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祈年殿中央四柱叫通天柱代表什麼象徵意義
祈年殿在建築上出色之處是,祈年殿用28根楠木大柱和36塊互相銜接的榜、桷,支撐著三層連體的殿檐。這些大柱有不同的象徵意義:中央四柱叫通天柱,代表四季;
㈡ 求封神演義中的所有法寶以及人物和法寶的歷史
金葫蘆——女媧:金色的葫蘆。(第一回中,喚彩雲童兒把後宮中金葫蘆取來,放在丹墀之下,揭起葫蘆蓋,用手一指;葫蘆中有一道白光……)
招妖幡——女媧:其大如椽,高四五丈有餘,光分五彩,瑞映千條。(第一回中,不一時,悲風颯颯,慘霧迷迷,陰雲四合,風過數陣,天下群妖俱到行宮,聽候法旨。)
山河社稷圖——女媧:92回,擒袁洪所用。
縛妖索——女媧:97回,捆綁狐,雞,琵琶三妖。
太極圖——老子:包羅萬象之寶,劈地開天,分清理濁,定地水火風。
風火蒲團——老子:風火屬性的道家坐禪之物。(不知有什麼用)
乾坤圖——老子:一個布包裹,包容天地。(第51回,老子將乾坤圖抖開,命黃巾力士:「將雲霄裹去了,壓在麒麟崖下。」)
三寶玉如意——老子:白玉如意,投擲攻擊,打人天靈蓋,使人失去法術。
寶盒——元始天尊:(第51回中,元始袖中取一盒,揭開蓋丟起空中:把碧霄連人帶馬裝在盒內,不一會化為血水。)
琉璃瓶——元始天尊:琉璃製成的透明小瓶子,可承載三光神水。
盤古幡——元始天尊:布幡,可破「太極陣」。
太極符印——元始天尊:符印,抵禦法術攻擊。
誅仙劍——通天教主:被施法的古劍,布置誅仙陣。
戮仙劍——通天教主:被施法的古劍,布置誅仙陣。
陷仙劍——通天教主:被施法的古劍,布置誅仙陣。
絕仙劍——通天教主:被施法的古劍,布置誅仙陣。
誅仙陣圖——通天教主:記載布置誅仙陣的圖譜。
六魂幡——通天教主:此幡有六尾,尾上書人姓名;早晚用符印,俟拜完之日,將此幡搖動,立即取人的性命。
巨闕劍——雲中子:老枯松樹枝削成,三日成灰妖氣離。
通天神火柱——雲中子:共八根,高有三丈余長,圓有丈余,按八卦方位。每一根柱內,現出四十九條火龍。
紫金缽盂——雲中子:盛食物的器具,在空中封住敵人退路。
照妖鑒——雲中子:銅鏡,照出妖物的原形。
八卦仙衣(八卦紫綬衣)——廣成子:印有八卦圖案的道袍,隱身。
番天印——廣成子:仙印,底面刻有「番天」二字,投擲攻擊,百發百中,專打人頭頂。
掃霞衣——廣成子:含有仙氣的紗衣,撥雲見日。
陰陽鏡——赤精子:此鏡半邊白半邊紅,白的一晃是死路,紅的一晃是生門。
紫綬仙衣——赤精子:紫色絲帶,可纏繞肩上,刀槍不入。
九龍神火罩——太乙真人:罩內騰騰焰起,烈烈火生,有九條火龍盤繞。放出三昧真火。
長虹索——普賢真人:捆綁敵人。
定風珠——度厄真人:圓珠,停風。
七寶玲瓏塔——燃燈道人:將人吸入,用火焚燒;或投擲打人頂門。
乾坤尺——燃燈道人:長條狀尺,不知是何材料製成,指揮攻擊。
六根清凈竹——准提道人:仙竹,捆綁敵人。
清凈琉璃瓶——慈航道人:將人畜吸入瓶中,身皮肉化成膿。
仙丹——道德真君:雙目重生。(救楊任)
混元幡——道德真君:傘狀,空間轉移,並可隱身。
神砂——道德真君:有仙氣的沙土,借物代形。
葫蘆——道德真君:盛放神砂。
五火七禽扇(五火神焰扇)——道德真君:此扇有空中火、石中火、木中火、三昧火、人間火,五火合成;此寶扇有鳳凰翅,有青鸞翅,有大鶴翅,有孔雀翅,有白鶴翅,有鴻鵠翅,有梟鳥翅,七禽翎,正面有符印,有訣。反面有詩。放出火焰。
護臟符印——姜尚:一般的道士符印,將符燒灰入水,服於腹中,護其五臟。
玉虛杏黃旗——姜尚:杏黃色的三角小旗,抵擋法寶攻擊。
困仙繩——懼留孫:自動捆綁敵人。
