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共產黨創立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第一,近代以來,中國革命的不成功,呼喚先進的無產階級政黨的產生。近代以來,中國陷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會狀態,在這樣一種積貧積弱的民族危難情況下,許多的仁人志士進行了奮勇的斗爭。流血的革命我們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比如太平天國起義,還有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另外還有改良運動的推動,比如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君主立憲。但是無論是流血的革命還是不流血的改良運動最後終歸於失敗,其中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因為沒有一個先進的用科學理論武裝的政黨的領導。
第二,近代以來中國工人階級不斷的發展壯大,到1919年前夕,中國的工人階級隊伍已經達到200萬左右,這就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准備了雄厚的階級基礎。
第三,新文化運動的掀起傳播了馬克思主義,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新文化運動於1915年9月15日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開始,這場運動的掀起,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它對封建專制思想、封建文化進行了極大的沖擊,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從而為人們接受馬克思主義打開了閘門。
第四,20世紀的國際環境為我們黨的創立提供了外部條件。在20世紀初的世界史上有兩件事情值得注意:第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充分暴露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各種矛盾和各種腐朽的現象,使得原來許多對西方資本主義制度嚮往的中國知識分子產生了失望,從而開始思考,接受走別的道路的問題。最後選擇了中國應該走社會主義道路,而不應該仿照西方走資本主義道路。第二是20世紀初,在世界歷史上還有另一件重大的事情,也就是俄國十月革命的爆發,俄國的國情和中國十分相似,俄國的工人、農民能夠掙脫國內反動統治的壓迫,取得革命的勝利,這就為中國人民樹立了一個榜樣,也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成為當時很多追求進步的中國人的一個目標、一個方向。
以上四個方面,為黨的創立提供了四個條件,或者是中國共產黨創立的四個大歷史背景
中國共產黨的最早組織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正式成立。參加者有陳獨秀、李漢俊、李達、陳望道、俞秀松等,陳獨秀任書記。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後,實際上成為各地建黨活動的聯絡中心,起著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的重要作用。
1920年10月,由李大釗、張申府、張國燾3人發起成立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李大釗為負責人。羅章龍、劉仁靜、鄧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繆伯英、范鴻劼、張太雷等先後加入,成員大多為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骨幹。
1920年秋,董必武、陳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昌秘密召開會議,正式成立武漢共產黨早期組織,推選包惠僧為書記。
