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選修一該怎麼背

歷史選修一該怎麼背

發布時間:2023-01-08 21:56:34

① 高二歷史選修一的知識點歸納

知識分子的標准,知識分子全都住在紐約的格林威治村,憤世嫉俗,行為古怪,並且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後一個知識分子。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 高二歷史 選修一的知識點歸納,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高二歷史選修一的知識點1

春秋改革和戰國變法

比較春秋改革和戰國變法的不同,並分析其不同的根本原因。

(1)不同:

春秋改革

①目的是富國強兵,為爭霸奠定基礎;

②內容為任用賢才,改革內政,發展生產,增強軍事;

③特點在維護舊制度前提下進行。

戰國變法

①目的是建立、鞏固地主階級的專政,完成統一;

②內容為廢井田,承認土地私有,廢除奴隸主貴族特權,實現中央集權;

③特點為封建制度取代奴隸制度。

(2)原因:生產力水平不同。春秋時期,奴隸制僅僅開始瓦解;戰國時,奴隸制的土地國有制已經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地主階級力量增強。

商鞅變法與孝文帝改革的異同點

相同點:

都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都促進了政權的封建化,都遇到守舊勢力的反對和阻礙,結果都取得了成功。

不同點:

側重點不同:商鞅變法側重於富國強兵;而北魏孝文帝改革側重於制度的更新、遷都和移風易俗。

目的不同:商鞅變法是為了實現富國強兵以在兼並戰爭中取得優勢地位;北魏孝文帝改革是為了緩和社會矛盾,改變鮮卑族的落後狀態。

彼得一世改革和亞歷山大二世改革

相同:

起因:都不同程度受到西歐的影響

主觀目的:為了鞏固沙皇統治,富國強兵

結果:有利於俄國社會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

不同:

彼得一世改革 亞歷山大二世改革

性質 封建性質改革 資本主義性質改革

內容 鼓勵工場購買農奴,強化農奴制,阻礙資本主義發展

廢除農奴制,解放農奴,促進俄國資本主義發展

高二歷史選修一的知識點2

中國洋務運動與日本明治維新

相同點:

①背景:在民族危機加劇的情況下向西方學習。

②目的:富國強兵,鞏固統治。

③影響:兩國都從西方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建立了一批近代企業、新式軍隊和學堂。

不同點:

結果不同,到19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洋務運動失敗,而日本明治維新成功,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並發展成為亞洲強國。

結果不同的原因:

①日本明治維新通過倒幕戰爭掃除了改革的障礙,而洋務運動受到頑固守舊勢力的阻撓。

②明治維新以發展資本主義為目的,對封建制度進行全面沖擊,獲得成功。而洋務派是在維護封建統治的前提下,只引進西方的先進技術,最終因封建統治的腐朽而失敗。

戊戌變法與明治維新

相同點:

①性質上,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

②目的上,都要求擺脫危機,發展資本主義。

不同點:

①社會背景上,日本統治階級內部發生分化,中下級武士對現實不滿;新興地主和高利貸商人對自身處境也越來越不滿;農民起義和市民的反抗斗爭持續而猛烈,幕府統治已成為眾矢之的。中國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封建主義與帝國主義勾結,且力量大。

② 領導力 量上,日本向資產階級轉化的中下級武士充當了領導力量,用武力推翻幕府守舊勢力,保證國內改革的順利進行。中國的守舊派勢力強大,握有實權;維新派不敢發動群眾,依靠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導致改革 措施 無法實施。

③國際環境上,日本明治維新發生時。正處於自由競爭資本主義時期,爭奪殖民地高潮未到。歐美各列強一方面正忙於國內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另一方面正集中兵力侵略中國,客觀上為日本的改革提供了一個有利的國際環境。中國戊戌變法發生時,世界資本主義已經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掀起了瓜分世界的高潮,中國成了列強瓜分對象,國際環境對中國改革不利。

④結果不同:一敗一成。

中國洋務運動、日本明治維新和俄國1861年改革

相同點:

①都發生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

②背景相同,都是封建國家面臨統治危機,走向近代化的改革。

③目的相同,都是要擺脫危機,實現富國強兵。

④方式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⑤內容部分相同,學習西歐先進的生產技術,反映了資本主義發展潮流的不可阻擋性。

不同點:

①性質上,中國是地主階級改革,日本和俄國是資產階級性質改革。

②內容上,中國未對封建制度作任何變動,僅僅單純地引進和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軍事技術;而日本和俄國改造封建制度,發展了資本主義。

③方式上,中國是在綜理洋務的總理衙門和地方上辦洋務的代表下所進行的與資本主義有密切聯系的軍事、經濟、文教等活動;日本是在經過武裝倒幕,肅清封建幕府勢力的基礎上實行的比較全面、廣泛地向西方資本主義學習的改革;俄國是握有實權的沙皇代表貴族地主推行的改革。

④結果上,中國的洋務運動失敗,沒有走上富強之路,仍然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日本擺脫了民族危機,成為近代亞洲惟一強國;俄國雖然廢除了封建農奴制,但改革很不徹底。

高二歷史選修一的知識點3

洋務運動與維新變法

相同點:

①都是在民族危機嚴重的社會背景下發生的;

②都是以清政府為主體而進行的重大政策調整;

③都涉及軍事、經濟、 文化 方面的改革;

④都主張向西方學習;

⑤都是中國近代化發展歷程中的重要內容;

⑥雖然都失敗了,但對歷史發展的進程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不同點:

①國際環境不同,前者發生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後,後者發生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後。

②階級屬性不同,前者代表地主階級,後者代表資產階級。

③目的不同,前者是要維護清王朝封建統治,後者是要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

④性質不同,前者是地主階級改革,後者是資產階級改革。

⑤內容不盡相同,前者只主張學習西方科技,後者主張全面學習西方,發展資本主義、實行君主立憲。

⑥影響不同,戊戌變法比洋務運動影響大。

1861年改革同明治維新

相同之處:

①所處時代相同:都發生在19世紀60年代;

②國內背景相同:封建制度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俄國為農奴制,日本為幕府統治;

③方式相同:都通過自上而下的方式進行;

④主觀目的相同:都存在、保留和維護了君主及其統治;

⑤客觀效果相同:都有利於本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都促使本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都是本國歷史發展的轉折點;

⑥性質相同:都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⑦結果相同:都成功了,但都保留了不少的封建殘余且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尤其是對中國的侵略擴張。

不同之處:

①面臨的國際環境不同:俄國沒有遭受外國的侵略,日本則受到了外國的侵略;

②清除障礙的激烈程度不同:日本要激烈一些,爆發了推翻幕府的武裝斗爭;

③影響的廣度和深度不同:日本明治維新的影響廣泛而深刻,使日本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危機,國力發展超過俄國,成為亞洲經濟、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

蘇俄新經濟政策、美國羅斯福新政和中國改革開放的比較

三次改革成功的原因:

①從本國的國情出發,抓住問題的實質,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②調整生產關系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③適當照顧人民利益,贏得人民的支持。

認識:

三次改革各有特點,他們的成功說明了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不是某一社會制度中的特有產物,資本主義經濟中有計劃經濟,社會主義經濟中也必須市場化。

社會主義改革比較

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來,歐亞社會主義國家紛紛進行改革運動。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這場改革的背景。改革主要針對哪些問題而展開。試從經濟、思想理論建設方面分析中蘇改革一成一敗的原因。

(1)背景:

①社會主義國家經濟基礎較為薄弱,與資本主義國家相比懸殊較大。

②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③蘇聯模式的教條主義忽略特殊國情,產生消極影響,前進步履維艱。

(2)內容:

①強調國家主權獨立。南斯拉夫的社會主義自治;中國一貫堅持獨立自主,提倡和平共處。

②改革經濟體制,政企分開,擴大企業自主權,減少國家對企業的干涉。典型事例是南斯拉夫的社會主義自治制度。

(3)中蘇改革成敗原因

中國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形成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果斷否定「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方針,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和四項基本原則,並逐步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在吸引外資和先進技術時堅決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時刻警惕和打擊西方的和平演變,社會主義建設成就舉世矚目,人民生活向全面小康發展,人民堅信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蘇聯長期脫離實際,受教條主義影響,不能很好地對外開放和借鑒學習資本主義的長處,戈爾巴喬夫改革時,沒有在意識形態領域對西方和平演變進行有效的反滲透,而經濟因改革失敗而衰退,無法體現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引起人們對社會主義的懷疑。

(4)啟示:

①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重視國情,選擇並完善建設道路。

②堅強有力的集體領導是改革成敗的關鍵。


高二歷史選修一的知識點歸納相關 文章 :

★ 高二選修一歷史知識點總結

★ 高二歷史選修一知識點

★ 高二選修一歷史知識點

★ 高中歷史選修一的知識點

★ 高中歷史選修一梭倫改革知識點

★ 高二歷史學習方法與技巧

★ 高二歷史選修1梭倫改革知識點

★ 高中歷史知識考點整理

★ 歷史選修3知識點

★ 高二歷史復習四步驟

② 高二歷史選修一的重要知識點

、學習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手段。人既是自然人,又是社會人,而人的本質在於人的社會性。自然人是婚姻的產物,社會人則是學習的產物。以下是我給大家整理的 高二歷史 選修一的重要知識點,希望能幫助到你!

高二歷史選修一的重要知識點1

一、秦漢 文化 的特點:統一性與多樣性有機結合;外文化交流空前頻繁;水平居世界先進行列;氣勢恢弘。

二、科技:

①天文:漢武帝時,「太初歷」是中國第一部較完整的歷書,開始以正月為首;公元前28年,西漢關於太陽黑子的記錄,被世界公認為是有關太陽黑子的最早記錄;東漢張衡對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學解釋,還發明了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地動儀,比歐洲早1700多年。

②數學:東漢的《九章算術》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標志著中國古代數學形成完整的體系。

③醫學:戰國問世、西漢編定的《黃帝內經》奠定了祖國醫學的理論基礎;東漢《神農本草經》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葯物學著作;張仲景和華佗是東漢末年最的兩位醫學家。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分成《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兩部書)是後世中醫的重要經典,為中醫臨床的辨症施治奠定了基礎,後人稱張仲景為「醫聖」。東漢華佗擅長外科手術,被人譽為「神醫」。他發明的麻沸散,是一種_,適用於外科手術。這一發明比西方早1600多年。

④造紙:我國是世界最早發明紙的國家,西漢時已有絮紙和麻紙,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繪有地圖的紙,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紙。公元105年,蔡倫發明「蔡侯紙」,造紙術的發明與改進,是書寫材料的一次偉大革命。6世紀起,造紙術傳到朝鮮、越南和日本,8世紀傳到中亞,並經阿拉伯傳到非洲與歐洲,為人類文化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三、哲學:

1、西漢董仲舒的新儒學:①董仲舒新儒學特點是以儒學為基礎,以陰陽五行為框架。兼采諸子百家,建立起具有神學傾向的新儒學。②董仲舒新儒學的核心是「天人感應」、「君權神授」。③董仲舒的思想集中體現在《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等文獻中。④是唯心主義思想,在當時對鞏固政權和國家統一安定其積極作用,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其核心是「天人感應」和「君權神授」;②東漢家王充的《論衡》對神學開展了深刻的批判。

2、王充及其《論衡》:①東漢前期,我國古代傑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②王充的思想集中體現在《論衡》一書中。③王充反對天人感應說,反對有鬼論,反對厚葬,提倡薄葬。

四、宗教:

1、佛教的傳入:①西漢末年,佛教經中亞傳入中國。②漢明帝派專使到西域求佛法,立洛陽白馬寺,佛教在中國傳布開來。

2、道教的形成:①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東漢時,由民間流行的神仙方術與黃老學說的某些成分相結合,形成了道教。②道教的主要經典是《太平經》,它以陰陽五行解釋治國之道。③東漢末年,道教派別有張角傳授的太平道,張陵、張魯祖孫傳布的五斗米道。

五、史學:西漢司馬遷的《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東漢班固的《漢書》是我國第一部斷代史。

六文學:賦是興起流行於兩漢時期的一種新型的體裁。其特點是辭藻華麗,筆法鋪張,缺乏充實的生活內容;代表作有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及班固的《兩都賦》;樂府詩是漢代詩歌的主要形式,《十五從軍征》等是樂府詩的名篇。

七、藝術:秦始皇兵馬俑是雕塑藝術的珍品;成都說唱俑、洛陽雜技俑;秦漢大量的磚瓦、瓦當;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彩色帛畫是帛畫的稀世之寶。

高二歷史選修一的重要知識點2

一.了解「市」的形成與發展及其特點:逐漸打破時空限制,雖受政府嚴格限制,但仍相當繁榮

(1)秦代管理「市」有明確的法律規定。

(2)漢代在進行集中貿易的「市」,有專門的管理機構

(3)六朝時代,出現了「草市」

(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顯著,「夜市」比較繁榮

(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

(6)明清都市中的商業區已經相當繁華。

二.「重農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義及其影響

(1)「重農抑商」政策含義:強調發展農耕,限制商業和手工業的發展;

開始於戰國時期的商鞅變法。

目的:維護專制主義國家政權的經濟基礎。

影響:「重農抑商」政策有利於保障國家的安全,維護政治的穩定,鞏固君主的地位,但這一政策的實施使社會經濟的活力受到壓抑,而新的經濟因素和生產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發育,這是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

(2)「海禁」政策的基本含義:明清王朝禁止中國人赴海外經商和限制外國商人到中國進行貿易的政策。

影響:「海禁」政策扼殺了對外貿易進步的可能性,不僅妨礙海外市場開拓,抑制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資本主義萌芽滋長,使中國失去了利用國際貿易的優勢地位開辟海外市場、刺激資本擴張、推進工業化的契機;而且使中國與世隔絕,從而阻斷了中國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使中國落後於世界潮流。

高二歷史選修一的重要知識點3

從內外服聯盟到封邦建國

1、公元前2070年建立

2、古代中國的第一個國家政權

3、政治制度的特點:出現了凌駕於全社會之上的公共權力

(公共權力——國家機器,一般指歷法、行政、司法等國家和社會公共機構行使的權力,具備了國家的基本特徵)

二、商代

1、公元前16__年建立

2、主要政治制度:內外服制度 (內服指商王直接統治的地區;外服是附屬國管轄的地區)

3、商朝政治制度的特點(政權特點):

①以商部族為中心的內外服聯盟

②彌漫著神權色彩(與文化上甲骨文相聯系)

③商王對附屬國的控制力有限(具體內容:要求了解)

各附屬國基本保持原有的社會結構

除對商承擔應盡的義務外,有很大的自主權,有的附屬國經常與商處於戰爭狀態。

三、西周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

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政治)、宗法制(家族血緣)、禮樂制度(維護分封、宗法制度的工具)

(1)分封制

目的:為了鞏固周王朝的統治(「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內容:①將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親族、姻親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國後代,讓他們建立諸侯國,保衛周王室

②各諸侯國必須承認周王,承擔義務(與商代相比,臣屬關系更加明確)

③層層分封

作用:①周人勢力范圍不斷擴大

②形成了「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平民」的等級序列,確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

(2)宗法制

目的: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

內容:大宗小宗制、嫡長子繼承製

(大宗: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長子傳宗繼統,這個系統被稱為大宗;

小宗:嫡長子的同母弟或者是庶母兄弟是小宗。大宗和小宗的關系是相對的。)

特點:①嫡長子繼承製(核心、特點)

②雙重關系(血緣關系和政治關系)

實質:血緣關系和政治關系相結合

作用:①保證了貴族「世卿世祿」( 貴族不僅世襲土地和人口,而且還世襲職務和待遇)

②有利於凝聚宗族,防止內部紛爭,強化王權。(與原始筆記有所改動)

(3)禮樂制度 是西周的等級名分制度,是維護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高二歷史選修一的重要知識點相關 文章 :