玄都離地焰光旗——玄都大法師:按五行奇珍繪制,剋制番天印。
青蓮寶色旗——接引道人:白氣懸空,金光萬道,現一粒舍利子。剋制番天印。
素色雲界旗(聚仙旗)——西王母:氤氳遍地,一派異香籠罩上面,剋制番天印。
柴胡草——神農:植物,可治傳染之疾。
乾坤圈——哪吒:金色鐲子,會變化,可大可小。投擲攻擊,力量巨大,百發百中。
混天綾——哪吒:紅綾,七尺長,能自動捆綁敵人。
風火輪——哪吒:雙輪暗藏風火之勢,可踏在腳下作為交通工具。上天入地,速度極快。
金磚——哪吒:純金打造,磚形,投擲攻擊敵人。
火棗——哪吒:棗子,變成三頭八臂。
陰陽劍——哪吒:不同屬性的兩把寶劍。(76回中,76、哪吒大喜,一手執乾坤圈,一手執混天綾,兩只手擎兩根火尖槍,一手執金磚,還空三手;真人又將九龍神火罩,又取陰陽劍,共成八件兵器)
花籃——黃天化:吸收暗器。
莫邪寶劍——黃天化:光華閃出,人頭即落。
鑽心釘——黃天化:長有七寸五分,放出華光,火焰奪目。(41回,黃天化發出鑽心釘,正中魔禮青前心,不覺穿心而過。)
遁龍樁(七寶金蓮)——金吒:黃澄澄的金柱子,上面鑲有三個金圈。自動將敵人捆在金柱上,用金圈扣牢,無法逃脫。
吳鉤——木吒:此劍乃是干將莫邪之流,分有雌雄。
降魔杵——韋護:蘊涵靈力的金屬短棒,一頭大,一頭小。拿在手中,輕如灰草,打在人身上,重似泰山。
乾坤弓、震天箭(三枝)——李靖:從軒轅黃帝大破蚩尤留傳至今,並無人拿得起來。骷髏山白骨洞碧雲童子被這一枝箭正中咽喉,翻身倒地而死。
紅杏——雷震子:撲鼻馨香,如甘露沁心。使人生出風、雷二翅。
紅葫蘆——崇黑虎:紅色的葫蘆,放出鐵嘴神鷹助陣。
八卦雲光帕(八卦龍須帕)——石磯娘娘:一方白帕,上面有坎離震兌之寶,包羅萬象之珍。召喚黃巾力士。
金眼神鷹——黃飛虎:二目如燈,爪似鋼鉤,專降妖精。
火龍標——陳桐:暗器飛鏢,出手生煙,百發百中。
戮魂幡——余化:旗狀,生擒敵人。
化血神刀——余化:如一道電光,中了刀痕,頃刻即死。
紅珠——風林:有碗口大小,打人落馬。
開天珠——王魔,楊森:圓珠,投擲攻擊。
混元寶珠——高友乾:圓珠,投擲攻擊。
劈地珠——李興霸:圓珠,投擲攻擊。
發石——龍須虎:手掌中發出石頭,發石攻擊。
五光石——鄧嬋玉:發出奇異的五色光芒的石頭。百發百中,打人頭臉。
青雲劍——魔禮青:劍上有符印,中分四字,地、水、火、風。風乃黑風,風內萬千戈矛,若乃逢著此風,四肢成為齏粉。若論火,空中金蛇攪絞,遍地一塊黑煙,煙掩人目;烈燒人,並無遮擋。
白玉金剛鐲——魔禮青:金剛鐲是玉的,投擲攻擊。
混元傘——魔禮紅:傘皆明珠穿成,有祖母綠,祖母碧,夜明珠,辟塵珠,辟火珠,辟水珠,消涼珠,九曲珠,定顏珠,定風珠。還有珍珠穿成「裝載乾坤」四字。撐開時天昏地暗,日月無光,轉一轉乾坤晃動;吸收寶物、兵器。
琵琶——魔禮海:琵琶上有四條弦,也按地、水、火、風。撥動弦聲,風火齊至。
花狐貂——魔禮壽:形如白鼠,放起空中,現身似白象,脅生飛翅,食盡世人。
黑砂——姚天君(姚賓):黑色沙土,配合落魂陣進行散射攻擊。
落魂——姚天君(姚賓):設一香案,台上扎一草人,草人身上寫敵人姓名;草人頭上點三盞燈,足下點七盞燈,上三盞名為催魂燈,下點七盞名為捉魂燈,披發仗劍,步罡念咒,於台前發符用印,於空中一日拜三次,21日後被施術者死亡。
擒仙玄妙索——秦天君(秦完):繩狀,自動捆綁敵人。
縛龍索——趙公明:繩狀,自動捆綁敵人。
定海珠——趙公明:珠有二十四顆,攢成一串。此珠後來興於釋門,化為二十四諸天。會放出五色毫光,使人睜不開眼,極易遭暗算。
落寶金錢——蕭升:金錢,有翅。可以打落敵人的法寶。
