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德格印經院有多少年的歷史

德格印經院有多少年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3-01-12 23:19:36

『壹』 德格印經院怎麼樣

德格印經院位於德格縣城內,是一座藏文化的寶庫。德格印經院保存了藏族文化中70%的古籍,是藏族最大的印經院,已存世數百年。門票好像是50元,藏族免費。我們去早了,還沒有開門,門外有數百藏人在圍繞印經院念誦經文。印經院也是國家在近30年花了大力氣修復的。裡面色彩艷麗,圖畫精美。它最著名之處是直到現今,德格印經院還保留著古老的手工印經方法。兩個人一組,一個人負責把空白的紙張放在經板模具上,另一人刷墨。做工連續,動作敏捷。遊人可以在旁觀看。保存著數萬塊經版的藏經閣也可以觀看,一塊塊經版整齊的存放在數米高庫房內,也很壯觀。這里是藏文化的寶庫,更是傳統印刷技術的活化石。路過德格,不可不看。

『貳』 德格印經院

三進藏,一次滇藏線,兩次川藏線,都沒有走這條川藏北線,每次都錯過了這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古城-德格,讓西行朝聖之旅總留下那麼一點遺憾。

這一次,我們離開美麗的色達,沿著317國道一路西行,踏上了這條川藏北線,穿過甘孜縣、馬尼干戈、雀兒山和風景秀麗的一線天峽谷,終於來到了古城德格!

德格印經院收藏著70%以上的藏文化典冊,被稱作「雪山下的文化寶庫」

懷著恭敬之心,我們在導游的講解下,參觀了古老的印經院。

為了防火保護經文刻板,印經院內沒有電和油燈,工匠們藉助窗戶微弱的光線,從調墨、刻版,印刷到裝訂,全手工作業,傳統工藝代代相傳。在整個藏區,只要是德格印經院的經書,所有人都會心生敬畏!

這是散發著濃濃酥油味的經文刻板,酥油是為了保護這些刻著經文的刻板。據說最古老的一塊經文刻板已有300多年歷史了。

印經院藏族文化濃郁,每天都有無數前來朝拜的藏民和喇嘛,在印經院牆外沿著圍牆轉經。

轉經的藏民們和喇嘛手持念珠,默默念誦著經文,發出非常細微的聲音,像是合奏著一曲靈魂的樂章。

這里不是寺廟,人們虔誠,有信仰,在這里,心安…

師父,我們為什麼要繞著印經院轉圈圈?

這叫轉經,和我們在五明佛學院轉壇城一樣的…

師父,那什麼是轉經?

轉經是藏傳佛教流傳下來的古老的儀式,信眾們順時針沿著寺廟、佛塔行走祈禱或磕長頭。轉經就等同念經,可消災避難累積功德哦!

師父,這樣就可以消災積福德了嗎?

還需要有一顆善心,心存善念,行持善法,精進修行…

『叄』 走入德格印經院,尋找神靈安放的地方

一個人在雪中彈琴

另一個人在雪中知音

我獨坐須彌山癲

將萬里浮雲一眼看開

此外

便是不敢錯過死期的眾生

他們紛紛用石頭減輕自己的重量

僅僅撒了一次謊

雪就停了

雪地上閃耀著幾顆

前世的櫻桃

          一一倉央嘉措

昌都德格行駛:630km·德格。海拔3270米

德格,意為「善地」,是格薩爾王的故里。

從昌都出發,翻過達馬拉山,車行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脊,經過4個山口,抵達江達。江達是川藏北線西藏境內的最後一個縣,地處昌都地區東北部,金沙江的上游,江達藏語為"江普寺溝口",原是德格土司的屬地。出江達過金沙江崗託大橋後即進入四川境內的第一個縣德格。