1920年秋,施存統、周佛海等在日本東京建立旅日共產黨早期組織,施存統為負責人。
1920年秋冬之際,毛澤東、何叔衡等在長沙,以新民學會骨幹為核心秘密組建共產黨早期組織。
1920年底至1921年初,王盡美、鄧恩銘等在濟南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
1921年春,在與無政府主義者組織的「共產黨」分道揚鑣後,陳獨秀等重新組建廣州共產黨早期組織,成員有譚平山、陳公博、譚植棠等,陳獨秀、譚平山先後任書記。
1921年,張申府、周恩來、趙世炎、劉清揚等在法國巴黎也建立了由留學生中先進分子組成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張申府為負責人。
這些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名稱不一,有的叫「共產黨」,有的叫「共產黨支部」或「共產黨小組」,它們的性質相同,都是組成統一的中國共產黨的地方組織,後來被通稱為「共產主義小組」。
各地共產主義小組成立後,有組織、有計劃地擴大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和宣傳,批判各種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發起建立社會主義青年團,創辦工人刊物,開辦工人學校,領導工人成立工會,開展工人運動,進一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工人運動的結合。這樣,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條件就基本具備了。
❷ 潛伏的歷史背景是什麼時候的
1.戴笠 鄭介民 毛人鳳
戴笠,原名戴春風,後更名戴笠,字雨農,黃埔六期生。國民黨軍統實際領導人(副局長),傳奇式的人物,情報王,特工王,如魔鬼一般存在的男人。《潛伏》中有句話,說某某是雞鵝巷時期的老軍統,雞鵝巷指的是南京雞鵝巷,軍統前身復興社總部所在地,在雞鵝巷待過的特工,基本可以算是軍統的老資格了。呂宗方和余則成還有句對話:「要喊口號到四一大會上去喊」。四一大會是紀念一九三二年特務處成立而召開的大會,戴笠一直認為家裡吃飯的碗筷多,家庭才昌盛,所以每年的四一大會都會安排盡可能多的人員參加。1942年的成立十周年的四一大會尤其隆重,數萬特務參加,也是這次大會,戴笠日益龐大的勢力開始受到蔣介石的猜忌。
戴笠之死:戴笠的死因一直有多種說法,比較可靠的一種就是馬漢三的暗算。余則成去天津站工作時,那是的北平站站長就是馬漢三。民國期間,軍閥孫殿英曾經盜挖乾隆皇帝和慈溪太後墓,在乾隆墓中挖出龍泉寶劍,後送給戴笠。戴笠不敢獨專,計劃獻給蔣介石。因抗戰時期局面混亂,戴笠先把此劍交給馬漢三保管。馬漢三後來被日軍抓獲,為保命而交出了龍泉寶劍。抗戰勝利後,他又從日本人手中奪回寶劍,戴笠後來去北平的目的之一就是拿回寶劍,在北平期間,了解到馬漢三貪污及抗戰期間投敵之事。馬漢三為了自保,再次鋌而走險,炸毀飛機戴笠斃命。一代特工王,竟死於小角色之手。戴笠一生,精明強干卻也作惡多端,不同立場之評價紛紛揚揚,死去之後,以章士釗所寫的輓聯較為客觀,「生為國家,死為國家,平生具俠義風,功罪蓋棺猶未定;譽滿天下,謗滿天下,亂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後人評」。寥寥數十字,入木三分地刻畫了戴笠一生的特點。
戴笠之後,軍統局開始了鄭介民唐縱毛人鳳的奪位斗爭。其中唐縱資格最老城府亦深,鄭介民資格次之但城府最淺。毛人鳳先聯手鄭介民,擠走唐縱,把鄭介民捧上寶座(鄭介民就是劇中陸橋山廣東幫的大佬),之後毛人鳳又擠走鄭介民,掌管軍統大權。戴笠在時,毛人鳳以老好人的面目出現,迷惑了所有人,戴笠也經常指責毛人鳳心腸太軟,不能做大事。毛人鳳登上寶座之後,終於露出本來面目,剛當上局長就把功臣沈醉遠派雲南做站長,之後的六親不認殺人如麻戴笠猶不及。
2.周佛海 陳公博