金蛟剪——雲宵,碧霄,瓊霄:此剪乃是兩條蛟龍,采天地靈氣,受日月精華,起在空中,往來上下,祥雲護體,頭並頭如剪,尾交尾如股。一插兩段。
混元金斗——雲宵,碧霄,瓊霄:即後人所使用的「馬桶」。生擒敵人並使敵人失去寶物和法力。
飛劍——碧霄:寶劍,類似木吒的「吳鉤劍」。
戳目珠——彩雲仙子:此珠專傷人目。
風袋——菡芝仙:可以放出黑風,削人骨肉。
飛刀——陸壓:葫蘆內有一線毫光,高叄丈有餘,上邊現出一物,長有七寸,有眉有目,眼中兩道白光。白光反罩下來,釘住敵人,使敵人昏迷,只需一躬:「請寶貝轉身。」那寶貝在敵人頭上一轉,首級落地。
釘頭七箭書——陸壓:一幅書稿,記載了「釘頭七箭」的異術。立一營,營內一台,結一草人,人身上書敵人姓名,頭上一盞燈,足下一盞燈,腳步罡斗,書符結印焚化,一日三次拜禮,至二十一日之午時。
釘頭七箭——陸壓:一張小小桑枝弓,三支桃枝箭。先中左目,二箭射右目,三箭劈心一箭。
頭疼磐——周信:一種被施過妖法的打擊樂器,使人頭疼,無發戰斗。
發燥鍾——李奇:一種被施過妖法的搖鈴,使人焦躁,無發戰斗。
昏迷劍——朱天麟:一種被施過妖法的直劍,使人昏迷,無發戰斗。
散瘟鞭——楊文輝:一種被施過妖法的長鞭,使人混亂,無發戰斗。
金霞冠——火靈聖母:戴在頭上,放金霞三四十丈。隱身。
混元錘——火靈聖母:小錘,投擲攻擊。
日月珠——龜靈聖母:蘊涵日月靈氣的寶珠,投擲攻擊。
龍虎如意——金靈聖母:刻有龍、虎的玉如意。投擲攻擊。
四象塔——金靈聖母:四面六層的寶塔,投擲攻擊。
仙豆——殷郊:使人三頭六臂、多生一目。
落魂鍾——殷郊:手搖的小鈴,使人失魂落魄,重心不穩。
白玉環——溫良:白玉鐲子,投擲攻擊,百發百中。
照天印——羅宣:一方古印,投擲攻擊,力量巨大。
五龍輪——羅宣:五條神龍交替纏繞而成,攻擊敵人的同時,五條神龍還可以自行攻擊。
萬鴉壺——羅宣:一隻方口四耳的妖壺,可放出無數會噴火的烏鴉。
萬里起雲煙——羅宣:火箭,不需拉弓,隨時可用,目標精準,覆蓋面廣。
飛煙劍——羅宣:原是一對,攻擊時放出煙霧,擾亂敵人視線。
霧露乾坤網——龍吉公主:濕淋淋的網罩,無邊無際,帶有撲滅一切火焰的水。
四海瓶——龍吉公主:瓷瓶,可吸取寶物。
二龍劍——龍吉公主:二龍纏繞,投擲攻擊,百發百中。
神鯨——龍吉公主:怪獸,浮於海面,如泰山一般。渡水。
捆龍索——龍吉公主:自動捆綁敵人。
乾坤針——龍吉公主:長三寸五分的細針,可使人法力盡失。
鯨龍——洪錦:象魚象龍的怪獸,渡水。
蜈蜂袋——高繼能:可放出蜈蜂。
五色華光——孔宣:青、黃、赤、白、黑。攻擊、生擒、落寶。
亂心塵——邱引:碗大一顆紅珠,亂人心神。
神丹——余元:解化血神刀之毒。
金光銼——余元:一尺三寸長,投擲攻擊。
如意乾坤袋——余元:可裝人裝物,並消除仙術。
萬刃軍——韓升,韓變:紙做的風車,當中有一轉盤,執定中間一竿,周圍推聽,如推轉盤,上則四首,上有符有印,又有地、水、火、風,四字。陰風颯颯,火焰沖天,半空中放出飛刀。
菡萏陣——彭遵:並非陣法,而是石子之類雜物,起雷攻擊。
落魄鏡——法戒:蘊涵神奇力量的古鏡,吸人魂魄。
四肢酥——龍安吉:此圈兩個,左右翻覆如太極一般,扣就陰陽連環雙鎖。此寶有叮當之聲,耳聽眼見,渾身四肢骨懈筋酥,手足齊軟。
列瘟印——呂岳:蠱印,中毒攻擊。
瘟癀傘——呂岳:魔傘,布置瘟癀陣。
撞心杵——余達:鐵制小杵,投擲攻擊。
杏黃旗——余兆:杏黃色小旗,隱身。
梅花鏢——餘光:飛鏢,一枝幻化為五枝,多重攻擊。
毒痘——余德:有毒的小豆,中毒攻擊。
幽魂萬骨幡——卞吉:俱是人骨穿成,高有數丈,白骨上,俱有硃砂符印。亂人心神。
太陽神針——高蘭英:四十九根細針,放出光芒,迷住人眼。