★ 高二歷史選修一的知識點歸納

★ 高二歷史選修一的知識點

★ 高二選修一歷史知識點總結

★ 高二歷史選修一知識點

★ 高中歷史選修一梭倫改革知識點

★ 高二歷史選修1梭倫改革知識點

★ 高二歷史選修一知識點歸納

★ 高中歷史選修三知識點總結

★ 高二選修一歷史知識點

★ 高中歷史選修一的知識點

③ 怎麼背歷史

你要是有耐性就看完它
保證對你有用

1.必須在理解上下功夫。歷史學習中要想記得多、記得牢,關鍵在於理解,因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識才不會忘記。上歷史課和上其他課一樣,一定要專心聽講。有些同學認為上課聽不聽無所謂,反正課文內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試前去背背,同樣可以應付,這種想法是十分錯誤的。盡管有些簡單內容可以死記硬背,但復雜一些的內容光靠死記是不行的,有許多歷史知識必須弄明白這個知識是什麼,為什麼會是這樣,意義何在,有什麼影響等等。所以一定要抓住歷史現象的因果關系和來龍去脈;如果上課不專心聽老師分析講解,自己也不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幻想考試前去突擊硬背,臨場時必然會顛三倒四或張冠李戴,有的則束手無策,不知所雲。
2.善於化繁為簡,化難為易。有些歷史事件和現象比較復雜,光靠硬記是記不住的,我們可採取一些有效方法,盡量化繁為簡,才能熟記,主要方法有:
(1)公式記憶法。在回答一些復雜的歷史問題時,如同解數學習題一樣,可以總結歸納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後按公式來記憶和解答。如歷史事件=時間+地點+人物+簡單過程+結果+意義。經過=准備+發生+結果。意義=作用+特點+影響。人物=姓名+時代+事跡(包括思想、活動或著作)+影響。作品=作者+成書年代+內容+意義(或影響)。用這種方法可將復雜的內容進行簡化概括,形成網路記憶。也就是抓住幾個要點作為支點,然後進行擴充,就能較快地熟記基本內容。掌握這個方法,在巧記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著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比較記憶法。人類歷史遵循著一定規律向前發展,在其發展過程中,各種歷史事件或現象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系,同時又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制約,使其具有各自的特點。比較記憶法就是把兩個以上具有一定聯系的事件或人物進行歸類比較,找出它們之間的異同點,這樣可防止張冠李戴。比較記憶法是歷史學習中一個重要的記憶方法,具體做法有以下幾種:①把性質相同而特點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如秦、隋相比,漢、唐之比較等。②把某些表現相似而性質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分清不同性質,形成不同概念。③把性質相同但發生在不同時期的歷史事件加以綜合比較,區分異同。如中國近代許多不平等條約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等。④中外比較。如世界上最先進入奴隸社會的四個國家之比較,中國與西歐進入封建社會之比較,中國古代經濟、科技發展與西方之比較等。
(3)列表圖示法。列表圖示法是:根據歷史事件的特點,用表格圖示形式使同類知識前後連貫起來,形成一個系統,使眾多史實、紛繁內容脈絡分明、條理清晰,收到化繁為簡效果的一種方法。列表法最大優點是簡明、醒目,是幫助記憶的一個有效方法,尤其在記憶復雜史料方面作用更明顯。如古代政治改革(變法)、重大戰役、科技文化成就;近代史上外國侵略者五次侵華戰爭,中國現代史上黨的兩次重要會議;世界史里的三大宗教,資產階級革命,兩次世界大戰等等。
(4)聯想法。可分為縱向聯想和橫向聯想兩種。縱向聯想就是抓住某一歷史知識要點,使其前後連貫起來,即以某一史實為基點,既可涉及它前面發生的歷史事件,又可聯繫到後面發生的事件,從點擴展到線,便可記住有關這一歷史知識的前後內容。如講到《馬關條約》中日本割佔中國領土台灣時,我們可上溯到公元230年孫權派衛溫去夷洲(即台灣),隋煬帝三次派人去台灣,元設澎湖巡檢司,鄭成功收復台灣,到清設台灣府,從這一系列事件中得出一個結論:台灣自古是中國領土。再簡要提一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開羅宣言》中明確規定日本必須歸還侵佔的中國領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後,台灣才回歸祖國,日本侵佔中國台灣達50年之久。這樣將有關台灣的歷史知識就前後貫通起來了。橫向聯想法,就是把中外發生在相同時期的不同歷史事件,或不同時期的同類歷史事件聯系起來。初中《社會》第三、四冊,將中外歷史放在一起學習,這就要求我們以中國歷史為重點,將中外歷史知識聯系起來。如講中國的甲骨文明,就把埃及的象形文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歐洲的拉丁文字聯系起來。
(5)串字法。對有並列關系的事件或人物可用串字法來記憶,即將有關內容按課文前後順序串聯起來,只記住其每一內容的第一個字即可。如王安石變法的五項內容可簡化為「青、募、農、方、保」;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四次重要的國際會議,按前後可簡化為「開、德、雅、波」。用這種簡化法可較快地記住課文內容。
3.巧記人名、地名、年代。歷史知識的重要特點是需要記憶的人名、地名、年代較多,去掉這些也就不成為歷史了。學習歷史,記人名、地名、年代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自然要下一番苦功夫,但並不是光靠死記硬背,同樣有比較可行的科學記憶方法。
(1)記人名。記歷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姓名,可抓住一些人物的特徵來加強記憶。如兩漢帝王都姓劉,兩宋的姓趙,兩晉的姓司馬。
記人名可用串字法和諧音法,用這兩種方法記外國人名字尤為適用。諧音法就是將外國人的名字按照它的同音漢字去理解,使原來無意義的音節成為有意義的名詞或片語,便於記憶。有些人名不妨給它取個雅號,使用諧音法(雅號)記人名盡量要能順口、生動,防止低級和粗俗。對歷史人物不僅要記住讀音,還要書寫正確,若寫錯別字,則前功盡棄。如把齊桓公的「桓」寫成「恆」,把「贏政」寫成「嬴政」等等。
(2)記地名。歷史學習中常常要記許多地名,尤其是古今異名和外國地名,更使初學者感到頭痛,成為學習的攔路虎。如何記住這些地名呢?
首先,在學習有關歷史地名時,一定要藉助地圖冊來加深理解和掌握地理方位,以形成正確的空間表象。如學習《中國古代對外經濟交流》一章,要記的地名較多,一定要對著書本或圖冊,弄清它的位置,才能記住;學《隋朝大運河》,只有看著地圖冊,才能記住一個中心(洛陽)、兩個點(東北到涿郡,東南到餘杭)、四個段(自北而南),否則就會把方向搞錯。對於中外史上有關軍事的地名更應藉助於圖冊和其中的各種標記,才能記住。
其次,要記住地名還要仔細看課本中歷史地圖下列的古今地名對照表,才不會將古今名稱相同其實並不是同一地方的地名弄錯。如南宋趙構在「應天」稱帝,課本註明「應天」是「河南商丘」;1368年朱元璋正式稱帝,建立明朝,定都在「應天」,這里的「應天」則是在江蘇南京。兩個「應天」不是同一地方,不看課本注釋或圖冊,就誤認為是一個地方了。
(3)記年代。時間概念是歷史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史學科的特點之一。中外歷史綿延幾千年(若從原始人群算起則有兩三百萬年),其中需要重點掌握的年代也有一兩百個,牢記這些重要年代既是歷史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最使初學者感到困難的一個方面。
那麼如何才能既多又快地牢記歷史年代呢?
第一,分清公元前後,掌握年代與世紀換演算法。在學習中國和世界的古代史部分,許多同學往往只記住年代的數字,卻分不清究竟是在公元前還是公元後如何分清呢?介紹一個簡便的方法:如果是中國史,只要抓住公元8年王莽改制這件事,凡發生在它以前的(即西漢為界)都是公元前,在此以後的都是公元後;而世界史可以公元前27年羅馬屋大維建立元首制為界,凡在此之前都是公元前,此後的都是公元後。如斯巴達克起義發生在公元前73年,而漢代班超出使西域則在公元73年。
一個世紀是100年,有些同學以為年代與世紀的換算只要除以或乘以100就可以了,其實是不對的。如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17世紀,1994年不是19世紀,而是20世紀;同樣,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建立於公元前21世紀,那不是公元前2100多年,而是公元前2000多年。因為公元1年是1世紀,101年則是2世紀,1001年是11世紀,2001年是21世紀,依次類推。所以,若將世紀換成年代,就應該將世紀數減去1再乘100,同樣,把年代數先除以100,再加上1,就是世紀數。
第二,聯想記憶法。歷史上有些重大事件,其經歷時間相同,如隋統一全國(581—589年),安史之亂(755—763年),抗日戰爭(1937—1945年),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年)都經歷8年時間,所以只要記住其開始(或結束)年代,就可推算出其結束(或開頭)年代,這樣只要記住一頭就行了。
第三,對比記憶法。中國和世界其他地方,同一年代(或世紀)有時會發生幾件大事,我們如把它們安排在一起就便於記憶了;如公元前594年,魯國實行初稅畝,雅典梭倫改革;1919年,中國五四運動,巴黎和會召開,第三國際成立等等。
第四,利用數字特徵來記憶。有些年代的數字很特殊,若將它編排在一起,就容易記住。
A自然數排列:1234年蒙古滅金,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B.兩位數字相同的: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818年馬克思誕生,1919年五四運動。
