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膠州屬於哪個城市
膠州市屬於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屬山東省青島市代管,地處山東半島西南部,膠州灣西北岸。東鄰城陽區、即墨區,西靠高密市、諸城市,南接西海岸新區,北連平度市。膠州市區西北部的微斜平地和膠河、洋河、墨河等河流兩岸的沿河平地共同構成膠州平原地貌類型。
膠州市氣候特徵
膠州市地處北溫帶季風區域,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區大陸性氣候。其特點: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雨熱同季,四季分明,無霜期較長。春季溫暖多風,夏季濕熱多雨,秋季溫和涼爽,冬季寒冷乾燥。
2015年度,膠州市年平均氣溫為13.6℃,較常年值偏高1.1℃;年極端最高氣溫36.5℃,出現於6月12日,較常年值偏低3.2℃;年極端最低氣溫-9.2℃,出現於11月27日,較常年值偏高10.0℃。
B. 膠州屬於哪個省哪個市
膠州市在山東省青島市代管。
地處山東半島西南部,膠州灣西北岸。東鄰城陽區、即墨區,西靠高密市、諸城市,南接西海岸新區,北連平度市。
2022年4月,賽迪顧問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截止2021年膠州市以1456.27億元入圍中國GDP千億縣。
C. 膠州市革命歷史事件
膠州事件,書名。又名《拳匪之禍首》。民國初年若虛撰。一冊。作者早年曾旅居膠州一帶,此書即其據所見所聞寫成。較詳細地敘述了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曹州教案」(又稱「巨野教案」)的發生、德帝國主義強行出兵霸佔膠州灣的具體經過及其後德軍暴行等情況,並指出:「……膠州之劫奪,乃我國開國五千年來未有之慘禍,為我國滅亡危險之起點」;而各國紛紛效尤,「我國父老子弟推源禍首,無不恨德人之取膠州」,表現出強烈的愛國情緒。另外,書中還對義和團的活動略有涉及。對研究「曹州教案」、德佔膠澳及義和團運動在山東興起的原因等情況,均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收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專刊·義和團史料》(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上冊。
D. 青島市膠州縣有什麼文化歷史背景
青島市作為一個“新一線城市”,同時也是一個GDP達到了11741.31億元的“萬億城市”,身為經濟第三大省山東的經濟擔當,不但輻射帶動著整個省內經濟的發展,甚至對於整個華北地區來說,都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和貢獻。
大家都知道青島是一個海濱旅遊城市,在這里第三產業十分完善和發達,相信許多朋友也來這座美麗的城市旅遊過,見證了好客山東的風土人情,也品嘗過了新鮮海產,參加過了國際啤酒盛宴,看遍了旖旎的海濱風光。
小編說了這么多,知道膠州市的實力多麼雄厚了吧,一個小縣級市的GDP現已經超過了千億,可見這里的未來十分可期,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E. 河南省膠州市屬於哪個市
膠州市是山東省的一個縣級市,由青島市代管。位於山東省東部,山東半島西南部,青島市境西部,膠州灣西北岸。
F. 青島膠州在哪
G. 歷史上的膠州是現在的那兒
膠州市是山東省的一個縣級市,由青島市代管,1987年撤縣設市。位於山東省東部,山東半島西南部,青島市境西部,膠州灣西北岸。膠州市陸地面積1324平方千米,總人口87.6萬人。
膠州已擁有4500多年歷史,至今仍保留新石器時代集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於一體的三里河文化遺址。在古代夏、商時期,膠州為萊夷之地;周初,東有莒、西有介,莒南遷後為計;春秋時期,膠州境內有莒國和介國;秦置琅琊郡黔陬縣;隋,以膠水取名立膠西縣;漢置祓國及計亓、櫃、邞、黔陬等縣;晉置城陽郡;北齊置平昌郡;隋置膠西縣;唐改板橋鎮;北宋重置膠西縣;元、明、清設膠州。
H. 膠州的歷史事件