七香車——伯邑考:軒轅皇帝破蚩尤於北海,遺下此車。路線移動,隨心所欲。
醒酒氈——伯邑考:奇怪的毛毯,能醒酒。
白面猿猴——伯邑考:得道千年的白猿,善會三千小曲,八百大麴;善為掌上之舞;善看人間妖魅。
玲瓏七竅心——比干:一般人心為二心房、二心室,曰四竅;玲瓏心卻有七竅。
百靈幡——柏鑒:引導魂魄進入封神台。
㈢ 【故事】通天塔為什麼建不成的 寓意
不要懷疑自己的信仰,不要試探上帝
㈣ 通天塔的秘密是什麼,上帝為何執意要毀滅通天塔
關於通天塔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了,它是否真的存在過,仍然是個未知的秘密。而且一直到現在,通天塔還存有爭議。
但是後來,在伊拉克的幼發拉底河沿岸,竟然有人發現了通天塔的殘骸,在挖掘過程中,人們發現了所謂的遺址。但與聖經中的描述極為不同,即便如此,人們還是將其稱為世界古代七大奇跡之一。在遺址中考古學家、歷史學家發現了用來祭祀聖靈、討好僧侶的建築物,所以其實通天塔是一座宗教類型的建築物,是用來維持國家安穩昌盛的建築物。不過,對於這個遺址,有的人認為是假的,是為了拉動經濟而編織的謊言。
㈤ 天壇有什麼歷史典故嗎
據史料記載,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動,可追溯到公元前兩千年,尚處於奴隸制社會的夏朝。中國古代帝王自稱「天子」,他們對天地非常崇敬。歷史上的每一個皇帝都把祭祀天地當成一項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動。而祭祀建築在帝王的都城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物力、財力,以最高的技術水平,最完美的藝術去建造。在封建社會後期營建的天壇,是中國眾多祭祀建築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天壇不僅是中國古建築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瑰寶。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920年),名天地壇。嘉靖九年(1530年)因立四郊分祀制度,於嘉靖十三年(1534年)改稱天壇。清乾隆、光緒帝重修改建後,才形成現在天壇公園的格局。
天壇佔地272萬平方米,整個面積比紫禁城還大些,有兩重垣牆,形成內外壇,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牆相隔。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
天壇的主要建築均位於內壇,從南到北排列在一條直線上。全部宮殿、壇基都朝南成圓形,以象徵天。整個布局和建築結構,都具有獨特的風格。祈年殿是皇帝祈禱五穀豐登的場所,是一座三重檐的圓形大殿,高38米,直徑32.72米,藍色琉璃瓦頂,全磚木結構,沒有大梁長檁,全靠28根木柱和36根枋桷支撐,在建築的造型上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
在明朝初年,天與地原是合並一起祭祀,南北的郊壇都一樣,設祭的地方名叫大祀殿,是方形十一間的建築物。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改為天地分祀,在天壇建圜丘壇,專用來祭天,另在北郊建方澤壇祭地,原來合祀天地的大祀殿,逐漸廢而不用。嘉靖十九年(1540年),又將原大祀殿改為大享殿,圓形建築從此開始。
