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思政課教師如何踐行歷史使命

思政課教師如何踐行歷史使命

發布時間:2023-01-11 01:15:39

『壹』 如何加強教師思政教育

一、強化政治意識,堅定理想信念。教育者要先受教育,講信仰者自己要有信仰。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著立德樹人的神聖使命。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找到人生正確方向,首先要求思政教師政治要強,善於從政治上看問題,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擔當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一個優秀的思政課教師,應當有著高遠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國情懷,心裡裝著國家和民族,把目光投向時代和社會,不斷從實踐和人民中汲取養分、豐富思想,為學生樹立有信仰、有理想、有擔當、有情懷的榜樣。在看待國際國內經濟、政治、、文化問題時,要能從黨執政興國的高度上去分析、去思考,學會從全局上認識現象、把握本質。二、提升政治能力,增長知識才幹。運用政治知識和政治經驗從事教育教學活動的能力,是思政教師的必備能力。講好思政課,思政教師思維要新,視野要廣,業務素質要過得硬。思政課是學生成長成才的「關鍵一課」,教師要學會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創新課堂教學,通過有深意、有新意的學習體驗,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把道理講明白、講透徹,要求教師具備知識視野、國際視野、歷史視野,在上下五千年、縱橫幾萬里的深入比較中辨析事理,在循循善誘中啟迪學生心智,在潤物無聲中傳播真理。實踐證明,用心用情用功的教師和教學,總會受到學生們的歡迎。這就要求思政教師唯有「學」字當頭,下足學功,積儲學識,拓展見識,博採眾長,方能具備從容應對各種復雜問題的能力。三、強化政治擔當,培養奮斗精神。政治擔當是思政教師的使命所在。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廣大教師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思政教師在傳播知識、培育素養的同時,其自身的奮斗精神猶如一盞明燈,照亮自己也照耀學生。教師的一言一行,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認知和行為。思政課的效果,既在課堂內,也在課堂外。身為教師,要嚴於自律,做到課上課下一致、網上網下一致,用表裡如一、知行合一的嘉言懿行傳遞正能量,讓真善美的種子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人格的力量成風化人,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自覺做為學為人的表率,才能成為學生喜愛的人。

『貳』 教師肩負"築夢人"的歷史使命,應該怎樣做

信息技術在當今社會各領域的應用已十分廣泛,而教育信息化對學校教育所產生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尤其對轉變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促進教學改革、實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等都能起到顯而易見的作用。那麼,作為一名教師,如何在教育信息化面前應對自如、如何通過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來促進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使之更能切合課堂教學的實際與學生的需求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必須進行深入的思考。


  1. 教育信息化對教師意味著什麼?

教育信息化是將信息作為教育系統的一個基本構成要素,並在教育的各個領域廣泛地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教育現代化的過程。教育信息化的技術特點是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和多媒體化,基本特徵是開放、共享、交互和協作。教育信息化旨在把現代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應用於教學過程,其目的是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促使教育和教學在已有的基礎上不斷跨越新的台階。當然,教育信息化對傳統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模式、教學形式、學習方式等也會產生巨大的沖擊,而且這種沖擊已經形成。但它又是一種有利於教育健康發展和進步的沖擊,因為我們的學校教育已從中初步嘗到了甜頭。


教師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教育信息化離不開廣大教師的積極參與,由此也可以看出,教師又是推動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力量。在信息化時代,一個教師如果不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沒有現代人必須具有的信息技術,難以立足於三尺講台,也談不上稱職,更會貽笑大方。因為在如今的社會里,人人已經置身於信息化所覆蓋的環境之中,從舉手投足到待人接物,假如沒有一些相關的信息技術知識和能力,恐怕會處處遭遇難堪。而校園更是信息化普及的先遣之地,教學大樓、教室、實驗室、圖書館、辦公室等等,哪一處沒有信息化的痕跡?只不過程度有高有低而已。當然,我們的教師要完全適應教育信息化,也需要有一個過程。


那麼,在教育信息化時代,教師在教育實踐中應該有怎樣的實際表現呢?首先,要樹立現代化教育觀念。教師應從傳統意義上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組織者和協調者,即對學生的多種學習活動進行指導、計劃、組織、協調,注重培養學生自我學習及獲取信息和知識的能力。其次,要有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教育信息化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利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這就需要教師熟練掌握相關的電腦知識和有關的操作技能,了解和學習必需的,培養自己設計和製作課件的能力,做到能進行單機教學和網路教學。


2.教育信息化應該指向課程整合。


在實際教學中,對教師來說,課程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一個非常重要方面,如果他能很好地運用合適的教學進行課程開發,對於突破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提高教學效率無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對改革現有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也具有很重要的促進作用。