這兩人是汪精衛南京偽政權的領導人物,陳公博是汪精衛死去之後南京偽政權的偽國民政府主席、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政院院長。周佛海則是《潛伏》前幾集提到的周部長。指的一提的是,這二人是中共一大十三名代表中的成員,之後叛變投蔣,抗戰時期再投日,成為人所不齒的叛徒和漢奸。電視劇中周部長為勞文池的潛伏提供便利,只因為日本戰敗大局已定,周不能不留條後路。在當時周佛海確實與戴笠之間有合作,因此抗戰勝利後,同為大漢奸,周佛海被判無期,而陳公博被執行死刑。與他們類似的還有汪精衛,清末曾刺殺滿清王爺的義士,同盟會元老,國民黨二號人物,最近竟也淪落為漢奸,雖然抗戰勝利之前病死日本,逃脫了戰後的審判,卻逃不了歷史的審批。
3.龍潭三傑:李克農 錢壯飛 胡底
大革命時期中共潛伏進入國民黨內部的三個主要情報人員。1931年4月上海中央特科顧順章叛變時,錢壯飛時任南京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中統前身)主任徐恩曾的機要秘書,胡底時任天津長城通訊社社長。(國民黨特務機關在北方的分支機構,歸南京長江通訊社管轄。)李克農時任中統在上海特務機構特務股股長。顧順章叛變,三人同時暴露,但是及時傳遞消息,在最大程度上挽救了黨組織。後來三人被周恩來稱為龍潭三傑。除此之外,中共情報戰線上還有潘漢年等傑出人物。客觀的說,中共情報戰線的工作能力,遠勝國民黨。中統軍統等眾多派系,除了和對手戰斗,還要和自己人斗爭,內耗甚大。
4.軍統八大處長
電視劇中提到過三位,姜毅英 龔仙舫 沈醉
姜毅英:第一集李海豐叛逃後由呂宗方之口說出,軍統電訊科兩張王牌,李海豐號稱軍統「密碼寶典」,另外一位就是姜毅英,軍統唯一的女將軍。之所以說姜毅英是王牌,是因為1941年12月初,姜毅英破譯了日本軍部無線電密碼,偵知日軍將於同年12月7日偷襲珍珠港美國海軍的絕密情報。蔣介石和戴笠都很重視,並通知了美國政府,但是美國方面沒有重視這個消息。
龔仙舫:陪同戴笠去天津站檢查,最後與戴笠一同斃命。吳敬中老婆在戴笠飛機失蹤後提到過,說她的某某親戚和龔仙舫有親戚。
沈醉:電視劇中,馬奎給余則成送棉被時說自己都快成天津站的沈醉了。沈醉,戴笠親信,年輕有為,28歲時晉級少將,擔任軍統局總務處長。沈醉接手總務處時,總務處還叫總務科,戴笠特意改組為總務處,沈醉得以名列軍統八大處長之一,可見戴笠對沈醉的栽培與寵愛。後來毛人鳳當上保密局局長,沈醉被排擠到雲南站任站長,解放時參加雲南起義(其實是被迫參加,被盧漢扣押),60年被特赦,也是軍統的一個傳奇人物。
5.其他
01.余樂醒:吳敬中曾說余則成是余樂醒的學生。余樂醒是沈醉姐夫,軍統資深特務。受到戴笠猜忌,一直被排擠在軍統核心之外。排擠的原因就是余樂醒有能力,軍統在各地的很多培訓班,余樂醒擔任過老師,而且很受學生愛戴。這一點戴笠不能容忍。余則成也是這種培訓班出來的,戴笠一直對余則成很重用,不光如此,戴笠對類似的培訓班中的學生都很重視,認為他們是自己的未來財富,不允許別人挑戰自己在學生中教父一樣的地位,因此排擠打壓余樂醒。
02.軍統特務軍銜
軍統局各地站長一般都是少將軍銜。劇中的吳敬中是少將。沈醉外派雲南時也是少將。戴笠本人也只是少將,但是手下有很多少將甚至中將。
03.胡宗南攻佔延安
其實是延安方面的戰略轉移。不得不說的是胡宗南和戴笠的關系。兩人關系甚密,戴笠發跡之前和胡宗南就是結義兄弟,後來胡宗南的老婆也是戴笠幫忙介紹的。不得不說的是,戴笠的結拜兄弟有很多,比較出門的,一個是當時上海灘的大佬杜月笙,另一個是後來上海灘的另一個大佬,王亞樵。王亞樵後來的名聲,不低於杜月笙。上海灘斧頭幫,刺殺蔣介石誤傷了汪精衛,刺殺宋子文等等事跡。最後蔣介石下令戴笠暗殺了王亞樵。
04.戴笠和胡蝶
劇中余則成最終願意為延安做事,就是因為目睹了戴笠的腐敗。戴笠的特使為了贖回戴笠的財務,不惜出賣新四軍情報。戴笠一直嚴於律人寬於律己,只許自己胡來不許下面胡來。第一集里余則成和左藍的婚事訂在抗戰勝利後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抗戰期間,軍統人員是不許結婚的,這個不近情理的規矩是戴笠所訂。雖然戴笠自己燈紅酒綠,與胡蝶及眾多女人周旋,下面的人卻以國難為由不許結婚。上世紀20年代,戴笠在上海灘還是一個小混混的時候,胡蝶已經是當紅女星了,後來戴笠大權在握,終於得到了已嫁做人婦的影後胡蝶。
05.陳布雷
第一集呂宗方和余則成帶人去林懷復家搜查,林懷復說自己是陳布雷先生的朋友。陳佈雷,蔣介石的首席智囊和文膽,才華橫溢,為人清高正派,不參與派系斗爭。1948年底自殺。蔣介石的廬山抗戰聲明便出自陳布雷之手,「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只此一句,彥及先生亦當流芳千古。