膠州有著4500多年歷史,唐朝設立板橋鎮,北宋時期發展成為全國五大商埠之一、長江以北唯一的通商口岸。文化底蘊深厚,至今仍保留有新石器時代集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於一體的三里河文化遺址;文化名人眾多,以"揚州八怪"之一高鳳翰為代表的歷史名人就有100多位;民間藝術源遠流長,2006年膠州秧歌和膠州茂腔同時入選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首屆中國秧歌節於2008年在我市成功舉辦,並確定每兩年在我市舉行一次,被中國舞蹈家協會授予"中國秧歌之鄉"稱號。
I. 膠州有啥歷史
膠州市1911年以前歷史大事年表
公元前21世紀(夏)
膠州南關三里河村一帶已有先民定居,繁衍生息。
公元前1120年(西周武王十三年)
西周分封少昊後裔茲輿期為莒國開國郡主。建都於計(即計亓城,今南關城子村)
公元前770年(東周平王元年)
莒國南遷(今莒縣一帶)。計成為莒國屬城,改名介根。
公元前631年(東周襄王二十一年)
春,西周分封介國(據《中國歷史地圖集》標注在今南杜村鄉城獻村西1公里處)。
冬,介國國君葛盧赴魯朝見僖公。
公元前549年(東周靈王二十三年)
秋,齊國大夫崔杼領兵攻打莒國,侵犯介根。
公元前517年(東周敬王三年)
孔子從臨淄東游至回車嶺(距今市區西南5.5公里)。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
秦滅齊,實行郡縣制。始設黔陬縣(古介國遺址),屬琅邪郡(治所設在琅邪,今膠南縣)。
公元前119年(西漢元狩四年)
計亓(介根)設鹽官,專買鹽鐵;禁止百姓煮鹽、鑄鐵。
公元39年(東漢建武十三年)
黔陬侯國由徐州刺史部琅邪郡改屬青州刺史部東萊郡。
公元118年(東漢建安三年)
設城陽郡(治所在東武,今諸城),轄黔陬縣。
公元289年(西晉太康十年)
城陽郡治所由莒縣遷移於黔陬縣。
公元319年(十六國後趙石勒元年)
黔陬轄於後趙青州(治所設在廣固城,今青州市西北)。
公元464年(南朝宋大明八年)
撤消高密郡,黔陬改屬北海郡。
公元556年(北朝北齊天寶七年)
冬,設立平昌郡,郡治在黔陬。
公元596年(隋開皇十六年)
設立膠西縣,址在膠河、墨河之間,轄於高密郡。同時,把黔陬北部地區劃歸膠西縣。
公元605年(隋大業元年)
撤消黔陬縣,並入膠西縣。
公元623年(唐武德六年)
撤消膠西縣,並入高密縣;設立板橋鎮(今膠城勝利橋西北處)。
公元1087年(北宋元佑二年)
復設膠西縣。次年把板橋鎮作為膠西縣,成為對外貿易港口。設立提舉市舶司,為當時全國五處市舶司之一。提舉市舶司蒹臨海軍使。
公元1142年(金熙宗皇統二年)
設立板橋榷場。南宋的茶葉、香料、葯材、絲織品、木棉、象牙等與金的毛皮、馬、北珠、人參等互市。
公元1149年(金皇統九年)
膠西縣城在今勝利橋西北處始建文廟。1937年東移建於內城東南隅(今政協辦公樓處)。
公元1227年(蒙古太祖二十二年)
復設膠州(因464年在今諸城立過膠州,故為復設)。轄高密、即墨、膠西3縣,屬於益都路。州治設在膠西城。
公元1280年(元至元十七年)
秋,開鑿膠萊運河。1282年開成,南由膠西縣陳村店海口向系北達於膠河,長30公里。
公元1283年(元至元二十年)
膠西縣造船業興盛。膠萊海道漕運南糧2萬余石。1285年達60萬石,時占江淮年運糧總數的60%,為海運糧的6倍。
公元1350年(元至正十年)
冬,膠州設兵馬指揮使司分司。
公元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
春,農民起義軍——紅巾軍首領劉福通(安徽阜陽人)派將領毛貴攻佔膠州。
是年,膠州治所東遷於新城(即膠州內城)。
公元1369年(明洪武二年)
撤消膠西縣,改為膠州。轄高密、即墨2縣。
公元1371年(明洪武四年)
夏末,倭寇侵擾膠州。1374年夏,再次侵擾。
是年,膠州建州署於內城。
1375年(明洪武八年)
膠州用磚石砌內城。周長2公里,高7米,厚4米。池寬8米深5米。城門3:東為迎陽門,男為鎮海門,西為用成門。
公元1376年(明洪武九年)
膠州屬於萊州府領州,仍轄高密、即墨2縣。
公元1420年(明永樂十八年)
唐賽兒(女,蒲台人)領山東農民起義軍連克膠州等州縣。
公元1542年(明嘉靖二十一年)
疏浚膠萊河幹道(新河),建水閘9處,設官署管理。此後,漕運又興盛十四五年。
公元1591年(明萬曆十九年)
膠州始修志書。知州余邦輔修、趙慎修纂《膠州志》。
公元1668年(清康熙七年)
夏末,地震,大雷雨。城牆、廟署、民房倒塌,死90餘人。
公元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
膠州知州孫蘊韜修、高國 纂《膠州志》六冊八卷。
公元1706年(清康熙四十五年)
設膠州水師營。至1841年有戰船4隻,大炮8門,威遠跑10門,劈山炮4門,字母炮16門和子炮94門。
公元1719年(清康熙五十八年)
秋,水災。膠城一次平地水深3米,城垣傾倒過半。
公元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
