷、殷歷、周歷,三歷在有些時期和地區同時使用。三歷的主要區別在歲首的月建不同,歲首叫正月。周歷以夏歷十一月為歲首,殷歷以夏歷十二月為歲首。夏歷以陰歷正月為歲首。秦始皇代周,推演五行,以亥月(十月)為歲首。
在古時候他們是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來表示。而且他們的北斗以斗柄,那時候的北極星連線為0度,繞一周天。而子丑寅卯這些東西便是平分這一周天的標度,也就像我們的數字一樣。
7. 我國歷史上正式確立以正月為歲首的是漢代什麼時期
我國歷史上正式確立以正月為歲首的是漢代武帝時期。西漢太初元年,司馬遷等人建議使用《太初歷》,恢復夏歷即農歷,以正月為歲首,把二十四節氣訂入農歷,後來歷朝歷代雖對歷法有過修改,但基本上仍然以《太初歷》為藍本。太初歷將原來以冬十月為歲首恢復為以夏歷正月為歲首,吸收了干支歷的二十四節氣成分。--引自網路
漢初承襲秦制,使用古歷《顓頊歷》。但是這種天文歷法記載時間有明顯的誤差,對於農業的指導也缺乏引領作用,在司馬遷等人的建議之下,漢武帝找到能夠製作天文歷法的能工巧匠,付出了大量的時間成本和心血,終於撰寫出太初歷,太初歷是比秦朝《顓頊歷》更加准確,更加先進的天文歷法。
秦朝的天文歷法不能准確的指導農業操作,太初歷的編纂成功可以有效的指導農業生產,42歲的司馬遷提出重新打造天文歷法的建議,太初歷的成功初始也是他人生當中的里程碑,人們只記得司馬遷寫下了史記,卻忘記了他在天文歷法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
太初歷對於後代的天文歷法編纂具有重大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也是首次把24節氣引入到天文歷法當中,具有跨時代的意義,在中國古代封建王朝很長一段時間都把太出力,作為自己國家的天文歷法。對於天象觀測和天文知識確有些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