清廷入關後,一切仍按明朝舊制。乾隆時期,國力富強,天壇也大興工程。乾隆十二年(1747年),皇帝決定將天壇內外牆垣重建,改土牆為城磚包砌,中部到頂部包砌兩層城磚。內壇牆的牆頂寬度縮減為營造四尺八寸,不用檐柱,成為沒有廊柱的懸檐走廊。經過改建的天壇內外壇牆,更加厚重,周延十餘里,成為極壯麗的景觀。天壇的主要建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等也均在此時改建,並一直留存至今。
圜丘壇又稱祭天台、拜天台、祭台,是一座露天的三層圓形石壇,為皇帝冬至祭天的地方,始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年),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擴建。壇周長534米,壇高5.2米,分上、中、下三層,各層欄板望柱及台階數目均用陽數(又稱"天數",即九的倍數),符"九五"之尊。壇面用艾葉青石砌就。壇面除中心石是圓形外,外圍各圈均為扇面形,數目也是陽數。每層都有漢白玉欄板望柱,均為9的倍數。上屋欄板72塊,中層108塊,下層180塊,合360周天度數。古人認為九是陽數之極,表示至高至大,皇帝是天子,也至高至大,所以整個圜丘壇都採用九的倍數來表示天子的權威。圜丘壇有外方內圓兩重矮牆,象徵著天圓地方。圜丘壇的附屬建築有皇穹宇及其配廡、神庫、宰牲亭、三庫(祭器庫、樂器庫、棕薦庫)等。 站在圜丘壇最上層中央的圓石上面雖小聲說話,卻顯得十分洪亮。因此每當皇帝在這里祭天,其洪亮聲音,就如同上天神諭一般,加上祭禮時那庄嚴的氣氛,更具神秘效果。這是因為壇面光滑,聲波得以快速地向四面八方傳播,碰到周圍的石欄,反射回來,與原聲匯合,則音量加倍。
皇穹宇位於圜丘壇以北,是存放祭祀神牌的處所。始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年),初名泰神殿,嘉靖十七年(1538年)改稱皇穹宇。為重檐圓攢尖頂建築。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重建,改為鎏金寶頂單檐藍瓦圓攢尖頂。有東西配廡各5間。其正殿及東西廡共圍於一平整光滑的圓牆之內,人們在牆的不同位置面牆說話,站在遠處牆邊的人,能十分清晰地聽到,此為迴音壁。皇穹宇台階下,有三塊石板,即迴音石:在靠台階的第一塊石板上站立,擊掌,可以聽到一聲回聲,站在第二塊石板上擊一掌,可以聽到兩聲回聲,站在第三塊石板上擊一掌,可以聽到三聲回聲。
迴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圍牆。牆高3.72米,厚0.9米,直徑61.5米,周長193.2米。牆壁是用磨磚對縫砌成的,牆頭覆著藍色琉璃瓦。圍牆的弧度十分規則,牆面極其光滑整齊,對聲波的折射是十分規則的。只要兩個人分別站在東、西配殿後,貼牆而立,一個人靠牆向北說話,聲波就會沿著牆壁連續折射前進,傳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無論說話聲音多小,也可以使對方聽得清清楚楚,而且聲音悠長,堪稱奇趣,給人造成一種「天人感應」的神秘氣氛。所以稱之為「迴音壁」。