❸ 世貿組織成立的歷史背景是什麼它的建立過程怎麼樣
一、世貿組織成立的歷史背景
20世紀30-40年代,世界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國際貿易的相互限制是造成世界經濟蕭條的一個重要原因。二次大戰結束後,解決復雜的國際經濟問題,特別是制定國際貿易政策,成為戰後各國所面臨的重要任務。
二、世貿組織的建立過程
1944年7月,在布雷頓森林會議上提出建立世界貿易組織的設想。
1946年2月,聯合國經社理事會舉行第一次會議,會議呼籲召開聯合國貿易與就業問題會議,起草國際貿易組織憲章,進行世界性削減關稅的談判。隨後,經社理事會設立了一個籌備委員會。
1947年,聯合國貿易及就業會議簽署的《哈瓦那憲章》同意成立世界貿易組織,後來由於美國的反對,世界貿易組織不能成立。同年,美國發起擬訂了關貿總協定,作為推行貿易自由化的臨時契約。
1947-1993年,關貿總協定主持了8輪多邊關稅與貿易談判,第8輪談判於1986年至1993年12月15日在日內瓦舉行,稱為「烏拉圭回合」。其中第五輪稱為「狄龍回合」,第六輪稱為「肯尼迪回合」,第七輪稱為「東京回合」。
1986年,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談判啟動後,
1990年,歐共體和加拿大於分別正式提出成立世界貿易組織的議案。
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馬拉喀什市舉行的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部長會議決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貿易組織,以取代關稅及貿易總協定。
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成立。
1996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正式取代關貿總協定臨時機構,哈薩克提出入世申請。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3)初創里長的是哪個歷史背景擴展閱讀:
世貿組織的基本職能
制定監督,管理和執行共同構成世界貿易組織的多邊及諸邊貿易協定;作為多邊貿易談判的講壇;尋求解決貿易爭端;監督各成員貿易政策,並與其它同制訂全球經濟政策有關的國際機構進行合作。
世界貿易組織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完整的、更具有活力的和永久性的多邊貿易體制。
與關貿總協定相比,世界貿易組織管轄的范圍除傳統的和烏拉圭回合確定的貨物貿易外,還包括長期游離於關貿總協定外的知識產權、投資措施和非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等領域。
世界貿易組織具有法人地位,它在調解成員爭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權威性和有效性。
❹ 長征的歷史背景
長征的歷史背景:
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在王明的「左傾」錯誤指導下失敗,被迫長征。 歷史意義:完成了戰略轉移,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保存和鍛煉了革命的基幹力量,宣傳了黨的宗旨,發揚了革命集體主義、革命英雄主義、革命樂觀主義,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
王明「左」傾錯誤推行的惡果,是鄂豫皖、湘鄂西蘇區的第四次反「圍剿」和中央蘇區、湘贛、湘鄂贛、閩浙贛蘇區的第五次反「圍剿」相繼失敗,紅軍遭受慘重損失,部隊的建設受到嚴重破壞,黨和紅軍陷入嚴重的生存危機,被迫實行戰略轉移。
中央蘇區反「圍剿」的失敗,改變了中國革命戰爭的大格局,影響了其他蘇區,使長征由局部演變為全局性的戰略轉移。
(4)初創里長的是哪個歷史背景擴展閱讀:
80多年前,四路紅軍相繼撤離苦心創建經營的蘇區,跨越萬水千山,歷盡千辛萬苦,勝利完成了這次決定中國命運的革命力量的戰略大轉移,創造了人間奇跡。
偉大的創舉必然順應時代的需求。那麼,紅軍長征是在什麼樣的時代背景下發生的?