C.首尾數字相同的:313年基督教在羅馬帝國取得合法地位,383年淝水之戰,494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646年日本大化改新,676年新羅統一朝鮮半島,979年北宋結束五代十國分裂局面。
D.間隔時間相同的:在中國史和世界史中都有相隔時間2年、10年、100年、200年相吻合的歷史事件,我們可藉助它來推算年代或事件,便於記憶。
相隔2年的有:1911年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護國運動,1917年護法運動,1919年五四運動,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
相隔10年的有:1851年太平天國革命爆發,1861年俄國廢除農奴制,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1881年蘇丹反英大起義;1884年中法戰爭,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1904年日俄戰爭,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1924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1934年紅軍長征;1901年《辛丑條約》,1911年辛亥革命,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931年「九一八」事變,1941年「皖南事變」。
相隔100年的如:1492年哥倫布到達美洲,1592年朝鮮抗日;1127年金滅北宋,1227年蒙古滅西夏。
相隔200年的是: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歷史發展猶如一條長河,任何歷史事件都是發生在特定的時間里,時間是構成歷史概念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之一。因此,在歷史教學中嚴格要求學生牢固而准確地掌握一些重要的歷史年代,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然而,悠悠歷史長河,年代既多又雜,單單一個五千年文化的中國就足以讓大多數學生頭疼了,若再加上世界上其他國家,豈不讓學生更是談「史」色變。即使靠死記硬背記下來,但時間一長,也往往會弄得張冠李戴、笑話百出。
那麼,面對如此多的國家,如此紛繁復雜的歷史年代,應當如何記、如何背才能更有收效呢?根據幾年來的教學經驗,現就這個問題,簡單地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順口溜記憶法
即藉助於某些通俗押韻的/頃口溜,將歷史事件記住。以中國古代史朝代的更替為例,可將朝代順序編成順口溜:「夏商周秦西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國,遼宋夏金元明清」。短短的二十八字,就把中國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的漫長歷史概括進去了。又如清朝皇帝的順序:「努皇順;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十二個字記錄了清朝十二個皇帝,這方法既記得牢,又不會顛倒順序。
二、特徵記憶法
即在熟悉歷史事件內在聯系的基礎上,找出具有特徵數字的重要年代來加以記憶。它可分為兩類:
(一)一肩雙挑數字:即中間一個或兩個相同的數字,它的前後兩個數字相同組成的年代。如:
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國滅亡埃及。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焚書坑儒。
383年,淝水之戰。
646年,日本大化改新。
676年,新羅統一朝鮮半島。
1881年,蘇丹馬赫迪反英大起義。
(二)重復數字:即兩組年代數字相同重復出現。
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1818年,馬克思誕生,德國十一革命
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
三、順序記憶法
這種記憶是最普通的記憶方法:即根據歷史事件發生的年代,利用自然數順序排列記憶。如:
1115年,完顏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金滅遼。
1127年,金滅北寧。
1234年,蒙古滅金。
1392年,高麗建立李朝,改國號為鮮朝。
1492年,哥倫布航行到達美洲。
1592年,朝鮮壬辰衛國戰爭。
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萊剋星頓槍聲,第一次大陸會議召開。
1776年,第二次大陸會議召開,《獨立宣言》發布,美利堅合眾國成立。
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
四、間隔(跳躍)記憶法
即根據中外數千年的歷史事件,通過掌握重要歷史年代間隔若干年的特點來幫助記憶。如間隔兩年的:
1911年,辛亥革命。
1913年,「二次革命」。
1915年,袁世凱復辟帝制,新文化運動開始。
1917年,張勛復辟,護法運動。
1919年,「五四運動」。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3年,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1925年,孫中山逝世,「五卅」運動,省港工人大罷工。
1927年,南昌起義,「八七」會議、秋收起義,廣州起義。
1929年,古田會議召開等。
又如間隔五年的:
1487年,迪亞士航行到好望角。
1492年,哥倫布到達美洲。
1497年,達·伽馬到達印度
又如間隔十年的:
1901年,《辛丑條約》。
1911年,辛亥革命。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
1931年,「九一八」事變。
1941年,皖南事變。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以上這些年代數字的排列,雖然是硬性編排在一起,缺乏意義。但是由於經過排列組合,也有巧合之處,可以掌握年代的間隔特徵,易於記憶。
五、對稱記憶法
即指將公元前相對稱的歷史年代聯系起來,便於記憶。如公元前476年,春秋結東戰國開始。公元476年,西羅馬帝王滅亡,西歐奴隸制崩潰封建制度開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公元221年,後蜀(漢)建立。
公元前73年,斯巴達克起義。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
六、對照記憶法
即將發生在同一年的中外歷史事件,系起來記憶,這樣可以引起聯想記憶。如
公元前594年,(中)魯國實行初稅畝倫改革。(外)雅典梭倫改革
1689年,(中)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外)英國通過《權力法案》。
1861年,(中)清政府設立總理衙門。(外)俄國農奴制改革。美國南北戰爭爆發。
1864年,(中)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外)第一國際成立。
1937年,(中)「七七」事變,抗日戰爭爆發。(外)德日意軸心國形成。
1941年,(中)皖南事變。(外)德國突襲蘇聯,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七、上掛下聯記憶法
即把握住一個歷史年代加以上掛下聯,印象深刻容易記憶。如
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上掛一百年1689年,是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下掛一百年是1889年,是第二國際的成立。
1851年至1864年,太平天國革命運動,上掛五百年是1351年至1364年,元末紅巾軍起義。
八、歸類記憶法
即把性質相同的歷史事件,加以歸類記憶。如中國共產國黨領導的三次統一戰線:
1924年,國共兩黨合作,革命統一戰線建立。
1937年,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
1949年,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建立。
又如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中三次武裝起義。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
1792年8月,巴黎人民攻佔王宮。
1793年5月底6月初,巴黎人民推翻吉倫特派統
又如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三次突然襲擊。
1939年9月1日,德國襲擊波蘭。
1941年6月22日,德國襲擊蘇聯。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
九、顛倒式記憶法
即把歷史年代的數字顛倒次序記另一個年代。如:184年,黃巾大起義,顛倒年代數字481年,法蘭克王國建立。
1271年,元朝建立,顛倒過來為1721年,彼得建立俄羅斯帝國。
十、推算年代起迄記憶法
即將一般歷史事件劃分成歷史階級,只要記住一個年代,即可推算出另一個年代。如我國奴隸制社會夏、商、西周大約經歷五百年,記住夏朝建立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向下推算五百年即是商朝建立於十六世紀,再向下推五百年,即是西周建立的年代。又如太平天國運動長達十四年之久,只要記住1856年金田起義,即可推算出)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除此以外,記憶的方法還有很多。但不管用什麼樣的方法,都要求多記多練,才能牢固地掌握住這些重要的歷史,也才能不混淆歷史年代