德格位於雀兒山下金沙江東岸,是川藏北線在四川境內的最後一個縣,東與甘孜縣毗鄰,南與白玉縣相接,西與西藏江達縣隔金沙江相望,北與石渠縣接壤,是川藏公路四川段最後一個城鎮。這里是「康巴文化發祥地」、南派藏醫發展中心」,這里是甘孜州18縣里寺廟最多的地方,達到57座。

關於德格印經院。

是藏區三大印經院之首(另兩處是布達拉宮、拉ト楞寺)。又稱為"德格吉祥聚禪院」,由第六世德格法王曲吉.登巴次仁建於1729年,全院佔地3000平方米,院宇宏大,坐北朝南,現仍保有全區最古老、最齊全而精美的完整規范的印經工序。

格薩爾王是藏族歷史上的民英准,以他的傳說為基礎形成的《格薩爾王傳》是當今世界上最長的歷史史詩。德格縣的阿須草原是藏族傳說中的英雄格爾薩王的故鄉。

格薩爾王是藏族傳說中蓮花生大士的化身,他一生戎馬,降妖除魔,成為藏族人民心目中引以為自豪的曠世英雄,史詩般的傳奇故事廣為流傳。德格印經院,始建於1729年,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非物質文化遺產,被稱為「世界上門類最齊全、版式最獨特、雕刻最精良、字體最精美、校對最嚴密、保護最完好的藏文傳統雕版印刷館」。

①德格的夜晚

②德格的清晨

在狹長寂靜的山谷中,藏式建築群羅列在河谷兩岸。跨過色曲河,沿著一條有點斜度的彎曲街道往上走,兩旁的民居忽然間聚集起來向山邊靠攏,白色的佛塔和巨大的轉經筒代替了那些民居,讓人感覺到濃郁的宗教氣息。轉過街角,山凹處,一座形似廟宇的褐紅色建築赫然而起。這,就是馳名中外的德格印經院。

③德格印經院藏經閣

純手工刻制經文

抹上酥油晾曬刻好的經文模板

德格印經院:

還是那片藍天,還是那絳紅色的世界!在古木、煙墨與酥油相雜的濃濃暗香中,德格印經院的一代代工匠,將一行行經文從斑駁經版和泛黃紙張之間精準雕印出來,使最原始的雕版印刷技藝傳承下來,躋身於世界文化寶庫之列……

凝視一個個專業刻版的雕刻人,認真的想:只有放空了心境的人才能靜心雕版,才能靜心以神聖的心境從事這古老的生活方式,他們是有信印的!

這些有信仰的雕刻人,從事著神聖的古老工作,他們可以看到遠方的雪山與銀河,又可以與飄著沉沉酥油香的雕版為伴,與神佛同在,這是真正的高貴生活,這是在這個世界最純粹的精神生活……

然而,我們卻需要回到都市,回到冷冰冰的水泥森林,呼吸著充滿銅臭氣的霧霾空氣,迅速被現實生活節奏所困擾,那時方知專注於雕刻的人們生活多美好,這才是生活的真諦!