紅軍長征是在中國面臨民族危亡的危機、抗日救亡成為全民族最緊迫的任務情況下發生的。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企圖滅亡中國的開始。1932年,日軍向上海發動進攻,製造了「一二八」事變,進一步加快侵華步伐。1933年春,日軍相繼攻佔山海關、熱河,並侵佔長城以北沿線部分地區,鋒芒直指平津。
日軍加緊侵華,中華民族的危機日益嚴重。團結禦侮、抗日救亡逐漸成為中國社會的政治主題和全國人民的共同要求。
但蔣介石卻逆歷史潮流而動,頑固以「攘外必先安內」作為處理內外關系的基本國策,一再對日妥協,不斷調集重兵「圍剿」蘇區和紅軍。
1933年4月6日,蔣介石在《告各將領先清內匪再言抗日電》中宣稱:「剿共」前線的將領「若復以北上抗日請命,而無意剿匪者」,「決不稍加姑息」;「侈言抗日」,「立斬無赦」。在蔣介石集團的不抵抗政策下,「一二八」抗戰、長城抗戰相繼以失敗告終。
在民族危機日益嚴重的形勢下,蔣介石集團「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遭到國人不滿和輿論譴責,甚至遭到了國民黨統治集團內部一部分人和地方實力派的反對。
發表於《獨立評論》上的一篇題為《假如我是蔣介石》的文章,批評不抵抗政策是「最下流的自殺政策」,它使中國變成「一大塊肥肉」,然後日本「一刀一刀的割去」。
在廣東的國民黨中央委員致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認為「今日事勢,舍抵抗而外,實無其他救亡之道」,要求國民政府切實進行抗戰。1933年5月,馮玉祥在張家口成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隨後收復了察哈爾省全部失地。
❺ 歷史雖然是背景與雖然歷史是背景哪個正確
應該是歷史,雖然是背景,但是這個背景的話也有真的或者是虛構。
❻ 近代科學誕生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1、近代科學技術的興起
15世紀中葉是歐洲歷史上的重要轉變時期。資產階級革命為近代自然科學的誕生提供了社會條件。於此同時,科學本身為爭得自己的獨立地位,擺脫宗教的桎梏,也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實驗科學的興起,更使自然科學有了獨立的實踐基礎。
2、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的主要原因或政治前提在於資產階級在英國的統治逐漸建立並日益加強;英國通過圈地運動,產生並聚集了大量勞動力,同時也擴大了英國國內市場; 多年的海外貿易和殖民擴張,為英國積累了原始資本,提供了廣闊的原料地和海外市場。
3、科學的世紀
科學的世紀是指稱近代科學全面繁榮的19世紀。19世紀科學發展的規模和成熟遠遠超過17世紀的科學革命,熱力學、光學、電磁學、化學、地質學、生物學、人類學等學科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並大都進入到理論綜合的新階段。
(6)初創里長的是哪個歷史背景擴展閱讀
在自然科學為爭取獨立而同神學的斗爭中, 有兩個突出的事件: 一是哥白尼的 《天體運行論》 的發表, 二是血液循環理論的提出。
前者在對大宇宙———天體結構的解釋上, 把天地翻轉過來, 用太陽中心說推翻了被宗教奉為神明的托勒密地球中心說, 被稱之為近代科學史上的第一次科學革命———天文學革命。
後者在對小宇宙———人體結構的解釋上, 沖破了神學所說的人體內部不會有循環運動的信條, 使生理學、解剖學、醫學從神學中解放出來。這兩個事件作為劃時代的標志而載入史冊。
❼ 新中國的誕生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1949年4月22日,國民黨軍倉皇實施總退卻。勝利渡江的人民解放軍展開追殲,23日佔領南京,宣告了歷時22年的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滅亡。南京解放後,各路解放大軍以排山倒海之勢向南挺進,追殲國民黨的殘余部隊。在人民解放軍向全國進軍的凱歌聲中,中華民族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❽ 民航發展的社會歷史背景是什麼
1949年11月2日,中國民用航空局成立,揭開了我國民航事業發展的新篇章。從這一天開始,新中國民航迎著共和國的朝陽起飛,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經歷了不平凡的發展歷程。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民航事業無論在航空運輸、通用航空、機群更新、機場建設、航線布局、航行保障、飛行安全、人才培訓等方面都持續快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民航事業的發展與國家的經濟發展,與黨中央、國務院直接領導和支持密不可分,是幾代民航幹部職工勵精圖治、團結奮斗的結果,為祖國藍天事業書寫了壯麗的篇章。
新中國民航從小到大大致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1949年-1978年):籌建時期。
