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馬踏飛燕是什麼朝代的
馬踏飛燕是東漢的。
東漢銅奔馬,別稱馬超龍雀、馬踏飛燕、銅奔馬、馬襲烏鴉、鷹掠馬、馬踏飛隼、凌雲奔馬等,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10月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台漢墓,現藏於甘肅省博物館。
東漢銅奔馬身高34.5厘米,身長45厘米,寬13厘米,重7.15千克。形象矯健俊美,別具風姿。馬昂首嘶鳴,軀干壯實而四肢修長,腿蹄輕捷,三足騰空、飛馳向前,一足踏飛燕。
1973年,東漢銅奔馬參加了古代歷史文物出國展,在英國和法國展出。2014年02月17日,由國家文物局主辦、中國文物報社承辦的「奔馬迎春——中國馬文物」圖片展在河南博物院舉行,東漢銅奔馬在列。
馬踏飛燕的文化寓意
馬踏飛燕是在漢代社會尚馬習俗的影響下產生的具有重要價值的青銅工藝品。馬是漢代社會的重要交通工具、軍事裝備和農業生產畜力。漢朝政府給馬立「口籍」,武帝作《天馬歌》,馬在各種場合被神化和奉頌。漢代社會盛行車馬冥器隨葬,視馬為財富的象徵。
漢代的「車馬出行儀仗隊」和「出行圖」在墓葬壁畫和畫像石、畫像磚上是常見題材。銅奔馬別具一格,與其他車馬相互襯托,體現了墓葬隨葬冥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漢代開拓疆域,通西域,設河西四郡,馬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根據河西漢簡的記載:馬被廣泛地用於交通驛站、長城防禦、軍事行動、民族和親等方面。史料記載,漢武帝曾三次派人到西域求烏孫馬,馬在漢代可謂戰功赫赫,功績卓著。
B. 馬踏飛燕是什麼朝代的
應是東漢時期。《馬踏飛燕》是1969年在甘肅武威的一座東漢墓中出土。這件古代青銅作品,作於公元220年前後,高34.5厘米,長41厘米。這件兩千年前製作的銅奔馬造型生動,鑄造精美,比例准確,四肢動勢符合馬的動作習性,為中外的許多考古學家和藝術家嘆為觀止。
C. 誰知道馬踏飛燕是什麼朝代的啊
銅奔馬,又名「馬踏飛燕」、「馬超龍雀」等,為東漢青銅器,國寶級文物,1969年10月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台漢墓,現藏於甘肅省博物館,為甘肅省博物館鎮館之寶。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有關誰知道馬踏飛燕是什麼朝代的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馬踏飛燕」是東漢藝術家的經典之作,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稀世之寶,在中國雕塑史上代表了東漢時期的最高藝術成就。馬踏飛燕不論其神採的`表現,抑或是鑄造工藝之高明均不必說了,更令人折服的還有其創作構思的絕妙。人所共知,塑造一匹健美的好馬形象這並不太難,然而要將一件靜物表現出它的動感,特別是要表現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馬神速,十分不容易。然而中國無名藝術家們卻能獨運匠心,大膽誇張地進行巧妙構思,讓馬的右後蹄踏上一隻凌空飛翔的燕子。這樣一來,以燕襯馬,讓飛燕與奔馬的速度有目共睹,使奔馬的動勢凝固在一個靜止的空間,把一匹靜止的銅馬塑靈了、塑活了、塑絕了。
馬踏飛燕大膽的構思,浪漫的手法,給人以驚心動魄之感,令人叫絕。藝術家巧妙地用閃電般的剎那將一隻凌雲飛馳、驍勇矯健的天馬表現得淋漓盡致,體現出漢代奮發向上、豪邁進取的精神。該作品不僅構思巧妙,而且工藝十分精湛;不僅重在傳神,而且造型寫實。