課程整合就是將各種技術手段完美、恰當地應用到課程中,使課堂教學從傳統的教科書、講義、粉筆和黑板中解脫出來,對教師而言,則是走向現代教學的開端。但要達到課程整合的目標,也並非輕而易舉。教師不僅要掌握信息技術手段,還須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質、本學科教學所要達到的目標、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傳統教學的優點和局限性。教師在課程整合的過程中,必然會碰到難以預料的問題和困難,這就要求教師注意積累,想方設法獲取各種有用的信息,如有目的地經常上網搜尋信息或閱讀有關紙質媒體、電視媒體、電子讀物,對信息源的了解越多越好,要能從一般人不易察覺之處發現那些隱含的信息,並不斷提高自身的分析和判斷能力。另外,教師還要不斷提高對相關信息的整合能力,能夠創造性地策劃、處理和加工所獲得的信息,如設計課堂教學方案、撰寫課件腳本,同時能從實際出發,考慮利用信息的最有效方式,體現嶄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組織形式和方法。要能經常根據獲取的教育教學的最新信息,組織和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策略,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經常處於「否定之否定」的狀態,對於特別適合運用計算機等現代媒體輔助教學的課程內容,要及時納入到課件製作的范圍,並盡可能地製作成相關的課件用於教學,達到提高教學的目的。


3.教育信息化最終要著眼於學生素質的培養。


注重對學生進行信息素養的培養,是教師面對教育信息化要注意的又一個重要方面。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推進素質教育,實現創新人才的培養。面向信息社會的人才應具備的一項基本素質就是信息能力,它是信息社會中每一個人賴以生活、學習的基本能力,是進入信息社會的通行證,是實現國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礎和保證。教育信息化應將每一位學生的信息能力培養作為一項重要的內容。在信息化社會里,一個人如果不能正確地選擇信息、利用信息,就會有被信息淹沒的危險。教師應注重學生信息能力的培養,要根據教學的需要,引導和指點學生學會搜集和處理信息,並轉化為自己的一種能力;要引導學生正確利用網路、書刊、電視等渠道來開展學習(包括網路環境下的協作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能力。而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快上述能力的培養。


在以知識的傳遞、知識的理解為中心的傳統接受式教學中,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這與現代化社會的要求是有相當距離的。要扭轉這種局面,促使學生主動地去獲取知識,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思維方法,並教會他們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知識,主動地去探求未知世界。

『叄』 如何發揮思政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系統地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重要保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主要任務是用科學的理論引導和幫助大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它在培養當代大學生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們應當毫不動搖地堅持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工作來抓。


一、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來推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要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指明了方向,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高校「立德樹人」的全過程,是高校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選擇。

第一,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學生頭腦。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系統、全面、深入地講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特別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指導實踐,武裝青年學生的頭腦,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探索加強馬克思主義教育的新方法、新機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態度,把馬克思主義作為真理來學。

第二,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面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價值多元化的現實,青年大學生往往表現出較強的實用性和功利化傾向。因此,要教育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鼓勵他們把個人理想真正融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

第三,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凝聚學生的愛國之心。首先,引導青年學生從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和優良傳統中汲取營養,深化愛國主義情感;其次,進行中共黨史和中國革命史教育,使學生認識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最後,進行「知行統一」教育,引導學生把愛國意識和愛國行為結合起來,為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做好准備,用實際行動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精神。

第四,用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激勵學生銳意創新。首先,引導學生勤於學習、善於思考,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創新品格和創新能力;其次,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供動力;最後,尊重個性差異,注重對學生進行個性培養,實現創新成果。

第五,用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夯實學生道德素質的基礎。一是要切實發揮德育教學的作用,實現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二是建章立制,逐步形成加強青年學生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長效機制;三是用生活中的典型人物的先進事跡教育學生,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使學生能明榮辱之分。


二、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理論素質和知識水平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理論素養和教學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

習態度。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切實加強自身的理論素質和知識水平。首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堅定馬克思主義理論信仰,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大腦,著力提高自身的理論修養;其次,必須充分認識當前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積極主動地了解和研究學生對理論與實踐問題的思想動向、活動信息及社會熱點、難點問題,並努力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加以正面引導。再次,高校教師應當不斷提高學歷和職稱,多參加各方面的研修學習,不斷提高科研水平,以科研促教學。當然,高校領導要給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研討以及了解社會、了解學生思想實際的條件和機會。