圜丘壇、皇穹宇、祈谷壇是中軸線上三個主要建築,連接這三座主建築的是一長長的貫通南北的台基,叫丹陛橋,又叫神道或海墁大道。它長360米,寬29.4米,南端高1米,由南向北逐漸升至3米,象徵著此道與天宮相接,皇帝由南至北步步升天。丹陛橋中間是神道,左邊是御道,右邊是王道。皇帝走御道,王公大臣走王道,神走神道。橋下有東西向隧道,是祭祀前將牲畜送去屠宰的洞口。
天壇的主體建築是祈年殿,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每年皇帝都在這里舉行祭天儀式,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祈年殿呈圓形,直徑32米,祈年殿高38米,是一座有鎏金寶頂的三重檐的圓形大殿,殿檐顏色深藍,是用藍色琉璃瓦鋪砌的,因為天是藍色的,以此來象徵天。
它在建築上出色之處是,祈年殿用28根楠木大柱和36塊互相銜接的榜、桷,支撐著三層連體的殿檐。這些大柱有不同的象徵意義:中央四柱叫通天柱,代表四季;中層十二根金柱,代表十二個月;外層十二根檐柱,代表十二時辰;中外層相加二十四根代表二十四節氣;三層相加二十八根,代表二十八星宿;加柱頂八根童柱,代表三十六天罡;寶頂下雷公柱,代表皇帝一統天下。其附屬建築有皇乾殿、祈年門、神庫、神廚、宰牲亭、燔柴爐、瘞坎、具服台、走牲路及72間長廊等。長廊南面的廣場上有七星石,石上鏤刻山形雲紋圖案,是明嘉靖時放置的鎮石。
這座大殿坐落在面積達5900多平方米的圓形漢白玉台基上,台基分3層,高6米,每層都有雕花的漢白玉欄桿。這個台基與大殿是不可分的藝術整體。當遊人跨出祈年殿的大門,往南望去,只見那條筆直的甬道,往南伸去,一路上門廊重重,越遠越小,極目無盡,有一種從天上下來的感覺。難怪一位法國的建築專家在游覽了天壇之後說:摩天大廈比祈年殿高得多,但卻沒有祈年殿那種高大與深邃的意境,達不到祈年殿的藝術高度。這座大殿在1889年(清光緒十五年)被雷擊起火焚毀,據說,當時殿的大柱是用沉香木做的,燃燒時,清香的氣味,數里之外都可以聞到。翌年,皇帝召集群臣商量重建祈年殿。因找不到圖樣,掌管國家建築事務的工部便把曾經參加過祈所殿修繕事務的工匠們召集來,讓他們根據記憶、口述製成圖樣,再施工建造。因此,現在的祈年殿是清代光緒年間的建築,但是,基本建築形式、結構,還保留著明代的樣子。
祈年殿內,天花板處是精緻的「九龍藻井」,龍井柱則是描金彩繪。殿內中央有一塊平面圓形大理石,石面上的花紋,是自然形成的龍鳳花紋,一條行龍抱著一隻鳳凰,這便是「龍鳳石」,即「龍鳳呈祥」。 相傳,這塊石頭上原來只有鳳紋,而殿頂藻井內只有雕龍,年長日久,龍、鳳有了靈感,金龍常常飛下來找鳳石上的鳳凰尋歡。不料有一天正遇見嘉靖皇帝來祭天,在石上跪拜行禮,金龍來不及飛回去,和石上的鳳凰一起被嘉靖皇帝壓進圓石裡面,再也無法出來,從此才變成一深一淺的龍鳳石。1889年祈年殿被焚燒時,這塊龍鳳石被烈火熏燒了一個晝夜,石塊雖未被燒碎,但龍紋被燒成淺黑色,鳳紋被燒得模糊不清。祈年殿前有東、西配殿各九間,稱東廡和西廡,是收藏配神牌位的庫房。明代祭天時,除祭禱皇天上帝外,還要配祭皇族朱氏祖先,以及日、月五星,東、西、南、北、中的五大岳,五小岳的五鎮,四海四瀆(河湖)、風雲雷雨、山川、太歲、道教等各神祗和歷代帝王等。
祈谷壇的另一座重要建築是皇乾殿,它坐落在祈年牆環繞的矩形院落里,其間有琉璃門相通。這是一座廡殿式大殿,覆蓋藍色的琉璃瓦,下面有漢白玉石欄桿的台基座。它是專為平時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神版的殿宇。神版均供奉在形狀象屋宇的神龕里,每逢農歷初一、十五,管理祀祭的衙署定時派官員掃塵、上香。祭祀前一天,皇帝到此上香行禮後,由禮部尚書上香,行三跪九叩禮再由太常寺卿率官員將神牌恭請至龍亭內安放,由鑾儀衛的樣鉺抬至祈年殿內各相應神位安放,受祭。