1949年1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在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下設民用航空局,受空軍指導。11月9 日,中國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總經理劉敬宜、陳卓林率兩公司在香港員工光榮起義,並率領12架飛機回到北京、天津,為新中國民航建設提供了一定的物質和技術力量。1950年,新中國民航初創時,僅有30多架小型飛機,年旅客運輸量僅1萬人,運輸總周轉量僅157萬噸公里。
1958年2月27日,國務院通知:中國民用航空局自本日起劃歸交通部領導。1958年3月19日,國務院通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95次會議批准國務院將中國民用航空局改為交通部的部屬局。
1960年11月17日,經國務院編制委員會討論原則通過,決定中國民用航空局改稱「交通部民用航空總局」 。為部屬一級管理全國民用航空事業的綜合性總局,負責經營管理運輸航空和專業航空,直接領導地區民用航空管理局的工作。1961年開始,民航系統認真貫徹執行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使民航事業重新走上正軌,並取得較大的發展。到1965年,國內航線增加到46條,國內航線布局重點,也從東南沿海及腹地轉向西南和西北的邊遠地區,新建和改建了南寧、昆明、貴陽等機場,並相應改善了飛行條件和服務設施,特別是完成了上海虹橋機場和廣州白雲機場的擴建工程。通用航空的發展在這個時期穩步上升。1965年末,中國民航擁有各類飛機355架。1959年,中國民航購買了伊爾―18型飛機,標志著從使用活塞式螺旋槳飛機,開始過渡到使用渦輪螺旋槳飛機。1963年,中國民航又購買了英國的子爵號飛機,從而結束了長期以來只使用蘇制飛機的狀況。
1962年4月13日,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十三次會議決定民航局名稱改為「中國民用航空總局」。4月15日,中央決定將民用航空總局由交通部屬改為國務院直屬局,其業務工作、黨政工作、幹部人事工作等均直歸空軍負責管理。這一時期,民航由於領導體制幾經改變,航空運輸發展受政治、經濟影響較大,1978年,航空旅客運輸量僅為231萬人,運輸總周轉量3億噸公里。
文革時期的前五年,民航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和損失。1971年9月後,中國民航在周總理的關懷下,將工作重點放在開辟遠程國際航線上。到1976年底,中國民航的國際航線已發展到8條,通航里程達到41000公里,占通航里程總數的41%;國內航線增加到123條。
1971年,中國民航從蘇聯購買了5架伊爾―62飛機,1973年又從美國購買了10架波音―707型飛機,此外,還從英國購買了三叉戟客機和從蘇聯購買了安―24型客機。這樣,中國民航各型運輸飛機總數達到117架,能夠較好地貫徹「內外結合、遠近兼顧」的經營方針。
第二階段(1978年-1987年):穩步發展時期。 1978年10月9日,鄧小平同志指示民航要用經濟觀點管理。1980年2月14日,鄧小平同志指出:「民航一定要企業化」。同年3月5日,中國政府決定民航脫離軍隊建制,把中國民航局從隸屬於空軍改為國務院直屬機構,實行企業化管理。這期間中國民航局是政企合一,既是主管民航事務的政府部門,又是以「中國民航(CAAC)」名義直接經營航空運輸、通用航空業務的全國性企業。下設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蘭州(後遷至西安)、沈陽6個地區管理局。1980年全民航只有140架運輸飛機,且多數是20世紀50年代或40 年代生產製造的蘇式伊爾14、里二型飛機,載客量僅20多人或40人,載客量100人以上的中大型飛機只有 17架;機場只有79個。1980年,我國民航全年旅客運輸量僅343萬人;全年運輸總周轉量4.29億噸公里,居新加坡、印度、菲律賓、印尼等國之後,列世界民航第35位。
第三階段(1987年-2002年):重組擴張時期。 1987年,中國政府決定對民航業進行以航空公司與機場分設為特徵的體制改革。主要內容是將原民航北京、上海、廣州、西安、成都、沈陽6個地區管理局的航空運輸和通用航空相關業務、資產和人員分離出來,組建了6個國家骨幹航空公司,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平等競爭。這6個國家骨幹航空公司是:中國國際航空公司、中國東方航空公司、中國南方航空公司、中國西南航空公司、中國西北航空公司、中國北方航空公司。此外,以經營通用航空業務為主並兼營航空運輸業務的中國通用航空公司也於1989年7月成立。
在組建骨幹航空公司的同時,在原民航北京管理局、上海管理局、廣州管理局、成都管理局、西安管理局和沈陽管理局所在地的機場部分基礎上,組建了民航華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和東北六個地區管理局以及北京首都機場、上海虹橋機場、廣州白雲機場、成都雙流機場、西安西關機場(現已遷至咸陽,改為西安咸陽機場)和沈陽桃仙機場。六個地區管理局既是管理地區民航事務的政府部門,又是企業,領導管理各民航省(區、市)局和機場。