『肆』 德格印經院的建造過程

公元7世紀末,藏王松贊干布的大臣噶爾東贊的後代避難到康區後,生活在金沙江一帶。傳至30代時,這個家族的傳人索郎仁青為元朝帝師八思巴的膳食堪布,受到寵幸而獲得「四德十格」之大夫稱號,受封於元朝廷的稱號逐漸演變成當地地名。他統領的疆域跨川、藏、青三省區共計1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當時,這個家族在首領的率領下,轉戰金沙江兩岸,來到沙魯里山脈下的地方,建起了一個政教合一的土司之國,於是這個陽光普照的地方便崛起了一座小城-德格。
頭上閃耀著先輩帶來的光環,腳踩戰馬踏出的廣闊土地,這個家族的後代-第12代德格土司土登澤仁並沒有躊躇滿志。為繼續擴充疆域,鞏固完善「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和封建農奴制度,作為執掌德格地區軍政大權的土司意識到,早已創造過文字的藏民族,長期在馬背上的征戰幾乎不間斷地焚燒著脆薄的「紙頁」,自己再不能像過去那樣,以愚昧之舉吞食易碎的智慧。能不能通過「文」的辦法而達到「武」的效果,為漫長的歷史找到一處棲息之地?於是,他決定修一座藏文印經院,以弘揚佛法,達到控制佛教,鞏固家族統治的目的。
印經院是宗教文化聖地,該修在什麼地方呢?一天,土登澤仁思緒萬千,閑庭信步,走出官寨,只見耀眼的陽光照拂著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山體和空曠的山野上那疏落的植被,連同官寨的金頂都燃燒成金黃色,那些通往河灘的裸露的砂石滾燙得如一顆顆朝聖的心靈,在陽光下發出光輝。而寨前寨後的村莊和成片的樹林,堆砌成一片金色,燦爛輝煌如夢境。一曲曲經聲如歌如唱,金頂、紅牆、轉經筒在眼前晃動,彩色的經幡在嘩嘩飄響,香霧繚繞的經堂里飄出頌經的真言。如果說當時這些景物只是出現在土登澤仁腦海幻景的話,那麼突然發生在他的眼前的情景就使他格外驚異:一位藏民趕著馱牛行至土司官寨前,馱牛不知何故受驚撒蹄而奔,將所馱貨物拋灑滿地。土登澤仁大驚,上前詢問,才知這位藏民是從金沙江對岸而來(今西藏江達)。他刻制了一部《稱多》的經版特來敬獻土司。此地緊依官寨,後靠大山,前臨小河,經版滿地,佛法無邊。土登澤仁閉目默念後,頃刻轉怒為喜,連聲稱:好好好,印經院就修在此地。
於是,建在官寨旁的印經院的輪廓在他的腦海里飛速勾勒。 3樓1底印經院
一座佔地近3,000米、共3層、建築面積近萬平米的樓房,在今天看來,並不是什麼大的工程。可是在200多年前(1729年)的藏區,要修此建築,那的確並非件容易的事。當時,土登澤仁徵集上千差民,砍伐木料,平整地基,開山鑿石,刻制經版,這些基礎的工作耗時10年,直到土司魂歸天國。不知土登在世時是如何向後人作的交代,也不知立下了什麼家規,就像中國幾乎家喻戶曉的那位傳說中的平凡而偉大的愚公一樣,在修建印經院中,老子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有孫子,一代代土司義無返顧地接替了前任土司的擔子,風雨無阻,大步前行。那些差民們以子換父,以弟換兄,長期艱辛勞作,無怨無悔。經過4代土司,費時30年,建成了3樓1底的印經院。 中國的萬里長城被列為世界八大奇跡之一。中國藏區的《格薩爾》被稱為世界最長的史詩。作為《格薩爾》故鄉的印經院的經版,也可謂是一個奇跡。一部文化史詩,偏遠落後的德格,要在200多年前承載藏族文化,弘揚佛法的重任,那的確過於沉重。可是,這個家族及德格人硬是挺起胸膛,挑起了這付重擔。成千上萬的差民把心血和汗水、智慧全部投進了印經院,才帶來了今日印經院的萬里墨香。
在今日印經院的庫房裡,存放著20多萬塊印版,這些印版中,有經文,有史籍,有畫版,儲存了藏族文化中70%的古籍。它們是藏族文化的長城,文化的史詩,文化的奇跡,僅看看印版的製作就會震撼人心。印版以紅葉樺木為材料。每年秋後,差民們上山伐木,選擇順直無結的樹干,截成長10*100厘米長,厚4厘米的木塊,用微火熏烤後,放進糞池漚制一個冬天。
次年,將木塊取出,用水煮、烘乾,推光、刨平後作胚板。雕刻人員根據技藝精湛的書法家,寫在紙模上的文字進行雕刻。通常情況下,技藝嫻熟的工匠每天只能完成一塊印版的單面刻制工作,而10天左右,才能完成一幅畫版的單面文字雕刻。比如,聞名全藏區的《甘珠爾》是由100名書法家花了3年時間,500工匠雕刻了5年才完成全書213部的印版刻制工作。如果沒有這些印版,或許藏民族的文化史的許多重要內容將無處可尋。由此而論,保存歷史的印經院,有重新認識和進一步發掘的必要。 印經院,不單純是「院」,按照今天的話說,則是出版社、印刷廠的綜合體。要管好這個綜合體並非易事。幸好印經院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如有藏版庫防火、防蟲、防潮的管理制度,印版出入庫要發行檢查、登記、簽名手續,不經土司允許,任何人無權更改版面和處理印版。除土司外,還有大量的藏族人民努力保護這座印經院,使它沒有隨著歲月剝蝕而成為廢墟。
在現代社會,這項保護工作已成為一項社會系統工程。一代代文管人員嘔心瀝血,整理文庫,修復印版。僅在70年代和80年代,國家撥巨款一次次對印經院進行大規模維修。現在,印經院已成為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也是人們游覽觀光的好去處。印經院的印版當然有待於發掘和整理。但在現代信息社會里,它存在的意義不在於,也不是以印版的實際內容給社會以知識,而是作為一種文化事業的現象存在著,讓人聯想到文化在政治、軍事、社會生活中是何等的重要。
當然,內容豐富的藏醫葯文獻,已在印經院古為今用。被國家列為「七五」重點科研單位的德格藏醫葯研究所,根據印版內容,組織藏醫進行古典藏醫葯的研究,已整理出《四部醫典注釋》等10餘部醫葯學典籍,研製出數10種治療慢性疾病、具有神奇療效的藏葯,在社會上聲譽雀起。同時,印經院豐富的文化積累已吸引了大量中外學者的目光,我國史學界泰斗之一的四川大學教授任乃強,藏族第一個博士格勒,藏族第一個馬列主義哲學家平措汪階等都來這里考察過。 德格土司家族走完700年路程後,早已隨著摧毀封建農奴制度的歷史步伐而壽終正寢了。而作為傳承藏族文化的印經院,今日依然屹立在德格縣城。德格-成為今天康巴標准藏語的發祥地,不能不說與印經院豐厚的文化積淀有關聯。
印經院的歷史告訴我們:文化是一種世代性的積累。改變民族精神素質是一種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文化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作為印版史籍的積累保存者,正是在這個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地發揮著文化人也不能替代的作用。印經院的文化底蘊在於它是藏族傳統文化的一面旗幟,有了印經院,德格在藏族文化史中就有了沉甸甸的份量。