三、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程度主要取決於教學的形式和方式。因此,必須不斷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首先,應當採用啟發式教學方式,積極引導學生聯系實際開展討論。其次,充分利用網路技術。筆者大量收集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圖片、視頻資料,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達到聲情並茂的效果。再次,筆者在上課過程中,提問貫穿始終,讓學生總是處於思考的興奮狀態。最後,切實加強社會實踐活動,帶領學生參加「三下鄉」等社會實踐活動,或引導學生自主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並撰寫社會調查報告。總之,採用「灌輸」與「滲透」相結合的方法、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法、主導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方法、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的方法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四、突破學生評價方式的單一性,探索開放型試題,培養創新能力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成績考核中,應從認識和實踐兩個層面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進行綜合考核,既要考核學生對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又要考核他們運用理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既要考核學生的理性認識能力,又要考核他們的實踐表現。對此,應實施多元考核方式和成績綜合評定標准,對學生的成績評價力求科學、客觀、全面。應普遍採用開卷考試的形式,試題設計廣泛採用開放型試題,卷面成績占總成績的70%,撰寫小論文或調查報告占總成績的30%。理論和實踐兩部分的成績按一定比例綜合評定,其中,理論考查要鼓勵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只要有一點創新就應給予肯定,給出較高分數;實踐考查要廣泛聽取學生所在院(系)班主任、輔導員、教師以及學生幹部的意見,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和學校各部門的思想政治工作結合起來,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整體效應。除考試成績之外,還要積極引進各種測評技術和測評軟體,對學生的德、智、體、心理素質等方面進行全面的測試、評價。總之,成績考核的評價標准應體現綜合性,注重實踐性,突出創造性,以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徹底改變過去以考試成績評價學生的單一性評價方式。


參考文獻:


[1]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浩歌.將核心價值體系融入立德樹人全過程[J].中國高等教育,2007,(9):1.

『肆』 思政課教師的六大要求

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

政治要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具有鮮明意識形態屬性的課程,政治性是第一位的。每一位高校教師都應該樹立科學信仰,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

情懷要深。思政課教師應該具有深厚的家國情懷,以情感人,感染、激勵、引導學生們擁有家國情懷的使命與擔當。

人格要正。這可以說是對思政課教師最根本的要求,它融匯了「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這五個方面的要求。思政課教師的高尚人格加上真理的力量,是實現思政課教學實效性的重要保證。

『伍』 如何開展思政課

首先要從思想高度上站在國家對高校人才的培養目標即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立德樹人的大思政這個要求和高度上進行設計。

這是高校思政實踐課開展的大前提。

其次要體現和落實實踐育人理念,緊密結合思政教育和實踐課,發揮二者的優勢,使學生通過實踐能最大程度的起到實踐育人目的,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這是高校思政實踐課評價的標准。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要結合思政教育的對象大學生角度思考思政實踐課實效性的問題。

老師在實踐課教學設計中引用任務驅動型和問題導向型學習方式,老師應注重以讓學生完成任務為驅動,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互動中學習、交流分享,最終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有所學、有所悟、有所感、有所得、有所行。

比如在參觀實現中,老師先設置實踐任務,學生按實踐流程完成任務,同時老師可以設置關於參觀景點的相關問題導向,引導學生進行問題探究和解決、比較分析等,增強學生自由實踐和學習的機會。

久而久之,使學生通過互動體驗學習實踐,轉變對思政課從之前的不想學到想學、愛學的氛圍,實現思政課在實踐中學、在學中再實踐的良性發展。

因此,為大學生精準地設計策劃契合、滿足他們的思政實踐課是考驗思政實踐課老師教學設計水平的重要標准。設置既可以激發大學生學習興趣的實踐任務和問題,又可以使大學生在實踐中有最大限度的體驗、學習、收獲是思政實踐課的最佳效果。

學生是高校思政實踐課的實踐主體,是實踐任務的主要執行者。作為思政實踐學生,對思政實踐課的期望或者評價應該是在完成老師布置的思政實踐任務基礎上,又可以提升自身思政實踐的綜合能力,最終達到思政實踐育人的目的。

學生在思政實踐的體驗和操作中,既是實踐任務的完成者,同時也是思政教學設計的檢驗者。

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任務完成的難易程度問題導向設置的合理與否實踐體驗的參與度實踐交流的互動性實踐數據的准確性以及實踐結果評價的科學性等等問題這些是衡量和檢驗老師對實踐任務和問題設置實踐「度」的把握和學生實踐適應度配合是否合理緊密的標准。老師精心設計的思政實踐,最終是靠學生在思政實踐過程中的體驗度、參與度和滿意度和獲得感來檢驗的。