清著名左手畫家高鳳翰所輯《硯史》初稿完成。卷首自題「墨香開國」4字,並由李碩夫(果)作序。道光末年由王惜庵付梓傳世。
公元1745年(清乾隆十年)
高鳳翰將38年間所作2366首詩整理成38卷,並作跋。
公元1748年(清乾隆十三年)
夏,塔埠頭(今碼頭村)遭海風襲擊,漂沒待運米1760石。
公元1749年(清乾隆十四年)
秋,膠河改流,東入膠萊河。
是年,知州朱若炳主持立珠山書院。址在水寨街北頭。1882年移建於墨河橋北路東。1835年倒塌,遂並入膠西書院。
公元1751年(清乾隆十六年)
春,增築膠萊河、大沽河河堤25公里。
公元1752年(清乾隆十七年)
知州於智、宋文錦修、劉恬纂《膠州志》8冊8卷。
公元1786年(清乾隆五十一年)
知州張玉樹主持建立膠西書院(址在今檔案局院)。1843年失火,翌年重建。1905年停辦。
公元1813年(清嘉慶十八年)
膠州開墾海灘14543畝。
公元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
夏,查獲膠州和歷城藏匿販賣鴉片犯法夢書、張啟育等22人煙土4600餘兩。
公元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
夏旱、蝗災、秋淫雨,損傷禾苗,糧食減產五成以上。
公元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
5月,重修膠州城,並立碑於北極台。
是年,膠州綠營設副將1員、步兵460名和馬兵111名。
公元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
3月,《重修膠州志》出版,知州張同聲修,李圖纂。共8冊40卷。
公元1853年(清咸豐三年)
膠州秧歌於包煙屯(今馬店鎮小後屯村)形成基調。
公元1861年(清咸豐十一年)
4月,知州張廷揚下令修土圩子防捻軍。土圩子周長13.3公里,壕溝面寬6.7米,深3~5米。
9月13日夜,李成率捻軍萬餘人執火攻城,突破南圩,迫使知州交出銀12000兩、煙土 1200包。10月1日凌晨,捻軍由高密進軍攻克膠州外城,知州殷嘉樹督軍死守內城,並交出1200兩銀子和婦女首飾一宗,捻軍西撤。
公元 1866年(清同治五年)
大沽河左岸周家村西決口,毀田淹禾9.7萬畝。
公元1867年(清同治六年)
捻軍進軍膠萊谷地。山東巡撫丁寶楨來膠州設營阻擊。
公元1884年(清光緒十年)
始設膠州電報局,址在東關大街路南。
公元1896年(清光緒二十二年)
大沽河左岸周家村後決口,周家村房屋被沖倒,毀地淹禾10.8萬畝。
公元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
11月13日上??,德軍少將棣利司奉命乘旗艦「羚羊」號,率3艘軍艦侵入膠州灣。14日德國海軍以演習為名,在膠州灣登陸,侵佔膠州、即墨等地。
12月,德國侵略軍復擾膠州城,占據考院數日。
是年,膠州郵政局建立,址在估衣市街東頭路北。
公元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
3月6日,《膠澳租界條約》簽訂,膠州塔埠頭沿海的45個村被劃入膠澳租界。
公元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
6月28日,侵駐青島的德國侵略軍乘船至塔埠頭登陸,占據膠州,並在郝屯(今阜安街道辦事處境內)設立軍郵站。
9月9日,德國入侵者開始在膠州境地修建膠濟鐵路。
公元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
9月,德國侵略軍以保護鐵路為借口,派兵駐扎膠州,並在老火車站以北修建營房。
是月,塔埠頭鄉民傅二聯絡民眾組成「抗德義勇隊」,抵抗侵膠德軍。
是年,大辛疃義和團率眾抗擊德國侵略軍建大沽河鐵路橋,痛打德軍及其包工頭,焚其耶穌教堂,迫使其加寬了橋洞,避免了水患。
公元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
膠州為籌「庚子賠款」加征銀2961兩。
公元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
6月4日,膠州改為直隸州,增募新兵營4個。
公元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
設立師范講習所,為膠州師范教育之始。
公元1910年(清宣統二年)
膠州浸信會在膠城建醫院,設床位。有西醫5名,內有中國人於舜伍、萬子庄。
公元1911年(清宣統三年)
秋,連月降雨,河水漲溢,大沽河東岸孫家村西南決口,沖斷膠濟鐵路400米,毀田傷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