航空運輸服務保障系統也按專業化分工的要求相應進行了改革。1990年,在原民航各級供油部門的基礎上組建了專門從事航空油料供應保障業務的中國航空油料總公司,該公司通過設在各機場的分支機構為航空公司提供油料供應。屬於這類性質的單位還有從事航空器材(飛機、發動機等)進出口業務的中國航空器材公司;從事全國計算機訂票銷售系統管理與開發的計算機信息中心;為各航空公司提供航空運輸國際結算服務的航空結算中心;以及飛機維修公司、航空食品公司等。
「八五」期間共完成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投資320億元,新建、遷建機場19個,改擴建機場15個,同時,新開工了一些大型機場建設項目。到1995年末,有航班運營的機場139個,其中能起降波音―747飛機的14個,起降波音―737飛機的81個。
1993年4月19日,中國民用航空局改稱中國民用航空總局,屬國務院直屬機構。12月20日,中國民用航空總局的機構規格由副部級調整為正部級。
「九五」期間國家集中建設40個城市的41個機場。它們包括27個省會(首府)和3個直轄市的31個機場,以及深圳、廈門、重慶、大連、桂林、汕頭、青島、珠海、溫州、寧波等10個重要的開放和旅遊城市機場北京、上海、廣州三大城市的4個機場作為重中之重。到2010年,民航航班運輸機場將達到170個左右。同時,空中交通管制將實現程序管制向雷達管制的過渡,建設技術先進、可靠性高的民航通信系統, 進一步完善航路導航設施;與國際民航同步,規劃和實施新航行系統建設;按氣象自動化的要求建設氣象系統。
20多年中,我國民航運輸總周轉量、旅客運輸量和貨物運輸量年均增長分別達18%、16%和16%,高出世界平均水平兩倍多。2002年,民航行業完成運輸總周轉量165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8594萬人、貨郵運輸量202萬噸,國際排位進一步上升,成為令人矚目的民航大國。
第四階段(2002年—— ):迅猛壯大時期。 2002年3月,中國政府決定對中國民航業再次進行重組。主要內容有:
⑴航空公司與服務保障企業的聯合重組民航總局直屬航空公司及服務保障企業合並後於2002年10月11日正式掛牌成立,組成為六大集團公司,分別是:中國航空集團公司、東方航空集團公司、南方航空集團公司、中國民航信息集團公司、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器材進出口集團公司。成立後的集團公司與民航總局脫鉤,交由中央管理。
⑵民航政府監管機構改革民航總局下屬7個地區管理局(華北地區管理局、東北地區管理局、華東地區管理局、中南地區管理局、西南地區管理局、西北地區管理局、新疆管理局)和26個省級安全監督管理辦公室(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大連、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青島、河南、湖北、湖南、海南、廣西、深圳、重慶、貴州、雲南、甘肅、青海、寧夏),對民航事務實施監管。
⑶機場實行屬地管理按照政企分開、屬地管理的原則,對90個機場進行了屬地化管理改革,民航總局直接管理的機場下放所在省(區、市)管理,相關資產、負債和人員一並劃轉;民航總局與地方政府聯合管理的民用機場和軍民合用機場,屬民航總局管理的資產、負債及相關人員一並劃轉所在省(區、市)管理。首都機場、西藏自治區區內的民用機場繼續由民航總局管理。2004年7月8日,隨著甘肅機場移交地方,機場屬地化管理改革全面完成,也標志著民航體制改革全面完成。
2004年10月2日,在國際民航組織第35屆大會上,中國以高票首次當選該組織一類理事國。
2004年,民航行業完成運輸總周轉量230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1.2億人、貨郵運輸量273萬噸、通用航空作業7.7萬小時。截止2004年底,我國定期航班航線達到1200條,其中國內航線(包括香港、澳門航線) 975條,國際航線225條,境內民航定期航班通航機場133個(不含香港、澳門),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廣州機場為中心,以省會、旅遊城市機場為樞紐,其它城市機場為支幹,聯結國內127個城市,聯結38個國 家80個城市的航空運輸網路。民航機隊規模不斷擴大,截止至2004年底,中國民航擁有運輸飛機754架,其中大中型飛機680架,均為世界上最先進的飛機。2004年中國民航運輸總周轉量達到230億噸公里(不包 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省),在國際民航組織188個締約國中名列第3位。
新中國民航55年的發展歷程證明:發展是硬道理。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是加快民航發展的必由之路。當前,民航全行業正在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三、四中全會精神,認真研究如何從加強執政能力建設,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民航快速健康發展的能力入手,以制定民航「十一五」規劃 和2020年展望為契機,為實現從民航大國到民航強國的歷史性跨越而努力奮斗!