④ 高中背歷史時怎麼背才能背的更快

背歷史的時候應該專心致志,所有的經歷都放在需要背的內容上。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先熟讀內容,然後再背誦。如果背誦的功底不夠強的話,可以逐句逐句的背,然後逐段逐段的背。這樣可以循序漸進。

⑤ 高一的歷史該怎麼背呀!!

第一看,當小說看,大概記住:誰在什麼時候做了什麼。
瀏覽式看。

第二次看,記住主要事件,主要時間。
選擇式看。

第三次看,記住要背誦的篇幅。
背誦式看。

這樣看了三次,保證你的歷史OK。

效果:不僅能記住大概的歷史,還能知道主要的歷史事件和時間。符合考試的要求了。

至於要背誦的內容,那也是為了應對考試,如果不考試,粗略看一下就可以了

這個辦法看起來很麻煩,其實是,用時少,見效快的。

⑥ 高中歷史應該怎麼背 背歷史效率最高的方法

在高中,歷史是背誦科目非常多的一個科目,有很多的同學背歷史的時候是非常的難的,都不知道高中的歷史應該怎麼背,我整理了背歷史效率最高的方法,僅供參考!

高中背歷史的竅門有哪些

其實歷史相對 政治 和 地理 來說,還是很好背的,在背誦歷史的時候,教材中是有很多的關鍵點的,只要我們把這些關鍵的點掌握,然後形成一個脈絡,這樣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就能很快的背好歷史了。

在 歷史 里,有很多的時間和背景。有一些背景和時間是有關聯的,我們可以在自己的腦袋裡形成這樣一個框架,把各個知識點都聯系起來,這樣我們在背歷史的時候就更加的方便了,在學習的歷史的時候我們都知道,一個事件發生後一定會有下一個事件的,這些時間和人物都是相互關聯的,而且每個時間的歷史意義我們必須要掌握,我們在背完一個事件的時間和背景自然會想到它的歷史意義,它之前發生過什麼事件,在什麼時候發生的,我們經常的去培訓我們的這種能力,我們在背誦高中歷史的時候就會簡單很多。

我推薦: 高中歷史怎樣學才能拿高分 歷史拿高分有哪些竅門

我們在背高中的歷史的時候,要把同一類型的題目進行歸納,我們要知道歷史最主要記的就是年代,人物,事件,我們在回答歷史的時候,一定要知道這個事件發生的內因和外因,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去分析這個歷史事件,知道怎麼答題。