齋宮位於天壇西天門南,坐西朝東,是皇帝來天壇祈谷、祈天前齋戒沐浴的地方。所以,也可以說是一座小皇宮。它建有宮城,宮牆有兩層:外層叫磚牆,內城稱紫牆。外城主要是防衛設施,在外城四角建有值守房。外城東北角有一座鍾樓,每逢皇帝進出齋宮,都要鳴鍾迎送。齋宮內城分前、中、後三部分。前部以正殿為中心;後部是皇帝的內宅寢宮;中部是一個狹長的院子,院內兩端各有廊瓦房五間,是主管太監和首領太監的值守房。齋宮面積4萬平方米,有建築房屋200餘間,雖不及紫禁城金碧輝煌,但規模也很宏大,而且典雅清幽。明、清兩朝皇帝均在祀前來此「致齋」三日,只有雍正皇帝以後「致齋」的前兩日改在紫禁城內齋宮「致齋」,最後一天才遷居天壇齋宮。外圍有兩重御溝,外溝內岸四周有迴廊163間。宮面東,正殿5間,為無梁殿式供券磚石結構。正殿月台上有齋戒銅人亭和時辰牌位亭,殿後有寢殿5間,東北隅有一座鍾樓,內懸永樂年制太和鍾一口。
神樂署在圜丘壇西天門外西北,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神樂署是管理祭天時演奏古樂的機關。明代叫神樂觀,當時神樂觀的樂舞官、舞生都由道士擔任。明朝永樂十八年遷都北京時,有300名樂舞生隨駕進北京,以後明代神樂觀常保持有樂舞生600名左右。到嘉靖時樂舞生總人數達2200名。
㈥ 顓頊共工之戰,共工失敗後「怒觸不周山」在正史上是否存在呢
其實包括《史記》在內,很多史書里都有記載,不過,是把這個故事劃分到神話類裡面了,也就是說歷史上沒有真實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共工的腦子上面又沒有頂個金剛鑽,怎麼能把山都撞塌呢?這么寫的原因就是為了證明水神的力量很大,而且為後來的大禹治水奠定了結實的社會背景,要不然大禹怎麼治水?故事情節得保持起碼的連貫性。
不過,也不排除共工故意報復的心態:你奪我部落,我也讓你不舒服。但是像共工這樣一頭能撞到一座山的人,現實中應該不存在吧?所以這應該屬於歷史記載中的神話傳說,不能和正史混為一談。
㈦ 著名天文照片「創世神柱」是怎樣形成的
揭開「創世神柱」之謎!
我們過去曾認為創世神柱來自新生恆星的激波,而事實上是瀕死恆星的大爆發成就了鷹狀星雲這些著名的氣體柱。更糟的是,它們說不準只是些魅影……
編譯:張亦珂
如果要盤點一批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天文照片,哈勃空間望遠鏡於1995年拍攝的不朽之作「創世神柱」恐怕要拔得頭籌。這幅作品將宇宙的美麗與神秘集於一身,令人嘆為觀止!尼古拉·弗拉傑(Nicolas Flagey)仍然清楚記得當年新聞界公布這幅後來聞名遐邇的照片時自己的切身感受,他回憶說:「正是這幅照片讓我下定決心從事天文事業。」十年過去了,當天文學家們自認為對擁有巨大氣柱的鷹狀星雲這一距離地球7000光年的太空區域幾乎了如指掌的時候,這名年輕的博士生卻有了意外的發現:創世神柱並非如大家過去認為的那樣由新生恆星的激波塑造而成,而有可能來自行將死亡的恆星的大爆發,也就是說是超新星塑造了這些柱狀煙雲。因此,與其把它們稱作「創世神柱」,倒不如說它們是「毀滅之柱」,反倒更確切些。