按古代相馬經中所述的良馬的標准尺度來衡量銅奔馬,幾乎無一處不合尺度,故有人認為它不僅是傑出的藝術品,而且是相馬的法式。
D. 馬踏飛燕是出自那個朝代的
1、馬踏飛燕是東漢時期的作品。
2、簡介
馬踏飛燕又名馬超龍雀、銅奔馬、馬襲烏鴉、鷹(鷂)掠馬、馬踏飛隼、凌雲奔馬等,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台漢墓。東漢時期鎮守張掖的軍事長官張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現藏甘肅省博物館。
3、作品簡析
「馬踏飛燕」身高34.5厘米,身長45厘米,寬13厘米。「馬踏飛燕」自出土以來一直被視為中國古代高超鑄造業的象徵。
1983年10月,「馬踏飛燕」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志。1985年銅奔馬以「馬超龍雀」這個名稱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業的圖形標志,並一直被沿用至今。1986年被定為國寶級文物。
從力學上分析,馬踏飛燕為飛燕找到了重心落點,造成穩定性。這種浪漫主義手法烘託了駿馬矯健的英姿和風馳電掣的神情,給人們豐富的想像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覺,又有動的節奏。馬踏飛燕也是中國青銅藝術的奇葩。
E. 馬踏飛燕是什麼朝代的 關於馬踏飛燕的簡介
1、馬踏飛燕是我國東漢時期的青銅古器,馬踏飛燕的官方名稱叫做「東漢銅奔馬」,它還有著「馬超龍雀」、「馬踏飛隼」等別稱,它是由我國考古學專家於1969年在甘肅發掘出來的國寶級文物,現如今被收藏在甘肅省博物館當中。
2、馬踏飛燕這座青銅古器,造型十分別致,馬兒呈現飛馳之姿,三足都處於凌空狀態,一隻後蹄踏在飛鳥之上。這馬踏飛燕前後總長度有45厘米,高度達34.5厘米,其身形矯健而俊美,飄逸之中又顯豪邁,比例十分勻稱。馬踏飛燕不僅是青銅器物當做的珍品,它更是體現了我國古代青銅器澆築工藝的高超與發達。
3、馬踏飛燕這座青銅工藝品,現如今已經成為了中國旅遊標志,但起初在發掘出馬踏飛燕之後,這座青銅器並沒有受到大家的熱切關注。真正第一個認識到這座古代青銅工藝品所具有的超高價值的人,是我國著名的考古學家、文學家郭沫若。在郭沫若的推動之下,馬踏飛燕才得以在背景舉辦的歷史展覽上,引起轟動。
F. 馬踏飛燕是什麼朝代的
馬踏飛燕是東漢時期雕塑藝術和鑄銅工藝融為一體的傑出作品,在中國雕塑史上代表了東漢時期的最高藝術成就。銅馬昂首,四蹄翻騰,馬尾高揚,口張作嘶鳴狀,以少見的「對側快步」的步伐賓士向前。其三足騰空,後右蹄踏在一隻正在振翼奮飛的燕背上,燕顧首驚視,與之相呼應,奔馬頭微左顧,似乎也想弄清楚發生了什麽事,而這一切盡在瞬間。由於馬蹄之輕快,馬鬃馬尾之飄揚,恰似天馬行空,以至飛燕不覺其重而驚其快,更增加了銅馬凌空飛馳的氣勢。馬體重落一足,小小飛燕承之而可平置,體現了設計者之獨具匠心。馬與燕的線條流暢,比例勻稱,賓士與飛翔的動態表現的淋漓盡致,生動體現了駿馬賓士與飛鳥爭先的瞬間。該器堪稱我國古代雕塑藝術史上神奇而稀有的瑰寶。 現為中國旅遊標志,寓意一日千里,馬到成功。
其1969年出土於甘肅武威雷台漢墓,現為國家一級文物,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稱其為「馬踏飛燕」! 作於公元220年前後,高34.5厘米,長41厘米。
1983年10月,"馬踏飛燕"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志;1985年武威市將"馬踏飛燕"定為象徵武威騰飛的城標;1986年定為國寶級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