因此,好的思政實踐課實踐體驗要以思政實踐過程中的體驗環節、參與互動環節、激勵環節、深入思考、結合實際應用環節等緊密相連。

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應完成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及應用,歷史與當代的結合與啟示,縱向與橫向實踐分析等的深入應用,真正實現學生思政實踐學習和實踐育人的雙重目標。

思政實踐課要實現實踐育人的目標和實效,就必須在任務驅動和問題導向為主的實踐教學設計基礎上,更注重學生的實踐體驗和感悟,在實踐互動學習過程中增強實踐的體驗感和獲得感,使思政實踐教學設計的「教」和實踐體驗的「學」二者有效結合,共同作用於思政實踐育人目標,從而達到思政實踐課的良性持續發展。

『陸』 如何做一名優秀的思政課教師的思考

首先,提升師德修養。

十八大報告強調:「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下發了《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任何一項教育改革都應著眼於立德樹人。大學教師特別是思政課教師要履行立德樹人的使命,首先自己要不懈地「立德」,才能更好地「樹人」。大學生大都進入成年(年滿18周歲)或即將進入成年,他們對教師道德行為的觀察往往重於對教師道德言論的傾聽。大學教師不但要「學為人師」,更應「行為世范」。

第二,強化育人能力。

《意見》要求「強化教師育人能力培養。」「育人」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育人」相當於「立德樹人」中的「樹人」,通過全方位的教育(德、智、體、美、勞),培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狹義的「育人」相當於「教書育人」中的「育人」,在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一位主管教育工作的領導同志曾經指出:「少數教師沒有統籌處理好教書與育人的關系」。高校各學科教師都有在思想道德方面育人的責任,應該不斷強化自己的德育能力。

第三,提高教學水平。

胡錦濤同志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指出:「高等學校要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最核心最緊迫的任務」。教學水平決定著高等教育的質量,它包括教師的「教書(講課)」水平和學生的「讀書(學習)」水平。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後者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關注。有些教育研究專家強調,衡量一堂課的教學水平,不僅要看老師教得好不好,而且要看學生學得好不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在思政課教學改革中,大學教師要提高教學水平,既要給人以真理,也要給人以方法。思政課傳授方法,可以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地進行。首先從受教育者普遍面臨的人生問題入手,為他們提供樹立人生理想、進行人生設計、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的基本方法,引導他們走正確的人生之路。再則,引導他們把對社會問題的感性關註上升到理性分析,幫助他們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等政治理論的有關方法去觀察、分析社會現象,解決思想認識問題,做一個有高度政治覺悟的公民。最後,為他們提供一些解決專業問題的方法,滿足他們掌握科學的理論思維方法、創新成才的高層次需要。

第四,增強創新能力。

黨的十八大報告要求:「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要培養大學生「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於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教師自己首先要增強創新能力。

在政治理論教育中,教育者講述本人新的科學見解,往往比單純解釋前人創立的理論更能引起受教育者的興趣。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教育家在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做法,應當使今天的思政課教師受到啟迪。每一個思政課教師都有發展政治理論的權利和義務,因為真理包括社會科學真理的發現權並不只在少數傑出人物手中。

第五,發揚進取精神。

在高等教育改革中,教師要積極進取,用自己的奮斗精神和可視成果影響學生、鼓勵學生、督促學生。只有積極進取,才能青春無悔;只有超越自我,才能出類拔萃。

總之,教師作為人類文明的傳播者應該具有知識分子的使命感,900多年前活躍在中國學術舞台上的張載立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大學教師理應積極投身改革實踐,充分發揮教書育人的主力軍作用。

參考文獻:

高金華,《教師要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發揮主體作用》,《教育與出版》2014年第24期(12月15日出版)第36~37頁。(編輯:劉倩辰)

(回答完畢,若有價值,請予以採納)

『柒』 思政課教師六要素

思政課教師六要素如下:

第一,政治要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具有鮮明意識形態屬性的課程,政治性是第一位的。每一位高校教師都應該樹立科學信仰,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善於從政治上看問題,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

第五,自律要嚴。從人類行為規制的路徑來看,主要分為自律和他律兩種。自律是自我約束,自我要求,自我修養,應該說反求諸己是一種更高的思想境界。他律是外在約束,要通過內在的自律起作用。做到課上課下一致、網上網下一致,自覺弘揚主旋律,積極傳遞正能量。

第六,人格要正。這可以說是對思政課教師最根本的要求,它融匯了「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這五個方面的要求。有人格,才有吸引力。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贏得學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以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自覺做為學為人的表率,做讓學生喜愛的人。

閱讀全文

與思政課教師如何踐行歷史使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