改革開放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國家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推動下,中國民航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規模、質量和效益躍上一個新台階。
——人力資源。全行業共有員工約35萬人,其中有飛行人員12840人,適航維修人員16100名,管制員3600人。
——航空公司。目前擁有獨立航班運營代碼的航空集團或公司共24個,其中國營控股公司16個,上市公司6個,中(港)外合資公司5個,民營公司7個。2005年,我國(不含港澳)有7家航空公司進入全球旅客周轉量前100位,其中南航、國航進入全球前20位。
——飛機。全行業運輸飛機982架,其中客機937架,貨機45架。通用航空飛機383架,教學校驗飛機140架。
——機場。全國共有航班運營機場147個(不含港、澳機場),起降波音737以上機型的113個(其中起降波音747機型的機場25個),起降波音737以下機型的機場34個。
2005年,民航航空運輸機場中,旅客吞吐量達到1000萬人次以上的機場7個,500-1000萬人次的9個,100-500萬人次的26個。首都、浦東和廣州三大機場旅客吞吐量在世界排名第14、44和45位。
——固定資產投資。「十五」期間,民航全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達820億元,其中中央政府資金22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中,機場建設707億元,空管建設70億元,安全設施建設13億元,科教信息30億元。「十一五」期間,民航固定資產投資的力度將進一步加大,預計投資總規模為1630億元,其中機場建設1400億元,空管建設110億元,安全設施建設50億元,科教信息70億元。
——運輸規模。目前全國民航共有國內、國際和地區航線1257條,其中國內航線1024條(其中港澳航線43條),國際航線233條。每天飛行4023班,其中國內航班3602班,國際航班421班。國內、國際和地區航線總里程達到200萬公里。我國民航平均增長速度高出世界民航平均水平兩倍多,運輸總周轉量在國際民航組織締約國中的排位由2000年的第9位提升到2005年的第2位。
——院校和科研院所。目前,民航全行業擁有學歷教育學校5個,科研院所2個,科研基地11個。在校生規模和師資隊伍3.2萬人,其中學生2.7萬人,教職員工5千人,教職工中碩士以上學歷1200人左右,其中博士約300人。
❾ 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歷史背景是
印象中是因為甘羅12歲就被秦始皇封為宰相的緣故。。。記得在圖書館看見過那個故事。。。記不太清。。。我根據回憶寫寫,僅供參考:秦相呂不韋相說服燕國一起攻打趙國,於是派張塘去,而張塘與趙國有仇 ,去燕國又必經趙國,因此無論呂不韋怎麼說張塘都不去。這時候甘羅,才12歲,是甘茂的孫子,他說服張塘去了燕國,而甘羅出使趙國,並用計(有點復雜,此處省略)在趙國騙得城池,燕趙交鋒,趙勝,並將奪來的城池分給秦國,秦始皇為了回報小甘羅,便封他做了上卿(宰相),才12歲。至於歷史上甘羅的故事那麼少,是因為小甘羅在當上宰相不久就無疾而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