我們在背一段時間之後,一定要總結一下,我們的這個方法有沒有效率,我們要不斷的去嘗試,找到適合自己的背誦方法,我們在看歷史書的時候,一定要仔細,包括歷史書下面的小字也要看一下,還有一些文字的解釋,這些在歷史考試的時候可能都會出,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

⑦ 高中歷史選修一的知識點

緣分。一切不明不白,不清不楚的事情都歸類於緣分與愛情,人類知識的貧乏無以復加。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歷史選修一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高中歷史選修一的知識1

第一單元 梭倫改革

課標內容要求:

(1)了解梭倫改革前雅典的社會狀況,認識梭倫改革的必要性。

(2)簡述梭倫改革的主要 措施 ,指出改革的基本特點。

(3)分析梭倫改革對雅典民主政治建設的影響。

知識要點:

一、梭倫改革的背景:

1、政治:

雅典城邦國家產生(公元前9~前8世紀)——設立中央議事會和行政機構 貴族制國家確立(公元前8~前6世紀)——貴族專權而平民無權

2、經濟發展

農工商業以及貿易得到發展

3、階級變化:

工商業奴隸主形成,公民內部斗爭激烈:「山地派」、「平原派」、「海岸派」

4、梭倫當選為首席執政官:雅典貴族與平民長期斗爭的結果

二、梭倫改革:

1、內容:「頒布解負令」

確立財產等級制度、恢復公民大會權力、建立「四百人會議」

設立公民陪審法庭、鼓勵發展農工商業

2、特點:奠定民主政治基礎、促進工商業發展

三、梭倫改革的評價

1、歷史意義:改革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礎

克里斯梯尼改革促進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得以最終確立

2、歷史局限:貴族在國家政權中占據絕對優勢,下層平民未享有充分的權利 氏族制度殘余及貴族擁有世襲佔有土地的特權

貴族和平民的矛盾未得以從根本上解決,社會政局動盪不安

高中歷史選修一的知識2

第二單元 商鞅變法

課標內容要求:

(1)知道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改革的基本史實,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的時代特徵。

(2)了解商鞅變法的具體措施和內容,認識其特點。

(3)探討商鞅變法的歷史作用。

知識要點:

一、背景: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大變革

1、根本原因: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鐵器、牛耕的使用

2、經濟基礎:生產關系的變化——私田增多 出現新的封建剝削方式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確立

3、階級基礎:階級關系的變化——新的階級形成 新興地主階級要求變革

4、社會條件:春秋戰國時期的戰爭頻繁、思想繁榮、各國競相改革變法

齊國管仲改革、魯國「初稅畝」、魏國李悝變法、楚國吳起變法

二、商鞅變法內容:

1、以農求富的經濟改革:廢井田、開阡陌;重農抑商、獎勵耕織;統一度量衡

2、政治改革:獎勵軍功、建立二十等爵制;加強集權、普遍推行縣制、建立嚴密的戶籍制、制定連坐法

3、 文化 風俗改革:「燔詩書、明法令」;改革社會風尚習俗、父子分居、一夫一妻

三、評價:秦國強盛、意義深遠

1、作用:廢除舊制度,創建新制度;促使秦國成為當時先進的國家,為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對秦國以至中國歷史的發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2、表現

經濟上:改變了舊有的生產關系,廢井田,開阡陌,從根本上確立了土地私有制。這就激發了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為秦國的農業生產帶來了生機

政治上:打擊並瓦解了舊的血緣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國家機器的職能,開始建設中央集權制度

軍事上:獎勵軍功,達到了強兵的目的,提高了秦國軍隊的戰鬥力,為秦國下一步的戰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綜合國力:公元前343年,秦國已經成為富強之國,周天子派人送禮,各諸侯派人來稱賀

3、局限性

輕視教化,鼓吹輕罪重罰;加重了對人民的剝削與壓迫;未與舊的制度、文化、習俗劃清界限

4、消極影響:推行的嚴刑峻法和文化高壓政策導致了秦朝的暴政,對後世影響消極。壓制工商業發展,違背了社會發展的規律,不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

倡導君主獨裁專制,選錯了政治體制的方向為 後世 君主專制埋下了禍根; 改革不徹底,所以在我國封建社會初期特別是秦漢時期存在大量奴隸制殘余。

高中歷史選修一的知識3

第三單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課標內容要求: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歸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內容。

(3)探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歷史作用。

知識要點:

一、背景:

1、東晉時建代國,拓跋珪建魏,統一黃河流域

影響:社會安定,經濟恢復,推動了畜牧經濟向農業經濟的轉變,國家機構日益完備,民族融合

2、鮮卑文明與漢文明沖突,社會矛盾尖銳,改革迫在眉睫

宗主督護制,豪強地主隱瞞人口,逃避賦稅、徭役

廣大農民賦稅賦稅負擔沉重,農民起義不斷

民族矛盾激化,北魏統治者未處理好民族關系,激化矛盾

3、馮太後與孝文帝注重漢化,改革條件具備

二、改革內容:

1、創新制:制定俸祿制、推行均田制、設立三長制、推行租調制

2、遷都:目的——強化中原統治、避開鮮卑族舊勢力;原都城偏窮、交通不便、不如洛陽;北受柔然威脅、南為經略中原

3、移風易俗:漢服、漢話、漢姓、通漢婚、改漢籍

三、評價:促進民族大融合

1、經濟的復甦和繁榮

農業經濟的恢復與發展 手工業經濟的發展 商業的發展

2、政權封建化的加速

尊儒崇經,興辦學校 恢復漢族禮樂制度 採納漢族封建統治制度

3、民族的交流與融合

鮮卑游牧民族的農耕化 漢族人民生活的鮮卑化

高中歷史選修一的知識4

第四單元 王安石變法

課標內容要求:

(1)了解王安石變法的歷史背景。

(2)歸納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內容,評價其歷史作用。

知識要點:

一、背景:

1、北宋中期社會危機嚴重

(1)土地兼並,農民負擔沉重,階級矛盾尖銳,農民反抗斗爭不斷

(2)極貧積弱局面:財政困難,入不敷出;遼和西夏威脅北宋安全

2、慶歷新政:以整頓整治為中心,觸犯大官僚大地主利益,推行一年多夭折

二、內容:

1、富國之法

青苗法 農田水利法 免役法 市易法 方田均稅法 均輸法

2、取士之法

改革科舉 整頓太學 改革官吏選拔

3、強兵之法

保甲法 保馬法 將兵法 設軍器監

三、評價:

1、結果:新法被廢止

原因:新法遭到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強烈反對

失去宋神宗的支持

新法推行中的缺陷

2、變法的歷史作用

北宋積貧局面的改善:政府財政收入大幅上升,國庫充裕

北宋積弱局面的改善:軍隊戰鬥力增強,取得重大勝利

高中歷史選修一的知識5

第五單元 宗教改革

課標內容要求:

(1)了解中世紀天主教的地位,認識歐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張,理解歐洲宗教改革的實質。

(3)簡述歐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內容,分析歐洲宗教改革的歷史作用。

知識要點:

一、背景:中世紀天主教的黑暗統治和危機

1、天主教地位:支配地位,大一統神權統治。

經濟上是最大的封建地產所有者;

政治上,教權高於世俗王權,至高無上;

思想文化上,支配文化 教育 ,鉗制人們思想;

社會生活方面,天主教會的影響無處不在,廣大人民深受教會束縛。

2、宗教「異端」思想

實質:市民階級的反封建斗爭

矛頭:天主教會

手段:利用宗教思想「異端」

表現:12世紀法國純潔派 14~15世紀英國人威克里夫 捷克人胡司思想及胡司戰爭 影響:打擊了天主教神權統治 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礎

3、西歐向近代過渡

資本主義產生、發展;西歐民族國家發展;文藝復興解放了人們思想

二、宗教改革:

1、馬丁.路德宗教改革

(1)社會原因

根本原因:分裂割據的政治局阻礙德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主要原因:羅馬教廷對德國進行政治控制和經濟掠奪

主觀原因:馬丁.路德立志宗教改革

直接原因:天主教兜售贖罪券

(2)標志:「九十五條論綱」發表

(3)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內容

理論基礎——因信稱義

《聖經》是信仰的惟一權威

世俗的統治權力高於教權並支配教權

建立本民族教會

(4)路德宗教改革的影響

推動了廣大民眾的反封建斗爭;

《聖經》翻譯成德文,促進了德意志民族語言的發展;

最終確立了「教隨國定」原則,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

確立新教,沖擊了羅馬教會在德國的神權統治,為歐洲宗教改革開辟了道路。

2、加爾文宗教改革

(1)原因條件

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響;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影響;加爾文深入研究《聖經》

(2)內容

堅持《聖經》是最高權威,反對教皇權威;主簡化宗教儀式;提出自由平等和個人主義宗教精神;主張「先定論」,宣揚選民和棄民;主張選民要有奮斗精神,具有節制、忍耐等美德;主張建立共和式的長老制度;建立政教合一政權

(3)作用

傳播到歐洲許多地區;日內瓦成為「新教的羅馬」

3、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1)背景

資產階級要求沖破封建神學思想的束縛

天主教對英國的經濟掠奪和政治控制

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思想的傳播

社會各階層反對教會情緒的不斷高漲

日益集權的英 國 君主力圖擺脫羅馬教廷的桎梏

(2)內容

禁止英國教會向羅馬教廷納年貢

斷絕英國教會在行政和經濟上與羅馬教廷的聯系

規定國王為英國最高首腦

保留天主教主制、基本教義和儀式

沒收修道院財產歸王室所有

(3)結果

伊麗莎白一世進一步鞏固了宗教改革成果

英國國教會成為封建專制統治的工具

三、歷史作用

沉重打擊了天主教會在歐洲的神權統治

促進了歐洲民族國家的發展

打擊了西歐的封建勢力 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

否定了羅馬天主教會的權威 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四、實質:資產階級反對封建統治的政治-運動


高中歷史選修一的知識點相關 文章 :

★ 人教版歷史選修一知識點總結

★ 高中歷史選修一梭倫改革知識點

★ 高中歷史知識點超詳細歸納總結

★ 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匯總

★ 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2020

★ 高中歷史知識考點整理

★ 高中歷史重要知識點總結

★ 高中歷史知識點大全

★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 高中歷史重要知識點

⑧ 歷史怎麼背才容易記住

歷史怎麼背才容易記住,回答如下:

1、圖像法(又叫聯結記憶術)

圖像法也是運用右腦的圖像記憶功能,發揮右腦想像力來聯結不同圖像之間的關系,從而變成一個讓人記憶深刻的故事來實現超大容量的記憶,關於聯結記憶術,《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軟體》也有訓練,這個方法是很多記憶大師都在使用的方法。

如何對照記憶歷史知識

1、古今對照法

公元零年為對稱軸,進行前後對照。如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公元後221年蜀國建立。再如公元前467年我國奴隸制結束,公元後476年西歐奴隸制結束。公元前841年是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後841年則是唐武宗會昌年。

2、中外對照法

把世界史和中國史和年代對照記憶。如我國春秋時期魯國實行初稅畝是在公元前594年,在世界史上雅典梭倫改革也是公元前594年。再如中日甲牛戰爭是1894年開始,朝鮮甲午農民戰爭也是1894年。

閱讀全文

與歷史選修一該怎麼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