去年冬天,尼古拉·弗拉傑正在加利福尼亞的斯皮策(Spitzer)科學研究中心訪問,那時他獲准研究自己最喜歡的主題:斯皮策空間望遠鏡在紅外波段拍攝的鷹狀星雲圖片。令人驚訝的是,他從中找到了一片熱雲的痕跡,這是哈勃望遠鏡拍攝的照片上沒有體現出來的。要知道,如果我們想從地球上觀看一個寬達30多光年,由氣體和塵埃組成並呈現貝殼形的巨大熱雲,那麼只有通過波長為24微米的十分精確的電磁波才能找到觀察目標。尼古拉·弗拉傑把那些圖片給自己的博士論文導師——奧塞空間天體物理學院的弗朗索瓦·布朗熱(Fran?ois Boulanger)看,老師這樣說道:「我立刻明白尼古拉有了一些出人意料的發現,而它有待解釋。確實是個驚喜,因為此前我以為他只是去明晰一個已經存在的圖景而已。」
無效的理論解釋
於是,弗朗索瓦·布朗熱開始思考那個貝殼雲的來歷。根據這塊熱雲發出的電磁波推測,它的溫度(大約零下180°C)比那些氣體與塵埃組成的巨柱的溫度(零下210°C)要略高些,而且熱雲的存在絲毫不符合解釋巨柱形成的理論。因為根據這樣的理論,巨柱特殊形態的形成應該歸功於它們附近年輕恆星的熱「氣流」,也就是說新恆星會推開自己周圍的星雲氣體。除去巨柱產生的位置,因為它們比周圍環境的密度要大。弗朗索瓦·布朗熱解釋道:「給這個理論打個比方,巨柱就好像沙漠中的小石子,風蝕作用在石子周圍的沙地上劃出道道溝壑。問題是,如果這一理論解釋是正確的,那麼不應該有其他東西比巨柱溫度高,因為巨柱離年輕恆星最近。」
為此,這位天體物理學家足足有一個月深陷困惑之中。「忽然,一天早晨,在翻閱到一些有關麥哲倫雲的科技文獻時,我自言自語說:瞧,現在有辦法解釋了!」貝殼狀的雲團比周圍溫度高,這正是超新星遺跡的特點,超新星是質量很大的恆星,它爆發產生的熱激波會延續千萬年之久。第二天,弗朗索瓦·布朗熱的計算結果證明了他的解釋是可靠的。一顆超新星能夠釋放足夠的能量去加熱星雲的塵埃,使它們達到觀測到的溫度。而且根據模型,那顆恆星應該是在1000到2000年前爆發的!換句話說,站在整個宇宙的視角上看來,爆發就像昨天才剛剛發生。因此根據時間推斷,涉及到的恆星應該是屈指可數幾個爆發超新星中的一個,要麼是巨蟹超新星,要麼是開普勒超新星,抑或是第谷超新星。弗朗索瓦·布朗熱進一步說:「爆發的超新星應該在連續幾個月內同金星一樣明亮。找出爆發精確時間最好辦法顯然是去查找歷史記載,看看當時是否有天文學家在天空的該片區域觀察到了某些情況。」因此他與讓-馬克·博奈-比多(Jean-Marc Bonnet-Bidaud)取得了聯系。後者是法國薩克萊(Saclay)核能委員會天體物理部的研究員,他專門研究古代文明記載的天體事件。工夫不負有心人,在記錄了古代中國各王朝發生的所有政治與自然事件的編年史中,讓-馬克·博奈-比多發現有兩處提到了「客星」,即中國人對超新星的一個稱謂。它們都位於鷹狀星雲附近,可能符合弗朗索瓦·布朗熱的條件。這兩顆超新星,一顆出現在公元前48年,位於離鷹狀星雲18度的位置;另一顆發生於1011年,位於離該星雲14度的位置。但是兩顆的確切位置都不屬鷹狀星雲。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家難道是搞錯了位置?「盡管誤差超過10度,但這樣的巧合基本具有說服力,因為古代中國人的天文系統較為准確,接近於我們今天的數據體系。」讓-馬克·博奈-比多如是分析道。反正鄰近銀河中部的鷹狀星雲區域被大量塵埃遮蓋。「所以對於准確定位來說,條件確實不佳。甚至有可能古代中國的天文學家什麼都沒有看到,比如沒有人發現仙後A超新星,它是在1670年左右爆發的。」那麼巨柱就是從爆發中產生嗎?在那顆超新星的閃光中它們的故事又是怎樣被改寫了呢?
……
選自:《新發現》 2007年 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