『伍』 請問,這是藏區什麼地方

這樣像是廟里的藏經閣

『陸』 德格縣景點

德格縣景點有德格印經院、丁青寺、阿須草原、新路海、竹慶寺等。
1、德格印經院:坐落在德格縣城(更慶鎮)文化街,1996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縣是中國藏區三大文化中心(西藏拉薩、甘肅拉卡楞、四川德格)之一。
2、丁青寺:位於康巴藏地的德格縣扎科鄉,該教派由大喇嘛丹巴欽繞始建於公元587年,是康區本波教寺院的中心,又成為了康區本波教派的最高學府和本波教祖寺。
3、阿須草原:位於德格縣東北部,距離德格縣城206公里,整個阿須草原山青水秀,地表坦盪,遠處山巒環繞,著名的雅礱江穿流而過。
4、新路海:位於德格縣境內的雀兒山下,川藏公路側,距甘孜縣城98公里,距德格縣城100公里,海拔4040米,平均深度10米,最深處15米,是甘孜州著名的冰蝕湖。
5、竹慶寺:位於四川甘孜州海撥3800米的德格縣北部,是藏傳佛教寧瑪派(紅教)六大傳承寺院之一,竹慶寺是藏傳密宗0法的教授傳承發源地,又譯為「佐欽寺」。

閱讀全文

與德格印經院有多少年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0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